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的城市更新历程

美国的城市更新历程

美国的城市更新历程
美国的城市更新历程

美国的城市更新

美国的城市更新,被人称作联邦的推土机(Federal Bulldozer),其原因乃是由于经济的快速成长及汽车工业的大量生产、住宅融资制度异常发达,造成都市居民开始摒弃密集又紧迫的中心地区,移向郊区去追求富有阳光、绿地的田野生活。随着人口的离心作用,许多零售商业、服务事业等也纷纷跟着高速公路的建造在郊区设立,由于郊区腹地广阔,加上交通便利、停车方便,形成都市工作者假日休闲的好去处,远离都市拥挤的尘嚣。因此城市中心地区的商业,逐渐被郊区的购物中心所取代,造成原先由中产阶级居住或工作的市中心区域,形成真空无人经营的地方,这些地方最后由新卷入的贫下阶层或外来移民所填补,如此反复循环的结果,乃造成旧都市内部机能的急剧衰退,如公共设施的不足,交通系统的恶化,贫民窟的滋生蔓延等问题。人民忧心于郊区都市化过于膨胀现象的不当、以及贫民窟清除,为求住宅政策的推行,乃渐渐形成城市更新政策,欲藉此政策的开展,以改变旧城市中心土地使用模式,重新创造富有发展潜力的市中心,并改善丑陋地区的实质环境,以吸引郊区人口重返城市内,防止城市不断的衰退。

如美国东岸巴尔的摩市(Baltimore)及波士顿的芬纽市政府周围市集(Faneuil Hall M arket)(见图4、图5),其中原为一烟草加工转运港口的巴尔的摩,因遭遇到城市郊区化,人口移往市郊带走了许多商业、形成市中心商业活动逐渐萎缩、空屋率日增的现象。有鉴于此,中心商业区部分业主与商家成立了一个“市中心商业区委员会(Committee for Down town)”来推动各种挽救的计划,藉着城市更新及再发展计划的开展,逐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中心商业区,成为区域性观光及休闲活动中心。而芬纽市政厅周围市集,是由三栋一百六十九年的历史老建筑组成,原为市场及仓库使用,后来因都市机能运作的转变,逐渐成为老旧及衰败的地区,不仅影响了邻近地区的发展,也阻隔了市中心与滨水地区的联系;因此波士顿重建局(Bosto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简称BRA),决定将它重新开发成市中心的零售商店区,并将其租给以经营新市镇及购物中心著称的洛斯公司(Rouse Company)负责经营,芬纽市政厅周围市集的再发展,吸引了每年一千两百万人潮涌至此,也连带地带动了附近的市场潜力。

图4 巴尔的摩市中心商业及内港图

图5 波士顿芬纽市政厅周围市集。图示三栋长方形建筑物,原为供仓库使用,经过开发后,此地区已成为服务波士顿市中心的重要零售商业区。

基本上,更新事业并非只是建筑硬体工程,对其间更新区人员的迁徙安置,及管理等软体建设更为重要,否则只是将贫民窟从这个城市转换到另一个城市,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因此常有人讥讽城市更新只是联邦的推土机,只做了实质的铲除工作,基本上没有任何实际

意义。针对这一严重问题,美国几次修改联邦住宅法(Federal Housing Act),一改片断的、局部的城市改造,成为总体的城市更新。

1949-1954年间

依据1949年的联邦住宅法内第一章明文规定,城市改造系以清除贫民窟为对象。而贫民窟的清除由1920年代即已开始,后因战争中断。而战后更新事业对大规模的清除贫民窟及公共住宅的兴建投下大批的人力与金钱。

1954-1968年间

1954年的住宅法,将法律用语“城市再发展”(Urban Redevelopment)改为“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并将更新施行地区分为贫民窟地区(Slum Area)丑陋地区(Deter ioration Area)和恶化进行地区(Deteriorating Area)等三类,增加修护(Rehabilitation)和保存维护(Conservation)的观念和手法,使城市更新的内涵更为充实。除此之外,该法又规定凡是接受政府补助而从事更新事业的公共团体,均必须依据主要计划及都市计划,拟订更新计划(Workable Program),经核定后始能实施,除对住宅补助外,对住宅用途以外的建筑物如商业业务大楼仍给予补助,对旧的城市中心衰退现象有所改善,恢复城市生机。联邦政府补助金额的充实及补助比率的逐渐提高,加上民间开发者的积极参与和政府采用抵押融资保证制度,促成美国城市更新的加速成长。但由于种族问题,财政压力,更新目的并未达到,反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

1968-1973年间

综合的社区更新计划及模范城市方案(Model Cities Program)的拟订及实施时的财

政上、技术上的援助措施,后者由1960年所颁布的Demonesiration Cities and Metr oplitan Development Act 法案,针对贫民窟、丑陋地区的社会、经济及实质问题,由联邦、州、地方政府及民间力量加以合作解决,也就是从低所得住宅的兴建,附属设施及公共设施的补充、混合使用及目标的土地模式,又对教育、文化、保健、就业等非实质问题加以解决,更新事业所牵涉的层面相当地多,因此如何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识,掺入更新计划中,成为更新计划成败的关键。

1974-以后

能源危机后,城市更新趋向小规模区域的整旧复新或保存维护,尤其是强化社会计划等无形的软体工程,加上对节省能源的更新技术的开发加以重视,对经济效益上及财政上有相当的帮助,对城市中心区的维护整修的更新型态也渐渐增多,除本身所拥有的历史个性外,仍可符合现代生活所需。如波士顿19世纪工业中心的雷屈米雨运河(lechmere Canal)结合公私部门的投资发展(见图6、图7),改变原已退化不适的土地使用,更新成为商业、办公、住宅机能的城市活动中心;计划除了提供散步、休闲购物等多种活动外,为了确保使用品质,更包含了日后管理维护。雷屈米雨运河周围的更新使用,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活动焦点,亦成为运河历史的重要表征地区。一般而言,小规模的整旧复新多比大规模的拆除重建的更新(Scrap and Build)方式来得容易,亦较成功。

图6 雷屈米雨运河公园土地使用计划

图7 雷屈米雨运河周边更新使用,提供了商业、办公、住宅等机能使用,由于成功地结合公、私部门投资于妥善的管理维护,不仅为都市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活动焦点,亦成为运河历史的重要表征地区。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课教师:陈昌伟时间:2012.4.16(周一)下午第一节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2)规划区 规划区范围为:兰州市市辖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红古区;永登县的连城镇、河桥镇、树屏镇、秦川镇、中川镇,皋兰县的什川镇、忠和镇和九合镇榆中县的城关镇、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甘草店镇、连搭乡、马坡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上川镇和龙泉寺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 其中,永登县的秦川镇和中川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树屏镇、龙泉寺镇和上川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为兰州新区规划范围。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二)城市发展战略 (1)动力创新战略: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业中心 依托产业基础,提倡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丰富和拓展传统产业基地的内涵。强化资源特色,突出文化引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和加强兰州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和对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形成八大主导产业。 (2)空间拓展战略:推动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促进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 为了保障兰州城市安全和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大型产业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业)跳出现有城区,在兰州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区通过西固重化工业置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获得发展空间,实现区域中心职能的有序聚集。在市域形成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五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兰州市区(远景包括榆中盆地),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两副: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兰州新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甘肃省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兰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区;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是区域性传统产业服务中心,能源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五带:是兰白战略核心区向外辐射的主要轴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向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是实现兰白地区"中心带动"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即兰州-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兰州-定西东向城镇发展带、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城镇发展带、兰州-武威西北向城镇发展带、兰州-甘南南向城镇发展带。) (3)城市安全战略: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 完善应急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避免重大危险源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积极推进西固重化工的搬迁;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集约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4)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保障基本居住条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扩大政策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一)城市性质 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职能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 (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 (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 (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 四、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

应用文-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 :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启示 美国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它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从农村 向城市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的启动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大使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紧凑和密集结构向多中心分散结构发展。如今,美国的城市化又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新趋势,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特点对我国的城市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城市化的历史并不等同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出现于早期社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城市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 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 人口,这是初步的城市化。若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市化的开始,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市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1.城市化酝酿时期(1690年—1830年) 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数量、规模以及城市内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状况对后期的城市化进程有重要影响,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数量少,城市人口增长不稳定。1690年,人口超过2500人的城市只有4座,其中波士顿拥有人口7000人,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在1690年至1820年这一百多年间里,城市数量从4座增加到61座,但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690年的8.3%降到5.1%,后又升至1820年的7.2%(见表1)。1690年至1790年这一百年是美国历史上农村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的时期。 第二,农业占国民 的主导地位,但城市中从事商业、制造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人口比例高。1974年,普赖斯研究波士顿、费城和纽约三大城市的结果表明,当时平均23%的人口受雇于商业,24%的人口受雇于制造业,5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4%的人口在政府部门工作。可见,尽管当时港口城市以商业中心闻名(主要与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进行贸易),但工业和服务部门仍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 第三,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主。19世纪初,美国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东海岸,由于城市人口流量较小,城市半径一般不超过一到二英里,畜力、风力、帆船是主要的动力和运输手段。美国独立初期,基于天然河流、人工运河以及铁路的现代运输方式开始出现。 总体来说,尽管本时期城市化还未开始,但殖民地时期美国东海岸城市的迅速发展为后期城市化奠定了基础。这些城市大多拥有优良的港口以及富饶的腹地,同时靠近适于航行的河流(如波士顿),不仅成为内陆大宗农产品出口到欧洲的中转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息的外溢效应,这里成了商人的聚集地,商人按时聚集于这些城市中的咖啡馆和交易所,讨论欧洲和东印度的市场状况,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2.城市化开始、加速及初步完成时期(1830年—1920年) 这一时期是美国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内战后,美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以南北战争为界,这一时期可分为内战前(1830年—1865年)和内战后(1865年—1920年)两阶段。 内战前(1830年—1865年)美国城市化的显著特征是:

美国城市更新运动及其影响

美国城市更新运动及其影响 城市更新运动是二战后美国在联邦政府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这一运动从1949年开始至1972年终止,前后共计21年。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中的衰败地区进行重新规划,并通过保护修缮,拆迁或重建来改变城市中产业和人口的地域分布,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到达一定阶段后,所进行的对城市功能定位的重新修正。这一更新运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清理贫民窟;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和城市综合整治。 城市更新运动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对于现阶段我国的产业升级与调整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要从初级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转变。而城市里集中着的大量传统产业必将走向衰亡,连带着导致传统产业的载体,城市也走入衰败。城市要有活力就必须进行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的更新升级。这样城市更新运动就很好的适应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内趋力,同时又为新兴产业在城市中的迅速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我市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天津碱厂从滨海新区的核心地段搬迁至南疆港工业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天碱利用其处于滨海新区核心地段的厂地土地商业开发的所得在土地价格相对便宜且更适合产业发展的南疆建厂。同时其原有土地的商业开发又解决了新区核心区商业用地供应紧张的矛盾,这就是借鉴了城市更新运动的理念。 城市更新运动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还体现在: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改造城市面貌。作为一个大型城市,我市由于历史原因而存在着大量的集中连片的危改房。单纯的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这项工作是毕将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然而,成功的利用房产开发、土地出售的手段,利用引进民间资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显著成效。这也是城市更新运动对于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城市升级改造的有益借鉴之处。 城市更新运动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其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消极的方面:就是对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的保存与保护不足。对于我市,我们有如:意式风情区、津湾广场这样成功的例子;也有如天碱拆迁所带来的遗憾。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起点,天碱的一些老建筑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但是为了便于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 年-1972 年)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 (一)现况简述:分别简要介绍兰州市沿革、市区土地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水质、山洪等自然条件;又简述兰州市资源、特产等状况;最后简述兰州市交通、工商业、文教、卫生设施、名胜古迹等社会经济状况。 (二)规划说明: 1、规划原则 (1)概貌:兰州市有八个区,地形狭长,东西长、南北窄,南有皋兰山、北有白塔山,黄河纵贯全市,两侧岗岳连绵、沟渠相间,形成河谷盆地,两岸平川有五块,并有台地。天兰、兰新铁路顺皋兰山麓穿过全市。 (2)城市规划须遵守的原则: ①根据国家工业建设计划,中央已将兰州列为国家城市建设重点之一。我们要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并以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工业构成城市的骨路。社会主义工业和其他社会主义经济是我们建设城市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②兰州是甘肃省级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治中心,又是和即将是天兰、兰新、兰包、兰青四条铁路与西兰、兰新、兰银(银川|)、兰夏(夏河)、兰宁〈西宁〉、甘川等公路的连接点或终点,是甘、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城市规划必须照顾这一特点。 ③必须充分利用旧城市,使其在建设中起应有的作用。同时必须有计划逐步的改造旧城市。 ④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主义标准,正确的、合理的、本经济用地的原则布置工厂、住宅、交通道路、公共建筑,使之相互配合,并能有满足城市人民(首先是工人)生活需要及文化需要的足够设备(如自来水、下水道、商店、学校、医院、疗养院、影院、剧院、幼儿园、托儿所等),创造劳动人民正常和健全的生活条件。 ⑤保持盛产瓜果的特点,必须划一定数量的川地、滩地、台地,作为蔬菜和瓜果种植面积。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并使之成为新鲜空气贮藏所和森林公园。 ⑥规划中的各项布置和建筑,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艺术性,创造美观、实用的干线广场和建筑群,以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的气魄。 (3)建设实施的原则、步骤: ①根据工业建设计划和国家投资能力,有重点的进行建设。第一期先建设西固城、七里河两个工业区和大洪沟以西、旧城以东的地区,并逐渐将黄河以南三块平地建设起来。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极其缓慢。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产业革命的掀起,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才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23倍。在美国,1780~1840年的60年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从2.7%上升到8.5%。1870年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不过20%,而到了1920年,其比例骤然上升到51.4%。从整个世界看,190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13.6%,1950年为28.2%,1960年为33%,1970年为38.6%,1980年为41.3%。所以,城市化过程是随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 1、英国和美国哪个城市化更早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美国直到19世纪初才开始城市化进程。 2、美国的城市化进程 美国独立后不久,首先在东北部开始了工业革命,经济首先发展于此,之后随着西部开发,经济呈推进性向西部发展。近几十年南部经济迅猛增长。与经济分区推进相对应的是,美国城市化也由东北部向中西部扩展,呈现出由东向西推进趋势。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19世纪20一30年代之前,这时期是美国城市化的起始阶段,发展很慢。特点是以沿岸城市化发展为主。东北部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了本地区的繁荣,推动了城市化的起步。1790年全国城市化率为5.1%,东北部区为8.1%。到1830年全国为8.8%,东北部区为14.2%。 第二阶段从19世纪20一3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个阶段美国城市网迅速向西扩展,一批城市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中心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先后形成。这一时期的城市化是与中西部的开发、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面的改革紧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 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5) 第三节城市规模 (6)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10) 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 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9) 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 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 第八节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24) 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7) 第十节兰州新区发展指引 (27)

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2) 第一节空间布局 (32) 第二节居住用地 (34)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 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9) 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0) 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4) 第七节城市交通 (47)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0) 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4) 第十节环境保护 (60) 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63) 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66)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8) 第五章规划实施 (70) 第六章附则 (73) 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74) 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76) 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78) 附表3-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78) 附表3-6 市域公路客货运枢纽一览表 (80) 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一览表 (81) 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1) 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85) 附表4-3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表 (85) 附表4-4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5) 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86) 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87) 附表4-7 中心城区西柳沟—东岗跨黄河桥梁一览表 (88)

各国城市化进程

各国城市化进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率(2009 年)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11-02-21 1920-2000年日本城市化进程 来源:日本统计局添加日期:2008-08-05 战后日本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城市化发展纪录:1947 年到1965 年,仅仅18 年的时间,日本城市化率由33.1%提高到68.1%,年均提高1.94 个百分点,年新增城市人口约228 万人。其中1947 年到1955 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9 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每年增加305 万。 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进程 来源:美国添加日期:2008-08-05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时间较长,自184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10%,到1960 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美 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5%,沿着S 型曲线阶段性上升。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07-09-26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率(1989-2050 年) 来源:华创证券添加日期:2012-07-01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来源:联合国添加日期:2007-10-24 该图表描述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与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美国在1880-1960,日本在1930-1970 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我国自1995 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 年。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从城市化到城郊化――美国纽约百年变迁回顾

从城市化到城郊化——美国纽约百年变迁回顾到纽约来的国内朋友常会问起纽约市有多大面积和多少人口。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两个 答案: 一是行政区域上的小纽约,如果按照纽约市政府的官方统计,纽约市面积为930平方公里,2000年的纽约人口为800.8万人。二是人们概念中的大纽约,大纽约地区除纽约市所属的曼哈顿、布朗克斯、布鲁克林、昆士和斯坦腾岛5个区外,还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26个县市,面积为3240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680万。 纽约作为世界特大都市之一,是美国最大的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由于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所以纽约又自封为世界的首都。同其他美国城市一样,纽约也是通过走城市化道路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到如今这样的规模的,其变迁过程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先实行城市化,然后再由城市化向城郊化过渡。 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纽约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纽约市是1898年由曼哈顿等五个区合并而成的。其实,合并建市的设想早在1898年之前就已经萌发,但真正落实却等了很长时间,先是曼哈顿和布朗克斯合并,形成了人口最多的纽约市,随后又把美国当时第四大城市布鲁克林及昆士和斯坦腾岛一起并入了纽约市。合并后的纽约市占地面积930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36万,仅次于英国伦敦。 纽约各区合并建立世界级大都市可以说是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基本上是伴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和现代化历程。19世纪末,美国农业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食品,而且还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纽约周边农村地区的农业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纽约市迁移,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纽约城市化的进程。统计资料显示,1860年到1910年期间,美国城市人口增加了七倍,而农村人口仅增加了一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程度。纽约同美国其他城市一样经历了快速变迁,乡村人口以及工厂纷纷向纽约聚集,纽约的城市规模

深圳城市更新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深圳城市更新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254-03 1.前言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它是在科学预见的 基础上解决城市发展的根本矛盾的手段,即将老化的市区予以有效地改善,使其成为现代化 的都市本质。城市更新绝非只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也不是一种“心血来潮”的短期行为, 而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陈代谢”,是一个长期、持久、永不间断的过程。它包含 着保护、修复、改造、更新、新建等多项内容,并且常常综合在一起。 美国早期的城市更新概念是指对社区环境较差、标准偏低、规划落后、贫困的地区或者过时 的景观进行自我改造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在《英国大都市计划》中提出了“城 市复兴”的概念。我国一些规划专家近年来提出的城市更新概念:指城市发展在内涵上的提升,在空间上的结构性演替,在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构与重组,在区域发展层面的整体拓展。可见,城市更新的目的是通过城市更新的途径,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 构上进行调整,旧城的整体机能得以改善和提高,保证正常运转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 发展的要求,真正理解和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更新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旧城的整体机能、综合实力和吸引力,提高整个城市的现代 化水平。 2.深圳城市更新的背景分析 2.1 深圳城市更新的意义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由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化都市的同时,也由于历史原因留下 了巨量的老旧屋村、老旧工业区等物业形态。深圳仅有142平方公里的新增建设用地扩张潜 力已经接近极限。使得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先于其他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难以为继”的挑战。 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草案)》,未来城市更新将取代新增建设用地成为深圳空间资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面对上述挑战、压力和需求,深圳市政府自2004年底以来率先进行了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 探索,为全国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但通过5年来的制度实践,城市更新的项目推进并不 尽如人意,其中也暴露出种种矛盾。为了配合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深圳市城市更 新办法》(以下称《办法》)已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可以说,成功的城市更新是改善 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是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无论从经济发展或是社会和谐的角度来看,城市更新都对深圳的未来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 2.2 深圳城市更新的历程及现状 由于深圳早期的开发建设,过分追求速度和短期效益,城市建筑陈旧和城市功能老化问题也 日益突出,加之产业快速升级带来的城市功能的升级改造需求十分迫切。因此,深圳的城市 更新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已经产生,城市更新活动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逐步 展开。从上世纪末开展的深圳城市更新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自发的城市更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区 内大量企业外迁,许多工业区和厂房出现空置现象,城市化加速发展,对服务业产生极大的 需求,一些企业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发展商业、餐饮等服务业,推动了深圳的城市更新和升级。第二阶段:由政府介入的,以城中村为重点的城市更新。这一时期的典型案例是市、区 政府合作对渔农村的改造。此次改造活动的特点是,政府介入,组织推动,对城中村进行大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花园城市(艾比尼泽·霍华德)——带形城市(索里亚·伊·马塔)——工业城市(加尼埃) 巴黎改建:奥斯曼在1851年开始的18年中的大师之作。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奥斯曼的都市计划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最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巴黎的地下工程除了闻名世界的地铁网络以外,还有令后来无数市民引以为傲的下水道系统。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也设有街名,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 新协和村:当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开始暴露其种种矛盾时,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已经产生的社会弊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设想。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需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公仓库,统一分配。他宣传的这些设想,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拒绝。1852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名志同道合者去实现“新协和村”。随后还有不少欧文的追随者建立了多个新协和村形式的公社。 花园城市:“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了题为区《明天的花园城市》的专著,阐述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随后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城市建设,他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具有生态理念的社会城市·在实践中常被简单理解为花园城市·就是注重城市园林绿化。我国最早的松江新城主干道设置上百米的绿化带·使建筑掩映在绿化中,成为各地政府学习的榜样。由此各地城市不惜巨资,注重建设公园和道路绿化。使得绿化园林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政绩工程。花园城市理念和目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新城建设绿化标准和园林美学,但有些人为的形象工程绿地不成体系,徒具形象,却不具备生态优化的价值。 以花园城市为样本建设的最新案例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建设十五年来,经过生活检验,暴露出了若干问题:用地强度较低,使得城市空间过于疏远,交通距离略长。由于沿主干道都是绿化带,因为绿化使得街道单调,缺乏人性化。商业集中在邻里中心,导致汽车依赖,

各国城市化进程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率(2009 年)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11-02-21 1920-2000年日本城市化进程 来源:日本统计局添加日期:2008-08-05 战后日本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城市化发展纪录:1947 年到1965 年,仅仅18 年的时间,日本城市化率由33.1%提高到68.1%,年均提高1.94 个百分点,年新增城市人口约228 万人。其中1947 年到1955 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9 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每年增加305 万。 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进程 来源:美国添加日期:2008-08-05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时间较长,自184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10%,到1960 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美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5%,沿着S 型曲线阶段性上升。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07-09-26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率(1989-2050 年) 来源:华创证券添加日期:2012-07-01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来源:联合国添加日期:2007-10-24 该图表描述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与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美国在1880-1960,日本在1930-1970 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我国自1995 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 年。 2002-2006 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

003、深圳三十多年城市更新回顾及其下一阶段思考介绍

深圳三十多年城市更新回顾及其下一阶段思考 缪春胜 摘要:深圳作为全国城市更新走在前列的特大城市,其更新实践对全国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先行试验、探索和借鉴意义。文章结合节点性历史事件,将深圳三十多年的更新改造历程划分为起步、探索、发展与快速推进四个阶段,并重点对当前快速推进阶段的管理机制、实施进展、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剖析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还对下一阶段的城市更新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三旧改造,城市更新,回顾检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深圳快速城市化的三十多年,创造了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伴生品,国内外众多城市都存在着或曾经存在过旧村旧城现象。深圳由于城市建设的历史短、速度快、规模大,在短短三十年间由“小渔村”蜕变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其更新改造的问题尤其典型和突出。同时,深圳作为全国城市更新走在前列的特大城市,其城市更新实践对全国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先行试验和探索意义。研究深圳三十多年的更新改造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快速推进的城市更新活动,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深圳更新改造的四阶段 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给深圳更新改造带来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回顾深圳三十多年的更新改造1历程,以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为节点,可将深圳城市更新的发展划分为起步、探索、发展与快速推进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1 起步阶段——1980-1990年 以1980年经济特区成立为起始节点,深圳拉开了城市建设的大幕。一个南海之滨的小村镇,要跃变成为一个规划蓝图上的“大城市”,最早启动的更新活动便是原罗湖旧城区的改造,这也是深圳更新改造迈出的第一步。本文将此阶段称之为深圳更新的“起步”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改造对象是旧城区,其中罗湖区是重点改造区域。旧城改造工作主要由1早期称谓为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旧工业区改造,自2009年后统一称为城市更新。

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从城乡居住人口这个城市化指标来看,2000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达到36·22%,比1978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而1949—1978年的29年里,城镇人口比重仅提高了7·3个百分点。但并不是说这个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一点。本文试图对这22年的城市化做出恰当的评估,指出其特点和成因,并依此提出建议。 一、1979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评估 (一) 城市化水平。 众所周知,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1] 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2] 另据麦迪森计算,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 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 上述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独特现象,是与改革开放前大陆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由此导致的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的。本文即准备从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及其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和转移的影响,来探讨这个时期城市化缓慢的主要原因。 1949-1878年全国城镇人口变化情况[4]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1949|54167| 5765|10.6 1950|55196| 6169|11.2 1951|56300| 6632|11.8 1952|57482| 7163|12.5 1953|58796| 7826|13.3 1954|60266| 8249|13.7 1955|61465| 8285|13.5 1956|62828| 9185|14.6 1957|64653| 9949|15.4 1958|65994|10721|16.2 1959|67207|12371|18.4

【城市更新专题系列】第九篇:美国REITs市场概览案例分析

【城市更新专题系列】第九篇 美国REITs市场概览案例分析 作者韩雨张国梁孙志祥摘要 作为全球首先涉足房地产证券化市场的国家,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诞生了REITs行业,且在至今为止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REITs早已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时至今日,美国REITs指数已经获得了7.1倍的回报。截止到2018年底,美国REITs市场共有226只,总市值达到1.05万亿美元,而2018年美国股市总值达到25万亿美元,届时美国REITs市场总额占到股市总额的4.2%。从FTSE美国REITs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美国REITs市场总回报率高达9.27%,股利回报率为4.27%。当年标普500平均盈利收益率为4.07%,股息率为1.89%;而2017年10年债券收益率低致触及2.6%,报2.598%。在美国市场,REITs行业回报率相比股票和债券,回报率均高于前二者。从25年期投资周期来看,美国REITs回报率为10%,同样比标普500平均盈利率高。

除此之外,美国的REITs还具有很好的流动性。REITs可将固定的房地产转化成证券化的产品,使得房地产不动产很好地流动起来,而且这种流动投资的风险也是相对比较低的,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使得这一系列的优势越来越被投资者所看好。 一. 美国REITs概述 1.1 美国REITs的不同类型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REITs被分为大致三种类型,包括权益类,抵押类和混合类。其中,权益类REITs的投资者主要是各大物业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房地产的租金和地产本身增值收益。这类REITs所持有的物业类型主要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工业厂房,物流中心等非住宅类的房地产项目。抵押类REITs的主要投资对象为房地产抵押贷款或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抵押贷款和MBS利息。混合类REITs的投资对象则包括了各大物业和抵押贷款,以及MBS。在目前市场中,权益类REITs 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不同类型的REITs公司跟传统意义上房地产公司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区别。权益类REITs与房地产公司的区别主要在于:(1)资产基础不同。在REITs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上市房地产公司更多从事住宅地产业务,而权益类REITs主要投资商业物业;(2)收入来源不同。房地产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房屋开发与销售,其收入与住宅地产的景气程度挂钩,而权益类REITs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租金收入和物业增值。由于美国商业地产租约通常较长(10-20年),租金较为固定也较为稳定。 1.2 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历程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更新时间:2010-1-14 14:31:33 摘要:美国的城市化始于1690年,随后经历了酝酿期、初步完成期、郊区化时期三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内生的自我发展性、跳越性、流动性;总结了美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启示 美国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它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的启动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大使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紧凑和密集结构向多中心分散结构发展。如今,美国的城市化又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新趋势,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特点对我国的城市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并不等同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出现于早期社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城市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市化。若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市化的开始,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市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1.城市化酝酿时期(1690年—1830年) 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数量、规模以及城市内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状况对后期的城市化进程有重要影响,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数量少,城市人口增长不稳定。1690年,人口超过2500人的城市只有4座,其中波士顿拥有人口7000人,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在1690年至1820年这一百多年间里,城市数量从4座增加到61座,但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690年的8.3%降到5.1%,后又升至1820年的7.2%(见表1)。1690年至1790年这一百年是美国历史上农村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的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