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的产生

1.1963年美国Honeywell公司的IDS(Integrated Data Store)

2. 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数据库系统

(1969年形成产品)

3.1969年美国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组织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发表关于网状模型的DBTG报告(1971正式通过)

4.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

第一章绪论

§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例如:声音、图象、文字、图形等。

数据库中以记录为单位,同时加语义。列如:学生,其记录特征为:

XH(学号),XM(姓名),AGE(年龄)

信息=数据+处理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在这个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定格式存放的。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1) DDL

数据定义语言,英文全称: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定义数据库中对象的,对象有:基本表,索引、视图,游标、触发器等

(2)DML

数据操纵语言,英文全称: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主要有:查询、插入、删除、修改

(3)DCL

数据控制语言,英文全称:Data Control Languange

授权、回收权限命令

(4)TCL

事务控制语言,英文全称:Transaction Control

Language

(5)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6)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4.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手工阶段

计算机产生以前的阶段。

2.人工阶段(1946-1956)

硬件:无直接存取设备磁盘,只有卡片、纸带和磁带等顺序存取设备软件:无OS

(1)数据不保存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数据不共享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

P1,P2,Pn 为应用程序 ,D1,D2,Dn 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数据集

2.文件系统阶段(1956-1966)

硬件:有磁盘、慈鼓等直接存取设备 软件:有

OS (1)数据可以 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4)数据独立性差

D1

…………

P1,P2,Pn为应用程序, f1,f2,fn为文件

3.数据库系统(20世纪60年代后期)

硬件有大容量磁盘,价格下降;软件价格上升;处理方式要求分布处理和多用户

(1)数据结构化

数据本身的结构和数据之间的联系称为数据结构化(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不一致性是指同一数据不同拷贝的值不一样

(3)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物理独立性和数据逻辑独立性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DBMS 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进行恢复。

§ 1.2数据模型一.模型

1.概念模型

2.数据模型

3.三个世界

现实世界、概念世界、信息世界

二.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1.数据结构

数据本身结构(数据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对象),数据之间的联系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

3.数据约束条件

三.概念模型

1.基本概念

(1)实体

(2)属性

(3)码

(4)域

(5)实体型

(6)实体集

(7)联系

1)1:1联系

2)1:N联系

3)M:N

四.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实体型:用矩形框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例P19

五.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L12

1.层次模型 (1)数据结构

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成为根结点 2)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例1(P23) 例2:

(2)多对多在层次模型中的表示

1)冗余法

2)虚拟法

(3)层次模型的数据操纵与完整性约束

层次模型在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时要满足完整性约

束条件。

(4)层次模型的存储结构

1).邻接法

数据的邻位存放来体现

2).链接法

用指针来反映数据之间的层次联系:子女-兄弟链接法,层次序列链接法)

(5)层次模型的优缺点

1)优点

A 层次数据模型本身比较简单

B 实体间联系是固定的,且预先定义好应用系统,采用层次模型

来实现,其性能由于关系模型,不低于网状模型

C 层次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2)缺点

A 不能直接实现多对多联系

B 对插入和删除限制比较多

C 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

D 由于结构严密,层次命令趋于程序化

2.网状模型

(1) 网状模型数据结构

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余一个的双亲

L1 L2

例1P28

(2)网状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 (3

)网状模型的存储结构

单向环形链

(4)网状模型的优缺点

1)优点

A 能够直接描述现实世界

B 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

2)缺点

A 结构复杂

B 其DDL、DML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

3.关系模型

(1)关系模型数据结构

二维表格:

基本概念: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

(2)关系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

集合操作,用户只需要指出干什么而不必指出怎么干(3)关系模型的存储结构

一般一个表对应一个操作系统文件

(4)关系模型的优缺点

1)优点

A 建立在严格的数据概念基础上

B 关系模型概念单一

C 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2)缺点

存取效率比层次、网状模型低

§ 1.3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一.三级模式

1.模式

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

2.外模式

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

3.内模式

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二.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1.外模式/模式映象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

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2.模式/内模式映象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修改,可以保持模式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 1.4 数据库系统组成

一.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1.内存

2.磁盘

3.较高的通道能力

二.软件

1.DBMS

2.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

3.具有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极其编译系统,便于开发应用系统

4.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

5.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三.人员

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用户

§ 1.5 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一.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

二.数据库设计

三.数据库理论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的产生 1.1963年美国Honeywell公司的IDS(Integrated Data Store) 2. 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数据库系统 (1969年形成产品) 3.1969年美国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组织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发表关于网状模型的DBTG报告(1971正式通过) 4.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

第一章绪论 §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例如:声音、图象、文字、图形等。 数据库中以记录为单位,同时加语义。列如:学生,其记录特征为:

XH(学号),XM(姓名),AGE(年龄) 信息=数据+处理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在这个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定格式存放的。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1) DDL 数据定义语言,英文全称: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定义数据库中对象的,对象有:基本表,索引、视图,游标、触发器等 (2)DML 数据操纵语言,英文全称: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主要有:查询、插入、删除、修改 (3)DCL 数据控制语言,英文全称:Data Control Languange 授权、回收权限命令 (4)TCL 事务控制语言,英文全称:Transaction Control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教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3.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教学重点: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SQL语言的基本语句和操作。 教学难点: 1.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 SQL语言的复杂查询和操作。 教学方法: 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实践和案例分析。 教学工具: 1.讲稿PPT。 2.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3.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环节(5分钟): 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库应用场景。 2.知识讲解(30分钟):

a.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特点包括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的冗余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b.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使用表格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常见的有MySQL、Oracle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使用键值对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常见的有MongoDB、Redis等。 c.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和规范化等。 3.实践演练(20分钟):

a.展示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和实现数据库。 b.学生根据所给的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练习。 4.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1.复习与回顾(5分钟):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向学生提问进行复习。 2.知识讲解(30分钟): a. SQL语言的基本语句和操作: - 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语言。 -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 b. SQL语言的基本语句和操作的示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关键原理; 2.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方法; 3.能够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数据库基本概念和术语的介绍; 2.数据库模型和关系代数; 3.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 4.SQL查询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5.数据库索引和性能优化; 6.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备份恢复; 7.数据库的扩展与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理论知识,结合经典案例进行讲解;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 3.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4.制定数据库设计和开发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四、教学进程: 第一周:数据库基本概念和术语的介绍 1.数据库的定义和分类;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二周:数据库模型和关系代数 1.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第三周: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 1.实体-关系模型的设计; 2.数据库规范化和函数依赖。 第四周:SQL查询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1.SQL语言的概述和基本语法; 2.数据查询、数据插入、数据删除和数据更新。 第五周:数据库索引和性能优化 1.B树和B+树索引的原理和应用; 2.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周: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备份恢复 1.数据库的安全性需求和实施方法;

2.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第七周:数据库的扩展与应用案例 1.分布式数据库和并行数据库的原理; 2.数据库在电商、社交网络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五、教学评价: 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完成数据库设计和开发项目,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数据库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理解。 以上是一份关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案大纲,提供给您作为参考。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细化,确保教学内容全面、有针对性,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祝您教学顺利!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尊敬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师,将为大家介绍数据库原理的相关内容。作 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数据库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一门重 要课程。掌握数据库原理不仅对我们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 我们作为科学家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今天,我将从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操作语言和查询优化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指将大量有组织的数 据按照一定规则储存在一起的存储系统。数据库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存 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并提供快速的数据访问和查询。数据库是现代计算机 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数据库操作语言。数据库操作语言是用于对数据 库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的语言。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包括结构化 查询语言(SQL)和存储过程等。SQL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它提 供了丰富的操作指令和语法,能够对数据库进行灵活和高效的操作。 最后,我们将讨论查询优化的内容。查询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 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查询语句进行重写、重组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查询 效率。查询优化涉及到索引的设计和使用、数据库的物理组织和存储等方 面的知识。掌握查询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高效 地使用数据库。 综上所述,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操作语言和查询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数据库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到数据库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为 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数据库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练习和实践,通过动手操作真实的数据库系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同时, 我们还要关注数据库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了解新的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通过学习数据库原理,我们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的方法,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和性能。数据库是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希望大 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数据库原理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 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与管理以及数据库应用开发 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与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培养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的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数据模型; 2.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方法; 3.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4.具备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数据库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1)数据库的定义与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建库、建表、插入、查询、删除、更新 (4)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2.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1)层次模型、网状模型与关系模型 (2)关系数据库设计原理与方法

(3)关系模型的规范化理论与方法 3.数据库管理与优化 (1)数据库管理与备份恢复 (2)数据库性能优化与调优 (3)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 4.数据库应用开发 (1)数据库接口与应用程序设计 (2)数据库连接与数据传输 (3)数据持久化与交互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互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3.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进行考察。 3.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察。 4.实验实训: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开发能力进行考察。

数据库原理讲义范文

数据库原理讲义范文 数据库是一个应用程序和底层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层,它提供了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检索功能。数据库原理涵盖了数据库的设计、建模、实现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本讲义将从数据库的概念入手,逐步介绍数据库的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数据库概念 1.数据库是什么? 数据库是一个以其中一种结构化方式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集合。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并支持多个用户的并发操作。 2.数据库的优点 数据库具有以下优点: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数据一致性、数据安全性、数据持久性等。 二、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其中,外模式描述了用户对数据的视图,概念模式描述了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内模式描述了数据库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结构。 三、关系型数据库 1.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将数据结构组织为二维表格的形式。表格的每一行都代表一个记录,表格的每一列都代表一个属性。关系模型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种形式进行操作和查询。

2.数据库范式 数据库范式是一种规范化的设计方法,用来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常见的数据库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四、数据库查询语言 1.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QL是一种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查询语言(DQ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 2.SQL语句 SQL语句包括:创建数据库和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查询数据等。 五、数据库索引 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来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和效率。常见的数据库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等。 六、事务 事务是指数据库中的一组操作,这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事务具有ACID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七、数据库并发控制 数据库并发控制是为了保证并发操作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常见的并发控制方法有:加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和时间戳机制等。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 生将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存储与检索、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的算法; 3.熟悉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技术; 4.能够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具备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与调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1.数据库系统概述(2周) 1.1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1.2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 1.3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数据模型与关系数据模型(3周) 2.1数据模型的概念与作用; 2.2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3关系数据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2.4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3.关系数据库的操作与查询(3周) 3.1SQL语言的基本概念与语法; 3.2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增加、删除、修改、查询; 3.3关系数据的连接与嵌套查询。 4.数据存储与检索(4周) 4.1数据存储的基本原理; 4.2数据库文件的组织与存储; 4.3数据存储的性能优化与调优。 5.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2周) 5.1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概念与作用; 5.2数据库安全性的考虑与实现; 5.3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框架的理解和把握。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数据库系统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SQL语言的使用。

3.讨论与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论文阅读和研究,提升学生对数据 库系统相关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 1.平时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 2.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 知识、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 1.书籍:《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库系统概念》等。 2. 软件:MySQL、Oracle等数据库系统。 七、教学团队 本课程由主讲教师负责,辅助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组织实践操作。 八、教学参考 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何钦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2.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六版,亨利·F.库奇加,McGraw-Hill公司,2024年。 以上是一份关于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的简要安排,希望能为您提供一 些参考和启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祝您的教学工作顺利!

教学大纲数据库系统原理

教学大纲数据库系统原理 教学大纲:数据库系统原理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企业管理、科学研究还是个人生活,都离不开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和应用。因此,学习数据库系统原理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将从数据库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数据库系统的定义 数据库系统是指由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的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查询功能。数据库系统通过将数据组织成表格、关系或其他逻辑结构,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1. 数据: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数据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信息,如文字、图像、音频等。数据库系统通过定义数据的结构和类型,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操作。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维护、访问和更新等操作。DBMS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和接口,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数据库系统的用户界面。它们通过调用DBMS提供的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和查询。应用程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软件,如企业管理系统、科学研究工具等。

三、数据库系统的原理 数据库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表示方式。常见的数据模型 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将数 据组织成二维表格的形式,通过表格之间的关系实现数据的逻辑连接和查询。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定义数据的类型和关系等。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3. 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通过查询语言,用户可 以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更新和管理。 4. 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索引通过建立 数据的快速访问路径,加快了数据的查询速度。常见的索引结构有B树、哈希 索引等。 5. 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数据库系统中的一种操作方式。事务是一组操作 的逻辑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数据库事务通过保证数据的 一致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数据库的可靠性。 四、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数据库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企业管理中,数据库系统可以用于存储和 管理企业的各种数据,如员工信息、销售记录等。在科学研究中,数据库系统 可以用于存储和分析实验数据,提供科学家们进行研究的便利。在个人生活中,数据库系统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个人的各种信息,如日程安排、联系人等。

数据库原理及技术课程设计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技术课程设计教案教案标题:数据库原理及技术课程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技术。 3. 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和查询。 4. 能够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数据库基本概念和原理 a. 数据库的定义和分类 b.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c. 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关系模型 2. 数据库设计和管理 a.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b. 数据库规范化和性能优化 c. 数据库安全和备份恢复 3. SQL语言基础 a.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b. 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c. 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 d. 数据的查询和排序 4. 数据库应用开发

a. 数据库应用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b. 数据库应用的界面设计和开发 c. 数据库应用的测试和调试 d. 数据库应用的部署和维护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演示结合:通过讲解数据库原理和技术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数据库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数据库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1.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库系统原理》等。 2. 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系统演示软件、数据库设计和管理工具等。 3. 实验室设备: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1.数据库概述 a.数据库的定义与特点 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和功能 c.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 2.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a.数据模型的概念 b.常见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c.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3.关系数据库 a.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关系模式、元组、属性、主键、外键 b.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增删改查 c.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命令 4.数据库管理系统 a.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分类:层次式DBMS、网状式DBMS、关系式DBMS、面向对象DBMS

b.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QL Server、MySQL、PostgreSQL c.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三级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5.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 a.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的概念 b.用户权限管理和角色管理 c.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6.数据库应用 a.数据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b.数据库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c.数据库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能够使用常见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设计。 3.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关 系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 4.了解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5.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的概念,能够进行用户权限管理和数 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 6.了解数据库在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具体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库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 3. 能够设计和管理简单的数据库系统。 教学重点: 1. 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 2.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 3.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及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 1. 数据库的设计规范和方法; 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3. 数据库应用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教学准备: 1. 讲义、案例分析、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等教学辅助工具; 2.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例如MySQL、SQL Server等; 3. 数据库应用案例材料。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和应用,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第二步:数据库原理讲解 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规范和范式理论;

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第三步: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数据库在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库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步:数据库实践操作 1. 演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生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实践,例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操作。 第五步:案例讨论与总结 1. 分析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总结;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据库的学习兴趣。 扩展延伸: 1. 学生可自行选取相关领域的数据库应用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竞赛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理解程度; 2. 结合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 1.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萨师煊著);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李红敏著); 3. 相关数据库软件的操作手册。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讨论交流、总结反馈。 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式教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掌握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应用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2.1 关系数据库概述 1、关系数据库系统: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2、关系模型的组成: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 3、关系数据结构 表, 特点:简单的数据结构表达丰富的语义,描述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例) 4、关系操作 *采用集合操作:操作对象与操作结果为集合, *常用的操作 **查询: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等;更新:增、删、改 **查询的表达能力是关系操作中的最主要部分 *关系模型中关系操作能力的早期抽象表示(即抽象查询语言,领会语言的含 义): 1)关系代数语言:用代数方式表示,即用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 2)关系演算语言:用逻辑方式表示,即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 元组关系演算: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是元组变量。 域关系演算: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为域变量。 3)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元组关系演算、域关系演算)三种语言在表达能 力上是等价的。 *早期抽象查询语言(关系代数、关系演算语言)的作用 作为评估实际系统中查询语言能力的标准。与具体DBMS实现的实际语言不完全一样(提供许多附加功能,如集函数、关系赋值、算术运算等)*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集数据查询、DDL数据定义、DML数据操纵、DCL数据控制于一体的语言。具有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5、完整性约束 *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关系系统自动支持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2.2关系数据结构(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1、关系 例1:有表结构(关系模式):学生(学号、性别) 如果,学号为子界类型D1=[1..100], 性别为枚举类型D2=(男,女), 学生表的最大取值(最大表):100*2=200个元组 例2:有表结构: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系别、年龄、籍贯) 每个列的类型:integer,char(8),bolean,char(8),integer,char(10) 最大表元组数: 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表:最大表的有意义的子集 1)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值的集合。 表中的每列都与一域(表的数据类型)相关连 2)笛卡儿积(本质上为最大元组表) *定义: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可以完全不同,也可以部分或全部相同。D1,D2,….,Dn的笛卡儿积为: D1╳D2╳….╳Dn={(d1,d2,…,dn)∣di∈Di,i=1,2,…,n} 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作一个n元组,或简称为元组。 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叫作一个分量。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能够: 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及常用命令的使用; 3.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4. 能够设计和实现基本的数据库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1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 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与特点 1.3 数据库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2. 关系数据库理论与模型 2.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2 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原理与特点 2.3 实体-关系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基础

3.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3.2 SQL语法与语句的执行顺序 3.3 常用SQL命令的使用及实例分析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应用 4.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4.2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特点 4.3 数据库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三、教学方法与步骤 1. 教学方法 本教学将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结合,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示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2. 教学步骤 2.1 导入与概念解释 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与学生一起探讨数据库在实际 应用中的作用与意义。 2.2 理论学习 以关系数据库为例,讲授关系数据库理论与模型的基本概念、 原理及相关技术,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2.3 SQL语言学习 针对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命令,通过讲解与示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SQL语言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2.4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应用 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特点,以及数据库应用设 计与实现的基本流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应 用领域。 四、实践操作与练习 1. 实践操作 在课堂上,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查询与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练习与作业 布置练习与作业,包括但不限于SQL语句编写、数据库设计与 实现,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等,加深学生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理 解与掌握。 五、评价与反馈机制 1. 评价方式 通过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实践操作与练习的评估,综合考量学 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主动性。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ySQL版教学大纲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Databa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课程代码: 学时数:总学时32(讲课24、实验8)学分数:2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建议学期:5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1. 课程性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可以作为其他工科门类,如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必修课。同时,课程也可以作为非计算机类专业,如电子信息、车辆工程、自动化等专业选修课。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理解关系数据数据库产生背景、数据库的内部和外部体系结构组成要素,关系的形式化定义,关系行列及属性原子化性质,关系的完整性,掌握SQL语言创建库表和查询语句编写语法,索引和视图适用的优化场景,并发操作对数据不一致的影响和解决办法,深刻理解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的相关概念并可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分析,掌握MySQL存储过程和常用函数的使用语法。 (2)针对数据库和表创建,数据查询和数据修改等需要,能够辨别相关需要所需的SQL关键语法。针对数据库系统优化需要,能够选择适合的基本表构建相关视图且能够针对使用效率优化,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针对数据库业务描述,能够使用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论,获取业务相关的数据字典。针对数据库复杂编程需要,能够概述使用Python语言连接数据的步骤以及分析并解决连接过程中涉及的程序、网络和安全等问题。针对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管理需要,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以及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等操作。 (3)根据实际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各类业务的数据定义、数据查询和数据操纵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单关系查询、多关系查询、分组查询、子查询和连接等查询设计、实现和调试具有多层嵌套、复杂连接关系、相互协同的SQL语句。根据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要求,具有分析数据库需求、抽象客观业务流程相关的实体和实体关系、通过E-R图设计数据库、转换E-R图为关系模式、使用范式理论分析和评价关系模式、优化库表结构和存储结构的能力。能够结合复杂业务需要,使用触发器和实现实现相关功能。 (4)针对实际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编程和管理需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建模、开发和管理工具,搭建和配置相应环境,开展数据库的分析、设计、搭建、 1

教案数据库原理教案

院系:控制及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保定) 教研室:软件教研室 教师:王保义阎蕾廖尔崇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案

注:表中()选项请打“∨”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与特点2.了解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的历史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3.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4.学会E-R图 5.了解常见的4种逻辑模型,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6.掌握数据库系统结构 二、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1学时)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及数据库的特点(1学时)

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1学时) 4.概念模型及概念模型的表示形式E-R图(1学时) 5.了解常见的4种逻辑模型,掌握关系模型的概念(1学时) 6.掌握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与两级映像结构(1学时) 三、重点与难点及其处理与解析 1.重点 (1)数据库概念、特点 (2)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 (3)概念模型、E-R图 (4)数据库三级模式与两级映像结构 2.难点 (1)概念模型,E-R图 (2)数据库三级模式与两极映像结构 对于重点及难点内容,着重讲解及分析,并对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内容结合实例及例题,详细讲解及讨论。 四、深化与拓宽 沿着数据管理的历史,结合学生们学习C++/Java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体会到在高级语言环境下手工管理数据的难点。引入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技术,给学生们用一个实例展示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方便性、快捷性、高效性与安全性。 五、教学方式 主讲式教学,将讲义内容讲解完毕后,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们提问与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什么展示数据技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docx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课程名称MySQ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次 5 任务、项目、课题名称理解数据库课时10 学时 教学内容1.数据描述 2.数据模型的分类及表示方法3.关系模型 4.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5.关系代数 6.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 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信息、信息处理的概念 2.掌握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三个世界的描述方法3.掌握数据模型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4.掌握关系模型的表示及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5.掌握关系代数中各种运算的灵活综合使用 6.掌握DB、DBMS、DBS等概念 7.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8.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1.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三个世界的描述方法2.关系模型的表示及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3.关系代数中各种运算的灵活综合使用 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5.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1.关系代数中各种运算的灵活综合使用 2.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活动及主要环节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流程 2.掌握设计流程中各步骤的任务及实施方法 教学重点1.数据库的设计流程 2.概念结构设计中E-R图的绘制方法、E-R图的合并及优化3.逻辑结构设计中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4.规范化理论的提出及范式的概念、分类 教学难点1.概念结构设计中E-R图的绘制方法、E-R图的合并及优化2.逻辑结构设计中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教学活动及主要环节学生活动 一、复习(10 分钟) 1、提问 1)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经历哪几个领域?分别怎么表示? 2)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哪几种?分别怎么表示? 3)关系模型中的相关概念:关系、记录、属性、码、域 4)数据库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5)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作业、实验总结 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已在习题课中讲解 二、创设意境,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 我们理解了数据库的相关概念,那么我们要设计一个数据库的话应该怎么做,从哪几个步骤入手,每一步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引出新内容:设计数据库 三、新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数据库设计的流程简介,主要介绍数据库设计的6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15分钟) 2.需求分析的任务、目标及实现方法。(10分钟) 3.概念设计的任务、方法、局部E-R图设计、全局E-R 模型的设计(60分钟) 4.逻辑结构设计: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重点是转换规则的运用;规范化理论的提出、范式的概念、分类及定义。(70分钟)列举学生所做题目及过程等内容: 1、概念设计及逻辑设计阶 段所做题目较多, 如:P59 4、(1)---(4)让学生通过做题掌握E-R 图的汇制及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2、规范化理论部分让学生通过课本习题理解各范式的定义

《数据库原理》教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项目化教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20XX年9月1日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项目1.1 引言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项目1.2 数据模型 1.2.1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