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1 编制目的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

2

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管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

2

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速、风量法检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 术语

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 CO

2

示踪气体法

4 检测依据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5 原理

采用CO

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

2

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

换,CO

2

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 仪器和材料

轻便型CO

2

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摇摆电扇。

CO

2

示踪气体。

7 测定步骤

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

7.1.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 1(m 3)。

7.1.2 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 2(m 3)。 7.1.3 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

12V V V =- ()

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 3; 1V ————室内容积,m 3; 2V ————室内物品容积,m 3 检测点的设置

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表 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设置

测定的准备工作

7.3.1 按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校正后待用。 7.3.2 打开电源,确认供电正常。 7.3.3 用氮气归零。 测定

7.4.1 测定环境本底CO 2浓度。

7.4.2 关闭门窗及空调系统,在室内通入适量的CO 2,按室内空气量计算,释放CO 2气体2 ~4g/m 3,同时用风扇扰动空气(约3~5min ),使CO 2示踪气体充分混合均匀。按空调的正常工作状态开启空调系统,按对角线、斜线或梅花状布点后,开启CO 2气体浓度测定仪,人员离开现场,以15min 间隔自动测定CO 2浓度,持续90min 以上,舍弃第一个测读数据,读取之后不少于5个连续测读数据。 计算

7.5.1 换气率计算

取15min 间隔的有效CO 2浓度值,不少于5次。用回归方程法计算换气率,见式7.5.1。

()()2010ln ln C C C C At -=-- (7.5.1)

式中:1C ————测量开始时CO 2示踪气体浓度,mg/m 3;

2C ————t 时间的CO 2示踪气体浓度,mg/m 3;

A ————换气率,h -1;

0C ————环境本底CO 2浓度,mg/m 3; t ————测定时间,h 。 7.5.2 新风量计算,见式。

Q AV = (7.5.2)

式中:Q ————新风量,m 3/h; A ————换气率,h -1; V ————室内空气容积,m 3。

注1: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取各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新风量检测值。 人均新风量的计算。依据设计或规范要求,按照该房间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

Q =Q/人数 ()

第二法风量直接检测法

8 检验依据

《公共场所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2011)

《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DGTJ08-802-2005)中有关系统风量及风口风量检测方法。

9 原理

对由中央空调系统来保障室内空气环境的空调房间来说,室内新风补给方式有二种,一种是独立新风补给,一种是与回风混合后补给。半集中式中央空调主要采用前一种新风补给方式,集中式中央空调主要采用后一种新风补给方式。二种新风补给方式的检测方法相同,但计算方法不同,前一种可直接检测出室内新风量,后一种则需要通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

风量检测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管内风速法”,一种是“风口风速法”。

管内风速法是通过测量某个风管截面内各测点风速或动压,计算出该截面内的平均风速或平均动压后,再计算通过该截面的风量。如果管内通过的是新风,则检测出的为新风量;如果管内通过的是新回风混合后的送风,则需要通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测试截面位置需要根据空气流动规律来选择,管内风速或动压可以用风速仪直接测得或用皮托管加微压计测得。当室内送风有不止一根送风管时,应分别检测各风管的送风量再累积计算总新风量。

风口风速法是通过测量室内全部送风口的风量后再累计出该室内总的送风量,如果各风口的送风全部为新风时,则累计结果即为该室内总新风量;如果各风口的送风量是新回风混合后的送风量,则累计结果需要通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

风口风量的检测可以采用风量罩法或风口系数法。风量罩法就是用风量罩直接在送风口处测得其送风量。风口系数法则是根据不同风口类型,先测得各测点上的瞬时风速再平均或直接测得平均风速(如果风速仪有该功能且检测人员掌握该方法时,推荐使用),再根据风口测试截面积及风口修正系数计算出该风口的送风量。风口风量检测推荐使用风量罩法,风口系数法仅限网状风口、单层百叶风口、双层百叶风口及防雨百叶风口使用。

风量检测应优先采用“管内风速法”。在送风管路受吊顶内部结构、吊顶形式影响或虽不受吊顶影响但无法选择出适宜的测试截面位置时,采用“风口风速法”。

10 仪器设备 皮托管

10.1.1皮托管修正系数

皮托管有标准皮托管和S 型皮托管二种,其中S 型皮托管主要用于除尘系统管内风速的测定,通风与空调系统管内风速测定应使用标准皮托管。

皮托管的修正系数有风速修正系数v K 和风压修正系数p K ,在计算平均风速时的用法不同。

ρ

dp

v

P K V 2=或ρ

dp

p P K V 2=

皮托管修正系数应取检定或校准报告给出的系数类型及其数值。 10.1.2 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2Pa 。 10.1.3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 。

风速计

10.2.1 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 。

10.2.2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 。 风量罩 11 检测步骤 测试截面位置选择

管内风量的检测精度与测试截面位置的选择有很大关系。测试截面位置的选择,应远离产生涡流的局部阻力管件,选择气流比较均匀、稳定,流线比较平直的直管段上。

测试截面位置一般选择在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大于或等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并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大于或等于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位置。局部阻力管件前与后是按气流流动方向来划分的。测试截面位置选择应同时满足上述二个要求,当条件受限不能满足上述条件要求时,应尽可能选择气流稳定的断面,并适当增加测点数量和测试频次。测点前直管段的长度必须大于测点后直管段的长度。 测点布置

11.2.1 矩形风管测点布置

11.2.1.1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 附录E 的相关规定。

矩形风管测点数及布置方式应符合表1及图1-1的规定。

图1-1 矩形风管25个测点时测点布置

表1 矩形断面测点位置

注意事项:

1、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小于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和每条横线上的测点数目均不宜少于5个。当长边大于2m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宜增加到5个以上。

2、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大于或等于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宜增加到5个以上。

3、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小于或等于时,也可按等面积划分小截面,每个小截面边长宜为200~250mm。

11.2.1.2《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DGTJ08-802-2005)条第一款规定

矩形断面的测点数可按等面积划分成若干个等面积的矩形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的边长200~250mm ,测点布置在每个小区域的中心(见图1-2);对于短边在250mm 及以下的矩形风管,中间增加布置两点。

11.2.1.3 矩形风管测点布置方法应用

如果矩形风管测试截面位置选择得当,且测点布置数量符合一定要求,那么测点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就会减小。从上述二种测点布置方法来看,JGJ/T 177-2009适合大截面风管的测点布置,而DGTJ08-802-2005则适合小截面风管的测点布置。

通风管道的截面尺寸是根据其输送空气量的大小来确定的。一般新风量只占到总空气交换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如果新风独立补给,则送风管的截面尺寸要比与回风混合后补给的送风管道小得多。因此,我们建议:独立补给新风管道的测点布置参照DGTJ08-802-2005的要求,新风与回风混合后补给的送风管道的测点布置参照JGJ/T 177-2009的要求。 11.2.2 圆形风管测点布置

按直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在各圆环的中心圆与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的交点处设测点,中心重复计数,三个圆环的划分见示意图,计算方法如下:

m

n r

r n 21

2-= (mm) r —风管的半径,mm ;

r n —从风管中心到第n 个测点的距离,mm ; n —从风管中心算起的圆环顺序;

m —风口截面所划分的圆环数。 图2 圆形风管3个圆环时的测点布置

表2 圆形截面测点布置

JGJ/T 177-2009附录E的相关规定适用不同截面风管的测点布置,因此不推荐使用DGTJ08-802-2005的测点布置方法。

11.2.3管壁测孔开口要求

如果管道上有预留测孔的,则优先利用预留测孔并注意核查测孔开设与规范要求是否一致。如果管道上没有预留测孔或预留测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则根据管道类型及其规格按下列要求在管道一侧或两侧开设测孔。

矩形风管测试断面测点孔应开在长边上,如果短边长超过了皮托管或风速仪测杆长度,则还应该在别一长边对应的位置上开孔,以保证测杆能到达测点位置测取风速。

圆形风管测试断面测点孔开在正交线两则,如果管径超过了皮托管或风速仪测杆长度,则应按正交线开四个孔,以保证测杆能到达测点位置测取风速。

测孔大小应比风速仪测杆最粗直径或皮托管直径大2mm,检测工作结束后,应用橡胶塞或软木塞封堵,风管有保温的则应恢复保温。

11.2.4风管截面尺寸测量

管道测试截面位置确定后,应先测量管道的尺寸并对照规范要求确定测点数目及各测点

距离管壁的距离。 11.3 测量

管内风速法测量风量时,其风速的取得可以用风速仪直接测得或用皮托管加微压计测得动压后换算成风速,相应的可以将这二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分为:风速法和风压法。 11.3.1 风速法

11.3.1.1 准备工作:调节风速仪的零点与满度。

11.3.1.2 风管内平均风速(V )的测定:将风速仪放入风管内,测定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11.3.1.3 计算公式如下:

13600c Q V F k =??? (m 3

/h) (11.3.1)

—风管实测风量,m 3/h

V —风管实测平均风速,m/s

F —风管测试截面断面积,m 2

1k —仪器修正系数

仪器显示风速与实际风速是否需要修正及其修正系数,应以“仪器检定后确认使用报告”为准。

11.3.2 风压法

11.3.2.1 准备工作:检查微压计显示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 11.3.2.2 动压(P d )的测量: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偏差不得超过10°,测出各点动压。逐点进行测量,每点宜进行2次以上测量,取平均值。 11.3.2.3 新风温度(t )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可在风管中心的一点测量。将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测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能将温度计取出后再读数。

11.3.2.4 皮托管法风量(Q )的计算:

均方根法计算平均动压公式如下:

2

dp P = (11.3.2-1)

式中:1d P 、2d P …. dn P 各测点的动压值,Pa ;

dp P 为测试截面的平均动压值, Pa ; n 为测试截面上测点的总个数,个。 测试截面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

ρ

dp

v

P K V 2=或ρ

dp

p P K V 2=

(11.3.2-2)

式中:V 测试截面上的平均风速,m/s ;

v K 皮托管的风速修正系数(检定或校准证书给出的修正系数); p K 皮托管的风压修正系数(检定或校准证书给出的修正系数);

ρ 空气密度,kg/m 3,t

B

+=15.273349

.0ρ;

B 大气压力,hPa(百帕) t 管内空气温度,℃ 实测风量(Q )的计算公式如下:

3600??=F V Q (m 3/h) (11.3.2-3)

式中:Q 通过测试截面的风量,m 3/h ;

F 测试截面面积,m 2;

12 风口风速法

风口风速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风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可用叶轮式风速仪紧贴风口平面测定风速,当风口面积较大时,可用定点测量法,测点不应少于5个,计算在风口断面的平均风速,检测方法如图;

2 当风口为散流器风口时,检测方法如图,并对结果进行修正。

风速表

图 各种形式风口测点布置 图 用风速仪测定

a —较大矩形风口;

b —较小矩形风口; 散流器出口平均风速

c —条缝形风口;

d —圆形风口

3 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应临时安装长度为~1.0m 断面尺寸与风口相同的短管进行测定。

4 风口的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

∑=?=n

i i V n V 1

1 (m/s )

式中: V 风口测试断面上的平均风速,(m/s );

V i 第i 个测点的风速,(m/s );

n 测点总数,(个)

注:风口测点布置方法可参照DGTJ08-802-2005之4.2.2的有关要求。

5实测风量(Q )的计算公式如下:

360021????=F V K K Q (m 3/h)

式中:Q 通过测试风口的风量,m 3/h ;

K 1 风口修正系数,防雨百叶风口取,双层百叶风口取,单层百叶风口取,网状风口取,敞口风口取;

K 2 仪器修正系数; F 风口测试断面面积,m 2;

风口风量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2.2.1 测量仪表:风速仪或风量罩,宜采用风量罩。 12.2.2 检测方法

风速计法:可采用之1和2的方法或制作辅助风管进行检测。辅助风管的截面尺寸应与

风口内截面尺寸相同,长度不小于2倍风口边长;利用辅助风管将待测风口罩住,保证无漏风;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测点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测点;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用风速仪测定各点风速;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截面积计算风口风量,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风量罩法:根据待测风口的尺寸、面积,选择与风口的面积较接近的风量罩罩体,且罩

体的长边长度不得超过风口的长边长度的3倍;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罩体边界面积的15%,选择合适的罩体后,打开测量仪表,检查仪表正常,使仪表的各项设定满足使用要求;确定罩体的摆放位置来罩住风口,风口宜位于罩体的中间位置;保证无漏风,观察仪表的显示值,

待显示值趋于稳定后,读取风量值,依据读取的风量值,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背压补偿,当风量值≤1500m 3/h 时,无需进行背压补偿,所读风量值即为所测风口的风量值;当风量值>1500 m 3/h 时,使用背压补偿挡板进行背压补偿,读取仪表显示值即为所测的风口补偿后风量值。 13 各房间人均新风量的计算

当一个房间里有若干个送风管路供给,根据新风补给方式分别检测再累积计算。 当一根新风管路供给多个房间,能直接检测待检房间新风量的,应直接测定。

当一根新风管路供给多个房间,由于条件限制不能直接检测待检房间新风量的,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每个独立机组所控制的房间总数(个)、各房间面积(M)、控制区域总面积(M T ),再将总新风量通过计算分解到每个房间,得到每个房间的新风量(

s

Q )。

/s T T

Q Q M M =? ()

式中:s

Q — 房间新风量(m 3/h)

T

Q —每个独立机组的总新风量(m 3/h)

M —房间面积(m 2)

T

M —控制区域内房间总面积(m 2)

根据上述每个房间的新风量,依据设计或规范要求,按照功能区域内的设计人数,计算出各房间人均新风量。

Q =Q s /人数 ()

式中:Q — 新风量(m 3/ h ·p ) 14 抽样 抽样规则

参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中有代表性自然间抽样原则,结合《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中风口系统风量抽样原则,随机产生抽检房间。

对于由独立新风补给的半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抽检量不少于同一功能类型房间总数的5%,且不少于3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预计抽检同一功能类型房间数大于(不同风量)独立新风补给系统数时,各随机抽取的房间应覆盖全部(不同风量)新风补给系统;预计抽检同一功能类型房间数小于(不同风量)独立新风补给系统数时,随机抽取的房间应在不同(不同风量)新风补给系统中产生。如果有安装不只一个独立新风补给系统的房间

时,则该房间必须是抽检对象。

对于新风与回风混合的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抽检量不少于房间总数的5%,且不少于3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预计抽检房间数大于房间功能类型数时,各随机抽取的房间应覆盖全部房间功能类型;预计抽检房间数小于房间功能类型数时,随机抽取的房间应在不同房间功能类型中产生,但必须覆盖主要功能房间(主要功能房间必须是抽检对象)。例如影剧院的剧场为主要功能房间(其他功能类型有放映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当仅有一个剧场时,该剧场必须抽检,当有不只一个剧场时,则按上述抽样原则产生抽检对象。抽样方法

抽样时,所有房间应按不同功能、不同新风补给类型、或相同补给类型但不同设计风量的新风补给系统来划分,汇总后产生样品集。再根据上述抽样规则随机抽取样品,随机抽取的样品须符合《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T 10111-2008中的相关要求。

14.2.1 房间的编号

所有房间应有唯一确定编号。房间的编号可按设计要求来统计,当设计未明确时,可自行编号。采用自行编号的,应在《新风量检测实施方案》中明确编号规则。

自行编号时,应结合建筑整体形状及其房间分布格局连续编号。

如果建筑外形为规则矩形,房间分布在外圈时,可按方位来编号。首先明确第一个房间的位置,再按方位由南向北,自东向西进行编号。编号可采用三段法,第一段为数字(二位数)表示楼层;第二段为英文字母表示方位:E为东、ES为东南、S为南、 WS为西南、 W 为西、WN为西北、N为北、EN为东北;第三段为数字(二位数或三位数,根据同一方位房间总数确定)表示房间顺序,某个方位有不至一个房间时,按照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顺序连续编号。如果房间不只分布在外圈,有中圈或内圈的,编号可采用四段法编号,增加一个表示内、中、外圈的字母段放在最后。

如果建筑外形为不规则棱形、椭圆及圆形,房间分布在外圈时,可按时钟法来编号。首先面对建筑,确定某个时间(如六点、十二点)的房间为起始房间,再顺时针连续编号。编号采用三段法,第一段为数字(二位数)表示楼层;第二段为英文字母表示房间分布位置(内、中、外圈);第三段为数字表示房间顺序。

14.2.2 房间功能统计方法

房间功能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统计,当设计未明确时可按实际使用功能要求进行统计,统计时应列出所有房间。

相同功能房间的新风补给类型基本相同,但也有可能存在差异,统计时应体现房间的新风补给类型及其设计风量的差异,也即应在已统计出的房间标注出其新风补给类型及新风补给系统的设计风量。汇总时,先剔除无新风补给的房间,再将功能相同、新风补给类型相同、新风补给系统的设计风量相同的房间统计出具体数量,完成样品集构建。

14.2.3 样品产生方法

随机数的产生及利用随机数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符合《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T 10111-2008的相关要求。

抽样方法及生成随机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实际工作中仅采用其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时,应在《新风量检测实施细则》中明确抽样及生成随机数的方法。

随机抽样产生的样品房间可以另外赋予样品编号,但应与实际房间编号有对应关系。

重新抽样规定

当按上述方法抽取的样品房间,检测结果出现不合格时,应由系统安装、调试单位负责整改。复试时,应按上述方法重新抽样,不合格房间所属样品集的抽样比例要增加一倍,直至检测合格。

为避免大量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新风量检测应在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合格、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合格、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合格的基础上开展。

15 结果判定

抽检房间新风量标准

1、该房间设计有明确新风量的,按该设计值;设计有明确各功能房间人均新风量标准及各房间设计人数的,按该房间功能及其人数计算出总新风量。

2、该房间设计未明确新风量标准,且原设计单位无法补充时,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资料缺失时,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见表、表)进行计算。

表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

2

检测结果评判

通过计算检测结果与设计(标准)值的偏差来判定。判定时应按不同检测方法选择不同的允许偏差值。

示踪气体法检测房间新风量时,实测新风量大于等于设计新风量的90%为合格;

1、用CO

2

2、用管内风速法检测房间新风量时,实测(或推算)新风量大于等于设计新风量的90%为合格;

3、用风口风速法检测房间新风量时,实测或推算新风量大于等于设计新风量的85%为合格。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钢构件集中加工 1.机构设置 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钢构件加工厂。钢构件加工厂按照“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的原则进行工作分工。以项目经理部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内部职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为作业人员。加工厂作业层设型钢拱架加工班、格栅拱架及网片加工班、小导管加工班、运输班班等。钢构件加工厂组织机构见下图。 2.人员配置要求 钢构件加工厂编制与定员设置的原则是精干、高效,满足施工生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工厂编制与定员保持相对稳定。 钢构件加工厂人员配备参照架子队管理有关办法规定要求,人员配置数量根据工程量大小和工序工种情况确定。其他岗位人员根据工厂管理及生产具体情况进行相应配置。管理人员均为单位正式职工。 3.人员任职条件 (1)厂长任职条件 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掌握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相关知识,熟悉钢构件加工工艺流程。 有一定沟通和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较强的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有5年以上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技术负责人(技术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及钢构件加工厂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有一定沟通和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强。 有2年以上钢构件加工技术管理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技术员及以上技术职称。 (3)安全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管理及钢构件加工厂安全专业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 熟悉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加工厂生产基本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钢构件加工生产及加工管理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质检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及钢构件加工厂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及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熟悉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加工厂生产基本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质量管理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试验员任职条件 熟悉专业知识,掌握检验与试验知识和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试验室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专业任职资格证书。 (6)材料员任职条件 熟悉各种施工材料,懂得材料专业知识,掌握材料保管工作程序。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材料管理3年以上工作经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7)生产负责人任职条件 熟悉钢构件加工厂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掌握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技术。

室内新风量检测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1编制目的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 2 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 2 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术语 3.1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 3.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CO 2 示踪气体法 4检测依据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18204.18-2000 5原理 采用CO 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 2 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 空气交换,CO 2 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仪器和材料 6.1轻便型CO 2 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6.2摇摆电扇。 6.3CO 2 示踪气体。

7测定步骤 7.1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 7.1.1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 1(m 3)。 7.1.2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 2(m 3)。 7.1.3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7.1。 12V V V =-(7.1) 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 3; 1V ————室内容积,m 3; 2V ————室内物品容积,m 3 7.2检测点的设置 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表7.2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设置 7.3测定的准备工作 7.3.1按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校正后待用。 7.3.2打开电源,确认供电正常。 7.3.3用氮气归零。 7.4测定 7.4.1测定环境本底CO 2浓度。

施工管理作业指导书.

施工管理作业指导书(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随着我国项目建设的周期逐步加快, 新开工项目标准高、任务重、工期紧、资金到位率低、利润空间狭小的特点明显,无论铁路、市政、公路、轨道交通等方面,都要求项目管理要程序化、专业化、细致化。为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的变化, 推动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 特制定本施工管理作业指导书,以便各单位全面、有序、及时、经济的进行项目管理。二、本施工管理作业指导书分为工前、工 中、工后三个阶段,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做到三个阶段的有效衔接。 第二章工前阶段 三、项目投标过程中, 计划参与项目管理的主要人员要对投标全过程进行跟踪, 不但要了解业主的相关信息及其对项目建设管理要求, 必要时还要与初步设计设计咨询单位进行接洽, 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建议书进行分析研究, 收集工 程相关资料, 熟悉图纸, 详细了解主要工程量、项目概算、资金来源、管理风险、 技术风险、外部影响、价格水平、 材料市场波动等情况, 并组织项目主要人员到现场进行考察, 做到对项目风险 有预判、有准备, 从而在投标报价中将风险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并能在中标后实际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预案。 四、施工准备阶段 接到业主的中标通知书后, 项目经理要带领第一批人员在第一时间进驻工地。第一批人员应包括技术、安质、物资、计划、财务、后勤等方面业务水平过硬的 人员。进场后要做好以下工作 : 收集招投标文件、初步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资料。

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规模特点, 提出用人计划, 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及领导 , 批复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入工地。 安排初期人员生活办公地点, 根据项目条件, 可以短时间租住宾馆或民房等,为其它人员进驻创造条件。 第一时间向建设单位报到, 与业主初步沟通, 树立施工单位快速反应的形象。了解业主对于项目的工期、资金、安全质量、环保目标等安排, 尤其是对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了变更的更要注意, 以便在施工安排中提前布局。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人员要与业主方相对口管理人员取得联系, 做到业主的通知能直接到个人。 待监理单位进入工地后及时取得联系, 并对工程施工管理及监理工作进行沟通,了解监理规划。 五、在其他人员进场的同时要组织前期进场的人员成立后勤协调、技 术、物资设备、测量、实验、计划、安质七个小组,对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分工准备。 1、后勤协调组负责的工作有征地拆迁、项目部驻地建设、建家建线、文明施工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项目部前期人员的生活、办公等保障工作, 组长由项目书记担任。 及时与建设单位、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其他各相关部门联系, 对征地拆迁工作做出初步计划, 并提出现场征地拆迁、临时供电供水报装、临时征地、建家等的时间表,并与其他组联系,确保其他组工作同步进行。现场讲行调查, 确定适合租住或新建项目营区的地点, 并向项目经理提出建议。 做好前期人员的生活、工作等保障工作。 在技术组和测量组的配合下,完成征地界的划线、地籍归属调查、征地的量测、管线迁改、新征临时用地、临时用电用水等工作。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31 7期 总170期 July.2007 No.7 Total No.170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摘 要:简要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对变风量末端装置和变风量系统的一些控制方法作了分析,详 细论述了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定静压控制方法、变静压控制方法和总风量控制方法的控制机理,并借助MATLAB仿真软件绘制出定静压控制的仿真曲线。 关键词: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定静压控制;变静压控制;总风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3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607(2007)07-0031-0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2.陕西省设备安装工程公司,西安 710068) 李传东1 田应丽1 李 松2 冯 璐2 1 概述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或新回风混合比来保证房间温度的,同时相应变频调节送、回风机来维持有效、稳定运行,并动态调整新风量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及有效利用新风能源的一种高效的全空气系统[1]。 变风量空调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①能实现局部区域的灵活控制,可根据负荷的变化或个人的舒适要求自动调节自己的工作环境。不用再加热方式或双风管方式就能适应各种室内舒适要求或工艺设计要求,完全消除再加热方式或双风管方式带来的冷热混合损失。②由于变风量空调系统能够自动调节送入各房间的风量,在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的情况下能够节约风机运行能耗和减少风机装机容量。③变风量空调系统属于全空气系统,因此具有全空气系统的特点,可以利用新风消除室内负荷,没有风机盘管凝水问题和霉变问题。 变风量空调系统比定风量空调系统多了末端装置和风量调节功能,也使其有了一整套由若干个控制回路组成的控制系统。至少有这样两个闭合的控制环路:根据室内温度偏差调节风阀以保证合适的支路流量;根据风道内静压偏差调节风机转速或入口导叶阀来保持主风道压力。其中支路流量控制可由变风量末端来实现,而送风机的控制则因为和机组内回风、混风、排风控制的相互影响及风机能耗问题,存在着不同的控制方法。 2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控制 变风量末端装置是变风量系统的一个主要设备。室 温控制就是依靠变风量末端装置对风量的控制来得以实现的。根据末端装置类型的不同,控制方式分为压力有关型和压力无关型。 若采用压力有关型末端装置,则只能实行单回路控制,根据室内温度实测值与设定值的偏差直接输出控制信号来调节末端装置的风阀,从而调节送风量,达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 若采用压力无关型末端装置,则可进行温度的串级控制。根据室温测定值和设定值的偏差向风量控制回路给出设定风量,风量控制回路再根据设定风量和测定风量的偏差给出风阀的阀位信号,从而调节送风量,达到对室温的控制。其中温度控制器为主控制器,风量控制器为副控制器,二者构成串级控制环路。当房间温度变化时,室内温度控制器输出偏差信号不再直接调整风阀开度,而是去修正风量设定值,这样就不会产生采用压力有关型变风量末端装置时,由于控制器根据温度偏差直接对风阀进行调整所引起的VAV系统的振荡。 在部分负荷时,系统内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的结果使整个管道系统的阻力增加,系统的风量减少了,这时管道内的静压将增加,而导致系统漏风增加,还可能使风机处于不稳定状态工作,变风量末端装置还因阀门关得小而调节失灵,另外过度节流会导致噪声增加。因此在VAV末端装置调节的同时,还应对送风量与送风机进行有效的控制。 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3.1 定静压控制法 ·通风空调安装技术·

室内新风量检测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1 编制目的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 2 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 2 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 术语 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 CO 2 示踪气体法 4 检测依据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5 原理 采用CO 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 2 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 换,CO 2 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 仪器和材料 轻便型CO 2 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摇摆电扇。 CO 2 示踪气体。 7 测定步骤

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 7.1.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 1(m 3)。 7.1.2 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 2(m 3)。 7.1.3 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 12V V V =- () 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 3; 1V ————室内容积,m 3; 2V ————室内物品容积,m 3 检测点的设置 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表 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设置 测定的准备工作 7.3.1 按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校正后待用。 7.3.2 打开电源,确认供电正常。 7.3.3 用氮气归零。 测定 7.4.1 测定环境本底CO 2浓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页数:第1页共6页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检测 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分发号: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页数:第2页共6页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新风量检测。 2原理 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m3/h),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m3/(h?人))。 3仪器 3.1 皮托管法 K=0.84±0.01。 3.1.1 S型皮托管 p 3.1.2 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Pa。 3.1.3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3.2 风速计法 3.2.1 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 3.2.2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4检测环境条件 检测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 5检测步骤 5.1 确定测量断面和测点 5.1.1 确定测量断面位置 检测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下游方向距离L d大于6倍当量直径D,上游方向距离L u大于3倍当量直径D,如无法实现,也应尽量达到L d≥2D,L u≥D/2,对矩形风管,其当量直径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页数:第3页共6页 D=2A?B/(A+B),式中A、B为边长。 5.1.2 测孔位置 5.1.2.1 在选定的测量断面上开设测孔。测孔内径应不小于Dg32。 5.1.2.2 对圆形管道,测孔的位置应设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互相垂直的直径 线上(如图1所示)。 测点 测孔 图1 圆形断面测孔的位置 5.1.2.3 对矩形管道,测孔的位置应设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延长线上(如图 2所示)。 测孔 测点 测点 测孔 (a)长方形断面(b)正方形断面 图2 矩形断面测孔的位置 5.1.3 测点位置和数目 5.1.3.1 圆形管道 圆形风管: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 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同心环数及测点数的确定见表1。直径小

空调调节方案

西安欧亚经济论坛 空 调 调 试 方 案

西安欧亚经济论坛空调调试方案 一、工程概况 西安欧亚经济论坛工程,位于西安市东北浐灞河三角洲地块北端.本工程为五星级酒店,主体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分A、B、C三个段。该设计全年空调为主,游泳池周边设地板辐射采暖。A段设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7个,其中SPA设排风热回收系统2个,排风系统10个,地下室设排烟系统2个,正压送风系统1个,补风系统1个;B段设全空气系统5个,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13个,排风系统23个,地下室排烟系统1个,正压送风系统1个,补风系统4个,其中KTV及B1段会议室设排风热回收系统各1个;C段设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14个,排风系统7个,地下室排烟系统1个,正压送风系统1个。 室内空气调节设计参数,如下表:

二、编制依据 2.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 2.2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设备样本 三、调试目的、要求 在新建的空调系统安装结束,正式投入使用前,需同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联合组成调试小组,对系统进行测试调整,这对于检验设计是否正确、施工是否可靠、设备性能是否合格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施工单位交工前的重要工序。 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工程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在制冷设备和通风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空调系统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少于8小时,通风系统的连续试运转不小于2小时。 系统调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性能应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 空调系统测定与调整的目的,就是要检测和调整空调系统的风量:包括送、回风量、新风量、排风量及各分支管的风量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按设计要求调整平衡各个风口的风量,以保证室内换气次数,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流速度、噪声等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检测完毕后,应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恰当的改进措施,使

图纸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了使本公司所有图纸的绘制、修改、分发、保存、图号的施行、达到受控的要求。 2.适用范围:凡本公司绘制、修改或其它来源的图纸,要经认可再转换为本公司的图纸。 3.职能、权限: 3.1 图纸绘制、修改、保存、图号的施行都由工程部负责控制并制定图纸状态控制清单。 3.2 为确保图纸在发放前的准确性,图纸一定要由工程部主管以上人员签认,才能发放。 3.3其它相关部门,在收到有关图纸文件时,有义务帮助审查图纸是否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如有 失误,应及时向工程部提出,加以修改图纸。 4.图纸管理流程图 (附图一): 5.作业程序 5.1设计起草图 只要表达设计的概念起草图,其它公司或客户提供图纸也作草图。 5.2图纸编号规则 5.2.1产品零件图样的编号方法 产品或零件的图样编号与该产品或零件的编码相同 产品或零件的编码方法参见附件《编码规则》 5.2.2零件图样编号的管理程序 1) 资料管理员负责产品或零件的图样编号,编码前图纸设计员应提供已命名零件图纸或 产品装配图草图。 2) 资料管理员应能熟记和运用《编码规则》,编码前应了解待编码产品或零件的产品类型 或材料等属性,给出正确编码。 3) 设计员将资料管理员给出的编码输入图纸明细表或标题栏中。 5.3审查: 审查由工程部主管以上人员签认,作为试制图纸,并加盖“试制图纸”红色专用章加以标识,各相关部门进行试制。 5.4制图: 审查通过试制图纸、经过各相关部门进行试制后确认可以,才进行正式图纸绘制,使其成为一张完整图纸,并详述图纸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5.5审核: 审核以防图纸在绘制时有错误和漏注数据等,审核无误后,审核者须签名作实。 5.6批准: 图纸由工程部主管批准,须签名作实,批准后即成为一个正式图纸,列入受控图纸予以保存备查。 5.7图纸复制、分发: 5.7.1 图纸的复制、分发由工程部主管指定专人负责。 5.7.2 图纸分发时,分发复制的图纸须加盖“受控文件”加以标识,并标记其发放登记号和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缺点

在各种空调方式中,VAV 空调系统有其自身的优点: 1、由于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所以风量的减少带来了风机能 耗的降低和末端设备里的再加热器能耗的降低; 2、能实现局部区域的灵活控制; 3、利用系统多样性,可使中央系统的初始成本低; 4、同样,由于可利用系统的多样性,今后扩展的成本大大降低; 5、系统是自平衡的(Self2balancing) ,等等。 因此,国外智能大厦的空调系统多采用VAV 空调系统, 或与CAV 空调系统、FCU 空调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虽然VAV 空调系统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它的控制却最复杂。目前,VAV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基本上采用多个回路的PID控制。在系统模型参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PID 控制效果良好。但是,VAV 空调系统是一个干扰大的、高度非线性的、不确定性系统,这是由于: 1、外界气候和空调区域里的人员活动的变化很大,对系统形成很大的干扰; 2、空气调节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各执行器的运行特性也是非线性的; 3、各个控制回路之间耦合强烈,完全解耦是不可能的; 4、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会老化和更换,从而造成系统参数的变化。 5、在许多系统里,系统的数学模型很难建立。 1. 1 VAV 系统的节能研究 20 世纪70 年代到90 年代,主要集中研究它的能耗情况,即与定风量(CAV) 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系统比较节能效果。与CAV 空调系统相比,VAV 系统可以不需或减少再热量,降低送风量,从而减小风机能耗,降低制冷负荷等。此外,VAV系统还可以通过消除过冷、回收灯光的热量而节能[1 - 3 ] 。Wallace 等人提出在高层建筑的VAV系统中引入建筑能耗监控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可以优化节能效果。风机能耗在VAV 系统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对风机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降低风机能耗是增强VAV 系统节能效果的重要途径。 目前,风机调节主要采用调节风机入口导流叶片角度和变风机转速两种方法, Englander 和Norford 比较了二者的节能效果,并用动态模拟软件HVACSIM + 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变转速调节要比采用调节风机进口导流叶片角度节能30 % ,而且变转速调节与DDC 结合效果会更好。加州能源委员会总结多年的VAV 设计经验,认为风机的调节方式对能耗的影响比风机类型的影响大,而且指出变转速调节与变静压控制方式结合节能效果显著。 1. 2 VAV 系统送风量的控制研究 VAV 系统是通过改变送入室内的送风量来实现对室内温度调节的空调系统,因此风量控制是VAV 系统控制的关键环节,它关系着整个系统的能耗情况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总送风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静压控制法和风量控制 法。 1. 2. 1 静压控制法 静压控制法又分为定静压法和变静压法。定静压控制由于简单、运行可靠,目前仍作为一种主要的控制方法在变风量系统中得到普遍采用,但不利于风机节能。变静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节能效果显著。Tung 和Wang 等人介绍

生产现场管理作业指导书

生产现场管理作业指导 一、目的:为了创立整洁有序、愉快、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树立公司的企业形象。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适用于生产部各班组、仓库。 三、内容: 第一章劳动纪律 1,公司实行考勤卡管理制度,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考勤卡管理制度。 2,每天上班前五分钟打上班卡,下班后十分钟内打下班卡,不得上下班混合打卡,不得代打卡和违纪打卡。一经发现各罚款30元,委托者按旷工处理。安排加班,无故未到者按旷工处理。 3,每天早上一上班须准时分班组集中参加早会,要求工衣、厂牌穿戴整齐,由班组长总结昨天存在的问题和当天的工作任务安排。无故不参加早会者,罚款20元/次 4,上班时间严禁进食,不准脱岗、离岗、串岗。有事外出须经车间主任批准开出门证。上班时间须统一着装,并保持厂服整洁,不得穿拖鞋、背心,更不能赤膊上岗,违纪者按10元----30元罚款,再犯者按首次的2倍递增。 5,上班时间各岗位必须遵守《操作规则》,安全文明生产。厂内任何设备、设施除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乱动(特殊情况须车间主任批准)。 6,下班前十分钟开始整理工件,保养设备,清理机床或工作区域卫生,组长要对本组现场卫生督促、检查。现场达标者奖励10—20元/次,反之罚款10—20元/次。 7,每道工序加工完毕,工件摆放整齐,图纸、派工单交回生产部。并向下一道工序交接注意事项。 8,易燃易爆物品,领用负责人要放在安全位置,铲车、搬运车要放到指定位置。贵重物品配件要求负责人锁进工具柜保管。 9,员工不得蓄意损耗、破坏公司财物,厂内一切物料属公司财产,任何人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拿出厂外,违者以盗窃论处,轻则开除,重则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10,员工消极怠工或上班睡觉,经查实小过处罚或勒令停工反省半天,停工以旷工论处,员工远离工作岗位睡觉或闲谈的,大过处罚。 11,员工工作时间不得乱窜科室,员工未经直接上司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违者书面警告处罚。 12,员工无理取闹、侮辱、诽谤他人,书面警告处罚。员工互相争吵,记小过一次。员工互相打架者,先动手者开除,后动手者记大过一次,若发生伤亡,公司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13,员工欺骗上级或私改、伪造凭据或泄露公司机密等,视情节轻重及态度给予记大过或开除处罚。 14员工以极端方式反抗公司有关政策、规章制度、集众闹事或煽动其他员工集体罢工、辞职的一律开除,情节或后果严重的公司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15,员工言行有损公司形象或商业信誉的,情节非常严重者以开除论处。 16,员工蓄意损耗、毁坏公司财物、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公司设备、工具赚取私人财物的,视情节轻重及认识态度给予记大过或开除处罚。 17,员工恐吓、威胁、敲诈、伤害同事或公司管理人员利用职权打击报复的一律开除,情节或后果严重的送交公安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18文职人员、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间所做文件、图纸等劳动成果均属公司资产,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泄露或外带。一经发现以盗窃论处,并视情节追究其法律责任。 19,公司规定所有行政处罚一律备案,所有重犯加倍处罚,屡教不改者开除。 20,公司员工应该诚实、公正、团结友爱、尊重和关心他人、文明用语、努力向上、刻苦钻研业务,

不同类型建筑新风量标准

不同类型建筑新风量标准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不同类型建筑新风量标准 3/h.人) 30m3/h.人。综合考虑换气次数和最少新风量两个因素,取两者计算最大值新风量作为选型依据。,可根据上座率结合换气次数确定新风量选型。 系统总送风量的30%确定新风量进行选型。 发场所,按稀释浓度所需风量确定新风量,结合换气次数进行选型。 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空调房间的新风量如何确定 给空调房间输送新风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重要措施。增加新鲜空气对室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全新风系统(直流、直排)新风量即空调送风量,也即新风占总风量的100%。 2.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较为多见。中、小型空调机利用循环风(一次回风)时需考虑新风的大小。新风量占总风量的百分比叫新风比。最小的新风比m〈10%,一般取值为m%=15-20%。 为保证每个空调房间有卫生要求的新风量,应按以下标准确定新风量: 1.为满足人体卫生条件需求,必须向房间供给的最小新风量Q1(具体取值方法如上表) 2在空调房间有局部排风的埸合应补偿新风,维持房间的正压,空调房间的正压新风量应能保证房间的正压值在()Pa()mmH2O,最大正压值约为49Pa(5 mmH2O毫米水柱)电子计算机房及超净空调系统的正压值比一般空调房间要大此。 维持房间正压要求所需的最小新风量Q2 3.空调房间的最小新风量为房间总送风量10%,Q3 4.为满足房间各项卫生条件所需的换气次数,即置换房间内的气体的最小新风量Q4 Q1,Q2,Q3,Q4,取最大值为空调房间的最小新风量。

技术文件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确保技术文件得到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技术文件。 3、职责本文件的贯彻执行由工程部部长负责,产品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文件管理员有责任遵守本文件规定。 3.1 公司工程部文件管理员对文件的控制负责。 3.2 部门主管有责任编制和控制本部门所有的文件,同时有责任对其它发至自己部门的文件进行妥善保管和认真执行。 3.3 工程部文件管理员负责文件的分类、编号、发放;文件的编制和更改由相关责任工程师负责。 4、定义技术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和内部技术文件。 4.1 外来文件:包括客户提供的产品图纸、标准、技术资料等。 4.2 内部技术文件:指与产品、工艺、工序、材料、技术标准等产品技术执行过程相关的图样及文字性材料。 4.3 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 4.4 临时技术措施通知单: 5、工作程序 5. 1外来文件 5. 1.1外来文件的接收 5.1.1.1 收到外来图纸、标准、技术资料后,在三个工作日内,首先由责任工程师组织对其评审(3人以上),并要有评审记录,若有评审疑问,需要有沟通记录附在外来文件之后,然后交文件管理员加盖“评审章”保管。并由评审人签名。 5.1.1.2 外来文件接收由文件管理员负责。 5.1.1.3 收到的产品图纸、标准、技术资料等应加盖“收讫章”,填写收到日期。 5.1.1.4 收到的外来图纸应登记在“外来图目录” 5. 1.2 外来文件的保管 5.1.2.1 外来文件原件应在工程部统一保管。 5.1.2.2 外来图纸按客户名称建帐管理。

5. 1.3 外来文件的使用 5.1.3.1 文件的使用由工程部决定,原件存档后,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工程部申请发放复印件,可填写“外来文件借阅,复制申请单”。 5.1.3.2 “外来文件借阅,复制申请单”由申请人填写、签字,工程部主管批准,文件管理员执行。 5.1.3.3 借阅外来文件需填写“外来文件借阅登记表”,并在指定日期内归还文件管理员。 5.1.4 外来文件的更改 5.1.4.1外来文件的更改须有客户的书面更改通知。 5.1.4.2在收到客户对其材料的更改通知后,应将最新版本按5.1条规定登记存档,原版本盖作废章及日期后与客户通知一起封存存档。若无新版本,应将原版本复制一份,加盖作废章及日期章后与客户通知一起封存存档,由责任工程师在原版本上按客户更改通知要求做相应修改,加盖修改日期后存档,外来文件更改后,资料管理员要在登记表作出标记。 5.1.4.3 外来文件更改时,由责任工程师对本公司的相关文件按有关程序作相应更改。 5.1.5 外来标准核对有效性 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来企业标准和国外标准,每年的 1月到相关网站进行查询核对,若有最新版本,则增加新版本。经核对,老版本若无效,可作废,并作记录。 (相关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2575429.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2575429.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2575429.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2575429.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2575429.html,) 若通过以上途径不能获得相关信息,可向所属企业或相关单位发传真或打电话核对其有效性,并对传真及电话记录作保留。 5.2内部技术文件 5.2.1 发放

产品最终检验规范

产品最终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QD-T-02-003 文件名称:产品最终检验规范 版本号: A 编制: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2017-8-20 实施日期: 2017-8-25

1目的 为了进一步明确产品出厂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提升产品品质控制手段。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腾亚环境所有产品。 3引用标准 GB/T13914-2013 冲压件尺寸公差 GB/T 13915-2013 冲压件角度公差 GB/T 14295-2008 空气过滤器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GB/T 18801-2008 空气净化器 GB/T 1804-2008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1087-2007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JG/T 22-1999 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GB/T 240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落体 GB/T 2518-2008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JG/T 294-2010 空气净化器污染物净化性能测定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 4706.45-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 4矛盾处理 4.1本制度与上级制度有矛盾时,以上级制度为准。 4.2与原出厂检验规范冲突部分按本制度执行。 4.3未提及部分按原检验规范执行。 5质量符合性检验 5.1产品质量检查内容 5.1.1产品外观检验 a)外观要求 ?机组外表面无明显划伤、桔纹、流痕等缺陷 ?机组一级表面单面颗粒Ф≤0.4mm,数量≤2个;颗粒Ф≤0.2mm,数量≤4个,点距应大于50mm ?机组一级表面单面细划伤0.2×10mm,数量≤2个;0.2×5mm,,数量≤4个,线

变风量系统基本原理与控制策略

变风量系统基本原理与控制策略 [日期:2006-07-19] 来源:千家网作者:霍小平贾捷燕叶大法 杨国荣 [字体:大中 小] 提要:本文主旨指导初学者了解一些变风量系统的基本概念,提供变风量系统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案选择指南,同时着重介绍Onyx-2000变风量系统基本控制策略。 一、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概念 1.1 变风量空调系统定义 众所周知,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也可调节送风温度来控制某一空调区域温度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并相应调节空调机(AHU)的风量来适应该系统的风量需求。变风量空调系统可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及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送风量(达到最小送风量时调节送风温度),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其他工艺要求。同时根据实际送风量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转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机动力,节约能量。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空调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当时定风量系统加末端再热和双风道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舒适性空调的主导地位,因此,变风量系统出现以后并没有立刻得到推广,直到1973年西方石油危机之后,能源危机推动了变风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此后20年中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空调系统的主流。 变风量系统在发展初期,因支管风量平衡的需要和控制设备的局限,大多要求采用高速送风系统,主要送风速度在12.5m/s以上,并且推荐采用静压复得法设计风管系统。尽可能地采用圆形或椭圆形风管,以减小摩擦阻力。但是高速送风系统的风机耗能大,且管路系统噪音增加。随着压力无关型VAV box基本上全面取代压力相关型VAV box及DDC控制器的发展,于是变风量空调方式在低速送风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日本,将变风量空调方式用于低速送风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值得关注。由于传统的皮托管流量传感器在5m/s的风速下难以测定,因此日本人开发研究了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和电磁式流量传感器等多种适用于低速送风系统的前端设备,一方面节能,另一方面降低了风管噪音,因此,进入90年代以后,无论是新建还是70年代以前建造的空调系统的翻新改造,基本上都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我国在70年代即有人研究VAV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并在地下厂房、纺织厂、体育馆等建筑中就采用过VAV系统。在8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首批智能化建筑中,也曾采用过VAV系统,但由于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有些工程

两种室内空气检测标准主要区别GB50325GBT18883

一、两个标准的介绍: 两种室内空气检测标准(GB50325、GBT18883) 目前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两个: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一、两个标准的数据 18883的数据: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①新风量要求≥标准值,除温度、相对湿度外的其它参数要求≤标准值; ②行动水平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50325的标准: 表6.0.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 I 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公共交通候车室、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二、两个标准的区别: 深度分析关于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环境污染物质检测的18883标准和50325标准的区别——颁布机构不同,目标不同、检测条件不同、动机不同。老百姓怎么办? 主要区别在于: (1)性质不同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是推荐性标准,是自愿实施的。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是强制性标准. (2)适用范围不同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内部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土建和装修)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该标准中涉及的室内环境污染系指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3)规定指标不同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的参数指标共19项,包括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中规定的参数指标共5项。(4)封闭时间不同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要求检测之前封闭12小时。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要求: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 颁布机构不同,目标不同、检测条件不同、动机不同。 1、18883是卫生部颁布的,50325是建设部颁布的。 2、18883是一个人居环境健康的最低标准,50325是建筑工程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3、18883标准涉及19项指标,50325规范只涉及5项指标。 4、18883要求检测前关闭门窗12小时,是出于让检测条件尽量接近日常居住状态的考虑,即居住者一般能够保障一天有两次机会开窗通风。50325检测条件(甲醛、苯、氨、tvoc四项)是关闭门窗1小时后进行,显然,50325标准更多地考虑的是令建筑商和装修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过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只要不是太不象话就行啦,在实际房屋中对比12小时和1小时的检测,结果往往要差2~3倍,也就是说,50325检测达标的房屋,按18883检测就很可能不达标,也就不符合健康人居环境的最低标准。

洁净室检测参照标准以及相关细则

洁净室检测参照标准以及相关细则 第三方洁净室检测验收单位需要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CNAS)认证和计量认证(CMA),其出具的洁净室检测报告方能真实反映洁净厂房实际情况,可作为第三方公正评价的依据,同时可用于QS认证的洁净环境检测报告和GMP 认证的生产环境洁净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洁净室环境等级评定、工程验收检测,包括食品洁净室、保健品净化车间、化妆品洁净工程、桶装水百级灌装车间、电子产品洁净生产车间、GMP净化车间、医院手术室、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无尘车间、无菌车间等。 检测项目:洁净间的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浮游菌、压差、换气次数,风速、新风量、照度、噪声、温度、相对湿度等。 参照检测标准: 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 3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4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91-2010 5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2-2010 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3-2010 7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4-2010 注: (1)在静态条件下洁净室(区)监测的悬浮粒子数、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必须符合规定。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2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3 和《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 的有关规定;(2)空气洁净度100 级的洁净室(区)应对大于等于5μm 尘粒的计数多次采样,当大于等于5μm 尘粒多次出现时,可认为该测试数值是可靠的。 (3)洁净室(区)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生产工艺对温度和湿度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室(区)温度应为18~26℃,相对湿度应为45%~65 % (4)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之间以及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的空气静压差不应小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不应小于10Pa。 (5)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照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300lx。

变风量系统及控制原理

提要:本文主旨指导初学者了解一些变风量系统的基本概念,提供变风量系统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案选择指南,同时着重介绍Onyx-2000变风量系统基本控制策略。 一、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概念 1.1 变风量空调系统定义 众所周知,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也可调节送风温度来控制某一空调区域温度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并相应调节空调机(AHU)的风量来适应该系统的风量需求。变风量空调系统可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及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送风量(达到最小送风量时调节送风温度),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其他工艺要求。同时根据实际送风量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转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机动力,节约能量。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空调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当时定风量系统加末端再热和双风道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舒适 性空调的主导地位,因此,变风量系统出现以后并没有立刻得到推广,直到1973年西方石油危机之后,能源危机推动了变风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此后20年中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空调系统的主流。

变风量系统在发展初期,因支管风量平衡的需要和控制设备的局限,大 多要求采用高速送风系统,主要送风速度在12.5m/s以上,并且推荐采用静 压复得法设计风管系统。尽可能地采用圆形或椭圆形风管,以减小摩擦阻力。但是高速送风系统的风机耗能大,且管路系统噪音增加。随着压力无关型V AV box基本上全面取代压力相关型VAV box及DDC控制器的发展,于是 变风量空调方式在低速送风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日本,将变风量空调方式用于低速送风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值得关注。 由于传统的皮托管流量传感器在5m/s的风速下难以测定,因此日本人开发研究了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和电磁式流量传感器等多种适用于低速送风系 统的前端设备,一方面节能,另一方面降低了风管噪音,因此,进入90年代以后,无论是新建还是70年代以前建造的空调系统的翻新改造,基本上都采 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我国在70年代即有人研究VAV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并在地下厂房、纺织厂、体育馆等建筑中就采用过VAV系统。在8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首批智能化建筑中,也曾采用过VAV系统,但由于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有些工程两三年后使用单位便取消了变风量系统的运行方式,相应的自控设备也拆除了,这使得变风量系统的优点没有发挥出来,变风量系统附加的投资难以得到回报。在此期间,变风量空调技术(包括控制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在国内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急需全面深刻地分析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关键,总结工程实例,促进这一重要技术的平稳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