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 实验指导书

试验一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有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质等。虽然不同的材料由于其组成、

结构和构造有所差异以及工程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而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和侧重的试验项

目,但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这里以天然石料的常规试验为例,说明材料的一些基本性

质试验的试验原理和方法。本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饱水率、抗压

强度以及坚固性等六项基本性质。

1.1 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密度可计算材

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孔隙率的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等。

2.主要仪器设备

(1)李氏瓶

(2)天平

(3)筛子

(4)鼓风烘箱

(5)量筒、干燥器、温度计等。

3.试样制备 将试样研碎,用筛子除去筛余物,放到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试验步骤

(1)在李氏瓶中注入与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数0V (cm 3)。将李

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2)用天平称取60~90g 试样,用漏斗和小勺小心地将试样慢慢送到李氏瓶内(不能大

量倾倒,防止在李氏瓶喉部发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 3为止。再称取未注入

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送入瓶中试样的质量m (g )。

(3)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瓶内液体中,转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

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1V (cm 3)。

(4)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中的液面读数1V ,减去未注入前的读数0V ,得到试样的密

实体积V (cm 3)。

5.试验结果计算 材料的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小数后第二位):

V m =

ρ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g/ cm 3);

m ——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 V ——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 3)。

按规定,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最后结果,但两个

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2 cm 3。

1.2 表观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

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保温性等,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结构物质量。

2.主要仪器设备

(1)游标卡尺

(2)天平

(3)鼓风烘箱

(4)干燥器、直尺等。

3.试验步骤

(1)对几何形状规则的材料:将待测材料的试样放入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

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1)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试样为正方体或平行六面体时,以每边测量上、中、下三

次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并计算出体积0V ;试样为圆柱体时,以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量其直

径,各方向上、中、下测量三次,以六次的算术平均值为准确定其直径,并计算出体积

0V 。 2)用天平称量出试样的质量m 。

3)试验结果计算 材料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

00/V m =ρ 式中 0ρ——材料的表观密度(g/ cm 3);

m ——试样的质量(g ); 0

V ——试样的体积(cm 3)。 (2)对非规则几何形状的材料(如卵石等):其自然状态下的体积0V

可用排液法测定,

在测定前应对其表面封蜡,封闭开口孔后,再用容量瓶或广口瓶进行测试。其余步骤同规则

形状试样的测试。

1.3 堆积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或粉状材料(如砂、石等)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包括颗

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材料的堆积密度可估算散粒材料的

堆积体积及质量,同时可考虑材料的运输工具及估计材料的级配情况等。

2.主要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

(2)容量筒

(3)天平

(4)标准漏斗、直尺、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 用四分法缩取3L 的试样放入浅盘中,将浅盘放入温度为105~110℃的烘

箱中烘至恒重,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为两份大致相等的待用。

4.试验步骤

(1)称取标准容器的质量1m (g );

(2)取试样一份,经过标准漏斗将其徐徐装入标准容器内,待容器顶上形成锥形,用钢

尺将多余的材料沿容器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

(3)称取容器与材料的总质量2m (g )。

5.试验结果计算 试样的堆积密度可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012'0V m m -=ρ 式中 '0ρ——材料的堆积密度(Kg/m 3);

1m ——标准容器的质量(Kg );

2m ——标准容器和试样总质量(Kg );

'

0V ——标准容器的容积(m 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堆积密度测定的结果。 试验二 水泥试验

2.1 一般规定

1.取样方法:水泥检验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

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取样

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抽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

2.试验条件

1)试验室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大于50%。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

大于90%。养护池水温20℃±1℃。

2)试验用水应是洁净的淡水,有争议时采用蒸馏水。

3)水泥试样通过0.9mm 方孔筛,记录其筛余物情况。

4)试验用材料、仪器、用具的温度与试验室一致。

2.2 水泥细度测定(筛析法)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来检验水泥的粗细程度,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

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 筛筛析法)》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

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试验筛

(2)负压筛析仪

(3)水筛架和喷头

(4)天平

4.试验步骤

(1)负压筛法。

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

负压至4000-6000Pa 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 ,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

析2min ,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

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 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水筛法

1)筛析试验前,应检查水中无泥、砂,调整好水压及水筛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

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的距离为35~75㎜。

2)称取试样50g ,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的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放

在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0.02)Mpa 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

3)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将水倾出,烘

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5.试验结果计算 水泥细度按试样筛余百分数(精确至0.1%)计算。

%100?=

W R F s 式中 F ——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s R ——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 );

W ——水泥试样的质量(g )。

2.3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

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标准法维卡仪

(3)天平

(4)量筒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标准法

1)试验前检查 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2)调零点 将标准稠度试杆装在金属棒下,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

后在5~10s 内小心将称量好的500g 水泥试样加入水中(按经验找水);拌和时,先将锅放

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 ,停拌15s ,同时将叶片和锅

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快速搅拌120s 后停机。

4)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圆

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

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

浆中。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

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

作应在搅拌后1.5min 内完成。

(2)代用法

1)仪器设备检查 稠度仪金属滑杆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能正常运转等。

2)调零点 将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同标准法。

4)标准稠度的测定 有调整水量法和固定水量法两种,可选用任一种测定,如有争议

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

①固定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为142.5mL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

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

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 ,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 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

内完成。

②调整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按经验找水。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

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

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 ,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当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 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

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4.试验结果计算

(1)标准法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

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按下式计算。

%100?=

水泥用量拌和用水量P (2)代用法

1)用固定水量方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 (mm ),可从仪器上对应标尺

读出标准稠度用水量(P )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 )(%)。

S P 185.04.33-=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 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

2)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 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以水泥质量百分数计,计算公式同标准

法。

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2)mm为止。

2.4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测定水泥达到初凝和终凝所需的时间(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时间表示),用以评定水泥的质量。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法维卡仪

(2)水泥净浆搅拌机

(3)湿气养护箱

3.试验步骤

(1)试验前准备将圆模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准尺零点。

(2)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按测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然后放入湿汽养护箱内,记录开始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试件在湿气养护箱内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即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4)初凝测出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

(5)取下测初凝时间的试针,换上测终凝时间的试针。

(6)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一次,当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即为水泥的终凝时间。

(7)由开始加水至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表示。

(8)在测定时应注意,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防止撞弯试针,但结果以自由下沉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净浆的位置距圆模至少大于10mm;每次测定完毕需将试针擦净并将圆模放入养护箱内,测定过程中要防止圆模受振;每次测量时不能让试针落入原孔,测得结果应以两次都合格为准。

4.试验结果的确定与评定

(1)自加水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4±1)mm时,所需的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0.5mm(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所需的时间为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来表示。

(2)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

评定方法:将测定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结果,与国家规范中的凝结时间相比较,可判断其合格性与否。

2.5 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安定性是指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情况。通过试验可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安定性》的测试方法,正确评定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有雷氏法和试饼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2.主要仪器设备

(1)沸煮箱

(2)雷氏夹

(3)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4)其他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若采用饼法时,一个样品需要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若采用雷氏法,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为75~85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薄层机油。

(2)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前述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

(3)成型方法

1)试饼成型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间抹动,做成直径为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然后将试饼放入湿汽养护箱内养护(24±2)h。

2)雷氏夹试件的制备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15次左右,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模移至湿汽养护箱内养护(24±2)h。

(4)沸煮

1)调整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试件能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浸没在水里,并在煮沸的中途不需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5)min 内加热至沸,并恒沸3h±5min。

沸煮结束,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5)试验结果的判别

1)饼法判别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时,则水泥的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若两个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2)雷氏夹法判别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当2个

C-)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否则试件煮后增加距离(A

C-)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为不合格。当2个试件沸煮后的(A

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2.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试验目的检验水泥各龄期强度,以确定强度等级;或已知强度等级,检验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掌握国家标准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的测定方法(ISO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胶砂搅拌机

(2)试模

(3)胶砂振实台

(4)抗折强度试验机

(5)抗压试验机

(6)抗压夹具

(7)刮平尺、养护室等

3.试验步骤

(1)试验前准备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板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2)胶砂制备试验用砂采用中国ISO标准砂,其颗粒分布和湿含量应符合GB/T17671—1999的要求。

1)胶砂配合比试体是按胶砂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标准砂:水=1:3:0.5进行拌制的。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体,每锅材料需要量为: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水(225±1)mL。

2)搅拌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可按下列程序操作:①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②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 。③停拌90s ,

在第一个15s 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

各个搅拌阶段的时间误差应在±1s 以内。

(3)试体成型 试件是40mm ×40mm ×160mm 的棱柱体。胶砂制备后应立即进行成型。

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

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 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一个模槽来回一

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

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

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

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4)试体的养护

1)脱模前的处理及养护 将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

模周边接触。另外,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

脱模。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

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

2)脱模 脱模应非常小心,可用塑料锤或橡皮榔头或专门的脱模器。对于24h 龄期的,

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 内脱模;对于24h 以上龄期的,应在20-24h 之间脱模。

3)水中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体水平或垂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

平面应朝上,养护期间试体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

(5)强度试验

1)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 试体龄期是从水加水开始搅拌时算起的。各龄期的试体必须

在表1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强度试验。试体从水中取出后,在强度试验前应用湿布覆盖。

2①每龄期取出3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须擦去试体表面的附着水分和砂粒,

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

②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整

夹具,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

③抗折试验的加荷速度为(50±10)N/s 。

3)抗压强度试验

①抗折强度试验后的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体受压

面为40mm×40mm 。试验前应清除试体受压面与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试验时以试体的侧面

作为受压面,试体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

②压力机加荷速度为(2400±200)N/s 。

4.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

(1)抗折试验结果:

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Mpa 。

311/5.1b L F R

式中 1R ——水泥抗折强度,Mpa ;

1F ——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

L ——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100mm ;

b ——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40mm ;

以一组3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3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

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2)抗压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

A F R c c =

式中 c R ——水泥抗压强度,Mpa ;

c

F ——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 A ——受压部分面积,mm 2(40mm×40mm=1600 mm 2)。

以一组3个棱柱体上得到的6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6个测定

值中有一个超出6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出这个结果,而以剩下5个的平均数为结果;

如果5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则该组结果作废。

试验三 混凝土用集料试验

3.1 砂的筛分析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筛

(2)天平

(3)鼓风烘箱

(4)摇筛机。

(5)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分取不少于4400g 试样,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 ,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并

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试样500g ,精确到1g 。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5mm

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约10min 。

(3)将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

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

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

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的筛余量。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 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

确至0.1%。筛分后,若各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

新试验。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11654321005)(A A A A A A A M x --++++=

式中 x M ——细度模数;

1A 、2A …6A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 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

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3.2 砂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砂的表观密度,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

供依据。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

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容量瓶

(2)天平

(3)鼓风烘箱

(4)其他

3.试验制备 试样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

烘干至恒量,待冷至室温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称取上述试样300g ,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

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

量瓶颈刻500mL 刻度线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精确至1g 。

(2)将瓶内水和试样全部倒出,洗净容量瓶,再向瓶内注水至瓶颈500mL 刻度线处,擦

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精确至1g 。试验时试验室温度应在20℃~25℃。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ρρ????? ??-+=12000G G G G 式中

0ρ——砂的表观密度,kg/m 3;

水ρ——水的密度,1000 kg/m 3; 0

G ——烘干试样的质量,g ; 1G ——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2G ——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 3,须重新试验。

3.3 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砂的堆积密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估计运输工具的数

量或存放堆场的面积等提供依据。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

用所用仪器与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

(2)容量筒

(3)天平

(4)标准漏斗

(5)直尺、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 ,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

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松散堆积密度的测定 取一份试样,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

慢慢装入,等装满并超过筒口后,用钢尺或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试验过

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瓶),称出试样与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

(2)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

一根直径为10mm 的圆钢,按住容量筒,左右交替击地面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装满后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颠实(但所垫放圆钢的方向与第一层的方向垂直)。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

口,然后用钢尺或直尺沿中心线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刮平,称出试样与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

至0.1g 。

(3)称出容量筒的质量,精确至1g 。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

ρ

式中

1ρ——砂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1G ——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g ;

2G ——容量筒的质量,g ; V ——容量筒的容积,L 。

(2)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 3。

3.4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筛分试验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以便于选择优质粗集料,达

到节约水泥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掌握GB/T14685—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测试

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方孔筛 孔径为2.36mm 、4.75 mm 、9.50 mm 、16.0 mm 、19.0 mm 、26.5 mm 、31.5

mm 、37.5 mm 、53.0 mm 、63.0 mm 、75.0 mm 、及90.0 mm 的筛各一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2)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摇筛机

(4)台称 称量10Kg ,感量10g 。

(5)其他 浅盘、烘箱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缩取不少于表2的试样数量,经烘干或风干后备

用。

(1)称取按表11-2的规定质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

到下组合的套筛上。

(2)将套筛放在摇筛机上,摇10min ;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进行手筛,筛

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号筛中的

试样一起过筛,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 ,在筛分过程中允许

用手指拨动颗粒。

(3)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

筛分后,如所有筛余量与筛底的试样之和与原试样总量相差超过1﹪,则须重新试验。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占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

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粗集料各号筛上的累计筛

余百分率应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粗集料颗粒级配的范围要求。

3.5 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为评定石子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

供依据;石子的表观密度可以反映骨料的坚实、耐久程度,因此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应

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

悉其性能。

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方法有液体比重天平法和广口瓶法。

2.主要仪器设备

(1)液体比重天平法

1)鼓风烘箱

2)吊篮

3)台秤

4)方孔筛

5)盛水容器(有溢水孔)

6)温度计、浅盘、毛巾等。

(2)广口瓶法

1)广口瓶

2)天平

3)方孔筛、鼓风烘箱、浅盘、温度计、毛巾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表3规定的数量,经烘干或风干后

筛除小于4.75mm 的颗粒,洗刷干净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液体比重天平法

1)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液面至少高出试样表面50mm.。浸水

24h 后,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内,然后上下升降吊篮以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

吊篮每升降一次约1s ,升降高度为30~50mm 。

2)测定水温后(吊篮应全浸在水中),准确称出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 ,

称量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水孔控制。

3)提起吊篮,将试样倒入浅盘,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出其质量,精

确至5g 。

4)称出吊篮在同样温度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 。称量时盛水容器内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

溢水孔控制。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 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

化不得超过2℃。

(2)广口瓶法

1)将试样浸水24h ,然后装入广口瓶(倾斜放置)中,注入清水,摇晃广口瓶以排除

气泡。

2)向瓶内加水至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迅速滑行,滑行中应紧贴瓶口水面。擦

干瓶外水分,称取试样、水、广口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精确至1g 。

3)将广口瓶中试样倒入浅盘,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后称其质量,精确至1g 。

4)将广口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并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称取

水、广口瓶及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

注:此法为简易法,不宜用于石子的最大粒径大于37.5mm 的情况。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石子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ρρ????? ??-+=12000G G G G

式中

0ρ——石子的表观密度,kg/m 3;

水ρ——水的密度,1000 kg/m 3; 0

G ——烘干试样的质量,g ; 1G ——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g ;

2G ——吊篮在水中的质量,g 。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 3,须重新试验。对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 3,可取4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3.6 石子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石子的表观密度的大小是粗骨料级配优劣和空隙多少的重要标志,且是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必要资料,或用以估计运输工具的数量及存放堆场面积等。通过试

验应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

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台秤 称量10kg ,感量10g ;

(2)磅秤 称量50kg 或100kg ,感量50g ;

(3)容量筒

(4)垫棒、直尺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烘干或风干后,拌匀并把试样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松散堆积密度的测定 取试样一份,用取样铲从容量筒口中心上方50mm 处,让试

样自由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锥体并向四周溢满时,停止加料。除去凸出容量筒表面的

颗粒,以适当的颗粒填入凹陷处,使凹凸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

精确至10g 。

(2)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 将容量桶置于坚实的平地上,取试样一份,用取样铲将试样

分三次自距容量桶上口50㎜高度处装入桶中,每装完一层后,在桶底放一根垫棒,将桶按

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25次。将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桶口,用钢尺或

直尺沿桶口边缘刮去高出的试样,并用适合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

体积大致相等。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0g 。

(3)称出容量筒的质量,精确至10g 。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石子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

ρ

式中

1ρ——石子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1G ——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g ;

2G ——容量筒的质量,g ; V ——容量筒的容积,L 。

(2)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 3。

3.7 石子的压碎指标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以间接地推测其相应的强度,评

定石子的质量。通过试验应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测试方法,正确

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

(2)压碎值测定仪

(3)方孔筛

(4)天平

(5)台秤

(6)垫棒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风干后筛除大于19.0mm 及小于9.50mm 的颗粒,并去除针

片状颗粒,拌匀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三份备用(每份3000g )。

4.试验步骤

(1)置圆模于底盘上,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模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一手按住

模子,一手将底盘放在圆钢上振颤摆动,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

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

(2)装有试样的模子置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试验机,按1kN/s 的速度均匀加荷200kN

并稳荷5s ,然后卸荷,取下受压圆模,倒出试样,用孔径2.36㎜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

称取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精确至1g 。

5.结果计算与评定

(1)压碎指标值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100121?-=

G G G Q e 式中 e Q ——压碎指标值,﹪;

1G ——试样的质量,g ;

2G ——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

(2)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试验四 普通混凝土试验

4.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实验室拌和方法

1.试验目的 学会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制方法,为测试和调整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打下基础。

2.主要仪器设备

(1)混凝土搅拌机

(2)磅秤

(3)天平

(4)拌和钢板等。

3.拌和方法 按所选混凝土配合比备料。拌和间温度为(20±5)℃。

(1)人工拌和法

1)干拌 将拌和钢板与拌铲用湿布润湿后,将砂平摊在拌和板上,再倒入水泥,用拌铲

自拌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复,直至拌匀;加入石子,继续翻拌至均匀为止。

2)湿拌 在混合均匀的干拌和物中间作一凹槽,倒入已称量好的水(约一半),翻拌数

次,并徐徐加入剩下的水,继续翻拌,直至均匀。

3)拌和时间控制 拌和从加水时算起,应在10min 内完成。

(2)机械拌和法

1)预拌 拌前先对混凝土搅拌机挂浆,即用按配合比要求的水泥、砂、水及少量石子,

在搅拌机中搅拌(涮膛),然后倒出多余砂浆。其目的是防止正式拌和时水泥浆挂失影响到

混凝土的配合比。

2)拌和 向搅拌机内依次加入石子、水泥、砂子,开动搅拌机搅动2~3min 。

3)将拌和物从搅拌机中卸出,倒在拌和钢板上,人工拌和1~2min 。

4.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和易性)试验———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 、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 的塑性混

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同时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

土拌合物质量评定提供依据;掌握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坍落度筒

(2)捣棒

(3)直尺、小铲、漏斗等。

3.试验步骤

(1)每次测定前,用湿布湿润坍落度筒、拌和钢板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

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2个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

定。

(2)取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15L ,用小铲分3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

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在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插捣筒边

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

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

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加料,顶层插捣完毕后,刮去多余混凝土,并用镘刀抹平。

(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

在5~10s 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150s 内完

成。

4.试验结果确定与处理

(1)提起坍落度筒后,立即量测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以mm 为单位,结果精确至1mm 。

(2)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再测定。如

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3)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

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

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和物中稀浆析出的程

度来评定。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保

水性良好;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且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

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不好。

(4)和易性的调整

1)当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泥浆量。

2)当坍落度高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集料的用量。

3)当出现含砂量不足,粘聚性、保水性不良时,可适当增加砂率,反之减小砂率。

4.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测定混凝土拌和物捣实后的单位体积重量(即表观密度),以提供核实混

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之用。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

2002,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2)台秤

(3)振动台

(4)捣棒等。

3.试验步骤

(1)用湿布把容量筒内外擦干净,称出其重量,精确至50g ;

(2)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应视拌和物的稠度而定。一般来说。坍落度不大于70mm

的混凝土,用振动台振实为宜;大于70mm 的用捣棒捣实为宜。

(3)用刮刀将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拌和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应予填平。将容量筒外壁

擦净,称出混凝土与容量筒总重,精确至50g 。

4.试验结果计算 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kg/m3。

100012?-=V m m h γ

式中 h ——混凝土的表观密度,kg/m 3;

1m ——容量筒的质量,kg ;

2m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

V ——容量筒的容积,L 。

4.3 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掌握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及GBJ107—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校核配合比,并为控制施工质量提供依

据。

2.主要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

(2)混凝土搅拌机

(3)振动台

(4)试模

(5)养护室

(6)捣棒、金属直尺等。

3.试件制作

(1)制作试件前应检查试模,拧紧螺栓并清刷干净,在其内壁涂上一薄层矿物油脂。一

般以3个试件为一组。

(2)试件的成型方法应根据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来确定。

1)坍落度大于70mm 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人工捣实成型。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分两

层装入试模,每层装料的厚度大约相同。插捣时用钢制捣棒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

行。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面;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下层深度约20~30mm 。

并用镘刀沿试模内侧插捣数次。每层的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为每100cm 2

截面积不应少于12次。捣实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镘刀抹平。

2)坍落度小于70mm 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振动台成型。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一次装

入试模,装料时用镘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和物稍有富裕,然后将试模放到振

动台上,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振动台上自由跳动,直至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刮去多余的混

凝土,并用镘刀抹平。

4.试件养护

(1)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在温度(20±5)℃下

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拆模编号。再将拆模后的试件立即放在温度为(20±3)℃、湿

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的架子上养护,彼此相隔10~20mm 。

(2)无标准养护室时,混凝土试件可放在温度为(20±3)℃的不流动水中养护,水的

pH 值不应小于7。

(3)与构件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

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5.试验步骤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以免试件内部的温湿度发生显著变化。

(2)先将试件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试件尺寸测量精确到1mm ,并据此

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3)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

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

衡。

(4)混凝土试件的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时,其加荷速

度为0.3~0.5MPa/s ;若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则为0.5~0.8MPa/s 。当试件接

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到试件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

(5)试件受压完毕,应清除上下压板上粘附的杂物,继续进行下一次试验。

6.试验结果计算与处理

(1)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

A P f cu

式中 cu f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MPa ;

P ——试件破坏荷载,N ;

A ——试件承压面积,mm 2。

(2)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3个测值中最大值或

最小值中有1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或最小值舍去,取中间值

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

组试件的试验结果作废。

(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以150mm×150mm×150mm 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抗压强度的

标准值,其他尺寸试件的测定结果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200mm×200mm×200mm 试件,其

换算系数为1.05;100mm×100mm×100mm 试件,其换算系数为0.95。

试验五 建筑砂浆试验

5.1 建筑砂浆的拌和

1.试验目的 学会建筑砂浆拌合物的拌制方法,为测试和调整建筑砂浆的性能,进行

砂浆配合比设计打下基础。

2.主要仪器设备

(1)砂浆搅拌机

(2)磅秤

(3)天平

(4)拌和钢板、镘刀等。

3.拌和方法 按所选建筑砂浆配合比备料,称量要准确。

(1)人工拌和法

1)将拌和铁板与拌铲等用湿布润湿后,将称好的砂子平摊在拌和板上,再倒入水泥,用

拌铲自拌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复,直至拌匀。

2)将拌匀的混合料集中成锥形,在堆上做一凹槽,将称好的石灰膏或粘土膏倒入凹槽中,

再倒入适量的水将石灰膏或粘土膏稀释(如为水泥砂浆,将称好的水倒一部分到凹槽里),

然后与水泥及砂一起拌和,逐次加水,仔细拌和均匀。

3)拌和时间一般需5min ,和易性满足要求即可。

(2)机械拌和法

1)拌前先对砂浆搅拌机挂浆,即用按配合比要求的水泥、砂、水,在搅拌机中搅拌(涮

膛),然后倒出多余砂浆。其目的是防止正式拌和时水泥浆挂失影响到砂浆的配合比。

2)将称好的砂、水泥倒入搅拌机内。

3)开动搅拌机,将水徐徐加入(如是混合砂浆,应将石灰膏或粘土膏用水稀释成浆状),

搅拌时间从加水完毕算起为3min 。

4)将砂浆从搅拌机倒在铁板上,再用铁铲翻拌两次,使之均匀。

5.2 建筑砂浆的稠度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稠度试验,可以测得达到设计稠度时的加水量,或在现场对要求的

稠度进行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掌握《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正确

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砂浆稠度仪

(2)钢制捣棒

(3)台秤、量筒、秒表等。

3.试验步骤

(1)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用湿布擦干净后,将拌好的砂浆物一次装入容器,使砂浆表

面低于容器口约10mm 左右,用捣棒自容器中心向边缘插捣25次,然后轻轻地将容器摇动

或敲击5~6下,使砂浆表面平整,随后将容器置于稠度测定仪的底座上。

(2)拧开试锥滑杆的制动螺丝,向下移动滑杆,当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刚接触时,拧紧制动螺丝,使齿条侧杆下端刚接触滑杆上端,并将指针对准零点上。

(3)拧开制动螺丝,同时计时间,待10s立刻固定螺丝,将齿条测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到1mm)即为砂浆的稠度值。

(4)圆锥形容器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测定之。

4.试验结果评定

(1)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砂浆稠度的测定结果,计算值精确至1mm。

(2)两次试验值之差如大于20mm,则应另取砂浆搅拌后重新测定。

5.2 建筑砂浆的分层度试验

1.试验目的测定砂浆拌和物在运输及停放时的保水能力及砂浆内部各组分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以评定其和易性。掌握《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砂浆分层度测定仪

(2)砂浆稠度测定仪。

(3)水泥胶砂振实台

(4)秒表等。

3.试验步骤

(1)首先将砂浆拌和物按稠度试验方法测定稠度。

(2)将砂浆拌和物一次装入分层度筒内,待装满后,用木锤在容器周围距离大致相等的四个不同地方轻轻敲击1~2下,如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然后刮去多余的砂浆并用镘刀抹平。

(3)静置30min后,去掉上节200mm砂浆,剩余的100mm砂浆倒出放在拌和锅内拌2min,再按稠度试验方法测其稠度。前后测得的稠度之差即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cm)。

4.试验结果评定砂浆的分层度宜在10~30mm 之间,如大于30mm易产生分层、离析和泌水等现象,如小于10mm则砂浆过干,不宜铺设且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5.3 建筑砂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试验目的测定建筑砂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以便确定砂浆的强度等级并可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掌握《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

(2)试模

(3)捣棒、垫板等。

3.试件制备

(1)制作砌筑砂浆试件时,将无底试模放在预先铺有吸水性较好的湿纸的普通粘土砖上(砖的吸水率不小于10%,含水率不大于2%),试模内壁事先涂刷脱膜剂或薄层机油。

(2)放在砖上的湿纸,应为湿的新闻纸(或其他未粘过胶凝材料的纸),纸的大小要以能盖过砖的四边为准,砖的使用面要求平整,凡砖四个垂直面粘过水泥或其他胶结材料后,不允许再使用。

(3)向试模内一次注满砂浆,用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插捣25次,为了防止低稠度砂浆插捣后,可能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数次,使砂浆高出试模顶面6~8mm。

(4)当砂浆表面开始出现麻斑状态时(约15~30min)将高出部分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

4.试件养护

(1)试件制作后应在(20±5)℃温度环境下停置一昼夜(24±2)h,当气温较低时,可适用延长时间,但不应超过两昼夜,然后对试件进行编号并拆模。试件拆模后,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至28d,然后进行试压。

(2)标准养护条件

1)水泥混合砂浆应为温度(20±3)℃,相对温度60%-80%;

2)水泥砂浆和微沫砂浆应为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

3)养护期间,试件彼此间隔不少于10mm 。

(3)当无标准养护条件时,可采用自然养护

1)水泥混合砂浆应在正常温度,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如养护箱中或不通风

的室内)养护;

2)水泥砂浆和微沫砂浆应在正常温度并保持试块表面湿润的状态下(如湿砂堆中)养

护;

3)养护期间必须作好温度记录。

(4)在有争议时,以标准养护为准。

5.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以免试件内部的温度发生显著变化。

试验前先将试件擦试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其外观。试件尺寸测量精确至1mm ,并据此

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 ,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

(2)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或下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

面垂直,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上垫板)

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面均衡承压。试验时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

0.5~1.5kN/s (砂浆强度5MPa 以下时,取下限时宜;砂浆强度5MPa 以上时,取上限为宜),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6.试验结果计算与处理

(1)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

A P f cu m =

, 式中 cu m f ,——砂浆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MPa ;

P ——试件破坏荷载,N ;

A ——试件承压面积,mm 2。

(2)以6个试件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

MPa 。

当6个试件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的差超过20%时,以中间4个试件的平均值作

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试验六 钢筋试验

6.1 钢筋的拉伸性能试验

1.试验目的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三个指标,作为评定钢筋强

度等级的主要技术依据。掌握《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和钢筋强

度等级的评定方法。

2.主要仪器设备

(1)万能试验机

(2)钢板尺、游标卡尺、千分尺、两脚爪规等。

3.试件制备

(1)抗拉试验用钢筋试件一般不经过车削加工,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小冲点或细

划线标出原始标距(标记不应影响试样断裂)。

(2)试件原始尺寸的测定

1)测量标距长度0l ,精确到0.1㎜。

2)圆形试件横断面直径应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间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取

其算术平均值,选用三处测得的横截面积中最小值,横截面积按下式计算:

20041d A ?=π

式中 0A ——试件的横截面积(㎜2);

0d ——圆形试件原始横断面直径(㎜)。

4.试验步骤

(1)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测定

1)调整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使对准零点,并拔动副指针,使与主指针重叠。

2)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夹头内,开动试验机进行拉伸。拉伸速度为:屈服前,应力增

加速度每秒钟为10Mpa ;屈服后,试验机活动夹头在荷载下的移动速度为不大于0.5

m in /c L (不经车削试件102h l L c +=)。

3)拉伸中,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时的恒定荷载,或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荷

载,即为求的屈服点荷载s P 。

4)向试件连续施荷直至拉断由测力度盘读出最大荷载,即为求的抗拉极限荷载b P 。

(2)伸长率的测定

1)将已拉断试件的两端在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如拉断处由于

各种原因形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内。

2)如拉断处到临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1/3

0l 时,可用卡尺直接量出已被拉长的标距长度1l (㎜)。

3)如拉断处到临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30l 时,可按下述移位法计算标距1

l (㎜)。

4)如试件在标距端点上或标距处断裂,则试验结果无效,应重新试验。

5.试验结果处理

(1)屈服强度按下式计算:

0A P s s =

σ 式中

s σ——屈服强度(Mpa );

s P ——屈服时的荷载(N ); 0

A ——试件原横截面面积(㎜2)。 (2)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0A P b b =

σ 式中

b σ——屈服强度(Mpa );

b P ——最大荷载(N ); 0

A ——试件原横截面面积(㎜2)。 (3)伸长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100)(001510?-=

l l l δδ 式中

)(510δδ——分别表示0010d l =和005d l =时的伸长率; 0l ——原始标距长度100d (或50

d )(mm );

l——试件拉断后直接量出或按移位法确定的标距部分长度(mm)(测量精确至

1

0.1mm)。

(4)当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试验,如仍有不合格项目,则该批钢材判为拉伸性能不合格。

6.2 钢筋的弯曲(冷弯)性能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检验钢筋的工艺性能评定钢筋的质量。掌握GB/T232—1999钢筋弯曲(冷弯)性能的测试方法和钢筋质量的评定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3.试件制备

1)试件的弯曲外表面不得有划痕。

2)试样加工时,应去除剪切或火焰切割等形成的影响区域。

3)当钢筋直径小于35㎜时,不需加工,直接试验;若试验机能量允许时,直径不大于50㎜的试件亦可用全截面的试件进行试验。

4)当钢筋直径大于35㎜时,应加工成直径25㎜的试件。加工时应保留一侧原表面,弯曲试验时,原表面应位于弯曲的外侧。

5)弯曲试件长度根据试件直径和弯曲试验装置而定,通常按下式确定试件长度:

l

=d

5+

150

4.试验步骤(过程)

(1)半导向弯曲

(2)导向弯曲

5.试验结果处理

按以下五种试验结果评定方法进行,若无裂纹、裂缝或裂断,则评定试件合格。

(1)完好试件弯曲处的外表面金属基本上无肉眼可见因弯曲变形产生的缺陷时,称为完好。

(2)微裂纹试件弯曲外表面金属基本上出现细小裂纹,其长度不大于2㎜,宽度不大于0.2㎜时,称为微裂纹。

(3)裂纹试件弯曲外表面金属基本上出现裂纹,其长度大于2㎜,而小于或等于5㎜,宽度大于0.2㎜,而小于或等于0.5㎜时,称为裂纹。

(4)裂缝试件弯曲外表面金属基本上出现明显开裂,其长度大于5㎜,宽度大于0 .5㎜时,称为裂缝。

(5)裂断试件弯曲外表面出现沿宽度贯穿的开裂,其深度超过试件厚度的1/3时,称为裂断。

注:在微裂纹、裂纹、裂缝中规定的长度和宽度,只要有一项达到某规定范围,即应按

该级评定。

试验七烧结普通砖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测定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作为评定砖强度等级的依据。掌握《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2003)、《烧结普通砖》(GB/T5101-1998),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

(2)抗压试件制备平台

(3)锯砖机或切砖器、直尺、镘刀等。

3.试件制备

(1)取烧结普通砖试样数量为10块。

(2)在试样制备平台上,将已断开的半截砖放入室温的净水中浸10-20min后取出,并以断口相反方向叠放,两者中间抹以厚度不超过5mm稠度适宜的水泥净浆(用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调制),上下两面用厚度不超过3mm的同种水泥浆抹平。制成的试件上下两面须相互平行,并垂直于侧面。

4.试件养护制成的抹面试件应置于不低于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3d,再进行试验。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 实验指导书 试验一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有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质等。虽然不同的材料由于其组成、 结构和构造有所差异以及工程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而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和侧重的试验项 目,但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这里以天然石料的常规试验为例,说明材料的一些基本性 质试验的试验原理和方法。本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饱水率、抗压 强度以及坚固性等六项基本性质。 1.1 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密度可计算材 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孔隙率的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等。 2.主要仪器设备 (1)李氏瓶 (2)天平 (3)筛子 (4)鼓风烘箱 (5)量筒、干燥器、温度计等。 3.试样制备 将试样研碎,用筛子除去筛余物,放到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试验步骤 (1)在李氏瓶中注入与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数0V (cm 3)。将李 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2)用天平称取60~90g 试样,用漏斗和小勺小心地将试样慢慢送到李氏瓶内(不能大 量倾倒,防止在李氏瓶喉部发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 3为止。再称取未注入 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送入瓶中试样的质量m (g )。 (3)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瓶内液体中,转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 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1V (cm 3)。 (4)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中的液面读数1V ,减去未注入前的读数0V ,得到试样的密 实体积V (cm 3)。 5.试验结果计算 材料的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小数后第二位): V m = ρ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g/ cm 3); m ——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 V ——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 3)。 按规定,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最后结果,但两个 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2 cm 3。 1.2 表观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 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保温性等,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结构物质量。 2.主要仪器设备 (1)游标卡尺 (2)天平 (3)鼓风烘箱 (4)干燥器、直尺等。

建筑材料的实习报告范文

建筑材料的实习报告范文 建筑材料的实习报告范文 紧张而又充实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实习,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时候,最关键的实习报告怎么能落下!很好奇实习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建筑材料的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实习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装饰材料也在不断更新,而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建筑装饰材料中出现的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不深,学习枯燥无味,效果较差的现象,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到实际,协调基础知识和实践运用的关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且还应了解新型建筑材料,摒弃过时的不常用的材料。让装饰材料真正起到:装饰、保护、使用功能。 建筑材料认知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通过此次认知实习,使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系统了解专业情况,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与时俱进进,在这临近毕业之际,更要抓住时机,接触社会,亲自体验,实践学习. 二、实习报告摘要 1、实习主题简述 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建材市场中,通过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实习结论简述 通过本次的认知实习,学习到了许多新型材料,也看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和种类的繁多,是我们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重点。建材市场主要以玻璃、木地板、陶瓷制品为主,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也与当地的环境、气候、风俗等因素有关。 3、实习方法简述 通过自己观察和咨询,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不同的任务,亲自到材料市场调研,了解材料的价格、规格、性能、用途、保养、材质、等。 4、提出建议简要陈述 多了解市场,亲自调研体会。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掌握市场材料的更新和发展趋势。 定期总结,制定计划,保持和市场的紧密联。 三、实习相关说明 1、实习主题详细说明:我们参加的这次实习是刚进入大三初期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 建筑施工技术 实训任务书 (高职工建筑工程专业适用) 指导老师:李晓良孙秀红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教研室 目录 一、实训的目的 (3) 二、实训的内容 (3)

三、实训期间的注意事项 (3) 四、参考文献 (4) 一、实训的目的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完相关施工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后,同时使学生自身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并总结实际实训过程中的工艺操作经验,特别安排为期2周的施工技术实训学习. 二、实训的内容 除按照实训大纲的要求外,还应进行下面内容: 1、复习施工技术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2、观察实训指导老师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施工工艺,并同时与教材相关的内容相对比,加强理解和记忆. 3、分组进行相应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动手操作,注意先后顺序、操作技巧,出现操作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达到合格的施工质量. 4、注意观察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辅助设施和生产工具,并将相应的施工简图绘制在实训日记或实训报告上. 5、学会并掌握利用国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检验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做相应的质量控制记录.

6、掌握并注意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操作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分析制定这些措施的原因,在实训报告中得以体现. 7、掌握各工序之间的交接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 8、掌握各种建筑材料试件的留置和混凝土试块的留设数量和方法,理解600度.天的概念. 三、实训期间的注意事项 1、每天随时记录每天的实训内容包括操作工艺、操作技巧、绘制施工简图,同时编制实训心得. 2、注意施工操作的安全,在动手操作前首先掌握所操作项目的危险性和保护措施. 3、每天实训结束后注意清扫操作现场,保持实训现场的卫生. 4、在编制实训报告时,注意总结要有条理性,注意书写,文字与图表合理布置,内容充实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到图文并茂. 5、出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解决,遇到机具故障时及时通知指导老师,自己不得自行处理解决. 四、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某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材料作业指导书 20XX年12月30日xxxx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主题批准页总页数23页(含此页) 编号批准日期年月 版次第版第次修订生效日期年月 批准人持有人 副本控制受控人 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建筑材料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 1建筑钢材 -----------------------------------------4

2骨料 ----------------------------------------------15 3水泥--------------------------------------------21 4混凝土---------------------------------------------22 5砌筑砂浆-------------------------------------------28 6砌墙砖及砌块料-------------------------------------30 7回填土、灰土、砂和砂石-----------------------------38 8 YAW—300型水泥压力机操作步骤----------------------42 9KZJ5000–1型水泥电动抗折试验机操作步骤------------43 10 YAW-2000B型全自动压力试验机操作步骤----------43 11 WE—1000A型液压万能试验机操作步骤------------44 12 HS40型混凝土渗透仪操作步骤-----------------------46 13材料部门人员岗位职责------------------------------47 14 安全规程------------------------------------------50 15记录及报告----------------------------------------52 一建筑钢材 一、依据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文档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文档Construction materials training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实习期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建筑材料实训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才能使 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下面是带来的建筑材料实训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一: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了,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啊!这个学期我们有一门课叫《建筑材料》,简称“建材”。 这是我们的专业课,学的东西对我们以后都很有用。可以说,这门课时我们现在所学的各科来说,这是重点。 学这门课,有理论的知识、有实训。其中实训呢,是一 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到许多仪器设备。这些东西都是与我们建筑行业有关的,这些实训与接触的这些东西让我们提前对建筑这个行业有了解。

我是建材检测协会的,在没上这门课之前我就做过好几 个与这门课有关的实训了,比如说:钢筋拉伸、混凝土试块等等.学长他们还帮我们培训了许多相关内容.虽然好多东西都学了,但是我并不是很熟悉,上建材课的实训,巩固了我们的知识,加深了记忆,让我们对各个实训器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上实训课我们要分小组,我们组都是我们宿舍的人,所 以没有男生,自然而然,一些苦力的活就落在我的头上了。拿稍微重点的东西就是我去了,比如说:做混凝土的试块的模,做完后拿去振捣,我一个人拿一个,她们俩人拿一个……实训课都是我们亲力亲为,筛沙子、做试块、铲砂石、称重量、拌混凝土。。。。。。都是我们自己弄的。这些实训不仅仅让我们懂得了知识,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锻炼。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实训,虽然没有几次是做出合格的结果,但是我们尽力了。老师的教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让 我们在不会的她给我们提供帮助,做实训的时候她会在旁边悉心教导,让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训。她会教我们怎么做、做什么…… 通过这个学期的实训课,我学到了许多书上的、课外的 知识。实训课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个号方法,他能让我们更加

建筑材料的检验标准

建筑材料的检验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2003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CECS48:93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34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JC/T452-2002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GB/T4131-1997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90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B/T8075-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 混凝土外加剂及相关标准汇编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1999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规程DBJ/T15-13-95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15-19-2006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水工混凝土断裂试验规程DL/T5332-2005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2-2004 基桩和地下连续墙钻芯检验技术规程DBJ15-28-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2008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J409-2005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DBJ/T15-37-2004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指导书

开放实验指导书大纲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 引言 什么是液态成型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图-1 铸造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铸造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了解并掌握铸造的基本工艺及其主要的工艺参数; 3.了解并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影响金属性能和铸件质量的一些基本因素; 4.了解金属收缩的基本规律,以及常见铸造缺陷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铸造的定义 铸造过程是指将金属置于熔炼炉内的坩埚中, 加热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到锭模或铸模中,经冷却凝固, 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 清整处理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铸件或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2.铸造的分类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2.1 普通砂型铸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图-2 砂型铸造示意图

含有害物质建筑材料使用控制作业指导书

含有害物质建筑材料使用控制作业指导书 控制范围:施工过程辅助材料和构造建筑产品的材料 引用文件: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稀卷材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7-2001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GB18588-2001) 控制措施: 一、含放射性核素建筑材料的使用控制 1、建筑材料分类 建筑主体材料:水泥与水泥制品、砖、瓦、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墙体保温材料、工业废渣、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及各种新型墙体材料等。 装饰材料:花岗石、建筑陶瓷、石膏制品、吊顶材料、粉刷材料及其他新型饰面材料等。 2、材料含有害物质要求 (1) 建筑主体材料 当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 Ra (内照射指数)≤1.0和I r(外照射指数)≤1.0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对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 Ra(内照射指数)≤1.0和I r(外照射指数)≤1.3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2) 装饰材料 A类材料: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 Ra(内照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篇一: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通过 此次建筑材料实训,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使我对建筑材料试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和体会。此次实训,我不仅学习到很多关于水泥、砂浆、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我认 真、细心的品质,增强了团队合作及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 每次 试验前,我都会抽出时间来仔细的阅读《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主要是学习规范、熟悉仪器、 了解试验步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重点部位就做上标记。但这都还是“纸上谈兵”,当到了 真正要试验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幸好,老师在每次试验前,都要把试验的步骤、要求 以及规范再仔细地讲一遍。试验中老师在旁边细心观看,对我们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纠正。 刚开 始因为试验的某些小环节做的不到位,在测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由于脚没有踩住坍落度筒, 导致混凝土溢出。于是第二次我们吸取教训,调整了方法。最终使得坍落度满足了要求。因 此,我觉得要想顺利完成试验,就必须认真。 这次 实训涉及了许多专业知识,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为接 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实训 是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也是学生从学 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度阶段。短暂的实训已经过去,首先,我想先向所有为我的实 训提供帮助的同学和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顺利的实训所做的帮助和努力。 在书 本上学过很多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通过实训,我把理论和实际相 结合,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动手能力。当初很多题、案例在老师的指导下似乎轻而易 举,而当自己亲自上阵时才知道并非易事,才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 乏,才体味到古人所说的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只有不断学 习,吃苦耐劳,塌实工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极面对每一天的挑战,明确今后职业生涯 的目标方向,在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我要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地学习与实 践,不断地提高自己。 由于 我们先前试验时严格遵守试验要求,所以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显得很是轻松。我先是用了一 天的时间来整理数据,然后用接下来的两天撰写报告。虽然紧张但非常的有序。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 2004.9 实验壹、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壹)试验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测定水泥各龄期的强度,从而确定或检验水泥的强度等级。(二)主要仪器设备 水泥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台面有卡具)、模套、试模(三联模)、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及抗折和抗压夹具、刮平直尺等。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试验前准备 (1)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和底座的接触面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壹层薄机油。 (2)水泥和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 (3)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拌合用水量为225±1ml。(4)标准砂应符合国标要求。 2.试件成型 (1)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固定。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加拌30s。停拌90s,在第壹个15s内用壹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之内。

(2)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壹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壹层时,每个槽内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壹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平器播平,再振实60次。(3)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壹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壹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壹端移动,壹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且用同壹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4)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表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5)试验前和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等须用湿布抹擦干净。 3.养护 (1)试件编号后,将试模放入雾室或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大于90%),箱内篦板必须水平,养护20~24h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2)试件脱模后应立即放入水槽中养护,养护水温为20±1℃,养护期间试件之间应留有间隙至少5mm,水面至少高出试件5mm,养护至规定龄期,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4.强度试验 (1)龄期 各龄期的试件,必须在规定的3d±45min,7d±2h,28d±2h内进行强度测定。在强度试验前15min将试件从水中取出后,用湿布覆盖。 (2)抗折强度测定 ①每龄期取出3个试件,先做抗折强度测定,测定前须擦去试件表面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试件侧面和圆柱接触。 ②调节抗折试验机的零点和平衡,开动电机以50N/S±10N/S速度加荷,直至试件折断,

建筑制图实训指导书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制图》课程实训指导书 主审人:主撰人: 前言: 本实训课程的指示书主要以抄绘房屋施工图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了投影的基本理论和制图的基本知识以后,通过大作业的练习能正确阅读和绘制房屋施工图,绘制的房屋施工图符合国家标准。 本实训课程应完成的内容要求每名学生至少绘制5张A3图幅的施工图,主要有:图线练习、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和墙身大样图、楼层结构平面图。各教学点在安排学生完成上述内容的作业时,可让学生抄绘借用教材中的施工图,也可根据当地情况由辅导教师自拟题目提供给学生,以供学生抄绘。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按大作业的指示书完成。另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增加绘制施工图的内容,以图达到完整、全面。 作业一:图线练习 一、目的 1、熟悉制图基本规格。 2、练习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了解制图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内容 常用图线、箭头及材料图例练习。按附图二给出的图样画仪器图。 三、要求 1、图纸:A3号图幅。图标格式和大小见附图一所示。 2、图名:图线练习。 3、比例:1:1。 4、图线:墨笔线图。 5、字体:汉字用长仿宋字体。材料图明用5号字;尺寸数字均用3.5号字。 6、作图准确,图线粗细分明,尺寸标注无误,字体端正整洁。 四、说明 绘制图前复习教材中图幅、图线的有关规定及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画底稿要认真,按附图中给出的尺寸,准确定好各图形位置,不必标出尺寸。先用H铅笔(轻、细)绘底稿图线(箭头处只画线,材料图例只画框格)。然后按图线要求加墨线,最后注写数值、名称。

15 8 8 8 8 15 30 20 50 (图 名) (校 名) 学生 教师 图别 图号 班级 成绩 附图一: 附图二:

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班级__________姓名 工程造价教研室 2005.4

实验1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材料密度的测试,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了解材料的构造特征。 (2) 试样制备 将试样研磨,用孔径0.2 mm筛子筛分除去筛余物,并放到105~110 ℃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将烘干的粉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3) 实验步骤 ①密度的测定 A 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至突颈下部,记下刻度数。将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B 称取50~90 g试样,用漏斗将试样逐渐送入李氏瓶内,使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3的刻度为止。再称剩下的试样,计算送入李氏瓶中的试样质量m(g)。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液面的读数,减去未注前的读数,得试样得绝对体积 V(cm3)。 ②体积密度的测定 A 称取试样质量m及蜡封试件在空气的质量m1,并对试样表面涂蜡。 B 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数V1。 C 将试样放入容量瓶中,记录水的体积数V2。 (4) 实验结果计算 ①密度 按下式计算出密度 (精确至0.01 g)

ρ=m/V 式中m ——装入瓶中的质量,g V——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3 密度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②体积密度 按下式计算出体积密度ρ0 ρ0=m/V0 式中m ——试样的质量,g V0——试样的体积(包括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和材料绝对密实体积)V0=V2-V1-[(m1-m)/ρ蜡] 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③孔隙率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孔隙率P (5) 问题与讨论 ①在进行密度试验时,试样的研碎程度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试验样品内部存在较多孔隙。颗粒越大材料孔隙率越大,测得的密度值越大,其误差越大。试件越碎,测试结果越准确。 ②在测试密度的试验中,为什么要轻轻摇动李氏瓶? 答:因为需要排除空气。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建筑材料实训,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使我对建筑材料试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此次实训,我不仅学习到很多关于水泥、砂浆、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我认真、细心的品质,增强了团队合作及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 每次试验前,我都会抽出时间来仔细的阅读《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主要是学习规范、熟悉仪器、了解试验步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重点部位就做上标记。但这都还是“纸上谈兵”,当到了真正要试验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幸好,老师在每次试验前,都要把试验的步骤、要求以及规范再仔细地讲一遍。试验中老师在旁边细心观看,对我们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纠正。 刚开始因为试验的某些小环节做的不到位,在测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由于脚没有踩住坍落度筒,导致混凝土溢出。于是第二次我们吸取教训,调整了方法。最终使得坍落度满足了要求。因此,我觉得要想顺利完成试验,就必须认真。 这次实训涉及了许多专业知识,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实训是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度阶段。短暂的实训已经过去,首先,我想先向所有为我的实训提供帮助的同学和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顺利的实训所做的帮助和努力。 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通过实训,我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动手能力。当初很多题、案例在老师的指导下似乎轻而易举,而当自己亲自上阵时才知道并非易事,才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1、建筑材料实验的抽样及处理 抽样检验就是通过一个样本来判断总体是否合格。选取试样是建筑材料检验的第一个环节 ,抽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检验材料的整体结果 ,必须制定出一个抽样方案。同时通过检验还要制定出判定其指标的验收标准。这样才能使取样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建筑材料实验影响因素 ,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制作条件下或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 ,主要因素有仪器的选择 ,试件尺寸 ,试件的形状 ,表面状态 ,加荷速度 ,温度 ,湿度。 3、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实验报告 ,在取得了原始的实验数据之后 ,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科学结论 ,常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 ,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处理方法。经数据处理后 ,编写或填写实验报告:从而确定实验结果。但是 ,当我们对同一物理量进行重复测量时 ,经常发现他们的数值并不一样 ,每项实验都有误差 ,随着科技水平及人们认识水平提高 ,误差可控制的比较小 ,但不能完全消除。为了科学的评价数据资料 ,必须得认识和研究误差 ,才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以消除或减少测量误差; (2)正确处理数据 ,合理计算结果 ,以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 ,合理设计或选用仪器和操作方法 ,以便在经济的条 件下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实验一材料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 ,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 ,须将材料磨成细粉 ,以排除其内部孔隙 ,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试样磨成粉末 ,通过900孔/cm2的筛后 ,再将粉末放入105~110℃烘箱内 ,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 ,使液面达到0~1mL刻度之间 ,记下刻度数 ,将李氏瓶置于水温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3、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 ,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密度瓶中 ,直到液面上升到20mL左右。再称剩余的试样质量 ,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4、轻轻振动密度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 ,记下液面刻度 ,前后两次液面读数之差 ,即为瓶内试样所占的绝对体积V。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按下式计算密度ρ(精确至0.01g/ cm3): ρ=m/V 式中 m—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 ,g; V—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 ,c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 0.02 g/ cm3 ,否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烘干至恒重。 2、实验过程中保持李氏瓶中液体温度恒定。 3、读液体体积时 ,读液面下凹部切线对应刻度。 4、控制向李氏瓶内的下料速度 ,并及时排出瓶中气泡。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通过此次建筑材料实训,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使我对建筑材料试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此次实训,我不仅学习到很多关于水泥、砂浆、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我认真、细心的品质,增强了团队合作及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每次试验前,我都会抽出时间来仔细的阅读《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主要是学习规范、熟悉仪器、了解试验步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重点部位就做上标记但这都还是“纸上谈兵”,当到了真正要试验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幸好,老师在每次试验前,都要把试验的步骤、要求以及规范再仔细地讲一遍试验中老师在旁边细心观看,对我们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纠正刚开始因为试验的某些小环节做的不到位,在测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由于脚没有踩住坍落度筒,导致混凝土溢出于是第二次我们吸取教训,调整了方法最终使得坍落度满足了要求因此,我觉得要想顺利完成试验,就必须认真这次实训涉及了许多专业知识,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实训是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度阶段短暂的实训已经过去,首先,我想先向所

有为我的实训提供帮助的同学和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顺利的实训所做的帮助和努力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通过实训,我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动手能力当初很多题、案例在老师的指导下似乎轻而易举,而当自己亲自上阵时才知道并非易事,才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建筑材料》实训课心得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了,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这个学期我们有一门课叫《建筑材料》,简称“建材”这是我们的专业课,学的东西对我们以后都很有用可以说,这门课时我们现在所学的各科来说,这是重点学这门课,有理论的知识、有实训其中实训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到许多仪器设备这些东西都是与我们建筑行业有关的,这些实训与接触的这些东西让我们提前对建筑这个行业有了解我是建材检测协会的,在没上这门课之前我就做过好几个与这门课有关的实训了,比如说:钢筋拉伸、混凝土试块等等.学长他们还帮我们培训了许多相关内容.虽然好多东西都学了,但是我并不是很熟悉,上建材课的实训,巩固了我们的知识,加深了记忆,让我们对各个实训器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上实训课我们要分小组,我们组都是我们宿舍的人,所以没有男生,自然而然,一些苦力的活就落在我的头上了拿稍微重点的东西就是我

建筑材料实训报告

实训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训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训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筑材料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通过实训,使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训,我们可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系统了解专业情况,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在包头市玉山混凝土搅拌站的实训,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了解,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工程施工组织形式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实训期间,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工艺的分析,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我们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通过参观参观生产线,掌握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5、通过技术员的讲解,深刻认识了混凝土生产线的流程。 二、实习概况 玉山搅拌站建设区内再分设工地试验室,办公室、样品室、力学室、水泥室、标养室各一间,负责各项试验检测。试验室具备常规的试验和检测资质,特殊的试验和检测送至业主认可的有资质的试验机构进行。玉山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生产设备为双卧轴式混凝土搅拌系统两套,设计生产混凝土90立方米每小时,实际生产为80多立方米每小时,每盘可生产1.5立方米混凝土,连续生产每盘混凝土约需要2分钟。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详解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尹晓一 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二0一三年三月

目录 试验一材料基本性质(验证性实验) (1) 试验二水泥性质(验证性实验) (5) 试验三建筑用砂石(验证性实验) (11) 试验四普通混凝土试验(验证性实验) (17) 试验五建筑钢材实验(验证性实验) (23)

试验总则 1 同学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时间之前完成试验的预习,并撰写预习试验报告,即试验报告书的前三项,包括数据记录表格的绘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试验。 2 同学在进入试验场地进行试验时,应按照规定签到,不得迟到或早退。有特殊原因需履行请假手续,试验室将统一安排补做时间;无故缺席者该项成绩按零分计。 3 同学在试验过程中不得喧哗,爱护仪器,出现损坏视情况预以赔偿。 4试验报告统一从教材科购买。试验报告应用黑色中性笔书写,不得采用圆珠笔书写。写明同组试验者的姓名,并尽可能维持不变。写明指导教师的姓名。 5 试验报告中的图要有图名及图序,表要有表头及表序。每份试验报告必须附带原始试验数据。 6 该门课程的考核包括三部分:1书面考试成绩(50%);2 试验报告(5×5=25%);3 试验仪器的实际操作(25%)。如果第3项不合格,该门课程作为不及格处理。

试验一材料基本性质(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在土木工程各类建筑物中,材料要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力学因素单独及综合作用。因此,对土木工程材料性质的要求是严格和多方面的。材料基本性质的实验项目较多,如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等,对于各种不同材料及不同用途,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视具体要求而有一定差别。 通过此项实验,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测试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石料为例,介绍材料的几种常用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其基本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等。石料密度是指石料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表观密度是指石料在干燥状态下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形状不规则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可采用静水称量法或蜡封法测定;对于规则几何形状的试件,可采用量积法测定其体积密度。孔隙率是指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吸水性是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当材料吸水饱和时,其含水率称为吸水率。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 李氏比重瓶、烘箱、干燥器、天平、恒温水槽、游标卡尺等 图1 李氏比重瓶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1.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烘干后的粉料 储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2.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 放在温度为(t±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重瓶标定刻度时的温度),使刻度 部分浸入水中,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一次读数V1(准确到0.05mL,下同)。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内零点起始读数以上的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净。 4.取100g左右试样,用感量为0.001g的天平(下同)准确称取瓷皿和试样总质量m1。用牛角 匙小心将试样通过漏斗渐渐送人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

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专业 班级 姓名 组别学号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郑秀梅编 二0一六年三月 、八刖‘ 言 建筑材料实验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建筑材料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够丰富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材料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建筑材料知识,为今后从事设计、施工、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达到动手能力强的培养目标,依据我校各专业建筑材料教学大纲,在原建筑材料实验报告的基础上我们重新编写了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将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合编,其实用性更强,掌握材料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更容易。鉴于教材中对材料实验依据、取样技术、设备原理已有较详细的叙述,本指导书以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为主。供全校开设建筑材料课的老师、实验室人员及同学使用。

由于本指导书为初次编写,编者水平有限,有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目录 实训一水泥物理性质测定 实训二水泥强度等级测定 实训三混凝土用骨料试验[1] 实训四混凝土拌合物试验 实训五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 实训六砂浆试验 实训七沥青试验 试训八钢筋实验 注:[1]试验三中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能试验。 实训一水泥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受 潮情况:的意义。 二、测定材料 水泥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潮情况: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内容 (一)水泥细度测定(干筛法) 1.主要仪器:天平、标准筛、浅盘

2.试验步骤: 称取试样50置于标准筛上,一边摇动拍打,一边转动筛子,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0.05g个为止,称取筛余量。 3.试验结果: (1)计算筛余百分数: (筛余量/试样量)X 100%= (2)以一次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 4.实验记录: 实验日期: _______ 年—月—日 (二)水泥净浆标准稠度试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检验水泥的凝结时间与体积安定性时,水泥浆的稠度会影响试验结果。为便于比较,规定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做试验。所以,测凝结时间与安定性之前,先要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净浆标准稠度测定方法有维卡仪法 (标准法)和试锥法(代用 法)两种。 2 .仪器设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