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是一个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总体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调节和控制,是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手段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规划引导、政策调控、法律规范、信息导向和行政干预。分述如下:1、规划是指国家和地方z府各级、各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不同规划对象所组成的规划体系,像“十五”规划就是最高级别的规划。其余规划必须以这个规划作为依据来编制。2、政策也是一个很大的体系组成,具体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流通政策、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等等。3、法*律就不细说了,一提你就明白。象最近出台的《循环生产法》,就是促进再生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法律。对宏观经济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4、信息导向。主要建立guo家公开经济信息系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经济运行和预测方面的信息,给全国的生产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改善经济运行的盲目性。n5、z府的行政干预是超经济行政强制的方式,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越少越好。但是却很有必要。它的作用主要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如果z府不用超经济手段(当然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局面可能还要严重。

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意这个增长是量和质的统一,而且要平稳,不能大起大落)n2、充分增加就业(失业率高,意味着劳动力浪费大。劳动力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必须充分利用。再则,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率高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n3、保持物价相对稳定。(这也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n4、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是指中平衡。现在我国的国际收支中,经常性项目严重不平衡,就是我们常说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大,外汇储备达几万亿美元,外国(我们的国际贸易伙伴国)很有意见。别人吃了亏,就不愿意和你做生意了。最终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我国的资本项目是逆差。就是外国投资者带进zhong国的钱多,我们出国投资者带出去的钱少。这样可以抵消一部分。但是仍然不平衡。

宏观调控的目的1.做给外国人看,防止资金外流。n2.做给全国人民看,保证各行各业平衡发展,防止失控。n3.做给当地人看,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活问题,杀鸡给猴看,井水不犯河水。

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n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n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n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n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n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第三节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一框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 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 线等问题。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及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节。 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这支无形的指挥棒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我们把价值规律称做“看不见的手”,而市场主要通过价值规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所以我们也把“市场调节”称做“看不见的手”。但是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资源,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银杏的特殊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外商高价从山东省购银杏叶,价格最高时达到每公斤16元。受此利益的诱惑银杏叶采叶园快速发展。市场无情,风云突变。近几年,银杏叶价格直线下滑,降至每公斤3元。大量的银杏叶因无人收购,无奈地飘落在田野里。曾一度被农民视为“摇钱树”的银杏叶,如今却变成了“苦菜花”。 请大家想一想: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这个例子说明了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的,人们追求自身利益也是自发的,所以可能造成一些不正当竞争和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如假冒伪劣,走私,非法传销等屡禁不止的问题,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收入差距的拉大;由于生产者和经营者分散经营,对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完整把握,也不能控制,所以生产经营带有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如资本主义初期自由竞争阶段,无政府状态下的自由竞争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也是这样,盲目的竞争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前面两种缺点,也造成市场调节的滞后,由于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当价格发生变化后人们才做出反映,其实已经晚了。 (让学生围绕以上银杏叶的例子说明市场调节的缺陷:)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一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现代市场经济都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而且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客观的必然要求。 第一、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客观上要求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由于盲目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损失。这也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程度越来越大的要求。 第二、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这就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例如,调控涉及总量问题,象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问题、结构协调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第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具体分析,一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靠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国家对促进经济发挥作用,发挥社会主义优势。三是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立足点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更多,这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应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服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里说的很明确,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就是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具体说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 (用公式表示,可以手写扫描) 只有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大体平衡时,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宏观调控的手段: 1、计划手段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税收调控政策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税收调控的高度重视,也突出反映了税收调控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税收调控作用不可替代 税收调控是税收固有的职能,它通过法律调节利益分配关系,进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政府调控目标,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相比较于其他调控手段,更具有“作用直接、运用灵活、定点调控”的优势,因而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重视,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时期,我国税收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税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把税收调控作为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完善税收政策,深化税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方面,应该说,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作用之深前所未有。在深化税制改革方面,可以说实现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在运用税收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一系列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综观这些政策,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调节经济与调节收入分配并重。例如,加拿大在降低联邦商品和劳务税税率的同时,提高个人和家庭免税额。英国在降低增值税税率的同时,提高个人所得税基本扣除标准,以增加中低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二是实行减税与增税相结合。例如,为控制财政赤字规模,美国在实施减税的同时,将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高收入者的税率从35%提高到39.6%。三是注重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扶持。例如,加拿大逐步降低联邦公司所得税税率,计划从2009年的19.5%逐步降至2012年的15%;美国规定,对小企业2008、2009年度发生的经营亏损可以向前结转5年;日本自2009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将年所得不超过800万日元的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由22%降至18%。无论是税收调控的政策取向,还是税收调控的实施方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实践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 新时期对税收调控提出新要求 面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对发挥税收调控作用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税务部门要深刻认识,认真落实,切实增强税收调控作用。 第一,进一步扶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们要抓紧研究完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和完善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和促进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税收政策。 第二,切实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我们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发挥税收调控作用,促进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税制结构,合理调整各主要税种收入比重,从制度上建立有利于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税收调控机制。二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增加中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促进形成有利于就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默写答案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一、重点知识: 1、市场经济的作用 2、市场经济师法制经济、道德经济 3、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4、经济增长的含义 5、就业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分层目标: ◆A) 1、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包括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2、竞争 (1)含义:指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自我保护行为和扩张行为【▲】 (2)意义(结果)【▲】 使经济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A) 1、市场交易的原则是自愿、平等、互利。【▲】 B) 1、市场经济的定义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 2、资源配置: (1)必要性【※】 经济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人类需求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对矛盾。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手段)计划的方式和市场的方式。【▲】 (3)资源配置的内容【▲】 一是资源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问题;二是资源分配后其使用的有效性问题。 (4)资源配置的优化目标:比例合理、效率高。【※】 ◆B) 1、市场经济的作用有那些?【★】 ①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②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③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 ④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⑤择优汰劣 2、市场经济的三大机制是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B) 1、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法律保障?【★】 ①市场经济本身有弱点和缺陷 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 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将其纳入法制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2、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加强哪些方面的法制建设?【★】 ①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②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③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 ④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⑤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C) 1、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的意义。【★】 ①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②使社会的经济活动更为健康和有效率 ③促使整个社会生活更加文明和进步 2、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哪几个方面的道德意识?【★】 ①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 ②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③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3、市场经济条件下,讲诚信的意义。【※】 ①诚信是企业立身之本,是体现市场经济的根基。 ②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普遍笃守诚信原则,不仅会使交易变得顺利,并且无形中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如果社会的诚信体系遭毁,则会导致经济活动混乱无序,社会道德陷入危机。 ③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即是诚信经济。 B) 1、什么是宏观调控?【★】 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3)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4)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都有特殊作用。 5)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的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理解“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即它是在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出现严重失衡并在商品价格上反映出来以后,才会对生产经营者的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发生调节作用的。 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浅谈宏观调控法的法理解析

浅谈宏观调控法的法理解析 摘要: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它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高级形式,具有宏观性、总体性、间接性。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国家对社会经济宏观调控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建立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以此构建的宏观调控法体系分为宏观调控基本法和宏观调控特别法。 关键词: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法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体系 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党中央也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二者相辅相成的,是有机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善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就是经济法制化的过程,即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家必须制定法律,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为经济健康发展有效的保驾护航。宏观调控法律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是基本的经济法律规范之一,其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宏观调控概述 调控,就是施控主体按照给定的条件和预定的目标,对受控客体施加影响,纠正偏差的一种行动。由此出发,经济学界对宏观调控进行了种种界定。如,有人认为,宏观经济调控简言之就是运用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状况加以调节,使之能够趋于和基本保持在供求均衡的状态。⑴有的认为,宏观调控是以国家社会为主体,从经济运行总体的角度,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自觉的调节与控制,只有当国家或政府有意识地把经济运动点量的均衡作为目标而进行的调控,才能称作宏观调控。⑵还有人没有给宏观调控直接定义,认为宏观调控是政府最重要的一项经济职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决定和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各种因素。⑶ 法学界对宏观调控也进行了阐释。有人指出,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适度地发展,对市场所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⑷有的认为,宏观调控是指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通过经济总量的调节、控制、组织市场经济运行,引导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对象是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市场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其对象不是单个企业的经济活动。⑸以上各种对宏观调控的界定,都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其某些特征。然而,诸多概念的最大缺限在于混淆了宏观调控和国家调节的区别。对此,漆多俊教授对宏观调控予以科学界定:“所谓宏观调控,其实就是国家用来调节经济的各种促导方式发达并形成系统后的综合体现,是国家运用促导系统调节经济的一种总称或通称”。也说明了二者的区别,⑹也就是说,宏观调控是这样一种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形式:“国家从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总体角度,运用国家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以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⑺这种概念从法律意义上指明了宏观调控的主体(国家),对象(宏观经济的结构和运行),体系(国家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及其性质(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特征。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是一个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总体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调节和控制,是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手段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规划引导、政策调控、法律规范、信息导向和行政干预。分述如下:1、规划是指国家和地方z府各级、各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不同规划对象所组成的规划体系,像“十五”规划就是最高级别的规划。其余规划必须以这个规划作为依据来编制。2、政策也是一个很大的体系组成,具体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流通政策、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等等。3、法*律就不细说了,一提你就明白。象最近出台的《循环生产法》,就是促进再生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法律。对宏观经济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4、信息导向。主要建立guo家公开经济信息系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经济运行和预测方面的信息,给全国的生产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改善经济运行的盲目性。n5、z府的行政干预是超经济行政强制的方式,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越少越好。但是却很有必要。它的作用主要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如果z府不用超经济手段(当然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局面可能还要严重。

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意这个增长是量和质的统一,而且要平稳,不能大起大落)n2、充分增加就业(失业率高,意味着劳动力浪费大。劳动力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必须充分利用。再则,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率高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n3、保持物价相对稳定。(这也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n4、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是指中平衡。现在我国的国际收支中,经常性项目严重不平衡,就是我们常说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大,外汇储备达几万亿美元,外国(我们的国际贸易伙伴国)很有意见。别人吃了亏,就不愿意和你做生意了。最终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我国的资本项目是逆差。就是外国投资者带进zhong国的钱多,我们出国投资者带出去的钱少。这样可以抵消一部分。但是仍然不平衡。 宏观调控的目的1.做给外国人看,防止资金外流。n2.做给全国人民看,保证各行各业平衡发展,防止失控。n3.做给当地人看,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活问题,杀鸡给猴看,井水不犯河水。 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n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n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n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n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n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高中政治教案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资源信息表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第三节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一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什么是宏观调控?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懂得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明确坚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内阅读教材,课外收集相关信息,获得对宏观调控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经济都用“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用案例法、分析对比法来认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两只手”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热点,懂得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加深对党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使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认同感。

二、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究性学习:深入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各大超市,集贸市场等。 2.结合教材分小组收集资料。第一组:为什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经济学上引起一场“革命”。第二组:在宏观调控中,国家是如何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的。第三组:收集有关社会经济中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的案例。第四组: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一只是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第五组:收集我国的分配制度、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资料,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第六组:收集有关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促进新型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国家宏观调控体现的特殊作用等案例。 3.要求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市场经济问题:当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并非万能。 【由学生介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及其观点:引出宏观调控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什么是宏观调控? 简单地说,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 宏观调控实施的主体——国家 【学生介绍收集资料】 资料一,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遏制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抑制。 资料二,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资料三,2004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好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 【学生介绍案例】 案例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主要是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一章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宏观调控概述 一、宏观调控的经济学依据 现代国家一般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发展受着市场机制这支“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但是,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局限和弱点。首先,市场经济往往导致自身不能解决的社会公正问题。市场经济激发个人潜力,往往会导致贫富分化,进而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的损害。其次,市场经济无法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再次,市场还会造成垄断、不正当竞争等市场失灵现象。对于市场经济的上述弊端,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经济,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途径。 自发生了1929-1933年那场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长久、最广泛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有宏观调控的竞争性市场经济逐步替代了所谓的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越来越重要。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不介入经济生活的做法,更多地注意发挥了“有形之手”(即国家干预)的调节作用。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同样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搞好宏观调控。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存在中国市场经济经济基础。 政府宏观调控也得到了经济学理论的支持。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各种学派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脉络,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选择、运用好宏观调控政策,以便解决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中出现的诸多矛盾这个基本点来展开的。不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以“有效需求”理论为核心,主张强化国家干预和“赤字财政”政策的凯恩斯学派,还是强调货币“单一规则”运动的货币主义,或是供应学派和近些年又重新抬头的新凯恩斯主义等等,都概莫能外。 二、宏观调控的涵义 在中国,宏观调控是指以中央政府(central govornment)为主的各级政府,为了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合法律地采用参与和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改变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府行为。宏观调控概念要素的分解: 1.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宏观调控,主要是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调控,它必然要求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均衡增长的要求,在市场经济运行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和总体的角度,运用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维护和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一种国家调节方式。或者说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引导、促进方式,对社会经济宏观结构和运行进行调节的一种国家经济职能活动。房地产宏观调控,是指以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政府通过经济、政治以及法律等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运行进行调节和规范的各项职能活动。国家启动对房地产对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是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推动房地产业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总体而言,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施宏观调控是房地产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履行的一项基本职能。社会资源以市场配置为基础,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资源配置的高效率。但是,市场配置资源也存在着自发性与盲目性等缺陷。为克服市场失灵,保证其健康运行,政府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房地产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资源配置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同样需要政府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在房地产市场中,土地和房屋是重要资源,尤其是作为房地产基础的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迫切需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其合理配置。 (二)实施宏观调控是由房地产业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房地产行业关联度,带动力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房地产业的运行状况与发展水平,会影响到诸多产业的繁荣与衰退,尤其会对直接相关产业,如建筑业、建筑装潢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房地产业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正因为房地产业的特殊地位与巨大影响力,中央与地方政府始终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力的宏观调控,力求在市场发挥积极调节作用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履行政府职能,来克服市场失灵,维持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三)实施宏观调控是由房地产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房地产是不动产,具有位置固定不能移动的特点,短期内难以调整或调整费用很高,所以必须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同时,由于房地产是使用年限特别长、价值很高的耐用品,所以房地产投资决策正确与否,对整个社会的房地产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关乎整个社会经济能否良性运行,所以必须对房地产投资实施有效控制。此外,房地产交易是一种产权交易,要依法通过产权转让来完成,如产权的界定、分割、复合、重组、转移都要靠法律来界定、确认和保护,因而也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其行为。因此,正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具有以上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宏观控制的必要性。 (四)实施宏观调控是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的需要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还不够成熟,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部过热;住房保障能力差、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市场管理体制仍不健全;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市场主体行为缺乏理性等。因此,必须由政府提供有力的扶持和引导,通过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措施,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促使其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摘要:约翰·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运用财政、金融和货币手段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就业投资宏观调控 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手段。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入后,中国经济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取向,市场机制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当然需要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验证了单靠发挥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西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凯恩斯主义无疑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源泉。那么,凯恩斯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年)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他所谓的“古典经济学”

的变革而建立的。早期的凯恩斯曾经是“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能够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矛盾,特别是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乐观论调一扫而光。凯恩斯作为一位面向现实的经济学家,比同时代的许多人都更早﹑更敏锐地察觉和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经济理论与“一战”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格格不入,于是他逐步走向了怀疑﹑批评和修正“古典经济学”的道路。在年至年间,凯恩斯首先在失业﹑保护关税等实际问题上同“古典经济学”决裂,同时也在理论上独辟蹊径。年,他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以“反危机”为目的,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经济理论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纲领。这本书轰动了资本主义世界,西方经济学家把凯恩斯主义称为“凯恩斯革命”,把《通论》比做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也有人把《通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甚至还有人将凯恩斯比作经济领域里的达尔文或哥白尼。 二次大战结束后,凯恩斯作为英国的代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是战后新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之一。在世纪年代以前的多年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并对缓和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改变“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干预

政治经济学-第20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综合选择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A.生活改善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协调发展 2.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有 A.相对性 B.绝对性 C.暂时性 D.永久性 3.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 A.国家预算 B.国家税收 C.国家信用 D.财政补贴 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 B.市场C银行 D.政府 5.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该 A.只采用经济手段 B.只采用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D. 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 6.计划调控中的计划 A.是指导性计划 B.是指令性计划 C.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D.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7.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 A.利率手段 B.法定准备金率手段 C.贴现手段 D.公开市场业务 8.下列属于生产性补贴的是 A.水电补贴 B.房租补贴 C.投资补贴 D.交通补贴 二、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调控 2. 国际收支平衡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4.社会总供给 5.社会总需求 6. 利率 7. 贴现 8. 存款准备金 9. 公开市场业务 10. 国家预算 11.国家税收 12.货币政策 13.国家信用 14.财政补贴 15. 产业政策 16. 经济法规 17. 计划经济 18. 行政手段

三、分析判断 1.加强宏观调控与建立发展市场经济背道而弛。 2.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就是制止非法竞争和犯罪活动,对违法单位和犯罪分子给以惩罚和制裁。 3.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 4.计划调控应该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5.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保持供需的平衡。 四、问题解答 1.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强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选择,为什么还要国家调控? 2.联系实际谈谈搞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的必要性和途径。 3.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4.阐述我国宏观调控各种手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习题答案(第20章) 一、综合选择 1.ABCD 2.AC 3.ABCD 4.D 5.C 6.C 7.ABCD 8.C 二、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 2.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外汇收入和支付的平衡。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5.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总和。 6.利率是指资金的价格,可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 7.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的一种短期放款形式。银行按照市场利息率扣除从贴现之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把票面金额以现金支付给持票人;期票到期时,银行用票据向最初发票的债务人或者背书人兑现现金。 8.存款准备金是指专业银行或金融组织把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法律的规定,以一定的比例存入中央银行的部分。 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10.国家预算是指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明确规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来源、形式和财政支出的方向与数量,以及各项收支的内部比例关系。 11.国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功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

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1.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则:在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才需要发挥政府的经济作用 2.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控方式,并具有强制性特点;间接调控是以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为前提的,也是以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为条件的,是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应采取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 4种主要调控手段: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国家计划 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计划指标大都是预期性或预测性的。 运用国家计划进行宏观调控,首先要制定全局性的经济发展战略,然后编制符合发展战略的经济发展计划,保证社会总的供需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经济手段 含义:用来调控经济运行的经济政策的总称。 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外贸政策。 调节对象:市场体系或总体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诱导。 特点:弹性调节而非刚性调节,不具有强制性。 法律手段 内容: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体现: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节;为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法律保障;用法律手段规范和保证其他调控手段。 特点: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 行政手段 特点:直接性、强制性和速效性 例题:单选 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的调控方式。 A. 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 B.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 C.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

宏观调控复习题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国家工商总局于2015年7月11日开展了2015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工商部门将推进开展网络经营者电子标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落实网店实名制,打击网络交易非法主体网站,重点打击冒用合法市场主体设立网站从事欺诈经营等违法行为,并将多措并举,强化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国家工商总局这样做的目的是() ①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促进网络市场健康发展 ②限制网络市场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③良好的网络市场秩序是网络市场发展的基础 ④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题干中“重点打击冒用合法市场主体设立网站从事欺诈经营等违法行为”等,说明该行动目的是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①④正确;②中“限制”表述错误;良好的网络市场秩序有利于网络市场发展,但不是网络市场发展的基础,③错误。 2.宏观调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科学。宏观调控不能拍脑袋,必须尊重经济规律。近来,“定向调控”为大众所熟知,它是对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创新,基于区间调控,成熟于微刺激,意在更加精准发力,强调调控“靶点”的精准度,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下列符合“定向调控”的措施有() ①降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 ②证监会进一步加大稽查执法力度,打击内幕交易 ③GDP增长率等不滑出下限,CPI涨幅不超过上限 ④财政部宣布扩大对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范围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降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对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范围,都是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属于“定向调控”的具体体现,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中“定向”的要求,排除。 3.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自2015年8月18日零时起,我国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10元和205元。这是国内油价迎来年内首次“五连跌”。油价每一次调整都会给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影响。从资源的合理配置角度看,合理的价格应() ①由市场引导,调节资源在全社会配置 ②既能有效利用资源又能保证百姓生活 ③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又受政府调控影响 ④既保证企业利润增长又维护百姓利益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合理的价格既要由市场调节形成,也要受政府调控的影响,③正确,①错误;合理的价格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保证百姓生活,而不是保证企业利润,②正确,④错误。4.旧货市场,作为一种专门组织旧货流通的场所,它在活跃流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满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知识点整理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一、现代市场的特征(考点一)A 1、含义: 市场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以及买方与买方的关系。 2、现代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1)统一含义:是指各类市场在国内区域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意义:有利于消费者在商品、价格、质量、品种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也有利于生产者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2)开放含义:是指市场对所有的商品生产者、购买者敞开,不看级别,不问所有制,没有行业垄断,没有地区封锁,只要有力量,并且愿意都可以进入。 范围:一国范围内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市场开放 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将的市场开放。 意义: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与他人展开竞争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3)竞争含义:各类经济主体为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和扩张行为。 作用:是市场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创新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4)有序含义:指有完备的市场运行规则,进入市场的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自觉维护和遵守它们,以此使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得到协调。 作用:既有利于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从而保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还能惩治、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使经济活动得以健康、正常地进 行。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也是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市场交易的原则(考点二)A 1、自愿原则没有他人意志的强加 2、平等原则进入市场的交易双方不存在社会地位高低之别和社会身份贵贱之分,他们是 完全对等的双方。 3、互利原则通过商品交易使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不能只是一方赚钱,让另一方受损,目 的是双赢。 4、诚信原则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考点三)B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必然选择。 (2)是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要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经济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人类需求无限性和经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有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和市场。而市场则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论文

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宏观调控的作用 经济管理专业2010级王旭旭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首选。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涉及面广,包括经济中很多方面。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中,因为有很多关于战略性的方针,所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但由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与以往的发展方式不同,所以可持续发展下的宏观调控也有着较之以前的特别之处。从分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着手,比较以往的与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入手,在此基础上,比较宏观调控的不同作用。分析宏观调控的作用,并通过各种手段更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后服务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期主要是做好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在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的前提下,经济才能算是上了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的轨道。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应是主要做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以农村经济为基础,人口以农村人口为绝大多数,只有解决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的总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样本作用。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长期中应该是做好第二、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让经济得进一步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调整,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每一阶段都非常重要,各阶段又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目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3、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分析 二、宏观调控及其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作用 1、宏观调控的产生由来 2、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3、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宏观调控的作用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宏观调控的作用 1、宏观调控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宏观调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宏观调控法原理(一)

第十六章宏观调控法原理 名词解释题: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 答:它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总量的平衡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价值总量的平衡,是社会经济运行保持协调状态的前台条件。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经济总量的平衡是经济结构赖以实现的基础,经济结构优化是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质内容。宏观调控法必须确认平衡与优化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关系中,属于宏观调控关系的是(B、D)。 A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关系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关系 C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关系 D财政税收和货币信贷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中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 B政府调控法定原则 C政府调控适度原则 D注重调控效益原则 3.以下对宏观调控法的描述正确的是(C、D )。 A主要通过设立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规范来影响其行为 B建立“政府指导企业”的直接干预市场的法律机制 C主要通过经济政策来改变市场交易环境,并通过交易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选择 D“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干预市场方式 4.以下法律属于宏观调控法体系的是(B、C、D )。 A公司法和企业法 B财政预算法和税法 C金融法和固定资产投资法 D经济稳定增长法律制度 5.以下哪些是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特点?(A、B、C、D ) A都具有经济活动的内容 B体现着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 C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机关始终是这几类经济关系中的一方主体 D已经被纳入国家经济法律体系的轨道 6.以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力度与方式为基础的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三种?(A、B、C ) A利益诱导方法B计划指导方法 C强行控制方法D监督 强行控制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法的调整方法,其内涵是:政府依照一定的规则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某种限制或禁止。这里包含三层意思,是指(A、B、D )。 A施行这种方法的只限于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关 B必须依照事先制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可以是法律、法规,也可以是政府的规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