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6则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心肺复苏培训内容范文一》

知识更新,提升质量

为了掌握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CPR )急救技术,进一步及时更新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于2012年6月派出急诊科护士长王月艳到北京医院培训《急救领导能力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 7月19日下午,护理部在八楼电教室举办了由护士长王月艳主讲的急救新技术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护理部主任苗凤娥主持,各科护士长、及全院护理人员共100余人参与了此次培训,整个会场座无虚席。王月艳护士长运用多媒体课件,针对《2010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对如何判断病人

1

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操作步骤、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授,着重强调“新”进展——新的五环生存链、新的CPR 操作顺序、新的数字变化、新的BLS 和ACLS 程序图等。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加讲座的护理人员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提问,认真掌握操作要领,纷纷表示该讲座对临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此次讲座,护理人员不仅掌握了国际最新的急救理论和技能,而且进一步规范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及流程,普及了急救知识,掌握了急救技术,为急救的患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提高急救成功率打下基础。同时,护理部将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考核体系,实现培训与考核良性滚动发展,真正落实人人参与,熟练掌握,从而保证人人技术及时更新并经考核认证,每项技术有规定的有效期限,不断学习与提高,进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各项技能操作和急救护理能力。

改进查房方式,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业务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性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其本身是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临床护理所面临的难题也愈来愈多,因此开展临床护理业务查房有其必要性,另外护理业务查房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要提高全院护理业务水平,规范护理核心制度,就必须

2

组织护理业务查房, 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查房效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购买了《护理业务系列光盘》,对护士长进行培训,而且要求科室每月20号之前准备,由科室自定义危重病例、疑难病例、新业务、新技术、特殊检查、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主,形式不限。科室以多媒体或其他形式进行查房,各科室提前将查房内容用A4纸打印出交护理部。今天是培训后首次儿科护士长带领本科室护士及实习生对1名口腔炎患者进行业务查房,护理部主任苗凤娥参加,责任护士王海英和护士长王金花都做了充分准备查房工作,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并提出护理问题,护士邹素萍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长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增进护患关系的同时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通过此次查房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结果解决了护理难点、开阔了护理视野、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经验交流的作用,体现了集体的力量,护理部主任参加护理业务查房真正发挥了护理管理职能作用。

开展新版心肺复苏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抢救能力

日前,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新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3

进一步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急救能力。

图为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演练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首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要求着重了解2010版心肺复苏与2005版的区别及变动标准的依据和实际效果;了解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在抢救时不同的要点,更新了全院职工“心肺复苏”知识。

随后进行现场演练,由指导老师用人体模型进行同步演示, 从评估环境开始对各个操作要领进行逐一讲解,实践与讲述并行。其次,各培训人员依次上台进行心脏复苏的模拟实践,相互观摩并指出操作中的失误,一起讨论改进。最后,分时间分批次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2010版心肺复苏的技术考核。

通过此次培训,全院职工均熟练掌握了这一技术,在全院营造了“人人学急救,个个会急救”的良好氛围。

图为各病区护士长在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

《心肺复苏实训范文二》

4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二、复习旧课:

1、心跳骤停的概念及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

2、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复苏成功的指标有哪些, 三、讲授新课: (一)教师示范 (二)学生练习 (三)抽查考试

分七组进入心肺复苏室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练习四、巩固新课及归纳总结: 串讲本节重点内容,并以考试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对效果予以评价五、布臵作业: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教学手段或工具

一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法、二工具:模型

课后记:

教研室主任:邹金梅授课老师:丁娟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

姓名: 得分:

考核者年月日

《应急技术知识培训内容(心肺复苏)范文三》

5

应急技术知识培训内容

(现场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是心跳、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给予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使呼吸循环重建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智力完全恢复。简单地说,通过胸外按压、口对口吹气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一般来说,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评估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双耳边呼唤(禁止摇动患者头部,防止损伤颈椎)。如果清醒(对呼唤有反应、对痛刺激有反应),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反应则为昏迷,进行下一个流程。第二步、求救: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接着联系打120求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注意:保持冷静,待120调度人员询问清楚再挂电话。

第三步、检查及畅通呼吸道: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用一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将下颏向上方抬起。注意:不要压到喉部及颌下软组织。

第四步、人工呼吸:判断是否有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维持呼吸道打开的姿势,将耳部放在病人口鼻处),一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声音;三感觉:用脸颊接近患者口鼻,感觉有无

呼出气流。如果无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保持

6

压额抬颏手法,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同时用眼角注视患者的胸廓,胸廓膨起为有效。待胸廓下降,吹第二口气。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一般来说,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心肺复苏(CPR)操作步骤

1、评估环境(现场环境安全)(戴手套)

2、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低头分别在患者双耳边呼叫,声音响亮)

3、启动紧急医疗系统,准备除颤器

4、摆放体位,施救者与患者体位正确

5、开放气道(清理口腔,按额抬颌方法正确)

6、判断呼吸(视、听、感觉方法正确4 S,数数:1001-1004)

7、人工呼吸,口对面罩或口对口(屏障面膜)呼吸2次,方法正确有效,每次通气, 1 S

8、判断循环征象(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眼球、咳嗽等8S,数数:1001,1008。

9、胸外按压(正确定位胸骨下1/3,按压深度4-5cm,按压速度100

7

次)

10、2分钟完成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按压呼吸为30:2(时间2分钟,5 S)。

11、复检(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眼球、咳嗽等8 S

12、报告评委:现场心肺复苏有效,操作完毕。

注: 全部操作时间要求在160,170秒完成。

1001=1秒、呼吸及判断数数:1001,1004、1001,1008、按压数数:11,10数3次。21,20数3次。

操作人员膝关节平患者肩水平。

《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内容范文四》

323

述评

扫描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3)

——进一步生命支持:复苏后的治疗

沈洪

通常人们习惯称基本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

后为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cardiovascularlifesupport,ACLS)。习惯可以作为

8

延用最强有力的理由,究其实际意义,何为ACLS在完成BLS,即初级A、B、

人工通气、心脏按压、电击除颤)的基础上,相继需要进行ACLS,也就是进一步的生命支持以C、D(开放气道、

及处理复苏后的问题。BLS成功的标志是自主循环恢复(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这方面遇到的问题林林总总,最终的结论未必使人完全满意,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为其提供循证依据。1 复苏药物的评价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已广泛用于心肺复苏(CPR),虽然尚未有人类安慰剂的对比研究,却仍被认为对各类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是有效的。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的CPR指南推荐首次静脉推注(静注)肾上腺素标准剂量为1mg,且提出两次应用肾上腺素的时间间隔为3,5min;如1mg肾上腺素无效,使用更大剂量肾上腺素可能会有效,应逐渐增加剂量(1、3、5mg),直接使用中等剂量(每次5mg,而非原来的1mg),也可根据体重增加剂量(011mg kg)。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是基于其可增加冠状动脉(冠脉)血流量,增强血管紧张度以利于促使ROSC。但有8个随机临床研究(9000多例心搏骤停患者入选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剂量组相比,初始大剂量组对患者出院存活率和神经系统恢复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故是否需要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至今尚难定论。其不利因素是可增加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在复苏后期可能导致高肾上腺素状

9

态。肾上腺素仍作为复苏的一线选择用药,如果需要气管内给药时初始剂量至少应为210,215mg或013mg kg。

血管加压素:由于血管加压素可增加冠脉灌注压、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心室纤颤(室颤)幅度和频率及大脑供氧,可以在标准心脏按压、人工通气、除颤和注射肾上腺素无效时提高ROSC,因而被认为是与肾上腺素相比在心搏骤停时可能同样有效的一线选择药物。在1mg肾上腺素对ROSC无效时常可考虑应用40U的血管加压素。有研究发现,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搏骤停患者使用血管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较肾上腺素组要高40%。并认为,心搏骤停患者CPR时潜在的缺血程度复杂,优先选择血管加压素要比使用肾上腺素效果好。但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有交互作用,特别是在长时间缺血情况下,两者联合使用的效果是单用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的3倍。

一项1999—2002年涉及1219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中进行了随机分组研究。两组临床特征基本相同,主要终点为入院存活率,次要终点为出院存活率。589例用血管加压素40U,597例给予肾上腺素

1mg。血管加压素组和肾上腺素组室颤患者入院存活率分别是4612%和4310%(P=0148);两组无脉搏电活动患者的入院存活率分别是3317%和3015%(P=0165)。而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血管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显着高于肾上腺素组(2910%

10

比2013%,P=0102),出院存活率亦然(417%比115%,P=0104)。在试验用药后尚无ROSC的732例患者中,加用肾上腺素可使血管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2517%比1614%,P=01002)和出院存活率(612%比117%,P=01002)均显着增加,而单用肾上腺素组入院和出院存活率均无增加;两组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状态大致相似。血管加压素能否替代肾上腺素的结论悬而未决,起码二者同时使用要比单独使用对改善预后更加有益。若二者均使用后无效,再考虑使用其他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排血量的增加或降低取决于血管阻力、左心功能和机体反射。收缩压作者简介:沈洪(1958),男(汉族),上海市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324去甲肾上腺素失活。如果发生药物渗漏,应尽快给予含5,10mg酚妥拉明的生理盐水10,15ml,以免发生坏死和组织脱落。

多巴胺:多巴胺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有Α受体、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作用。在复苏过程中,由于心动过缓和ROSC后的低血压状态,通常选用多巴胺来治疗。使用时多与其他药物(包括多巴酚丁胺)合用作为复苏后休克治疗的一种方案,可以纠正和维持体循环灌注和氧的供给。多巴胺的推荐剂量为5,20Λgkg1min1,超过10Λgkg1min1可导致体循环和内脏血管的收缩,大剂量多巴胺可引起内脏

11

灌注不足。曾以2,4Λgkg1min1用药剂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尽管偶尔可见尿量增加,但并不代表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善,已不建议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荟萃分析表明,利多卡因可使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减少1 3,可使近50%的患者不再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但却未能使其总病死率降低。一项数据分析显示,利多卡因虽能降低室颤发生率,却同时有使病死率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心脏收缩力减弱有关。因其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已不建议给心肌梗死患者常规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另两项研究提示,利多卡因对终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室速无效,同时在治疗室速时,静脉注射普鲁卡因酰胺和索他洛尔较利多卡因效果更好。故认为,利多卡因对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有效,主要为以下4种情况:心功能正常;心功能异常,但为单形室速;QT间期正常;QT间期延长。而利多卡因并非为首选药物。

胺碘酮:胺碘酮可作用于钠、钾和钙离子通道,对Α受体和Β受体也有阻滞作用,可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洋地黄无效时,胺碘酮可控制心室率。对心搏骤停患者,如持续性室颤或室速,在除颤和应用肾上腺素无效后,建议使用胺碘

12

酮。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多形性室速和不明原因的复杂心动过速。可作为顽固性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电转复的辅助治疗,及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药物。可控制预激房性伴旁路传导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室率。更适宜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如射血分数小于0140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征象时,应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项随机、前瞻性、双盲、设对照的ARREST试验(AmiodaroneintheResuscitationofRefractorySustainedVentri

cularTachyarrhythmias)入选了504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两组室颤或室速均为3次电转复无效而接受胺碘酮或安慰剂治疗患者。给药或安慰剂时间分别为2114min和2015min,胺碘酮或安慰剂组入院存活率分别为4410%和

3410%(P=0103)。胺碘酮治疗被认为是提高入院存活率的独立指标(相对比值为116;95%可信区间为111,214;P=0102),但出院存活率因例数关系未显示统计学差异。在另一项随机、双盲、设对照的ALIVE试验

(AmiodaroneversusLidocaineinPrehospitalVentricularFibrill

ationEvaluation)中,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组入选病例分别为180例和167例,均为院前室颤或室速3次电转复无效患者。从发病至给药时间为24min,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组入院存活率分别为2218%和1210%(P=01009)。这一结果更加确立了

13

胺碘酮在抗致命性心律失常中的重要位置。对电转复或血管加压素治疗无效的室颤或室速可应用胺碘酮。院前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较利多卡因或对照组能改善存活率,并能预防心律失常复发,但与利多卡因比较,胺碘酮有轻度降血压作用,故不支持在低温时使用胺碘酮。

阿托品:无论有无心脏活动,阿托品可以增加心搏骤停患者ROSC和存活率。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素后,使用阿托品组入院存活率为1410%,而未用组为0。另一项前瞻、设对照、盲法电击致无脉性电活动动物研究显示,用阿托品可使ROSC率达9110%。故认为心搏骤停患者使用阿托品可使ROSC和存活率增加;心搏骤停和缓慢性无脉电活动时使用剂量110mg静脉注射;若持续性心搏骤停,在3,5min内重复给药,仍为缓慢心律失常,可每间隔3,5min静注1次015,1mg,至总量0104mg kg。总剂量3mg(约0104mg kg)可完全阻滞人的迷走神经,完全阻断迷走神经的剂量可逆转心搏骤停。

3 复苏后的某些问题

ROSC仍距离复苏最终的成功相差甚远,复苏患者能否生存出院,能否不留神经系统残疾,涉及复苏后的很多问题,明确的结论却不多,只能列举部分讨论颇为集中的内容。

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O2)并不能够反映静脉血低PO2或组织缺氧,也不能监测和反映心搏骤停

14

325患者的预后;静脉血pH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动脉血气更能反映组织的实际变化。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是反映心排血量的一项很好检测指标,但却与动脉PCO2无相关性;PETCO2监测可更安全、有效地评价CPR时心排血量,可作为CPR时ROSC的一项预后指征。

对心血管系统的评估:必须进行较完整心血管、系列生命体征和尿量检查,认真比较12导联心电图前后的变化,检查X线胸片、血生化(包括血钙、镁、心脏标记物水平)。由于心搏骤停或低灌注时会出现心肌缺血,从而使心脏标记物水平升高。应根据病CPR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定患者经连续复苏努力后是否有效。情重新评价当前和以往的药物治疗情况。

血糖控制:CPR后的危重患者应经常监测血糖变化,高血糖症时应静脉输胰岛素予以控制,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调整治疗,需机械通气的患者血糖应控制在

414,616mmol L。低温治疗可以诱导血糖升高。

碱性药物应用:虽有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复苏时应用碱性药物可增加ROSC,或增加除颤成功率、延长存活时间,但尚无人类研究证实其能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故不建议心搏骤停患者常规使用碱性药物,对心搏骤停的患者在用肾上腺素前可静脉用碳酸氢钠(1mmol kg)。

低温治疗:对ROSC却无意识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

15

者应予32,34,24h内可C低温治疗,低温在12

能是有益的。输注4生理盐水(30ml kg)是降温的最简单方法,通常可降低中心温度115。低温治疗可改善心搏骤停后的神经预后和存活率,但低温也会出现某些并发症,如增加感染机会,使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凝血功能障碍和高血糖等。复温时要缓慢,复苏后患者要严格避免高热,为防止出现高热可考虑给予退热药物。

镇静和麻醉:这可能会增加患肺炎的机会或改变气道局部的防御力,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后即行镇静治疗可能是有益的,但应在12,24h内撤除。由阿片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纳洛酮可在几分钟即逆转其作用,从而改善对呼吸的抑制作用。目前尚未证实纳洛酮能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但却无害,在标准CPR或ACLS时可以考虑使用。

补液治疗:由室颤导致心搏骤停时不提倡常规补液治疗,此举可能有害无益。但低血容量所致心搏骤停或无脉性电活动时补液可以增加心排血量。曾有的几个小规模临床研究都未有充分证据支持或反驳心搏骤停时常规补液的利弊。

体表起搏:此法被推荐在急诊治疗不稳定缓慢心律失常,直至安装了经皮或静脉的起搏器。有持续房性心律的缓慢心律失常导致低心排血量或无脉性电活动时,应用体表起搏有助于心脏按压产生适当的血循环。体表起搏被视为ACLS的手段之一。

16

复苏后心血管处理注意问题:心搏骤停后的心功能不全类似于心肺旁路术后“心肌顿抑”。有实验表明,多巴酚丁胺、氨利农、米利家对复苏后期有益,但应慎用。为避免复苏后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应选用适当心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利农、米利家的有益作用缘于其增加正性肌力、扩血管和提高心排血指数。多巴酚丁胺剂量不宜过大(初始量5mgkg-1min-1),以免出现心动过速。复苏后心功能不全者以应用降低后负荷和扩血管药优于使用血管收缩剂,以免增加心肌耗氧使心排血量降低。

(未完待续)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李银平)

启事

爱尔血液灌流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学习班

爱尔血液灌流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在天津、江苏、湖南等地已成功举办了8届,学员反映良好。为进一步提高血液灌流整体水平,我厂将于2005年9月23—28日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九届全国学习班,届时将邀请郑法雷、王质刚、段钟平等京、津着名血液净化专家进行讲座与学术研讨。主要研讨内容是血液灌流领域内的理论、技术与实践。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期间安排见习,并可获得中华医学会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5分。

会议时间:2005年9月23(全天报到)—28日(撤离)。报

17

名截止日期:2005年9月10日。会议地点:北京普天宾馆(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路2号)。会务费:600元(含资料费、学分证费),学员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联系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建国道158号;邮编:065000;联系人:徐飞;手机:[1**********];

电话:(0316)[1**********](兼传真)。

(廊坊市爱尔血液净化器材厂)

《最新心肺复苏修改内容范文五》

2010版心肺复苏与2005版比较修改的内容: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 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 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 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 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18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 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7、CPR 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二十十五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范文六》

2015心肺复苏指南核心更改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更改

2015指南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流程由“检查反应检查呼吸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检查脉搏CPR”更改为“检查反应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CPR”。CPR 的顺序仍为“按压(Compression )气道(Airway )通气(Breathing )”。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BLS 流程更改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快速高效地进行评估,尽

19

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尽早开始胸外按压。这一流程的更改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这一更改可使胸外按压较2010指南版本提前5,10秒。另外,在启动应急反应系

统这一环节,强调施救者如条件允许,可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比如通过手机拨打求救电话,拨打电话时应尽量开启免提功能。在进行胸外按压前施救者应当知道是否已经确切地启动了应急反应系统,否则应再次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除颤和CPR 的优先顺序

2015指南建议对于有目击者的成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CPR ,并尽可能早地使用除颤器/AED,并且持续进行CPR 至除颤器充电完毕或AED 分析节律。

这一点与2010指南基本一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除颤之前先进行,3分钟的CPR 和尽早除颤两种方案对结局有影响。

2010指南中提到,对于院外无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在尝试除颤之前可考虑先进行,3分钟的CPR ,而在院内有监护的患者发生室颤,应在3分钟内完成除颤。

3、关于胸外按压速率的更改

不论成人BLS 还是ACLS ,2015指南胸外按压速率更改为100,120次/分,而2010指南为至少100次/分。

20

初步数据表明,过快的按压速率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是按压深度下降。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显示,过快的按压速率尤其是超过140次/分时,将导致明显的按压幅度不足。当按压速率在100,119次/分之间时,大约有35%按压深度不达标;在120,139次/分之间时,不达标率上升至50%;当按压速率超过140次/分时,70%按压深度不达标。基于这些数据,2015指南给出了按压速率120次/分这一上限值。

4、关于胸外按压深度的更改

2015指南成人BLS 按压深度至少5cm ,如有反馈装置,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cm 。而2010指南没有设置上限。胸外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以及直接挤压心脏来产生血流,进

而为心脏和大脑提供必需的血流以及氧气。尽管2010指南也鼓励用力按压,但实际上施救者往往按压深度不达标。

2015指南仍然建议进行足够深度的按压(至少5cm ),但新的证据表明按压深度可能有一个上限(大于6cm )。这基于一项很小的研究,该研究提示按压深度过大会导致损伤,但不会危及生命。实际上如果不借助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可能很难

准确判断按压深度,而大多数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的监控表明,实际按压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

5、“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新表述

胸廓充分回弹是指在按压放松时,胸骨回到其自然位或中

21

立位。胸廓充分回弹能够增加胸腔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心肌血流,从而提高复苏存活率。如果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2015指南进一步强调了胸廓充分回弹的重要性,增加了“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这一新表述。这并不意味着在按压间隙手掌必须离开胸壁,只要不附加压力即可。

6、监测“按压分数”以减少按压中断

2010和2015两版指南都强调尽量减少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目的是增加单位时间内总的按压次数。2015指南新增加了“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CCF )”以量化判断按压中断。CCF 是指胸外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所占的比例,其最佳数值尚不确定。2015指南建议CCF 数值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不低于60%。

7、2015指南高质量CPR 要素~~

2015指南高质量CPR 要素包括:

以100,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按压深度至少达到5cm ,不超过

6cm ,并建议使用反馈装置;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部;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两次按压中断时间应小于10秒;给予患者足够的通气(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每次通气持续1秒钟,每次须使胸部隆起);避免过度通气(即呼

22

吸次数太多,或呼吸用力过度)。

8、关于婴儿和儿童的BLS 顺序更改

2015指南婴儿和儿童的BLS 顺序的更改与成人相同,即由“检查反应检查呼吸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检查脉搏CPR”更改为“检查反应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CPR”。CPR 的顺序仍为“按压气道通气”,这与2010年完全相同,没有新证据显示要作出更改。

1名施救者时按压-通气比为30:2,2名以上施救者时按压-通气比为15:2。按压深度也未进行更改,依然强调足够深度的按压,儿童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

1/3,或大约5cm ,婴儿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或大约4cm 。

2015指南对婴儿和儿童胸外按压速率作出与成人相同的更改,即至少100次/分,不超过120次/分,作出这一更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培训和记忆,并没有足够的儿科方面数据资料支持。

9、置入高级气道后通气频率的改变

2015指南建议,不论成人、儿童和婴儿,在心肺复苏中置入高级气道后,医护人员应以每6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而2010指南中置入高级气道后应每6,8秒给予1次呼吸(每分钟8,10次)。作出这一更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记忆和实施。

2015心肺复苏指南关于通气频率的建议:对于无脉搏“成

23

人”患者,建立高级气道前按压-通气比30:2,建立高级气道后应进行持续胸外按压且每6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对于有脉搏无呼吸或仅喘息患者每5,6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12次)。

10、关于亚低温治疗的更改

2015指南建议,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 ROSC)仍然昏迷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 ),目标温度为32,36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而2010指南亚低温治疗的目标温度是32,34,维持12,24小时。研究显示,对于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但仍然昏迷的成人患者,诱导性低温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昏迷的界定是指ROSC 后患者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最近的一项高质量研究对比了36和33两种温度管理,发现两者的结果相近。考虑到33并不优于36,建议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偏好或临床因素从一个较宽的范围内选择目标温度。

2015指南亦不建议在院前对ROSC 患者快速输注冷静脉注射液降温。以前认为,较早开始降温可能更有优势,而且入院前开始降温可能有助于促使或鼓励入院后继续降温。近期发表的高质量研究并未显示入院前降温有优势,而且确认

24

了入院前使用冷静脉注射液降温可能导致并发症。

11、取消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 )

证据表明,心脏骤停时给予肾上腺素和加压素都可以改善ROSC ,因此2010指南建议静脉/骨内推注一剂40单位加压素可代替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对现有证据的审查显示,这两种药物的效果相似,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和加压素,相比单独使用肾上腺素没有优势。

为了简单起见,2015指南已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加压素,而只建议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

12、对心搏停止/PEA患者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引起心脏骤停的不可电击心律是指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 )和心室停搏(asystole ),2010指南建议对于由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使用肾上腺素。一项针对不可电击心律心脏骤停的大规模观察性研究比较了1,3分钟内给予肾上腺素和3

个更晚时间段内(4,6分钟,7,9分钟,及9分钟以上)给予肾上腺素。该研究发现,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ROSC 、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因此,2015指南仍然建议对此类患者使用肾上腺素,并且进一步强调“尽可能早”。

13、新增关于使用纳洛酮的建议

2015指南新增了关于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使用的意见,主

25

要针对的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即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中毒的患者。当阿片类药物过量或中毒时,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看上去与心脏骤停非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因为触摸颈动脉时很难确定患者是否有脉搏。纳洛酮可能帮助这些看似心脏骤停,而实际为严重呼吸抑制的无反应患者。

因此2015指南建议,对于可疑患者,如果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BLS 施救者在提供标准BLS 救治的同时,给予肌肉注射(IM )或鼻内给予(IN )纳洛酮。如果不能确切触及脉搏,这些患者应按心脏骤停患者管理,应优先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措施,同时肌肉注射(IM )或鼻内给予(IN )纳洛酮。不论上述哪种情况,急救人员在等待患者对纳洛酮有任何反应时不应延误启动EMS 等标准复苏程序,也不应延误进行更高级的医疗措施。应当注

意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应用纳洛酮对心脏骤停本身是有益的,不论是否为阿片类物质过量引起。

纳洛酮的使用仅仅是帮助那些严重呼吸抑制导致无呼吸患者看上去与心脏骤停相似的患者。在之前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针对急救人员、非医护人员或BLS 提供者的建议不包括纳洛酮给药。

14、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目标

2015(更新):在心脏骤停后救治中,应该避免和立即矫正

26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平均动脉压低于65毫米汞柱)。

理由:对心脏骤停后患者的研究发现,收缩压低于 0毫米汞柱,或平均动脉压低于65毫米汞柱会造成死亡率升高和功能恢复减少,而收缩动脉压大于100毫米汞柱时恢复效果更好。虽然较高的血压似乎更好,但收缩或平均动脉压的具体目标未能确定,因为试验通常研究的是包括血流动力学控制在内的多项干预协同的综合干预。此外,由于患者的基线血压各不相同,不同患者维持最佳器官灌注的要求可能不同。

15、孕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更改

治疗孕期妇女心脏骤停的首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CPR 和减轻主动脉下腔静脉压力。2010指南建议:仰卧位徒手将子宫向左侧移位以减轻主动脉下腔静脉压力,如果这项技术不成功,医护人员应考虑使用一个固定的楔形物品支撑患者的骨盆和胸部,使之向左侧倾斜27至30。由于认识到高质量CPR 至关重要,而侧倾与高质量CPR 不可兼得,故2015指南删掉了侧倾的建议,并加强了侧边子宫移位的建议:当宫底高度超过肚脐水平时应徒手将子宫向左侧移位。

医护人员BLS

在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人员的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

27

1、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

2、鼓励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的时间。

3、由多名经过训练有素的施救者组成的综合小组可以采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办法,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而不用如单一施救者那样依次完成(例如由1名施

救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第2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3名进行通气或者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第4名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

4、运用绩效指标,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5、按压速率改为每分钟 00至120次。

6、按压成人深度改为至少5厘米而不超过6厘米。

7、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8、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60%。

9、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使用被动通气技术。

28

10、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

上述变更旨在简化医务人员的培训,并继续强调需要尽早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9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春考心肺复苏技能实训方案

《心肺复苏》实训教案 课程名称护理技能任课教师课时授课内容心肺复苏授课专业护理专业周次 教学目标能正确评估操作环境、病人状态 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 能正确评价抢救效果 能正确处置用物 能正确回答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心肺复苏 一、物品准备 二、操作步骤 口述:老师,你好!我是XX号考生,用物已备齐,是否开始操作; 巡视病房发现病人: 发现病人晕倒,,轻拍高呼,王晶,王晶,你怎么了?病人呼之不应意识丧失。 护士迅速将被子三折打开于床尾,将病人上衣松开,将头贴近病人面部,触摸颈动脉,看胸廓起伏。 判断意识:(迅速判断10秒内)1001,1002,1003,。。。。1007,口述病人颈动脉搏动消失,胸廓无起伏,快来人啊,王晶需要抢救。 记录抢救时间 安置体位 去枕平卧。(若是软床需在肩背下垫胸外心脏按压板)口述:病人头后仰,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双手放于躯干两侧,松解衣领,腰带,暴露操作部位 心脏按压 确定部位:抢救者站姿或跪姿;胸骨中下1/3交界处(沿对侧肋弓滑向剑突上两横指,一手掌根平行重叠于另一只手掌背上,双手手指交叉并拢翘起),双手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连续按压30次(口述按压次数1,2,3.。。。30) 血压计、听诊器、治疗碗(纱布2块)、弯盘、手电筒

按压标准:胸壁下陷5cm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呼吸比例:30:2 清理开放呼吸道 清理口腔:双手拇指按压下颌打开口腔,观察口述:病人口腔无异物,无活动异齿 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将弯盘置于旁侧,取洁净纱布缠于一手食中指清洁病人口腔,将病人头偏回原位 开放气道:病人口部放置洁净纱布于病人嘴上方,开放气道,方法为仰头抬颏法:压额抬颏、捏鼻、扒唇,口对口吹气,然后松鼻,护士侧头观察病人是否有胸廓起伏,吹2次;然后再次心脏按压。 连续操作5个循环,观察判断一次。 病人复苏成功的条件: 低头侧脸观察自主呼吸;扪及颈动脉搏动;口述:颈动脉恢复,胸廓有起伏;甲床皮肤由紫绀转红润;(取手电筒照眼睛)瞳孔散大变缩小;测血压收缩压在60mmHg以上,病人复苏成功,记录抢救停止时间。 为病人恢复原状(头垫枕头、衣服复原,右侧转头) 口述:病人复苏成功记录抢救时间;由于现在你比较虚弱,一会儿我将遵医嘱为你做进一步治疗和护理 物品处置 操作要求熟练操作流程,操作大方得体。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6则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心肺复苏培训内容范文一》 知识更新,提升质量 为了掌握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CPR )急救技术,进一步及时更新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于2012年6月派出急诊科护士长王月艳到北京医院培训《急救领导能力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 7月19日下午,护理部在八楼电教室举办了由护士长王月艳主讲的急救新技术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护理部主任苗凤娥主持,各科护士长、及全院护理人员共100余人参与了此次培训,整个会场座无虚席。王月艳护士长运用多媒体课件,针对《2010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对如何判断病人 1 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操作步骤、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授,着重强调“新”进展——新的五环生存链、新的CPR 操作顺序、新的数字变化、新的BLS 和ACLS 程序图等。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加讲座的护理人员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提问,认真掌握操作要领,纷纷表示该讲座对临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此次讲座,护理人员不仅掌握了国际最新的急救理论和技能,而且进一步规范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及流程,普及了急救知识,掌握了急救技术,为急救的患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提高急救成功率打下基础。同时,护理部将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考核体系,实现培训与考核良性滚动发展,真正落实人人参与,熟练掌握,从而保证人人技术及时更新并经考核认证,每项技术有规定的有效期限,不断学习与提高,进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各项技能操作和急救护理能力。 改进查房方式,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业务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性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其本身是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临床护理所面临的难题也愈来愈多,因此开展临床护理业务查房有其必要性,另外护理业务查房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要提高全院护理业务水平,规范护理核心制度,就必须 2

心肺复苏的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的实验报告 一、引言 心肺复苏是急救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恢复停止心脏跳动或呼吸的患者。为了深入了解心肺复苏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人体模型进行心肺复苏的实践,观察不同因素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 1. 实验材料: - 人体模型 - 可调节压缩机 - 呼吸气囊 - 心电监测仪 - 血氧测定仪 2. 实验步骤:

a. 将人体模型放置在平坦表面上,并连接心电监测仪和血氧测定仪。 b. 将可调节压缩机调至适当的压力,并将压缩机与人体模型连接。 c. 开始模拟心肺复苏,对模型胸部进行按压操作,根据标准深度和频率来进行压迫。 d. 同时使用呼吸气囊进行人工通气,通过观察模型的呼吸和心电图来判断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压迫频率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我们依次进行了每分钟60次、80次和100次的压迫操作,并记录了每次操作后模型的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结果显示,压迫频率越高,心肺复苏效果越好。这是因为高频率的压迫可以维持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血氧供给。 2. 压迫深度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深度为5厘米、6厘米和7厘米的压迫操作,并观察了模型的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结果显示,压迫深度越大,心肺复苏效果越好。这是因为深度压迫可以有效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3. 呼吸气囊使用与否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我们先进行了没有使用呼吸气囊的心肺复苏操作,然后进行了使用呼吸气囊的操作,并比较了两种情况下的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结果显示,使用呼吸气囊可以增加供氧量,提高心肺复苏效果。 四、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 高频率的压迫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效果; - 深度压迫有助于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 使用呼吸气囊可以增加供氧量,提高心肺复苏效果。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背景 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的医疗技能,可以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为了提高广大公众的心肺复苏技能水平,减少因突发心脏骤停而导致的死亡率,我们特制定了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该培训计划的目标是使参训人员熟悉并具备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心脏骤停病例,并迅速采取正确的复苏措施。 培训内容 1. 理论知识培训 - 理解心脏骤停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 研究基本的心肺复苏流程和原则 -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了解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培训 - 模拟心脏骤停情境,进行实景训练 - 演练正确的心肺复苏流程,包括胸外按压、口对口呼吸和使用AED 3. 团队协作培训 - 研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掌握分工合作的技巧和步骤 - 锻炼应急情况下的协同配合能力 4. 考核评估 - 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 - 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 - 对参训人员进行评估和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改进建议 培训安排 - 培训时间:2天 - 培训地点:XXXX大学医学院实训室

- 培训人员:医学院学生及相关健康教育人员 - 培训形式: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团队协作、考核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 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我们将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实际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参训人员的培训反馈。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调整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结束语 通过本次心肺复苏培训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参训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水平,增强公众对突发心脏骤停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培训,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社会!

心肺复苏实训报告

心肺复苏实训报告 心肺复苏(CPR)是一项紧急救护技能,它可以在突发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情况下挽救生命。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正确的操作和及时的反应至关重要。本报告将对我进行的心肺复苏实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加熟练和有效地进行急救操作。 在实训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我了解到,心肺复苏的关键在于快速而有力的胸外按压和有效的人工呼吸。在实际操作中,我通过模拟训练,掌握了正确的手法和力度,以确保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脏按压。 在实训中,我还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能够监测心律并在需要时提供电击的设备,它在心脏骤停的急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AED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在需要时迅速而准确地使用该设备。 在进行实训操作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时间的紧迫性。在实际急救中,每一秒都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同时保持冷静和专注。通过实训,我意识到了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在平时需要不断进行技能训练和自我提高。 总的来说,这次心肺复苏实训使我对急救技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反复的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我将更加自信和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操作,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平时需要不断提高和训练。我将继续保持对急救技能的关注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为更多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帮助。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和救助。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情况,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 1. 人体模型 2. 自动体外除颤仪 3. 医用三明治面罩 4. 空气管 5. 针 6. 急救包 7. 生理盐水 8. 肌肉注射器 9. 彩色胶布 三、实验步骤 1. 检查环境与意识 先确认环境是否安全,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如果没有应该立即呼叫急救车或拨打120紧急救援电话。 2. 检查呼吸 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听取是否有呼吸声音,用手触摸患者鼻孔和口腔是否有气流通过。如果患者没有呼吸,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胸外按压

将模型放在平稳的地方,双膝跪在地上,双手叠放施加于心脏位置(第五肋间隙的下方),肩膀垂直于胸骨。用力将肩部重心向下,施压的深度要达到4~5cm,每分钟进行100~120次。 4. 人工呼吸 将面罩放在患者口腔和鼻孔上,使其紧密地贴在嘴上,用两个手指捏住鼻腔以避免空气外泄。吸气的时候要充分扩张肺部,每次呼吸要持续1秒钟。 5. 除颤治疗 如果患者心跳骤停,需要进行除颤治疗。将自动体外除颤仪连接到模型的胸部,按照仪器的指示进行操作。如果需要重复操作,需要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后再进行除颤。 6. 继续心肺复苏 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需要检查呼吸、脉搏等情况,如果没有恢复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车到达为止。 7. 病史记录 在处理完患者的状况后,需要进行病历记录,这有利于后续处理和治疗。 四、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心肺复苏是急救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步骤。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处理紧急情况,帮助他人度过危机。同时,在实验中,我也发现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心肺复苏实训报告

心肺复苏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是针对心肺复苏的基础操作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 们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掌握了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一、理论讲解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了解了心肺复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心肺 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援方法,是在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外力刺激复苏心脏和呼吸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胸 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方式,模拟心脏跳动和呼吸,为受害者提供 氧气和血液,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其次,我们学习了心肺复苏的实施步骤。在发生紧急状况时, 首先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反应,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呼吸,应立即 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实施步骤包括:检 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和循环;进行胸部压缩;进行人工呼吸;持 续观察患者的反应,并维持至医学救护人员的到达。 二、实际操作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我们分为两组进行模拟训练,一组扮演受害者角色,另一组扮演急救人员角色。通过模拟情景,我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际操作与理论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另外,在模拟训练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协同合作,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和指示,提高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三、总结反思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不仅掌握了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但我们也意识到,仅仅通过一次实训还不能完全掌握该技能,需要不断练习和反思,提高技能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救助生命。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和注意,学习并掌握该技能,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心肺复苏实训报告

心肺复苏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介绍 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为了提高大家的急救能力,我们参加了一次心肺复苏实训。本次实训旨在培养我们对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在实训中,我们通过学习压迫次数和深度、气道通畅与清理、人工呼吸等技巧,提高了我们的急救水平。 二、实训过程详述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心肺复苏的原理和重要性。了解到,在心脏停搏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能够维持全身器官的供氧,以减轻损伤。同时,心肺复苏还可以暂时维持血液循环,为进一步的医疗救治争取时间。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后,我们开始进行实际训练。 实训首先介绍了正确的心肺复苏位置和手法。我们学习了胸骨按压的正确方法,包括用双手手掌嵌合在心脏下方,掌心下压的方式。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正确的人工呼吸方法,将口紧密贴合在患者口鼻部,进行有效的呼吸。

接下来的训练环节是模拟现场,我们团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 操作。在模拟现场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患者、家属和急 救人员。通过角色间的互动,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实际应用中的情 景和应对方式。这种实践性的训练对我们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巧 都有很大的提升。 除了操作技巧的训练外,我们还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学习 内容涵盖了急救过程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心肺复苏病例分析以及 急救器材的使用。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提供 了支持和指导。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我们的急救水平。 三、实训心得与感悟 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心肺复苏不 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责任。只有及时而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才能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生命挽救机会。在实际操作中,我 们要做到冷静、果断,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治,切忌盲目和慌张。这是一个需要冷静思考和判断力的过程。 另外,心肺复苏也要求团队合作和协调。在急救过程中,每个 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团队的协作和默契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

心肺复苏法触电急救实训

实践任务2 心肺复苏法触电急救实训 一、实训目的 1.了解触电急救的有关知识 2.学会触电急救的方法 3.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二、实训仪器设备 心肺复苏模拟人CPR490 三、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必须垫上消毒纱布面巾,一人一片,以防交叉感染。 2、操作时双手应清洁,女性请擦除口红及唇膏,以防脏污面皮及胸皮,更不允许用原珠笔或其它色笔涂划。 3、按压操作时,一定按工作频率节奏按压,不能乱按一阵,以免程序出现紊乱,如出现程序紊乱,立刻关掉控制显示器总电源开关,重新开启,以防影响控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知道心肺复苏模拟人CPR490的配置和保养方法

(1)CPR490标准套配置: 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显示控制器一台;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一只;复苏操作垫一条;电源适配器一根;数据线一根;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可换肺囊装置四套;可换面皮一只;热敏打印纸二卷;国际指南光盘1盘;急救手册 1 本;使用说明书一本;保修卡、合格证; (2)维修保养 1)模拟人使用后进行消毒,如脸皮、口鼻、胸皮、呼吸管道、进气阀等可用清洁液擦洗、消毒。 2)气袋破裂需重新更换,可打开胸皮,将肺气袋上面的垫皮与传感器吹气拉杆连接的钉帽取出,拿掉垫皮,把肺气袋的连接螺母旋出,按样更换上新的肺气袋,按原样组装,恢复原样。 3)将模拟人与电脑显示器,安放在通风干燥处,千万不能放在潮湿或太阳曝晒的地方,以防影响使用寿命。 2.了解心肺复苏模拟人CPR490使用方法: (1)模拟生命体征: •初始状态时,模拟人瞳孔散大,颈动脉无搏动。 •按压过程中,模拟人颈动脉被动搏动,搏动频率与按压频率一致。 •抢救成功后,模拟人瞳孔恢复正常,颈动脉自主搏动。 •瞳孔缩放和颈动脉搏动由开关可开启和关闭。 (2)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可进行标准气道开放,气道指示灯变亮。 (3)三种操作方式:可进行CPR训练、模式考核和实战考核。 •方式一:CPR训练,可进行按压和吹气训练。 •方式二:模式考核,在设定的时间内,根据2015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正确按压和吹气数30:2的比例,完成5个循环操作。 •方式三:实战考核,老师可自行设定操作时间范围、操作标准、循环次数、操作频率、按压和吹气的比例。 (4)控制器显示屏功能: 1)电子监测:电子指示灯显示监测气道开放和按压部位。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次数计数和错误次数计数。 2)语音提示:训练和考核中全程中文语音提示,可开启和关闭语音,调节音量。 3)条形码显示吹气量:正确的吹气量为500~600ml-1000ml: •吹气量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吹气量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吹气量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吹入的潮气量过快或超大,造成气体进入胃部指示灯显示;数码计数显示;错误语言提示;4)条形码显示按压深度,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按压深度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按压深度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按压深度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5)打印机功能: 操作结束后打印成绩单,成绩单内容涵盖操作方式、意识判断、急救呼吸、脉搏检查、检查呼吸、清除异物、操作频率、按压与吹气比例、循环次数、每个循环操作中按压和吹气的次数、按压正确/错误次数、按压错误的原因和次数、吹气正确/错误的原因和次数、吹气错误的原因、设定时间、操作时间和考核评定。

心肺复苏的实训报告内容

心肺复苏的实训报告内容 1. 实习背景 本次实习是我所在高校医学院心肺复苏实训课程的一次实践,旨在提高学生应急处理心肺复苏的能力,并且熟悉心肺复苏操作的流程。通过参与实训,我将进一步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团队协作等要点。 2. 实训目标 -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能; - 了解心肺复苏的处理流程; - 掌握心肺复苏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和药物。 3. 实训过程 3.1 理论学习 在进行实训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学习。通过课堂学习,我了解到心肺复苏的原理和执行流程。掌握了判断心肺复苏的适用条件,明确了采取心肺复苏的基本指征,以及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等。 3.2 模拟演练 在模拟演练阶段,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场景模拟。每个小组轮流担任心肺复苏的指导者、胸外按压者、人工呼吸者等角色,通过模拟真实场景,

训练不同角色的配合和沟通,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我们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了多次模拟演练,并对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反馈。 3.3 实际操作 在实际操作阶段,我们利用模拟人体进行实际心肺复苏操作。通过设置不同的模拟病例,我们分成小组依次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我进一步熟悉了心肺复苏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掌握了正确的心肺复苏手法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初步电除颤的技能。 4. 实训成果 4.1 操作技能 经过实训,我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等。我能够熟练地判断患者情况,迅速采取适当的心肺复苏措施,提供解救患者生命所需的有效操作。 4.2 沟通配合 在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中,我逐渐与小组成员形成了良好的配合和沟通能力。通过角色的转换,我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高效协作,有效地推进心肺复苏的整个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功复苏率。 4.3 应变能力 实训过程中,模拟病例经常发生变化,例如患者心律突然变化、仿真

院内双人心肺复苏实训报告

院内双人心肺复苏实训报告 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利用人体自身的结构和机能将病人恢复到有自主呼吸、心跳、血压的状态。这一技术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现在我国每年大约有6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在这样情况下如果不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不仅救不回他们的生命,还会因为心肺复苏不成功而导致其他意外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急救技能并且熟练地使用急救方法。 一、实训内容 本次实训主要分为:心肺复苏(初级)和心脏复苏(中级)两个模块。在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后,老师将在学生进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中进行讨论。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老师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练习中老师采用“双人”模式教授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当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二、实战技巧 我们组的同学需要先准备一个塑料盆,里面装满水(水的容量是30毫升),把水倒入盆中,再放入被放了水的水杯里的水是不能喝的),把水杯放入病人的嘴里和胸部将水杯端起。然后把病人头偏向一侧的一边,让他(她)的胸部和手臂紧贴着水杯口(如果是仰头的话)放在头下或者胸部上,双手用力按压其胸部和手臂。根据我们组的同学说的每次按压30秒,一共按压5次左右。在按压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不能太猛也不能太轻,因为身体接触到了水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对突发疾病的处理方法 首先,在检查病人有无意识和呼吸时,观察其是否口唇发绀、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如果病人的意识清醒,而口唇颜色呈青紫色时,可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如果心室颤动超过5分钟仍未停止或脉搏消失不全时,就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实施心肺复苏的顺序为:以双脚抬起病人双腿并用力按压;以左手扶住患者双膝并保持患者腹部水平平卧;然后一手托起一侧上肢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另一手握住另一侧卧位;然后向右手掌根部快速向下按压,并同时用左手放在患者双腿上抬起手掌根用力下压,按压时间5-10秒。当按压有效时,可以给病人做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实训目标

心肺复苏实训目标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指采 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来支持和维持病人的心跳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一 种紧急救助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突发性的心梗、心肺骤停等意外 事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糖 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会因此遭受不测。因此,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 心肺复苏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教授参训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使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判断和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尽可能的 挽救病人的生命。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学员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心梗、心肺骤停、窒息等常见意外事件的危害、发病机制和处理 原则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的了解应急处理措施。 2.学习 CPR 实践技术。学员需要掌握急救中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人工呼吸方法、按压技术、心电图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相关内容。实践课程要求学员能够熟悉胸部按压操作方法,了解正确的呼吸口唇 和面罩插管或气管插管技术。 3.了解对不同人群的针对性措施。心肺复苏所针对的病人群体不同,应对其急救措施也不尽相同。如老年人以及孕妇等具有某些特殊 身体状况者,急救者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处理。

4.掌握救命技能。心肺复苏实训除了技能本身、对措施的了解与掌握,还有要求救命志愿者能够承担病人救援工作的责任。心肺复苏的执行者除了具备心理压力可控和团队合作意识,更应有耐心和慈悲心。 总的来说,心肺复苏实训的目标是培养掌握 CPR 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措施的能力和信心,以及解救病人生命的道德责任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这项实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应急自救能力,为社会和家庭尽一份力量。

关于急救技能的实训内容(实录)

关于急救技能的实训要点 一、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若在户外或在医院外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并出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的状况,需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正确的心肺复苏有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识别和启动急救 1.评估环境:若有人晕倒时,应先评估现场环境,不要有人员聚集,不要影响空气的流通。这时可以引导周围的人员全部散开。 2.判断意识:轻拍大声,双手轻拍患者肩膀,在耳侧大声呼唤患者,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3.求助、呼叫120:寻求周围人帮助,可以请周围的人帮助拨打120。 4.判断患者心跳:若患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同时用2-3根手指按压患者的颈动脉,点数口令是:1001、1002、1003、1004、1005、1006,一般点数6秒,若没有脉动,说明心脏骤停,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颈动脉在喉结旁边大概两三厘米的地方,就是旁边那个肌肉特别明显的那个凹槽里。 步骤二、胸外按压30次 1.摆正位置。按压的时候首先要把病人的位置摆好,让患者仰卧在平实的硬质平面上,被地面是平地或者硬板床上面,不要放在凹陷的水坑里或者软床上,这些地方都是无法按压的。同时,务必要将患者的头部与躯干处在同一平面。 2.胸外按压。将患者摆好位置,躺平后衣服打开,寻找两乳头连线中点,这个地方是我们需要按压的地方。然后交叠双手,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也就是双臂与患者成90°直角,手臂千万不能弯曲,手掌按压的位置也不可以移动,要固定在一个点)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患者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30次。这里要注意:手指是十指相扣翘起来,深度需要5-6厘米,然后频率是100到120,也就是一秒钟两次,点数的口令是:01、02、03、04……三十,一次是按30下。 步骤三、人工呼吸两次 1.畅通气道。第一,我们要畅通气道,看看嘴巴里面有没有异物,如果有假牙,或者其他东西堵在嘴里,就要把头侧过来,把那东西拿掉或者抠出来。然后一手置于患者下颌角,向下压(不要顶他的中间,如果顶中间,那么患者的嘴巴

实训心肺复苏术

湖南省娄底市卫生学校教师教案首页 一班级护高 1501~1509 周次第 2 周 4 学时 2 月 21 日助产 1501 二课程名称心肺复苏术 三授课目的 认识心肺复苏的指征,掌握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四授课重点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吹气 五授课难点按压、口对口吹气 六教具微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纱布授课 时间分配电教片方法 1. 复习心肺复苏的指征 示讲 2 分钟2. 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示讲 3 分钟 七授课方案 在模拟人上示范授课。示范 3. 5 分钟 4. 分组练习,电教片播放,老师巡 指导 回指导。 核查30 分钟八核查议论抽考合格 九课后作业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十小结没有迟到早退现象,课堂纪律好,学生们兴趣极大。课后提问时回答积极主动。

实训一心肺复苏术( CPCR )【实训目标】 当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等不测情况发生时,恩赐迅速而有效的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使呼吸循环重建并积极保护大脑,最后使大脑智力完好恢 复。简单地说,经过胸外按压、口对口吹气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意识。 要求掌握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实训时数】 4学时 【实训方法】 示讲,示教,到实训室在全自动电脑模拟人上操作。核查。 【实训准备】 1、用物准备:抢救车,压舌板,按压板,简单呼吸器,氧气等,实 验室备模拟人,纱布。 2、环境准备干净,沉寂,温度合适。 3、护士准备:仪容隆重,衣饰整齐,语言规范。 【实训操作步骤与内容】 心肺复苏术 一、评估: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判断患者有没心识与反应:站于患者右侧,轻拍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用食、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位 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摸到气管正中旁开 2cm处。触摸时间不得高出 10 秒钟,以读数 1001 为一秒,以此类推。同时施救者面颊靠于患者口鼻处听诊呼吸,注 意呼吸和脉搏同时进行检查。 一看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即用耳朵听患者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即用面颊感觉患者可否有气流呼出。

现场单人心肺复苏实训指导书

现场单人心肺复苏实训 实训指导书

实训室安全守则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严格执行院、系的各项安全规章。 2.严格执行压力容器使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钢瓶及连接管路的气密性,防止气体泄漏,可燃气体放空时必须引至室外。 3.存放或使用易燃物质的实验室严禁明火,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处理需在通风橱内进行。 4.了解常用化学试剂的贮存。使用知识、严禁随意混合不明性质的化学试剂。切实注意防止火焰、爆炸、化学灼伤、创伤和中毒等事故发生。 5.注意用电安全,防止人身触电及设备仪器损坏事故。 6.熟悉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措施。 7.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注意检查各仪器控制开关、水、电、气总开关及门窗是否关好。特别要注意防止水害,杜绝无人操作运行等。

实训室工作规则 1.学生进行实训,必须做好实训的预习,否则教师有权取消学生本次实训的资格。 2.学生在实训室内必须遵守纪律。保持安静,集中精神,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爱护实训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训。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指导教师,及时排除,若有损坏必须如实并及时登记,按章赔偿。 4.遵守试剂取用规则,注意节约药品,材料以及水、电、气等。实训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整洁的实训环境。 5.废纸、火柴梗等应倒入垃圾箱内;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严禁倒入水槽,以防止水道堵塞和腐蚀。 6.实训完毕,应立即关闭仪器控制开关及水、电、气开关,并将仪器洗涤干净,整理好实验台,搞好实训室的清洁卫生。 7.实训室的仪器,药品,材料和工具等不得擅自带离实训室,更不得据为已有,一经发现,给予相应处罚。 8.实训过程中,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实训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