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教育史复习

中外教育史复习

中外教育史复习
中外教育史复习

第一部分知识点

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

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孔子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张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

1.先秦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

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

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

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

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

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着是《学记》

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

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

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

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

4.《师说》的作者是韩愈

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

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

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

5.宋代最着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

5.“苏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

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

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

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

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魏源

7.认为师范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张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范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

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

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

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

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

8.民国时期最着名的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陈鹤琴

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张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

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

9.民国时期最着名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

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

10.在儿童教育中主张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陶行知

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

10.主张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苏格拉底

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苏格拉底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

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

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内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

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

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这其中最着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

13.“苏格拉底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

13.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的是贺拉斯·曼

13.建立美国第一所公立小学的州是宾夕法尼亚州

13.明治维新至二战前日本教育的总的指导纲领是《教育敕语》

14.被后人称为教育科学奠基人的是夸美纽斯

14.被称为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4.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被称为“快乐之家”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14.“寻求简化初等教育的方法是我一生工作的出发点”。“我”指的是裴斯泰洛齐

15.被后人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是夸美纽斯

15.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

15.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大教学论》

15.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杜威

16.斯宾塞《教育论》一书共包含四篇论文,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6.1763年出版《国家教育论》,极力主张国家应积极兴办学校的法国教育家是拉夏洛泰16.洛克认为,对绅士进行教育最理想的是家庭教育

16.强调通过教育使青年掌握民族生活传统和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基本东西的流派是要素主义教育17.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

17.日本写就《劝学篇》的思想家是福泽谕吉

17.主张“消极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是卢梭

17.主张“消极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是卢梭

18.二战后成为影响美国现代教育发展根本大法的是《国防教育法》

18.1872年,日本颁布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

18.二战后成为影响美国现代教育发展根本大法的是《国防教育法》

18.二战后成为影响美国现代教育发展根本大法的是《国防教育法》

19.标志着教育科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着作是《大教学论》

19.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教育基本法》

19.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教育基本法》

19.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教育基本法》

20.提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的是马卡连柯

20.提出“教育过程之外并无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的教育家是杜威

20.提出尊重与要求相结合教育原则的苏联教育家是马卡连柯

20.提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的是马卡连柯

21.“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

22.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教学中要学思并重的教育家是孔子。

23.我国最早的教育论着是学记。

24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主要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25.《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

26.明确的将教师的任务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是韩愈。

27.晚晴的文教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28.中世纪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往往授予大学一定的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内部自治权利。29.英国贝尔与兰开斯特创立的导生(相互教学)制,极大地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30.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31.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32.结构主义最为倡导的学习方法是发现法。

33.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

34.在人的培养目标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1.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

2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

23.我国最早创办地方官学的人是文翁。

24.汉代察举中最主要的科目是贤良方正和孝廉。

25.认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主张既要重视“早教”,又不可放弃“晚学”的教育家是颜之推。

26.我国教育史上把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家是朱熹。

27.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三类学堂是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

28.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是古希腊的智者。

29.西塞罗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30.1810年,德国创建柏林大学,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局面。31.洛克认为绅士应具备四种品质,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32.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的第一阶段应该是管理。

33.福禄倍尔将为幼儿游戏和其它活动设计的教具称为“恩物”。

34.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提出的“新三艺”是指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

21.百家争鸣中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墨、道、法。

22.将教学认识过程概括为“闻、见、知、行”四个阶段的先秦教育家是荀子。

23.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蒙学教材是急就篇。

24.汉代兴太学、行察举、独尊儒术三代文教政策的提出者是董仲舒。

25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的教育家是胡瑗。

26.我国教育史上主张“心即理”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致良知”在教育家是王阳明。

27、维新运动中在湖南长沙创办的着名学校是时务学堂。

28.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29.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30.洛克阐述绅士教育主张的着作是教育漫话。

31.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32.1947年日本《学校教育法》采用美国的6-3-3(或者6-3-3-4)学制。

33.福禄倍尔将为幼儿游戏和其它活动设计的教具称为“恩物”。

34.被誉为“贫苦者之友”的瑞士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21.孔子编订的《六经》具体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22.我国先秦时期系统阐述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步骤的教育论着是《大学》。

2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使用最普遍、流传最长远的蒙养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4.在培养目标上把人才划分为“儒生”、“通人”、“文人”、“鸿儒”四个层次的教育家是王充。

25.“苏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

26.在人性论的观点上,突破先秦诸子及宋明诸儒或性善或性恶的局限,主张人性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教育家是王夫之。

27. 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28.古罗马时期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

29.西欧中世纪世俗教育主要包括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

30.19世纪初,法国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是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

31.在西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创始人”的是赫尔巴特。

32.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福禄倍尔。

33.1968年法国“福尔法案”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是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和多科性。34.在人的培养目标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二部分

一、识记:

35“六艺”: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36“三舍法”:宋代王安石元丰改革中创立的一种教学制度。将太学的学生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37.“自然后果法”:卢梭反对对儿童实行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使儿童感觉到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终止某种不良行为。

38.前景教育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经常给集体提出一些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任务,吸引整个学生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之努力。

35.《六经》:孔子编订的儒家经典,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具体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36.监生历事制:我国明代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具体做法是太学生在学期间到相关部门挂职锻炼。

37.骑士教育:西欧中世纪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通常分为在家庭中接受双亲教育的宗教教育阶段;进入上一层贵族城堡中的“礼仪教育阶段”和“侍从教育阶段”。

38.《毛雷尔拨地法》: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由联邦政府根据各州国会议员人数拨给相应土地以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法律。由此创建的学院被称为“拨地学院”。

35.“启发诱导”: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科举制:我国隋唐到清末的一种选士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拨人才。

37.“苏格拉底法”: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不是传授现成知识,而是与学生交谈、辩论以唤醒学生意识,从而发现真理。(包括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和产婆术三个步骤。)

38.《国防教育法》:美国1958年颁布的一项法令。核心内容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迅速提高美国的教育质量。

35.独尊儒术:是汉代武帝时期确立的文教政策。是指国家的文化教育政策,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皆以儒术为本。

36.“中体西用”:我国清末的文教政策。其含义是,教育以坚持传授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根本,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37.“七艺”:古希腊的教育内容,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38.平行教育影响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应以集体教育为主,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又在教育个体的同时影响集体。

二、领会与理解:

39.简答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的区别。

答:社会基础不同;管理制度不同;施教对象不同;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同。

40.简答书院在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

答: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莅临书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书院讲学不受地域限制;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师生关系比较融洽。41.简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答: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指出适应自然的教育应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一天之中,早晨最适应学习。二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42.简述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答:主张通过儿童的多种活动和训练,让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

但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并不是放任不管,而要组织必要的训练,包括筋肉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感官训练和初步知识教育。

39. 简答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

答: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40. 简答朱子读书法。

答:古代着名教育家朱熹总结的读书方法。具体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41.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论述。

答:反对体罚、教学应当适度、学习与休息相间、教学应明白易懂、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问。4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人道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世俗化、贵族化、变革性。

39. 简答《学记》中提出的六条教学原则。

答: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40. 简要评价洋务教育的历史意义。

答:冲破封建教育的藩篱,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科技人才。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

首倡留学生教育,加强了教育的对外交流。

历史局限: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带有浓厚的买办性。

41.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

答:教师应德才兼备、即言即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教师应热爱学生,教师应熟悉所任教学科的内容、能熟练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地组织教学。

42.简述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答:主张通过儿童的多种活动和训练,让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但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并不是放任不管,而要组织必要的训练,包括筋肉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感官训练和初步知识教育。

39. 简述“苏湖教法”对教育的改革。

答: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和湖州两地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改革官学教育的模式。

其核心内容有二:一是以明体达用为办学的指导思想;(1分)二是以分斋教学为改革措施,将学校分为经义斋和治事斋,分别培养理论型和实用型人才。

40 简答癸卯学制的历史意义。

答:建立起初、中、高三级七段衔接和普、实、师三类并列的学制系统;(1分)

将实业教育正式纳入学制系统中;重视师范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将大量近代西学列为教科书。41.简述洛克关于教育作用和目的的观点。

答:洛克非常重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着名的“白板说”。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教育要培养绅士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42.简述福禄倍尔幼儿教育思想。

答:十分重视人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父母在家庭中的教育作用,但应创立幼儿园以帮助家庭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育。

非常重视对幼儿园教育的研究。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活动来完成的,所有,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游戏、活动以及教具和作业的设计。

三、综合运用:

43.试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作用论的异同。

答:相同点:(1)都重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个体的教化作用。

(2)教育的内容一样,都注重传统儒家经典的学习。

(3)培养的目标相同,都是要培养具有儒家思想道德的君子。

不同点:(1)对人性的认识不一样,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

(2)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不一样,孟子强调“养”,荀子注重“化”。

44.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

答: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在于人具有理性。

教育应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而不是进行职业准备。

自由教育的实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闲暇——只有如此自由人才能专心从事崇高的“沉思”活动。

(2)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和哲学等,避免机械的专业化训练。

启示部分论述:

43.请结合你的教学或学习体会谈谈《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借鉴意义。

答:《学记》中提出的六条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请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以上任一原则展开论述

44.谈谈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答:积极作用:

杜威主张“做中学”,使知行合一起来,具有进步意义。

把教育看做事人与环境的交互租用,有一定辩证哲理。

把教育看做生活和生长,注重教育的发展性。

把教育看做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具有进步性。

把学校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愿学。

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消极影响:

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因片面强调直接经验,忽视间接经验,过分强调儿童中心地位等是其最大的局限性。

(本题属开放性思维题,言之成理都行)

43.请结合你的教育感受谈谈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的意义。

答:蔡元培针对封建传统教育无视学生特点,违反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法则,束缚学生个性发展而提出此教育主张。

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学生个性,要学生自动、自学、自助。

教师的责任只在学生感到困难时采取帮助他们。

请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44.分析和评价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上的贡献。

答: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提出的有关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用书等一系列主张,形成了夸美纽斯教学理念的丰富内容。

在教学原则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直观性、循序渐进和彻底巩固性原则。

提出了学年制和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传授知识,认为教学过程应包括:吸引注意、前后联系、及时提问和表扬、及时巩固等环节。

教学用书用形象直观。

43.试论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对我国封建教育的影响。

答:明确了封建教育的方针、确立了封建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封建教育的内容、确立了学校教师的标准、确立了封建学校教育模式。

44.分析评价斯宾塞的课程体系理论。

答:斯宾塞根据他的关于人的五种生活活动的划分,设置了五部分的学科内容。

第一部分,为准备直接的自我生存活动,应开设生理学、解剖学。

第二部分,为简介自我生存做准备的活动,应开设与获取生活资料和职业的相关课程。

第三部分,为抚养子女的活动,主要通过一些教育学科来实现。

第四部分,为将来尽公民职责做准备,应开设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第五部分,为准备将来在欣赏自然、文学和艺术等闲暇活动中满足爱好和情感的需要,应开设油画等艺术课程。

斯宾塞的课程体系,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重点,冲破了英国教育中传统势力的束缚,比英国传统教育中“装饰先于实用”的课程前进了一大步,代表了近代课程改革的方向。注意到了社会发展变化对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如把闲暇教育作为课程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反映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浅谈中外教育史

浅谈中外教育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1测绘韩体忠 一,我国教育史简介 提起我国教育史,首先想到的就是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他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在汉朝,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而到了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在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在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在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为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洋务学堂。而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基本体现了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二,外国教育史简介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早的教育。苏美尔人发明了"泥板书"和楔形文字文字,这就为两河流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苏美尔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到巴比伦时期,学校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先后出现了婆罗门教教育,佛教教育,但古代印度的教育操于宗教之手,成为神学附庸。在中世纪西欧早期,文化和教育于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公元6世纪以后,西欧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世俗教育形式开始出现。例如;查理曼的教育改革,骑士教育。而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其教学内容也由最初的传授实用知识变为以诵习《古兰经》为主。早期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聚会礼拜的圣地,也是兼施初、中、高三级教育的教育场所。中世纪晚期西方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城市学校和经院哲学院,进入近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下来,在文艺复兴期间产生了文法学校和公学属中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最为

中外教育史19春在线作业12答案

答案+我名字 课程与教学论19春在线作业2 总分:100分时间:60分0秒 答题中 一、单选题共20题,60分 1 3分 以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估方式是 A目标参照评估 B他人评估 C定性评估 D常模参照评估 2 3分 “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目标称为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3 3分 ()是指学生实际得到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学生经过有关课程的学习所得到的经验。 A理想课程 B理解课程 C文件课程 D经验课程 4 3分 提出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5 3分 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实质是: A阶段性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序列性原则 D统一性原则 6 3分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顺应 B同化 C联想 D平衡 7 3分 每一种课程评价都表现为特定的价值观,迄今为止的课程评价有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 A行为取向的评价 B生成取向的评价 C结果取向评价 D主体取向的评价 8 3分 关于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9 3分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提出的 A罗杰斯 B拉特克 C克伯屈 D华虚朋 10 3分 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 B测量研究 C问卷调查研究 D实验研究 11 3分 1956 年完成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体系的是 A桑代克 B布卢姆克拉斯沃尔 C斯克里芬

12 3分 ()是现代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A赫尔巴特 B布卢姆 C杜威 D凯洛夫 13 3分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才能突显21世纪的教育走向? A德、智、体、群四育均衡发展 B为求更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校需增加学习的份量与时间 C重视多元智慧,给予适性发展,启迪个人潜能与智慧 D为尊重个人发展,教学以放任为原则 14 3分 以下哪一种教育研究普遍化的可能性不高? A问卷调查 B访问调查 C实验研究 D参与观察 15 3分 分组教学制中学生的分组主要有能力分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A差异分组 B年龄分组 C年级分组 D作业分组 16 3分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17 3分 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理念实质上就是追求教育 A平等与平均的内在统一 B高质量与高数量的内在统一 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D平均与高数量的内在统一 18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克己内省 答:克己是传统道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和普遍的教育方式。是指严格要求、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内省是指积极开展自我主观思维活动,使个体言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2、《劝学篇》 答:《劝学篇》又名《劝学》,是荀子的名作。在《劝学》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3、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答: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4、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答: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科学的功能显现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思潮,体现为: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必须对人的社会生活有用。 5、五项竞技 答: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五项竞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比赛中设置3名裁判员。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6、骑士教育 答: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中外教育史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代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始于 A.汉高祖时 B.汉武帝时 C.文景之治时 D.东汉灵帝时 2.唐代确定的文教政策是 A.重振儒术 B.独尊儒术 C.遵用汉法 D.崇玄重道 3.《问孔》《刺孟》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王充 C.颜之推 D.韩愈 4.首开我国近代公费留学教育先河的是 A.顽固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洋务派 5.提出“尚自然、展个性”思想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黄炎培 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的理论体系是 A.中体西用 B.中体中用 C.西体中用 D.西体西用 7.创办北洋水师学堂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维新派 8.洋务派创建的外国语学堂主要是为了培养 A.外语教师 B.外语研究人员 C.翻译人员 D.文秘人员 9.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统辖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学部 B.教育部 C.提学使司 D.学务处 10.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教育家是 A.毛泽东 B.杨贤江 C.张骞 D.蔡元培 11.在彼得一世进行教育改革以前,俄国教育的主要管理者是 A.天主教教会 B.东正教教会 C.国家机构 D.地方机构 12.1879年日本颁布的《教育令》,放宽中央对地方教育的限制,主要依据是A.美国经验 B.法国经验 C.德国经验 D.俄国经验 13.卢梭认为,促进人的才能和器官内在发展的是 A.自我的教育 B.事物的教育 C.人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 14.20世纪前半期在美国教育史上被称为 A.理想主义教育时期 B.人本主义教育时期 C.进步主义教育时期 D.结构主义教育时期 15.现在日本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是 A.教育部 B.文部省 C.科学部 D.科学教育部 16.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是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意大利人 D.德国人 l7.存在主义教育流派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 A.“我与你们” B.“我与你” C.“我与物” D.“我与它” 18.在西欧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为 A.宫廷学校 B.城市学校 C.体育馆 D.教会学校 19.1801年,拿破仑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旨在控制教会的条约,一般称为

中外教育简史

【题型:论述】【分数:14分】得分:14分 [1] 论述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影响。 答: 论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自由教育的实施,要想达到沉思的效果,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2)自由学科。沉思活动需要充分的闲暇。闲暇并非无所事事,闲暇与沉思相联系。沉思的活动也是一种有为的活动,他本身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自由学科是自由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乐、绘画等。 总之,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答案:理性|目的|闲暇|自由学科|自由人|职业准备|高级能力|理性的发展|自由学科|影响 【题型:单选】【分数:1分】得分:1分 [2] 欧洲“新学校运动”中最早开设的一所新学校是()。 A 乡村教育之家 B 罗杰斯学校 C 艾博茨霍姆学校 D 公民学校 答: C 答案: C 【题型:简答】【分数:5分】得分:5分 .

[3] 唐代书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唐代书院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的动荡和需要。 2、书籍聚集和传播。 3、私人讲学的传统。 4、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答案:①社会的动荡和需要。 ②书籍集聚和传播。 ③私人讲学的传统。 ④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题型:填空】【分数:1分】得分:1分 [4] 明代第四次禁毁书院是专门针对书院。 答: 东林 答案:东林 【题型:多选】【分数:2分】得分:2分 [5] 以下属于宋代六大院的有()。 A 白鹿洞书院 B 岳麓书院 C 太极书院 D 石鼓书院 E 嵩阳书院 答: ABDE 答案:ABDE .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中外教育史笔记

中外教育史笔记 2007年07月14日星期六15:03 外国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探讨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其次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意义: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学说: (一)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在利氏看来,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讲,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 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根据孟禄的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这是苏联学者最先提出来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据此认为: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 (四)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也有人认为上述第三种观点不够准确。他们并不否认劳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需要,但指出:社会生活内容是多样性的,除了劳动经验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因此他们认为,更准确的提法是: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上述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虽说法不一,但大体可分为两类。前两种(即生物学、心理学起源论) 在西方有一定代表性,可算做一类;在社会主义国家流行,大多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变种,可算做另一类。 比较:第一类中,不管是将教育解释成生物学现象还是心理学现象,实际上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颇。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意义,有其合理性,现代心理学理论仍在强调这一观点;但这一理论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中外教育史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墨子 答:墨子,名翟,鲁国人,春秋战国时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政治家、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 2、学而优则仕 答:学而优则仕原话出自孔子的弟子子夏,意思是学习达到德业优长的程度就应该入仕从政,原意在鼓励读书人做官,让大量主要是来自平民的“贤士”从政,以改变官僚队伍的结构,促进世袭政治向“贤人”政治的转化。孔子显然赞成这一主张,他在《论语·先进》中说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即明显包含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学而优则仕”在春秋时有打破世袭制的时代意义,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3、万木草堂 答:是维新教育时期建立的学堂,是康有为的讲学之地,1893年选定仰高祠为讲舍,定名为“万木草堂”。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它继承了传统书院的办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在形式中注入了新内容。教学内容沿袭了义理、考据、经世和文字等传统提法,但包括了西方哲学、地理学、数学等学科内容,成为酝酿维新变法理论的场所,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万木草堂是一所旧式学堂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 4、夸美纽斯 答: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5、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答: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封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 (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 (3)、氏族宗法制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 (4)、社会分工的状况:官与师尚未分离。 2、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稍后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4、《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大学从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特点首先在于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其次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5、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八条目”是实现“三纲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辅导建议及备考思路(新) 与此前考试相比,2012年10月份的这次考试在题目的组织形式上有所变化,以往是中、外教育史两张卷,这次考试把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但考试内容要求依然是紧扣大纲来进行的。下面将首先对本次考试试卷内容进行分析。 从试卷中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命题看,可以说考查的知识点非常细,不仅考查典型的教育制度与著名的教育人物,还会考到与之相关的知识。例如,2012年10月份的考试题目中,选择题第10题“早在1906年便提出了美育的学者是()”,答案是王国维,而这一知识是讲到蔡元培的美育知识时提到的,见课本225页。又如,选择题第13题,“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学堂分为外院、中院、上院和师范院,其中外院程度相当于()”,此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情况及学堂等级。落实到课本上,此知识点是在讲到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师范学堂时提到的,见课本173页。由此可见,考试中考查的知识非常细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仔细阅读教材,在把握主干知识框架的同时注意一些与此相关的细节性知识。看书的时候,对于书中用“最早”、“终极”等定语来阐述的知识一定要特别留意,这是选择题常考的知识点。 名词解释题分别考核了教材中第三、五、七章的知识点,这些考核点在大纲考核要求中的识记部分都已明确列出。因此,在复习时,应以名词解释的要求来掌握大纲中规定的识记知识点。 本次考试中,主观题部分的考核内容与以往有所不同,此前的主观题主要考典型人物的教育思想,而这次加大了教育制度史的考试比重。因此,在复习过中,不要忽视教育制度的重要性。主观题的考核内容并没有溢出大纲的要求,在大纲中各章考核知识点部分都已明确指明。 对照考试的题目和大纲、教材来看,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没有超出大纲及教材的范围,教师备课时应尽量吃透大纲,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然后再把这些知识点进一步落实到书本上。 总体而言,中外教育史的知识体系可分为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两条线索,对教育制度史的复习可以采用画树形图的方法,例如关于唐代学制系统,可采用以下结构图帮助学生记忆。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及答案全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第一篇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上)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发展演变 一、填空 1.成均是出现于五帝时期的萌芽状态的学校教育。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我国真正意义的学校出现于商朝。 4.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由大司徒掌管。 6. 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以六艺教育为主,西周的经济实施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井田制)制,政治上实施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7.稷下学宫位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的学校,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儒家的荀子。 8.“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10.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11.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13.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14.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15.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14.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15.清代的官学除国子监还有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学。 二、选择 (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A)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B)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B)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B)7、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C)8、“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隋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中外教育史试题5套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5750309.html,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1 1.《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作者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黄炎培 D.陈鹤琴 2.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人是() A.张之洞 B.容闳 C.梁启超 D.严复 3.“教育”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部典籍中?()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康有为为培养变法人才创办了() A.万木草堂 B.学海堂 C.时务学堂 D.上海大学 5.“生活教育”的创行者是() A.梁漱溟 B.晏阳初 C.陶行知 D.蔡元培 6.魏晋南北朝的取士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乡举里选 7.1905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A.国子监 B.国子学 C.学部 D.教育部 8.朱熹理学教育的理论核心是() A.心即理 B.性即理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9.科举制创始于() A.汉代 B.唐代 C.隋代 D.宋代 10.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 A.王夫之 B.朱熹 C.王守仁 D.周敦颐 11.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A.明堂 B.国子监 C.乡校 D.泮宫 12.孟子人性论的主张是()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三品说 D.性相近说 13.“玄学”属于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4.王守仁“心学”主张继承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张载 B.陆九渊 C.周敦颐 D.程颢 15.“重振儒术”是哪个朝代的文教政策?() A.唐代 B.隋代 C.宋代 D.元代 16.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 B.宫廷教育 C.教会教育 D.家庭教育 17.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掀起了一场公立学校运动,其倡导者是() A.科南特 B.杜威 C.贺拉斯·曼 D.克伯屈 18.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于1964年签署了一个统一教育制度的重要法令,它是() A.柏林协定 B.汉堡协定 C.法兰克福协定 D.尼勒协定 19.美国在1958年颁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法令,它是() A.高等教育法令 B.职业教育法令 C.国防教育法令 D.中等教育法令 20.1931年9月5日前苏联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法令,简称“九·五”决定,它是() A.关于大学的决定 B.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 C.关于师范教育的决定 D.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21.倡导现代公民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德国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凯兴斯·坦纳 C.福禄培尔 D.费希特 22.提出“儿童之家科学教育方法”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 B.德可乐利 C.爱伦凯 D.富禄培尔 23.德国教育家莫伊曼和赖伊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论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科学主义教育学 D.心理教育学 24.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 A.一般的目的 B.具体的目的 C.个别的目的 D.必要的目的 25.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流派竭力主张推行的是一种() A.科学主义教育 B.新人文主义教育 C.复古主义教育 D.宗教神学教育 26.马卡连柯的教育活动主要着重于对() A.幼儿的教育 B.成人的教育 C.职业的教育 D.违法青少年的教育 27.最早实施“6∶3∶3”学制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8.法国自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后,教育管理上实施的是() A.地方分权制 B.中央集权制 C.教会特权制 D.民主参与制 29.联邦德国在职业教育上领导管理体制实施的是()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xx教育史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 (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 (3)、氏族宗法制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 (4)、社会分工的状况: 官与师尚未分离。 2、私学: 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稍后

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3、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 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 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4、《大学》: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 大学从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 三纲领八条目:

中外教育史三个阶段测精彩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起源问题有了新进展,在“劳动起源说”之外又提出了( C )等新观点。 A. “生物起源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B. “生产劳动需要论”、“心理起源论”、“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C.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D.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和“军事训练论”。 2、形式化教育大致相当于( C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D.从上古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3、学校教育产生的关键和直接前提是( D )。 A. 人类的定居; B.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C. 阶级的分化; D. 文字的产生。 4、我国周代的乐官、秘府、军事等官员分别担任太学的( D )。 A. 射御、书数、礼乐教师。 B. 书数、礼乐、射御教师。 C. 礼乐、射御、书数教师。 D. 礼乐、书数、射御教师。 5、( D )的教育以培养军人为教育目的。 A. 古希腊雅典。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希腊斯巴达。 6、古儒学校是( A )的早期学校。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代希腊。 7、西周“学在官府”的含义是( B )。

A. 不管官学、私学都办在官府里。 B. 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C. 官学很兴盛,私学不占主导地位。 D. 有许多人喜欢到官府里去上学。 8、找出以下包含不真实信息的一组答案( B )。 A. 古埃及宫廷学校、雅典弦琴学校、古印度古儒学校、西周辟雍。 B. 古埃及文士学校、雅典文法学校、古罗马体操学校、西周辟雍。 C. 古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训练团、古印度古儒学校、雅典修辞学校。 D. 斯巴达军事训练团、雅典修辞学校、古埃及宫廷学校、古罗马文法学校。 9、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年龄分段理论的教育家是( C )。 A. 孔子。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夸美纽斯。 10、孔子在论述教育作用时认为,在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应当( D )。 A. 教育个人在发展时独善其身。 B. 教育个人的发展可以优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C. 教育个人在发展自身时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D. 教育个人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11、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昆体良。 12、注重文字教育,忽略体育、美育是( C )教育的特点。 A. 古希腊雅典。 B. 古希腊斯巴达。 C. 古罗马时期。 D. 古希腊、罗马时期。 13、全都主张性善论的一组中外教育家为( C )。 A. 孟子、荀子、苏格拉底、王守仁。 B. 孟子、苏格拉底、洛克、卢梭。 C. 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卢梭。

中外教育简史 (1)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简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启发诱导是孔子关于教师如何教的方法问题。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越殂代疱,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孔子强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孔子善于启发诱导,获得弟子对他的称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2、退款兴学20世纪初,由于美国实行排斥华工政策,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沿海各地爆发了广泛的抵制美货运动,对美实行经济制裁。美国感到以武力镇压不能征服中国,就改弦更张。美国国会在1908年通过一项“退还庚子赔款”的法案,要求利用这笔八国联军掠夺的赔款,诱使清朝政府选派留学生,并在北京开办一所学堂,名为“清华留美预备校”。法案通过后,立即照会清朝政府,要求从1909年开始,4年之内每年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5年起,每年不得少于50名,直到“赔款”退清为止。美国这一招,形式上是帮助中国兴学,而实质是妄图培植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按照美国的要求,为执行“退款兴学”的计划,于1909年6月专设了游美学务处,负责考选学生出国留学,并于1911年在北京建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为清华大学)。这所学校从开办到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共计派送留美生1279人。对于美国这个“退款兴学”的侵略阴谋,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也纷纷效尤。 3、性善论关于人性,孟子认为人天生是善的。在战国时期,不同的学派对人性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告子人为人性不善不恶,而孟子主张性善。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二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善性是天生的“良知”、“良能”,是人性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果。 4、公学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私立学校。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很快发展为只限上层社会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目的实际表现为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 5、导生制又称兰卡斯特—贝尔制,是指由教师对学生中年龄大、成绩好的施教,而后由他们任导生,转教其他的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这种制度节省师资、花费少,在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班级之间进行竞争。但它不能给儿童以系统、充分的知识,也有机械、生硬的毛病,只注重学生的外部动机,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实行体罚,所以只能满足民众对低水平初等教育的要求,不可能适用于各种程度的教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