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锡市区20千伏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无锡市区20千伏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无锡市区20千伏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无锡市区20千伏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无锡市区20千伏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无锡供电公司

二oo八年五月

1、总则

为贯彻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推广应用20kv电压等级事宜的通知》,实践公司“升压、增容、换代、优化通道”的发展思路,结合无锡电网实际情况,在《无锡市中低压配网规划技术原则》的基础上,拟定20kv配电网规划原则。本规划原则主要针对20kv配电网特点,特别是与10kv配电网的区别编写制定,其中供电可靠性要求、供电安全准则等与10kv配电网相同部分内容,均未作新规定,继续按照《无锡市中低压配网规划技术原则》执行。

无锡电力电容无锡市区20千伏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本规定适用于无锡市20kv配电网内所有的输、变、配、用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基建、改造以及电网运行、用电管理和供电技术业务。无锡供电公司所属的各部门、单位都应遵照执行。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无锡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对个别特殊情况需要改变本规定所明确的技术原则时,应向无锡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说明情况,报请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本规划原则主要依据包括《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2006)、江苏省电力公司《20kv 配电系统技术导则》、《无锡地区电网规划及建设有关技术原则》,《无锡市中低压配网规划技术原则》等相关电网规划原则和规定。

2、20kv配电系统网架结构

(1)高负荷密度区,如主城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供电半径≦2-3公里;

(2)中等负荷密度区,如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区域,供电半径≤4-5公里;

(3)较低的负荷密度区,如非建设用地,根据负荷实际情况核算电压降,供电半径可以适当放大,一般不宜超过8-10公里。

2.2架空线区域网架结构

架空线线路分段:配电线路应根据线路的长度、负荷的密度和线路接入装机数量进行分段,一般分为3~4段。城市建成区线路按每分段≤6~8个接入点进行分段;其余线路按2~3公里长度进行分段。原则上每个分段控制接入装机容量在4000~6000kva。

支线接入点超过5个或线路接入总容量超过3000kva的支线应装设分支断路器;接入户数较少或支线长度超过2.5公里,原则上应装设支线断路器。

中压架空线区域近期实现手拉手接线,根据需要逐步过渡到多分段多联络。同时根据区域内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发展的要求,最终向网格式(四电源井字网架)过渡。

手拉手接线方式

网格式(四电源#字型)接线方式

根据规划,无锡市区20kv配电网应逐步形成环网结构,开环运行的原则。当环网线路负荷率低于50%时,环网形式一般采用双电源手拉手接线形式。

无锡电力电容当环网线路负荷率高于50%,双电源手拉手形式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逐步向网格式(四电源#字型)结构过渡。

2.3电缆区域网架结构

一般不采用单回放射型供电,应按所接容量配置两回或多回电缆供电。近期采用单环网或双电源双辐射接线为主,最终逐步过渡到双环网接线模式供电。对于现有10kv向20kv过渡时期,容量较小的可用单回电缆串接供电,但应与另一回电缆连接,相互备用。

单环模式接线方式

双环网接线方式

根据规划无锡市区中压配电网应逐步形成环网结构,开环运行的原则。当环网线路负荷率低于50%时,环网形式一般采用单环网接线形式。环网线路负荷率达到或高于50%时,单环网形式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逐步向双环网接线模式过渡或者分成两个环供电。

单一用户线路装机容量不超过16000kva;多用户线路装机容量不超过24000kva。多用户线路当线路负荷率超过75%时,无论装机容量是否超过,均需划供负荷。

2.4.2双电源手拉手结构、三电源环网结构

线路负荷率必须控制50%(电流250a)以下,一旦线路负荷率超过50%,必须进行负荷划供或网络变换。在此负荷率控制的基础上,线路容量控制如下:

单一用户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8000kva;多用户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12000kva。

线路负荷率必须控制67%(电流350a)以下,一旦线路负荷率超过67%,必须进行负荷划供或网络变换。在此负荷率控制的基础上,线路容量控制如下:

线路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16000kva,且每一分段的装机容量均需控制在6000kva以内。

2.4.4网格式(四电源#字型)

线路负荷率必须控制75%(电流380a)以下,一旦线路负荷率超过75%,必须进行负荷划割或网络变换。在此基础上,其线路容量控制与双环网相同。

5中性点接地

20kv电缆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故障接地电流不大于600a,中性点接地电阻为20ω。

由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应跳闸,因此网络更应采取全容量备用的原则以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和环网自动化等设施,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过渡阶段,20kv 架空线路占有一定比例,仍可采用可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380v/220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且应多点重复接地。

6电压损失与短路容量

20kv配电网的允许电压偏移:±7%。

应采取措施对短路容量的增长严加控制,使变电站20kv母线短路电流控制在20ka以下。

3、变电站

采用20kv供电的区域,原则上新建220kv变电所主变均采用220/110/20kv电压等级,现有采用220/110/10kv电压等级主变的220kv变电所,在具备条件后逐步改造为

220/110/20kv电压等级的220kv变电所。

110kv侧可有10-12回出线,20kv出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每段母线出线8-10回。

220kv变电站建议采用180mva、240mva的三绕组变压器。在部分高负荷密度,变电所用地困难的区域,经技术论证可采用更大容量的220/110/20kv主变压器。

110kv变电所一般按最终三台主变设计,110kv高压侧采用线路变压器组,20kv低压侧最终单母线六分段接线方式,出线30回。中心城区及高负荷密度的开发区内变电站可按最终4台主变规划设计,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六分段接线方式,变电所20kv出线原则上为40回的远景规模。

110/20kv主变压器容量视供电区域负荷密度可选择63mva、80mva、100mva。在部分高负荷密度,变电所用地困难的区域,经技术论证可采用更大容量的110/20kv主变压器。

对于一期建设的单线变组变电站,有条件的应在20kv出线前设置外接所用变。外接所用变电源应由其它变电所出线提供,该线路同时作为变电所之间的联络线,线路负荷率控制在50%以内。

20kv变电站原则上采用2回独立电源接入。20kv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设高压进线开关,低压侧设两段母线,通过低压联络开关相互联络。

20kv配电变压器规格一般为400、800和1250kva三档,个别负荷密级区域在核算低压供电半径不大于150米情况下,可采用1600kva。油浸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800kva;800kva 及以上采用干式配电变压器。

开闭所作为20kv配电线路的互联互供及负荷再分配之用,适合于采用放射式及环网接线的配电网系统中。

20kv开闭所宜建于负荷中心和两个变电站供电范围分界之处,原则上设置在主要道路的路口及附近。20kv开闭所的建设应争取结合城市建设及有关用户的建设同时进行,为满足运行和检修条件一般设置在地面上,并且按照开闭所最终规模留有电缆通道。

开闭所应保证有两路以上独立电源接入,两路电源一般应取自同一座220(110)kv的不同母线,或者同一供电区域的两个变电站(或两个开闭所)。

20kv开闭所原则上采用典型设计,无人值班。

开闭所的接线模式采用二进二环八出,单母线分段。初期单列一次建成,远景相同规模双列布置。开闭所电源来自两个变电所或同一变电所的两段母线,可结合规划设置环网分段点。开闭所进线、环出、联络开关采用可切除故障电流的断路器,出线开关可采用负荷开关或者断路器,开闭所内设备预留配网自动化接口。

二进二环八出开闭所接线方式

4、导线选择

4.1架空线区域

20kv架空线路应全线采用铝芯绝缘导线,支接线路时应采取可靠保持绝缘的方法。

20kv架空线路导线截面积选择:主干线宜选用240mm2,支线宜选用150mm2。主干线导线截面应核算电压降不大于5%。

对受路径限制的区域,可采取双回路或者多回路线路同塔并架。为充分利用通道资源,市区20kv与380/220v架空线路可同杆架设,20kv与10kv架空线路亦可同杆架设,但同杆架设的线路应为同一电源,并且380/220v线路不应穿越20kv的分段开关;以便停电检修和调整运方时不致产生混电源现象。

20kv主干线电缆宜选用3×400mm2铜芯电缆或3×500mm2的铝芯电缆,支线选用

3×240mm2、3×150mm2铜芯电缆或3×240mm2的铝芯电缆,建设初期,配电站和20kv用户较少时,应特别注意电缆截面的选用和联接方式要适应远期的布局。

考虑到20kv供电网络负荷密度较高,而且可靠性要求高,宜采用无油化、小型和少维护的配电装置。110/20kv变电站内,20kv配电装置推荐使用ais或gis,断路器用sf6或真空型。但20kv配电站内,为便于检修,宜以真空断路器为主,对配电变压器一般可用真空或sf6的负荷开关加熔断器。环网设备可用sf6环网装置。高层建筑等场所的配电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一般场所可用油浸变压器。变电站内20kv补偿电容器可选用密集型的以节约用地。20kv配电站除常规的户内型建设外,也可采用箱式配电站,但需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效果。

电缆通道根据城市规划与路网同步建设,通道数一般为15-30,排管选用直径为200毫米的玻璃钢管。

5、继电保护配置

(1)220/110/20kv变压器的20kv侧应配置反映相间故障的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和反映接地故障的零序保护,其中零序电流保护的电流取自主变20kv侧中性点ct。

(2)110/20kv双绕组变压器应在20kv侧配置反映接地故障的零序电流保护,其中零序电流保护的电流取自主变20kv侧中性点ct。

(3)当主变20kv侧采用双分支开关时,为了保证选择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应在每个分支上均配置,电流分别取自对应的分支ct,电压取自分支对应的母线pt。

(4)由于主变20kv侧零序保护电流取自主变20kv中性点ct,当20kv侧为双分支接线时,零序保护无选择性。

(5)20kv线路可配置反映相间故障的电流保护和反映接地故障的零序保护,零序电流宜取自套在电缆上的穿芯式ct,当不具备条件时,可取自出线ct的自产零序电流。

(6)考虑到零序电流保护整定值很难与熔断器的熔断曲线配合,因此当用户配电变压器容量在630kva及以上时,配电变压器应配置反映相间故障的电流保护和反映接地故障的零序保护。(7)用户配电变压器容量为500kva及以下,当采用熔丝保护时,熔丝熔断特性应满足200a电流下,熔断时间小于60ms。否则应配置反映相间故障的电流保护和反映接地故障的零序保护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深圳供电局企业标准 Q/3SG—1.03.02—2001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2001—09—30 发布 2001—10—01 实施 前言 为规范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 作,规范用户电能计量方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划分、规划设计原则及深圳城市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规定了用户供电方式与技术要求;规定了电能计量方式;规定了实施配网自动化的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参照了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并考虑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生技部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深圳供电局计量测试所、深圳 供电局生技工作组。 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负责解释。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及规范 (1) 3. 总则 (2) 4. 一般技术要求 (2) 5. 中低压配电网结线 (5) 6. 用户供电 (7) 7. 用户电能计量方式 (11) 8. 配网自动化原则- (11) 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 (13) 附图1:城市中压配电结线方式图 (14) 附图2:各类用户高压供电方式示意图 (16) 附图3:含居民用电的综合型低压配电系统分类计量设计示意图 (17) 1. 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作。 1.2根据深圳城市发展规划,特区内的福田、罗湖为市级中心;南山区、盐田区,以及特区外宝安区的新安镇、西乡镇,龙岗区的龙岗镇(龙岗中心城)为次级中心。本标准所指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即为与上述区域相对应的由深圳供电局运行维护及与其联网的中压(10kV)、低压(380/220V)配电网;本标准所指的用户为在上述区域内由深圳供电局通过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供电的用户。 2. 引用标准及规范 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导则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在被引用标准被修订后,应重新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能源电[1993] 228号“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DL/T 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原则” GB 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Q/3SG-1.03.01-2001 “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 Q/3SG-1.05.01-2001 “11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 SD325-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一章前言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2002年,为适应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无锡市适时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城市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地区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创建“最安全城市”的重要保障,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自1998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城市消防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火灾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对城市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 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城市预防和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建立无锡市消防安全体系,确保消防安全发展目标和措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创造最安全的人居环境,依据国务院《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新一轮《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由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规划院及有关区局等部门联合重新组织编制《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以适应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及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创造一个良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概况 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东经119°33′至120°38′,北纬31°7′至32°2′之间,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一座古城,东接苏州,距上海128公里,西连常州,离南京183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交界,北依长江,与靖江等苏北地区隔江相望。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048.0毫米,年平均雨日127天,全年无霜期239天,年平均日照数2019.0小时,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2.5℃。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现状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资源潜力也相当有限。 二、社会经济概况 1、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工商传统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代人才辈出。同时,无锡久富经商务工的传统,是我国民族工商业孕育之地,又是现代乡镇企业的摇篮。 2、人口素质较高,科技水平位居前列 无锡每万人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及科技人才均高于全国、江苏省平均水平。2002年,无锡有十一项科技指标获得全省第一。从科技产业状况看,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新

上海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城市配网规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关键和基础,也是城市配网建设、改造的依据。配网是传输电能的高速公路,唯有网架结构合理、选点布局科学,才能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居民生活用电水平的增长,做中长期的规划和预测,逐一排查电网的薄弱环节,按照区域性、季节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按照适当的超前原则,做好配电设备的选型工作,精除用电“瓶颈”现象。面对未来几年巨大的资金投入,如何科学地完成城市配网规划工作,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安全和可靠水平,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和节能降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乃是各级决策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它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2 国内配电网规划的规定 城市配电网规划应根据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区电网规划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编,配电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选择一致,近期宜为5年,中期宜为10年,远期宜为15年及以上。 配电网规划宜按高压配电网和中低压配电网分别进行,两者之间应相互衔接。高压配电网应编制近期和中期规划,必要时应编制远期规划。中低压配电网可只编制近期规划。 配电网规划应在对规划区域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区域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开展。配电网各阶段规划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近期规划应解决配电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网络建设、改造和调整,提高配电网供电的能力、质量和可靠性。近期规划应提出逐年新建、改造和调整的项目及投资估算,为配电网年度建设计划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2、中期规划应与地区输电网规划相统一,并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重点选择适宜的网络接线,使现有网络逐步向目标网络过渡,为配电网安排前期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配电部分(征求意见稿)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ND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ND XXXXX—XXXX 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配电部分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working drawing desig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projects Part 1: distribu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总则 (3) 5 施工图设计说明及目录 (3) 6 电气部分 (3) 6.1 设计范围: (3) 6.2 图纸编制 (4) 7 土建部分 (5) 7.1 设计范围: (5) 7.2 图纸编制 (5) 8 施工图预算 (6) 8.1 设计范围: (6) 8.2 施工图预算内容及深度 (6) 8.3 工程量计算原则 (7)

前言 为提高公司配电网建设水平,贯彻落实公司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根据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求,规范配电网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建设成果,公司组织编制了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本系列标准共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部分:配电部分 ——第 2 部分:配网电缆线路部分 ——第 3 部分:配网架空线路部分 本部分为系列标准的第 1 部分。 本标准是按照DL/T 800-2012标准编写规范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标准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配电网建设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单位):配电网建设办公室、包头供电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凯、袁海、樊海龙、任志远、武国梁。 本标准2018年01月首次发布。

四川丘陵地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标准化提升探讨

四川丘陵地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标准化提升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25T14:45:41.1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杨刚 [导读] 本文通过对遂宁地区的农村配电网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村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将农村配电网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以提高农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遂宁供电公司四川遂宁 629001 摘要:农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对于整个配电网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管理部门重视城市配电网建设,忽视农村配电网的精准规划。造成农网技术装备落后、供电能力不强、缺乏科学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遂宁地区的农村配电网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村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将农村配电网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以提高农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农网规划配电网建设 1引言 近几年,郊区城镇的工业发展形势良好,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而农村配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一直以来,由于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农网处于配电网末端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农网的发展缓慢,技术装备落后,供电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造农村配电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大了农网资金的投入。通过农网改造,农村电网的设备陈旧老化、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电能质量差、供电可靠性差、停电频繁、事故频发的状况大大改善了,配电网结构趋于合理,供电能力明显增强,电能质量稳定,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2 农村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开展农网大规模改造工程以来,农网的安全性、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农网基础比较薄弱,还有大量的中、低压线路设备急需改造,农网改造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农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对农网的整体规划,造成农网结构不合理,对于过载线路或台区,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改用电缆,增大配变容量,造成网络结构混乱,不仅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有时反而给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麻烦。 (2)过载线路多,供电半径长。10kV线路主干长度、线路负载率、主干线截面、10kV线路装接配变容量、配变负载率等不合理,负荷过重线路多、供电半径过长,急需进行改造。 (3)现有农村配电网是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不能能满足“N-1”原则。 仍有很多条农网线路是无互供备用能力的辐射型供电模式,网架结构比较薄弱,将无法对上级配电网形成有效的支持,加上各镇负荷密度越来越高,工业园区逐渐形成规模,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用电负荷将进一步猛增,使原有线路的供电压力增大,降低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4)农网低压网络薄弱。 低压电力网普遍存在装备陈旧落后、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绝缘水平低、无功补偿严重不足、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问题。 3 提升农网规划及建设水平的措施 3.1合理安排建设与改造项目 首先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建立配网工程项目库,初步筛选出项目,进行经济评估,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对项目迸行评审论证,全面考虑项目的经济价值、安全生产等因素,最终确定农网改造项目。由于“规划在先,技术把关在后”,项目都符合遂宁区经济发展要求,从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农网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3.2科学规划农网网架水平。 配电网规划是农村电气化和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配电网规划相关内容应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与城镇的规划应相互紧密配合、协调并同步实施,以适应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原来农村配电网在建设上总体相对滞后,原有10kV农网线路辐射范围广,迂回和“卡脖子”现象严重。因此,在规划设计和总体布局上,按照“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形成10kV路“手拉手”的总体布局,采用优化的原则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农网供电的可靠性。 3.3制订合理的配电台区 根据农村用户居住位置、供电户数、地形等综合因素,打破原来以村、组产权界限供电方式,不以行政区域为依据,针对农村用户分散、负荷不集中、电力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供电半径大、高耗能配变多、安全隐患到处存在的情况,在规化设计中重点改善农村网络布局和结构,新建和改造结合,以供电安全、合理、可靠为前提,力争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合理确定变压器的位置。在允许的供电半径范围内,按配变“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进行布点。新建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与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相结合,低压配电网力求接线简单、安全可靠。遂宁公司对0.4kV的低压配电网以架空线为主,实行分区分片供电,以配变为中心,低压配电网一般不跨区供电,避免迂回供电、卡脖子线路。同时,要尽量少占农田,线路要尽量短,转角、跨越尽量少,施工、运行维护方便。 3.4降损节能。改善电能质量 加装补偿装置,实现无功优化。在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方面,遂宁公司根据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农网改造中,确定无功优化方案,以台区为单位,从配电网的末端入手,优先补偿低压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负荷,采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加强对无功补偿装置管理,推广自动投切装置,使变压器10kV侧的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100kVA及以上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0.90以上。更新和改造高能耗的电气设备。对高能耗配电变压器的改造,原则上以更新为主,将现有高损耗变压器更换为低损耗型,采用带有载调压的变压器,对电压合格率的情况应每月进行1次技术分析,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 3.2.4加强农村配电网的过电压保护 鉴于农村配电网片大面广,设备数量多,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频繁,不但影响供电安全,也威胁人身安全,所以遂宁公司高度重视在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配电网络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于中低压配电网,对其规划的现状以及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与主要步骤进行简单研究,希望对日后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配电网;中低压;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日常生活中对于电力资源需求量也逐渐增多,随之中低压配电线路规划与设计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的中低压配电网在规划设计上仍然有着一定缺陷,面对于越来越大的供电要求,已经显得较为吃力。所以对于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的研究,对于我国中低压配电线路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国内中低压配电网建设现状及面临问题 目前,国内90%左右的地级以上供电企业已经开始配电系统自动化,有的省份还设计了自己的技术原则。在社会上,已经有多家科研机构致力于配电系统的研究。一系列的努力都为我国的供电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基础,包括供电的可靠率问题、设备的安全性问题、供电的质量问题等等,并且还对于劳动效率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保障。这一系列的设施技术也是我国的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现状现状。总结来看,我国的配电系统也有自己的不足,我国的配电系统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基础方面的配备也不够完善齐全,一些试点刚刚开始试验,对于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尚没有普及,并且理论研究不足。一般情况下,对于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110kV变电站的分布点不平衡,使得10kV中压线路在使用时依然是单辐射线路,这样就使得供电的半径较长,环网率不够高,线路严重过载,致使转供电能力较差,网架结构复杂。而对于0.4kV低压供电系统,农村偏远地区的配变台区供电半径大,电压较低。城市的发展步骤和配电网的发展不协调。 2、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与主要步骤 2.1、对于规划的年份与范围进行确定。这点一般是由供电企业来提出具体要求,而规划者可以与自身具体情况相结合,来将自己的建议提出来。 2.2、对于规划数据收集的工作。对于规划数据收据的工作是配电网络规划设计的一个主要步骤,是开展负荷预测以及中低压配电网络现状分析的重要内容。 2.3、对已存在中低压配电网进行分析。这个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于现有中低压配电网网架的结构等一系列情况来进行分析,将配电网中存在的一些问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

城市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需要,是城市电网发展的原动力。城市高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接受上一级输电网或地方电厂的电力,另一方面还要起着向下一级中低压配电网提供电源的作用。如何保证城市高压配电网既有充足的接受电力的能力,又能安全可靠地给下一级中低压配电网提供优质可靠的电源,是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原则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高压配电网规划必须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研究,提高电力需求预测的水平,以电力需求为导向,既要考虑电网建设的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规划所安排的电网建设项目必须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供售电量的增长。 高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也要贯彻电力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加强高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越来越高的新要求。使近期城市高压配电网的建设,能够兼顾长远目标,更好地发挥送变电工程的效益。 高压配电网规划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行业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坚持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高压配电网的技术创新,以确保高压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综上所述,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将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使电网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最小。 在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工作中应体现如下四点原则[1]: (1)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要认真研究,科学分析能源分布,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高压配电网的骨干网架结构。 (2)电网配套发展原则。电力的生产、供应和销售是相对独立但又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必须同时加大输变电设施、调度通信自动化设施等的规划和 ◆ 华北电力大学 孔维利 陈广娟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侯 勇

配电网建设改造立项技术原则

附件1 配电网建设改造立项技术原则 一、工作思路 配电网建设改造以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和配网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原则,提升技术规、优化设备选型、提高建设标准,规项目需求,全面提升配网设备质量,全面提升设备耐用性,在网架建设、线路走廊规划、配变布点等方面全方位超前谋划,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改造、重复投资,确保建设好的网架和改造后的设备30不大拆大换。 二、适用围 适用于公司总部,分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代管单位参照执行。 适用于对10(20)千伏及以下配网一次设备、配电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电缆通道及配电站所建筑物(构筑物)等设备设施进行新建与改造,以满足和适应配网网架优化完善、设备设施健康水平提升、负荷自然增长及新用户接入、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消纳、配网智能化等配网发展需求。 三、总体原则 配网建设改造遵循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坚持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原则,落实《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和《配电网技术导则》对配电网网架结构和设备选型的要求,全面执行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和配网标准化物料,逐步实现目标网架,采用坚固耐用、技术成熟、免(少)维护、节能环保的通用设备,按照全面提升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逐步建成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 四、技术原则 (一)配网标准化网架建设 1.建设改造目标 1.1按照标准化、差异化、可升级的原则规划建设配网网架。 1.2架空线路标准网架结构为3分段3联络。规划A+、 A、B、C类供电区域装设具备自动化功能的分段开关,为缩短故障停电围,根据用户数量或线路长度在分段可适度增加手动操作分段开关;规划D、E类供电区域装设手动分段开关。 1.3架空线路联络点的数量根据周边电源情况和线路负载大小确定,一般不超过3个联络点,联络点应设置于主干线上,且每个分段一般设置1个联络点。规划A+、A、B、C 类供电区域应实现3联络,其中线路末端宜实现与对端变电站形成联络,D类供电区域可采取多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具备条件时可采取多分段、适度联络或多分段、单(末

无锡市水系规划

无锡市区水系规划 文本 无锡市水利局 二○○七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基本情况 (1) 第三章河道控制标准 (3) 第四章河网水系规划 (5) 第五章管理规划 (7) 第六章规划实施意见 (8) 第七章综合评价 (9) 第八章附则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的管理与保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确保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锡市区水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原则;立足原有水系与发展改良水系相结合原则;不减少区域调蓄水面积率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与时俱进,与各部门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无锡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防洪规划》、《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无锡”的要求,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从适应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市区现有河网水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河道的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健全市区河网布局,优化改良河网水系;建立和健全河道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河道的控制与管理,确保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规划范围:无锡市区162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现状基准年是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第六条规划对象:北塘、崇安、南长区规划至村级河道;滨湖、惠山、锡山、新区规划至镇级河道。 第二章基本情况 第七条自然概况 1、地理特征。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东经119°31’~120°36’之间。无锡市区地处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域,西部位于武澄锡低片,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会同有关电力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总结和吸收了我国配电网多年积累的成熟有效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7个附录,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城市配电网规划、供电电源、配电网络、高、中、低压配电网以及配电网二次、用户供电、节能环保的规划、设计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或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穗路6号,邮政编码5106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参编单位:佛山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 天津电力设计院沈阳电力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余建国刘映尚邱野李韶涛白忠敏夏泉宇文争营吕伟强阎沐建李朝顺黄志伟李伟孟祥光魏奕李成汪筝宗志刚王桂哲陈文升主要审查人:余贻鑫郭亚莉葛少云曾嵘曾涛吴夕科唐茂林韩晓春吴卫蔡冠中李字明刘磊刘沛国万国成李海量胡传禄项维丁学真蒋浩。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1) 3城市配电网规划 (4) 3.1规划依据、年限和内容、深度要求 (4) 3.2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4) 3.3经济评价要求 (5) 4城市配电网供电电源 (6) 4.1一般规定 (6) 4.2对城市发电厂的要求 (6) 4.3分布式电源 (6) 4.4对电源变电站的要求 (6) 5城市配电网络 (7) 5.1一般规定 (8) 5.2供电分区 (8) 5.3电压等级 (8) 5.4供电可靠性 (8) 5.5容载比 (9) 5.6中性点接地方式 (10) 5.7短路电流控制 (10) 5.8网络接线 (11) 5.9无功补偿 (12) 5.10电能质量要求 (13) 6高压配电网 (15) 6.1高压配电线路 (15) 6.2高压变电站 (21) 7中压配电网 (25)

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城市电网规划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强调其整体及长期的合理性与适应性。一些影响整个电网结构的技术原则,如电压等级、可靠性、变压器负载率、变电所最佳容量、一次接线方式与电网允许短路容量等,都应遵循既定“原则”,同时在具体条件下应有适当的灵活性。因为我国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情况各有不同,另外,技术原则本身也受时间、地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与电力工业状况诸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所以,要强调“原则”,但要把“原则”瞧成随时代而进步、发展的结果。这点应就是讨论下面各条原则的出发点。 一、城市电网电压等级 目前,我国省会城市与沿海大中城市基本上已建成220kV超高压外环网或双网,经过多年的改造,基本上形成了220/110(66)/10/0、38kV或220/35/10/0、38kV四级输配电压,一般称220kV为送电电压,110、66、35kV为高压配电电压,10kV为中压配电电压,380/220V为低压配电电压。各级电压电网的功能因城市规模不同而异。 电压等级就是根据技术经济综合论证确定的,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就是电气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负荷大幅度上升,有的城市负荷密度已达3~4万kW/km2,个别小区高达几十万kW/km2。所以,增大配电网容量就是目前城网的突出任务,其中提高城网配电电压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尽量简化城网的变压层次,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与可靠性。同一电网各级电压要匹配合理,相邻两级电压差不应太小,此外还要考虑变压器容量大小的协调,以免上一级变电站因容量太大而使低压侧出线多而发生困难。 二、供电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供、配电可靠性就是指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在城网规划中,应从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与满足用户用电要求两方面来考核。 (1)我国规定城市配电网必须满足“N —1”准则,具体就是指: ○1高压变电所中失去任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配电网供电; ○2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变电所中一组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外处不停电,不得发生电压过低,不允许设备过负荷,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3低压电网中当一台变压器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尽快将完好的区段在规定时间内切换至邻近电网恢复供电。

1.《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

Q/GDW 1738 — 2012 1 配电网:从电源侧(输电网和发电设施)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年最大负荷:全年各小时整点供电负荷中的最大值。 网供负荷:网供负荷一般分电压等级计算,指同一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所供负荷。饱和负荷: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电力消费增长趋缓,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连续5年负荷增速小于2%,或电量增速小于1%),负荷呈现饱和状态,此时的负荷为该区域的饱和负荷。负荷发展特性曲线:描述一定区域内(一般小于5km2)负荷所处的发展阶段(慢速增长初期、快速增长期以及缓慢增长饱和期)的曲线,也称为负荷发展S 型曲线。容载比:容载比一般分电压等级计算,指某一供电区域、同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公用变电设备总容量与对应的总负荷(网供负荷)的比值。容载比一般用于评估某一供电区域内35kV 及以上电网的容量裕度,是配电网规划的宏观指标。10kV 主干线:变电站的10kV 出线,并承担主要电力传输的线段为主干线。供电半径:变电站供电半径指变电站供电范围的几何中心到边界的平均值。10kV 及以下线路的供电半径指从变电站(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供电可靠性:配电网向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N-1停运:a )110~35kV 电网中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B)10kV 线路中一个分段(包括架空线路的一个分段,电缆线路的一个环网单元或一段电缆进线本体)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N-1-1停运:110~35kV 电网中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计划停运情况下,同级电网中相关联的另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因故障退出运行。供电安全水平:配电网在运行中承受故障扰动(如失去元件或发生短路故障)的能力,其评价指标是某种停运条件下(通常指N-1或N-1-1停运后)的供电恢复容量和供电恢复时间.负荷组:指由单个或多个供电点构成的集合。组负荷:指负荷组的最大负荷。转供能力:某一供电区域内,当电网元件或变电站发生停运时,电网转移负荷的能力,一般量化为可转移的负荷占该区域总负荷的比例。应急能力: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电网维持或及时向重要用户恢复供电的能力。网络重构:通过改变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的分合状态,重新组合优化网络运行结构,以达到隔离故障、降低网损、消除过载、平衡负荷、提高电压质量等目的。自愈:电网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快速诊断、调整或消除故障隐患,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不影响用户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的能力。双电源:分别来自两个不同变电站,或来自不同电源进线的同一变电站内两段母线,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路供电电源,称为双电源。双回路:指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回供电线路。 4.1 为安全、可靠、经济地向用户供电,配电网应具有必备的容量裕度、适当的负荷转移能力、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 4.2 配电网涉及高压配电线路和变电站、中压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用户和分布式电源等四个紧密关联的层级。应将配电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规划,以满足各层级间的协调配合、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和时间上的合理过渡。 4.4 配电网规划应遵循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原则,分析由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检修维护成本、故障成本和退役处置成本等组成的资产寿命周期成本,对多个方案进行比选,实现电网资产在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检修等全过程的整体成本最小。 4.5 配电网规划应实行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4.6 配电网规划应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满足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的接入。 5 供电区域和规划目标 5.1.2 供电区域划分主要依据行政级别或规划水平年的负荷密度,也可参考经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程度、用电水平、GDP 等因素确定。 5.2.2 供电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等。在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普及后,可靠性指标应以低压用户作为统计单位,口径与国际惯例接轨。 5.3 建设参考标准 电网建设型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电站建设型式(户内、半户内、户外)、线路建设型式(架空、电缆)、电网结构型式(链式、环网、辐射)、馈线自动化及通信方式等。各类供电区域配电网建设的基本参考标准如表3所示。 6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6.1.1 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包括电量需求预测和电力需求预测,以及区域内各类电源发展预测。 6.1.2 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用户类型以及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确定负荷发展特性曲线(S 型曲线),并以此作为规划的依据。 6.1.3 负荷预测的基础数据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气候数据、上级电网规划对本规划区的负荷预测结果、历史年负荷和电量数据等。配电网规划应积累和采用规范的负荷及电量历史系列数据,作为预测依据。 6.1.4 负荷预测应采用多种方法,经综合分析后给出高、中、低负荷预测方案,并提出推荐方案。 6.1.5 负荷预测应分析用户终端用电方式变化和负荷特性变化,并考虑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接入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6.1.6 负荷预测应给出电量和负荷的总量及分布(分区、分电压等级)预测结果。近期负荷预测结果应逐年列出,中期和远期可列出规划末期结果。 6.2 负荷预测方法 6.2.1 配电网规划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有:空间负荷预测法、弹性系数法、单耗法、负荷密度法、趋势外推法等。 6.2.2 应结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区域划分,开展规划区的空间负荷预测。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水平年供电小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预测相应小区电力用户和负荷分布的地理位置、数量和时序。 6.2.3 可根据规划区负荷预测的数据基础和实际需要,综合选用三种及以上适宜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 6.2.4 对于新增大用户负荷比重较大的地区,可采用点负荷增长与区域负荷自然增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6.3 电力平衡 6.3.1 电力平衡是确定规划水平年新增变电容量规模的主要依据。 6.3.2 电力平衡应分区、分电压等级、分年度进行,并考虑各类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的影响。 6.3.3 分电压等级电力平衡应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和现有变电容量,确定该电压等级所需新增的变电容量。 7 主要技术原则 7.1 电压等级7.1.2 配电网应优化配置电压序列,简化变压层次,避免重复降压。 7.1.3 主要电压等级序列如下: a )220(330)/110/10/0.38kV b )220/66/10/0.38kV c )220/35/10/0.38kV d )220(330)/110/35/10/0.38kV e )220(330)/110/35/0.38kV A+、A 、B 类供电区域一般可采用a )、b )、c )电压等级序列,C 、D 、E 类供电区域一般可采用b )、d )电压等级序列,E 类供电区域中的一些偏远地区也可采用e )电压等级序列。 7.2 供电安全标准 7.2.1 配电网供电安全水平应符合DL/T 256的要求。供电安全标准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单一元件故障停运后,允许损失负荷的大小及恢复供电的时间。配电网供电安全标准的一般原则为:接入的负荷规模越大、停电损失越大,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越高、恢复供电时间要求越短。根据组负荷规模的大小,配电网的供电安全水平可分为三级. 7.3 容载比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宏观性指标,合理的容载比与网架结构相结合,可确保故障时负荷的有序转移,保障供电可靠性,满足负荷增长需求。 7.3.2 容载比的确定要考虑负荷分散系数、平均功率因数、变压器负载率、储备系数、负荷增长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7.3.3 对于区域较大、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荷特性差异较大、分区最大负荷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地区,可分区计算容载比。 7.3.4 根据规划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的配电网负荷增长速度可分为较慢、中等、较快三种情况,相应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容载比如表5所示,总体宜控制在1.8~2.2范围之间。 7.4 短路电流水平 7.4.2 对于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主变容量较大的变电站,需合理控制配电网的短路容量,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a ) 配电网络分片、开环,母线分段,主变分列。 b ) 合理选择接线方式(如二次绕组为分裂式)或采用高阻抗变压器。 7.4.3 对处于系统末端、短路容量较小的供电区域,可通过适当增大主变容量、采用主变并列运行等方式,增加系统短路容量,提高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7.5 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7.5.1 配电网规划需保证有功和无功的协调,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保证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变电站、线路和配电台区的无功设备应协调配合,按以 下原则进行无功补偿配置: a ) 无功补偿装置应按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配置,可采用变电站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 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等方式。接近用电端的分散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集中安装在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控制电压水平。b )应从系统角度考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配置,以利于全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投切。c )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应与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相配合,以保证电压质量和系统无功平衡。d ) 对于电缆化率较高的地区,必要时应考虑配置适当容量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e ) 大用户应按照电力系统有关电力用户功率因数的要求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并不得向系统倒送无功。f )在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时应考虑谐波治理措施。g )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原则上不应从电网吸收无功,否则需配置合理的无功补偿装置。 7.5.2 110~35kV 电网应根据网络结构、电缆所占比例、主变负载率、负荷侧功率因数等条件,经计算确定无功配置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无功优化计算,寻求满足一定目标条件(无功设备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的最优配置方案。 7.5.3 110~35kV 变电站一般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置自动投切或动态连续调节无功补偿装置,使变压器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在高峰负荷时达到0.95及以上,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应经计算确定,对于分组投切的电容器,可根据低谷负荷确定电容器的单组容量,以避免投切振荡。 7.5.4 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应依据变压器最大负载率、负荷自然功率因数等进行配置。 7.5.5 在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低的10kV 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不宜在低谷负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 7.5.6 提倡220/380V 用户改善功率因数。 7.5.7 电压调整方式 配电网应有足够的电压调节能力,将电压维持在规定范围内,主要有下列方式:a )通过配置无功补偿装置进行电压调节。b )选用有载或无载调压变压器,通过改变分接头进行电压调节。c )通过线路调压器进行电压调节。 7.6 电压质量及其监测 7.6.1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配电网规划要保证网络中各节点满足电压损失及其分配要求,各类用户受电电压质量执行GB 12325的规定。 a )110~35kV 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B)10kV 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C)220V 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与10%。d )对供电点短路容量较小、供电距离较长以及对供电电压偏差有特殊要求的用户,由供、用电双方协议确定。 7.6.2电压监测:电压偏差的监测是评价配电网电压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在配电网以及各电压等级用户设置足够数量且具有代表性的电压监测点,配电网电压监测点设置应执行相关规定。 7.7 中性点接地方式 7.7.1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绝缘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等有直接影响。配电网应综合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选择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同一区域内宜统一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利于负荷转供;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同的配电网应避免互带负荷。 7.7.2 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接地方式和非直接接地方式两大类,非直接接地方式又分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阻性接地。 a)110kV 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b ) 66kV 系统宜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c ) 35kV 、10kV 系统可采用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或低电阻接地方式。 7.7.3 35kV 架空网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5kV 电缆网宜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宜将接地电流控制在1000A 以下。 7.7.4 10kV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A 及以下,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b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A ~150A , 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c )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达到 150A 以上,宜采用中性点经 低电阻接地方式,并应将接地电流控制在150A ~800A 范围内。 7.7.5 10kV 电缆和架空混合型配电网,如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应采取以下措施: a)提高架空线路绝缘化程度,降低单相接地跳闸次数。b )完善线路分段和联络,提高负荷转供能力。c )降 低配电网设备、设施的接地电阻,将单相接地时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7.7.6 220/380V 配电网主要采用TN 、TT 、IT 接地方式,其中TN 接地方式主要采用TN-C-S 、TN-S 。用户应根据用电特性、环境条件或特殊要求等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接地系统。 8 电网结构 8.1 合理的电网结构是满足供电可靠性、提高运行灵活性、降低网络损耗的基础。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以实现配电网技术经济的整体最优。A+、A 、B 、C 类供电区的配电网结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正常运行时,各变电站应有相互独立的供电区域,供电区不交叉、不重叠,故障或检修时,变电站之间应有一定比例的负荷转供能力。 b )在同一供电区域内,变电站中压出线长度及所带负荷宜均衡,应有合理的分段和联络;故障或检修时,中压线路应具有转供非停运段负荷的能力。 c )接入一定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时,应合理选择接入点,控制短路电流及电压水平。 d )高可靠性的配电网结构应具备网络重构能力,便于实现故障自动隔离。 D 、E 类供电区的配电网以满足基本用电需求为主,可采用辐射状结构。 8.2 转供能力主要取决于正常运行时的变压器容量裕度、线路容量裕度、中压主干线的合理分段数和联络情况等。 8.3 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包括常开点、常闭点、负荷点、电源接入点等,在规划时需合理配置,以保证运行的灵活性。各电压等级配电网的主要结构如下: a )高压配电网结构主要有:链式、环网和辐射状结构;变电站接入方式主要有:T 接和π接。 b )中压配电网结构主要有:双环式、单环式、多分段适度联络和辐射状结构。 c )低压配电网宜采用辐射状结构。 9 设备选型 9.1.1 配电网设备的选择应遵循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低损耗、节能环保、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所选设备应通过入网检测。 9.1.2 配电网设备应根据供电区域的类型差异化选配。在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环境条件恶劣(高海拔、高寒、盐雾、污秽严重等)及灾害多发的区域,宜适当提高设备的配置标准。 9.1.3 配电网设备应有较强的适应性。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开关遮断容量应留有合理裕度,保证设备在负荷波动或转供时满足运行要求。 9.1.4 配电网设备选型应实现标准化、序列化。在同一供电地区,高压配电线路、主变压器、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分支线、次分支线)、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的选型,应根据电网网络结构、负荷发展水平与全寿命周期成本综合确定,并构成合理的序列。 9.1.5 配电网设备选型和配置应适应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要求,在计划实施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区域内,应同步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需求。 9.1.6 配电线路一般可优先选用架空方式,对于确有必要采用电缆型式的,应遵循“谁主张、谁出资”的原则。电缆的敷设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投资等因素确定,主要包括隧道、排管、沟槽、直埋等敷设方式。 9.2.2 应根据负荷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阶段,合理安排供电区域内变电站建设时序。变电站内主变台数最终规模不宜超过4台。 9.2.3 变电站的布置应因地制宜、紧凑合理,尽可能节约用地。原则上,A+、A 、B 类供电区域可采用户内或半户内站,根据情况可考虑采用紧凑型变电站,A+、A 类供电区域如有必要也可考虑与其它建设物混合建设,或建设半地下、地下变电站;B 、C 、D 、E 类供电区域可采用半户内或户外站,沿海或污秽严重地区,可采用户内站。 9.2.4 应明确变电站供电范围,随着负荷的增长和新变电站站址的确定,应及时调整相关变电站的供电范围。 9.2.5 变压器宜采用有载调压方式。 9.2.6 变压器并列运行时其参数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9.3 110~35kV 线路9.3.1 110~35kV 线路导线截面的选取应符合下述要求: a ) 线路导线截面宜综合饱和负荷状况、线路全寿命周期选定。 b ) 线路导线截面应与电网结构、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相匹配。 c 线路导线截面应按照安全电流裕度选取,并以经济载荷范围校核。 9.3.2 A+、A 、B 类供电区域110(66)kV 架空线路截面不宜小于240mm 2 ,35kV 架空线路截面不宜小于150mm 2 ;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