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综述

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综述

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综述
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综述

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综述

王宁一《关于音乐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思考》《音乐研究》1991年第3期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无非是指这门学科应该研究什么和不应该研究什么的问题。对于一门学科来说, 弄清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无疑具有首要的奠基性的意义。它是规定该学科的性质、任务、范闹、结构层次、存在方式兼及研究方法, 足以影响自身立意谋篇、发展道路的头础理论, 亦即关于理论的理论或谓元理论, 既友现为研究的起步点, 又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对于对象问题尽可能全而的把握当是一门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

顾名思义, 说音乐美学以音乐为对象, 这大概不会引起什么疑义。这个判断似乎一次性地将一切非音乐排除于我们的视野之外。音乐艺术实践是音乐美学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一般美学界在讨论白己的研究对象时, 关于以艺术为中心, 还是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那样旷日持久的论争, 在音乐美学界似乎从未发生过。因为名称本身已限定于音乐之中了。然而, 正是为了研究音乐, 仅就音乐论音乐是不成的, 必须懂得它与它以外事物的联系。好比我们要了解一片树叶. 就必须懂得树枝,树干,树根、以及它赖以生长的这裸大树的周围环境一样。

音乐美学的研究课题, 大致可分属如下四个方面:

(一)、音乐立典审美实践的总体研究

诸如音乐的存在方式, 音乐的本质, 音乐的美与美感,音乐的特殊性等全局性的课题

(二)、音乐实践诸环节及其关系的研究

包括音乐创作, 表演的心理基础和实践机制,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音乐语言、音乐风格音乐批评等。

(三)、音乐自身与它的系统环境(社会) 的关系的研究

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音乐的阶级性、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价值等。

(四)、音乐美学的沿革与反思

以上只是粗略的列举、事实上课题可以是层出不穷的。因此, 为了再求概括, 一般美学界也曾根据历史与现状, 分为美的哲学, 审美心理学, 艺术社会学, 也不失为一种大致的划分, 但三者绝非并列关系, 所以叶纯之、蒋一民的《音乐美学导论》中提出异议说: “其实它涉及的范围还要广、它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关系, 要完全划清界限是很困难的”

二.叶纯之蒋一民《音乐美学导论》绪言《音乐艺术》1984年04期

音乐美学到底研究什么,从历史上来看, 意见并不一致。大体上说, 不外乎两大类。第一类致力于音乐本身, 将它作为一种自立的艺术, 从而研究音乐中的美, 它与现实美的关系, 音乐美的标准、价值等等。这称为“自律论”派, 也可以说, 这样就将音乐美学解释为关于“音乐美”的学问另一类则着重研究音乐与外界的关系, 如音乐与现实、生活、社会,特别是与人的情感的关系。这可以称为“他律论”派, 或者说是, 音乐美学等于“音乐“的“美学”。此外, 当然也有折中的, 或两者均研究, 但又各有偏重的情况。我们的初步看法是: 要弄清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 最好从它与其它有关科学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才能说明问题。音乐美学其实是处于双重隶属的状态。首先, 音乐美学也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 一个部分。其次, 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 一个部分。它是从美学角度来研究音乐中有关审美方面的最根本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三.何乾三《什么是音乐美学一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1981年第三期

美学这门科学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它的对象问题至今还在争论, 音乐美学也不例外。下面仅举几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作为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时的参考:

德国音乐学家古尔力特新编的厂《里曼音乐百科辞典》中说: 音乐美学的对像范围,“一方面包括音乐的艺术作品及其丰富而全面的价值内容(作为客观的方面、; 另一方面包括音乐听觉的接触(体验的方式)( 作为主观的方面) ”。美国音乐学家威利阿佩尔主编的《哈佛音乐辞典》则趋向于这样的定义: “音乐的美学是研究音乐与人类的感官和理智的关系的学科’,在《音乐美学》中, 日本音乐学家野村良雄强调: 音乐美学“是特别把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的探讨, 以货关于音乐的表现力和表现方法的问题作为目己的课题的’, 。苏联音乐学家克列姆辽夫. 在他的《音乐美学问题概论》中, 则认为音乐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特别是现实在音乐中的反映道路(即反映过程的实质问题), 应该特别受到重视。波兰音乐学家卓非娅丽莎提出: 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不仅要研究音乐与其它艺术共有的规律, 还应该特别贡视研究音乐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特殊性在《论音乐的特殊性》一书中。她把裔乐特殊性的研究贯穿在对音乐的本质、音乐的价值、音乐的创作过程等各个方面。

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 一、音乐学家们之所以强调研究音乐美学的某一方面, 是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分不开的。一般说来, 从哲学角度出发, 就主张研究音乐与现实的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就强调研究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等心理过程;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 就认为应该研究音乐的价值、功能等等。二、音乐学家们所强调的几个方面, 确实是音乐美学范畴内的问题; 他们所采取的几种角度也是切合音乐艺术的根本性质的, 是必要的。他们的主张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事实上, 音乐美学研究的几个方面都是互相牵制的。如果我们把音乐美学的对象仅局限于从一种角度出发, 只着重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恐怕就难以比较深入地研究音乐的本质规律。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综述

赵宋光《关于音乐美学的基础、对象、方法的几点思考》《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1 年第4 期

音乐美学应当以哲学为基础,而这种哲学基础,我想应当不仅仅是认识论, 而是从人类本质论分化出来的认识论,驾驭论,价值论三个领域的联结。这三个哲学领域, 简括地说, 认识论思考存在的真如何推移到认识的真, 克服谬与愚, 驾驭论思考目的的善如何推移到行为的善, 克服拙与害, 价值论把这两个领域的成果合在一起, 思考对于现实中的价值肯定否定应当如何回答才不致否定真善美肯定假恶丑, 如何培育放锐准确的审美能力以支持宏伟精巧的立美创造。这三者的联结, 才是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建立美学理论, 艺术可以界定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对象化, 而裔乐则是人类审美意识在音响客体中的对象化。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在美学方法中最带原则性的一条是, 必须把音乐作品的形式形态结构放在同人类立美审美活动的关系中, 作为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成果和活化依据来考察。按这原则来进行分析, 我想可以把音乐作品的存在与音乐文化现象的存在作一种区别: 音乐文化现象是包括立美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在内的, 而音乐作品则仅作为立美活动的成果和审美活动的依据而存在, 其存在形式形态是受立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制约规定的, 又秉有激活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功能, 但其存在是物态化的存在, 不包括生理心理活动作为其组成部分。按这方法, 阐述形式内容关系的难点, 探讨音心对映关系的表述失当等, 都比较容易获得解决。

二.韩锺恩《音乐美的构成方式——音乐美学对象总体构想》

1.关于“音乐语言”的转换与生成。

在由实体世界通过音乐方式到观念世界的总的转换过程中, 发生着一系列不同性质的转换,和一系列不同状态的生成,以及一系列不同层面的对应。。如果以马克思所言人类四种并列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理论方式—逻辑、抽象语言—关于科学关于真

艺术方式—审美、意象语言—关于艺术关于美

宗教方式—信仰

幻象语言—关于神学关于彼岸

实践一精神方式—操作、直觉语言—关于伦理关于善恶为前提的话, 则音乐方式便与艺术方式形成种属关系。由于艺术方式的语言性质所在” , 从而决定了以音乐的方式去把握实体世界必定要以经验对象( 人对事实或事件的态度的体验) 为其表达对象, 并以适合于对经验对象的表达为其特性语言。

2.关于“音乐符号”的意义及阐述

符号是由人创造的一种有象征意义的载体二因此符号也就是对人的一种确证; 同时,符号一旦产生也反过来制约人. 因此人创造符号也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限定。任何符号都是人的观念、行为的一种浓缩、凝固与外化、物态化; 反过来, 人的观念、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某种符号的泛化、活化与内化、精神化。因此, 在整个人类文化历程中, 两者互为层递:

人是符号a—理式的载体—人的自然性,

人是符号b —实物的载体—人的文化性,

物是人的符号a—人的工艺性载体—工业界

物是人的符号b —人的观念性载体—文化界

可见, 音乐作为人所创造的一种文化性符号, 它所包容着的“人”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由此, 所谓〔客体/ 符号〕意义的模糊性、多重性与〔主体/ 人〕阐释的不确定性、多解性, 其实质就是反映出“音乐符号之真正内涵—人的音乐审美本质力量的自我冲突与碰撞.

3.关于“音乐信息”的传导与反馈。

“音乐信息”在传播的过程当中,信息从信源出发,经人编码,以符号负载。由信道传递给信宿再通过人来解码。由此收发双发便在一个共同的信域就某一主题进行交流。在“音乐信息”的交流场中, “音乐信息”的情感功能、意动功能指代功能、符号功能、交际功能通过“音乐信息”传导的“增一减”与“音乐信息”反馈的断一续” , 都会在根本上影响“音乐信息”自身功能的正常与否, 即音乐信息自身价值的大小与上述诸功能传导的“增一减”、反馈的“断一续”是互有因果的.

以上情感功能,意动功能,指代功能,符号功能,交际功能,音乐功能,都必须通过“音乐信息”的传导与反馈而效发出来,从而使作为人的音乐观念导体的“音乐信息”经过“音乐语言”的整理与“音乐符号”的表征而表达音乐的意义、进而人的意义,世界的意义。

三.韩锺恩《音乐美学基本问题》《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二期

就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来说,对传统基本问题重新加以整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问题是这样的整合, 无论在理论的深化, 还是在关系的简化, 都必须有相应的哲学表述和美学诠释, 如果仅仅是逻辑关系的对应,则一旦与实际的音乐音响以及人的感性直觉经验相关联, 无疑会导致感性环链的缺失, 进而, 引发理性环链的断裂。目前, 虽然有些研究就是从哲学问题出发来关联音乐美学问题的, 但是却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 就是如何通过这样的研究来揭示音乐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原因, 或者说, 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根本意义的目的: 揭示音乐之所以是音乐的终极存在。

四.茅原《未完成音乐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音乐美学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与音乐学的方法是必须要用的方法。

缺少哲学思维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而缺少音乐分析的方法就不能认识现象。认识本质却又是从认识现象开始的,连现象都不能认识就谈不上掌握本质。所谓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都是方法问题。实际上,没有不可以使用的方法,只有用得恰当与否的差别。“哲学不能从它从属的学问——数学——采取自己的方法”。(黑格尔《逻辑学》)这只能理解为:不能仅仅依靠数学方法来解决哲学问题。2.音乐美学研究需要一定的参照系。

哲学,文艺学,历史学,地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学,音乐形态学,民俗学,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技术理论,音乐史,老三论,新三论的研究成果,都有助于音乐美学研究的参照系。此外,我们还要借助于工具,手段,比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数据,语文工具如古汉语,外语等。

音乐美学绪论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一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它特别把音乐的本质与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作为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需要运用美学—艺术哲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音乐中的美学问题,使自己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品格。另一方面,音乐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又会使美学—艺术哲学更加充实和完善。 3、音乐美学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西方一般把它划分为三个大的门类:即系统的音乐学:或称体系的或分类的音乐学,它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历史的音乐学:是按时间的顺序,研究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民族音乐学:或称比较音乐学,主要是对不同的民主音乐进行系统的河比较性的研究。 4、音乐美学的研究的主要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把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中心来展开的。);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 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5、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的方法:无论从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音乐美学都是对音乐所进行的哲学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音乐美学就是音乐哲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2、心理学的方法:音乐行为的心理过程与特征的研究,与音乐美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是音乐美学与音乐心理学的结合,既可以把这些研究看作是音乐心理学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看作是音乐美学的一个方面。3、社会学的方法。从方法论上讲,音乐美学主要运用的也还是哲学的思辨的方法,对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的判断分析和逻辑论证。4、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扩展:符号学、现代语义学、现象学、接受美学,此外,还出现了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来研究音乐美学的新动向。 因此,从方法论上也应由我们自己的特色,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应成为我们研究音乐美学的方法的根本。 补充: 1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 2名符其实的音乐美学专著是里曼德《音乐美学要义》 第一章 1、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 一、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创造性是在自然存在或现实存在基础上的一种突破。自然性的声音有时也会出现在音乐作品中。创造性:是在自然存在或现实存在基础上的一种突破。 二、非语义性—表情(与语言比较)语言中的表情音调往往能决定语言的总体含义,它通过高低大小粗细刚柔等音调变化体现出来。音乐的声音虽然是非语义性,但这并不排斥音乐作为一种约定性音响存在的可能性。任何音乐中的声音,它本身绝对不会有确定法的含意,它们是非语义性的。 2、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 一、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指用音乐的印象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音乐中的模仿有时候也可能超出形态或外表特征的范围带有某种概括性的含义。) 用音乐表现声音对象与对象本身的声音之间是一种非对应性的关系。 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 一、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1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单选题】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我的答案:× 1.2音乐何需“懂” 1.【单选题】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我的答案:√ 1.3美术何需“懂” 1.【单选题】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我的答案:C 3.【判断题】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我的答案:× 1.4文学何需“懂” 1.【单选题】“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我的答案:× 1.5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单选题】()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

二、名词解释: 1.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xx: 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3.xx: (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4.相和歌: 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5.xx: 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

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6.新歌剧: 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白毛女》是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这批骨笛形式固定,制作规范。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贾湖骨笛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它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8.歌舞大曲: 唐代大型歌舞曲,由器乐、声乐、舞蹈综合而成。典型的歌舞大曲结构一般有散序、中序、破三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器乐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为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与前段形成对比。 9.国乐改进社: 新型音乐社团。 1927年8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为刘天华、张友鹤、吴伯超等。该社以改进国乐、普及音乐为目标。 10.xx: (1892~1982)语言学家、音乐家。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创作有歌曲约40多首、大型合唱曲1首及钢琴小品若干首,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等作品。

音乐美学论文

自律论与他律论 内容提要:在音乐美学认识功能的讨论中,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截然相悖的两种观点,即自律论与他律论两派观点各执一说,长期对二。本文论述了两者的发展的源起,并举例说明中西两方对两论的侧重。 关键词:自律论他律论源起侧重 在西方音乐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对音乐美的本质的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美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与解释,像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美学研究中,出现了黑格尔、康德等人对音乐美学问题称得上详细而周到的,且对后人产生极富启发意义的观点。正是因为这一点,在19世纪对十音乐美的本质的探讨出现了受黑格尔美学思想影响,以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为代表的他律论和从康德美学中寻找支点,以汉斯立克、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自律论,这两种派别使音乐审美认识功能的讨论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义。 他律论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是来自音乐以外的东西,即人类情感,感情就是音乐的内容,情感的性质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整体发展,决定着音乐的形式。它强调音乐的内容美,认为只有把精神内容表现十声音,音乐才能提升为真正的艺术。而自律论则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不是来自音乐之外的什么东西,而是在音乐自身,音乐的本质只能在音响结构自身中去理解,只能从音乐自身去把握。 中西方在历史上对两律的探索都很早。仅以中国来看,如《管子》论律,《乐记》论乐,分别是论自律和他律的,都在两千年以上。但在以后的发展方向上,中国和西方就分道扬镳了。中国主他律,西方主自律。音乐史家张世彬认为:“中国音乐以意为主,故接近哲学;西方音乐以音为主,故接近物理学。”这话大体上说出了此种分别的情形。中国是重内在价值的国度,以诗教为最甚,并影响到音乐、绘画,都讲究意境、风骨、神韵等内在的价值。即使讲内外兼顾,也侧重内在。重内在价值的探寻,促使我国音乐在历史上偏向他律的发展,而西方却奔向自律。他么使单音音乐走向复调;复调由“奥尔加农”走向“迪斯坎图斯”,然后走向主调;和声由传统走向现代;调性有确立又到多重或瓦解等。这不是说西方不讲他律,中国不讲自律,这是说确有两种不同的偏重而已。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给音乐美作了一个定义,“音乐的内容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认为音乐特有的美“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与其持相同观点的斯特拉文斯基认为,就其本质而论,音乐是不能表现任何一点什么的,不管它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一种心理状态,一种自然现象,或者其它什么,表现从来不是音乐内在的特点。”可见,自律论认为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音乐美的存在与情感无关。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音乐的形式美,肯定艺术自身的“纯洁性”。 我国先秦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音乐论著《乐记》中曾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等的看法,认为人的哀、乐、喜、怒、敬、爱六种感情,都会给其发出的声音印记上情感的色彩,“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啤以缓;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并且描述了音乐又是以怎样的声音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六种人的不同心情。《乐记》从“物—心—音—声—乐”这一结构说明“乐”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已接触到音乐的本质在十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这一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坚持卞张音乐是表情艺术这一说法的也人有人在。波兰音乐学家丽莎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原苏联音乐学家万斯洛夫说“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并认为承认感情在音乐中的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意味着同其他艺术相比,音乐在表现现实的全部多样胜方而,感情的表现更胜一筹。

结合歌剧《唐.璜》及选段咏叹调《你就会看到》分析音乐表演活动及意义

结合歌剧《唐.璜》及选段咏叹调《你就会看到》分析音乐表演活动及意义 发表时间:2018-10-12T10:11:19.980Z 来源:《知识-力量》5中作者:叶敏 [导读]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介环节,才能将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表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歌唱是一种离不开表演的艺术,与更直观的舞蹈相比,歌曲必须通过表演者的演奏和演唱去向观众传达作品的深意,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音乐不仅是表演的艺术,更是无时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410006) 摘要: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介环节,才能将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表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歌唱是一种离不开表演的艺术,与更直观的舞蹈相比,歌曲必须通过表演者的演奏和演唱去向观众传达作品的深意,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音乐不仅是表演的艺术,更是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表演的艺术。 关键词:《唐.璜》;歌唱艺术;音乐表演 一、音乐表演的关键——二度创作 (一)二度创作的含义 音乐表演的本质——二度创作。音乐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表演,要求表演者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或再创造。顾名思义,音乐表演的本质就是要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那么,我们在进行音乐表演时,首先要对一度创作的成果——也就是以乐谱的形式存在的音乐作品进行仔细的研读和解释,以此为二度创作的依据。 (二)二度创作的意义 我们对音乐表演的研究可以发现,杰出的表演创作可以通过探索作品的内在含义,强调作曲家创作中的积极因素,使作品的精华体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赋予作品和角色生命。所以,音乐表演不仅是忠实地再现原作,还需要通过表演者的再创造,对原作予以丰富的补充,甚至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为音乐增添新的光彩,这正是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的本质意义所在。 二、《唐.璜》与《你就会看到》 (一)简介莫扎特与《唐.璜》 莫扎特是西方音乐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以及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为世界音乐艺术和后人留下了众多不朽的作品,《唐.璜》是莫扎特歌剧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歌剧《唐.璜》取材于西班牙民间传说《石客记》,于1787年创作。该歌剧具有伦理道德意义,融合了哲理性和生活性两大因素。歌剧的主人公唐.璜来自中世纪西班牙,他是一名风流成性的男子,专爱拈花惹草,从精神和肉体上不择手段的欺骗了不少女性,最后,他的恶行昭然若揭,被鬼神拖入地狱。这部歌剧着重于心理的描写,开创了十九世纪音乐心理剧的先河。 这部剧情节发展丰富而紧凑,通过歌剧唱段来表达刻画多位性格不同的人物。咏叹调作为歌剧中占主导地位的一部分,特征就是富于歌唱性,长于抒情,以歌曲的方式来表达人物的角色特征。 (二)咏叹调《你就会看到》 《你就会看到》这首歌曲是《唐.璜》的选段,是女主角之一采莉娜的咏叹调。作为表演者,需要演出采莉娜的个性,就要从理论上先对采莉娜这个角色进行研究与了解。美丽活泼的采莉娜,在她即将要与未婚夫马赛托成亲的时候,唐.璜的到来诱惑了她。马赛托得知此事十分愤怒,宣称要杀死唐.璜。唐.璜得知消息,就让随从假扮自己暴打了马赛托。唐.璜这一行为,让采莉娜认清了他的真实嘴脸,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向马赛托解释,并想与他重归于好。在此情境下,采莉娜拼劲全力想要安抚满腔怒火的马赛托,以一种倾诉衷肠并活泼俏皮的口吻演唱了这首咏叹调。 三、歌唱艺术与音乐表演 (一)歌唱与表演 了解完作品,我们要做的,除了用歌声去体现角色鲜明的性格特征,还需要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严格的说,作曲家将脑中生动的乐思以书面记谱的方式保留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抽掉了它的灵魂,仅剩下纸张上的乐音符号,因此,将乐谱变成音乐,让音乐作品重新获得生命呈现给众人的活动就是音乐表演。 我们通过学习研究歌剧与乐谱来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以及歌曲情感,不能照本宣科,单纯按照乐谱去唱,要做到生动的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染观众。 在歌唱的过程中,要做到身体与声音相统一,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在气息的处理上,声音需要富于弹性和穿透力;速度和节奏部分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记谱方式的地方一定要遵从谱面要求,一些速度和节奏自由的地方,则要发挥自身的想法结合谱面发挥,在作曲家乐谱的基础上做出的最基本的二度创作。 (二)音乐表演的意义 音乐表演在音乐实践过程中,作为连接音乐创作与欣赏的媒介,一方面负担着创造性再现作曲家作品的使命,另一方面要通过自己为音乐听众提供音乐欣赏的享受,进而影响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表演、表演者、作曲家、听众在一个循环圈内相互影响,音乐表演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通过音乐表演,表演者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作曲家的作品收获了来自听众的反馈,从而使作品与自身得到升华和推广;听众的审美和视听觉享受得到了满足与提升。以《你就会看到》为例来说,该作品得来源歌剧《唐.璜》就是一部脍炙人口,引人深思的作品。它揭露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肯定了对封建礼教和宗教惩罚的蔑视……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剧中多位正面人物的性格特点都在影响听众,作者想要表达给大众的东西,通过表演者传达给了广大听众,从而提高了表演者与听众艺术鉴赏的能力,人们由于音乐使得生活更有意义,音乐表演的作用再次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而歌者的技巧是支撑演唱的基础,却不是表演的唯一标准。音乐表演中技巧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对音乐的表现力,它是音乐表

浅析音乐美育的作用

浅析音乐美育的作用 摘要:音乐美育有很多作用,其中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在音乐审美教育下,人类的人格得到了完善,审美理想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一、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社会。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就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我们培养的人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集体的关系,就会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音乐美育的价值就在于为人们的心理成长和精神发展提供一种内在的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进而提高人的精神性,培养人的文明性。音乐美育有很多作用,其中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方面。 除了节奏节拍外,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同样也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和协调感,曲式是旋律乃至整个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音乐是听觉的、时间的艺术,是音响运动的艺术,人需要通过听觉、记忆和思维,使连续出现的音乐瞬间,在脑子里统合而最终成为曲式结构感知。曲式的规律和逻辑使人从心理上产生趋向“完形”的追求。常见的音乐曲式结构中有重复、对比、再现、层递、变奏、回旋等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相关。基本的音乐曲式结构是多样统一、和谐、对比、均衡、匀称等美的形式原理的体现,而且与人感受事物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相吻合。 二、完善人类和谐人格的发展 我们提倡培养和谐人格,所谓和谐人格是人的身心和谐统一和全面发展的人格,和谐人格能够完整的体现人的身心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在改造自然、社会的同时,按美的规律来改造和完善人的身心,在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达到美的境界,实现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人类的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人类的学习与发展是这两种因素的综合效益,人格因素在能力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只有在逐渐完善学兴趣、动机、世界观、信念、意志、性格等人格因素的基础上,科学的培养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因素,促使二者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会得以实现。对人格进行调适的根本途径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美育对培养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本身是有节奏性、平衡性、协调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它含有表达、交流、创造的意义,它积淀了人类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作用于人类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能力,它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与和谐的状态。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可以获得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丰富自我表达的内涵,满足自我表现的的需要,并增强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另外,音乐美育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人的精神与人的价值方面提升。也就是说,和

音乐美学复习题

1.什么是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是一门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它从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高度,对音乐艺术进行总体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因此音乐美学可以说是音乐学学科的基础理论。音乐美学既不能脱离美学,也不能脱离音乐学,它是美学和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2.非自然性——创造性是什么意思?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音响,是一种创造性的音响。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大型的交响乐,都同样渗透着一种创造力。没有创造力,任何音响都不可能成为音乐。 3.非语义性——表情性是什么意思? 音乐的声音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它们是非语义性的。 4.什么叫模仿性? 音乐中的模仿一般指用音乐中的声音模仿现实或自然界中的其他声音,即通过声音模仿声音,也就是说,音乐声音的模仿只是针对同类的物质而言,是针对那些用同一种感官——耳朵去接受的物质现象而言。 5.什么是象征性? 象征性也是音乐的声音所具有的表现特性。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和物质对象。音乐声音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用声音象征声音以外的其他事物,如:力度,音色等。 6.什么是音乐的形式? 音乐的形式,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音乐的形式既反映了构成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的外部组织及结构关系,同时也反映着音乐自身特殊的内部组织规律。 7.什么是连贯性原则? 人的心理活动有这样一种自然的反应倾向:人们往往不习惯于那种频繁转换的心理状态,而是有一种希望某种心理状态保持与延续的倾向,我们把这种心理特征称之为心理活动的惯性现象。正是这种自然的心理惯性现象,决定了音乐形式安排的连贯性原则。 8.什么是对比性原则? 当长时间保持一种状态时,人们就有一种希望变化的欲望,我们将这种需要变化、对比的心理活动倾向称之为心理的“求异性”。求异心理是一种要求改变当前心理状态与活动发展趋势的倾向,求异心理决定了音乐形式安排中对比与变化的自然于流畅。 9.什么是新颖性原则?/如何的音响让音乐具有新颖性?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总是对即将出现的音乐音响具有一定的期待感,一个良好的进行往往既要照顾到心理的期待,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心理的期待,落在一个既新颖,又不生硬的点上。它会造成心理上的一种既在预期之内,又超乎预期之外的体验,具有这种性质的音乐形式的安排就会使人获得一种自然、流畅、新颖而富有动力的审美体验。 10.什么是平衡性原则? 平衡性是人类最基本的审美需要之一,也是人们对艺术作品形式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非对称的平衡最具形式美的典型代表是被人们称之为“黄金比例”的结构关系,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2,3,5,8,13……的数列得出2:3,3:5,5:8的比例。

最新 音乐美学的分析与感悟-精品

音乐美学的分析与感悟 一、引言 音乐美学听起来很深奥,也很专业,更接近抽象理论层面,距离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活动有些距离。其实音乐美学就在身边,也即在音乐人和音乐欣赏者身边,可谓之只要和音乐活动有关联,就必定和音乐美学有关联。尤其对于音乐人说来,这里包括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学音乐者,更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均不可缺少的理论武装与实践活动。譬如说,音乐人对于每一首音乐都需要反复的听、认真的揣摩、一次又一次的习练,这是因为什么,自然是为了把这首音乐的韵味把握好,在表现这首音乐时能够在自己所具有的音乐表现力的基础上把这首音乐表现的更加美妙动听需要。也譬如音乐欣赏者喜欢某一首音乐,会反复的听,在一遍又一遍的聆听中被不断地陶醉,有着“听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心理感应和情感收获。无疑,在理论层面,音乐美学研究的式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在实践层面,音乐美学是以音乐的形式陶冶人们心灵和性情的一种事物。无论音乐人和音乐欣赏者都需要探知音乐美学,都需要在音乐美学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教益。 二、音乐美学的衍生和所要研究的问题 音乐美学作为概念性表述起源于18世纪末德国学者的著作中,以音乐美学的“激情说”引起音乐理论界的关注,及至而出现的“康德说”则将音乐美学与哲学阐释联系在一起。随后,音乐美学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路走来,不断被音乐界的先哲们所热议但蕴含于其中的音乐美学的问题研究分析则体现于各国音乐家更早些的研究活动,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中国的音乐美学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先民的音乐意识,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进入活跃状态,儒家的音乐美学的诸多言论可称之为具有代表性的言论。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被大大扩展,从总体上对于音乐理论问题的一般性考察转入对音乐中的某一门类的特殊规律的探索。在音乐历史长河的奔腾不止的进程中,中国对于音乐美学的研究与世界各国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共同推动了音乐美学的形成和发展。那么,音乐美学在当今所体现出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所要阐述的是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包含了高度凝练的对于音乐美的理论性阐述和实践性阐述,其特点是音乐学与美学的结合。 三、音乐美学对音乐人和音乐欣赏者所发挥的能动作用 学习音乐美学,了解音乐美学,可以让音乐人与音乐欣赏者对音乐以及音乐美具有正确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将看似表面的简单的孤立的音乐现象与音乐审美联系在一起,以更有利于实现音乐审美来指导音乐领域的一切活动,发展音乐事业,创新音乐事业,让音乐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人们提供更精致更唯美的精神食粮。乐于审美、正确审美、深度的独到审美,是音乐人和音乐欣赏者对每一部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实践活动的动机性源头。具体到音乐人这个音乐创造者和输送者的群体说来,进行音乐创作要把自己的音乐审美观建立在音乐审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 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 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 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 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 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 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 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 二单项选择题( 请在下列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 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b(陈康士),c(郭沔) 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b(汤应曾),c(张雄) 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b(华秋萍),c(王猷定) 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a(徐青山),b(徐大椿),c(燕南芝庵) 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a(沈心工),b(曾孝谷),c(李叔同) 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a (萧友梅),b(赵元任),c(黄自) 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b(阿炳),c(徐炳麟) 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b(任光),c(青主) 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b(李一鸣),c(卢肃) 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 a(宋杨),b(费克),c(马可) 三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 相和大曲 2 沈心工 3 黄自 4 《黄河大合唱》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 容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 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 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 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 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 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 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 2 心理学法 3 社会学法 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 √第一章 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一种艺术媒介] 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 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 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

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 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 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 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 琴对答 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 调变化表达 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 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 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 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新祥旭中央音乐学院权威考研辅导班强烈推荐: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专业方向 参考书目名称出版社与出版时间 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中国现代音乐史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中国当代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西方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西方现代音乐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民族器乐(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汉族民歌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民族音乐学译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中国戏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京华出版社(2007)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2003重印)

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 音乐为实例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订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世界民族音乐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东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世界民族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世界民族音乐地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拉丁美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拉丁美洲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音乐美学音乐史论问题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西方现代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音乐美学新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论音乐的特殊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音乐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西方音乐美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音乐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最新整理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复习过程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C)。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D)。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D)。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A)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C)。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C)。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D)。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A)。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C)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D)。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音乐美学研究方法论

音乐美学研究方法论 [摘要] 经验一般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换言之,体验与深刻的意义相连,它是把自己置在于把经验和体验作了区别,而且说明了体验与艺术的密切关系;黑格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思想。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原理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所谓历史的东西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指人类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作为客观现实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人类的认识史。 [关键词] 经验体验历史逻辑 在理论传统深厚的德国,从19世纪70年代“体验”(Erlebnis)成为与“经历”(Erleben)相区别的惯用词。德国现代哲学家加达默尔曾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他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获得了一种新的存在状况(Seinsstand)”。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音乐学的研究中有多种方法可供我们去选择、运用,其中经验与体验的统一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的方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就经验与体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方面谈谈看法。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经历。人从儿童成长为成年,要经过许多人生阶段,遭遇种种人生经历,有自己的见闻,也有自己亲身参与的经历。这些个人的见闻和经历以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我们常说某某大夫治病有丰富经验,就是对“经验”这一概念的准确的理解。那么,当在经历中能够总结出深刻的意义和情感,这经验就成为一种体验了。体验是经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可以这样说,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听音乐,只是一般的日常生活行为,那是经验;但假如有一次听的音乐富于个性特点,并从中引起深刻的感情激荡、令人回味的沉思、不可言说的诗意等,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听音乐”就是体验了。更进一步说,经验一般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换言之,体验与深刻的意义相连,它是把自己置在于把经验和体验作了区别,而且说明了体验与艺术的密切关系。经验或者经历是直接性的,这种直接性的经验和经历,有许多被人淡忘了,因而没有什么“继续存在意义”,例如,我们每天的吃喝拉撒,天天如此,它的意义是现时的,即满足了人的眼前的需要。但其中也会有些经验或经历因各种原因而持久存留记忆深处,获得了“继续存在意义”,这就是“体验”了。这种“体验”要是凝结在文学艺术中,那么就会获得深义和诗情,成为一种“新的存在状况”。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命就不是纯生物性的存在。人的生命是与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历史紧密相关的,这样,个体的人的感觉、情感、回忆、联想、欢乐、希望、憧憬以

《音乐美学 》 音乐的本质、功能、价值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一) 作者:宋瑾来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首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 人创造音乐,是因为有听觉方面的特殊需要。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这种需要经历了许多变化。原始时期,萌芽状态的音乐是和劳动、宗教、礼仪、交际、娱乐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后来,音乐艺术逐渐从综合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成了社会分工之一。在分工的情况下,音乐除了作为专业艺术的一个种类存在外,也依然在各种综合活动中存在着。这样,它就在多种功用中具有多种功能。在当代社会,人们将音乐用于更多的领域。这样,音乐就具有了比过去更多的功能。可以预见,音乐除了现有的功能外,还将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音乐能满足人对它的多种需要,因此音乐具有多种价值。对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将发现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根据本质的经典定义,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此外,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看清音乐的特殊性。而在音乐艺术内部对各种音乐现象进行比较,则有助于搞清音乐在艺术范围内的分化情况。 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音乐各种功能、价值的考察和相互比较,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以及不同样式的音乐的比较,认识音乐的审美本质及其具体体现。 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 一、音乐的功能 1. 实用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为什么说改变风尚习俗或道德教化最擅长者是音乐呢?因为音乐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也就是说,他们看到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特殊性,并且认为音乐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种特殊功用,希望利用它来“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目的。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持相似的

音乐美学考试重点(借鉴相关)

音乐美学复习资料 绪论 音乐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1.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2.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3.音乐美学是音乐学中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具有的特征: 1.要求音乐受礼制制约,成为礼乐; 2.以平和恬淡为美; 3.追求“天人合一”“和谐统一”; 4.多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论述音乐,对音乐抱有实用主义的态度; 5.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 西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1.强调实证,重视逻辑思维(他们更倾向于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 2.注重音乐本体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3.由古至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4积极杨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 5.崇尚理性,忽视感性 音乐美学——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首次使用 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 1.音乐的本质与特征 2.音乐的形式与内容 3.音乐的实践活动(创作、表演与欣赏) 4.音乐的功能(非倾向、倾向、审美) 5.音乐的美与审美 6.音乐美学自身的发展历史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基础(理论基础); 2.心理学方法; 3.社会学方法 4.20世纪现代美学新方法 音乐美学主要研究的课题: 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

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 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 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5.关于音乐美与审美的研究; 6.关于美学史的研究 你认为学习音乐美学有哪些意义? 1.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有助于提高音乐学生的美学修养,丰富理论知识。 3.它对于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和丰富理论知识具有一种综合的效应和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所以它在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乐记》中的音乐美学的思想 第一章 音乐材料 1.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物质材料,并不是用来满足生理需求而是一种作为满足心理需求的物质手段,与心理有直接联系; 2.是一种艺术媒介; 3.具有非实用型 (同样的材料只有当它充当一种艺术媒介时,才能被称为感性材料。声音,只有它充当音乐艺术的媒介时,才能被称为感性材料) 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 (1)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的,是通过人的的思维创造出来的的音响,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即与人的心理行为直接发生关系。 2)非语义性----表情性(与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它本身没有确定的含义,是非语义性的。 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表现性) a 模仿性(有相同点,出来颜色和气味,其他都能模仿)音乐中的声音模仿现实或自然界中的声音,音乐声音的模仿是针对同类的物质而言; b 象征性(无共同点,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外一种不同形式的现象)用声音象征声音意外的其他事物; c 暗示性它的寓意性模仿不同,并不是从模仿对象的声音对象处罚,而是通过声音的特殊氛围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 d 表情性及其主导主用(表情性,无论是模仿、象征还是暗示都渗透着表情因素)音乐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表现性就是衡量是否作为音乐的声音的最高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