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奇的魔盒—《倍的认识》单元主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

神奇的魔盒—《倍的认识》单元主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

神奇的魔盒—《倍的认识》单元主题化

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

一、单元作业的设计

(一)课标要求分析

《倍的认识》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内容。倍的概念的本质是“比率”。比率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比例、一元函数的基础。理解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比率)是儿童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方面。

(二)学情分析

对“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倍”的概念是学生认知中“加法结构”向“乘法结构”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在学习“倍”概念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结构”,是数量的合并与多少的比较。而“倍”体现的“乘法结构”反映的却是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由于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乘法结构”,又受生活中的“倍”的歧义的影响,学生的对“倍”的概念的本质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作业目标设计

1、在画“神奇魔盒”作业中,获得更深刻“倍”的直观体验,并巩固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关系,加深理解“倍”的概念,促进学生认知的“加法结构”向“乘法结构”过渡,初步认识“魔盒”模型。(认识结构)

2、在画“生活中的魔盒” 作业中进一步熟悉“倍”的概念,进一步熟悉“魔盒”模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认识结构)

3、用“魔盒”语言分析跟“倍”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魔盒”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几何直观。(运用结构)

4、整理“魔盒家族”,发现几类“魔盒”区别与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由此构建“倍”的模型。(整理结构,形成模型)

(四)作业内容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本质地认识“倍”的概念,在单元整体设计、生活化学习、主题式学习、整体优先学习等观念指导下,单元教学大胆整合教材,创设“神奇的魔盒”情境,设计主题教学过程,整个单元按照顺序设计如下四次作业——分别对应前文所述四个作业目标。(说明:魔盒如下图。有两个方舱,分别是原有舱(数学上表示1倍数),产出舱(表示几倍数),还有魔盒编号(如图数字2)表示倍数。这样具有魔术性质的新鲜形象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也非常直观形象)

二、单元作业的实施

(一)实施过程

本单元设计《神奇的魔盒》单元主题化课程,并由此设计配套的主题化作业。课程教学与作业设计大体如下:

(二)效果分析

1、第一次画“魔盒”:神奇在于“任性”

教学设计主要的变动在于将静态的情境图改成动态的——“原有量”不断变化,“产出量”也一直在变化。但由于是同一个魔盒,学生能发现这两个变量

中的不变(即倍数关系)。作业展示交流中,通过教师语言和动画演绎突出“魔盒”的神奇,“魔盒”的“任性”。

(1)对比中关注“数量关系”。多种多样的“魔盒”和“产品”为学生的

比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学生在大量的比较中体会“变”(“原有”与“产出”)与“不变”(倍数关系),渗透正、反比例思想。在这样的基础上抽象概括:魔

盒的任性——不管放什么,不管放几个,产出都是这样的2份(或几份)。这样

的“任性”让学生不再像之前的“加法结构”那样,只关注“原有”或“产出”

的数量,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上来。有的学生画的“原有”根本就不是同一类物体,按照他们的认知水平甚至无法用某个数量来表示,

但还是能跟“产出”体现出比率关系。由此标志着“乘法结构”开始建构,学生

理解了“倍”的内涵。

(2)理解“倍”是一种模型。任性的不只是“2号魔盒”,还有“3号,4号……”,“几号魔盒都行……”都是体现出两种数量之间的比率关系。“魔盒”这种直观的模型让学生感受,其实不需要知道“原有”的数量,这里面并没有说

乘法(避免学生发生“见倍就乘”的错误),也没有说谁多谁少(发展眼光来看,教学生“被比较量”一定比“标准量”多这样的错误观点,在未来学习“小数倍”时会成为学习的障碍)。数学学习并不只是计算,不只是做题、解题。从直

观模型抽象出数量关系,学生习得的是一种模型,是一种“整体”的学习。

2、第二次画魔盒:神奇归于平凡

这么神奇的魔盒,只有童话中才有吧?现实中存在吗?学习这个有什么用呢?带着这个疑问,学生们仔细留心生活,设计出了自己的多种“魔盒”,比如孙悟

空的金箍棒变化、罐头鱼的生长车间、动力车厢与拖挂车厢的关系、细胞分裂等。此外,还有“复读机”——复读的次数与输入的声音次数的倍数关系,奖励办法——在学校老师奖励一个小礼物,回到家家长会加倍地奖励,等等。可见,学生

的想象力超出我们的预料。“倍”的概念有了“魔盒”这样直观的模型,学生就

像戴上了一副特别的眼镜去观察,让学习和思考有了支架。归于平凡的魔盒依旧任性,只是它的平凡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3、第三次画“魔盒”:魔盒就是工具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自信掌握了魔盒的密码,自己像

个魔术师一样能熟练使用魔盒。如例4:军旗8元,象棋的价

格是军旗的3倍,象棋多少钱?在“魔术师”看来,这是个

“3号魔盒”,“原有”是8元,作业中能画出类似右图。并分析:把8元看作1份,产出这样的3份,就是3个8,用乘法解决。这是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魔术师”语言。另一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也类似。

4、整理复习——神奇家族大团圆

从数学的角度看,每一个魔盒都有三个信息。分别是:“原有的量”,“产出的量”,还有“几号魔盒的几”;对应着数学上的“标准量”,“被比较量”和“倍数”。于是第三次画魔盒:三个数量,只需要给出其中两个数量的信息,求另一个数量,就能形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通过整理发下如下三类问题:

图1图2

图3

分别代表:(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图1);(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图2);(3)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图3)。由此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自我整理,完成以“倍”的知识为代表的乘法结构最基本模型的建构。

三、案例价值提炼

1、增强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设计作业的意识。以本次作业设计为例,在整

体优先思路的指导下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把课堂教学和实施作业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结合起来。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以“倍”的本质,即“比率”这种反映学生乘法认知结构为核心,设计了“认识结构、运用结构、整理结构形成模型”单元教学流程及配套作业,层层递进,有机

统一。为更显直观形象,让学生更好理解接受,设计并引入“魔盒”形象代替这

种结构。经过设计的“魔盒”既能很好地反映“比率”结构表示的数量关系,又

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形,作业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三次画“魔盒”和一次整

理“魔盒”,效果明显。

2、主题化作业设计。整个单元以能吸引学生好奇心的“魔盒”为主题贯穿

始终,三画魔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方面,“魔盒”作为桥梁,把更加抽

象的“倍”这样的数量关系转化成能画出来、看得见的直观模型,沟通起数学与

生活;另一方面,“魔盒”作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用它更好地观察生活,用

它画数学,说数学,玩数学。总之,“魔盒”的神奇,让数学学习的主题化和生

活化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3.大胆整合教材。从设计思路上,课程基本上忠实于教材的编排,只是在原

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节练习课——《生活中的倍》,和一节整理课。主要的改变

在每一节课的情境设计,改变了教材原有的没课一个不一样的情境,改为“魔盒”情境并贯穿整个单元,形成单元主题化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加霞.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倍”是转折点——评析高丽杰老师的“倍的初步认识”[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Z1):17-19.

[2] 教育部审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用“倍”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2、通过整理与复习,能进一步掌握倍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用“倍”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进一步掌握倍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我们认识了“倍”的意义。 生2:我们会“倍”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建立倍的概念学习了例1 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习例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例3 二、应用巩固,拓展提升。 1、数学书55页第8题。 通过年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年份不同,两个人年龄差不变,而两个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会发生变化。 2、数学书55页第9题。 让学生根据要求改变某种珠子的数量以达成给定的两种珠子的倍数关系,检

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数学书55页第10题。 渗透等比变化的思想。 4、数学书55页第11题。 属于拔高题,供有余力的嘘声选作。 5、优化设计个别单元练习题目。 讲解练习册中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或是较难的题目。 6、课外练习资料。 (1)小汽车准乘5人,大客车准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9倍,大客车准乘多少人?(2)有4只蝴蝶,有16只蜜蜂,求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3)三(1)班有女生10人,男生20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4)李叔叔家养了4只公鸡,养的鸭子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鸭子的只数是鹅的2倍,李叔叔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鹅? (5)明明今年6岁,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6倍。 ①、妈妈今年多少岁? ②、再过4年,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 (6)一件上衣的价钱比一条裙子贵30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裙子的3倍。 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各多少元? 三、课堂小结:通过整理与复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是不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 四、作业布置:完成一份小卷子。 五、板书设计: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建立倍的概念学习了例1 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习例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例3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游戏:数字抱抱团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叫“数字抱抱团”,老师想请6名男同学和6名女同学上讲台来。老师喊到数字几,你们就几个人抱成一团。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台下的同学也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你们要做什么呢?找出游戏当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能办到吗? 生:能。 师:非常好。游戏开始。 (面向台下学生)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4个3。师:2(6个2),4(3个4),6(2个6)。非常棒,同学们都说到了“几个几”。 2、出示PPT,看图说几个几。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几组图片(播放幻灯片),谁能快速的说出有几个几? 生1:2个2 生2:2个4 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连小兔子都被吸引来了。(课件出示第50页主题图)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兔子一起来探究关于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第50页例1 (1)数一数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各有几根? (2)圈一圈,摆一摆,组内互说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学具1)(3)完成例1的填空。 2、小组汇报:经过讨论,我们小组认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生:无质疑或补充师:为什么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呢? 生:因为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板书) 生:同样的道理,白萝卜有5个2根,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师板书教具图1) 3、师:思路很清晰,看来同学们对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 (二)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1、兔妈妈又拿来一根胡萝卜,现在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思考倍数关系,一定要考虑以谁为标准量,标准量变化,倍数关系也发生变化。“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倍的认识)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教案

最新精品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优 秀 教 学 设 计 (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例如,每两根为一组把萝卜圈出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四、具体编排 1.例1(倍的含义)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 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 生拍(连续) 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 生:中间停顿一会儿 师:试一下 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 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 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 生:....... 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 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 (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 (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重复一遍 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动手操作中体验“倍” (1)细心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刚才我们根据情境搜集到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几根?(10根),贴好图片,结合刚才的学习,你能用学具袋里的图片摆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吗? 请你摆一摆,在书上圈一圈,再和同位说一说 谁来汇报?(到前面边摆边说) (2)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神奇的魔盒—《倍的认识》单元主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

神奇的魔盒—《倍的认识》单元主题化 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 一、单元作业的设计 (一)课标要求分析 《倍的认识》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内容。倍的概念的本质是“比率”。比率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比例、一元函数的基础。理解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比率)是儿童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方面。 (二)学情分析 对“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倍”的概念是学生认知中“加法结构”向“乘法结构”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在学习“倍”概念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结构”,是数量的合并与多少的比较。而“倍”体现的“乘法结构”反映的却是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由于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乘法结构”,又受生活中的“倍”的歧义的影响,学生的对“倍”的概念的本质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作业目标设计 1、在画“神奇魔盒”作业中,获得更深刻“倍”的直观体验,并巩固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关系,加深理解“倍”的概念,促进学生认知的“加法结构”向“乘法结构”过渡,初步认识“魔盒”模型。(认识结构) 2、在画“生活中的魔盒” 作业中进一步熟悉“倍”的概念,进一步熟悉“魔盒”模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认识结构)

3、用“魔盒”语言分析跟“倍”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魔盒”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几何直观。(运用结构) 4、整理“魔盒家族”,发现几类“魔盒”区别与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由此构建“倍”的模型。(整理结构,形成模型) (四)作业内容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本质地认识“倍”的概念,在单元整体设计、生活化学习、主题式学习、整体优先学习等观念指导下,单元教学大胆整合教材,创设“神奇的魔盒”情境,设计主题教学过程,整个单元按照顺序设计如下四次作业——分别对应前文所述四个作业目标。(说明:魔盒如下图。有两个方舱,分别是原有舱(数学上表示1倍数),产出舱(表示几倍数),还有魔盒编号(如图数字2)表示倍数。这样具有魔术性质的新鲜形象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也非常直观形象)

《倍的认识》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金秋十月,是个丰收的季节,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师:兔子收获了什么? 师:有几种萝卜呢?(板书: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师:每种萝卜各有几根呢?(板书:2根、6根、12根) 师:你能根据萝卜的根数提个数学问题吗? (胡萝卜的根数比红萝卜少4根.红萝卜的根数比胡萝卜多6根。) (预设)一: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表扬:真好!你都会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 系了”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与胡萝卜的 数量之间还存在这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研究一:在画圈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那么红萝卜有几个这样的的1份?圈一圈?(学生操作) 学生:3份。学生上台圈一圈。 教师:请问为什么你每次圈2根?(因为胡萝卜每份数是2根) 生:红萝卜每2根一份,所以每次圈2根(教师:谁再来重复一遍)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三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 (4)

三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的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作业设计思考: 既然倍的概念,学生建立起来有难度,如何及时巩固概念的基本内涵,如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倍的概念,对概念的灵活应用,熟练应用倍概念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期达成“轻负高质”的目的。我们对本单元“倍”的作业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一是基于整体概念认识的需求;二是基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作业设计框架: 从基础、拓展二个方面的视角搭建此项作业设计。 四、具体作业设计: 1.基础——即口袋作业:三原色:为了理解(蓝色)、为了掌握(黄色)、为了优秀(红色) 拓展作业设计说明:分层要求,各个学力水平的孩子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挑战的题。 如:蓝色口袋《倍的认识》 - 为了理解 如:黄色口袋

《倍的认识》 - 为了掌握 如:红色口袋 《倍的认识》 - 为了优秀 智慧时光

下面两个立方体是同一个骰子,下面ABCD哪个是它的展开图? 作业设计意图: 1. 巩固基础,突破难点。 “倍”是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的过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对于两个量之间相差关系到“倍”的关系是一个认识上质的飞跃。因此通过口袋练习册,针对不同学力水平设计三个层次的得星练习,各取所需。 2.开放融合,展现个性。 抽象是另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与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思维导图和数学日记的两种开放的形式,用数学商品的模式来组织作业,融入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喜欢,从学生的作业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正用数学的眼光去读取他们的生活。

2022数学新课标研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设计《倍的认识》

2022数学新课标研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设计《倍的认识》一、引言 在《倍的认识》大单元的前四个课时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倍数的基本概念、倍数关系的应用、观察与思考以及合作学习与实践。本课时将通过总结与巩固,以教学评一体化为理论支撑,帮助学生系统回顾与梳理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倍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倍数的概念、倍数关系的应用以及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总结、归纳、分类等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及评价策略 1.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导入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复习,帮助学生回顾前四个课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倍的认识》这个大单元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巩固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评价策略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结果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过程 1. 问题驱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前四个课时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关于倍数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步骤 (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前四个课时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教师进行补充和指导,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的认识。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针对前四个课时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提炼关键信息。 (3)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并分发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魔盒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魔盒 魔盒,这个神奇的装置引起了小班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它是一种科 学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通过触摸、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和 了解科学的奥秘。今天,我们将揭开魔盒的神秘面纱,一起来感受科 学的魅力。 一、魔盒的外观和结构 魔盒外形独特,由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和各种小道具组成。箱子内 部设置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个特定的功能。例如,有一个 模块是观察显微镜,可以放大微观世界的细节;还有一个模块是磁铁,可以演示磁性材料的吸引力;还有一个模块是放大镜,可以帮助孩子 们观察更远的物体等等。 二、魔盒的使用方法 魔盒的使用非常简单,孩子们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指导操作即可。比如,当老师打开魔盒的显微镜模块时,孩子们可以将一片叶子放在显 微镜下,通过调节放大倍数,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这样,孩子们可 以亲自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三、魔盒的教学作用 1. 激发兴趣:魔盒中的各种模块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 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科学实验的乐趣,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培养观察力:魔盒中的观察模块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观察力。通 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孩子们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差异。他们可 以观察昆虫的翅膀、树叶的结构等等,从而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3. 提升动手能力:魔盒中的操作模块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升动手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拼装、安装等操作,亲手完成一次次实验。这样的实践 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魔盒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孩 子们可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合 作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 合作精神。 5. 开发创造力:魔盒中有一些模块是可以自由组装和创造的。这些 模块可以帮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实验 方法。通过创造的过程,孩子们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魔盒的教学案例 1. 探索植物的奥秘 魔盒中有一个观察显微镜模块,可以帮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带来一片叶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叶子的细胞, 了解植物的构造和生长原理。 2. 研究物体的颜色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P76 例2、例3。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有关倍的认识的教学。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新概念,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使学生在充分动手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倍”的意义,了解倍的概念。在教学此知识时,应尽量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概念,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自己身边寻找“倍”的足迹,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 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设计意图: 在教学时要注意:第一,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第二,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这个过程一定要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哪一组的小朋友坐的最好?站起来让大家认识认识。这一组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2个女生,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

倍的认识教案10篇

倍的认识教案10篇 倍的认识教案篇1 设计说明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 1.充分利用动手操作活动加深理解。 本节课通过组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倍、充分积累感性经验、用语言表达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理解倍的意义”整个过程,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本质。 2.注意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 本节课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充分理解“求红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就是以胡萝卜为标准,看红萝卜里包含几份胡萝卜,包含3份,就是胡萝卜的3倍。”通过这样结合除法比较关系的角度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倍的概念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仔细看图,收集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50页情境图: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汇报:有2根,有6根,有10根……) (2)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多少根?胡萝卜比白萝卜少多少根?三种萝卜一共多少根……) 2.设疑引入。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都是用加法或者减法来解决的,其实,根据图中的信息还可以提出其他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圈一圈,初步认识“倍”。 (1)引导学生动手圈一圈。 (2)引导学生观察红萝卜的根数里有几个胡萝卜的根数。 (3)揭示课题:红萝卜有6根,胡萝卜有2根,通过看图我们发现6里面有3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3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2.说一说,建立“倍”的概念。 (1)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圈。 (2)组内讨论,然后说一说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比关系。 (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课件出示题目: 第一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倍的认得》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二班级数学教案《倍的认得》篇一 第三册“倍”的初步认得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63页至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过认得“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弄清“几份”和“几倍”之间的联系。 2、培育同学初步的察看、推理、分析、迁移的本领和有条理地叙述的本领。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 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

(2)△△△△△△△△△△△△ 2、口答:苹果:○○○ 梨:●●●●●● 苹果有3只,梨有()个3只。 设计意图:几个几的学问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 “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师生探讨。 (1)出示情境图(三个小伙伴的对话,并分别指蓝花、黄花和红花)(2)引导同学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 我们还知道黄花3个2朵,怎样摆黄花呢?(同学讨论后试摆)(3)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 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觉了什么?” 可能有同学说:“我发觉黄花比蓝花多4朵。” 也可能有同学说:“蓝花比黄花少4朵。” “我还发觉蓝花和黄花一共8朵。” 师指图问:“你还能发觉什么?同桌相互讨论一下。” 倘若有同学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那我会惊诧地说:“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懂呢?”当同学再说一遍后,我会说:“你 们看出来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你能教教我吗?” [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同学从本身熟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概括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善于动脑、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美丽的海边吗? 生:去过。 师:你在海边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交流自己在海边所做的有趣的事情。 师:你们在海边做的事情真的很有趣。 二、导入新课: 师:几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瞧,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他们在捡贝壳。 师:他们分别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的收获) 生1: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生2:李飞捡了2只扇贝,8只海螺。 生3:刘林捡了15只海星,5只螃蟹。 师:我们先来看王丁的收获。他捡了几只扇贝,几只海螺? 生: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师:扇贝和海螺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海螺比扇贝多3只。 生2:扇贝比海螺少3只。 生3: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到一个倍字。(板书倍) 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在数量之间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多和少的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三、探究新知: 1、认识倍 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问题) 这里的倍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海螺与谁比? 生:扇贝。 师:扇贝有3只,海螺有几个这样的3只呢? 生:2个。 师:怎样能让大家很容易地一眼就能看出海螺有2个3只? 你可以在1号答题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 生:我是3只3只的圈。 师:同意他的圈法吗?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打算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关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第一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明白得“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确实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运算作铺垫。那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明白得“倍”的意义,把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3、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灵活运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明白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运算思路。 2、明白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运算的运算思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适应,渗透“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 2、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究、独立摸索,查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措施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画一画,积极说等活动,明白得明晰“倍”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的观看、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验属性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 3、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借助画线段图来关心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课时安排: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1 一、教材 (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单元作业整体设计(28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倍的认识 单元 组织 方式 自然单元 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1 倍的认识例 1(P50)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P51) 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3(P52)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认识自然数,经历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进行较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小数、分数的加减运算,理解运算律;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3.教学评价建议对于第二、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网络

2.内容分析 “倍”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它表现的是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对“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包括:倍的认识;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倍的概念比较抽象,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除法知识,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建立倍的概念之后,深化对倍概念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上,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无论是形象图还是线段图,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一个量里包含几个另一个量。 本单元在编排过程中十分注重几何直观的作用,通过多种直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并为学生提供参与几何直观活动的机会,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一方面,在倍的概念的建立过程过程中,注重将所比较的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三)学情分析 青岛版、西南师大、北师大、浙教版教材都是将倍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教学,而人教版和苏教版放在了三年级上册。学习起点略有差异,但都是在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上进行教学的。 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结构”,是数量的合并与多少的比较,未曾学习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对两个量或多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问题的真正理解需要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乘法结构”。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学生认知结构需要发生一定程度“质”的变化。因此小学生学习“倍”存在困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