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州南沙新区优势分析

广州南沙新区优势分析

广州南沙新区优势分析
广州南沙新区优势分析

一、南沙新区简介

(一)地理位置

南沙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枢纽,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

(二)发展概况

1、发展历史

2011年,南沙新区发展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南沙新区打造成“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培训基地、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南沙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政策支持,标志着南沙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2012年9月18日。广东省宣布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2】128号) 。南沙成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2、规划范围

南沙现有面积为527.6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39.5平方公里。

其中,北部组团约13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由汽车制造基地、高新技术园区两大子功能区组成;西部组团约19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由装备制造业区、岭南小镇文化旅游区、生态农业观光区三大子功能区组成;南部组团约26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南沙国际保税港区、海洋高新技术

区、岭南水乡示范区三大子功能区组成;中部组团约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由中心湾区、湾区交通枢纽商务区、城市综合服务区、钻石水乡示范区和合作配套区五大子功能区组成。

3、战略定位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南沙新区发展总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将发挥4个方面的作用:中国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广州科学发展的龙头示范区;珠三角湾区的宜居家园。

4、主导产业

根据《规划》,南沙新区的主导产业是高端服务业、科技智慧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旅游休闲健康产业,南沙将致力于打造主导产业群。

5、发展现状

自2002年南沙大开发以来,南沙已拥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等国家级特殊经济功能区,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行使广州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目前,南沙已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9年来,南沙共引进投资项目300多个,落户南沙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6家共48个项目,世界十大班轮公司已全部进入南沙发展。

下图是2008到2013年南沙新区的经济指标[1]。由图中的折线趋势可以看出,南沙新区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第二产业得到增长速度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较为平缓。

另外,按照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的要求,明确把航运物流服务业,高端商务和商贸服务业,科技智慧产业,高端装备技术产业,旅游及健康休闲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5大主导产业,围绕着这5大产业,南沙新区目前已初步落实156个开发建设项目,涉及投资金额3701亿元。

(三)战略功能

1、中国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

根据《规划》,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是面向世界。南沙新区在开放型经济、商贸旅游、

航运物流、会展等诸多领域,成为广州国际交往的新平台,成为中国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成为推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

在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中,南沙的区位优势明显,面积最大。南沙新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领域、全方位拓展粤港澳合作领域。第一层面,利用国家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的机遇,深入开展专业服务、科技创新与研发设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及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全面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支持,使南沙在港澳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开放中先行先试,将南沙打造成为科技教育文化国际合作特区;第二层面,深化合作领域,从产业领域拓展到文化和社会领域,在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合作模式,率先试验,先行先试;第三层面,深化制度接轨,将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共享、经济一体、文化交融、制度对接的共同家园。

3、广州科学发展的龙头示范区

南沙新区发展总的战略定位第一点就是立足广州,南沙先行先试的科学发展能够为广州的科学发展起到龙头示范作用,通过将南沙打在成为广州国际中心城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借鉴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思路,在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创新及城市功能提升等诸多方面率先探索、率先实践,力图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珠三角湾区的宜居家园

南沙人口密度低,土地、岸线和生态资源丰富,是珠江口湾区发展“脊梁”的重要节点,南沙充分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以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为指引,加快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步伐,将南沙打造成为环珠江口宜居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和区域性国际健康休闲旅游中心。

二、南沙的优势与特殊性

广东目前有三个新区,分别是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三个新区各有优势各有特点,通过三个新区的对比分析南沙的优势以及特殊性。

(一)横琴与前海的简介

1、横琴

横琴新区位于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岸,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是澳门现有面积的3倍多,与澳门一河之隔,一桥相连,最近处相距不足200米;距离香港34海里,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直通港澳的唯一国家级新区。

横琴的产业定位为休闲旅游、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教研发、文化创意、中医保健、高新产业。横琴定位于“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和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示范区”是指创新通关模式,以横琴为载体大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聚合珠三角的资源、产业、科技优势与港澳的人才、资金、管理优势,加强三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合作,率先探索建立合作方式灵活、合作主体多元、合作渠道畅顺、合作效果显著的新机制,为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先行区”是指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香港、澳门的自由港优势,大

力推进通关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港澳人员在横琴就业、居住和自由来往提供便利,大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创造经验。“新平台”是指加强珠澳合作,大力吸纳国外和港澳的优质发展资源,打造区域产业高地,通过研发和创意设计等高技术的转移、扩散和外溢效应,促进珠三角和内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拓展澳门的产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空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2、前海

位于深圳南山半岛西部,伶仃洋东侧,珠江口东岸,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宝安大道和西部岸线合围而成。前海紧临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两大空港,深圳-中山跨江通道、深圳西部港区和深圳北站、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贯通其中,未来可在10分钟内抵达深港两地机场,半小时内抵达香港中环。

前海由深港两地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承担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等四个方面的功能,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六大领域,前海合作区将构建“三区两带”的城市规划结构。“三区”分别是指重点发展金融、信息、贸易、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集中展示深港都会区形象的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等服务业的保税港片区和承接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的功能拓展,实现与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的协调发展的综合发展片区。“两带”指打造集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海公共活动区的滨海休闲带和综合功能发展带。

(二)南沙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⑴南沙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是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但相比较而言,南沙的面积最大。

前海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横琴规划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而南沙曾有几种不同的版图规划。据南沙工作组提交的方案显示:初步确定南沙的规划总面积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7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3平方公里。

前海地域狭小,定位为金融特区。横琴虽被列入珠海特区范围之内,又毗邻澳门,但是其面积不如南沙大,产业布局与经济规模均受到限制。南沙在地理位置上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南沙在位置上虽不靠近港澳,但作为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它的中心性比较突出,另外,南沙的产业种类丰富性也比前海、横琴多。

广阔的发展空间及优秀的空间可拓展性,决定了南沙是珠江三角洲目前唯一可以承载超过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经济容量的新兴经济区域。

⑵港口优势

从珠三角集装箱港口目前的布局看,深圳、黄埔是沿海主枢纽港,集装箱深水码头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东部———深圳,珠三角西部没有集装箱深水泊位。南沙港的建设将打破这一格局。广州港南沙港区得天时、地利、人和,为广东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南沙港区作为广州市南拓战略前哨,将建成珠江西岸大型深水码头区,为珠三角西部区域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发展服务。而且,南沙港所处的南沙开发区土地开发潜力巨大,岸线资源丰富,具备进行规模开发和发展大型现代化物流的资源条件。不仅如此,南沙还具有丰富的货源支撑,地处珠三角中心,与货源生成地的加权平均经济距离最小,运输费用占有极大优势。

南沙深水港以发展集装箱码头和油码头为主,采用挖入与顺岸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规划

布置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4个,可利用岸线长20多公里,可以停靠8000~120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可满足广州市未来30-50年的建港需要。广州港南沙港区出海航道水深达-15.5米,满足10万吨级船舶进出。距离桂山锚地35海里,航道水深—13米(远期规划-17米)。港口拥有世界最先进及最可靠的起卸设备,一期工程配置12台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装卸桥(外伸距60米,起重量60吨、可以同时起吊两个20英尺集装箱)、36台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和一批流动机械设备。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其功能涵盖生产经营组织实施全过程,实现码头全方位实时监控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高效优质的码头服务平台。

⑶腹地优势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南沙恰好位于这一地区的中心。南沙发展可以依托广州,辐射珠三角乃至整个华南,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支撑。

统计资料显示,广东省集装箱生成量的95%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世界上十分之一的消费品都在这里制造、加工。因此南沙拥有“世界制造中心”的美称。南沙港建成后,西部的佛山、中山、江门。北部的广州、东部的东莞等地大部分货物都可以通过距离更近的南沙港口进出。经交通运输部备案,华南地区首家、国内第三家航运交易所——广州航运交易所落户南沙。这将大力推动南沙新区的物流业的发展。

2、劣势分析

⑴规则不详,不够集约

前海现在是一片空地,而且前海的土地是填海而来,填海完成后需要晾半年多才能开始基建。所以前海的开发只能从边缘开始。这就使得前海的发展起步较其他两大新区要缓慢。横琴只有几个村庄,但是南沙现在则已有一些开发,相对而言,南沙的基础条件最好。但南沙后面的规划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如何处理原来的开发关系,而且如何处理现有居民和工业的关系,与霍英东家族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南沙的面积较大,对南沙的规划肯定不及横琴和前海详尽和集约。

⑵政府制度束缚多,建设高水平新区的软实力还比较欠缺

从全球看,国际主要城市大多已经成功转型,以软实力控制全球高端资源配置。从国际上看,南沙区以至于整个珠三角地区都缺乏国际话语权和资源配置力,相关法律、体制、政策和经营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内一些园区相比,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软环境差距较大。而且相关法律,体制。政策和经营环境都与国际惯例相差较多,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高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国内看,上海,天津,深圳,珠海等都先后启动了高水平新区建设,并争取到较多的中央政策支持,各方面自主权较大,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软环境相对较好。《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明确的7类37套优惠政策仍为落地,包括了财税。金融。与港澳往来便利化。扩大对外开放,土地管理、海洋管理,社会事业与管理服务等方面。但当前政策配套尚在完善,体制创新人在酝酿,与上述新区相比起步差距明显。

⑶平台创新服务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南沙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规模,但结构不够合理,中低层次人才较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尖端人才尤为短缺。平台创新服务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直接影响创新竞争力的提升。

⑷科技创新机制落后

科技创新机制落后,政府对科技创新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大。科技创新平台集成资源的能力较低,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还较少,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从科技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来看,2012 年南沙投入的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为2.57%,低于广州市3.66%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财政

单位:万元

3、机遇

⑴政府的高度重视

根据2001年《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未来广州市将形成“北优南拓、东进西联”的城市和产业空间发展模式。南沙港是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两轴”上的南拓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南沙新区作为广州发展重要节点的作用日渐增强。把南沙新区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和城市战略的核心地位,大力度、高水平推进南沙新区建设,推动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将广州逐步由“滨江城市”转变为“滨海城市”。这都将为南沙发展港口物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⑵产业转型升级有望获得竞争优势

在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转型必要路径的条件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不可避免,这会对原有的经济格局产生较大的冲击。由于南沙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没走低端劳动密集型路径,基本没有历史包袱,在中国和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有望获得后发的竞争优势。

4、威胁

⑴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的迅速崛起

从珠三角看,与南沙同为粤港澳三大合作区域的珠海横琴新区和深圳前海地区,发展速度非常快,影响力不断扩大。它们的迅速崛起,可能给南沙吸引高端要素及重大项目布局带来较大的竞争与压力。

⑵体制制度差异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推动粤港澳合作是南沙发展的历史使命,粤港澳高端合作是南沙发展的动力之源。粤港澳合作以“一国两制”为基本框架,三地合作存在较大的体制差异。未来南沙与港澳的合作必然以高端服务为主,与制造业合作不同,高端服务合作对体制制度等软环境的要求很高,这样三地体制差异所造成的交易成本上升将难以回避。

(三)南沙的特殊性

通过对南沙进行SWOT分析,可以得出南沙具有以特殊性:

⑴发展空间不同

南沙的面积在三个新区中是最大,发展的空间会比较大以及可以发展的产业种类会比较丰富。南沙自2002年南沙大开发后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南沙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有利于南沙进一步发展。另外,南沙位于珠三角的地理几何中心,这一特殊地位使得南沙能够减少与香港、澳门的直接竞争。

⑵产业种类不同

南沙的主导产业是高端服务业、科技智慧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旅游休闲健康产业,这比横琴、前海的产业定位更加广泛、种类更加丰富。广泛的产业定位是南沙与横琴、前海的不同之处。

南沙新区对粤港澳的影响

(一)健全粤港澳的产业体系

1.打造密切联系生活圈

南沙新区为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离香港38海里,离澳门41海里。从南沙新区到香港,到澳门,中等偏快速的船,一个小时内都可以到,也就是可以打造1小时的生活圈、工作圈,加强了粤港澳之间的联系,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南沙新区促进了粤港澳全面、广泛、深入合作,推动要素高效集聚和合理流动,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联手打造区域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往来交通便利的优质生活圈。

2.推进粤港澳金融合作

南沙新区将在多个方面推进粤港澳金融合作。具体事项包括拓展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服务,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试验;鼓励符合条件的港澳台机构在南沙新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除此之外,还在成立自保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等新型保险公司方面给与港澳保险公司支持。此外,南沙新区还鼓励和支持广州地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南沙新区内的金融机构可以为港澳台机构和居民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服务,开发跨境人民币结算创新产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和支持粤港澳企业跨境直接融资,支持在南沙新区开展人民币计价业务试点。拓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试验,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内地与港澳及国际市场对接,拓展内地与港澳及国际产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南沙新区的建立是按照与港澳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目前,整个中国内陆对于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香港在生产性服务业发面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促使香港相应的服务业的人才的流入内地,为内地提供更多的生产性服务。所以其积极

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南沙新区依托香港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推动了粤港澳金融服务合作,鼓励和支持港澳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组建航运产业基金、航运金融租赁公司、航运保险机构,提高航运金融资源的集中度与配置效率。推进粤港澳在保险改革创新项目的研究,在南沙新区开展自保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等新型保险公司试点,大力发展再保险、航运保险、货运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引导和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等各类大型企业在南沙设立财务中心、结算中心,加快发展临港大宗商品期货经纪业务。设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建设财富管理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和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在南沙新区设立法人机构、分支机构。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大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依托南沙新区丰富的海洋科技资源,吸引内地与港澳各类涉海科研资源在南沙集聚,推进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我国海洋综合利用能力。充分发挥港澳的国际化优势,健全“走出去”促进服务体系,打造我国参与全球投资贸易、文化旅游、临港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港澳及广大内地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开拓东盟、印度洋周边国家、英联邦国家、葡语系国家市场,开展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多层次、多方式、多领域的合作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粤港澳及内地更广大地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南沙新区的建立使得粤港澳地区形成了错位发展、层次分明、协作有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促进香港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和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推动大珠江三角洲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进一步发挥先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二)构建粤港澳区域交通物流枢纽

1、南沙新区的建立提升了粤港澳港口综合服务功能

南沙新区建成有序推进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粮食、散货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和通用杂货码头、江海联运码头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区功能布局和结构。拓宽广州港出海航道,进一步提高通航标准。构建高效便捷集疏运体系,提高港区国际中转和内河转关效率,强化水水联运;推进广州南沙疏港铁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建设内陆“无水港”,强化铁水联运;南沙港区与大珠三角港口群之间形成的联动发展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船舶动态信息及班轮共享、国际航运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珠江口及珠江沿线港口群的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港口群产业的分工协作和协同发展,成为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国际出海大通道,提升粤港澳华南地区门户功能,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2、完善了粤港澳地区的快速道路系统

南沙新区快速路网的布局,提高了路网的密度,增加了客货运出入港澳及周边区域的快速通道。以南沙新区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的高速公路交通圈,强化南沙新区联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枢纽地位。加强与周边城市道路网的衔接。

3、增强粤港澳综合运输体系的聚合效应

南沙新区统筹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布局,推进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和快速路、水上交通及常规公共交通之间便捷换乘,提高城市通行效率;庆盛、万顷沙、南沙客运港等综合客运枢纽,实现了与港澳及周边城市机场、港口、火车站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高效衔接。以南沙港区为核心,万顷沙铁路货运站为辅,公路货运站为补充的现代化物流枢纽,以及空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了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4、强化粤港澳高端航运服务

南沙新区的建立加强了与港澳航运的服务合作。它将港澳的管理和技术优势、航运产业优势与内地的市场优势有机整合,重点在港口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船舶租赁、海事法律服务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为港澳航运服务业向内地延伸拓展空间。鼓励粤港澳航运服务企业双向投资,大力培育和发展航运服务产业,积极发展人才中介、资格认证、航运咨询等配套服务,加快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

5、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南沙新区在支持香港发展高价值货物存货管理及区域分销中心的同时,发挥其综合优势,建设完善大型物流基地,重点发展口岸物流和产业物流。2013年,南沙保税港区进出区货值493.51亿美元,增长28%;保税业务货值45.86亿美元,增长21%;区内企业进出口货值26.3亿美元,增长1.48倍。在龙穴岛经营的物流行业企业和机构近200家,有开展保税业务的企业30家,其中投资额上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有合捷、天运、南沙国际物流、南沙开发物流园公司、江海联运码头公司等企业。依托南沙保税港区,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重点发展保税仓储与国际中转、配送、采购、展示等保税物流业务。加快发展南沙临港产业物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进出口商品贸易国际物流基地建设,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系统化、网络化,建设智慧物流系统。吸引港澳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在南沙新区开展国际货运代理、内外贸物流、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服务,创新物流合作模式,联手打造粤港澳国际物流产业链,建设现代物流示范基地。

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新兴产业园区

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新兴产业园区 土地供后评价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新兴产业园发展的用地管理意见》(以下简称《用地管理意见》),为便于政策实施,做好新兴产业园土地供后评价工作,明确新兴产业园土地供后评价指标体系及操作办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已认定的南沙新区(自贸片区)的新兴产业园,包括新增新兴产业园、通过申请认定的改造型新兴产业园。 第三条评价工作小组。产业园区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产业园办)牵头,发展和改革局(以下简称发改局)、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工科信局)、商务局、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以下简称国规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及第三方评价机构联合组成土地供后评价工作小组。 第四条评价方式。通过对照园区前期协商一致的指标体系,根据园区实际情况,由相关职能部门及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估及打分实施供后评价。 第五条跟踪监管。产业园办联合其他职能部门,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新兴产业园区数据库及填报系统,相关部门对新兴产业园区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管。

第六条指标体系。本着协商一致、公平公开的原则,各园区的供后评价指标体系均根据园区特点在其申请认定为南沙区新兴产业园区的同时予以明确。 第七条指标体系设置。园区申请认定为新兴产业园阶段,产业园办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提出园区土地供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初稿),再由项目责任单位与园区投建方研究谈判,形成最终园区供后评价指标体系(终稿),作为项目准入审议相关材料之一。 指标体系在通过相关审议后,作为投资协议的附件,明确园区投建方相关承诺指标。 第二章评价指标体系 第八条指标体系内容。设立园区建设、园区发展、园区产出三个一级指标,占比各20%、40%、40%,总分100分,对园区进行土地供后评价。 根据园区产业特点,由产业园办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第三方评价机构根据园区建设、园区发展和园区产出选取若干二级指标,设定权重和理想值。 第九条园区建设。下设建设进度、建设时序和安全施工等二级指标,考核园区是否按前期承诺的时序、进度和安全施工等要求推进完成园区开发建设。 第十条园区发展。下设园区规范管理程度、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产业培育、创新成果(研发投入强度、每万人发明专利量)等二级指标,考核园区在园区规范管理、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创新驱动等方面情况。

广州南沙新区规划方案出台

广州南沙新区规划方案出台 日前,在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现场会上,备受关注的《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正式公布。据了解,在广东省与广州市政府的合力推动下,南沙新区有望成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国家级新区。 定位粤港澳融合区 广东省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会上的汇报中介绍了南沙新区规划方案。方案将广州沙湾水道以南、原属番禺区的大岗、榄核和东涌三镇划归南沙新区管辖,规划人口规模200万人左右。这一方案未将东莞两镇和中山四镇纳入,与最早透露的方案相比瘦身不少。调整后,南沙新区规划总面积为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7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3平方公里。据称,这一区划调整尚需争取国务院批准。 规划方案将南沙的功能定位为"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示范区、探索新型城市化模式的先行区、创新社会管理的试验区、率先形成与港澳营商环境接轨的融合区、建设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服务的共享区"。未来,南沙新区将大力发展商业商贸、科技创新、教育培训、航运物流和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临港工业和海洋产业。 三片区建设近期启动 据介绍,南沙新区建设初步设想分三个阶段进行:起步阶段至2012年,基本完成南沙新区的行政管理架构配置,区划调整,规划和政策体系建立,国家级新区的架构基本形成;第二阶段到2015年,南沙新区大框架、大格局趋于完善,完成总体功能构建;再过10年,即到2025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全新的国家级新区,岭南生态水乡之都初步建成。 张广宁表示,按照成熟一片、启动一片的要求,结合目前开发条件,确定南沙新区"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起步区"约为60平方公里。他透露,近期将有三个片区建设启动,包括北部的以庆盛交通枢纽为依托的教育培训、创新、高端医疗合作区;中部的以明珠湾城中心区为依托的商业服务和金融创新合作区;以及南部的以珠江交通枢纽为依托的粤港澳数据特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区。这三个片区将构建南沙新区近期以"一中心、两枢纽"为基础的粤港澳区域合作格局。 据了解,目前,在南沙区注册的上市公司仅有东凌粮油一家,在南沙设有基地的上市公司有广船国际、中远航运等。随着广州市相关政策的推进,包括广州浪奇、珠江啤酒等公司已在南沙储备有地块并进行搬迁。此外,与南沙新区概念相关的公司还有粤水电、粤高速A、广弘控股、广州药业、白云山A等。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全文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全文 前言 广州南沙新区(以下简称“南沙新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端,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基础坚实,发展潜力巨大,辐射带动范围广阔,与港澳合作紧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年)》提出建设南沙新区等合作区域,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合作载体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将南沙新区打造成为“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的精神,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引领珠三角转型发展,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广州市沙湾水道以南区域,包括南沙街、珠江街、龙穴街、黄阁镇、横沥镇、万顷沙镇、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2011年总人口 73."6万人,规划面积约803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2至2025年。 本规划是指导南沙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一)发展基础。 ——区位条件优越。南沙新区地处珠江出海口,是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澳门分别仅38海里和41海里,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节点和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 ——经济发展迅速。经过近十年来的开发建设,南沙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奠定了进一步开发开放的坚实基础。2011年南沙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1亿元,是2002年的9倍多;税收总额达235亿元,是2002年的26倍。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等发展态势良好,汽车、造船、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航运物流、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初具规模。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 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科学含义是指技术科学和技术知识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和价值。 绿色GDP:生态GDP,EDP,现行GDP扣除环境成本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竞争力: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区域规划: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做的总体部署。 狭义上指一定地区范围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适度人口: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区域研究的新动向: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地扩大,但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背景:①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②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③市场化水平④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 广州市南沙区,位于广州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镇隔江相望;西与中山、佛山顺德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番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南沙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占广州总面积的11%。具体地理位置见下图: 图1.南沙地理位置 一、总体简介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三大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和珠海横琴自贸区)、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由上述两表对比可知,南沙近年经济发展较快,各项指标在广州全市的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固定资产投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等方面在广州全市日益重要。 此外,和广州其他各区对比,可知自建设南沙自贸区以来,南沙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增长一直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国家政策 1、中央和省市政策 自2015年中央批复建立广东三大自贸区以来,中央各部委、广东省政府以及广州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南沙自贸区的加

汇总和归纳中央及省市的政策文件,我们可知广州南沙的国家定位、功能及

三、发展现状 1、交通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截至2017年4月,南沙区高快速公路已建成169公里,连通南沙至东莞的虎门大桥二桥主塔基础施工全面完成。 在道路和机场建设方面,区内蕉门河“双桥”建成通车,凤凰一、二、三桥及凤凰大道全线贯通。广州第二机场商务机场已完成立项选址工作。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

《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分析》小专题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为协调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社会发展,国家从20世纪末开始实行了“西部大开发”,21世纪初提出了“中部崛起”,中部、西部地区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经济社会有了明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缓解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趋势。近年来,对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优势)条件分析出现的频率较高,考生在答题时常出现纰漏的现象,这里的区域主要包括经济(特)区、城市群、城市新区、开发基地等具有一定影响范围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以下以我国经济特区之一的海南岛为例分析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海南岛经济特区开发的优势条件包括: 其中相互位置的分析,要简明扼要地阐述该区域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位置关系。 2、资源优势: (1)气候资源:光照——热带北缘,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光照充足;热量——积温8400℃~9200℃,冬季温暖,最冷月气温超过16 ℃,夏季高温,最热月气温在25 ~29 ℃之间,可以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是我国栽培橡胶的最适宜地区,也是我国唯一可种植油棕、可可、腰果等典型热带作物的地方。 (2)土地资源:地形——近似椭园,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3)生物资源: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有利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海洋生物资源中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0多种,虾类近千种,贝螺类1000多种,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生态系统有红树林、珊瑚礁、河口等,是海洋高生产力区和生物多种性区,可提供食品资源,并可作为旅游观赏区。 (4)海洋渔业资源:渔场面积大,近30万平方千米,渔类品种多,800种以上、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适宜远洋捕捞业;浅海、滩涂面积广大,港湾多,适于发展人工养殖业,是我国热带海洋渔业基地。 (5)海洋油气资源: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东南、西沙海槽盆地等),

广州南沙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

广州南沙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 本报广州9月15日电(记者罗艾桦)《国务院关于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已正式下达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广州南沙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至此,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之后的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批复》明确了南沙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政策支持。《批复》要求,规划实施要以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为主线,以生态、宜居、可持续为导向,大力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现代化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为全面推进珠江三角洲转型发展、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南沙新区规划面积共800多平方公里,位于珠三角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由目前的广州市南沙区和番禺区的大岗、榄核、东涌三镇划归组成,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 南沙新区获批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来源:上海证券报时间:2012-09-12 09:51 新华微博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已于近日获国务院批准 记者从广东发改委有关人士处获悉,备受关注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将于近日正式下发此文。广州南沙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龚红昨日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正在开会,她表示,等我们正式通知吧。 这意味着,南沙新区继兰州新区之后升级成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至此,在我国的地域版图上,国家级新区在华南区域的“缺位”已被填补。

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

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 一、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分析 优劣势分析是进行区域规划的首要步骤,只有在对一个区域的优劣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最佳规划。 图1:区域规划中可能的优劣势 在进行优劣势分析时,应注意根据区域规划目标,分别对该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不同区域的优劣势不同,从而与之相匹配的区域规划也不同,因此在进行优劣势分析时,根据区域规划目标,对一个地区的优势、劣势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区域规划驾驭优劣势的层级 对于劣势的改造也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是扭转劣势为优势,还是弥补劣势,还是放任劣势不管?同时还要重视区域优势与劣势之间转化的关系和可能性。区

域的优势与劣势之间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存在转化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可能转化为劣势,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根据区域规划对于优劣势的改造或驾驭程度、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层次(图2)。我们要把握优劣势之间的转化机制,顺势而为,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 图2:区域规划驾驭优劣势的层级 1、打造强势,树立优势 通过机制体制设计、模式选择、政策制定等方式,打造强势的绝对区域优势组合,使得区域规划在区域内全部优势的支撑下得以顺利开展,这是区域规划驾驭区域优劣势的最高层级,对于一个区域发展的成熟度有极高要求。一般而言,不管区域优势如何明显,都面临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区域劣势,这一层级是实

施区域规划的最理想土壤。 区域越大打造优势组合的难度就越大,对于一些园区级、市县镇等级别相对较小的区域来说,其存在的区域优势劣势组合的复杂性相对性较低,区域规划的打造则相对容易,因此区域体量相对较小的层面,更适合落地区域规划,这是由区域这一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的;相对的,区域体量越大,存在的优势劣势的组合的复杂性就越高,很难在打造区域规划时使得其具备绝对优势,较难落实区域规划。 2、挖潜优势,扭转劣势 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性,不仅需要既有的区域优势作为支撑,还需要克服该区域的现有劣势,更需要面向该区域未来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对现在与未来的优劣势进行驾驭以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落地。 挖潜区域优势相对而言较容易,任何一个区域在发展的时候,处于本能,都会最大程度去利用其优势,但是存在一个对优势的认知能力的问题,可能有些区域对其具有的很多优势视而不见,有些区域则能很好的做好其优势定位,这一般是受区域发展的领导层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入咨询机构等第三方部门强化其对于优势识别的能力。 例如,温州区域的发展就是典型的扭转劣势为优势的例子。温州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这和浙江省的“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密切相关。由于温州山地面积占比极高,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所以农民不得不另谋出路,凭借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商业信息的敏感度创造了温州奇迹。 3、强化优势,弱化劣势 在现有区域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之上,对优势进行正向的强化,对于劣势进行

福州市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及定位选择

福州市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及定位选择* 摘要:在综合分析福州市区域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本文对福州市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城市发展SWOT分析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 1 引言 当代经济社会背景下,任何一个城市均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轨迹不仅取决于其作为封闭系统的自身要素的聚集与配置状况,也不仅取决于其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城市群落中所具有的动态比较优势,而且还取决于其作为一个博弈主体与城市群落中其他城市能否形成较强的互补关系。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将依据所在城市群落的基本要素分布状态和相关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以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为切入点,探寻福州市的城市发展理想定位模式。 2 福州市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模型是市场营销学中进行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种常见分析方法,它同时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以系统论的思想将各类看似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能够较为客观地揭示企业发展的最优轨迹。实际上,SWOT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战略分析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宏观化处理,用来分析特定城市的发展定位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都是自身要素不断改变配置方式的过程,同时也是在相关城市群落系统中不断谋求和强化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 区域发展优势(Strength) 福州市区域发展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首先,从区位优势上看,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沿海城市群中重要城市之一。此外,福州位于闽江出海口,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福州港将建成以大型干散货运输中转为特色的国家主要港口。重点开发外海深水港区。江阴港区以建设西部作业区大型集装箱码头、东部作业区冶金深水泊位为主;罗源湾港区以可门作业区、将军帽作业区大型能源、矿石深水泊位为主。闽江口内和松下港区分别以建设长安、洋屿作业区内集装箱运输和滨海工业区临港工业泊位为主。到2010年,福州港新增泊位25个,新增吞吐能力3723万吨,其中集装箱134万TEU。实现货物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200万标箱。 区域发展弱势(Weakness) 从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排名中可以看出,福州市在很多的测评标准中排名都不是很高,这也就直接影响了福州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目前,福州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赋予南沙新区的7大类30条政策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赋予南沙新区的7大类30 条政策 一、财税政策 1.根据南沙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南沙新区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二、金融政策 2.加强粤港澳金融合作,稳妥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外汇管理等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南沙新区在内地金融业逐步扩大对港澳开放的过程中先行先试。 3.支持港澳金融机构根据CEPA优惠措施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南沙新区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 4.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南沙新区新设金融机构,开办期货交易、信用保险、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业务。 5.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机构在南沙新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6.鼓励港澳保险经纪公司在南沙新区设立独资保险代理公司。 三、与港澳往来便利化政策 7.为南沙新区居民及在区内投资、就业的内地居民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提供便利,积极研究推动为南沙新区居民及在区内投资、就业的内地居民办理往来港澳地区通行一年有效多次签注。

8.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给予居留便利,制定放宽免税居留期限、往来便利化等优惠政策。 9.打造世界邮轮旅游航线著名节点,便利邮轮及其载运人员出入境。 10.允许在南沙新区办理港澳地区航运公司所属船舶及非本地住所的个人所拥有游艇的船舶登记。条件成熟时,探索粤港澳游艇通关新模式。 11.在南沙新区放宽进口游艇相关政策,试点游艇保险制度,便利粤港澳游艇出入境。 四、扩大对外开放政策 12.建设粤港澳口岸通关合作示范区。 13.条件成熟时,在南沙新区部分区域探索实行分线管理政策。 14.简化南沙港区与香港葵涌码头船舶进出境手续。 15.将广州港口岸整车进口港区范围扩大至南沙港区,支持南沙港区口岸开展零担拼柜出口业务。 16.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允许在南沙新区试点开展离岸数据服务。 17.积极引导广东境内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检测实验室服务南沙新区注册的港澳企业。 18.增加南沙新区粤港澳直通车指标数量。 五、土地管理政策 19.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 20.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保障南沙新区科学发展的必要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在符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

广州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广州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解读 在新区获批一年多以来,一直未找到“北”的南沙似乎开始逐渐失去“从容”。 9月6日,南沙新区诞生一周岁。在此前夕,《广州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5年)》出炉,其中令人侧目的是,未来南沙将有4条国家级铁路、4条城际轨道、5条城市地铁线路以及一个“第二机场”,形成一个“海陆空”复合式的交通中心。 当下,广东有意将南沙、前海、横琴以及广州白云机场空港区打包联合申请“自由贸易区”,而实际上,在这种暖意融融的表象下,是各地各自铆足了劲,欲借自贸区之力,在区域竞争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而作为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南沙,在资金紧缺、定位模糊的态势下,似乎越来越陷入迷茫。 再度热身 一年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使得这个已经暖了20多年身的宝地终于成为中国第六个具有国家级战略意义的“新区”。 随后一年中,广州除了将原属番禺的东涌、大岗、榄核三镇划归南沙,使其行政面积达803平方公里,跃居广州第四大区外,还新增数条城区内地铁,34个车站,连通深圳机场、香港机场及广州南站,密度堪比老城区。

在“新区”利好和一系列措施的带动下,南沙的GDP增速在2012年竟达到全市第一。但好景不长,在今年上半年广州12区的GDP增长成绩单中,南沙让人大跌眼镜地落到了排名第八,未达全市12.4%平均数的水平。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在南沙新区获批一周年之际,广州赶紧推出总体规划和《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城市设计及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此外,近日炙手可热的广州“第二机场”相传也将落户南沙,加上业已确定落户南沙的商务机场,南沙一个强大的“海陆空”复合交通枢纽的蓝图已跃然纸上。 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来卿认为,南沙当下必须通过构建“交通中心”的路径,来最终实现南沙作为“经济中心”的远期战略目标。 疯狂卖地 南沙总规划落地之后,此前已经沉寂了大半年的南沙楼市也再次激情起舞。打开当地与房地产相关的网站,到处都是“南沙房地产引爆”之类的新闻。 公开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南沙国家级新区成立后,一年时间内,南沙楼市量价齐涨。在成交量方面迅速从6815套增至8866套,同比大涨超过30%,而价格方面也冲破万元大关。 政府推地无疑对此间房价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信息统计,自去年9月起,南沙新区挂牌卖地共33块,是近期广州卖地最多的区之一。近期,南沙更是将推出8块土地,其中拟在9月推出的就达6块。由此可见,政府冀望通过推地做热南沙的意图明显。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区域规划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比较法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济南市的优势产业,并以南部山区的规划发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最后运用增长极理论就如何加快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利用优势产业加快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出几点意见与分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济南市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 0:序言 增长极的形成,应具有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的条件。从历史条件看,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如果具有了优势条件,就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和制度方面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适合于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从资源条件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优势的区域,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比较法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是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能互利和双赢的基础。各国、各地区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进口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对别人有利,更对地区和全球有利。抓住比较优势,就是最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也能成功地抓住机遇。对于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是采用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济南概括 济南地理位置与资源

南沙开发区发展战略分析

南沙开发区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建设广州南沙新城的发展为背景,结合南沙开发区的具体客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南沙区发展的实际,简单阐述了南沙开发区的基本状况,对南沙开发区进行了SWOT分析,简单阐释了南沙开发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后为南沙开发区今后的发展过程提出一些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南沙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一、南沙开发区概述 南沙开发区是国务院1993年5月12日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是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按照广州城市规划,南沙规划区范围包括广州番禺沙湾水道以南的所有地区,总面积约7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575平方公里。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南沙开发区范围包括其中的黄阁镇、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镇东南角、横沥镇、珠江管理区、万顷沙镇、番禺区围垦公司等区域,总面积约53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南沙地区将发展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 1.1区位与交通 南沙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南沙距离广州,香港,澳门三地市中心不超过70公里,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共有6000万人,把整个珠三角及港澳的城市群都网络其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无可替代。 南沙雄踞珠江八大出海口的虎门,蕉门,洪奇门及横门,周边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大国际机场,是广州,深圳,珠海“A”字型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的横轴,得天独厚的海陆空位置使南沙成为连接珠三角两岸的交通枢纽。南沙地区现有市政道路已初具规模,环岛路,进港大道,港前大道,黄阁大道,凤凰大道等城市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 广州市南沙区,位于广州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镇隔江相望;西与中山、佛山顺德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番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南沙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占广州总面积的11%。具体地理位置见下图: 图1.南沙地理位置 一、总体简介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三大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

海自贸区和珠海横琴自贸区)、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自建设南沙自贸区以来,得益于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大力支持,南沙投资环境大幅优化,交通配套日益完善,重大项目频繁落地,商业氛围渐趋浓厚,各项指标发展较快。截至2016年末,南沙经济发展大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2016年度南沙最新经济数据 在2010年末,广州南沙的经济发展各项数据以及在广州市的占比情况如下: 表2.2010年度南沙经济数据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金额 同比增长(%) 在广州市 占比(%)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278.76 13.8 6.5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3,055.63 8.0 15.6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69.18 1.7 4.96 税收总额 亿元 386.53 15.5 8.53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亿元 813.15 31.0 14.26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30,393 7.9 55.91 集装箱吞吐量 万TEU 1,273 8.1 67.57 进出口总额 亿元 1,694.28 10.7 19.78 进口总额 亿元 637,10 27.4 18.85 出口总额 亿元 1,057.18 2.6 20.38

广州南沙开发区规划研究中心简介

广州南沙开发区规划研究中心简介 广州南沙开发区规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规划中心”)是广州市规划局南沙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规划分局”)下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协助规划分局组织编制南沙新区有关规划编制工作。本机构设置事业编制20人(在岗6人),雇员2人(在岗1人)。 规划中心自2005年筹建、2008年成立至今,随着南沙由广州的“南拓”战略承接地变为国家战略新区,其相关工作职能也在不断提高、完善。对应广州南沙开发区的市级审批权,规划中心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组织编制南沙新区总体层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志性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法定规划,并依法开展各类法定规划公示公告及上报审批工作; 2、组织编制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整治规划; 3、开展相关规划研究、重大项目选址及实施策划工作; 4、组织重要节点及标志性建筑国际竞赛、咨询活动; 5、为相关规划审批事项提供技术依据与支撑; 6、为南沙开发区相关规划实施及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7、针对所组织编制的各类规划进行质量与进度控制。 规划研究中心开展工作至今,已结题和正在进行的规划编制项目共计220余项,每年办理各类政务案件及会办案件

400余项。通过规划编制工作,与众多境内外知名设计机构拥有合作关系,并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规划院、广州市规划院等一批国内顶级规划设计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并在日常工作中,直接接受广州市规划局的业务指导,与南沙开发区、南沙区各职能部门联系密切。 附注: 2001年《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概念规划》出台,确定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南沙作为“南拓”战略的承接地,迎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第一轮高潮。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将南沙新区开发作为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建设项目;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要求南沙新区大力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现代化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为全面推进珠江三角洲转型发展、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更大作用。

淮安市区域优势分析

淮安市区域优势 一、城市区位: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滁州市,西南靠近南京。全市地处江苏省淮河两岸,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二、就城市的区域优势来说,总体而言,淮安市的区域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优势。淮安处于全国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是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新长铁路纵贯全境,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盐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以及运河国际港共同构筑淮安通江达海大通道,已经开工建设的淮安民用机场,更将淮安带入飞速发展的轨道。淮安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目前淮安已成功加入长三角经济区,融入国家战略关注的重点区域。 如今,京沪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宁宿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徐淮盐高速公路都已建成;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营运,即将开工建设连淮扬镇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

渠、淮河及其入江、入海水道等航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淮安到上海虹桥机场仅3个半小时的路程,到南京禄口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港口和机场分别只有2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1小时的路程,淮安涟水机场已经开通。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淮安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2、资源优势。首先,在社会经济优势方面:淮安市在水电、人才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以提供充足的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人力资源。淮安是苏北职教中心,拥有19所大中专职业教育学校,常年在校学生14万人,每年毕业4-5万人,可以满足企业各种用工需求。 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土地资源——淮安市属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陆地总面积892万公顷。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除了缺少园地中的橡胶园、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200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9.28万公顷,其中,水田25.90万公顷。此外,全市还有可供开发的黄河故道和其他河湖滩地近7万公顷。水域面积31.26万公顷。 水资源——淮安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平水年全市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15.08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12.83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

最新城市发展战略与定位——南沙发展战略与定位

城市发展战略与定位——南沙发展战略与 定位

广州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 一、总体战略定位: 用40年左右时间,将广州南沙建设成国际智慧海滨城市、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二、四大战略功能解读 三、 1 中国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 南沙要在开放型经济、商贸旅游、航运物流、会展等诸多领域,成为广州国际交往的新平台,成为中国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成为推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 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 在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中,南沙的区位优势明显,面积最大。南沙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领域、全方位拓展粤港澳合作领域。 第一层面,利用国家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的机遇,深入开展专业服务、科技创新与研发设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及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全面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支持,使南沙在港澳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开放中先行先试,将南沙打造成为科技教育文化国际合作特区; 第二层面,深化合作领域,从产业领域拓展到文化和社会领域,在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合作模式,率先试验,先行先试; 第三层面,深化制度接轨,将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共享、经济一体、文化交融、制度对接的共同家园。 3 广州科学发展的龙头示范区。

南沙的发展要落实到“打造一个新广州”,在新时期广州发展中起到龙头示范作用。 一方面,要将南沙建设成为广州国际中心城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共同承担起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以更大的气魄、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借鉴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思路,将南沙建设成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成为广州经济新的制高点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龙头。 另一方面,要在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创新及城市功能提升等诸多方面率先探索、率先实践,力图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广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示范区。 4 珠三角湾区的宜居家园。南沙人口密度低,土地、岸线和生态资源丰富,是珠江口湾区发展“脊梁”的重要节点,南沙要充分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以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为指引,加快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步伐,将南沙打造成为环珠江口宜居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将南沙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健康休闲旅游中心。 三、开发战略步骤与路径 1、开发步骤 依据其制订的时间表,至2015年,南沙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将在广州市居前列,2030年,南沙新区可与现在的香港比肩,而2050年将再造一个香港。 起步建设阶段(2011—2015年)。到2015年,使经区划调整后的南沙新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国际化等方面居广州市前列。

广州市南沙区(开发区)概况

广州市南沙区(开发区)概况 南沙区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面积约544平方公里,处于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南沙区既为国家级开发区,又是广州市新增设的行政区,享有开发区和行政区的双重优惠政策。近几年来,南沙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的目标,加大了开发建设的力度,经济社会发展很快,汽车、石化、钢铁等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区内水电供应充足,交通网络顺畅,生活设施日趋完善。 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目前,南沙区北部为汽车和重型装备工业、中部为高新科技产业、南部为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的总体布局已经初步形成;以汽车、钢铁、造船、重型机械装备、石化、高新技术产业及港口物流等七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注重发展产业聚群,使南沙的经济发展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今天,南沙这块热土已经众商云集,美国通用、德国巴斯夫、日本丰田汽车、日本JFE钢板、名幸电子、三菱重工、瑞士龙沙集团等著名跨国公司,中船集团、东方电气、第二重型机械厂、越秀广纸集团、广钢集团等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骨干企业以及东凌集团、立白化工集团等省市名牌民营企业,也先后在南沙落户。另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正满怀希望地向南沙走来。 便利顺畅的交通网络。南沙区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距广州市中心50公里,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以南沙为中心,在6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深圳、香港、澳门、东莞等14个大中城市,由这些城市组成的珠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由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公路和黄榄支线、江中高速公路等组成的骨干交通路网,使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路网形成快速便捷的联系,充分发挥南沙作为珠三角交通枢纽的优势。广州地铁四号线从广州科学城,经广州大学城通达南沙新城区,使南沙到广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南沙处于珠江出海口的咽喉要地,是广州通往海洋的唯一通道,水运交通非常发达,南沙客运港每天有多个航班直达香港。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南沙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南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 2012.09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二○一二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2) (一)发展基础 (2) (二)战略意义 (3)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发展原则 (5) (三)战略定位 (6) (四)发展目标 (8) 三、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9) (一)强化与港澳基础设施对接 (9) (二)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9) (三)推进公共服务合作共享 (10) 四、开拓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12) (一)科学布局城市功能 (12) (二)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13) (三)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4)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6) (五)彰显岭南人文特色 (18) 五、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18) (一)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19) (二)建设商业服务中心 (20)

(三)打造教育培训基地 (22) (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22) 六、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 (24) (一)构建区域交通枢纽 (24) (二)建设航运物流枢纽 (26) (三)增强信息服务能力 (26) (四)加快形成国际化营商环境 (27) (五)强化开放门户功能 (28) 七、构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 (28) (一)创新社会治理结构 (28) (二)优化社区服务 (29) (三)强化社会管理保障 (30) 八、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31) (一)拓展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空间 (31) (二)促进大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32) (三)带动内地更广大区域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32) 九、保障措施 (33) (一)保障机制 (33) (二)加强政策支持 (36) (三)加强组织实施 (40)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规划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规划 广州南沙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 2009年2月

目录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环境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发展环境 (6) 二、产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和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5) (四)发展战略 (16) (五)发展总体思路 (17) 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18) (一)规划产业类型 (18) (二)港口作业 (18) (三)仓储配送 (20) (四)出口加工作业 (21) (五)贸易展示 (22) 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22) (一)港口装卸业务布局 (22) (二)物流业务布局 (23)

(三)出口加工业务布局 (23) (四)集中查验业务布局 (23) 五、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4) (一)完善保税港区机构设臵 (24) (二)全力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封关验收工作. 24(三)加快推进保税港区招商引资工作 (25) (四)尽快完善南沙保税港区集疏运体系 (25) (五)依托保税港区打造华南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 25

2008年10月18日,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国内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之后获批设立的第9个保税港区。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批复》(…2008?93号)明确提出,要求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务院《批复》有关要求,特制定本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发展现状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位于广州南沙开发区东南部,规划占地面积约7.06平方公里,由五个地块组成:包括位于龙穴岛南部的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4个5万吨级码头及后方堆场、物流园区一期及江海联运码头一期、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6个5万吨级码头及其后方堆场、公共查验区四个地块,以及与龙穴岛隔江相望的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地块。在功能上,南沙保税港区可分为港口作业区、物流作业区、出口加工作业区、江海联运作业区和公共查验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