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名词解释

农药生物测定:是指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判断或鉴别)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剂的毒效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称为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正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如敌百虫。

标准目标昆虫: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杀虫剂内吸毒力:药剂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到植株内部,随着植物体液输导,当害虫取食植物或刺吸汁液时,药剂进入虫体并将之杀死。

熏蒸毒力: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或病菌)。熏蒸毒力测定:测定杀虫剂从昆虫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试虫中毒致死的熏杀毒力。化学保护:用药剂处理植物和植物环境,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前发挥药效,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的措施。

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消灭病菌,使植物不再发病。将药剂内吸到植物内部起作用。

化学免疫:植物通过药剂的作用,使植物具有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避免或减轻病菌的侵害。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培养皿内测定方法,通常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来作为毒力评判的标准。

杀菌剂的活体活性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的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普遍程度、严重程度)来评判药剂的毒力。

致死中量(LD50)(medium lethal dosage):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指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或μg/头。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校正死亡率:采用Abbort(1975)校正死亡率公式,以去除自然死亡对结果的影响。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

根部内吸法:常用盆栽植物或水培植物为材料,将杀虫剂定量加入培养液中,经根系吸收后将杀虫剂传导至其它部位,然后在植物上接虫后测定取食昆虫的死亡率。

叶部内吸法:用来测定内吸杀虫剂在植物体内横向传导作用,可将一定剂量杀虫剂施加在某一叶片上,经一定时间后采植株其它部位叶片饲喂试虫,或直接在叶片上接虫。

种子内吸法:用一定浓度的药液进行浸种处理,浸泡一定时间待种子充分吸收后,或采用拌种的方法使药剂附着在种子上,将之播入土中,随种子吸收水分而吸收药剂。待幼苗长出真叶后,在其上接虫或摘叶饲喂试虫。

活体组织法:是利用植物部分组织、器官或替代物作为实验材料评价化合物杀菌活性的方法,是一种介于活体和离体之间的方法。

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HTS):就是以玻璃片、膜片或培养板为载体,用高密度、微量自动化加样的方法,实现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样本的筛选方法。

填空题

1. 常用的移取试虫的方法有一般移取法、趋光法、麻醉法、吸虫法、自行迁移移虫法等。

2. 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初步毒力测定、精密毒力测定。

3. 根据杀虫剂进入虫体的部位及途径的不同,精密毒力测定可分为触杀毒力测定、胃毒毒力测定、熏蒸毒力测定、内吸毒力测定以及特殊作用方式(忌避、拒食)测定等。

4. 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蚜虫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5.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最准确的方法是夹毒叶片法。

6. 熏蒸毒力测定的三种基本方法有二重皿法、三角瓶法和干燥器法。

7. 杀虫剂毒力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为:剂量转换成对数、死亡率转换成机率值。

8.除草剂活力的鉴定方法有萌芽鉴定、植株鉴定、生理和形态效应鉴定三种方法。

9.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有种子发芽测定法、植株生长量测定法、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症状鉴定法和愈伤组织鉴定法。

10.药剂的筛选一般经过三个程序:实验室初筛、盆栽实验、田间试验。

11. 农药生物测定的一般原则为:影响因素的控制、必须设立对照、必须设重复、供试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

12. 杀虫剂精密毒力测定的目的是:最终求得毒力回归线及LD50,并判定其是否符合实际。

13. 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中的含毒介质法又包括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最低抑制浓度法。

14. 玻片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15.杀菌剂防病作用原理可分为: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

16. 试验器材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17.杀菌剂的毒作用方式有:杀菌作用、抑菌作用、抗产孢作用、增强植物抗病性。

18.杀虫剂生物测定中一般有3种对照: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标准药剂对照。

19.致死中量及毒力回归式的计算方法有:作图法、最小二乘法、电子计算机编程输入法等。选择题

1.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中最准确、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 B )

A 药膜法

B 点滴法

C 饲喂法

D 喷雾法

2. 目前比较理想的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方法是:( A )

A夹毒叶片法 B 喷雾法C饲料混毒法 D 浸虫法

3.抑菌圈法中浇制的双层培养基,下层为清水琼脂培养基,下层为:( A )

A 带菌培养基B带毒培养基 C 清水琼脂培养基

4. 通过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应找到试虫死亡率为多少的药剂浓度范围:(A )

A 16%-84%

B 20%-90%

C 10-80%

5.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种子发芽测定法的是:(D )

A.黄瓜幼苗形态法B.小杯法C.高粱法D.去胚乳小麦幼苗法

6. 下列哪种生物测定方法能精确求得每个昆虫或每克虫体重所获药量:( C )

A 喷雾法

B 浸渍法

C 点滴法D.药膜法

7. 药害症状诊断的主要类型是:( A )

A 形态效应

B 生理诊断

C 解剖诊断

8. 下列哪项不属于杀菌剂的活体组织测定方法:(C )

A 果实针刺法

B 蚕豆叶片法

C 盆栽法

9. 杀虫剂毒力比较常用下列的哪一项( B )

A LC25

B LC50

C LC90

10.下列哪种药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A )

A 三环唑

B 烯丙苯噻唑

C 活化酯

11. 药剂毒力回归曲线的求解必须设立的处理浓度为几个:( B )

A 3-5个

B 5-7个

C 2-6个

12. 点滴法测定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触杀毒力时,其点滴部位通常:( B )

A 头部

B 胸部背面

C 腹部背面

13. 杀螨剂的毒力测定方法可采用:( C )

A 点滴法

B 喷雾法

C 玻片浸渍法

14.对EC50(95%置信限)下列哪种结果是正确的:( A )

A 53.54(48.11-59.57)

B 53.54(47.11-49.57)

C 53.54(58.11-69.57)

15. 孢子萌发法测定杀菌剂毒力时,形成“悬滴”的目的是:( A )

A 获取较多的氧

B 获得更大的湿度

C 获得更大的光照

16. 对鳞翅目昆虫拒食的活性测定可采用:( A )

A 叶碟法

B 点滴法

C 注射法

判断题

1. 点滴法是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最准确的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2. 玻片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适于雌成螨的测定。

(√)

3. 化学治疗作用测定时要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前使用杀菌剂。(×)

4. 夹毒叶片法测定杀虫剂胃毒毒力时,生存组及死亡组的虫数越多越好,中间组的虫数越少

越好。(×)

5. 孢子萌发标准是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为萌发。(√)

6. 离体活性测定方法可常用于大量杀菌化合物的初筛,且不易漏筛。(×)

7. 采用叶碟法可测定昆虫的拒食活性。(√)

8. 同一种杀菌剂因使用浓度、处理时间的不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毒杀作用方式。(√)

9. 杂草和作物均可作为除草剂生物测定的试材。(√)

10.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技术只能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应用。(√)

11. 抑菌圈法测定杀菌剂毒力时,制备双层培养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上层培养基厚薄均匀。

(√)

12. 化学保护作用测定时要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

13. 测定杀虫剂对家蝇的触杀毒力时,采用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得的毒力大小一致。(×)

14. 校正死亡率不能表示目标昆虫个体间的差异而引起生理效应的变异性,也不能表示毒力相差的强度。(√)

15. 夹毒叶片法、液滴饲喂法和口腔注射法均属于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中的定量取食法。(√)

16. 通过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可确定药剂的毒杀作用方式。(×)

17. 测定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时,将处理叶碟和对照叶碟分置于不同的培养皿内。(√)

问答题

1. 简述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的一般原则。

(2)必须设立对照:一般有3种对照:①空白对照:即完全不处理(在自然状态下);②溶剂对照:即不含有效成分的溶剂、乳化剂等。如以丙酮配制的药液进行点滴试验,那么对照组就应点滴丙酮,这是为了消除溶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③标准药剂对照:标准药剂是指在生产中对某种目标昆虫常用的有效药剂,不仅可以同新农药对比,还可以消除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试验要求来设立,一般至少设两种对照。

(3)必须设重复:一般重复三次,每个重复20-50头试虫。

(4)供试的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生物测定中所用目标昆虫应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饲养得来或采自田间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在生理上、发育上尽量一致。

2. 简述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的操作步骤。

①制备菌饼用以制备菌饼的培养基在皿内应薄而匀,接种苹果炭疽病菌或番茄灰霉病菌培养3-4d,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0.4cm打孔器在培养好的菌落外缘切下带菌培养基块-菌饼,这种来自菌落外缘的菌饼在新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差异较小。

②制备带毒培养基将供试药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准确取一定量的药液加入到热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后倒入培养皿内,冷凝后即成带毒培养基。

③移植菌饼用接种针或消毒的镊子将菌饼反向(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移植到带毒的培养基上。一个培养皿最好接一个菌饼,也可以在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呈三角形放3个菌饼,但应注意病菌的生长速度及3个菌饼的间距和它们离皿壁的距离,否则得不到圆的菌落。

④结果的检查及表示培养到预定的时间后,取出培养皿用卡尺测量菌落的直径,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法测两次直径。如果就用这一数值计算抑制生长率,这样测得的直径并不是真正的生长量,真正的生长量是测得的直径减去原来的菌饼直径。虽然对照和各处理均用同一直径的菌饼,但误差并不因此而消除。

3. 简述容器药膜法测定杀虫剂触杀毒力的基本步骤。

采用干燥的三角瓶或其它容器如指形管等,放入一定量的丙酮药液(0.3-0.5ml),然后均匀地转动容器,使药液在容器中形成一层药膜,等药液干燥后(或丙酮挥发后),放入定量的目标昆虫,任其爬行接触一定时间(40min或1h)后,再将试虫移至正常环境条件下,于规定时间内观察试虫击倒中毒反应。

4.简述影响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1)供试昆虫:昆虫的不同种类、不同品系、不同的发育阶段、性别与生殖、生理状态以及营养条件等不同,对杀虫剂的感受性就会有明显的差异。

(2)环境条件因素:环境条件对生物测定有显著的影响,在测定中,影响比较明显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营养、容器和密度等,因此在生物测定中,对环境条件要严格控制,并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

(3)生物测定技术:处理方法应根据药剂的作用方式和试虫危害特点而定。此外,试验方法、处理时间及部位等对杀虫剂的感受性也有不同的影响,在生物测定技术中均应加以注意。(4)杀虫药剂:供毒力测定用的药剂应是标准品(化学纯),其工业品或制剂中因含杂质或助剂,会影响到毒力。若确难获得标准品,也应尽量选用高含量(>90%)的工业品,最好不用商品制剂。

5.简述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玻片浸渍法的操作步骤。

①贴双面胶:将双面胶带剪成2cm

长,贴在载玻片的一端,用小镊子夹起

粘胶上的纸片;

②粘虫:选取健康的3~5d龄雌成

螨,用小毛笔挑起并将其背部贴在粘胶

上(注意螨足、触须及口器不要被粘

着),每片粘20~30头。

③饲虫:放在干净无毒的塑料盒(或大培养皿)内,并放入湿棉球保湿,盖上盖,置于20~30℃温度下;

④镜检:经4h后,用双目解剖镜逐个检查雌螨,如有死亡个体应挑出弃去,重新粘上健康的雌螨。

⑤浸药:将粘有雌螨的玻片一端浸人待测的不同浓度的药液中,并轻轻摇动玻片,浸5s 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药液;

⑥再培养:放在塑料盒内,置于27℃条件下培养;

⑦检查:24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死亡数及存活数。死亡标准以小毛笔轻轻触动螨足或口器,无任何反应即为死亡。

6. 简述种子发芽测定法测定除草剂活性的基本步骤。

(1)首先将供试药剂用蒸馏水配制成5-7个不同浓度的药液;

(2)在培养皿中放置两层等大的滤纸,分别吸取一定浓度的待测药液均匀分散在滤纸上;

(3)将供试种子在滤纸上摆成一行,每处理重复 3 次,设蒸馏水处理作对照。

(4)将培养皿放在 25±1℃、相对湿度75%-85%、12h 光照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种子发芽率,并测量幼茎长和幼根长,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发芽率(%)=药剂处理的发芽数/对照处理的发芽数×100

生长抑制率(%)=(对照发芽率-药剂发芽率)/对照发芽率×100

7.简述孢子萌发法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的操作步骤。

药剂与病菌孢子悬浮液混合液的制备:向病菌斜面的试管中加入5mL 无菌水,用接种环轻轻刮下孢子,使悬浮,倒入三角瓶,用无菌水稀释,在10×10倍显微镜下检查孢子浓度,以每视野80~100个孢子为宜。吸取孢子悬浮液2ml 注入指形管,再加入一定浓度的杀菌剂药液2ml 配制成一合适的梯度浓度系列。

孢子萌发:吸取上述孢子悬浮液与药液的混合液,滴在凹玻片上,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加药剂的孢子悬浮液作对照。将凹玻片倒置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放入培养箱,适温培养8~24h ,调查孢子萌发情况。(一般把萌发芽管长度为孢子短径长度的一倍时看作萌发)。

8.简述夹毒叶片法测定杀虫剂胃毒毒力的基本步骤。

①夹毒叶片的制备:用打孔器打制成2cm 直径的圆叶片或用剪刀剪成一定面积的叶片,将待测药剂用丙酮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分别用微量点滴器定量滴加在小叶片上(叶片面积尽量小为宜),待丙酮挥干。另用淀粉糊(或面粉糊)涂在没有药的叶片上,小心地与有药叶片对合制成夹毒叶片。

②饲喂方法:为保证试虫有较大的取食量,在饲喂前应饥饿3-5h ,一般不超过12h ,在分析天平上逐头称重编号后再饲喂。饲喂时将每一片夹毒叶片放在一个培养皿内,每皿接1头试虫。为使叶片保湿,可先在培养皿底铺一层湿滤纸,待试虫取食一段时间后,将夹毒叶片取出,根据取食面积计算出取食药量。取食时间要根据药量和昆虫取食速度而定,一般为10min 至1h ,最长不超过2h 。取食量应由小到大有一定差别,取食时可加以控制。

③结果检查:昆虫取食后放在干净的容器内,放入新鲜植物叶片,24h-72h 后检查死亡率。由于各昆虫取食量不同,因此必须单独作观察记录。

④致死中量(LD 50)的计算:根据取食面积、单位面积上的着药量及试虫体重,求出每头试虫的单位体重受药量(μg/g )。

吞食药量(μg/g )=)

()/()(22g mm g mm 昆虫体重药量吞食面积μ?

吞食药量(μg/g )=)

(10)()/(3g l ml g 昆虫体重滴加量药液浓度-??μμ 根据单位体重受药量由小至大顺序排列,由于在取食量较小时试虫无死亡;随着取食量的加大,出现死、活均有出现的剂量范围;再加大取食量,试虫全部死亡。这三种表现可分成三组:(1)生存组,(2)生死组,(3)死亡组。若试验中三组情况均能出现,则说明实验成功;如缺其中一组,则需重做。第一组及第三组不参与致死中量的计算,是划分生死组界限的,因此,这两组虫数越少越好。中间组是求致死中量的范围,所以虫数越多越好。

将中间组死虫的每项单位体重药量总和除以总死亡头数,所得数值为“A ”;将中间组活虫的每项单位体重药量总和除以总活虫头数,所得数值为“B ”。将A+B 除以2即得致死中量,计算公式为:

致死中量(LD 50)=

2

B A + 设计题

1. 设计一个试验,以确定所给的新农药的作用方式。

(1)触杀作用方式测定:用来判断毒剂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的触杀毒效。但实际上也不能完全排除部分药剂从气孔、口器进入消化道而致毒的可能,因此在室内测定时要尽可能使药剂发挥接触作用,减少其它致毒方式的可能。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药膜法、直接喷撒法、局部施药法等。本试验采用药膜法和直接喷撒法来鉴定农药的触杀毒力作用。

(2)胃毒作用方式的测定:用来判断毒剂通过昆虫取食进入消化道的毒杀能力。必须排除触杀、熏蒸等作用的干扰,一般能准确地反映出胃毒毒杀能力。测定方法是把药剂加入饵料中间饲喂试虫;或将药液注入试虫的口腔内,迫使其全部吞食,但此种方法不易掌握,目前很少应用。当前认为较理想而应用较广泛的是夹毒叶片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在两片叶中间加入均匀分散的药剂,制成夹毒叶片,用其饲喂试虫,药剂随试虫取食进入消化道而发生毒杀作用。

(3)内吸杀虫作用方式的测定:一般采用种子处理、涂茎涂叶、包扎、水培、土壤灌注等方法。内吸杀虫作用即是药剂接触植物的某一部位,如根、茎、叶或种子等,渗入到植物的内部组织,随植物体液传导至全株后,在一定时间内,当昆虫取食带毒的植物或吸取带毒的潮流,而产生致毒反应。多数具有内吸杀虫作用的杀虫剂均兼有一定的触杀或熏蒸作用。因此,在进行内吸杀虫作用测定时要注意其它作用方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茎杆内吸法和根部内吸法,理解内吸杀虫剂的内吸性能并掌握它的温家宝原理和操作技术。

(4)熏蒸杀虫作用方式的测定:一般用于某些化合物是否具有熏蒸毒次,或比较几种熏蒸剂

对某种昆虫熏杀毒力的大小,或测定熏蒸剂在不同种类昆虫及同种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熏杀毒力等。其基本原理就是药剂在适当温、湿度下,在固定的空间挥发成气态,并达到一定浓度,与试虫接触,在短时间内能杀死试虫。因此,必须在密闭或近于密闭的场所进行熏蒸处理,才能保证具有足够的蒸气浓度。在实验室内多采用密闭的玻璃或金属器皿,如钟罩、干燥器、三角瓶或广口瓶等进行熏蒸试验。本试验采用三角瓶和培养皿简易熏蒸测定法,了解几咱药剂对试虫的熏蒸作用及毒力大小,学习和掌握熏蒸毒力测定技术。

(5)拒食作用方式的测定:目前有的化学物质对昆虫的作用,不是直接毒杀使其致死,而是引起昆虫生理上的某种特异性的反应,如消除食欲的拒食剂,昆虫负趋化性的忌避剂等。这样的化学物质同样可以达到防治害虫,保护农作物的目的。本试验采用浸渍法或喷雾法测定供试药剂的忌避作用。

2.设计两种农药氰戊菊酯和辛硫磷混用后的联合毒力测定试验方案,并采用共毒系数法判断混用后是否增效。

计算题

用点滴法测定辛硫磷对玉米螟5龄幼虫的毒力,试虫平均体重为0.046 g/头,每虫试虫点滴0.8 μL药剂丙酮液,48 h检查试虫死亡率,结果见表1,采用最小二乘法求毒力回归方

程,并求LD

50

及其标准差和95%置信限。

表1 辛硫磷对玉米螟5龄幼虫的毒力(48h)

药剂浓度(ppm)供试虫数

(头)

死虫数

(头)

死亡率

(%)

校正率死亡率

(%)

单位体重药量

(μg/g)

剂量

对数

校正死亡

率机率值

375 120 11 9.2 7.6 6.532 0.8144 3.5675 500 120 34 28.3 27.1 8.696 0.9393 4.3902 750 120 63 52.5 51.7 13.043 1.1154 5.0426 1000 120 98 81.7 81.4 17.391 1.2403 5.8927 1500 120 112 93.3 93.2 26.087 1.4164 6.4909 对照60 1 1.7 - - - -

(完整版)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名词解释 农药生物测定:是指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判断或鉴别)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剂的毒效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称为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正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如敌百虫。 标准目标昆虫: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杀虫剂内吸毒力:药剂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到植株内部,随着植物体液输导,当害虫取食植物或刺吸汁液时,药剂进入虫体并将之杀死。 熏蒸毒力: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或病菌)。熏蒸毒力测定:测定杀虫剂从昆虫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试虫中毒致死的熏杀毒力。化学保护:用药剂处理植物和植物环境,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前发挥药效,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的措施。 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消灭病菌,使植物不再发病。将药剂内吸到植物内部起作用。 化学免疫:植物通过药剂的作用,使植物具有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避免或减轻病菌的侵害。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培养皿内测定方法,通常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来作为毒力评判的标准。 杀菌剂的活体活性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的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普遍程度、严重程度)来评判药剂的毒力。 致死中量(LD50)(medium lethal dosage):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指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或μg/头。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校正死亡率:采用Abbort(1975)校正死亡率公式,以去除自然死亡对结果的影响。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

华农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2014年

实验一 杀虫剂初步毒力测定 1、 实验原理: 初筛试验,又称初步综合杀虫毒力试验。这种试验不涉及毒杀方式和毒杀能力的大小,一般采用较高的浓度,尽量发挥综合毒效(包括胃毒、触杀、薰蒸等作用)。 一般农药初筛毒力测定方法,根据试虫对象不同,多采用浸渍法、喷雾法、喷粉法、饲料混药法等。每处理需试虫15-30头,可以不设重复,每次试验均要设空白对照,施药时要注意各处理用药等量均匀一致。一般液剂在0.1-1%,粉剂1-10%。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药剂配制:将A、B药剂配成0.1%的溶液备用。 2、 试虫移取:取小菜蛾3龄幼虫集中混匀后,用毛笔刷入培养皿, 每处理10头,重复一次。 3、 喷布质量检定:用9cm的白色园纸片来检查喷雾雾滴的大小和喷 布是否均匀一致,如不符合要求,可调节喷头及位置,使喷布质 量达到基本要求。 4、 处理方法:采用喷雾法,选用potter喷雾塔,喷布药液前,用清 水及欲喷洒的药液大量喷布。换药前需将受药盘及雾化室底部用 布充分擦净,然后大量喷布试验的药液。在接有小菜蛾的培养皿 中加入一定新鲜菜叶后,用移液管吸取3ml药液进行喷布,约10 秒后,待药液全部沉降,取出培养皿,做好标记,空白对照只喷 洒清水。待药剂干后,将试虫连同饲料置于恢复室内培养24小时 后检查结果。 3、 实验注意事项: 1、 目标试虫的选择:应选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经济价值,耐药 性较强、生长健壮、自然死亡率底,虫龄虫体大小一致,最好 采用人工饲养的试虫。 2、 环境条件的选择:温度在20-28℃,相对湿度在60%-80%,通气 良好。 3、 处理设计:每处理需试虫15-30头,可以不设重复,每次试验均 要设空白对照,施药时要注意各处理用药等量均匀一致。 4、 实验结果处理: 处理24小时,48小时后,检查死活虫数,计算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并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大小。试虫死活标准,一般以能正常活动或飞翔的或能正常行动的作为活虫,其余中毒的均为死虫。 5、 思考题: 1、 将筛选药剂的毒力试验结果记入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记载表,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完整版)生物化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一、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N),主要元素:C、H、O、N、S,根据含氮量换算蛋白质含量: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平均值为16%),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量(20种),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的R基氨基酸:天冬氨酸(D)、谷氨酸(E); 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的R基氨基酸:赖氨酸(K)、组氨酸(H)、精氨酸(R) 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甘氨酸(G)、丙氨酸(A)、脯氨酸(P)、缬氨酸(V)、亮氨酸(L)、异亮氨酸(I)、甲硫氨酸(M);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丝氨酸(S)、苏氨酸(T)、半胱氨酸(C)、天冬酰胺(N)、谷氨酰胺(Q); 芳香族R基氨基酸:苯丙氨酸(F)、络氨酸(Y)、色氨酸(W) 肽的基本特点 一级结构的定义:通常描述为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连接顺序,简称氨基酸序列(由遗传信息决定)。维持稳定的化学键:肽键(主)、二硫键(可能存在), 二级结构的种类: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超二级结构, 四级结构的特点:肽键数≧2,肽链之间无共价键相连,可独立形成三级结构,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取决于是否达到其最高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构象 2、一级结构相似则其功能也相似3、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其功能因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结构或合成量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称分子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疯牛病是二级结构改变 等电点(pI)的定义: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在不同pH条件下的带电情况(取决于该蛋白质所带酸碱基团的解离状态):若溶液pHpI,则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碱性蛋白质含碱性氨基酸多,等电点高,在生理条件下净带正电荷,如组蛋白和精蛋白;酸性蛋白质含酸性氨基酸多,等电点低,在生理条件下净带负电荷,如胃蛋白酶), 蛋白质稳定胶体溶液的条件:(颗粒表面电荷同性电荷、水化膜), 蛋白质变性:指由于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被破坏,造成其四级结构、三级结构甚至二级结构被破坏,结果其天然构象部分或全部改变。实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变性只破坏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即只破坏其构象,不破坏其氨基酸序列。变性本质:破坏二硫键 沉降速度与分子量及分子形状有关沉降系数:沉降速度与离心加速度的比值为一常数,称沉降系数 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 二、核酸化学 核酸的特征性元素:P,组成元素:C、H、O、N、P,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戊糖、一分子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 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 ?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 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狭义的生物测定为:以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评价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 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 ?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 C. 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应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应所需剂量大。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事件: –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 –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 –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 –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 –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 –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断出现,生测方法也在发展。 ?事例: –1.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取得进展。 –2.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三、生物测定的内容 ?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残留分析。也可以归纳为:–1.比较农药对昆虫、病菌或植物的药效或药害; –2.比较农药不同方法、加工质量、物理性状对供试生物的药效; –3.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用的效力大小; –4.新研制化合物或农药对供试生物的药效、药害的筛选和评价; –5.研究供试生物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药剂效力的关系; –6.鉴定生物体对农药的抗药性; –7.测定农药在生物体内外、土壤或环境中的残留量。 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植物细胞培养与生物测定相结合

生物化学与普通生物学.

1997生物化学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细胞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药学、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以上专业各方向 说明:一至四题所有专业考生必作,五、六题非生物化专业考生作,七、八题生化专业考生作。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动物和人体对糖类的降解有两种方式,一种需水为,另一种不需水为。 2、肽分子中α-羟基的PK2a比相应游离的氨其酸α-羟基的PK-a值,肽中α-氨基的PK-a 比相应的游离氨基酸基的PK-a值。 3、在一般蛋白质中很存在,主要存在于胶原中的氨基酸是。 4、在葡萄糖的分解代中,β-磷酸甘油醛氧化产生的NADH,在酒精发酵中以为 受氢体,在酵解中以为受氢体,在有氧存在时以为受氢体。 5、在对小牛胸腺DNA进行的酸碱滴定时,在PH6~?之间PH变化很快,表明无可滴定的基因,在这个围应该是解离围,说明在DNA分子中它参与了的形成。 6、在双股DNA中,被转录的链叫不被转录的链叫。遗传信息贮存在链中。 7、焦磷硫胺素(TPP)是酶和酶的辅酶。 8、在中性PH下,影响DNATM的值的因素是。 9、肉质网脂肪酸延长过程与胞浆脂肪酸合成的差别之一是以代替为脂酰载体。 10、乙醛循环步酶促反应构成,其中3种酶与TCA循环中的酶相同,其它两种专一性反应是由和催化的。 二、单项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括号,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1)肽键;2)二硫键;3)氢键;4)疏水作用。 2、下列脂质中,在生物膜中含量最多的是() 1)磷脂;2)胆固醇;3)糖脂;4)三酰甘油。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精)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 实验指导 游红编

实验一供试目标昆虫的饲养 ——棉铃虫的饲养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标准目标昆虫饲养在生物测定中的意义; 2、了解常见目标昆虫的饲养条件及方法; 3、学习棉铃虫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使用大量、群体整齐、健康程度一致,龄期一致的标准目标昆虫,才能保证对杀虫剂毒力的反应准确。因此,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采用人工饲养标准目标昆虫,以保证供试昆虫的充分供应,这是农药毒力试验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饲养目标昆虫的种类,除采用农作物害虫外,仓库害虫、卫生害虫及其他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的昆虫也可采用,通过饲养条件的控制,促使供试目标昆虫尽量达到生理状况一致,以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属鳞翅目夜蛾科。食性杂,可长年饲养。但因幼虫在三龄期以后有相互残杀习性,故必须单头饲养。对该虫可采用天然植物饲料,如棉蕾铃、青豌豆、新鲜玉米和辣椒等。若连续大量饲养,须用人工饲养。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1、试虫:棉铃虫; 2、饲养用具:养虫室,培养皿(15cm),培养皿(5cm),养虫缸,纱布等。 3、饲料: (1)、饲料组成: 熟大豆粉(g)20.0 玉米粉(g)30.0 大麦粉(g)30.0 抗坏血酸(g) 1.0 干酵母(g)8.0 琼脂(g) 3.5 苯甲酸钠(g)0.8 棉油(ml) 0.5 36%醋酸(ml) 6.0 10%甲醛(ml) 1.0 水(ml) 200 (2)、配制方法: 取总水量30%的水,加入玉米粉等成分搅拌;另取70%的水,以溶解琼脂,冷却至70℃时与上述成分混合搅拌;饲料均匀倒入培养皿(15cm)内,厚度1.0——1.5cm,冷却后备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饲养条件: 养虫室温度保持26——28℃,相对湿度60%——70%,12小时光照。 2、饲养方法: (1)、在培养皿(16cm)放入约0.3——0.5mm厚的饲料若干块,将附有卵块的纱布放入皿内,用黑布将皿口封住,布上压玻璃板,缸下部对着光源,孵化的幼虫可很快到饲料上取食。(2)、待幼虫长到2龄后,移入装有人工饲料的培养皿(5cm)内,每皿一头,幼虫在内取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及普通生物学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及普通生物学

1997生物化学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细胞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药学、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以上专业各方向 说明:一至四题所有专业考生必作,五、六题非生物化专业考生作,七、八题生化专业考生作。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动物和人体对糖类的降解有两种方式,一种需水为,另一种不需水为。 2、肽分子中α-羟基的PK2a比相应游离的氨其酸α-羟基的PK-a值,肽中α-氨基的PK-a比相应的游离氨基酸基的PK-a值。 3、在一般蛋白质中很存在,主要存在于胶原中的氨基酸是。 4、在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中,β-磷酸甘油醛氧化产生的NADH,在酒精发酵中以为 受氢体,在酵解中以为受氢体,在有氧存在时以为受氢体。 5、在对小牛胸腺DNA进行的酸碱滴定时,在PH6~?之间PH变化很快,表明无可滴定的基因,在这个范围内应该是解离范围,说明在DNA分子中它参与了的形成。 6、在双股DNA中,被转录的链叫不被转录的链叫。遗传信息贮存在链中。 7、焦磷硫胺素(TPP)是酶和酶的辅酶。 8、在中性PH下,影响DNATM的值的因素是。 9、肉质网脂肪酸延长过程与胞浆脂肪酸合成的差别之一是以代替为脂酰载体。 10、乙醛循环步酶促反应构成,其中3种酶与TCA循环中的酶相同,其它两种专一性反应是由和催化的。 二、单项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肽键;2)二硫键;3)氢键;4)疏水作用。 2、下列脂质中,在生物膜中含量最多的是() 1)磷脂;2)胆固醇;3)糖脂;4)三酰甘油。 3、碘乙酸可抑制糖酵解中哪种酶的活性?() 1)已糖微酶;2)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烯醇化酶;4)丙酮酸激酶。 4、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是() 1)mRNA;2)tRNA;3)rRNA;4)HnRNA. 5、由两分子丙酮酸转变成1分子葡萄糖所消耗的高能键数是() 1)3;2)4;3)64)8。 6、下列维生素中哪一种参与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B1;2)B23)泛酸;4)叶酸 7、下述基因除何者外,都属于多栲贝基因? 1)tRNA基因;2)rRNA;3)胰岛基因;4)组蛋白基因。 8、下列催化多底物反应酶中,哪一种酶催化的反应属于有序机制?() 1)苹果玻脱氢酶;2)谷丙转氨酶;3)肌酸激酶;4)醛缩酶 9、在抗生物素蛋白存在下,下述哪种酶活性将受影响?() 1)苹果玻脱氢酶;2)谷丙转氨酶;3)肌酸激酶;4)丙酮酸羟化酶 10、下列各三肽混合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PH梯度洗脱,哪一个最先被洗下来?()1)Met-Asp-Gln;2)Glu-Asp-Val;3)Glu-Val-Asp;4)Met-Glu-Asp 三、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3个正确答案,将其编号填入括号的,漏填或错填,本小题0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生物化学答案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写出a-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根据其结构通式说明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除甘氨酸(无手性C原子)外都是L型氨基酸,就是都有一个不对称C原子,具有旋光性。羧基和氨基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另外两个键分别连一个H和R基团。脯氨酸是亚氨基酸。 2、在PH6.0时,对Gly,Ala,Glu,Lys,Leu和His混合电泳,哪些氨基酸移向正极?哪些移向负极?哪些不移动或接近原点? 3、什么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生物功能有何关系? 答:RNASE是一种水解RNA的酶,由1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蛋白质,其中含有4个链二硫键。整个分子折叠成球形的天然构象。高浓度脲会破坏肽链中的次级键。巯基乙醇可还原二硫键。因此用脲和巯基乙醇处理RNaSe;蛋白质三维构象破坏,肽链去折叠成松散肽链,活性丧失。淡一级结构并未变化。除去脲和巯基乙醇,并经氧化形成二硫键。RNaSe重新折叠,活性逐渐恢复。由此看来,在一级结构未改变的状况下,其生物功能仍旧发生变化,说明是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1)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病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一级结构的变化往往导致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变化。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其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的一个核苷酸的突变导致该蛋白分子中β-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这个一级结构上的细微差别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容易发生凝聚,导致红细胞变成镰刀状,容易破裂引起贫血,即血红蛋白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2)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同源蛋白质中有许多位置的氨基酸是相同的,而其它氨基酸差异较大。如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一级结构,发现与人类亲缘关系接近,其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 4、以细胞色素C为例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同源蛋白质中有许多位置的氨基酸是相同的,而其它氨基酸差异较大。如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一级结构,发现与人类亲缘关系接近,其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 5、试述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 6、血红蛋白有什么功能?它的四级结构是什么样的?肌红蛋白有四级结构吗?简述其三级

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的分类 农化新世纪编辑视点 译者按:近年见到一些文章,内容涉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界定,观点不一. 窃以为国际上已取得的共识,应该作为我们的供鉴. 故将手头一本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编印书籍有关内容节译出供参阅. 其内容略显陈旧,但基本概念 不会大变. 生物农药是天然存在的或者经过基因修饰的药剂, 它们与常规农药的区别在于独特的作用方式, 低使用剂 它们可以区分为两个主要类量和靶标种类的专一性. 别:生物化学农药,如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农药, 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和真菌制剂. 1 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标准, 也必须符合这类化合物的性能要求. 其一, 该类杀虫剂品种必须显示出与对靶标生物直接毒杀不同的作用方式(如 生长调节,觅偶干扰). 植物源杀虫剂和烟碱和除虫菊素能毒杀靶标生物, 所以不被 认为属于生物化学农药. 其二, 生物化学农药必须是天然存在的, 或者如果它是由人工合成,则在化学结 构上必须与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完全相同.这里的"完全相同", 意指合成化合物成分的分子结构必须与天然存在的模式化合物分子结构 样. 有时出现不能确定的情况.例如, 假使该天然存在化合物的确切分子结构是未知的, 或者假使其对靶标生物与非靶标生物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 某个国家的管理

机构应该根据各种情况规定 , 或者将这样的化合物归类 为常规农药 . 生物化学农药按照一般生物学机制分为四类 . 1,1 行为.包括外激素 (pheromones), 异源外激素 (allomones) 和种问外激素 (kairomones). 外激素是一种群中个体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变 同一种群中其他个体的行为 . 甚至在非常低的浓度下 , 这些化学信息素导致聚集 , 帮助觅偶, 形成报警信号或 者 引导至食物源 . 最常见的外激素是由雌虫腹腺分泌的 诱素诱使雄虫前来交配 ; 还有 聚集外激素 , 它由一个昆 虫种群中一种性别或两种性别昆虫所产生 , 它能促使两 种 性别昆虫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或繁殖 . 性外激素在蛾 类和蝶类中常见 ,聚集外激素 则在甲虫类中常见 . 异源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 变另种昆虫 的行为而对释放外激素的昆虫有利 . 多种植 物产生的次生物质能驱避昆虫和阻止它 们取食, 这些物 圃 质也被归类为异源外激素 . 人们长期以来利用香茅 (Citronellagrass) 油作为 一种昆虫驱避剂涂抹在皮肤 上. 种问外激素是由一种动物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 变另种动物个体的行为 , 对 释放外激素的动物无益 , 而 对受纳物种有利 . 例如, 动物寄生昆虫可以由它导向找 到寄主. 种问外激素与外激素一样 , 能用以把昆虫引至 诱阱以达到虫情测报或 捕获 它们的目的 . 1,2 激素 激素是生物化学物质 , 其在生物体的一个部位被合 成并输导到另一部位 , 在那 里它们具有控制 ,调节或改 变行为的效能 . 昆虫激素可区分为以下两个主要类别 . 其一,蜕皮激素(moltinghormones 或 ecdystetoids). 它们是由昆虫体内一组化学结构上彼此十分相近的水 溶性甾族化合物所组成 , 在植物体内也找到其中几种活 性类似物.到本文为止 ,无论用天然的蜕皮激素或者 用 植物中产生的蜕皮激素类似物 , 通过饲喂或局部施药 , 都不能有效地防治昆虫 . 另外, 因为它们的合成十分昂 贵,蜕皮激素的商品化产品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 其二, 保幼激为生物化学农药 , 或者归类 化学信息素 这是植物或动物释放的化合物 , 它们能改变相同种 类或不同种类受纳生物体的

生物化学复习题 (1)

1.1994年O.T.Avery等通过什么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 答: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核酸分为哪些类?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是什么? 答:(1)核酸分为两大类,即: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 (2)核酸的分布: ① DNA的分布:真核生物,98%在核染色体中,核外的线粒体中存在mDNA,叶绿体中存在ctDNA。 原核生物,存在于拟核和核外的质粒中。 病毒:DNA病毒 ②RNA的分布:分布于细胞质中。有mRNA、rRNA、tRNA (3)功能:①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②RNA主要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tRNA:转运氨基酸TrRNA:核糖体的骨架 mRNA: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③RNA的功能多样性。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催化作用;遗传信息的加工;病毒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说明Watson-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答:(1)DNA分子有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形成的亲水骨架在双螺旋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在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螺旋旋转一周约为10个碱基对(bp),螺距为3.4nm,这样相邻碱基平面间隔为0.34nm,并有一个36o的夹角,糖环平面则于中心轴平行。 (3)两条DNA链借助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根据碱基结构的特征,只能形成嘌呤与嘧啶配对。既A与T配对,G与C配对,A-T间有2个氢键,G-C间有3个氢键。 (4)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这两条沟特别是大沟对蛋白质识别DNA双螺旋结构上的特定信息非常重要,只有沟内蛋白质才能识别到不同碱基顺序。

微生物降解农药

微生物降解农药 现今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用最普遍,种类最多的农药是有机磷农药,虽然原有的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化学、物理方法亦收到良好效果,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卓越发展,微生物对降解农药尤其是有机磷农药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针对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问题提出看法,希望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当前,我们主要是从被污染的环境介质(例如:被污染的泥土、土壤)中来获取高效降解菌。现在人们已经分离出的对有机磷农药降解有良好效果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及一些藻类。 真菌基于其较高的降解能力,人们十分关注,主要有:木霉属、曲霉属、酵母菌及青霉属等。颜世雷等有关人员经过长时间的摇床驯化培养从被污染的土壤里筛选得到2株曲霉菌株,其能够在高浓度氧化乐果环境下生长。当温度高达28℃时,其降解氧化乐果的比率高达70.38%及61.28%。 因为细菌具有容易引发突变菌株和生化多适应性的优点,故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它具有极高的地位。目前已经分离出的细菌有:芽

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节杆菌属、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例如:以解秀平为代表的有关人员从污水曝气池里分离出一株可以以甲基对硫磷以及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对硝基苯酚是仅有 的碳源的节杆菌属,其在5h内降解50mg/L的甲基对硫磷以及对硝基苯酚的比率达到85%与98%。而以金彬明为代表的有关人员主要是从受有机磷污浊后的海水样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蜡样芽孢杆菌菌株,其在温度高达28摄氏度的情况下降解甲胺磷的比率高达48.9%。 微生物本身的降解能力是限制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因素 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代谢活动各具特色,适应性也千差万别,而且同类型的不同菌株对相同的有机底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加之,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容易驯化,经过一阶段的适应新生化合物可以促使微生物产生与之对应的酶系降解它,且还可以借助于基因突变来构建新酶系降解它。传统主要是采用单一的微生物菌株的纯培养来降解农药的微生物,但是这一方式不如混合培养合理,前者一般情况下没有生物降解需要的整个酶的遗传合成信息,其在降解难度较高的化合物中没有充足的训话时间,继而无法进化出整个代谢途径,相反,后者则更能抵御微生物降解时产生的毒物质。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7 英文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1)掌握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内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 (2)掌握杀菌剂室内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 (3)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5)掌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药学导论》、《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植物生物学》等专业及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课程。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农药生物测定.江志利主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校内教材).2005年 (2)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参考书目: (1)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黄国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慕立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 (3)西北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指南.张兴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 (4)农药使用技术原理.屠予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5)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吴文君.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6)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张宗炳.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7)农药药效试验的设计与分析.宋哲和.科学技术出版社.1975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2)“农药生物测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的新理从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通过实验课的积极参与,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微生物降解农药

摘要: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农药微生物 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文章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应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 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降解农药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作为主要技术之一的农药为粮食的增产起 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为农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省时省力等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农药的过分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仅1985年,世界的农药产量为200多万t[1];在我国,仅1990年的农药产量就为22.66万t[2],其中甲胺磷一种农药的用量就达6万t[3]。化学

农药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很多农药本身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是有毒的,而且很多类型是不易生物降解的顽固性化合物。农药残留很难降解,人们在使用农药防止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使粮食、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严重,同时给非靶生物带来伤害,每年造成的农药中毒事件及职业性中毒病例不断增加[3~6]。同时,农药厂排出的污水和施入农田的农药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后果,农药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因此,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是人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这些农药残留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及农产品中,难以利用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消除污染。实际上,在自然界主要依靠微生物缓慢地进行降解,这是依靠自然力量、

农药学(090403)

农药学(090403) 一、学科简介 农药学是植物保护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化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农学等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我校农药学学科是在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开创的研究实体——农药学研究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农学学科,多年来,针对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农药毒理与使用技术、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农药分析与新农药分子设计等相关研究工作,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校农药学学科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湖南农业大学“十五” 、“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并在在“十一五”校级重点学科验收中荣获优秀。本学科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3人和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农业大学“神农学者”特聘教授3人。 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农业部、湖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开展农药的应用、开发、创制以及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级项目共计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新增省部级项目22项,新增教育厅等其它项目61项,到位科研经费2000万元;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8多项、出版专著4部,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cal Society、Analytical Methods、Scientific reports、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Journal of pest 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篇;申请发明专利26项,其中授权专利23项。开发了5个高效低毒的农药新产品,已被企业产业化,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要求全面了解农药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和动

生物化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生物化学又称为生命的化学(简称:生化),是研究生命分子基础的学科。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 二、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 1.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织、结构、特性及功能。蛋白质、核酸2.研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代谢调节。研究糖、脂、蛋白质、核酸等物质代谢、代谢调节等规律,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研究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及表达、基因工程等,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是现代生化研究的重点。 三、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四、生物化学与健康的关系 生化是医学的基础,并在医、药、卫生各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不仅是基础医学如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组织学等的必要基础课,而且也是医学检验、护理等各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五、学好生物化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复习有关的基础学科课程,前、后期课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熟练应用。 2.仔细阅读、理解本课程的“绪论”,了解本课程重要性,激发起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每次学习时,首先必须了解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预读教材,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4.学习后及时做好复习,整理好笔记。 5.学生应充分利用所提供的相关网站,从因特网上查找学习资料,提高课外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6.实验实训课是完成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亲自动手,认真、仔细完成每步操作过程,观察各步反应的现象,详细、科学、实事求是地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分子主要元素组成:C、H、O、N、S。 特征元素:N元素(含量比较恒定约为16%) 故所测样品中若含1克N,即可折算成6.25克蛋白质。(实例应用) (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AA) (一)编码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蛋白质合成时受遗传密码控制的氨基酸,共有20种(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L-α-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三)氨基酸根据R基团所含的基团,可分为酸性氨基酸(羧基)、碱性氨基酸(氨基及其衍生基团)和极性的中性氨基酸(羟基、巯基和酚羟基)。 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1.肽键和肽 (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共价键称肽键,肽键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相互连接的主键。 (2)肽:氨基酸通过肽键而成的化合物称肽。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2014年复习资料华农

华中农业大学 2014年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结业复习资料 1.简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意义。 度量农药对生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通常采用不同药剂剂量或浓度对测定对象产生的效应强度,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的相对效力。 2.简述农药生物测定的原理、原则。 研究药剂与生物的相关性。1控制影响因素尽可能一致 (温度、湿度、光照等外界环境条件 ;农药的理化性状;供试生物的生理状态 ;处理方法及处理部位) 2设立对照 (空白对照、溶剂对照、标准药剂对照) 3重复测定4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5供试生物应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病原菌和农田主要杂草 3.高通量筛选组成部分有哪些? 1自动化操作系统、2高灵敏度检测系统、3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体外筛选模型、4被筛样品管理库(即样品库)、5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系统。 4.何为杀虫剂生物测定?度量杀虫剂对昆虫(包括螨类和昆虫纲以外的小动物)产生效应大小的农药生物测定。通过比较不同杀虫剂的剂量或浓度对供测昆虫产生效应强度的方法,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虫剂的相对效力。 5.什么是标准目标昆虫?简述目标昆虫室内饲养定向控制的条件? 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营养条件:昆虫人工饲养必须解决饲料问题,无论是采用天然的或人工配制的饲料,必须要供应充足和及时。饲养中的环境条件:在昆虫人工饲养过程中,控制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饲养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6杀虫剂毒力测定的主要内容?1初筛(杀虫剂初步毒力测定)2毒杀作用方式测定3精密毒力测定—LC50 或LD50 6. 杀虫剂生物测定中移取试虫的方法有哪些?一般移取法、趋光法、吸虫法、自行迁移移虫法、麻醉法。 7. 论述胃毒、触杀、熏蒸、内吸、忌避作用测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8. 简述叶片夹毒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试验靶标:鳞翅目幼虫(如黏虫,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等),一般三龄以上,饥饿4~8小时,选取50头,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平均体重 (改进1:单头称重改为求平均体重) ; 2)药液配制:水溶性药剂以水溶解后用有机溶剂(丙酮)稀释,其它药剂以适合的有机溶剂(丙酮,二甲基亚砜等)溶解并稀释。按等比或等差的方法设臵5-7个系列浓度;(改进2:设臵系列浓度梯度)夹毒叶片制作:用直径1cm 的打孔器打取叶碟,注意保湿(改进3:夹毒叶片面积减小)。用毛细管点滴器从低浓度开始,每叶碟点滴1-2μL 药液,待溶剂挥发后与另一片涂有淀粉糊(或面粉糊)的叶片对合制成夹毒叶碟。每处理4次重复,并设对应的有机溶剂对照(改进4:点滴药液代替喷粉 )4)药剂处理:试虫取食完含药叶碟后,加入新鲜饲料继续饲养至调查,淘汰未食完一张完整叶碟的试虫(改进5:不定量进食改为定量给食); 6)结果调查: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7)数据统计与分析:计算各处理的试虫吞食药量(剂量以 μg (药剂)/g (虫)表示 )和校正死亡率;使用数据处理软件SAS ,DPS ,计算毒力回归方程, LD50,LD90及95%臵信限(改进6:致死中量的计算) ; 9. 何为杀菌剂生物测定。利用病原菌或感菌生物体对杀菌剂的反应,来确定杀菌剂效力(毒力,药效)的农药生物测定。 10.简述孢子萌发试验法、生长速率测定法、附着法、稀释法和抑菌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11.简述温室盆栽试验中接菌、施药方法及药效调查方法? 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喷洒法、喷撒法、涂抹法、注射法、针刺法。种子传染的病害—拌种法或浸种法。土壤传染的病害—土壤接种法、蘸根接种法、根部切伤接种法。) 1测定药剂的保护效果:先喷药,后接菌。2测定药剂的治疗效果:先接菌,待病菌入侵后(1-2天)再施药。3) 测定药剂的内吸作用:先喷药,后接菌。4) 测定药剂的持效期:一次施药后,间隔1天,2天,4天,6天,8天或更长时间分期接种病原菌。5) 测定抗雨淋作用:先喷药,用喷雾装臵降水淋洗一定时间以模拟降雨,然后接菌。 1调查发病普遍率:以病害发生的普遍与否表示药剂的效果,计算调查总株(或总叶)数中发病百分率。适用于某些土壤和种子传染的苗期病害、全株性病害。 2计数法:适用于叶斑类病害。调查每一叶上的病斑数,求得平均每叶病斑数,并以此比较发病情况,计算防治效果。3分级计数法:将病害分级调查后,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12.什么是除草剂生物测定?度量除草剂对杂草生物效应大小和对作物安全性的农药生物测定。通常采用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对供试杂草(或作物)产生效应强度的相对比较方法,以评价一种或多种除草剂的相对效力(或安全性)。 13.简述除草剂生物测定的分类、原理及生物测定方法。(光合作用抑制剂原理相应方法) 14.何为植物激素的生物测定?利用敏感植物某些性状反应作指标,对生理活性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农药生物测定。 15.简述植物激素生物测定技术的分类,各常用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16.论述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类型及测定技术。 //1000ug g mg L uL g ??每克质量昆虫吞食药液量() 处理药液的质量浓度()滴加药液体积()=昆虫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