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一、引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认识基础数学符号是孩子们学习数字和算术运算

的重要一步。通过教授基础数学符号的认知,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的初步了解,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1. 数字

在数学中,数字是最基本的表示数量的符号。小学一年级主要教授0-9这十个

阿拉伯数字,并逐渐引入计量单位。

2. 加减法符号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字进行合并,得到总数。而减法则是指从一个较大的

数字中减去一个较小的数字,得到差。在小学一年级,引导孩子们掌握"+"和"-"这

两个简单且常用的运算符号。

3. 等于号

等于号(=)用来表示两个物体或数量相等。例如:2 + 3 = 5 表示2加3等于5。

4. 大于、小于和等于

大于(>)、小于(<)和等于(=)是比较大小时使用的符号。教师可以借助

实际物体或图形,让孩子们通过比较数量或大小来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5. 数组符号

数组是一种有序排列的数字。教师可以用圆圈、点、笔画等方式来表示不同的

数组。通过观察和分析数组,孩子们可以学会数数和排序。

6. 乘法符号

乘法是将两个相等的数字加在一起,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字。小学一年级通常只介绍乘法表中的两倍数(2,4,6,8等),并借助图形和实物进行实际应用。

7. 除法符号

除法是将一个较大的数字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大小相等。通过介绍分母和分子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例如:4 ÷ 2 = 2 表示将4平均分成2份,每份为2。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 目标明确

在教学开始前,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基础数学符号,并告知孩子们这些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游戏化教学

针对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好奇、喜爱游戏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游戏,让他们通过玩耍中体验符号的意义和运用。

3. 视觉辅助

适当使用图片、图表、数轴等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和应用。

4. 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实物或图形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通过手动尝试加减法、数组排列等活动来巩固对基础数学符号的认知。

5. 多元化练习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等。让学生通过反复练

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案示例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时间: 45分钟

教材: 数学教科书第一册

教学目标:

- 认识0-9这十个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的基本意义。

-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 通过实物与图形进行数组表示和排序。

- 了解并初步掌握乘除法运算符号。

教学步骤:

1. 引入: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卡片,上面写有数字0-9。请孩子们按照顺序排列,然后逐个报出自己手中的数字。

2. 认识数字: 向学生展示一个大数字卡片,并解释其名称和意义。让孩子们用

纸和笔书写这些数字,并互相检查。

3. 加法与减法: 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过程和结果。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糖果或饼干,并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操作。

4. 等于号与比较符号: 引导学生理解等于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可以使用图表、图片或实物比较大小并练习书写这些符号。

5. 数组表示与排序: 利用花牌、蚂蚁标签等工具,让学生将班级中的同学按身高或体重排序,并观察整理数据。引导他们理解数组符号及其应用方法。

6. 乘除法符号初步认知: 针对乘除法符号(×, ÷),通过物品分组、分割水果等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乘除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小学一年级学生将能够认识基础数学符号,掌握加减法运算及其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初步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同时,通过实物与图形进行数组表示和排序,以及乘除法的初步认知,孩子们将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视觉辅助、实际操作等多元化方法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一、引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认识基础数学符号是孩子们学习数字和算术运算 的重要一步。通过教授基础数学符号的认知,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的初步了解,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1. 数字 在数学中,数字是最基本的表示数量的符号。小学一年级主要教授0-9这十个 阿拉伯数字,并逐渐引入计量单位。 2. 加减法符号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字进行合并,得到总数。而减法则是指从一个较大的 数字中减去一个较小的数字,得到差。在小学一年级,引导孩子们掌握"+"和"-"这 两个简单且常用的运算符号。 3. 等于号 等于号(=)用来表示两个物体或数量相等。例如:2 + 3 = 5 表示2加3等于5。 4. 大于、小于和等于 大于(>)、小于(<)和等于(=)是比较大小时使用的符号。教师可以借助 实际物体或图形,让孩子们通过比较数量或大小来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5. 数组符号 数组是一种有序排列的数字。教师可以用圆圈、点、笔画等方式来表示不同的 数组。通过观察和分析数组,孩子们可以学会数数和排序。

6. 乘法符号 乘法是将两个相等的数字加在一起,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字。小学一年级通常只介绍乘法表中的两倍数(2,4,6,8等),并借助图形和实物进行实际应用。 7. 除法符号 除法是将一个较大的数字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大小相等。通过介绍分母和分子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例如:4 ÷ 2 = 2 表示将4平均分成2份,每份为2。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 目标明确 在教学开始前,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基础数学符号,并告知孩子们这些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游戏化教学 针对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好奇、喜爱游戏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游戏,让他们通过玩耍中体验符号的意义和运用。 3. 视觉辅助 适当使用图片、图表、数轴等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和应用。 4. 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实物或图形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通过手动尝试加减法、数组排列等活动来巩固对基础数学符号的认知。 5. 多元化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数学符号 冀教版 (2)

《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从儿童熟悉的、乐于从事的分发“吃的食物”的过程中,经历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渗透“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 学情分析: 在学生知道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基础上,认识“>”“=”“<”这几个数学符号。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了解“>”“=”“<”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出示课本教学情境图,了解数字信息。 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小熊猫是怎样过生日的?是怎样招待大家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 2、汇报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的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把个数相同的贴在一起,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4只小兔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4个萝卜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3只小猴图片可以用数字3表示 4个桃子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3只小熊猫图片可以用数字3表示 4棵竹子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5个香蕉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 3、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 (1)学生汇报,把兔子和萝卜作比较,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数的方法来比较,兔子有4只,萝卜有4个,所以兔子就和萝卜同样多。 (2)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 (3)认识“=” 师:兔子有4只,萝卜有4个,所以兔子就和萝卜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大部分学生可能说出等号)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师:找找图上还有谁和谁同样多,怎样表示? (4)除了3=3、4=4以外谁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一、引言 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进行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而要学好数学,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符号,因为这些符号在数学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中关于认识基础数学符号的内容要求。 二、认识数字 1. 认识数字及其书写形式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育中,孩子们需要首先认识数字及其书写形式。老师可以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贴纸等物品向孩子们展示数字形态,并指导他们正确地书写每个数字。同时,可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练习机会来提高他们对数字形态的熟悉程度。 2. 认识整数符号:正整数和零 整数是大于零或小于零(包括零)的数。在小学一年级,重点是让孩子们认 识正整数和零这两个整数符号。老师可以通过比较大小、计算数量等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正整数和零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它们。 三、认识运算符号 1. 加法符号:+ 加法符号“+”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操作。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分组、图片加减等方式向孩子们展示加法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此外,老师还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加法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加法技巧。 2. 减法符号:-

减法符号“-”表示减去一个数或者减去一组数。同样地,通过实物分组、图片减去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减法符号的概念和用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让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认识比较符号 1. 大于符号:> “大于”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要大。要教会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使用大于 符号“>”,可以运用数字卡片、线段长度比较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数之间大 小关系,并正确地使用大于符号进行比较。 2. 小于符号:< “小于”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要小。同样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孩子们 展示小于符号“<”的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数线、数字的大小比较等活动,让孩子 们理解小于符号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 五、认识相等符号 相等符号:“=” “相等”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同。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育中,要让孩子们明 白相等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可以通过物品分组、图形比较、等式计算等方 式来展示相等符号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六、综合应用 在掌握了基础数学符号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活动来检验学生对所学 内容的掌握情况。例如,给予孩子们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能正确地判断大小关系、进行加减运算,并在运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基础数学符号。 七、结语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一级标题: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日常生活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础数学符号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基础数学符号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石。本文将介绍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教案,帮助学生认识基础数学符号,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 二级标题: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识基础数学符号: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 2. 理解基础数学符号的意义及使用方法。 3. 能够正确运用基础数学符号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级标题: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a.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基础数学符号的演示图片。 b. 笔记板或黑板和粉笔。 c. 小学一年级基础数学练习册。 2. 学生准备: a. 学生人数与课堂座位一致。 b.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三级标题: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观察基础数学符号的形状和特点:

a. 加号:横向相交的两条直线,表示两个数的和。 b. 减号: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向下延伸的垂直线,表示两个数的差。 c. 乘号:被称为叉号,表示两个数的乘积。 d. 除号: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向上延伸的垂直线,表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2. 通过图片和示例展示基础数学符号的用途: a. 加号:举例两只小狗加上两只小猫,需要用到加号进行计算。 b. 减号:举例小朋友手里有五个苹果,吃了两个后剩下了几个,需要用到减号进行计算。 c. 乘号:举例爸爸每天走20步,一个月走多少步,需要用到乘号进行计算。 d. 除号:举例有10个糖果要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几个,需要用到除号进行计算。 3. 引导学生进行基础数学符号的练习: a. 随堂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基础数学符号,并标注其含义。 b.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c. 检查学生的练习册并做批改,及时纠正错误。 四级标题: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演示法: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基础数学符号的形状和用途,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2. 举例法:

小学一年级计算教案认识数学符号与运算规则

小学一年级计算教案认识数学符号与运算规 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符号加、减、乘、除的含义及其运算规则; 2.学习基本的计算技能,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 3.发展运算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符号及其运用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学符号加、减、乘、除及其作用; 2.掌握运用数学符号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正确认识;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计算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通过互动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展示和讲解加减乘除符号及其作用 (20分钟) 2.进行运算符号的组合及其运用的练习 (30分钟)

3.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练习 (40分钟) 4.小游戏互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0分钟) 六、教学核心内容 1.认识数学符号加、减、乘、除及其作用 加号(+):可以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也可以表示两个或多个 物体合并。 减号(-):可以表示两个数相减或两个物体中减去一个物体。 乘号(×):可以表示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 除号(÷):可以表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2.进行运算符号的组合及其运用的练习 例如,3 + 2 - 1可以看成两部分:3 + 2和- 1。我们可以先计算3 + 2,然后再减去1,得到最终答案4。类似的,我们也可以计算4 ÷ 2 × 5, 将其看成两部分:4 ÷ 2 和5,先计算4 ÷ 2,得到2;然后再将2 × 5得 到最终答案10。 3.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练习 例1:15 + 3 = ? 15 + 3 = 18 例2:20 ÷ 4 = ? 20 ÷ 4 = 5

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的初步认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的初步认知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来表示数学概念和关系的特殊标记。在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初步接触数学符号,了解并认知数学符号的意义和用法,是培养孩子对数学兴趣和学习的基础。本文将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符号认知、等于号的概念、不等号的理解以及括号的作用和运用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的初步认知。 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符号认知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首先会接触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符号。例如,加法运算使用符号“+”,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减法运算使用符号“-”,表示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乘法运算使用符号“×”或“*”,表示两个数相乘;除法运算使用符号“÷”或“/”,表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渐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物品或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孩子们亲自操作并观察,通过实际经验来认识这些符号的含义。 二、等于号的概念 等于号“=”是数学中常用的基本符号,它表示两个数或算式的结果相等。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等于号的概念十分重要,它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关系和相等的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等式,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等号的作用。 例如,3 + 2 = 5,可以用物品进行辅助教学,让孩子们将3个物品与2 个物品相加,看是否等于5个物品,从而理解等号的含义。 三、不等号的理解 不等号“≠”是表示两个数或物体不相等的符号。在数学学习中,孩 子们需要认识并理解不等号的意义,学会运用不等号进行数值的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物品的数量或写下一些不等式来进行教学。例如,让孩子们比较手中的两个水果是否相同数量或大小,通过观察和思考 来认识不等号的概念。 四、括号的作用和运用 括号在数学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符号,它的作用是改变运算的次序或 表示一组内容的整体。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孩子们初步认识圆 括号“()”和方括号“[]”的作用。 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括号的作用。例如,(2 + 3) × 4 和 2 + (3 × 4) 的结果是否相同,通过计算和比较可以帮助孩子们理 解括号对于运算顺序的影响。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的初步认知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符号认知、等于号的概念、不等号的理解以及括号的作用和运用等方面的教学,可以帮助孩 子们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符号的正确认知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数字和数学符号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数字和数学符 号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因此,设计一份有效的 数学教案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数字和数学符号以及它们的概念和含义,让学 生能够识别和理解数字和数学符号,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具体的教 学目标如下: 1. 认识数字和数学符号; 2. 能够用文字或图片识别出0-9的数字和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 3. 能够正确描述和使用数字和数学符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数字和数学符号;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字和符号的概念和含义,以及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它们。 三、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和数学符号卡片;

2. 黑板或白板; 3. 教学PPT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启动 通过猜数字游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学符号的概念和含义。 2. 正文教学 (1)数字的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PPT或视频来介绍数字的定义和含义,并让学生通过数码卡片和图片卡片来学习基础数字0-9的认识和写法。并鼓励学生自己构造和读出一些数。 (2)数学符号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PPT或视频来认识加减乘除等基础数学符号,并通过符号卡片让学生模拟符号的组合和运算。并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加减乘除的基本算法。 (3)数字和符号的应用 通过一些实际应用例题,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通过加减法的运算来计算饮料瓶的总价格等。

认识>、<、=(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意思和表示方法; 2.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比较方法; 3.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增强对数字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概念的内涵,区分“大于”、“小于”、“等于”的不同用法; 2.复合数字进行比较。 四、教学方法 1.课前进行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板书、示范教学、练习演练等教学方法,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教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学生们都知道哪些数字。然后请学生来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三个数字,并呈现在黑板上。教育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个位和百位不同,让学生们观察这三个数字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引入新课 教师介绍“大于”、“小于”、“等于”这三个符号的含义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板书如下: 大于: > 小于: < 等于: =

3.概念讲解 教师解释“大于”、“小于”、“等于”三个概念的含义。例如,“大于”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多,“小于”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等于”表示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相等。 4.练习演练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几组数字,并在数字之间画出表示“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让学生进行比较。例如: 8 < 9 3 > 2 6 = 6 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数字组合,并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例如: 4 > 3 5 = 5 9 < 10 5.巩固练习 教师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大于”、“小于”、“等于”的理解。 1.4 __ 5 2.5 __ 6 3.9 __ 8 4.0 __ 10 5.7 __ 7 6.课堂小结 教师询问课堂中学生们对“大于”、“小于”、“等于”的理解,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下课作业。 六、课后作业 完成一组“大于”、“小于”、“等于”的比较,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符号_苏教版

认识符号 教学 内容认识=、>、<设计日期 教学 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学会比拟5以内的数的大小。 2、开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难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 准备图片、卡片、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起来了,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 瞧,有那些小动物组队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对各有多少名队员吗?〔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最多,小熊最少,小兔和小猴同样多〕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刚刚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和小猴各有几只?〔各有4只〕 提问:4和4相等,那么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合来表示呢?有知道的吗? 它们同样多,就可以表示为4=4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我们知道小兔和小猴同样多,如今再让我们看看松鼠和小熊的情况。 指明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松鼠比小熊多,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有知道的吗? 5比3多,可以表示成5>3 提问:>怎么写呢? 提问: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的数大,哪一边对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教学< 刚刚同学们说,松鼠比小熊多,反过来可以说小熊比松鼠少,也就是几比几少? 3比5少可以表示成3<5〔手指<〕你知道叫什么? 提问: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的数小?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三、稳固强化,拓展思维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丨苏教版 前言 数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还要引导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和意义。本次讲解的话题是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课前导入 为了让学生理解本次课的主题,我们可以先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引入。请学生同学把手中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比赛谁最先排好,做到小组内的头名。 课堂讲解 1. 大于号(>) 大于号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符号,它表示“大于”的意思。比如,1>0,意思是1这个数比0大。我们用大于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下图所示: 1 > 0 大于号的左侧数字一定要比右侧数字大,如果符号反了,那么它的意义就是相反的。 2. 小于号(<) 小于号是表示“小于”的符号,它的含义与大于号相反,用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例如,0<1,表示0比1小。如下图: 0 < 1 小于号同样是满足数字的大小关系的。 3. 等号(=) 等号是表示“相等”的符号,用于表示两个数字相等。例如,1+2=3,表示 1+2的值等于3,左右两侧的数字是相等的。如下图所示: 1+2=3 在数学计算中,等号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之一。有了等号我们才能把缀乱的计算结果比较统一的式子,一些常见性质如下: •同一个式子两边相等,如 1+2=3 •两个相等式子的对应位分别相等,如 a+b=c+d ⇒ a-c=d-b •相等式子的和、差仍相等,如 a+b=c ⇒ a+c=b+d

4. 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 大于等于号和小于等于号分别表示“大于或等于”和“小于或等于”。比如,3≤3,表示3小于或等于3。如下图: 3 ≤ 3 同样特别注意两个符号的位置不能颠倒了。 课后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 1.比较大小:7 ___ 8 2.比较大小:5 ___ 2+4 3.比较大小:4 ___ 4+1 4.找出不等式:(1)10 ___ 100(2)8 ___ 8+1(3)3+2 ___ 5 5.填空:5+2 ___ 7+1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了解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运用。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些符号的基本用法,并能熟练地应用到数学运算中。

认识数学符号教案

备课纸 授课教师一年级数思学科16 年9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在数学世界中,许多图形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几个图形的个数、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正确地画出来未知的图形; 二、新课35分钟 (一)认识“+”、“-”、“=”、“>”、“<” <一>激趣导入 1、谁会数数,能大胆的站起来,数给大家听一听; 2、数得真好;数数中的这些数字是数学王国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还住着一些美丽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吗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引导,比如“+” <二>认识数学符号 一出示5个数学符号 1、指名学生说自己知道的数学符号,只要回答正确就及时给予肯定; 2、学生没说到的老师补上; 数学王国里还有这些数学符号呢;老师随即出示数学符号; 3、老师领读一遍; 二知道符号的用途 1、加号的用途 师:我们通常在哪会看到加号 生:在加法算式里; 师:比如在这道算式里老师贴放算式卡片 师:“+”表示两个数相加的一种运算

老师出示卡片:1+2=3 把1和2加起来,或者说合起来等于3;在加法算式中要用到加号; 2、减号的用途 师:我们通常在哪会看到减号 生:在减法算式里; 师:比如在这道算式里老师贴放算式卡片 师:“-”表示从一个数里减去另一个数的一种运算 老师出示卡片:4-2=2 从4里面减去两个,或者说拿走两个,还剩2;在减法算式中要用到减号; 小结 “+”、“-”的出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算式里,因此这两个符号是运算符号; 师:这两个符号是什么符号运算符号 3、“>”、“<”的用途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长得一样,就是开口的方向不一样 师:这两个符号用在比较大小里面;比如:老师出示两张卡片6>2、8<10 老师带领学生读一读 师:再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大于号和小于号在比较大小时开口有着怎样的特点开口对大数 学习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 师: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手势表示这个符号呢 引出表示的方法: 大于号: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将两指分开; 小于号: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两指分开; 玩手势游戏,进行巩固练习;老师报符号,学生做手势; 4、“=”的用途 老师先出示卡片,请学生观察; 师:观察等号两边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一样大 师:“=”表示两个数相等 小结 “>”、“<”、“=”通常在我们比较大小时用到它们,所以,这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五个数学符号;“+”、“-”是运算符号;“>”、“<”、“=”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2 认识_、=、_等数学符号 ▏冀教版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2 认识_、=、_等数学符号▏冀教 版1 认识>、<或=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认识同样多,多些以及少些。本课时主要学习用符号表示9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体会符号表示数的相对性,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等语言抽象为数学符号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了解>、=、<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9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看图讲故事和分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会用>、<或=表示两数关系。 难点:认识>、<或=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一对应图、课本、课件。 学具准备:3只猴、4个桃子、4只兔子、4个萝卜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4”“4”“4”“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让其他同学去自己家做客吗?熊猫也很热情,经常请小动物们去它家做客,仔细观察分别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熊猫的请客,分别有几只?熊猫准备了哪些食物招待这些客人呢?(课件出示:熊猫请客的情境图)生1:小兔子和小猴子参加了熊猫的请客。 生2:参加熊猫请客的有4只小猴子,3只小兔子。 生3:熊猫为这些客人准备了4个萝卜,4个桃子,5个香蕉。 师:本节课我们来研究用符号表示9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板书:认识>、<

或=)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 师:熊猫打算把吃的分给大家,同学们能不能帮熊猫想一想,这些食物怎样分?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指着示意图说说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 (最后达成共识) 生1:小兔子爱吃萝卜,把萝卜分给小兔子吃。 生2:猴子爱吃桃,请猴子吃桃。 生3:熊猫爱吃香蕉,熊猫留下香蕉吃。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熊猫开始一个一个的给小动物们分水果了。首先,它先给小兔子分萝卜。(用课件播放小兔子分萝卜的动画)小兔子爱吃萝卜,1只小兔子分1个萝卜......通过对分萝卜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4只小兔子正好把4个萝卜分完了。 师:你能参考刚才小兔子分萝卜的过程,用你的4只小兔子、4个萝卜的图片表示出来吗? (给学生充分的摆的时间,摆放不规范的给予指导) (最后出示一一对应的图;得出4只小兔子和4个萝卜同样多) 师:4只小兔子和4个萝卜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即(边说边板书)4=4,其中=是等号,读作:等于;4=4读作:4等于4.(请同学们用符号和数字卡片表示出算式:4=4)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一读,读法不规范的给予指导) (老师介绍=的写法,请同学们先书空,再在田字格本上书写)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悉的、乐于参与的分发食物的过程中,经历把“同样多”的经验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关系的作用,培养符号意识。 (二)认识>和< 师:请同学们参考刚刚小兔子分萝卜的动画,自己用3只猴子和4个桃子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等号大于号小于号苏教版

《认识等号大于号小于号》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等于大于和小于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说,你来做”,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少” 我们一起拍拍手,和老师拍的一样多; 比老师多拍两下;比老师少拍一下。 注意:拍手活动虽然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于课堂,但是也会使他们留念此活动,所以师在活动结束后,立马示范“抱背做好”的姿势,并且对及时做好的小朋友,竖大拇指表扬示意。 二、“看图说话”,学习=、>、< 出示例题图,要求小朋友用数学语言表达。(表达句式:老师,在森林运动会中我看见了-----) 注意: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式回答,并及时表扬每一位回答的小朋友。 1.教学“=” (1)师: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把他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小兔队有几只?(师贴4只小兔)小猴队呢?(对应贴出4只猴)。一只小兔正好对着一只小猴都没有多余,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2)师:4支和4只同样多,也就是4和4相等,我们用这个等号表示(板书=)他是我们的新朋友,他的名字叫等号读作4等于4,跟老师读。 (3)等号怎么写的呢?(示范)的上边写第一横,平平的,再写第二横,平平的,两横要对其看清楚了吗?把书翻到19页,先描一描再写一写比谁写得好。 (4)师:老师摆了几个圆?(师摆)请小朋友摆三角形和圆同样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认识符号的教案

认识符号的教案 【篇一:认识图形符号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篇二:《认识交通标志》教案】 《认识交通标志》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 (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 (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 (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 (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出 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 全标志? 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篇三:认识符号=、>和<】 认识符号=、>和<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数(一)认识=、>和 <(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 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教学重点: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头像、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符号=、>和<的认识,并应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大小比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根据低年 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森林运动会”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 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并通过观察图,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从不同 动物只数的比较中,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抽象出数的大小关系, 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 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 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