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________,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20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________。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________。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________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B.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地下深层次空间。
C.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D.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
解析:选B A项,“探测目标……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C项,“探测……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句式杂糅。
D项,“探测……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搭配不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解析:选D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致,故选D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支离破碎轻而易举大显身手有的放矢
B.分崩离析驾轻就熟小试牛刀有条不紊
C.分崩离析轻而易举大显身手有条不紊
D.支离破碎驾轻就熟小试牛刀有的放矢
解析:选A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此处修饰对象为“遗址”,且为了与下文“整体性”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其主语多是人。此处说此项工作不容易做成,用“轻而易举”。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故用“大显身手”。有的放矢:比喻说话或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此处强调针对性而不是条理性,故用“有的放矢”。
二、拓展阅读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凋。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也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解析:选C C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冷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看,“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说明老翁过着清静闲适的生活;“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写出了老翁年老体衰的状况;尾联“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则突出老人的闲淡和孤寂的心境。
★★答案★★: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写老翁“晓晴”时仍未起,经霜之后的红叶落满了台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5.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满江红·咏竹
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忧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①华冑: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用“池”“亭”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几竿”表明竹的数量不多,“相映带、一泓流水”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
B.“风动仙人鸣佩遂”是写竹的动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雨余净女添膏沐”是想象雨后竹子的情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化用了苏轼《于潜僧绿摘轩》诗中“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一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D.本词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竹,起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解析:选B“夸张”错,此二句的意思是:风吹竹林的响声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竹子光洁得像洁净的美女涂上了润发的油脂。故这两句运用的是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表达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高洁的品质。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③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③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魂。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解析:选C“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案★★:①本诗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三、表达运用
7.(2019·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__①__,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__②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__③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解析:①处,前后句说的都是花叶生长的现象,可根据前后句进行推断,且后文有“先花后叶”“先叶后花”“花叶便会同时发育”的相关描述。②处,根据“与……密切相关”这一句式,可知此处为总起句,下面两个“如果”是分述不同情况的,由其中的关键词“温度”可得知,植物的芽生长与“温度”有关,不同的芽生长所需温度不同,所以可以补出有“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上文“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高,则先花后叶”,可推测如要先叶后花则应相反,据此,可以补出有“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意思的句子。
★★答案★★:(示例)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8.请描述漫画《父与子》的画面内容(不超过60字),并写出它的寓意(不超过40字)。
★★答案★★:(1)画面内容:漫画中一男子手拿一支笔,在景区石柱上写着“到此……”,他的儿子看见后,也拿出笔来在父亲的背上写下“到此一游”几个字。
(2)寓意:漫画批评了某些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同时告诫家长应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