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视频通信中基于不同频率成分的空域差错消隐方法

视频通信中基于不同频率成分的空域差错消隐方法

视频通信中基于不同频率成分的空域差错消隐方法

李永利;刘贵忠;侯兴松;吕奎

【期刊名称】《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年(卷),期】2002(007)007

【摘要】在视频通信中,由于信道噪声的影响,致使视频图象中经常出现比特差错以及块和宏块差错,它们严重地影响着视频的质量,同时由于基于检错重发的机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时的要求,目前许多人提出了时域、空域、频域以及它们的联合差错消除方法.但这些方法比较复杂,为了利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在校正错误的同时,并能满足实时传输处理的要求,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频率成分的空域误码隐匿和恢复方法,该方法利用马尔科夫随机场描述了像素之间以及像素块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来确定用以恢复误码区域的邻域及其误码块中边缘像素的邻域,再根据人眼视觉特点,对误码区域的高频与低频部分分别利用不同的策略来先预测,后恢复,并在均方误差最小的原则下,通过线性拟合与插值,同时结合多向插值,以达到对误码区域的最佳恢复.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健壮的差错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差错恢复性能.

【总页数】6页(P723-728)

【作者】李永利;刘贵忠;侯兴松;吕奎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西安,710049

【正文语种】中文

视频信号产生

实验一视频信号产生、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CD摄像机视频信号的产生机理 2、全电视视频信号产生和波形测试 二.原理说明 CCD,即电荷耦合器件,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固体成像器件。CCD芯片借助必要的光学系统和合适的外围驱动与处理电路,通过输入面空域上逐点的光电信号转换、存储和传输,在其输出端产生一个时序视频信号码,并经末端监视器同步显示一幅图像。CCD是一种微型图像传感器。 (1)线阵CCD摄像机工作原理 线阵CCD摄像机主要由CCD图像传感器、定时逻辑电路、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电源等几部分组成。摄像机的定时逻辑电路:用于提供CCD正常工作时所需的一组时序脉冲,以保证把CCD象元中的信号电荷,按一定的规律转移到输出端,并在输出端口形成视频信号电压。驱动电路:是定时逻辑电路与CCD传感器之间的接口,它把各路时序脉冲转变成CCD正常工作要求的波形和幅度。视频信号处理电路:是对CCD输出的原始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和适当的放大,以使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信躁比和幅度。CCD 图像传感器既具有光电转换功能,又具有信号电荷的存储,转移和读出功能,只需加上一组时序脉冲进行驱动控制,就能实现对被测目标的一维扫描和信号读出。当目标通过光学系统在CCD光敏区上成像时,入射光子被象元吸收,同时产生一定数量的光生电荷,在光积分期间,这些光电荷被存储在彼此隔离的相应象元的势阱中,每个象元势阱中所积累的光生电荷数,与照射在该象元面上的平均照度和光积分时间的乘积即曝光量成正比。在电荷转移期间,各个象元中的光生电荷,通常是按奇、偶数分配同时转移到设置在象元上下两侧的移位寄存器中,然后在传输脉冲的控制下,依次转移到输出端。电荷包通过输出二极管转换成信号电压,并把两列象元信号依次重新排列,最后输出一行完整的图像视频信号,完成一次扫描,这就是线阵CCD摄像系统的工作原理。线阵CCD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在工业生产线上,用于产品外部尺寸,非接触检测、控制和分类,自动化及机器人视觉中的精确定位。 (2)面阵CCD摄像机工作原理 CCD黑白摄像机,它的光电信号读出,不再依靠扫描,而采取电荷转移的办法。其控制转移的驱动脉冲,同样由一标准信号发生器提供。该电路包括四个部分:CCD光电传感器、CCD传感器驱动器、图像处理板、电源。CCD传感器阵列是由光敏二极管组成的光电传感器阵列,当景物的光学图像经由摄像物镜投射到此阵列上时,由于各光敏二极管接受光的强弱不同,而感生不同量的光电荷,这些感生电荷,经一定时间(一场)的积累,在转移栅的控制下,水平的移送到与象元对应的设在光敏元旁的垂直移位寄存器中,而后又在行转移脉冲的控制下,将电荷移送到水平移位寄存器,并由水平移位时钟脉冲控制依次向输出端转移,最

2010数字电视复习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像素; 像素: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一个像素通常被视为图像的最小的完整采样。图象帧; 图像帧——就是影像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一帧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动画。扫描 通过电子束、无线电波等的左右移动在屏幕上显示出画面或图形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9223880.html,Ds 即耦合电荷设备(CCDs),它是一种特殊半导体器件,上面有很多一样的感光元件,每个感光元件叫一个像素 3.逐行扫描 它是指显示屏显示图像进行扫描时,从屏幕左上角的第一行开始逐行进行,每一帧图像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整个图像扫描一次完成。 4.隔行扫描 隔行扫描就是每一帧被分割为两场,每一场包含了一帧中所有的奇数扫描行或者偶数扫描行,通常是先扫描奇数行得到第一场,然后扫描偶数行得到第二场。奇数场; 5.偶数场。 视频采用两个交换显示的垂直扫描场构成每一帧画面,这叫做交错扫描场。交错视频的帧由两个场构成,其中一个扫描帧的全部奇数场,称为奇场或上场;另一个扫描帧的全部偶数场,称为偶场或下场。 6.单色光 单色光,单一频率(或波长)的光。不能产生色散。 7.复合光。 光线中包含不同频率的光,则为复合光。 8.谱色光 按频率和颜色综合考虑可分为谱色光(Spectrum Color)和非谱色光。谱色光主要是指波长从780nm到380nm,而颜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各种单色光。 9.绝对黑体 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是一种理想的模型 10.色温, 和被测辐射色度相同的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 11. C 光源: A光源加另一组特定的戴维斯-吉伯逊液体滤光器(C型D-G液体滤光器),以产生相关色温6774K的辐射,光色相当于有云的天空光。 12.D光源 即模拟典型日光的标准照明体D65,目前CIE还没有推荐相应的标准光源。现在研制的三种模拟D65人造光源分别为:带滤光器的高压氙弧灯、带滤光器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色温大约为6504K。 13. E 光源: 代表标准照光源D65以外的其它日光 14.彩色三要素 在色度学中,任一彩色光可用亮度、色调和色饱和度这三个基本参量来表示,称为彩色三要素 15.亮度: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梳理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梳理 一、相关概念 无源器件:指工作时不需要外部能量源的器件,电容电阻等 有源器件:指工作时需要外部能量源的器件,该器件有个输出,并且是输入信号的一个函数,1ED、比较器等 高频通信的好处: 1、无线通信中,为获得较高辐射效率,天线尺寸必须与波长差不多,因此只有高频(短波长)信号能满足要求。 2、可把多个基带信号搬移到不同的频段的载波信号上,实现信道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3、频率越高,衰落越大,因此对基站的发射机有更高要求,同时其频段内用户数量少,抗干扰能力自然更好。 模拟通信系统两种基本变换: 1、发送端消息转换为电信号,接收端作逆变换 2、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即调制和解调 基带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的原始信号,如语音信号频谱300~3400Hz,图像信号频谱0"6MHz 带通信号:基带信号经调制后都具有带通特性,故称带通信号 带宽与宽带: 带宽定义一:两频率间的差值,即某个特定频率成分占据的频率范围。 带宽定义二:单位时间内,通信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传输的数据量。数字通 信(二进制)带宽的计算公式是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 比特率和波特率: 波特率:每秒传输码元个数(批注:每个码元可以取2、4、8...个可能值) 比特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单位bps 两者关系:(比特率)S=(波特率)B1og2N(码元可能值的个数) 讨论带宽时,一般采用波特率,讨论线路实际传输数据的能力时,一般采用比特率. 宽带是相对窄带而言的,一般带宽较大,能满足一般需求的通信网络称为宽带. PCMzpu1secodemodu1ation,脉冲编码调制。对音频、图像、视频信号的离散化、数字化的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习题及参考答案

选择 1. 多媒体计算机中的媒体信息是指()。 ⑴数字、文字⑵声音、图形⑶动画、视频⑷图像 A ⑴ B ⑵ C ⑶ D 全部 2.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 (1)多样性(2)集成性(3)交互性(4)可扩充性 A ( 1 ) B (1)、(2) C ( 1 )、(2)、( 3 ) D 全部 3. 目前音频卡具备以下哪些功能()。 ⑴ 录制和回放数字音频文件⑵ 混音⑶ 语音特征识别⑷ 实时解/压缩数字音频文件 A ⑴⑶⑷ B ⑴⑵⑷ C ⑵⑶⑷ D 全部 4. 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常用的图像输入设备是()。 (1)数码照相机(2)彩色扫描仪(3)视频信号数字化仪(4)彩色摄像机 A ( 1 ) B (1)(2) C ( 1 )(2)( 3 ) D 全部 5. 国际标准MPEG- Ⅱ采用了分层的编码体系,提供了四种技术,它们是()。 A 空间可扩展性;信噪比可扩充性;框架技术;等级技术。

B 时间可扩充性;空间可扩展性;硬件扩展技术;软件扩展技术。 C 数据分块技术;空间可扩展性;信噪比可扩充性;框架技术。 D 空间可扩展性;时间可扩充性;信噪比可扩充性;数据分块技术。 6. 视频卡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1)视频捕获卡(2)电影卡(3)电视卡(4)视频转换卡 A ( 1 ) B (1)(2) C ( 1 )(2)( 3 ) D 全部 7. 以PAL 制25 帧/秒为例,已知一帧彩色静态图像(RGB)的分辨率为256′25,6每一种颜色用16bit 表示,则该视频每秒钟的数据量为()。 A 256′3 ′16′25 bps 256 ′ ′3′8′25 bps B 512 ′ 512 C 256 ′256′53 ′bp8s ′ 2 D 512 ′512′3′16′25 bps 8. 全电视信号主要由()组成。 A 图像信号、同步信号、消隐信号。 B 图像信号、亮度信号、色度信号。 C 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 D 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色度信号。 9. 在视频信号实时处理技术中,如果电视扫描的正程时间为52.2ms,分辨率为512′51,2 实时意味着处理每个像素的时间近似为()。 A 0.1ms B 0.2ms C 0.8ms D 0.4ms 10.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信息量等于数据量与冗余量之和。

数字电视

1、什么是数字电视?什么是高清晰度电视?他们之间的关系。 数字电视:从信源开始将图像画面的每一个像素、伴音的每一个音节都用二进制数编码成多位数码,经过高效的信源压缩编码和向前纠错、交织与调制等措施 的信道编码后,以非常高的比特率进行数码流发射、传输和接收的工程。 高清晰度电视:是一种电视业务,原ITU—R(国际电信联盟)给高清晰度电视下的定义是:“高清晰度电视应是一个透明系统,一个正常视力的观众在距该系统显 示屏高度的三倍距离上所看到的图像质量应具有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 得到的印象”。其水平和垂直清晰度是常规电视的两倍左右,配有多路环绕 立体声。更注重真实感和临场感。 关系:数字电视就是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电视信号播出和接收的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的新一代电视系统。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是数字电视(DTV)标准中最高级的一种,简称为HDTV 2、我国发展数字电视的进程: 我国国家广电总局计划2010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基本实现数字有线电视普及化,2015年停播模拟电视 3、数字电视的分类 接收方式:固定:模拟电视接收机+机顶盒、计算机+机顶盒、数字电视接收机 移动:车载电视、手机电视 传播方式:卫星传输系统DVB-S地面传输系统DVB-T有线电视传输系统DVB-C 按清晰度:HDTV、SDTV、LDTV 4、传统模拟彩色电视系统的特性?数字电视的优点? 传统彩色模拟电视系统特性: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共有一个通道; 亮度信号占用较宽的频带约6MHz(实际4MHz); 色度信号占用较窄的频带约2~3MHz(实际1.3MHz); 扫描制式625/50 隔行; 图像信号采用调幅发射; 视频信号中场消隐占50行——3200μs;行消隐占12μs; 数字电视优点:①使用数字电视能带来高质量的画面;②功能更加丰富;③高质量的音效;④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⑤具有交互性;⑥具备通信功能。 5、CCIR601建议。标准中间格式、通用中间格式。 CCITT为H.261找出一种通用的中间格式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这样一来,625/25和525/30都可以通过预处理和后处理模块转换到CIF或从CIF转换而来。 6、导致传统模拟彩色电视系统的图像视觉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 亮色易产生串扰: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共用一个信道; 亮色清晰度不高:水平清晰度取决于水平扫描带宽,垂直清晰度取决于每帧的有效 扫描行数,亮度信号占用较宽的频带越6MHZ,色度信号占用较窄的频带越2~3MHZ; 会出现行蠕动:扫描制式625/50隔行; 利用率不高:图像信号采用调幅发射; 未传输有效信息:视频信号中场消隐占50行~3200微秒,行消隐占12微秒。 7、导致传统模拟彩色电视系统的图像视觉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 1.行间闪烁:传统模拟彩电隔行扫描方式,把一帧图像分为奇数场和偶数场扫描,虽然降低了视频带宽,简化了电路,但是一行图像出现的频率比逐行扫描降低了一半,场频是50Hz或60Hz,帧频仍是25Hz或30Hz,低于临界闪烁频率45.8Hz,一行图像出现的频率为25Hz或30Hz,视觉感觉图像有行间闪烁。行间闪烁影响图像垂直清晰度,

雷达重点内容

一、在雷达技术中测量目标方位角是利用天线的什么特性实现。 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 二、电子对抗的定义及所包含的内容。 电子对抗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电子对抗分3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可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和水声对抗等;按配置部位又可分为外层空间对抗、空中对抗、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和水下对抗。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是现代电子对抗的主要手段。随着弹道导弹和卫星的发展,外层空间是一个新的战场,电子对抗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将对战略攻防起到重要作用。 三、旁瓣消除(SLB)旁瓣对消(SLC) 旁瓣消隐(SLB)也是一种对付旁瓣干扰的技术。它使用一部增益小于主天线主瓣增益而大于主天线旁瓣增益的辅助天线。雷达旁瓣消隐(SLB) 采用主通道和副通道两通道系统,与副 瓣对消技术相类似,只是信号处理的方 式不同。旁瓣消隐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每 个通道由收发天线、接收机、检波器和 比较器组成,两路主、辅通道回波信号 相减的原理进行幅度比较,然后再选通 的原理来消除干扰的,以确定是否消隐 主通道信号。主通道天线扫描雷达的天 线连续扫描360 度的方位角,通常有一 个高增益的主瓣和许多增益递减的旁瓣。 目标回波信号由主通道主瓣进入,一般 主瓣最大增益比第一旁瓣最大增益大十 几分贝到几十分贝,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副瓣检测到目标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通过副瓣到达的干扰信号。旁瓣对消(SLC)属于自适应波束形成的一种,目的就是要抑制天线旁瓣进行的干扰信号,其原理如图1所示,由一个主天线和若干个辅助天线组成,对于辅助天线的要求是:辅助天线的辅助增益和主天线的旁瓣增益相当。 四、分布性寄生输出公式: 对于分布性的寄生输出则以偏离载频若干赫的傅里叶频率(以fm表之)上每单位频带的单边带功率与信号功率之比来衡量, 其单位以dB/Hz计。由于分布性寄生输出对于fm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所以信号频谱纯度是fm的函数, 通常用L(fm)表示。假如测量设备的有效带宽不是1 Hz而是ΔBHz, 那么所测得的分贝值与L(fm)的关系可近似认为等于: 五、干扰分类 (一)按干扰产生方式分 1.无源(消极)干扰包括自然界的无源干扰和人为的无源干扰两类。 2.有源(积极)干扰就是由一定的辐射电磁波的能源所产生的干扰,它包括自然界干扰、工业干扰和人为干扰。(二)按干扰的性质分

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信号处理是电子和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任何一种信号,不论是声音、光、电或者其他信号,都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被传 输和使用。傅里叶变换作为信号处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广 泛应用于声音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领域中。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它是如何工 作的。 一、什么是傅里叶变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 一个时间域中的信号变换为频域中的信号的数学工具。也就是说,它可以将一个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 解信号。 在信号处理中,傅里叶变换通常用来分析频谱,即一个信号在 不同频率下的能量分布情况。通过傅里叶变换,我们可以将信号 中的高频、低频成分分离出来,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二、傅里叶变换的应用

1. 声音处理 在音频处理中,傅里叶变换被广泛应用于音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和合成。通过将一个声音信号转化为频域,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它的频率成分,从而判断其音调、音色等特征。 在数字音频中,傅里叶变换通常用来进行音频压缩。我们可以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只保留其中能量比较高的频率成分,再将其转换回时间域,从而实现对音频信号的压缩。 2. 图像处理 在图像处理中,傅里叶变换被广泛应用于图像的频率分析和合成。通过将一个图像转换为频域,我们可以分析其中包含的不同频率的成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图像。 在数字图像中,傅里叶变换通常用来进行图像压缩。我们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只保留其中能量比较高的频率成分,再将其转换回空域,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压缩。

不同频率 离散傅里叶变换 实际例子

不同频率离散傅里叶变换实际例子 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是一种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的重要数学工具。它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列举了十个不同频率的实际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应用。 1. 音频信号处理:在音频处理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将时域的音频信号转换为频域表示,以便进行音频增强、降噪、压缩等处理。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将一段音频信号转换为频谱图,从而分析音频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 2. 图像处理:在图像处理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图像滤波、图像压缩等任务。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将一幅图像转换为频域表示,然后对频域图像进行滤波操作,最后再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将滤波后的频域图像转换回时域图像。 3.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信号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等任务。例如,无线电通信中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就是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实现的,它能够将多个低速子载波组合在一起,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4. 雷达信号处理: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目标检测、距离测量和速度估计等任务。例如,通过对雷达接收到的回

波信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我们可以分析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散射特性,从而实现雷达目标检测和跟踪。 5. 语音识别:在语音识别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提取语音信号的频谱特征,以便进行语音识别和说话人识别等任务。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将一段语音信号转换为频谱图,然后提取频谱图的特征向量,最后使用分类算法进行语音识别。 6. 医学图像处理: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医学图像的增强、分割和特征提取等任务。例如,通过对医学图像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可以将图像转换为频域表示,从而实现图像的频谱分析和频率特征提取。 7. 视频编码:在视频编码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视频压缩和视频质量评估等任务。例如,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和HEVC中就使用了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实现视频的变换编码和反变换解码。 8. 指纹识别:在指纹识别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提取指纹图像的频域特征,以便进行指纹匹配和识别等任务。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将一张指纹图像转换为频谱图,然后提取频谱图的特征向量,最后使用分类算法进行指纹匹配。 9. 地震勘探:在地震勘探中,离散傅里叶变换常用于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和地下构造的成像等任务。例如,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可以分析地震信号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从而判断

基于形态学重建和边界融合的视频对象分割方法研究

基于形态学重建和边界融合的视频对象分割方法研究 寇万里;车嵘;严丽娜 【摘要】通过对现有的视频序列中运动对象分割算法的研究,在时空融合的框架指导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重建和边界融合的视频对象分割方法.具体地,空间域利用形态学重建及形态学梯度阈值判别的改进分水岭算法,有效抑制了"过分割"现象;时间域采用变化检测的方法来初步确定运动区域,采用高阶统计量的方法进行高斯检验,有效去除了视频序列存在的背景噪声;提出了基于边界的四阶矩,用以滤除噪声并进行时空融合,较最初的四阶矩方法,大幅提升了运算效率. 【期刊名称】《通信技术》 【年(卷),期】2018(051)004 【总页数】4页(P825-828) 【关键词】视频对象分割;形态学重建;时空融合;高斯检验 【作者】寇万里;车嵘;严丽娜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陕西西安 710106;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陕西西安 710106;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陕西西安 710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73 0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基于视频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视频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支撑技术,研究视频对象分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 1 视频对象分割 视频对象分割是进一步进行视频压缩、视频分析、视频检索[1]等高级应用的基础,是指在时空域上将视频分割成为一些视频语义对象的组合,这种有语义的实体在数字视频中称为视频对象。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视频对象分割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近年来,视 频对象分割算法已经成为多媒体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在国外,欧美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诸如美国微软亚洲研究院、Sarnoff实验室、Columbia大学等,亚洲的日本索尼和松下、韩国三星等公司,在视频对象分割、压缩、检索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在国内,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也进行了相关研究[2-3]。虽然提出 了多种分割算法,每种算法有其优点,但是也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分割算法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视频对象分割的分类很多,其中根据分割过程所利用的信息不同,视频分割算法可分为时域分割算法、空域分割算法和时空联合的分割算法。时域分割技术主要利用视频序列的运动信息,通过变化检测、光流法[4]或运动矢量场估计等方法进 行时域的分割。空域分割技术的实质是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即按照一定的空间信息(包括颜色、灰度、边沿、纹理等)、变换域信息、统计信息和先验知识(对特殊视频序列)等,对图像中的一致性区域进行分割。时空联合分割技术一般通过时间分割标识运动对象,然后与空间分割得到的对象边界融合在一起,以得到更精确的分割结果。时空分割由于同时利用了时间和空间信息,因此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是目前主流的分割算法。当前,视频分割算法的研究趋势之一,是如何更好地将时间分割与空间分割融合。

数字信号处理办法

数字信号处理办法 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是通过算法 对数字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计算的一种处理方法。数字信号处理广泛应用于音频、视频、通信、雷达等领域,为了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必须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字信号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数字滤波是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滤波是指对信号进行消除或改变一些特定频率分量的处理。常见的数字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可以将高频信号滤除,高通滤波器可以将低频信号滤除,带通滤波器可以选择某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带阻滤波器可以选择某个特定频率范围外的信号。数字滤波器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实现,例如FIR滤波器和IIR滤波器。FIR滤波器是 一种非递归滤波器,可以使用窗函数方法、频率抽取方法和迭代最优方法设计。IIR滤波器是一种递归滤波器,可以使用脉 冲响应不变方法、双线性变换方法和频率响应匹配方法设计。 时域分析是数字信号处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是指对信号进行时域表示和时域参数计算的过程。常见的时域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图像、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和自谱密度。时域图像可以将信号在时间轴上进行可视化,以便分析信号的时序关系。自相关函数可以计算信号与自身的相似度,从而可以分析信号的周期性和相关性。互相关函数可以计算两个不同信号之间的相似度,用于分析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自谱密度可以计算信号在频谱上的分布情况,用于分析信号的频率特性。时域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号的特性和特征。

频域分析是数字信号处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是指对信号进行频域表示和频域参数计算的过程。常见的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密度和频率响应。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将信号表示为各个频率分量的叠加。功率谱密度可以计算信号在频域上的能量分布,用于分析信号的频率特性和能量峰值。频率响应可以计算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程度,用于分析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性能。频域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 小波分析是一种在时域和频域分析之外的另一种信号分析方法。小波分析是指将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小波基函数的叠加,将信号表示为各个尺度和频率的分量。小波分析可以通过调整小波基函数的尺度和频率来提取信号中的不同特征。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局部性和多分辨率特性,可以更好地捕捉信号的瞬时特征和局部特征。小波分析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信号压缩、噪声降低和特征提取等领域。 综上所述,数字信号处理是对数字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计算的一种处理方法。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数字滤波、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小波分析。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号的特性和特征,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数字信号处理在音频、视频、通信、雷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是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 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音频、视频、通信、雷达、医学图像处

高清视频会议室建设方案

高清视频会议室建设方案 1 视频会议室组成 视频会议室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1 视频会议室组成 视频会议室由音视频I/O设备、视频终端以及会场基础设施等组成。 视频I/O设备主要包括麦克风、扩声系统、摄像设备、显示设备。 会场基础设施包括场地、会议桌、椅子、接入网络、电源等基础设施。 2 音视频I/O设备技术要求 2.1 麦克风 采用数字麦克风,应具备:360度全向20KHz宽带立体声拾音,具有静音等会议操作及防手机信号干扰功能。麦克风可根据会场大小进行串接,支持多个数字级联。 可选配全方向360°数字吊顶式球形麦克风。 2.2 扩声系统 必须达到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会议类扩声系统二级以上,建议达到一级指标。 会议类扩声系统二级主要指标如下:

最大声压级:额定通带内≥95dB; 传输频率特性:以 125~4000Hz 的平均声压级为 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6dB~+4dB; 传声增益:125~4000Hz内的平均值≥-12dB; 稳态声场不均匀度:1000Hz、4000Hz时≤+10dB; 扩声系统总噪声:NR-25。 主观音质评价:清晰、音质良好、语音表现良好。 2.3 摄像设备 高清摄像机应具备12倍光学变焦,CMOS或CCD传感器,水平±100°,垂直±25°,支持50个以上本地和远端位置图像预设功能。 2.4 显示设备 1台或2台支持1080P高清液晶显示器(集成扩声音箱);或者高清晰投影仪和2mx2m的幕布。 3 视频终端技术要求 作为视频会议系统中最核心的设备,视频终端必须是视频通信的主流产品,技术先进可靠,高度集成化,采用分体式设计,支持动态双视频流功能,支持常年、持续开机使用,支持H.323、SIP、H.320协议,实现音视频协议、连接速率的自动协商及人工设定两种工作模式。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3.1 总体要求 支持H.323、SIP、H.320标准协议;系统具备IP网络接口,支持E1/ISDN/V3.5网络接口或提供解决方案,支持H.323及H.320双协议,无需更换任何硬件,利于系统线路备份、与现有网络连接及后期扩容。 支持H.323 V4以上版本;终端速率支持64Kbps-6Mbps,终端在速率128K时,视频分辨率达到4CIF(25帧/秒),在速率为512K时,视频分辨率达到720P( 25帧/秒),在速率为1M时,视频分辨率达到1080P( 25帧/秒)。 配置IP Precedence、Diffserv等QoS机制,IP传输的服务质量保障。 3.2 视频要求 视频编解码支持ITU-T的H.261、H.263、H.263+、H.264标准。

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措施探究

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措施探究 作者:马杨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10期 【摘要】雷达能够对于远距离目标信息实施全天候的主动获得,作为重要的探测设备,需要充分的保障雷达能够向空中辐射高功率微波信号,而且应该发挥较强接收灵敏度。但是,雷 达于工作期间,自身辐射的雷达信号也很容易让敌方进行侦收以及定位,而且容易遭遇敌方人 为干扰。因此,提升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雷达系统抗干扰提升措施 雷达具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为硬打击条件状态下将雷达生存能力进行提升,其 次为将其抗干扰的能力进行增强,也就是对于敌方对付雷达的ECM 措施,做到理想的提升抗干 扰(ECCM)功能。这两项问题举措存在密切关联性,下面内容将对于增强雷达ECCM 相关举措 进行探讨。 一、对雷达实施电子战举措 EW 对于雷达的主要举措涵盖以下几方面:首先,为雷达信号侦查。为构建起敌方雷达信息数据库,侦收敌方雷达信号的信息,以及战时实时侦收敌方雷达信息,在干扰敌方雷达同时为 反辐射导弹和无人机等预先装订引导数据,即为雷达情报侦察。安装于飞机或者舰艇等武器平 台上电子支援措施,也为雷达信号侦察设备;其次,为雷达定位。在EW中对于雷达侧向的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采取单脉冲测角方法。通过精确的测定雷达位置,不仅能够应用在组织 对于此雷达进行干扰,而且可对于该雷达提供引导信息进行摧毁;接下来,为对雷达实施干扰,压制雷达的工作。通过实施高功率微波聚焦等方式,将雷达内高灵敏电路进行烧毁,不能让对 方雷达在短时间恢复;最后,为通过对雷达欺骗,形成错误雷达情报,即充分利用高速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提供条件,产生虚假目标航迹,使得雷达出现虚假情报。 二、将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增强的主要举措 军用雷达具有较多的种类同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为防空系统和不同级别上C3I 系 统提供雷达情报的雷达、武器平台上的雷达(机载或者舰载火控雷达)、发展武器系统所需测 试评估采取的测控雷达等。 空间域(空间滤波):①将雷达发射天线副瓣降低;②窄波束、高增益天线;③发射站闪 砾工作;④副瓣消隐,副瓣对消;⑤自适应波束调零;⑥低/ 超低副瓣接收天线;⑦双/ 多基 地雷达;⑧设置辅助发射天线与诱饵;⑨多波束形成技术等。频率域(频率滤波):①频率捷 变和频率分集;②瞬时宽带信号;③双频/ 多频接收站、宽带/ 超宽带雷达;④扩展雷达频谱 和VHF 低端及毫米波波段等。时间域:①波形捷变;②相干脉冲串信号;③单发大时宽带宽信号;④射频辐射管理。其他:①信号处理;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③变极化和多极化技术;④ 无源探测。 三、用于将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提升的相控阵技术 增大天线口面总辐射功率(实现抗主/ 副瓣干扰);发射波束自适应调零(实现降低敌方 雷达侦收信噪比以及良好的反雷达侦察);灵活调整天线副瓣区域(实现干扰空域改善空间滤 波性能);接收波束自适应调零(实现抗副瓣干扰和抗多方向副瓣干扰);多波束形成能力 (实现收和发天线分开以及双/ 多基地雷达系统,容易构建起凹口接收天线及多旁瓣对消); 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实现降低检测目标信号/ 杂波比);可获得更大接收动态范围(实现抗

视频基础知识

一.视频基础知识 1. 视频编码原理 视频图像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其中冗余信息可分为空域冗余信息和时域冗余信息。压缩技术就是将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去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压缩技术包含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和熵编码压缩技术。 1.1去时域冗余信息 使用帧间编码技术可去除时域冗余信息,它包括以下三部分: A.运动补偿:运动补偿是通过先前的局部图像来预测、补偿当前的局部图像,它是减少帧序列冗余信息的有效方法。 B.运动表示:不同区域的图像需要使用不同的运动矢量来描述运动信息。运动矢量通过熵编码进行压缩。 C.运动估计:运动估计是从视频序列中抽取运动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注:通用的压缩标准都使用基于块的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 1.2去空域冗余信息 主要使用帧内编码技术和熵编码技术: A.变换编码:帧内图像和预测差分信号都有很高的空域冗余信息。变换编码将空域信号变换到另一正交矢量空间,使其相关性下降,数据冗余度减小。 B.量化编码:经过变换编码后,产生一批变换系数,对这些系数进行量化,使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的位率。这一过程导致精度的降低。 C.熵编码:熵编码是无损编码。它对变换、量化后得到的系数和运动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压缩。 2. 视频编码解码标准 2.1 H.264 H.264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提出的继MPEG4 之后的新一代数字视频压缩格式,它即保留了以往压缩技术的优点和精华又具有其 他压缩技术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 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 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 始文件的大小如果为88GB,采用MPEG-2压缩标准压缩后变成3.5GB,压缩比为 25∶1,而采用H.264压缩标准压缩后变为879MB,从88GB到879MB,H.264的 压缩比达到惊人的102∶1。低码率(Low Bit Rate)对H.264的高的压缩比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和MPEG-2和MPEG-4 ASP等压缩技术相比,H.264压缩技术将大大 节省用户的下载时间和数据流量收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H.264在具有高压缩比 的同时还拥有高质量流畅的图像,正因为如此,经过H.264压缩的视频数据,在网 络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带宽更少,也更加经济。 2.2 MPEG MPEG-1增加了对半像素运动补偿和双向运动预测帧。和H.261一样,MPEG-1只支持逐行扫描的视频输入。 MPEG-2最大的改进在于增加了对隔行扫描视频的支持。MPEG-2可以说是一个相当老的视频编码标准,但是它已经具有很大的普及度和市场接受度。 MPEG-4第二部分标准可以使用在网络传输、广播和媒体存储上。和MPEG-2一样,它同时支持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2.3 H.263

视频流的分组传输技术报告

视频流的分组传输技术报告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连续的媒体信息(模拟或者数字的语音和电视信号)是通过电路交换的网络传输的,数据则通过分组交换的网路传输。而在当前的通信系统中,分组交换的网络,特别是IP 网,将在多媒体通信中占据主导的地位。以语音数据分组传输为基础的IP 电话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视频分组传输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1、视频分组传输中的关键技术视频分组传输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视频编码率,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变比特编码,一种是恒定比特编码。 编码器所产生的码流数据率一般是变化的,为了适应恒定速率信道的要求,在编码器和信道之间需要设置一个缓存器,并且应考虑缓冲区大小,保证不空不溢。当数据过分剧烈变化时要跳帧。这样就形成了恒定码率编码器(CBR )。同理,变速率编码器,则不需要缓冲区,当数据超出容限时,根据网络情况改变编码中参数调整压缩比,这样的优点是不用缓冲,减少延时。 VBR 与CBR 的编码算法除了在速度控制部分以为,都是一样的。在CBR 编码中,重建图像的信噪比是随着图像活动性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在VBR 中则是恒定的。从速率- 失真函数的角度表示出CBR 和VBR 编码的不同之处在于CBR 编码中,由于速率保持为固定值,失真随着图像特性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在VBR 编码中,由于失真固定,速率则随着图像的活动性的变化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在使用相同的编码算法和让CBR 恒定速率等于VBR 编码的平均速率时,CBR 编码的重建图像的平均信噪比要低于VBR 重建图像的信噪比,而且重建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也较差。另一方面,若当CBR 和VBR 编码给出相似的重建图像质量时,VBR 编码给出较低的平均码率和较少的数据总量。这些表明,VBR 编码无论对于视频数据的传输,还是存储都具有优越性。此外,在分组网络中,VBR 编码的码流可以获得更高的统计复用增益。在VBR 编码器中省去了用于速率平滑的缓存器,从而降低了编码的延时,也就降低了端到端的传输延时,这对于实时多媒体应用是有利的。 在视频分组传输的研究中,QoS 保障技术是十分重要的。QoS 保障不只是涉及传输网络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端到端的问题。完整的QoS 保障机制应该包括QoS 规范和QoS机制两大部分。QoS规范申明应用所需要的服务质量,而如何在运行过程中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则由QoS 机制来完成。 QoS 协商就是QoS 预制机制中重要部 分。在通信建立时,处理要将用户提出的QoS 参数映射到系统的各个层次之外,通信路径上的各个部分之间还需要对QoS 参数惊醒协商,以达到各自的资源都允许接受统一的QoS 参数值。协商一般是双方的,可分为呼叫者和被呼叫者之间和服务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两种协议,分别被称为对等型协商和层间协商。协商方式有7 种,分别为双向对等,双向层间, 单向协商(接受,不接受)、混合协商、三方协商、限定目标三方协商、寻求契约值的三方协商。 图1双向对等协商

2023年国网电力通信题库

会议电视系统题库 一、判断题 1.目前会议电视基本框架标准为H.320、H.323和SIP。(√) 2.H.320、H.323、 MPEG-II都是视频会议的呼喊标准族。(×) 3.H.263协议支持5种分辨率的图像格式:QCIF,CIF,SQCIF,4CIF,16CIF。(√) 4.H.261在低带宽(小于256K)情况下使用时,强于H.263。(×) 5.G.711占用的带宽敞于G.728。(√) 6.双视传送是指会场可以把两路活动图像合成一路,类似画中画,在不需要额外线路带 宽的情况下传到远端会场,远端会场看到的是两路活动的图象。(√) 7.会场声音变调是由于发送音频电平太高,高于终端LINE输入所能接受的电平。 (×) 8.视频会议必须具有T.120数据会议。(×) 9.电视会议技术的发展史就是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的发展史。(√) 10.音频G.728标准的优点是低时延,是ISDN视频会议系统的推荐语音编码标准。 (√) 11.H.261编解码器支持的信源格式有CIF、QCIF、4CIF。(×) 12.H.239是会议电视双流传输标准。(√) 13.H.264是ITU提出的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在相同图像清楚度的情况下,采用H.264 算法压缩产生的码流占用的带宽是H.263压缩算法的1/2。(√) 14.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清楚度至少是720p或1080i。(√) 二、选择题 1.开会时一般规定会场上麦克风离电视机保持(C)米以上的距离,且不要正对扬声器。 A.0.5 B.1 C.3 D.5 2.会议电视业务对信道的误码特性有一定的规定,标称速率为2.048Mbit/s的国内会议电

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L-DACS1接收机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L-DACS1接收机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 法 WANG Lei;LI Guangxue;LI Dongxia;LIU Haitao 【摘要】由于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L-band digital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1,L-DACS1)和民航测距机(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DME)系统的频谱有部分重叠,因此在L-DACS1接收机中需要考虑DME干扰的抑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干扰抑制和盲波束形成算法.由于DME脉冲干扰的功率较大,首先采用子空间跟踪算法来得到干扰子空间,然后将接收数据向干扰子空间的正交补空间进行投影以抑制DME干扰.干扰抑制后,接收数据中只剩下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和噪声了.为了充分利用阵列天线的优势,采用了输出信噪比最大准则来进行波束形成,将天线方向图的主瓣对准OFDM信号来向,以提高接收机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仿真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先验信息就能够在抑制干扰的同时进行盲波束形成,在OFDM信号来向上获得高增益的主瓣,进而提高输出信噪比;另外,所提的波束形成方法在输入信噪比较低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形成稳定的波束,将主瓣对准信号来向. 【期刊名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年(卷),期】2018(040)012 【总页数】6页(P2839-2844) 【关键词】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测距机;最大输出信噪比;盲波束形成 【作者】WANG Lei;LI Guangxue;LI Dongxia;LIU Haitao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名词解释

1. 媒体( Medium ) 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一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 多媒体( Multimedia ) 多媒体译自英文的"multimedia" ,multimedia 是20 世纪80 年代初产生的一个英文名词。1976年首次用到"Multiple Media" 一词,其中"Multiple"的意思是明确的,是"多"的意思,"Media"是"Medium"的复数形式。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信息,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到了80 年代就把这两个词复合成"multi-media" ,用得多了之后就写成"multimedia" 。与multimedia 对应的一词是mono media,其中mono是"单一"的意思。 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Multimedia Computing) 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 简单地说: (1) 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 (2) 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 4. CD-l(Compact Disc-I nteractive)系统 早期卓有成效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之一。由Philips/Sony 公司研制开发,1986年4月在光盘国际会议首次公布和演示了基本的CD-I 系统,受到好评,同 时还公布了CD-ROM 文件格式,这就是以后的ISO 标准。CD-I 音频系统采用ADPCM 压缩编码方法,CD-I 视频子系统采用了一维DYUV 编码、RGB 5:5:5 编码、 CLUT(Color Look-Up Table)编码及一维行程编码。CD-I的图象是由四个图像平面组成:一个彩色游标平面、两个全屏幕图像平面及一个背景平面。在软件控制下,这些平面上的图可以按各种要求叠加生成一幅画面显示在光屏上。 5. DVI(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 系统 RCA 公司的戴维沙诺夫研究中心( David Sanaoff Research Center in Princeton, New Jersey于1983年开始了DVI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在1987年3月第二次Microsoft CD-ROM 会议上,首次公布了DVI 技术的研究成果,1988 年10月In tel 公司从GE公司买来了DVI技术,1989年Intel和IBM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推出了DVI 技术的第一代产品Action Media 750,1991年又在美国comdex 展示会上推出了第二代的 DVI技术的产品Action Media 750U。该产品荣获 Comdex 91 最佳展示奖和最佳多媒体产品奖。该产品采用了PLV(Product Level Video)视频压缩编码算法;设计了两个专用芯片(82750 PB象素处理器及82750 DB 显示处理器);设计制造了三块门阵电路:82750LH 主机接口门阵、82750LV VRAM/SCSI/capture 接口门阵、82750LA 音频子系统接口门阵;首次设计了视频音频引擎(AVE-Audio Video Engine);开发了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AVSS(Audio Video Sub-System)和AVK(Audio Video Kernel)。 6. 个人信息通讯中心( PIC-Person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entre) 由于采用多媒体技术,使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具有录音电话机、可视电话机、图文传真机、多媒体E-mail、立体声音响设备、电视机和录像机等多种功能,有人称其为个人信息通信中心。它是现有PAC-Personal Activity Centre 和PDA-Perso nal Digital Assista nt 的发展方向。 7. 彩色空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