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质量标准

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质量标准

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质量标准

【性状】本品为色泽均匀的粉末或颗粒状粉末。

【鉴别】1、取本品5g,缓缓加入60ml 10%的乙醇(或80%的乙醇)中,连续搅拌50分钟,应成均匀的混悬液,倾注在玻璃板上,俟水分蒸发后,

形成一层薄膜。

【检查】

1、外观均匀度取本品适量,置光滑白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与色斑。

2、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4小时,减失的重量不得超过12.0%(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III.L)。

3、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III.N),遗留残渣不得过50%。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及包衣材料 一、颗粒剂常用的辅料 1、填充剂 常用品种:淀粉、乳糖、糊精、糖粉、硫酸钙、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葡萄糖。 2、粘合剂 常用品种: 1、天然的:淀粉浆、预胶化淀粉、糊精。 2、合成:聚维酮、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3、润湿剂 常用品种:蒸馏水、乙醇 4、崩解剂 常用品种: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枸橼酸、聚山梨酯80 5、润滑剂 润滑剂的分类: 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4、润滑剂常用品种: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石蜡、白油、甘油、甘氨酸。

二、颗粒剂常用的6种包衣材料 目前常用的颗粒剂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参照中西药片剂的包衣材料, 因此中西药颗粒剂的包衣材料也具有通用性。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材料、肠溶性材料、不溶性材料。现仅就目前常用及有发展前景的包衣材料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为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包衣材料, 其特点是成膜性好。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也能溶于水, 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颗粒进行薄膜包衣。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 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 及相对湿度100% 的条件下, 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 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因此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 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在研究适于吞服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时, 以HPMC 包衣制备的颗粒剂, 不仅可掩盖苦味, 易于吞服, 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 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因此, 制备吞服型颗粒剂可选HPMC 作为包衣材料。琥珀消石颗粒用60RT 50HPMC 包衣后保证了其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 新型的薄膜包衣材料——欧巴代(Opadry) 即由HPMC、增塑剂和着色剂组成, 英国卡乐康公司采用电脑配方研制, 能满足各种颜色

肠溶包衣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肠溶包衣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 目的:综述肠溶包衣材料的发展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结果:肠溶包衣材料从天然、单一的品种发展到现在合成、半合成的多品种高分子材料,对于保证药物 稳定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有重要作用。 结论:集聚合物、增塑剂和着色剂于一体的、能在水性体系中包衣的肠溶包衣材料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正朝着更加安全、便捷、有效,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肠溶包衣材料;高分子材料;药物制剂 肠溶包衣(enteric coating)的概念早在130多年前就出现了,其衣膜耐胃酸,进入肠部某部位后能迅速崩 解并释放内容物,从而发挥药效。肠溶聚合物的作用机制是其在不同的pH介质中溶解度不同,即在低 pH时保持完整而在较高pH时溶出并释放药物。肠溶衣属延迟释放剂型(delayed release forms)。其目的主 要是:①避免药物受到胃内酶类或胃酸的破坏;②避免药物对胃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 不良反应;③将药物传递至肠部局部部位发挥作用;④提供延迟释放作用;⑤将主要由小肠吸收的药物 尽可能以最高浓度传递至该部位。 近年来,药物工作者对肠溶包衣材料进行了更广泛地研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00种以 上的肠溶材料被研究和使用着。鉴于其种类繁多,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些代表性肠溶材料的进展和应用。 1 虫胶(shellac) 虫胶是最早应用的肠溶包衣材料,是生长在中国、印度、泰国的某种昆虫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溶于 碱性水溶液及温热醇中。虫胶源自天然,防酸性能好,包衣均匀。张跃军等用虫胶对肝泰肠溶片进行包衣,结果表明,其所用配方的崩解度与用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CAP)包衣接近,复方虫胶包衣可改善包衣的 稳定性和黏着性,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然而近年来虫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却大幅度降低,因为与其 他合成、半合成肠溶材料(如丙烯酸树脂类,纤维素衍生物类)相比,生产中着衣较难控制,须用有机溶剂,稳定性差,且在肠内碱性环境中溶解性较低。鉴于此,国外一些工作者致力于改造虫胶的性质,以改善其 肠溶性能。如:Limmatvapirat等通过部分水解的方法增加自由羧基数,将其溶解性提高至pH 7.0。Pearnchob等通过添加致孔剂(pore former)如:有机酸(如山梨酸)、亲水聚合物(如HPMC)等来改善用虫胶 包衣的明胶软胶囊在人工肠液中的溶解情况。虫胶的pK 值在6.9—7.5之间,在十二指肠中难溶,因此,虫胶现在已很少单独应用于肠溶材料。 2 聚乙烯醇乙酸苯二甲酸酯(PVAP) PVAP属于聚乙烯类,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即作为有效赋型剂在市场上出售。PVAP易成膜,抗酸性强,肠溶性能可靠,能在十二指肠pH >5环境下离子化,使活性成分迅速释放,能很快发挥药效。 3 丙烯酸树脂类(polyacrylic resin) 丙烯酸树脂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包衣材料,是由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等单体按不 同比例共聚而成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安全、惰性、溶解速度快等优点。肠溶丙烯酸树脂的活性基团 为一co0H,故其在较低pH环境中稳定,而在较高DH环境中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盐,由于COO一离 子的相互排斥作用,使分子间空隙变大,结构疏松,药物得以释放,可作片剂、微丸剂、硬胶囊剂的肠溶 包衣。国内外几种主要的丙烯酸树脂类型及其共聚物组成,见表1。 表1 丙烯酸树脂的类型 Eudragit L 1OO中的“l00”代表颗粒剂. 3.1 肠溶型I号树脂(Eudragit L30 D一55) 肠溶型I号树脂乳胶液性质稳定,黏度低,Eudragit L30 D一55经喷雾干燥的产品称为Eudragit L100—55,包衣时既可溶于有机溶剂又可分散在水中应用。张俐伟用Eudragit L30 D-55水分散体制成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及其胶囊剂,使药物在胃内受到保护,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同样用Eudragit L30 D-55对对乙酰氨基酚的HPMC胶囊进行肠溶包衣,并做体外实验,药物在pH 1.2时保持完好,在pH 6.8时则很快溶解,体内实验的结果显示,药物在胃内仍很稳定,到小肠处能快速溶出。陈挺 等采用丙烯酸树脂水性包衣工艺制备红霉素微丸及胶囊,实验选用Eudragit L100-55粉末,在水中部分碱化后制成水分散体,通过进行微丸体外释放度、稳定性实验,测定其生物

薄膜的材料及制备工艺

薄膜混合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 中心议题:多晶硅薄膜的制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阐述了具体的工艺流程,从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准分子激光晶化(ELA),固相晶化(SPC)快速热退火(RTA),等离子体增强化学反应气相沉积(PECVD等,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准分子激光晶化(ELA); 快速热退火(RTA)等离子体增强化学反应气相沉积(PECVD) 引言 多晶硅薄膜材料同时具有单晶硅材料的高迁移率及非晶硅材料的可大面积、低成本制备的优点。因此,对于多晶硅薄膜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晶硅薄膜的制备工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温工艺,制备过程中温度高于600℃,衬底使用昂贵的石英,但制备工艺较简单。另一类是低温工艺,整个加工工艺温度低于600℃,可用廉价玻璃作衬底,因此可以大面积制作,但是制备工艺较复杂。 1薄膜集成电路的概述

在同一个基片上用蒸发、溅射、电镀等薄膜工艺制成无源网路,并组装上分立微型元件、器件,外加封装而成的混合集成电路。所装的分立微型元件、器件,可以是微元件、半导体芯片或单片集成电路。 2物理气相沉积-蒸发 物质的热蒸发利用物质高温下的蒸发现象,可制备各种薄膜材料。与溅射法相比,蒸发法显著特点之一是在较高的真空度条件下,不仅蒸发出来的物质原子或分子具有较长的平均自由程,可以直接沉积到衬底表面上,且可确保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纯度。 3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

传统的CVD技术依赖于较高的衬底温度实现气相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与薄膜沉积。PECVD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进行的同时,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沉积过程施加影响。促进反应、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避免薄膜与衬底间不必要的扩散与化学反应;避免薄膜或衬底材料结构变化与性能恶化;避免薄膜与衬底中出现较大的热应力等。 4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_何龙

2010年3月第17卷第9期 中医中药 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剂型,虽有可以随证加减、灵活组方、易于吸收、起效较快等优点,但有调配、携带、煎煮不便,汤液味苦量大,不易被人接受等缺点。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中药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费时耗能、久置易霉败变质等不足。另外,中药颗粒剂还可通过薄膜包衣,达到提高药物稳定性,掩盖某些中药的不适气味(如苦味、腥味等)和缓慢释药的目的[1]。 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颗粒剂,并且在生产工艺设备、质量控制、新型辅料的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很快,日本以中药复方制成的冲剂有100种左右,我国已有200多种[1]。 1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包装等工序。根据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其处理方法各有所异。但在大量生产中其过程一般采用煎煮法或水煎醇沉法提取,对提取液常采用常压蒸发或减压蒸发,获得清膏,将适量的糖粉、糊精或药物细粉混合均匀,加入一定比例的清膏制成软材,软材过筛制得湿颗粒,经干燥后整粒进行包装[2]。1.1提取工艺 提取工艺是制剂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不同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不同,所以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处方中药物的化学性质及所制备的剂型的要求,选择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中药传统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3]。目前,煎煮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提取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得到采用,提高了中药颗粒剂的质量。进年来,发展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酶提取法[4]等一系列先进的提取方法,使中药颗粒剂的发展带来新的飞跃。 1.2纯化分离工艺 中药提取液成分复杂,以前的提取、浓缩、制成制剂的工艺方法使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得不到有力保证。如何纯化分离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的质量稳定是中药制剂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水提醇沉法,此法操作简单,但乙醇用量大,耗费成本高,药物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近年来一些分离、纯化新工艺、新技术相继得到研究和应用,出现了高速离心法、超滤法、絮凝法等[4-5]一些新方法。 1.3制粒工艺 1.3.1湿法制粒技术湿法制粒技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制 备中药片剂、冲剂时发展起来的一种制粒工艺,所用辅料多为淀粉、糖粉、糊精等,按浸膏比例、浸膏稠度等凭经验确定辅料用量,因而制备的颗粒质量不稳定。近年来,药学工作者通过正交、均匀设计等优选试验,通过考察辅料种类、用量、混合辅料比及制粒搅拌时间等因素对颗粒质量的影响,以颗粒得率、流动性、脆碎度等为评价指标,筛选湿法制粒的技术参数,有效地提高了湿法制粒的质量。 1.3.2干法制粒技术干法制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制粒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湿法制粒避免了加入大量的糖和糊精等辅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辅料的用量。同时,干式制粒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短的优点,使其在颗粒剂制备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3.3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利用快速搅拌 制粒机,制得的颗粒均匀,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快。黄虹等[6]采用均匀设计和模式识别法对快速搅拌制粒技术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搅拌制粒机和物料的普适性参数的最佳值。 1.3.4流化床制粒技术流化喷雾制粒又称沸腾制粒、一步制 粒。该技术为混合、制粒、干燥一步完成的新型制粒技术,可大大减少辅料用量,并且使浸膏在颗粒中的含量可达50%~70%,制出的颗粒大小均匀、外形圆整、流动性好、可压性好,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同时由于制粒过程在密闭的制粒机内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使成品质量得到保证。2应用前景分析 2.1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2.1.1方便中药配方颗粒剂用量小,使用方便,便于携带。2.1.2易贮存保管中药配方颗粒采用药用复合膜包装,不易 受潮,使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不会出现中药饮片因保管不善而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等现象,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1.3剂量准确,便于调配中药颗粒剂调配时,按方取药,不 需称量,不需抓药,便于核对,有效防止了差错,并且配方时清洁卫生,并大大减轻了药房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又省力。 2.1.4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虽是中药的 发源地,但大多数处于比较原始的加工水平。目前全球中药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 何龙1,姚尧2 (1.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450053;2.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近年来中药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纯化分离工艺,制粒工艺的新技术不断出现,质量控制、新型辅料的应用,使 成品质量得到保证,再加上中药颗粒剂的用量小、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易贮存保管、剂量准确、便于调配等优点,使中药颗粒剂的前景更加广阔。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提取;纯化分离;制粒[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 )-082-0282

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

2007年第16卷第12期 传统的糖包衣技术工艺繁琐,且大量使用糖和滑石粉,无论从生产效率还是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考虑,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了。据资料显示[1],欧美药品市场,尤其是OTC市场,70%的药片都已使用了薄膜包衣。 近10年来,随着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功,薄膜包衣技术发展很快。本文对近10余年来薄膜包衣技术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薄膜包衣的特点 薄膜包衣的工艺是20世纪4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型工艺,是 指在物芯外表面包裹轻薄坚固的高分子薄膜物质,物芯可以是粉末、颗粒、小丸或片子[2]。薄膜包衣时间短,操作简便,干燥速度快,药物受热影响小,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由于大大减小辅料滑石粉的用量,包衣片重量无明显增加,且可以包制各种异形片,不影响刻字标记,能够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薄膜包衣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和药物扩散释放速度,从而减少毒副反应。包衣层极薄,溶解迅速,药物起效快,能使药片既有优美的外观,又能遮掩苦味或异味,甚至还能使药物有可口怡人的味道[1]。 2薄膜包衣原理[2] 当药物粒芯在包衣机中运转时,将包衣溶液或混悬液的极细 小的液滴喷射到物芯的外表,当这些液滴到达物芯时,通过接触、铺展、液滴间的相互接合,在片芯的表面形成一层衣膜。这一过程中,溶剂及物芯之间会发生两种作用,即溶剂对物芯的渗透作用和溶剂的蒸发作用。当溶剂的蒸发量衡定,且与溶剂喷入量相等时,包衣的过程达到平衡。 3薄膜包衣材料 包衣材料必须具有成膜性、溶解性和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近年 来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羟丙基甲纤维素(HPMC)。 本品属于纤维素衍生物类,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薄膜包衣材料,它有良好的成膜性,形成的膜有适宜的强度,不易脆裂,性质稳定,且易在胃肠液中溶解,对片剂崩解时限影响小[3]。 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的溶剂,也能溶于水,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 湿度下很稳定[4]。 新型的薄膜包衣材料欧巴代(Opadry)即由HPMC、增塑剂和着色剂组成,美国卡乐康公司采用电脑配方,研制能满足各种颜色的肠溶、胃溶、特殊防潮的包衣需要。欧巴代具有用量少、配液简单、迅速均一、包衣时间短、设备利用率高、药品色泽重现性好等优点[5]。 2)聚乙二醇(PEG)。 本品可溶于水及胃肠液,其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一般在4000~6000者可成膜。包衣时用其25%~50%的乙醇液,形成的衣膜对热敏感,温度高时易溶断,故常与其他薄膜衣料如HPMC、CAP等混合使用。 3)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 本品为白色纤维状粉末,不溶于水、乙醇、烃类及氯化烃,可溶于丙酮或乙醇-丙酮的混合液中,吸湿性不大。包衣后不溶于酸性溶液而能溶解于pH=5.8~6.0的缓冲液中。胰酶能促进其消化,因此为良好的肠溶衣材料。 4)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乙酸(AEA)。 本品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和人工胃液。作为胃溶性薄膜衣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包衣时一般用其5%~7%的乙醇溶液。加入少量滑石粉可防止粘连,如与HPMC等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5)乙基纤维素(EC)。 乙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乙基醚,本品在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但不溶于水、甘油等。EC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由于疏水性好,不溶于胃肠液,故常与水溶性聚合物共用以改变其通透性。调节乙基纤维素与水溶性聚合物的比例可控制衣膜层的释放速度。EC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缓控释包衣材料。 6)丙烯酸树脂类。 这是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用作薄膜衣材料的丙烯酸树脂是由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等单体,按不同比例共聚而成的一大类聚合物。丙烯酸树脂为一类安全、无毒的高分子材料。国产肠溶性Ⅰ、Ⅱ、Ⅲ号丙烯酸树脂,是目前较理想的薄膜包衣材料[6]。 国产肠溶丙烯酸树脂Ⅱ、Ⅲ号可混合用作肠溶中药片包衣,代替肠溶糖衣片。Ⅱ号树脂 外观较差,但具有包衣过程中不易粘连的优点;Ⅲ号树脂易成膜, 光泽性较好,但包衣过程中易粘连。应用中通常将两者按一定比例 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 李 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介绍薄膜包衣技术的原理、特点、工艺、设备和各种包衣材料的应用,分析薄膜包衣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指出薄膜 包衣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符合环保要求,在制药工业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关键词:薄膜包衣;技术工艺;优势;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Q46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931(2007)12-0021-02 及设备、质量控制方法等能否确实达到预期目的并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根据GPP的要求,应对制剂室的设施及设备、制剂处方、工艺、质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我们把验证设施及设备的有效性作为重点来做,主要内容包括纯化水系统验证方案,纯化水系统验证记录、纯化水系统验证报告及各个设备的验证计划、验证方案、验证记录、验证报告等。 10强化质量保证 GPP贯穿于制剂配制的全过程。 医院应成立由分管院领导、药剂科主任、制剂室负责人和药检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制剂质量管理组织。日常所配制剂完成并检查合格后,经质量管理组织审批,决定可否发放使用。未经配制审核、质量检查、发放审批的制剂不得应用于临床。 医院制剂通过GPP的实施,改善制剂生产环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制剂人员的法律意识、 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医院制剂的配制更加规范,为临床提供安全、 有效、经济的制剂。(收稿日期:2006-12-04) 咨询服务

薄膜制备方法

薄膜制备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真空蒸镀、离子镀、溅射镀膜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热CVD、等离子CVD、有机金属CVD、金属CVD。 一、真空蒸镀即真空蒸发镀膜,就是制备薄膜最一般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装有基片的真空室抽成真空,使气体压强达到10ˉ2Pa以下,然后加热镀料,使其原子或者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汽流,入射到温度较低的基片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其设备主要由真空镀膜室与真空抽气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保证真空环境的原因有①防止在高温下因空气分子与蒸发源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而使蒸发源劣化。②防止因蒸发物质的分子在镀膜室内与空气分子碰撞而阻碍蒸发分子直接到达基片表面,以及在途中生成化合物或由于蒸发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而在到达基片前就凝聚等③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过程中,防止空气分子作为杂质混入膜内或者在薄膜中形成化合物。 蒸发镀根据蒸发源的类别有几种: ⑴、电阻加热蒸发源。通常适用于熔点低于1500℃的镀料。对于蒸发源的要求为a、熔点高 b、饱与蒸气压低 c、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不与蒸发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d、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功率密度变化小。 ⑵、电子束蒸发源。热电子由灯丝发射后,被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轰击处于阳极的蒸发材料上,使蒸发材料加热气化,而实现蒸发镀膜。特别适合制作高熔点薄膜材料与高纯薄膜材料。优点有a、电子束轰击热源的束流密度高,能获得远比电阻加热源更大的能量密度,可以使高熔点(可高达3000℃以上)的材料蒸发,并且有较高的蒸发速率。b、镀料置于冷水铜坩埚内,避免容器材料的蒸发,以及容器材料与镀料之间的反应,这对于提高镀膜的纯度极为重要。c、热量可直接加到蒸发材料的表面,减少热量损失。 ⑶、高频感应蒸发源。将装有蒸发材料的坩埚放在高频螺旋线圈的中央,使蒸发材料在高频电磁场的感应下产生强大的涡流损失与磁滞损失(铁磁体),从而将镀料金属加热蒸发。常用于大量蒸发高纯度金属。 分子束外延技术(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外延就是一种制备单晶薄膜的新技术,它就是在适当的衬底与合适条件下,沿衬底材料晶轴方向逐层生长新单晶薄膜的方法。外延薄膜与衬底属于同一物质的称“同质外延”,两者不同的称为“异质外延”。 10—Pa的超真空条件下,将薄膜诸组分元素的分子束流,在严格监控之下,直接喷MBE就是在8 射到衬底表面。其中未被基片捕获的分子,及时被真空系统抽走,保证到达衬底表面的总就是新分子束。这样,到达衬底的各元素分子不受环境气氛的影响,仅由蒸发系统的几何形状与蒸发源温度决定。 二、离子镀就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质离化,在气体离子或被蒸发物质离子轰击作用的同时,把蒸发物或其反应物蒸镀在基片上。 常用的几种离子镀: (1)直流放电离子镀。蒸发源:采用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 充入气体: 充入Ar或充入少量反应气体; 离化方式:被镀基体为阴极,利用高电压直流辉光放电离子加速方式:在数百伏至数千伏的电压下加速,离化与离子加速一起进行。 (2)空心阴极放电离子镀(HCD,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等离子束作为蒸发源,可充入Ar、其她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利用低压大电流的电子束碰撞离化, 0至数百伏的加速电压。离化与离子加速独立操作。 (3)射频放电离子镀。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真空,Ar,其她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放电离化, 0至数千伏的加速电压,离化与离子加速独立操作。 (4)低压等离子体离子镀。电子束加热,惰性气体,反应气体。等离子体离化, DC或AC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现状研究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散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由于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体积小,服用、存储及运输较方便,在80年代曾以年递增40.9%的速度发展,可谓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中药固体制剂。1996~1999年间批准的443种新中药品种中,颗粒剂占17.2%,排列第3位。随着药物制剂朝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的方向发展,以及高速搅拌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滚动凝聚制粒法等新工艺的应用,中药颗粒剂出现了无糖型、泡腾型、包衣型、吞服型等新类型,新辅料在中药颗粒剂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此现状作一概述。 1 稀释剂(填充剂) 蔗糖、糊精和淀粉是传统的稀释剂,但蔗糖有吸湿性,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龋齿等患者不宜长期服用,糊精和淀粉的冲

溶性不甚理想。为开发性能优良的稀释剂,药学工作者作了许多研究。 1.1 乳糖易溶于水,性质稳定,无吸湿性,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对主药含量测定的影响较小,是很好的稀释剂。如: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最佳辅料比为浸膏粉:乳糖=8:2;清喉消炎冲剂的辅料比则以β-环糊精:糊精:乳糖=1:3:5为佳。《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首次收载了4种乳糖型颗粒剂。 1.2 甘露醇、木糖醇、甲壳胺、双岐糖抗病毒颗粒的辅料糊精改为甘露醇后,在冷热水中均可溶解,经临床观察发现改变辅料不影响疗效,对需控制糖摄入的患者增加了一种选择。对续春冲剂的研究表明:以易溶的甘露醇、木糖醇和完全水不溶的甲壳胺为辅料的制剂效果均不好,而双岐糖溶于水,有一定的水吸附能力,溶解速度较慢,无论单独与浸膏粉制粒或与淀粉等混合制粒,其制粒效果均好,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浸膏粉:双岐糖:淀粉=10:3:2。本类辅料中,蔗糖、乳糖、甘露醇、木糖醇、双岐糖等兼有矫味的功能。另外,用可溶性淀粉或水溶性糊精作稀释剂,其溶解性比淀粉好 2 润湿剂与粘合剂 2.1此类辅料能使药物细粉湿润、粘合,以便制成合格的颗

薄膜制备技术论文

薄膜制备技术论文 高阻隔薄膜的制备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包装领域中阻隔薄膜的几种基本的制备技术,并对其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做了简要的概述,重点介绍普通包装薄 膜表面沉积纳米SiOx作为阻隔材料的优越性和制备方法。纳米氧化 硅薄膜制备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两种。物理气相沉 积技术较成熟,已广泛用于当今的众多薄膜生产厂家;化学气相沉积 技术由于沉积速率慢,生产成本高,耗资大,限制了工业化应用。 本文还介绍了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限制因素的新技术,从而使薄膜的 阻隔性能大大提高。 【关键词】纳米氧化硅薄膜阻隔性能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引言 社会发展表现在不仅对普通包装材料数量上的增加,对优质保质保鲜包装材料品种和质量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如在食品和医药包 装领域中,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要求越来越高。高阻隔包装材料通 常指对气液渗透物具有高阻尼作用的材料,即防止氧的侵入以免商 品氧化变质,防止水或水蒸气的渗透以免商品受潮霉变,防止香气、香味和二氧化碳外逸,以免商品变味和变质等。目前阻隔性包装材 料已经成为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并广泛用于各种应用领域,如电 子显示领域的OLED[1]。 1阻隔材料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阻隔包装材料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包装材料如PE、PP、PET、PVDC、PVC等。因其阻隔性达不到要求(见表1),使 用越来越少。采用高聚物(比如PEN)可以解决阻隔性和用金属探测 器检查问题,但是成本太高,并且难于循环利用。采用复合膜结构,如三层复合膜PA/黏合剂/PE、五层复合膜LDPE/粘合剂/EVOH/黏合 剂/LDPE等,阻隔性能大大提高,但工艺复杂、回收困难、污染环

包衣材料

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是以HPMC 为主的多种药用辅料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成膜后细腻光滑,颜色鲜艳稳定,有很高的拉伸强度,黏度高,混悬液的均匀性、稳定性高,沉降速度低等优点。 胃溶型包衣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上色、遮味、避光、防潮、延长保质期、改善外观、提高药品档次等等,是薄膜包衣最基本的一些要求。 薄膜包衣剂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增光剂、色素和溶剂等组成1、成膜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是常用的胃溶型(其实质是在胃部释放药物)包衣材料,由甲基纤维素(MC )中部分甲氧基被羟内氧基置换反应而成. HPMC 可分为速溶型和热溶型,速溶型遇冷水迅速分散,约2 min 后液体的黏度慢慢变大。热溶型遇冷水成团,遇热水即溶解分散,至室温时溶液黏度变大。目前速溶型高黏度 3 500~5 600 在医药工业应用较广,是包衣效果较好的材料,其特点是成膜性好,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也能溶于水,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HPMC包衣制备的颗粒剂,不仅可掩盖苦味,易于吞服,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 2、增塑剂有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酯、蓖麻油等 增塑剂是一种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材料,用在配方中,它能降低薄膜材料聚合物“玻璃转变温度”即“强”值,从而使衣膜脆性和硬度降低,减少衣膜裂纹 的发生,增加衣膜柔韧性。常用的水溶性增塑剂有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含羟基亲水性基团的化合物,可作为某些纤维素类包衣材料的增塑剂;水不溶性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二丁酯)、蓖麻油、甘油三醋酸酯、液状石蜡、 玉米油、柠檬酸三乙酯等,用于水不溶性的聚合物的增塑剂。增塑剂在配方中的用量一般多在10%~30%,增塑剂用量太多,则薄膜太软,从而引起包衣制剂的聚集、粘连,包衣时难以操作,也不能获得完整的包衣;增塑剂太少,不能克

颗粒剂的工艺流程和车间设计

制药设备工艺设计实验报告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第一部分概述 1.1设计任务 年产量为2千万袋颗粒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车间设计 1.2设计条件 原料为刚采收的中药药材,药用部位为小直径的种子、果实,不含挥发油,炮制粉碎后经过水提,浓缩为浸膏,再干燥后粉碎,加入辅料后制粒包装。 1.3颗粒剂的特点 颗粒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粉末状或细粒状称细粒剂。颗粒剂系口服剂型,既可吞服,又可分散于水中服用。 根据颗粒剂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可将其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以及泡腾性颗粒剂。 颗粒剂具有以下特点: 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 2.服用方便,根据需要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颗粒剂; 3.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衣,根据包衣材料的性质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肠溶性等,但包衣时需要注意颗粒大小的均匀性以及表面光洁度,以保证包衣的均匀性; 4.注意多种颗粒的混合物,如各种颗粒的大小或粒密度差异较大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易产生离析现象,从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第二部分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 2.1前言 颗粒剂的工艺流程包括的主要工序有:称量、配料、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与总混、分装和包装等。其中配料、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与总混、分装等是在30万级的洁净区内进行的,原料材前处理、提取浓缩和包装等在一般生产区。 本工艺的药材药用部位为小直径的种子、果实,不含挥发油,可以采用炮制后水溶液提取有效成分,粗滤后精滤,利用醇溶液浓缩得到原料。将原料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配料混合,添加适量相应的黏合剂和润湿剂,制备软材。采用湿法制粒,转入沸腾干燥制粒机中干燥,整粒加入芳香性挥发油后转入总混机,按照 5g每一小袋分装后包装转入仓库中。 2.2原药材前处理 1、挑选:分别领取刚采收的药材,复核重量及标签内容与实物是否相符。按照《选、洗、润、切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挑选。 2、洗药:把选好的药材分味置洗药机中,按《洗药机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以低于30℃的饮用水清洗洁净后放出,置周转容器中,贴上物料标签,标明洗药结束时间,洗完的药在8小时内进入润药和干燥操作过程中。 3、润药:将清洗洁净的各味药材,分别置润药机中,加饮用水将药材润透,做到药透水尽,软化至指甲能掐入药材表面为宜。 4、切药:将润好的药材置切药机中切成5-9mm长的段,置洁净周转容器中,贴上物料标签备用。切制后的药材应在8小时内进入干燥操燥盘中,厚度为4-5cm,置热风循环蒸汽烘箱中,按操作,干燥温度控制在75-80℃。干燥后的净药材晾凉后,装入带内衬的编织袋中,封好口,称重,贴物料标签,转入净料库。 5、干燥:将切好的药材装入干燥盘中,厚度为4-5cm,置热风循环蒸汽烘箱中,取样检验。 2.3提取浓缩 1、药材提取:取药材药用部位,复核重量及标签内容与实物是否一致,无误后,投入到提取罐中进行提取,提取二次,分别加5倍、4倍于药材总量的饮用水,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以药材投入后沸腾开始计时)。提取液经12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入贮罐中。 2、浓缩:将贮罐中的提取液泵入到外循环蒸发器中,按要求操作,进行浓缩。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3-1.27(50℃测),放入洁净的不锈钢周转桶中,称重,贴上物料标签,转入干燥工序。 3、醇沉:将浓缩液转入醇沉罐中,向其中加入3倍于浓缩液体积的80%乙醇,使浓缩液含醇量达到60%,边加边搅拌至均匀。在20℃以下静置36小时以上。 4、回收乙醇、浓缩:将醇沉后的上清液转入真空球形浓缩罐中,回收乙醇,

薄膜制备方法

薄膜制备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真空蒸镀、离子镀、溅射镀膜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热CVD、等离子CVD、有机金属CVD、金属CVD。 一、真空蒸镀即真空蒸发镀膜,是制备薄膜最一般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装有基片的真空室抽成真空,使气体压强达到10ˉ2Pa以下,然后加热镀料,使其原子或者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汽流,入射到温度较低的基片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其设备主要由真空镀膜室和真空抽气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保证真空环境的原因有?防止在高温下因空气分子和蒸发源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而使蒸发源劣化。?防止因蒸发物质的分子在镀膜室内与空气分子碰撞而阻碍蒸发分子直接到达基片表面,以及在途中生成化合物或由于蒸发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而在到达基片前就凝聚等?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过程中,防止空气分子作为杂质混入膜内或者在薄膜中形成化合物。 蒸发镀根据蒸发源的类别有几种: ⑴、电阻加热蒸发源。通常适用于熔点低于1500℃的镀料。对于蒸发源的要求为a、熔点高 b、饱和蒸气压低 c、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不与蒸发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d、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功率密度变化小。 ⑵、电子束蒸发源。热电子由灯丝发射后,被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轰击处于阳极的蒸发材料上,使蒸发材料加热气化,而实现蒸发镀膜。特别适合制作高熔点薄膜材料和高纯薄膜材料。优点有a、电子束轰击热源的束流密度高,能获得远比电阻加热源更大的能量密度,可以使高熔点(可高达3000℃以上)的材料蒸发,并且有较高的蒸发速率。b、镀料置于冷水铜坩埚内,避免容器材料的蒸发,以及容器材料与镀料之间的反应,这对于提高镀膜的纯度极为重要。c、热量可直接加到蒸发材料的表面,减少热量损失。 ⑶、高频感应蒸发源。将装有蒸发材料的坩埚放在高频螺旋线圈的中央,使蒸发材料在高频电磁场的感应下产生强大的涡流损失和磁滞损失(铁磁体),从而将镀料金属加热蒸发。常用于大量蒸发高纯度金属。 分子束外延技术(molecularbeamepitaxy,MBE)。外延是一种制备单晶薄膜的新技术,它是在适当的衬底与合适条件下,沿衬底材料晶轴方向逐层生长新单晶薄膜的方法。外延薄膜和衬底属于同一物质的称“同质外延”,两者不同的称为“异质外延”。 10—Pa的超真空条件下,将薄膜诸组分元素的分子束流,在严格监控之下,直接喷射到衬MBE是在8 底表面。其中未被基片捕获的分子,及时被真空系统抽走,保证到达衬底表面的总是新分子束。这样,到达衬底的各元素分子不受环境气氛的影响,仅由蒸发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蒸发源温度决定。二、离子镀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质离化,在气体离子或被蒸发物质离子轰击作用的同时,把蒸发物或其反应物蒸镀在基片上。 常用的几种离子镀: (1)直流放电离子镀。蒸发源:采用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充入气体:充入Ar或充入少量反应气体;离化方式:被镀基体为阴极,利用高电压直流辉光放电离子加速方式:在数百伏至数千伏的电压下加速,离化和离子加速一起进行。 (2)空心阴极放电离子镀(HCD,hollowcathodedischarge)。等离子束作为蒸发源,可充入Ar、其他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利用低压大电流的电子束碰撞离化,0至数百伏的加速电压。离化和离子加速独立操作。 (3)射频放电离子镀。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真空,Ar,其他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放电离化,0至数千伏的加速电压,离化和离子加速独立操作。 (4)低压等离子体离子镀。电子束加热,惰性气体,反应气体。等离子体离化,DC或AC50V

薄膜制备方法

薄膜制备方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薄膜制备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真空蒸镀、离子镀、溅射镀膜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热CVD、等离子CVD、有机金属CVD、金属CVD。 一、真空蒸镀即真空蒸发镀膜,是制备薄膜最一般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装有基片的真空室抽成真空,使气体压强达到10ˉ2Pa以下,然后加热镀料,使其原子或者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汽流,入射到温度较低的基片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其设备主要由真空镀膜室和真空抽气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保证真空环境的原因有防止在高温下因空气分子和蒸发源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而使蒸发源劣化。防止因蒸发物质的分子在镀膜室内与空气分子碰撞而阻碍蒸发分子直接到达基片表面,以及在途中生成化合物或由于蒸发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而在到达基片前就凝聚等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过程中,防止空气分子作为杂质混入膜内或者在薄膜中形成化合物。 蒸发镀根据蒸发源的类别有几种: ⑴、电阻加热蒸发源。通常适用于熔点低于1500℃的镀料。对于蒸发源的要求为a、熔点高 b、饱和蒸气压低 c、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不与蒸发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d、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功率密度变化小。 ⑵、电子束蒸发源。热电子由灯丝发射后,被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轰击处于阳极的蒸发材料上,使蒸发材料加热气化,而实现蒸发镀膜。特别适合制作高熔点薄膜材料和高纯薄膜材料。优点有a、电子束轰击热源的束流密度高,能获得远比电阻加热源更大的能量密度,可以使高熔点(可高达3000℃以上)的材料蒸发,并且有较高的蒸发速率。 b、镀料置于冷水铜坩埚内,避免容器材料的蒸发,以及容器材料与镀料之间的反应,

多晶硅薄膜的制备方法

多晶硅薄膜的制备方法 多晶硅薄膜材料同时具有单晶硅材料的高迁移率及非晶硅材料的可大面积、低成本制备的优点。因此,对于多晶硅薄膜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晶硅薄膜的制备工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温工艺,制备过程中温度高于600C ,衬底使用昂贵的石英,但制备工艺较简单。另一 类是低温工艺,整个加工工艺温度低于600C,可用廉价玻璃作衬底,因此可以大面积制作,但 是制备工艺较复杂。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LPCVD) 这是一种直接生成多晶硅的方法。LPCVD是集成电路中所用多晶硅薄膜的制备中普遍采 用的标准方法,具有生长速度快,成膜致密、均匀、装片容量大等特点。多晶硅薄膜可采用硅烷气体通过LPCVD法直接沉积在衬底上,典型的沉积参数是:硅烷压力为13.3?26.6Pa,沉积温 度Td=580?630C,生长速率5?10nm/min。由于沉积温度较高,如普通玻璃的软化温度处于 500? 600C,则不能采用廉价的普通玻璃而必须使用昂贵的石英作衬底。 LPCVD法生长的多晶硅薄膜,晶粒具有择优取向,形貌呈“ V'字形,内含高密度的微挛晶缺陷,且晶粒尺寸小,载流子迁移率不够大而使其在器件应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虽然减少硅 烷压力有助于增大晶粒尺寸,但往往伴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对载流子的迁移率与器件的电学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固相晶化 (SPC) 所谓固相晶化,是指非晶固体发生晶化的温度低于其熔融后结晶的温度。这是一种间接 生成多晶硅的方法,先以硅烷气体作为原材料,用LPCVD方法在550C左右沉积a-Si:H 薄膜, 然后将薄膜在600C以上的高温下使其熔化,再在温度稍低的时候岀现晶核,随着温度的降低熔融的硅在晶核上继续晶化而使晶粒增大转化为多晶硅薄膜。使用这种方法,多晶硅薄膜的晶粒大 小依赖于薄膜的厚度和结晶温度。退火温度是影响晶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700C以下的退火温 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成核速率越低,退火时间相等时所能得到的晶粒尺寸越大;而在700C以上,由于此时晶界移动引起了晶粒的相互吞并,使得在此温度范围内,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大量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得的多晶硅晶粒尺寸还与初始薄膜样品的无序程度密切相关, T.Aoyama 等人对初始材料的沉积条件对固相晶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初始材料越无序,固相晶化过程中成核速率越低,晶粒尺寸越大。由于在结晶过程中晶核的形成是自发的,因此, SPC多晶硅薄膜晶粒的晶面取向是随机的。相邻晶粒晶面取向不同将形成较高的势垒,需要进行氢化处理来提高 SPC多晶硅的性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制备大面积的薄膜,晶粒尺寸大于直接 沉积的多晶硅。可进行原位掺杂,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形成生产线。由于SPC是在非 晶硅熔融温度下结晶,属于高温晶化过程,温度高于600C,通常需要1100C左右,退火时 间长达10 个小时以上,不适用于玻璃基底,基底材料采用石英或单晶硅,用于制作小尺寸器件,如液晶光阀、摄像机取景器等。 准分子激光晶化 (ELA) 激光晶化相对于固相晶化制备多晶硅来说更为理想,其利用瞬间激光脉冲产生的高能量入射到非晶硅薄膜表面,仅在薄膜表层100nm厚的深度产生热能效应,使 a-Si薄膜在瞬间达到

颗粒剂相关问题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颗粒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剂型。颗粒剂的一般制备工艺过程分为:提取浓缩、精制、制粒、干燥、整粒、包装等步骤。 1 处方设计 中药颗粒剂常采用以水做溶媒提取、浓缩、干燥而制成的浸膏为原料,其具有吸湿性强的特点,富含粘液质及多糖类物质,因此在浸膏原料中宜加入适量的辅料以改善吸湿性、成形性、崩解度与溶出度等性质。在设计制剂处方时,一般的步骤是:首先,全面掌握提取物有效成分及有效成分性质,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及提取物的日服用剂量,再用制剂学参数考察选用单一的或多种辅料。其次,用粒径、比表面积、休止角、溶化性、堆积度、CRH(临界相对湿度)等参数指导处方设计,并运用其中的参数为指标,选择辅料的用量及加入方法。最后,经小试并用中试验证,以确定颗粒剂的制剂处方。 形成颗粒剂的制剂处方后,根据中药材处方(汤剂处方)的日服生药量及提取物的回收率,确定颗粒剂的每日剂量,有日服次数确定颗粒剂的每次服用剂量。 2 提取浓缩工艺优选 为保证颗粒剂的处方功能主治不变,其提取工艺设计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2.1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颗粒剂的复合作用,颗粒剂的处方多以汤剂改变而来,而中医处方结构严谨,在设计提取工艺路线时应充分考虑处方的组成,运用方剂的组法、方药的理论必须强调颗粒剂药味的复合作用不能将处方各药一味一味地单煎,否则势必影响到药物的疗效。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由于药品标准的升高,为了使某种有效成分定性或定量指标能达到要求,药厂生产往往较多的采用单提某种药材的方法来处理此问题。 2.2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尽量保留有效成分,除去无效成分等杂质,在设计提取工艺路线时,应以有效成分为指标,选择和比较提取方法再确定工艺路线。 2.3对特殊药材、特殊有效成分作特殊处理,如:用“双提法”提取挥发油;黄芩选用沸水投料,而不用冷水投料等等。 2.4 应考虑颗粒剂的成型需要,浸膏量太多或太粘,需要进一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精制或除去杂质。

药典中所有包衣材料

药典中所有包衣材料 序号名称特点 1 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因其水不溶性,主要用作片剂粘合剂和薄膜包衣材料等,也可用作骨架材料阻滞剂,制备多种类型的骨架缓释片; 1、不易燃烧。 2、热稳定性好,有优良的热塑性。 3、对日光不变色。 4、柔韧性好。 5、介电性好。 6、有优良的耐碱性,耐弱酸性。 7、防老化性能好。 8、耐盐、耐寒性、耐吸湿性好。 9、对化学品稳定,长期储存不变质。10、可与许多树脂配伍,与所有的增塑剂有良好的配伍性。11、在强碱性环境和受热条件下易变色。 2 乙基纤维素水 分散体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水性包及液是常用的缓控释包衣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包衣缓控释片剂、微丸、颗粒剂以及制备骨 架型缓释片,采用不同配比的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RT-EAD/HPMC),可形成不同溶解度的包衣薄膜,以 调节释药速率。 1.良好的操作性能。1)虽然固体含量较高,但粘度仍较低,同其它水溶性包衣剂相比能缩短包衣时间。2)粘着性低,包衣 时不易发生被包衣物质粘连的现象。2.不受pH值影响的溶出特性。1)不受由于人体差别或因消化管部位所引起的pH差的 影响,能控制随时间变化的溶出。2)当同其它水溶性高分子合用时,能设计出具有更高自由度的溶出控制型制剂。3.当用 于刻字的片剂时,由于其粘度低,因而不会产生印字不清的现象。与以前的水溶性包衣剂相比包衣膜的透湿性低,能赋予 制剂出色的防湿性能。4.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本身含有增塑剂,又没有氨味,不需在包衣时加入增 塑剂。5.同有机溶媒相比,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易燃易爆危险的发生。6.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既适合于水溶性药物 也适合于难溶性药物。 3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B型) 4 巴西棕榈蜡制药:主要以10%(v/v)水性乳液的形式用于糖衣片打光。打光后的片剂具有良好的光泽而不起皱。也可以粉末的形式用于糖衣片打光。巴西棕榈蜡广范用于口服制剂,化妆品和某些食品,通常认为基本无毒、无刺激性。 有文献报道,睫毛膏中的巴西棕榈蜡可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WHO(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可接受的巴西棕榈蜡每日摄入量最大为7mg/kg体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