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脂类是三大营养素之一,除了与能量供应和储存密切相关外,还有两个方面作用:

①是细胞的主要构件分子。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等)和胆固醇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类代谢改变会直接影响细胞膜合成和细胞增殖;

②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活性分子。多种脂类分子及其代谢中间物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炎症和血管调节等,并与细胞增殖、细胞黏附和运动等密切相关。

因此,脂类代谢异常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等密切相关。肿瘤脂类异常代谢是改变肿瘤代谢,也称肿瘤代谢重编程(metabolismreprogramming)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细胞脂类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不受控制的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脂类合成增强,为肿瘤细胞增殖持续提供所需的构件分子。而肿瘤宿主的脂类代谢则与之相反,不断进行脂肪动员和分解,同时存在不同程度外源性脂类利用障碍。这些改变与肿瘤癌基因信号通路增强、相关代谢酶改变和炎症等密切相关。因此,肿瘤脂类异常代谢通路及相关酶是肿瘤潜在的抗癌药物治疗靶点,也是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1、肿瘤细胞脂类异常代谢

肿瘤细胞脂类异常代谢主要表现为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脂类合成增强,脂肪酸分解降低[1]。各种肿瘤均显示内源性脂肪酸生物合成增高,而大多数正常细胞,即便是有着相对较高的增殖速度细胞也是优先利用饮食中和(或)内源性脂类来合成新的结构脂类。尽管一些正常组织,如脂肪细胞、肝细胞、激素敏感细胞和胎肺组织具有非常活跃的脂肪酸合成信号,但在大多数正常细胞中脂肪酸从头合成均受到抑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与细胞脂类水平无关,其原因还不清楚,这可能与肿瘤细胞不断增殖需要合成大量膜脂有关,并

且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侵袭和迁移等)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快速增殖需要不断补充能量和合成构件大分子。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肿瘤细胞的代谢信号明显发生了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代谢改变之一就是肿瘤细胞脂肪酸从头合成大大增强。脂类合成信号涉及了脂肪酸合成信号和甲羟戊酸信号,后者导致了胆固醇和类异戊二烯合成。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重要构件分子是乙酰CoA,其主要来源有两个途径:其一,主要来自三羧酸循环的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进入胞质后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裂解为乙酰CoA和草酰乙酸。而柠檬酸有两个主要来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谷氨酰胺,因此肿瘤细胞对于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消耗非常大,而且两者是相互促进肿瘤细胞摄取[2]。其二,肿瘤细胞直接从胞外摄取乙酸并在乙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乙酰CoA。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血清乙酸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3]。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参与脂肪酸和脂类(磷脂和胆固醇等)合成通路酶表达和活性显著升高,而肿瘤细胞癌基因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癌蛋白ErbB2和HIF-1等都可促进脂类合成酶的表达,如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ic acid lyase,ACLY),乙酰Co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 R)、Spot14或称甲状腺素反应蛋白(thyroidhormone response protein,THRP)和单脂酰甘油脂酶(monoacylglycerol lipase,MAGL)等[4,5](图1)。

ACLY是催化柠檬酸裂解生成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的胞质酶。在多种肿瘤中都有ACLY上调或激活,抑制ACLY活性时可明显阻滞肿瘤细胞增殖。2013年复旦大学雷群英教授课题组[6]发现ACLY多肽链的540、546和554赖氨酸残基(K)位点乙酰化修饰后,促进了脂类生物合成及肿瘤生长,并且在肺癌组织中证实ACLY乙酰化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证实,ACLY3K也是泛素化修饰位点,两者存在竞争关系。当在高葡萄糖条件下通过激活PCAF(P300/calcium 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factor)乙酰转移酶促进ACLY乙酰化,而阻断

ACLY泛素化和降解,提高了其稳定性,促进脂类从头合成、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

FAS最初被鉴定为乳腺癌相关蛋白OA-519,实际上FAS在许多种癌细胞中均有高表达。FAS是多功能酶,它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酰CoA通过多次缩合和还原循环方式合成棕榈酸。FAS是催化糖转变成脂肪过程中的关键酶。正常情况下,FAS主要在肝脏细胞表达,肝脏借此合成脂肪并输出至脂肪组织储存并为其他组织器官供能。因此,许多组织器官主要依赖血循环中的脂类,而不表达FAS。许多肿瘤细胞,尤其是侵袭性强的肿瘤细胞中FAS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同时,FAS 表达是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且其表达水平可提示肿瘤发展从早期向晚期的转变,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FAS表达受复杂网络调控,已经明确激素依赖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类固醇激素可诱导其表达,这涉及MAPK,MEK1/MEK2,和PI3K/AKT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在脂肪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图1)。活化的PI3K/AKT通过激活类固醇激素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并促进其入核而促进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最新研究发现骨肉瘤中AKT磷酸化与FAS表达之间形成正反馈,且在骨肉瘤恶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I3K/AKT还可直接激活ACL促进脂肪酸合成,同时可通过下调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terase-1A,CPT1A)抑制脂肪酸β-氧化。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亚型中,FAS增加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而抑制FAS可阻止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死亡[7]。此外,HIF-1可诱导许多脂类合成酶系表达,在肿瘤恶液质脂代谢紊乱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ACC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它催化乙酰CoA和CO2生成丙二酰CoA。ACC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高表达,而抑制ACC导致脂肪合成下降和细胞凋亡。Spot14可调节多种脂肪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包括FAS和ACC等,乳腺癌中Spot14水平与癌侵袭性和预后差密切相关。MCF-7乳腺癌细胞转染过表达ErbB2癌基因后,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酶和不同脂类(甘油磷脂、鞘磷脂和前列腺素)周转相关酶表达明显改变。单脂酰甘油脂酶(MAGL)在补充肿瘤细胞脂肪酸中发挥重要作用。MAGL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和活性增强,并且与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5]。

与肿瘤相关的其他脂类代谢酶:如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COX-2可能在腺瘤的发展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COX-2表达增多可导致APC基因不能实现其正常功能,使大肠上皮细胞分化失平衡而出现异常增生。脂类代谢异常尤其是COX过度活化可使乙烯型DNA复合物形成增多,最

终可能导致腺瘤基因不稳定和肿瘤的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LOX-5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这种过度表达抑制了细胞凋亡,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在动物胰腺癌模型中使用LOX-5抑制剂显著降低了肝脏转移的发生率,转移瘤的大小及数量。

2、肿瘤患者脂代谢异常

愈来愈多的研究证据显示饮食肥胖以及随之产生的高血脂可能都会促进激素相关癌症(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因此,异常血脂指标可能在评价某些肿瘤类型上是有用的标记。由于肿瘤本身因素,以及肿瘤治疗等因素会导致肿瘤患者体内的物质代谢发生明显改变。肿瘤患者脂类代谢的主要改变包括:脂肪组织分解动员增强、外源脂类利用下降、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长期代谢改变会导致储存脂肪耗竭,严重时骨骼肌蛋白质分解,结果是整体性消瘦,体重不断下降,也就是出现恶液质(cachexia)。许多研究认为脂代谢改变可能与人类和动物各种肿瘤的发展和癌症病人的恶液质密切相关,脂代谢改变可能是恶液质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因此,提出抑制脂类分解可抑制肿瘤生长[8]。

许多研究发现,即使是非侵袭性肿瘤并且没有发生营养摄入改变的肿瘤患者,都显示腹膜后储存脂肪的严重下降,这提示肿瘤产生了一系列分解脂类的物质并释放入血液中。这类活性因子包括炎症因子(如TNF-α)、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脂肪动员因子(lipid-mobilizing factor,LMF/ZAG)和糖皮质激素等,这些分子在癌症早期就存在,并且随着癌症进展而愈来愈严重(图2)。卵巢癌病人血清和腹腔液中可检出促进脂类分解的HSL活性是正常人的2.3倍。Taylor等研究认为,卵巢癌病人脂类代谢紊乱中HSL可能起主要作用,肿瘤病人中存在肿瘤源性脂解促进因子和整体脂代谢改变,提示脂代谢与某些肿瘤之间的相关性[9]。脂肪组织的甘油三酯脂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也与HSL一样在恶液质脂肪消耗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动物模型研究发现ATGL缺失的荷瘤鼠不会出现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消耗,同时也不出现骨骼肌降解,这表明ATGL和HSL一起参与了肿瘤恶液

质的脂肪消耗[10,11]。

在脂肪组织下降60%的荷瘤鼠模型上显示:WAT的LMF/ZAG mRNA表达水平增加10倍,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增加3倍,这表明LMF/ZAG在肿瘤患者脂肪代谢紊乱和恶液质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MF/ZAG存在于脂肪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内,多种机制可以调节LMF/ZAG的表达:研究发现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诱导人脂肪细胞LMF/ZAG表达上调达3倍,TNF-α可上调LMF/ZAG 4倍,同时LMF/ZAG还受到肾上腺能受体β3激动剂BRL37344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而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示糖皮质激素可能是恶液质LMF/ZAG表达升高主要调节因素:糖皮质激素拮抗剂RU38486可以明显减轻恶液质患者的体重下降和WAT的LMF/ZAG水平;恶液质鼠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体重丢失成正比,皮质醇增强是恶液质早期的一个特征,营养不良的恶液质患者尿液中皮质醇增高。还有儿茶酚胺类增加也与恶液质LMF/ZAG水平有关。

LMF/ZAG主要通过经典依赖GTP的腺苷酸环化酶-cAMP通路激活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图2)。LMF/ZAG促进脂肪动员同时还加强脂类的氧化分解,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β3-腺苷酸环化酶-cAMP通路而促进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1表达有关,而后者促进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分解[12](图2)。

炎症是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因素。肿瘤患者长期处在慢性炎症状态,慢性炎症因子如TNF-α、IL-1和IL-6等在肿瘤代谢紊乱中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发现TNF-α是肿瘤恶液质患者脂肪消耗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TNF-α可以通过抑制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表达而限制外源性脂类摄取,或通过直接促进脂肪分解等途径来降低恶液质患者的脂肪(图2)。研究证实TNF-α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表达和释放LMF/ZAG,上调可达4倍。TNF-α促进脂肪分解机制涉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p44/4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H2-terminal kinase,JNK)通路激活,主要通过专一性的抑制水解cAMP的磷酸二酯酶3B而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MAPK通路激活后,一方面可以抑制PLIN表达,同时磷酸修饰PLIN使之脱离脂肪滴表面,促进脂肪分解;TNF-α还可以激活NF-κB 通路促进脂肪水解;MAPK p44/42和JNK通路激活后磷酸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性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从而阻止PPARγ的转录激活功能[13]。

3、肿瘤脂代谢调节治疗

肿瘤代谢紊乱或称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基础。因此,纠正或干扰肿瘤代谢为主的肿瘤代谢调节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治本策略之一。干预肿瘤脂类代谢涉及肿瘤细胞和宿主两个方面,具体包括:直接纠正肿瘤脂代谢紊乱或阻止失控的脂类合成;控制由肿瘤引起的慢性炎症状态,纠正激素和相关信号紊乱,以及通过营养素干预来选择性饥饿肿瘤和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等。

肿瘤细胞脂肪酸从头合成通路是抗肿瘤的重要靶点,如关键酶FAS在许多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高表达并且与预后差密切相

关,因此,抑制FAS活性可显著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蓝色头孢霉菌的自然代谢产物浅蓝菌素(cerulenin)是FAS抑制剂,可以显著阻断细胞系内脂肪酸合成,对多种癌细胞系和人卵巢癌(OVCAR3)移植瘤具有细胞毒作用。在这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了一个小分子的FAS抑制剂C75。C75比浅蓝菌素化学性质更稳定,对多种人癌细胞系,以及乳腺癌、前列腺癌、间皮细胞瘤和卵巢癌移植瘤抑制作用更强,C75除了抑制脂肪酸合成外,还能激活CPT-1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此外,研究发现C75还下调ErbB2,Akt,pAkt,和p21(waf1)水平,这些可能也是C75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机制[14]。此外,从常用于治疗癌症的卷柏科植物分离获得的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能明显抑制FAS活性,并通过调节Her2通路下调FAS表达,从而发挥出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15,16]。

过去研究已经表明MAGL参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特别与结肠癌关系密切。最新研究提示MAGL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MAGL抑制剂JZL184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抑制不同恶性程度结直肠癌细胞转移活性,同时还发现JZL184增强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17]。

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和生物转化通路对肿瘤影响很大。许多肿瘤细胞高表达COX、LOX和细胞色素P450等,这些酶可将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s)转化为高活性类花生四烯酸分子,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和死亡。相反,多种来自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产物可明显抑制肿瘤发生通路,如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代谢转化产物ω-317,18-环氧化物能级联激活抗增殖和促凋亡通路,经LOX代谢产生的消退素(resolvins)是肿瘤源性炎症通路的有效抑制因子。因此,含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分子可能是潜在抗癌剂,近来已成功对这类分子进行烷基化修饰以提高体内的稳定性。烷基化磷脂对多种肿瘤(皮肤癌和白血病)有较高的抗癌活性,并且可与已有抗癌药一起发挥协调效应[18]。此外,最新发现生物体内的一类新型脂类分子—羟脂肪酸

支链脂肪酸酯(branched fatty acid estersof hydroxy fatty acids,FAHFAs)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整体炎症反应的作用。FAHSAs 作用及机制与ω-3脂肪酸基本相似[19]。因此,这类新型脂类分子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也可能对肿瘤有潜在预防和治疗作用。最新研究发现一些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油(葵花籽油,篮蓟油)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尤其是来自花生油中的四烯酸单细胞油和葵花籽油中的单脂酰甘油和二脂酰甘油具有明显抑制MAGL活性而发挥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20]。

肿瘤病人营养支持中补充脂类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脂类可提供正常成人所需总热量的20%~30%,在一些特殊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糖尿病和肿瘤等的治疗中45%以上的热量由脂肪提供,有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CO2产生。对葡萄糖依赖性强的肿瘤(如神经胶质瘤等)可进一步提高脂类功能比例,即可以通过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来减少葡萄糖供应而抑制肿瘤增殖。一般KD中的脂类与蛋白质和糖组成比为4∶1,在增加脂类供应同时还要注意调整各种脂肪酸组成比例,尽可能要增加必需脂肪酸比例,特别是多不饱和的ω-3脂肪酸(EPA和DHA),同时尽量减少ω-6脂肪酸摄入。这样除了发挥一般KD作用外,进一步发挥ω-3脂肪酸的抗炎和抗癌作用[8]。

参考文献

1. Menendez JA, Lupu R. Fatty acid synthase and the lipogenic phenotype in cancer pathogenesis. Nat Rev. Cancer. 2007;7(10):763-777.

2. Kaadige MR, Looper RE, Kamalanaadhan S, et al. Glutaminedependent anapleurosis dictates glucose uptake and cell growth by regulating MondoA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PNAS. 2009;106(35):14878-1488

3.

3. Pomare EW, Branch WJ, Cummings JH. Carbohydrate fermentation in the human colon and its relation to acetate concentrations in venous blood. J Clin Invest. 1985;75(5):1448-

1454.

4. Chiaradonna F, Moresco RM, Airoldi C, et al. From cancer metabolism to new biomarkers and drug targets. BiotechnolAdv.2012;30(1):30-51.

5. Qin H, Ruan ZH. The Role of Monoacylglycerol Lipase (MAGL) in the Cancer Progress. Cell Biochem Biophys. 2014;70(1):33-3

6.

6. Lin R, Tao R, Gao X, et al. Acetylation Stabilizes ATP-Citrate Lyase to Promote Lipid Biosynthesis and Tumor Growth. Mol Cell.2013;51(4):506-518.

7. Uddin S, Siraj AK, Al-Rasheed M,et al. Fatty acid synthase and AKT pathway signaling in a subse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93(10):4088-4097.

8. Tisdale MJ, Beck SA. Inhibition of tumour-induced lipolysis in vitro and cachexia and tumour growth in vivo by eicosapentaenoic acid. Biochem Pharmacol. 1991;41(1):103-107.

9. Taylor DD, Gercel-Taylor C, Jenis L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human tumor-derived lipolysis promoting factor. Cancer Res.1992;52(4):829-832.

10. Rydén M, Jocken J, van Harmelen V, et al. Com parative studies on the role of hormone-sensitive lipase and 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 in human fat cell lipolysis.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7;292(6):E1847-E1855.

11. Das SK, Eder S, Schauer S,et al. 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 Contributes to Cancer-Associated Cachexia. SCIENCE. 2011;333(6039):233-238.

12. Bing C, Bao Y, Jenkins J, et al. Zinc-alpha2-glycoprotein, a lipid mobilizing factor, is expressed in adipocytes and is up-regulated in mice with cancer cachexia.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101(8):2500–2505.

13. Tsoli M, Robertson G. Cancer cachexia: malignant inflammation, tumorkines, and metabolic mayhem.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3;24(4):174-183.

14. Kuhajda FP. Fatty Acid Synthase and Cancer: New Application of an Old Pathway. Cancer Res. 2006;66:(12):5977-5980.

15. Lee JS, Lee MS, Oh WK, et al. Fatty Acid Synthase Inhibition by Amentoflavone Induces Apoptosis and Antiproliferation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9;32(8):1427-1430.

16. Lee JM, Sul JY, Park JB, et al. Fatty Acid Synthase Inhibition by Amentoflavone Suppresses HER2/neu (erbB2) Oncogene in SKBR3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Phytother Res. 2013;27(5):713-720.

17. Ma M, Bai J, Ling Y, et al. Monoacylglycerol lipase inhibitor JZL184 regulates apoptosis and migr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Mol Med Rep. 2016;13(3):2850-2856.

18. Murray M, Hraiki A, Bebawy M,et al.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lipids and lipid analogu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s 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s. Pharmacol Ther. 2015;150:109-128.

19. Yore MM, Syed I, Moraes-Vieira PM, et al. Discovery of a Class of Endogenous Mammalian Lipids with Anti-Diabet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Cell.2014;159(2):318-332.

20. Ramos-Bueno RP, González-Fernández MJ, Guil-Guerrero JL, et al. Various Acylglycerols from Common Oils Exert Differ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o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Nutr Cancer.2016;68(3):518-529.

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脂类是三大营养素之一,除了与能量供应和储存密切相关外,还有两个方面作用: ①是细胞的主要构件分子。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等)和胆固醇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类代谢改变会直接影响细胞膜合成和细胞增殖; ②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活性分子。多种脂类分子及其代谢中间物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炎症和血管调节等,并与细胞增殖、细胞黏附和运动等密切相关。 因此,脂类代谢异常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等密切相关。肿瘤脂类异常代谢是改变肿瘤代谢,也称肿瘤代谢重编程(metabolismreprogramming)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细胞脂类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不受控制的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脂类合成增强,为肿瘤细胞增殖持续提供所需的构件分子。而肿瘤宿主的脂类代谢则与之相反,不断进行脂肪动员和分解,同时存在不同程度外源性脂类利用障碍。这些改变与肿瘤癌基因信号通路增强、相关代谢酶改变和炎症等密切相关。因此,肿瘤脂类异常代谢通路及相关酶是肿瘤潜在的抗癌药物治疗靶点,也是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1、肿瘤细胞脂类异常代谢 肿瘤细胞脂类异常代谢主要表现为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脂类合成增强,脂肪酸分解降低[1]。各种肿瘤均显示内源性脂肪酸生物合成增高,而大多数正常细胞,即便是有着相对较高的增殖速度细胞也是优先利用饮食中和(或)内源性脂类来合成新的结构脂类。尽管一些正常组织,如脂肪细胞、肝细胞、激素敏感细胞和胎肺组织具有非常活跃的脂肪酸合成信号,但在大多数正常细胞中脂肪酸从头合成均受到抑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与细胞脂类水平无关,其原因还不清楚,这可能与肿瘤细胞不断增殖需要合成大量膜脂有关,并

肿瘤治疗中的血脂代谢异常与处理

肿瘤治疗中的血脂代谢异常与处理 肿瘤代谢异常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持续的生长信号、死亡逃逸、永生复制、血管再生等肿瘤经典特征并列,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肿瘤细胞本身便会出现脂质代谢的变化,肿瘤组织中常发现脂质合成的激活[1],这不仅可以为细胞的生长提供额外的能量,也能作为激素和第二信使前体物质参与到细胞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当中[3],借此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多个环节[4] 一、肿瘤治疗中血脂异常 近年来,患者在接受抗肿瘤的治疗中出现血脂异常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的关注,这得益于血脂与心血管事件的密切联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广义的血脂异常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5]。 引起血脂升高的治疗有:

1.内分泌治疗药物 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内分泌药物对血脂的影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产生差异可能与人种、年龄等因素有关[6]。 以乳腺癌为例,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7]。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如氟维司群)、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戈舍瑞林等)等。研究发现他莫昔芬及托瑞米芬具有降低TC、TG的作用,但托瑞米芬可升高HDL,而他莫昔芬则会降低HDL[8-10]。AIs对血脂的影响同样无定论,多个实验结果受药物种类及实验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多数文章认为依西美坦有轻度降低血脂的作用,而来曲唑和阿那曲唑则会轻度升高血脂或基本不影响血脂[6, 10, 11]。在前列腺癌及乳腺癌中均广泛使用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戈舍瑞林等)也会引起TC、TG、HDL的升高,但对LDL 影响较小[6]。 2.糖皮质激素

肿瘤营养代谢调节治疗(完整版)

肿瘤营养代谢调节治疗(完整版) 【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肿瘤的生物学本质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基于肿瘤代谢靶点的代谢调节治疗因此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肿瘤代谢调节治疗的手段很多,如药物、手术、运动及营养素,单纯使用营养素实施代谢调节治疗者为营养代谢调节治疗。营养素包括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目前的研究更多聚焦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三大宏量营养素代谢调节,包括减少葡萄糖供给,提高蛋白质供给,选择合适的脂肪酸及生酮饮食。营养代谢调节治疗不仅仅是提供营养素、提供能量,更加重要的是发挥营养素的代谢调节作用。肿瘤细胞具有高度代谢异质性,不同肿瘤细胞对同一种营养素的代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营养代谢调节治疗因此同样要求精准调节。由于肿瘤细胞的高度代谢适应性,当任何一条代谢通路遇到障碍时,肿瘤细胞会自动切换或启用其他通路,从而逃避应激损害,因此,肿瘤营养代谢调节治疗应该联合阻断或调控多个代谢途径,从而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肿瘤;营养;代谢;调节;治疗 肿瘤的生物学本质是决定肿瘤治疗方向的重大问题,肿瘤究竟是遗传性疾病还是代谢性疾病,历史上的认识有过反复,今天仍然在争论[1]。人类有1000多种肿瘤相关基因,包括250多种癌基因、700多种抑癌基因。研究发现它们绝大多数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主要涉及有氧糖酵解、

谷氨酰胺分解、一碳代谢、磷酸戊糖通路及脂肪酸从头合成。上述5条代谢通路使肿瘤细胞由单纯的产生ATP转变为产生大量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以及细胞快速生长与增殖需要的其他中间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反过来服务于上述代谢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抑制肿瘤凋亡。据此有人认为肿瘤是一种代谢性疾病[2-4],并提出肿瘤营养代谢调节治疗[5,6]。本文从三大宏量营养素讨论肿瘤营养代谢调节治疗。 1 碳水化合物 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特征性依靠葡萄糖供能[7],并且即使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也主要依靠糖酵解途径供能,是为有氧糖酵解,即Warburg效应[8]。肿瘤细胞的这种代谢特点是营养代谢调节治疗的靶点。经典的肿瘤糖代谢调节治疗原则是减少葡萄糖供给[9],降低血糖浓度[10]、维持血糖稳定[11],主要手段是抑制葡萄糖有氧糖酵解,促进有氧氧化[12-14]。最新研究发现,甘露糖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15]。其机制是甘露糖增加AMPK磷酸化水平,增加己糖-6-磷酸。甘露糖与葡萄糖共用载体进入细胞,甘露糖并不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反而使细胞内葡萄糖升高。甘露糖代谢产物甘露糖-6-磷酸抑制了参与葡萄糖代谢的三个酶:己糖激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进而影响了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及聚糖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强化疗药的敏感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另外一个研究发现,D-甘露糖通过促进TGF-β活化,刺激调节性T细胞分化,提高其比例,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16]。甘露糖是与葡萄糖一样的己糖,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肿瘤糖代谢调节治疗开创了一个新思路,并在免疫治疗、代谢治疗之间架起了

肿瘤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和治疗策略

肿瘤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和治疗策略 肿瘤是一种由异常增殖的细胞组成的疾病,其诱发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 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肿瘤代谢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肿瘤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能够直接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耐药性。因此,研究肿瘤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机制和治疗策略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1. 肿瘤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 1.1 糖代谢 肿瘤细胞通常依赖于大量的糖代谢来供能,这种现象被称为“战斗的食物”。由 于缺乏氧气,肿瘤细胞通过糖酵解来供能,其代谢途径往往与正常细胞不同。糖酵解能够产生细胞生长所需的生物合成物,包括核酸、脂肪和蛋白质等。肿瘤细胞在糖代谢途径上的调节包括增幅型代谢和依赖性代谢两种。前者包括糖酵解、PPP途径和谷氨酸-丙氨酸循环等,而后者则包括三酰甘油酯解肌酰磷酸途径和亚硫酸氧 化酶途径等。 1.2 脂代谢 除了糖代谢外,肿瘤细胞的脂代谢也非常重要。肿瘤细胞通过脂代谢来供能、 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生物合成物和维持细胞信号传递等。尽管肿瘤细胞的脂代谢与正常细胞不同,但大多数肿瘤仍然依赖于脂代谢来生长和存活。肿瘤细胞脂代谢途径的调节包括脂质合成、甘油三酯合成、酯化等。 1.3 氨基酸代谢 肿瘤细胞的氨基酸代谢也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提供生物合成物,而且还可以 产生机能性物质。肿瘤细胞的氨基酸代谢包括谷氨酰胺合成、支链氨基酸代谢、丙氨酸代谢等。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氨基酸代谢途径,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代谢特征、促进氨基酸转运和利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2. 肿瘤细胞代谢的治疗策略 根据对肿瘤细胞代谢途径的了解,目前肿瘤代谢治疗的策略分为三种:抑制肿瘤细胞代谢途径、增强肿瘤细胞耐药性和身体抵抗能力。 2.1 抑制肿瘤细胞代谢途径 由于肿瘤细胞对糖的依赖性非常强,抑制肿瘤细胞糖代谢途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阻断糖酵解途径、糖代谢抑制剂等药物都可以用来治疗肿瘤。同时,增加ATP合成的同时还可以抑制[4]-1-酰转移酶-酪氨酸激酶(mTOR)信号通路。 2.2 增强耐药性 肿瘤细胞通常呈现出多药耐药性,这成为其治疗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细胞代谢途径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增强其耐药性也是治疗肿瘤的一种策略。目前,一些促进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分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例如糖基化代谢的改变、治疗后的肿瘤细胞选择、细胞凋亡抑制等。 2.3 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除了直接针对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进行治疗外,增强身体抵抗力也是一种可以重视的治疗策略。合理饮食和常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抵抗肿瘤的侵袭。此外,许多天然的抗氧化剂,如多酚类物质、酮酸等也可以改善体内微环境,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癌能力。 总之,肿瘤细胞代谢的调节和治疗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对肿瘤细胞代谢调节的深入研究,未来疾病的治疗将会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使得肿瘤治疗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和调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和调节肿瘤是一种细胞增殖异常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代谢异常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不仅可以通过各种代谢途径获取能量和物质,还可以利用代谢途径来逃避免疫、维持增殖、抗药等。在肿瘤细胞代谢的途径和调节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主要代谢途径、调节因子以及可能的治疗策略。 一、主要代谢途径 1. 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是两大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不仅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还可以提供物质合成的基础。 2. 脂肪酸代谢途径:除了利用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提供的代谢产物外,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脂肪酸代谢途径获取能量和物质。 3. 过氧化物酶体途径和谷氨酸途径:在这两种代谢途径中,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体途径来维持其生存和增殖,而谷氨酸途径则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抗氧化物质。 二、调节因子 1. 信号通路: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代谢、增殖、转化和死亡等的主要途径,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信号通路的参与。在肿瘤细胞

中,信号通路可以被突变或过度活化,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 增殖和代谢。 2.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影响细胞代谢的另一种重要机制。许 多基因编码代谢途径中的酶和转运蛋白,这些基因可能通过转录 因子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调节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调节。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和微环境等因素,也会对肿 瘤细胞的代谢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缺乏营养和含氧量低的环境下,肿瘤细胞会通过代谢途径来适应和存活。 三、治疗策略 基于对肿瘤细胞代谢的途径和调节的研究,许多治疗肿瘤的策 略已经涌现出来。其中,一些治疗策略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如靶向糖异生、靶向谷氨酸代谢等,这些策略对恶性肿瘤具有潜 在的治疗效果。此外,免疫治疗也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治疗方法 之一。免疫治疗可以启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在肿瘤细胞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肿瘤细胞代谢调节是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不仅 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重要的靶点和策略,还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

肿瘤代谢调控机制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代谢调控机制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癌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疾病,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还带来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负担。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代谢调控已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新策略。本文将探讨肿瘤代谢调控机制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一、肿瘤代谢调控机制 1. 代谢重编程 代谢重编程是指细胞在遭受各种刺激后,通过调整代谢反应的通路和方向,以 适应其生存和增殖的需要。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代谢特点是利用大量的葡萄糖进行酵解,产生乳酸作为能量来源,同时增强无氧氧化磷酸化作用,以迅速增殖和扩散。 2. 糖代谢 糖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在肿瘤细胞中,代谢重编程使得糖的代谢方向 产生变化。肿瘤细胞通过大量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产生大量能量和生长所需的原料。同时,糖代谢还参与肿瘤细胞的酸碱平衡调节、信号传递、抗氧化、DNA修复等 过程。因此,通过糖代谢的调控,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针对性治疗。 3. 脂代谢 除了糖代谢,脂代谢也是肿瘤细胞重要的代谢反应。肿瘤细胞摄取外源性脂质,通过解酰化反应将其转化成游离脂酸,再通过β氧化反应将其分解为乙酰辅酶A (Ac-CoA),并利用其参与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和无氧氧化磷酸化等反应。 同时,肿瘤细胞还可以利用脂质合成,合成与正常细胞不同的脂肪酸和磷脂来满足其存活和生长的需要。 二、肿瘤代谢调控在治疗中的应用

1. 代谢治疗 代谢治疗是利用药物或自然产物介入代谢通路,影响代谢过程,从而抑制肿瘤 的生长和扩散。例如,通过抑制糖酵解和改善三羧酸循环,来阻止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和增殖。研究表明,某些代谢药物可以直接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如葡萄糖代谢抑制剂和脂质代谢抑制剂等,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 代谢治疗结合免疫治疗 近年来,代谢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趋势。代谢治疗 可以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某些研究显示,代谢治疗不仅可以减少肿瘤细胞对能量的依赖,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因子,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攻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3. 代谢指标辅助诊断 代谢指标是指代谢反应的产物、中间体或酶,可以辅助肿瘤的诊断和分子分型。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琥珀酸等的含量,可以判断肿瘤细胞的能量依赖和代谢特点,进一步辅助选择治疗方案。 结论 肿瘤代谢调控是影响癌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代谢治疗不仅可以直接针对肿瘤细胞代谢特点进行干预,还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未来,肿瘤代谢调控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乳腺癌的代谢异常和代谢治疗

乳腺癌的代谢异常和代谢治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患者存在一系列的代谢异常, 这为乳腺癌的发展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代谢 异常,并介绍代谢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一、乳腺癌的代谢异常 1. 葡萄糖代谢异常 乳腺癌细胞相较于正常细胞具有更高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速率。这 种代谢异常表现为乳腺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高度依赖性,俗称“战争风味”。乳腺癌细胞摄取大量的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将其转化为乳酸,从而为细胞提供生长和增殖所需的能量和原料。这种代谢特点使得乳 腺癌细胞对葡萄糖具有高度依赖性,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2. 脂代谢异常 乳腺癌细胞相较于正常细胞具有异常的脂代谢。乳腺癌细胞对脂肪 酸摄取和合成的需求增加,同时也表现出异常的脂酸合成和降解。这 种代谢异常使得乳腺癌细胞可以利用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和合成生物 膜所需的构建块。因此,脂代谢异常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3. 氨基酸代谢异常 乳腺癌细胞对某些氨基酸的需求增加,如谷氨酸、精氨酸等。乳腺 癌细胞利用谷氨酸合成谷胱甘肽,从而对抗氧化应激和维持细胞内的

氧化还原平衡。此外,精氨酸还参与了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过程。氨基酸代谢异常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二、代谢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1. 靶向葡萄糖代谢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 可以有效抑制其生长和增殖。例如,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和糖酵解酶的活性,可以减少乳腺癌细胞对葡萄糖的依赖,从而抑制 肿瘤的发展。另外,一些抗癌药物也可以通过干扰葡萄糖代谢来发挥 治疗作用。因此,靶向葡萄糖代谢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 2. 调节脂代谢 脂代谢异常在乳腺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调节乳腺癌细胞的 脂代谢可以作为治疗策略之一。目前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 制脂肪酸合成酶或诱导脂肪酸代谢途径的活化来干扰乳腺癌细胞的脂 代谢,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此外,一些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也具有调 节乳腺癌细胞脂代谢的潜力。 3. 干预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异常在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 干预乳腺癌细胞的氨基酸代谢可以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策略。目前研 究发现,通过抑制相关关键酶的活性,可以有效阻断氨基酸代谢途径,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总结:

肿瘤细胞代谢的调节和治疗

肿瘤细胞代谢的调节和治疗 在身体内,细胞的正常代谢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保障,而细胞代谢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大多 数肿瘤细胞表现出异常的代谢特征,即“战争代谢”(Warburg Effect),即在丰富的氧气条件下,细胞的代谢方式变为依赖于糖 酵解。这一特点表现为肿瘤细胞会耗尽周围的葡萄糖,并将其转 化成能够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两个主要产物:乳酸和ATP。 在肿瘤细胞内,有一个重要的代谢调节通路被认为与维持其以 上特点密切相关,即糖酵解通路。糖酵解通路上的多个重要酶类,在肿瘤细胞内都有不同的调节机制,其转录后调节和后转录调节 往往也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因此,阻断上述酶类的表达或调 控其表达一直是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鸟氨酸-糖酵解途径和 丝氨酸-三羧基酸途径等细胞代谢途径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并 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鸟氨酸-糖酵解途径 鸟氨酸-糖酵解途径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细胞代谢途径。在糖酵解之前,鸟氨酸主要由肝脏、淋巴、免疫细胞 in vitro、骨髓

造血干细胞以及一些肿瘤细胞形成。它可以为糖酵解提供可能的后续代谢物质和细胞生物反应控制。 在癌症代谢学中,糖酵解方案和鸟氨酸-糖酵解途径步骤的代谢差异的确需要得到更好的研究。鸟氨酸-糖酵解途径的调节机制已经在治疗和诊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丝氨酸-三羧基酸途径 丝氨酸-三羧基酸途径是一种最为关键的代谢途径。它是细胞内功能和营养代谢交叉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物学特性。丝氨酸-三羧基酸途径对于固定糖源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对脂质代谢提供金字塔的物质。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丝氨酸-三羧基酸途径的活性常常相比正常细胞更高。这一途径能够维持肿瘤细胞的正常生长,同时也能够提供抵抗药物的潜力。

癌症代谢异常和代谢治疗研究进展

癌症代谢异常和代谢治疗研究进展 癌症是一种以异常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中能量代谢异常是其最为基 本的特征之一。这种异常能量代谢表现为癌细胞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无氧糖酵解来合成 ATP 和 NADPH,这种特殊的能量代谢途径被称为“华丽的代价”或“沼气池效应”,它为癌细胞提供了所需的生长、增殖和转移所需的主要能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代谢异常并不仅仅是癌细胞内部的一些变化, 也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整体代谢状态,进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例如,研究者发现,在肠癌患者中,代谢率较高的患者预后更差;在乳腺癌患者中,体重增加、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异常与肿瘤再发和死亡相关;在肺癌患者中,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也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 代谢治疗因此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靶向癌细胞的代谢途径, 以期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例如,对肺癌细胞进行乳酸脱氢酶 A (LDHA) 的靶向治疗可以抑制细胞的无氧糖酵解,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蔓延;同时,对于与脂质代谢有关的疾病,例如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靶向可适应性脂肪酸(FASN)和脂 质氧化过程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代谢治疗不仅仅针对癌细胞,还可以针对患者整体的代谢状态来进行干预和管理。例如,研究者发现增加患者体内维生素 D 浓度可以促进乳腺癌患者的生存; 年龄较大的患者维生素 C 吸收压力更大,但摄入维生素 C 可能有助于减轻化疗的 副作用;对于肝癌患者,通过调节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药物可以减轻肝癌导致的肝功不全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代谢治疗的药物需要针对目标的特性进行合理化设计和开发, 需考虑代谢通路中复杂的交叉和调控关系以及其他通路干预的意外效果。另一方面,代谢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供体和接受者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剂量和维护药物的方案需要经过科学的量化分析和动物实验来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肿瘤的脂质代谢组学

肿瘤的脂质代谢组学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脂质代谢在肿瘤的发展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质代谢组学研究了肿瘤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变化,可以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脂质代谢是指机体内脂类物质的生成、分解和利用过程。在正常细胞中,脂质代谢平衡,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然而,在肿瘤细胞中,脂质代谢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脂质合成增加,同时脂质降解减少,导致肿瘤细胞内脂质含量的积累。这种脂质代谢异常不仅可以提供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原料,还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转移能力。 脂质代谢组学通过对肿瘤组织和体液中脂质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揭示肿瘤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变化,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一项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加,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另外,一些特定的脂质代谢产物,如脂肪酸、磷脂和酰胺等,也可以作为肿瘤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除了作为肿瘤的诊断指标,脂质代谢组学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的个体化。根据肿瘤细胞的脂质代谢特征,可以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例如,一些脂质合成酶抑制剂和脂质代谢通路抑制剂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此外,脂质代谢组学还可以

用于评估肿瘤治疗的疗效。通过监测肿瘤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脂质代谢组学的研究还揭示了肿瘤细胞内脂质代谢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脂质代谢,促进肿瘤的发展。同时,肿瘤细胞产生的脂质代谢产物也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脂质代谢组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还可以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肿瘤的脂质代谢组学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变化,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通过分析肿瘤组织和体液中脂质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同时,根据肿瘤细胞的脂质代谢特征,可以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并通过监测脂质代谢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此外,脂质代谢组学的研究还有助于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相信随着脂质代谢组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将迎来新的突破。

肿瘤转化中的代谢重塑与治疗策略

肿瘤转化中的代谢重塑与治疗策略肿瘤作为一类具有较高致死率的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肿瘤细胞的代谢重塑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在肿瘤治疗中,代谢重塑的处理策略被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从肿瘤代谢重塑的机制和治疗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肿瘤代谢重塑的机制 1、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是肿瘤细胞代谢重塑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相比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的糖酵解途径更喜欢采取无氧代谢方式,维持高速度的ATP供给。在糖酵解途径中,糖原磷酸途径和谷氨酰丙酮酸途径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脂质代谢 肿瘤细胞的脂质代谢也与其代谢重塑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的脂质代谢异常,趋向于大量摄取脂质、增加脂质合成

并减少脂质酸化。这样的代谢重塑使得肿瘤细胞能够更好地存活 和生长。 3、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是构成细胞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与肿瘤的代谢重塑也密 切相关。相比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对一些特定的氨基酸更加依赖。比如,肿瘤细胞普遍表现出对谷氨酸和精氨酸的需求增加,且能 够通过相应的代谢途径来满足这种需求。 以上几种代谢途径是肿瘤代谢重塑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这些代 谢途径中,许多因子和信号分子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HIF、mTOR、AMPK等分子。在治疗肿瘤时,充分了解这些代谢机制,有利于寻找更好地治疗方案。 二、治疗肿瘤中的代谢重塑策略 1、抑制糖酵解途径

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途径,能够有效地减缓其生长、分裂和恶化的速度。在这方面,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其中,依靠小分子抑制剂、小分子RNA等手段,能够灵敏地抑制糖酵解途径转化的特定环节,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增强脂质酸化 和糖酵解途径相比,对肿瘤细胞的脂质代谢重塑较少的研究,但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与脂质酸化的代谢途径相关联的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说,目前有一些研究表明,AMPK和mTOR等信号通路的抑制剂能够更好地触发脂肪酸酰化途径,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产生显著的影响。 3、采用肿瘤细胞特定的氨基酸营养 虽然肿瘤细胞对某些氨基酸有极高的需求,但它们同样也较难自身合成较多的氨基酸。因此,通过营养补充等方法,提供肿瘤细胞所需的氨基酸也是一种治疗肿瘤的策略。

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与治疗

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与治疗 肿瘤是由于细胞代谢的紊乱和细胞分化失控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其生长和扩散 依赖于细胞代谢的异常。对肿瘤细胞的代谢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代谢异常是肿瘤细胞的一大特征,它体现在肿瘤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 上的变化。肿瘤细胞为了维持其快速生长和分裂的能力,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结构。它们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方式,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存活。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代谢通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不仅可以利用葡萄糖产生 ATP,还可以利用脂肪、蛋白质等产生 ATP。 在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通路中,糖代谢异常是其中的重要表现。肿瘤细胞通过 转化糖类合成物质,来生成生长所需的能量,这个过程被称为糖解作用。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是,肿瘤细胞糖解作用是依赖于无氧代谢,即通过丙酮酸发酵产生ATP,而不是正常细胞所采用的更高效的有氧代谢过程。这种代谢方式可以让肿瘤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生长和分裂。 除了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也是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表现。肿瘤细 胞可以通过利用脂肪代谢产生 ATP 来适应他们的生长需要。肿瘤细胞的氨基酸代 谢异常是因为他们需要构建新的蛋白质来支持其生长和分裂。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利用不同的氨基酸代谢通路来满足其新生蛋白质的需求。 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问题不仅存在于肿瘤细胞本身,而且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微环境的特征是低氧、低 PH、高浓度的乳酸和营养的不稳定。这种环境对肿 瘤细胞的代谢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乳酸在肿瘤细胞中堆积,可以影响其生长和扩散,导致治疗的失败。 基于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这些特点,已有学者对肿瘤代谢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并提出了代谢治疗策略。其中最被广泛关注的就是代谢治疗。在代谢治疗中,通过

脂代谢异常的研究及治疗策略

脂代谢异常的研究及治疗策略近年来脂代谢异常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中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已超过50%。一旦患上脂代谢异常,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的风险。因此,研究脂代谢异常的机制和治疗策略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脂代谢异常的机制 脂代谢异常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涉及体内多种血脂代谢途径和脂肪酸利用的调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脂、胰岛素和葡萄糖代谢紊乱。多因素作用导致脂代谢异常,基因、饮食、运动等均会对血脂代谢产生影响。在脂代谢异常发生时,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人体的组织器官中,影响器官本身的功能,比如肝脏脂肪沉积引起脂肪肝,同时,沉积的脂质也会形成脂肪瘤、动脉粥样硬化等,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相关疾病。 治疗策略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目前已经存在多 种治疗脂代谢异常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其中,改变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治疗脂代谢异常的首要措施,包括饮食调整、体育运动等。对于轻度的脂代谢异常,通过 改变生活方式,往往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中度和重度的脂代谢异常患者,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措施。常见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噻唑类药物等。 此外,生长激素退化素(GHresp)类药物如伏瑞卡注射液等也可 作为治疗脂代谢异常的一种选择。伏瑞卡注射液的成份为新西兰 瘤胃素,是一种体内胰岛素样的生长激素退化素,可提高脂肪代 谢速度从而减少脂肪沉积,使血脂的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 手术减少体内脂肪沉积,可以有效控制脂代谢异常,从而达到治 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基因治疗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针对单一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可以通过基因治疗进行治疗。当前 研究重点在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虽然还有一定的不足

缪明永:肿瘤脂类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缪明永:肿瘤脂类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肿瘤脂类代谢紊乱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等密切相关。肿瘤脂类异常代谢通路及相关酶是肿瘤潜在的抗癌药物治疗靶点,也是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参考。 肿瘤细胞脂类异常代谢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重要构件分子是乙酰CoA,其主要来源有两个途径:①主要来自三羧酸循环的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进入胞质后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裂解为乙酰CoA和草酰乙酸。;②肿瘤细胞直接从胞外摄取乙酸并在乙酰CoA合酶催化生成乙酰CoA。ACLY ACLY催化柠檬酸裂解生成乙酰~SCoA的胞质酶。在多种肿瘤中都有ACLY上调或激活,而抑制ACLY活性时可明显阻滞癌细胞增殖。2013年雷群英教授课题组发现ACLY多肽链的540、546和554赖氨酸残基 (K)位点乙酰化修饰后,促进了脂类生物合成及肿瘤生长,并且在肺癌组织中证实ACLY乙酰化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证实ACLY 3K也是泛素化修饰位点,两者存在竞争关系。FAS FAS在许多种癌细胞中高表达。正常情况下,FAS主要在肝脏细胞表达,肝脏藉此合成脂肪并输出至脂肪组织储存和为其他组织器官供能。许多组织器官主要依赖血循环中的脂类,而不表达FAS。许多肿瘤,尤其是侵袭性强的肿瘤细胞中FAS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同时,FAS表达是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且其表达水平可指示肿瘤发展从早期向晚期的转变,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FAS表达受复杂网

络调控,这涉及MAPK,MEK1/MEK2,和 PI3K/AKT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在脂肪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ACC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高表达,而抑制ACC导致脂肪合成下降和细胞凋亡。Spot14可调节多种脂肪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包括FAS和ACC等,乳腺癌中Spot14水平与癌侵袭性和预后差密切相关。单脂酰甘油脂酶(MAGL)补充肿瘤细胞脂肪酸中发挥重要作用。MAGL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和活性增强,并且与肿瘤发生和侵袭和转移有关。 COX-2表达增多可导致APC基因不能实现其正常功能,使大肠上皮细胞分化失平衡而出现异常增生。脂类代谢异常尤其是COX过度活化可使乙烯型DNA复合物形成增多,最终可能导致腺瘤基因不稳定和肿瘤的发展。研究表明,LOX-5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这种过度表达抑制了细胞凋亡,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在动物胰腺癌模型中使用LOX-5抑制剂,显著降低了肝脏转移的发生率和转移瘤的大小和数量。 肿瘤患者脂代谢异常 许多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即使非侵袭性肿瘤,并且没有发生营养摄入改变患者,都显示腹膜后储存脂肪的严重下降,这提示肿瘤产生了一种分解脂类的物质并释放入血液中。这类活性因子包括炎症因子,激素酶脂肪酶(HSL),脂肪动员因子(LMF/ZAG)和糖皮质激素等。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可检出促进脂类分解的HSL活性是正常人的2.3倍。脂肪组织的甘油三酯脂酶(ATGL)也与HSL一样在恶液质脂肪消耗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动物模型研究发现ATGL缺失的荷瘤鼠不会出现WAT消耗,同时也不出现骨骼肌降解,这表明ATGL和HSL一起参与了肿瘤恶液质的脂肪消耗。 炎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重要的一个因素,肿瘤患者长期处在慢性炎症状态,慢性炎症因子如TNF-a、IL-1和IL-6等在肿瘤代谢紊乱中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干预肿瘤脂类代谢与抗肿瘤 干预肿瘤脂类代谢涉及肿瘤细胞和宿主两个方面,具体包括:直接纠正肿瘤脂代谢紊乱或阻止失控的脂类合成;控制由肿瘤引起的慢

肿瘤细胞的代谢调节与治疗研究

肿瘤细胞的代谢调节与治疗研究 肿瘤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之一,它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发展过程中,代谢调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了解肿瘤细胞的代谢调节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待肿瘤,并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本文将从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脂代谢和氨代谢三个方面介绍肿瘤细胞的代谢调节及其治疗研究。 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 肿瘤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常规的能量代谢方式是糖酵解和呼吸作用。然而再生障碍综合征(AML)等部分细胞癌存在糖酵解,即使用乳酸颗粒代替三磷酸腺苷(ATP),因此它们创造了增强糖酵解的条件。此外,许多肿瘤细胞还通过利用三羧酸循环、糖原酶和糖异生等代谢途径尽可能多地利用营养物质,维持每日细胞的生长、对抗生物环境的抵抗力以及错构酵素中相关部分蛋白的活性。这种能量代谢模式的发现给了我们一种研究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模式特征和治疗方法的新思路。因此,探究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模式,对于治疗肿瘤疾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肿瘤细胞的脂代谢 脂代谢异常也与肿瘤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人类肝胆管,异酰酶酯化酶1(ACSL1)是异丙酰边而酰基转移酶(CAT),涉及肝细胞中典型的脂代谢过程的三个步骤:释放脂肪酸、脱羧和甘油酰化。此外,fatty acid synthase(FASN)的活性还直接影响了头发基质细胞和高危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这些细胞中的FASN经常被认为是新的靶向治疗靶点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从ACSL1和FASN等脱羧酶的作用方面进行观察,探究是否可以加速肿瘤细胞的脂代谢反应,以实现肿瘤生长过程中细胞膨胀的初步治疗。 肿瘤细胞的氨代谢

脂质代谢前沿研究及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脂质代谢前沿研究及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脂质代谢是指人体内脂质的合成、降解、调节和转运等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 随着疾病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脂质代谢已成为研究疾病发生、进展与治疗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将围绕脂质代谢的前沿研究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脂质代谢前沿研究 1.脂质体 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脂质转运工具,能够将含脂质的物质包裹成小囊泡,从而 在胞内和胞外之间进行运输和交换。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质体不仅参与抗原的递呈和免疫反应过程,还在肿瘤和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脂质体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揭示疾病发展机制、寻找新型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2.基因调控 基因调控是影响脂质代谢的重要因素。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能够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脂质代谢。lncRNA-MIAT是一种与心 血管疾病相关的lncRNA,研究发现它能够通过调节DNA甲基化水平,影响低密 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从而导致胆固醇的异常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代谢调控 除了基因调控,代谢调控也是影响脂质代谢的重要因素。最近,研究发现肠道 微生物群落可以影响人体脂质代谢,从而对健康产生影响。肠道菌群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能够影响肠道黏膜的生理和免疫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此外,一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也能够对脂质代谢产生调控作用,如益生元可以降低血脂、预防肥胖等。 二、脂质代谢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以脂质代谢异常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 心病、脑卒中等。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药物针对脂质代谢异常进行治疗,已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疗效。例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率,有效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水平;抗脂毒症剂能够减轻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代谢性疾病 脂质代谢异常还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2型糖尿病、肥胖症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针对脂质代谢异常进行干预。最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endelian随机化试验(MR)的方法能够利用基因底物来探究脂质代谢与代 谢性疾病的关系,并寻找新型的治疗靶点。 3.癌症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脂质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研 究人员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6)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LRP6的缺失或者靶向性抑制能够抑制肝癌的细胞增殖和肿瘤的体积增长。这一研 究揭示了脂质代谢异常对于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影响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总之,脂质代谢的前沿研究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论的不断深入,相信脂质代谢的研究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机遇。

脂类代谢调节和慢生长型恶性肿瘤

脂类代谢调节和慢生长型恶性肿瘤 脂类代谢对于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体内,脂类是重要 的能量来源和结构物质,同时也是信号分子和调节因子。脂类的代谢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肿瘤的生长和恶化。 一、脂类代谢和肿瘤发生 脂类代谢异常是导致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脂类主要包括脂肪酸、 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等多种类型,它们通过合成、分解、转运和氧化还原等过程,维持人体内脂质的平衡。 脂肪酸是组成细胞膜的基础单元,同时也是能量来源之一。在生物体内,脂肪 酸通过脂肪酸合成酶(FAS)合成,再经由三酰甘油(TAG)代谢途径,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水和ATP等物质。而磷脂则是建立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在细胞会 经受到氧化应激,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此时,一些磷脂转移酶(PLTP、LPCAT等)和磷酸二酯酶(PDE)的表达水平会上升,以修复细胞膜和保护细胞 稳定。 然而,当脂类代谢过程以不同形式受到干扰,从而会影响到肿瘤发生和进展,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高浓度脂肪酸的毒性作用:过度摄入饱和脂肪酸或过多进食高脂肪含量的 食物会导致血浆内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耐受性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由此反过来导致血糖升高和脂肪酸酰化加重。在这种状态下,产生大量多余的脂肪酸在血浆和肝脏中聚积,从而导致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症等代 谢类疾病的发生。同时,过量摄入的饱和脂肪酸会激活 TLR4 和 NLRP3 等炎症信 号通路,在免疫细胞中引发炎症反应,增加ATP等一系列细胞信号物质的释放, 间接影响细胞分裂和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2、胆固醇代谢的异常: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质分子,在细胞膜的搭建、维 持和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胆固醇代谢异常会导致 APOB、LDLR、HMGCS1 等基因表达异常和脂肪酸β氧化酶活性降低等现象的出现,进而 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二、慢生长型肿瘤和脂类代谢的关系 慢生长型肿瘤是一类生长速度缓慢、不易侵犯及转移的肿瘤,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列腺癌、肾癌等疾病。患者常常感觉体力较好和肿瘤不易扩散,这和肿瘤的脂类代谢紊乱有着密切联系。 相关研究表明,许多慢生长型肿瘤有较低的脂肪酸合成能力,同时也具有较低 的脂肪酸氧化水平。在乳腺癌、肠癌等慢生长型肿瘤细胞中,脂肪酸β氧化酶等关键酶的活性不高。另外,这些肿瘤细胞内蛋白质降解代谢和ATP合成也相对较低,说明细胞代谢过程受到抑制状态。 慢生长型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脂肪酸酰基转移酶(LPCAT、DGAT1 等)和脂 肪酸合成酶(FASN、ACACA、ACC1 等)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增加神经酰胺酰转 酶-2和第三型DNS酰胺酰基转移酶活性等方式,增加膜磷脂的合成、维持与修复,从而主动阻止肿瘤的生长。 结语 脂类代谢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恶化之间的关系很紧密。虽然不同的肿瘤类型代 谢水平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大多数肿瘤细胞都会在脂肪酸酰基转移、膜磷脂修复和ATP合成等方面有所改变,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因此,探索肿瘤代谢过程对 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如何减少慢性疾病患病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肿瘤代谢与治疗

肿瘤代谢与治疗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中细胞代谢异常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肿瘤细胞代谢异于正常细胞,具有增加的能量需求和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研究肿瘤代谢机制成为了发展新型治疗策略的一个重要领域。 肿瘤代谢调控途径 肿瘤细胞代谢途径可归纳为三个基本过程: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糖代谢是肿瘤细胞主要的能量和生物合成来源,它包括糖酵解、糖异生和糖酸循环等多个环节。氨基酸代谢是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使得细胞可以获得氮元素和多种必需的生物化学物质。脂质代谢则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膜组分和储能物质。除此之外,尿素循环和丙酮酸循环等也与肿瘤代谢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利用这些代谢途径来满足自己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治疗策略 基于肿瘤细胞代谢调控途径的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肿瘤代谢治疗策略。其中,抑制肿瘤能量代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些小

分子化合物被证明可以靶向肿瘤能量代谢途径,向肿瘤细胞施加 抑制作用。抑制肿瘤糖代谢是其中的一种策略。研究表明,糖酵 解途径在肿瘤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瑞格列奈等药物已被用于治 疗糖尿病,可以抑制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并可用于肿瘤治疗。另一种能量代谢的策略是针对脂质代谢。近期,异构大麻酚和芬 太尼等被证实具有抗肿瘤效果。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脂质酸化途径,导致肿瘤细胞能量供应的下降。此外,氨基酸代谢也被提出可以 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靶点。 笔者认为,在肿瘤代谢治疗中,药物靶点的选择至关重要。选 择一个适当的代谢路径作为靶点,有望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同时,与对症治疗相比,对于某些病患,综合治疗策略可能会更加 合适。这种方法结合了抗癌药物和改善营养状态的治疗,这两个 部分可以相互补充,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 肿瘤代谢的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转化医学的 角度改变了传统治疗的思路。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肿瘤代谢概 念将极大地推动癌症治疗的发展,并为患者带来福音。然而,需 要注意的是,针对肿瘤代谢的药物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研究、开

2023脂代谢途径与肾脏肿瘤治疗

2023脂代谢途径与肾脏肿瘤治疗 摘要:肾脏肿瘤作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攀升。尽管靶向药物的出现极大改善了晚期肾癌患者的预后,但耐药性的发生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治疗压力。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被广泛报道是一种由代谢重编程参与的代谢性疾病。这种代谢异常不仅支持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的合成,而且促进肿瘤进展。脂质代谢的改变,尤其是参与合成生物膜成分、提供肿瘤进展能源、调控肿瘤发生信号转导的脂肪酸代谢,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本文对脂质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分子进行系统归纳,旨在为肾透明细胞癌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进一步阐明干扰脂肪酸代谢途径在肾脏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主要内容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018年预估全球新发肾肿瘤数为403 262 例,同年在全世界范围内预估有175 098例患者因肾癌死亡[1]。手术切除是早期肾癌一线治疗方案,而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较差,尽管靶向治疗的出现给晚期患者带来了治疗曙光,但是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中位生存率不足3 年[2]。研究认为肾癌属于代谢性疾病,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基因的突变,包括Von Hippel-Lindau (VHL)等[3]。这些

基因的突变直接改变了肾癌细胞的代谢过程,而参与氧、能量以及营养物质代谢通路的改变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4]。 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因其细胞质含丰富的脂质和糖原病理染色呈“透明”状态而得名。研究表明,脂肪酸(fatty acids,FAs)在ccRCC的膜结构、能量代谢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作用,提示调节脂肪酸水平对于调控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包括从微环境中调节脂肪酸的合成,修饰和摄取,也包括从其他脂质种类中释放脂肪酸[5-6]。大量研究证实,脂肪酸代谢在ccRCC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靶向脂肪酸代谢可能成为逆转耐药并改善ccRCC预后的潜在途径。 本文总结脂肪酸代谢的关键因子在ccRCC 中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在ccRCC 进展中的作用,以寻找ccRCC 潜在的治疗靶点,进一步阐明干扰脂肪酸代谢途径在肾脏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1、脂质的摄取 诱导脂肪酸的摄取是癌细胞发生进展及治疗抵抗的常见途径,CD36作为一种“清道夫”受体,可以结合并内化长链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等物质,已经成为促进脂质摄取的重要分子。一项联合代谢组学和全基因组转录组学分析显示,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