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原文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原文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原文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原文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原文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 二十二年,匈奴国内动乱,乌桓趁着匈奴衰弱,击败了匈奴,匈奴向北迁移了几千里,沙漠以南的地区全空了,皇帝于是用钱和布帛贿赂乌桓。二十五年,辽西的乌桓首领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领部众归服漠,到朝廷朝拜进贡,献上奴婢、牛马、弓箭和虎、豹、貂的皮。

遣时,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来朝拜庆贺,络绎不绝,天子于是下令举行盛大宴会慰问他们,赏给他们珍宝。有的乌桓人愿意留下来做警卫,皇帝于是封了八十一个乌桓的首领为侯王君长,让他们住在塞内,分布在边境的各郡,要他们招来自己部族的人,给他们衣服粮食,乌桓人于是替汉侦察敌人动静,帮助漠进攻匈奴、鲜卑。当时司徒掾班彪上奏说:乌桓人天性轻佻狡猾,喜欢做贼寇,若是长期放纵他们而没有人管辖使其归附聚集,他们必定还会入侵抄掠住在那儿的百姓,仅是交给接受投降者的佐吏负责,恐怕不能控制他们。臣愚意认为最好重新设置乌桓校尉,这对于使乌桓人归附聚集诚然有益处,减少国家对边境的忧虑。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在上谷的蜜城开始再次设立乌桓校尉,开设武将府,同时统领鲜卑。又赏赐当人质的乌桓人的儿子,每年四季和他们互通贸易。

到明帝、章帝、和帝三代,乌桓人都守保边塞,没发生什么事情。安帝永初三年夏天,渔阳的乌桓人和右北平的胡人有一千多人,

进犯代郡、上谷。这年秋天,雁门的乌桓率众王无何,与鲜卑首领丘伦等人以及南匈奴的骨都侯,合起来有七千多骑兵进犯五原,与五原太守在九原的高渠谷交战,汉军大败,郡县官吏遭到杀害。朝廷于是派车骑将军何熙、度辽将军梁懂等人攻打无何,大败无何。无何乞求投降,鲜卑人逃还边塞以外。自此以后乌桓人又逐渐亲近归附汉,朝廷授乌桓的部族首领戎朱魔为亲汉都尉。

顺帝阳嘉四年冬,乌桓入侵云中,拦截路上商人的牛车达一千多辆,度辽将军耿晔率领二千多人追击乌桓人,战况不利,又在沙南交战,消灭了五百人。乌桓人接着在兰池城包围了耿晔,朝廷于是征调二千寻迹而射的士兵和度辽军营的一千士兵,配合上郡的驻守部队,征讨乌桓,乌桓人造才撤退。永和五年,乌桓的部族首领阿坚、羌渠等人和南匈奴左部的句龙吾斯反叛,中部将张耽击败并杀死了他们,其余的人全部投降。桓帝永寿年间,朔方的乌桓人与休着屠各一同反叛,中郎将张奂攻打并平定了敌人。延熹九年的夏天,乌桓又同鲜卑以及南匈奴侵犯沿边的九个郡,他们同时反叛,张奂征讨敌人,他们都出边塞离去。

灵帝初年,上谷有个叫难楼的部族首领,拥有九千多个邑落的部众,辽西有个叫丘力居的首领,拥有五千多个邑落的部众,他们都自称为王。另外,辽东的苏仆延,拥有一千多个邑落的部众,自称为峭王;右北平的乌延,拥有八百多个邑落的部众,自称为汗鲁王:他们都勇猛强健,又有很多的计谋。虫垩四年,原虫山太守强堑反叛,他进了丘力居的部族,自称为弥天安定王,接着当上各郡乌桓人的元

帅,入侵抄掠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四个州。五年,朝廷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悬赏招募人割下了张纯的脑袋,北方各州这才平定。

献帝初平年间,丘力居死了,他的儿子楼班年纪小,侄子蹋顿会用兵有谋略,取代楼班继位,总管三个郡的乌桓人,部众都听从他的号令。建安初年,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瓒相持不下,蹋顿派使者来见袁绍,请求和亲,接着派军队帮助袁绍攻打公孙瓒,打败了公孙瓒。袁绍假托朝廷名义,赐给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全是单于印绶。后来难楼、苏仆延率领部众拥戴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而蹋顿仍然负责出谋划策。广阳人间柔,自小失陷在乌桓、鲜卑,为乌桓人、鲜卑人所归附和信任,阎柔于是利用鲜卑部众,杀死了乌桓校尉邢举,取而代之。袁绍因此宠信安慰阎柔,藉以安定北部边境。到袁绍的儿子袁尚失败时,投奔蹋顿。逭时幽州、冀州的官吏百姓投奔乌桓的有十多万户,袁尚想凭藉蹋顿的兵力,重新图谋夺取中原。赶上曹操平定黄河以北,阎柔率领鲜卑、乌桓人归附,曹操随即任命阎柔为校尉。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征讨乌桓,在柳城大败蹋顿,杀了蹋顿,杀死俘获的敌虏有二十多万。袁尚舆楼班、乌延等人都逃往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一并杀了他们,将他们的首级送给曹操。其他剩下的一万多邑落,全都迁入中原居住。

鲜卑,也是束胡的一支,鲜卑人另外依凭鲜卑山,所以就以此作为族号。鲜卑人的语言和习俗与乌桓相同。衹有结婚,他们先剃去头发,在春季最后一个月在饶乐水边大规模相会,吃喝结束后就男女交合。那裹的飞禽走兽与中原不同,有野马、螈羊、角端牛。用这种

牛的角可以制作成弓,民间称之为角端弓。还有貂、铀、鼹子,它们的皮和毛很柔软,所以天下的人都用它们做成名贵的皮裘。

汉初,鲜卑也被冒顿打败,远远逃到辽东的边塞外,与乌桓相邻,但未尝同汉有来往。;扯巳初年,鱼蛆强盛,率领盘卑和蛊桓入侵抄掠北部边境,杀害和掳掠官吏百姓。没有一年安定。建武二十一年,鲜卑与匈奴进入辽东,辽东太守祭肜击败了敌人,几乎将他们全都杀死或者俘虏,事情已经记载在《祭肜传》。鲜卑人自此震动恐惧。到南单于归顺漠,北部的敌虏孤立衰弱。二十五年,鲜卑这才和汉互通使者。

《乌丢丢奇遇记》试题及答案

《乌丢丢奇遇记》试题 一、填空(30分) 1、《乌丢丢的奇遇》的作者是儿童文学家。 2、乌丢丢共有3个家,给了他生命和给了他血肉,而给了他智慧。 3、乌丢丢还有另一个名字是。他跳上一辆运有的大卡车后来到了老诗人吟痴先生的家。 4、吟痴老人和乌丢丢在路上遇见一条会说话的蛇,它叫,是靠前进。 5、那个种鸡蛋的孩子叫,想让鸡蛋发芽、开花,她想象,鸡蛋花应该是色的,它的花蕊是色的。 二选择题(30分) 1、大火扑灭后,是()发现了废墟中的小脚丫。 A、珍儿 B、一只小狗 C、吟痴老人 2、大火扑灭后,乌丢丢()。 A、身体被大火烧伤了 B、被烧死了 C、只剩下了一只小脚丫 3、在吟痴先生的收藏品中,有两件他最珍爱:一件是母亲留下的针线盒,一件是一个小姑娘送给他的()。 A、木头套娃娃 B、蝌蚪人 C、小瓷猪 4、可人姑娘去了一个“()”的地方。 A、小人国 B、跳跳镇 C、没有年龄的国家 5、吟痴老人发现地板上的一排小泥脚印都是()的脚印。 A、右脚 B、左脚 C、双脚 6、古老的小镇上来了一位耍木偶戏的老爷爷,人们都叫他()。 A、木偶爷爷 B、吟痴老爷爷 C、布袋爷爷 7、布袋爷爷给了乌丢丢最初的生命,()给了乌丢丢第二次生命。 A、珍儿 B、吟痴老人 C、芸儿 8、木头套娃娃是一个叫()的姑娘送给吟老的。

A、芸儿 B、可人 C、珍儿 9、、吟痴老人的不少收藏品都能让他想起一些不能忘怀的人。比如:他从可可想到了(),从蝌蚪人想到了(),从樟木先生想到了爸爸。 A、木头娃娃、妈妈 B、可人姑娘、奶奶 C、可人姑娘、妈妈 10、多宝格里的收藏品,每一件都与吟痴老人的()有关。 A、心情 B、怀旧情绪 C、理想 三、判断题(30分) 1、吟痴老人清晨发现的一排小脚印,既有左脚的脚印,又有右脚的脚印。() 2、一个名叫芸儿的小女孩儿,在街心公园里种下了一个鸡蛋,她想让鸡蛋发芽、开花。() 3、蘑菇人告诉小蚂蚁们:“我们是去寻找一颗心,一颗属于自己的心。”() 4、《逆风的蝶》中那只彩色的蝴蝶为了能和玫瑰花见一面,勇敢地逆风飞行。() 5、大火扑灭后,乌丢丢的小脚丫没有心跳。() 6、乌丢丢很不情愿别人叫他独脚大侠。() 7、木偶戏结束后,只剩下一个姑娘,她是可儿。() 8、老先生做的第一个玩具是木雕。() 9、布爷爷耍的木偶叫布木偶。() 10、猫脸花后来变成了脸。() 四、简答题(10分) 1、《乌丢丢的奇遇》一书中,乌丢丢有哪些奇遇呢?请列举两个例子。 2、读了《乌丢丢的奇遇》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古文阅读】郭嘉谏曹操击乌桓①曹操将击乌桓。诸将...阅读附答案

【古文阅读】郭嘉谏曹操击乌桓①曹操将击乌桓。诸将...阅读附答案【古文阅读】 郭嘉谏曹操击乌桓①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②。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③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④之心,成觊觎⑤之计,恐青、冀⑥非已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 行至易⑦,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操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⑧,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郭嘉: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文中的“胡”“夷”也指乌桓。②许:指许都,当时国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残余势力投奔乌桓,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曹操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刘表和刘备在南方又蠢蠢欲动。③尚兄弟:指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④蹋顿:乌桓首领。⑤觊觎(jì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⑥青、冀:地名,指青州和冀州。⑦易:易县,因易水而得名。⑧单于庭:乌桓的大本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1)刘表使刘备袭许(2)徒以威附(3)尚及兄熙走辽东【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于”与“袁绍有恩于民夷”中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B.战于长勺(《曹刿论战》)C.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⑵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小题4】曹操想平定北方乌桓,又担心虚国远征,带来后忧,郭嘉第一次劝谏分析指出了和,解除了曹操的忧虑;第二次劝谏特别强调的制胜因素是“”。(3分) 答案 【小题1】(3分)⑴派遣⑵只、仅仅⑶逃跑、逃往(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小题1】(2分)C 【小题1】(4分)⑴胡人(乌桓)依仗自己地处僻远,必定不会做好防备。⑵(刘表)(如果)重用刘备,就担心不能控制他;(如果)不重用刘备,刘备也不会被他任用(为他效力)。(每句2分,意对即可) 【小题1】(3分)远征乌桓可攻其不备,有可胜之机;不征乌桓贻害无穷;刘表、刘备尚未实现联合,不足以构成威胁。(2分,答出其中两点,意对即可)“兵贵神速”(“掩其不意”)(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翻译-高中语文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 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 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不是吝啬那些钱财才以羊换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孟子)说:“没有妨害,这是仁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在我心中很有同感啊!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孟子)说:“有人给大王报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曰:“否!”

乌丢丢奇遇记读后感

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第一个值得品味和赞许的特色是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好的文学作品除了精准、浓缩地表现人的生活和内心外,还应该表达作家对人生、生活、生命、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思辨。在我看来,童话的最高境界是诗,而诗的最高境界是哲学。下面是为你准备的关于《乌丢丢的奇遇记》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喜欢。 乌丢丢奇遇记读后感1 《乌丢丢的奇遇》是金波写的一篇散文。 一只蝴蝶为了和去年救过他的蔷薇花相会,逆风飞行。虽然天气有着大风,她却毫不气馁。蝴蝶奋力向目的地飞去,却还是顶不住强风暴雨。最终,一阵大风把她吹到了河心。她的灵魂还在继续向百花园里飞去……蝴蝶不幸死去了,但蝴蝶的灵魂肯定还在寻找着那朵蔷薇花,与她相会。 我被蝴蝶的执着、坚持所震撼,感动。风这么大,连人都很难行走,蝴蝶为了一个约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这是为了什么?如果换作我,我一定会安慰自己说算了,风雨这么大,太危险了,今天不去蔷薇花一定不会怪我的,改天去也没关系。然而蝴蝶依然坚定不移地逆风飞翔,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怯懦。 生活中像这只蝴蝶一样拥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说,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生都坚持进行发明创造,发明了很多东西,造福了

人类。有时就连昆虫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呢!知了的幼虫为了变成成虫,坚持不懈地爬到树枝上结茧,变成成虫。一只只小小的蚂蚁在运送食物的过程中不也是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才能积少成多吗? 无论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还是动物他们都是可敬的。普里尼曾经说过“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用你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这着,胜利必属于希望。”蝴蝶逆风而行,一切只为了那个美好的承诺! 我们也应该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像一座座山一样拦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不能勇敢去面对,那我们就无法翻越那一座座山。而成为一个弱者,一个胆小鬼。如果能坚持不懈,坚定信念向上攀登,那这些山在我们眼里就会像一个个小泥丸,被我们踩在脚底下。我们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站在山上领略四周的风景。 狂风虽然猛烈,但无法吹散蝴蝶的信念。让我们做个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人吧,成功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乌丢丢奇遇记读后感2 前几天,我读完了文豪金波的作品《乌丢丢的奇遇》,它使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因为它让我知道了人间的真善美。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原文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原文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5) 二十二年,匈奴国内动乱,乌桓趁着匈奴衰弱,击败了匈奴,匈奴向北迁移了几千里,沙漠以南的地区全空了,皇帝于是用钱和布帛贿赂乌桓。二十五年,辽西的乌桓首领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领部众归服漠,到朝廷朝拜进贡,献上奴婢、牛马、弓箭和虎、豹、貂的皮。 遣时,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来朝拜庆贺,络绎不绝,天子于是下令举行盛大宴会慰问他们,赏给他们珍宝。有的乌桓人愿意留下来做警卫,皇帝于是封了八十一个乌桓的首领为侯王君长,让他们住在塞内,分布在边境的各郡,要他们招来自己部族的人,给他们衣服粮食,乌桓人于是替汉侦察敌人动静,帮助漠进攻匈奴、鲜卑。当时司徒掾班彪上奏说:乌桓人天性轻佻狡猾,喜欢做贼寇,若是长期放纵他们而没有人管辖使其归附聚集,他们必定还会入侵抄掠住在那儿的百姓,仅是交给接受投降者的佐吏负责,恐怕不能控制他们。臣愚意认为最好重新设置乌桓校尉,这对于使乌桓人归附聚集诚然有益处,减少国家对边境的忧虑。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在上谷的蜜城开始再次设立乌桓校尉,开设武将府,同时统领鲜卑。又赏赐当人质的乌桓人的儿子,每年四季和他们互通贸易。 到明帝、章帝、和帝三代,乌桓人都守保边塞,没发生什么事情。安帝永初三年夏天,渔阳的乌桓人和右北平的胡人有一千多人,

进犯代郡、上谷。这年秋天,雁门的乌桓率众王无何,与鲜卑首领丘伦等人以及南匈奴的骨都侯,合起来有七千多骑兵进犯五原,与五原太守在九原的高渠谷交战,汉军大败,郡县官吏遭到杀害。朝廷于是派车骑将军何熙、度辽将军梁懂等人攻打无何,大败无何。无何乞求投降,鲜卑人逃还边塞以外。自此以后乌桓人又逐渐亲近归附汉,朝廷授乌桓的部族首领戎朱魔为亲汉都尉。 顺帝阳嘉四年冬,乌桓入侵云中,拦截路上商人的牛车达一千多辆,度辽将军耿晔率领二千多人追击乌桓人,战况不利,又在沙南交战,消灭了五百人。乌桓人接着在兰池城包围了耿晔,朝廷于是征调二千寻迹而射的士兵和度辽军营的一千士兵,配合上郡的驻守部队,征讨乌桓,乌桓人造才撤退。永和五年,乌桓的部族首领阿坚、羌渠等人和南匈奴左部的句龙吾斯反叛,中部将张耽击败并杀死了他们,其余的人全部投降。桓帝永寿年间,朔方的乌桓人与休着屠各一同反叛,中郎将张奂攻打并平定了敌人。延熹九年的夏天,乌桓又同鲜卑以及南匈奴侵犯沿边的九个郡,他们同时反叛,张奂征讨敌人,他们都出边塞离去。 灵帝初年,上谷有个叫难楼的部族首领,拥有九千多个邑落的部众,辽西有个叫丘力居的首领,拥有五千多个邑落的部众,他们都自称为王。另外,辽东的苏仆延,拥有一千多个邑落的部众,自称为峭王;右北平的乌延,拥有八百多个邑落的部众,自称为汗鲁王:他们都勇猛强健,又有很多的计谋。虫垩四年,原虫山太守强堑反叛,他进了丘力居的部族,自称为弥天安定王,接着当上各郡乌桓人的元

《大学语文》重点篇目:《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郭孔生 主讲)

《大学语文》重点篇目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郭孔生主讲 (开课引言:涨文学知识,攀文化巅峰,立志把古今参透,把中外融通。各位同学,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郭孔生,今天我们继续来?借题发挥?)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

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王说,曰:?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乌丢丢奇遇记》读后感

生命就是爱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 读了金波爷爷写的《乌丢丢的奇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部优美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童话故事里,太多的角色、太多的情节、太多的话语,都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人生的财富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吟痴老诗人和乌丢丢的故事告诉我,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哪怕它只是木偶身上的一条腿! 乌丢丢是耍木偶戏的“布袋爷爷”的一个小木偶身上走丢了的一只小脚丫,被残疾女孩珍儿捡到,并给了他新的身体。无意中他遇到了诗人吟老先生,在诗人的引导下,他终于明白了珍儿和布袋爷爷的意义和价值。他开始去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在不断地寻找中,乌丢丢经历了很多奇特的事:他遇见了为了去见朋友逆风飞舞的蝴蝶、长着一只脚的蘑菇人、种鸡蛋的小姑娘…… 当故事的最后乌丢丢找到珍儿,为了使珍儿拥有一双健康的脚,他毫不犹豫地贴近了珍儿,把自己的体温、生命和力量一点一点地融入珍儿的生命之中的时候,终于给了我最温暖、最直接地一击,在夜里我砰然心动:有了这样一颗心的乌丢丢是多么的美丽!“生命就是爱。有爱滋养着生命,生命才变得丰富多彩、有意义,甚至不朽。” 乌丢丢死了,但正如吟老说的:“死并不可怕,那是每个人的归宿。人死了,还活在别人的记忆里。人们在记忆里还爱着他,他就没有死。”所以,只要有爱,生命将会延续,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乌丢丢因爱获得了生命,因爱拥有了躯体,因爱获得了思想,因爱拥有了情感。同样是为了爱,为了回报爱,他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成了珍儿的一只脚。正是爱,让乌丢丢的生命变得更加鲜活有趣,爱,给他带来生命,带来信念,最后他为了爱献出生命。乌丢丢没有离去,他的生命与珍儿生命融合在一起,让珍儿生命充满了朝气,更加美丽。生命因为有了爱的滋养,才变得丰富多彩、有意义,甚至不朽。“我们每天在接受别人的爱,我们更不该忘记用爱来回报。”正因为懂得回报,生命才更加美丽,让人感动。

五胡十六国概述

五胡十六国概述 【摘要】: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南下西迁,中原尤其是关中 世族、百姓避地河西,使历史上落后的河西地区人口陡增,而作为周秦汉代中原王朝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的关中一带,则是人口凋残,百不存一。这一局面直到隋朝统一南北后才出现了转机。 【关键词】:五胡十六国五胡华乱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华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谯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其中谯蜀、前凉、西凉、北燕、冉魏等国均系华夏人所建)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历史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别支)、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疆域范围 西晋末年,全国共有21州。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诸国的范围大约是华北地区及四川地区。疆域的变更可分成五期,分别是:前赵、后赵、成汉及东晋时期;前燕、前秦及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齐宣王说:“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齐宣王问:“不肯做和不能做,从外表上说来,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要人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他对人说:‘我不能做。’这的确是不能做。叫一个人为长辈按摩,他对人说:‘我不能做。’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不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您不行王道,属于为长辈按摩一类的事情。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诗》里面说过:‘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不过是说拿自己的一片爱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能够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否则,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古代那些圣明的国君之所以能远远

乌丢丢奇遇记读书汇报课教学内容

《乌丢丢奇遇记读书汇报课》 于晓丽 一、走进作者 甲:同学们,知道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吗?(莫言),是的,他是咱中国人,我们为他而骄傲! 2012年12月7日,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乙:同学们,听故事是一种享受,读故事更是一种乐趣。就在前些日子,我们共读了乌丢丢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精彩的《乌丢丢的奇遇》。出示幻灯片1《乌丢丢的奇遇》 甲:同学们,《乌丢丢的奇遇》的作者是谁?(金波)(出示幻灯片2金波照片) 是的,照片上的这位,就是金波爷爷,从他的笑容中,我们仿佛也感受到了他的快乐。那谁来介绍一下金波爷爷? (点击幻灯片简介) 乙:是的,金波爷爷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不老童心的儿童文学作家,带着这颗不老童心,金波爷爷创作出了好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有(出示幻灯片) 我找一名学生读一读 甲:《乌丢丢的奇遇》就是其中的一本代表作。现在,让我们静静地坐在这里,让童话开始在我们心中飞翔,让诗歌在我们的眼睛里闪烁,让我们一步一步走进乌丢丢的精神世界。因为那里,梦一样美丽,阳光一样纯净。 二、走进童话(音乐) 乙:读完《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后,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甲: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仿佛让我们体会到了“乌丢丢”从一开始到

最后发生的改变:从一个空空如也什么也不懂的“乌丢丢”到能为他人牺牲的“乌丢丢”。谁来说一说影响乌丢丢的人有哪些人? 学生汇报:吟老逆风的蝶珍儿布袋爷爷种鸡蛋的小姑娘蛇蘑菇人雕塑家…… 乙:是啊,这些人在乌丢丢的生命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我们每一个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同样我也对他们感受颇深。那你觉得这本书好看吗? 三、说感受 那你觉得这本书好看吗?为什么?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学生汇报: 四、说收获 甲:看来,大家对这本书看法不同,但无论好不好看,我们都会有收获。谁来说说你都积累了什么? 1、学生汇报:好词、好句、精彩段落找制作幻灯片的学生:如王子航、刘晗钰等先汇报 2、小组内交流 四、走进“十四行诗” 乙:书本里的文字就像冬日的暖阳一样。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留心,这个童话有一种十分与众不同的地方?你看出来了吗?(有诗) 在什么地方?(在每一个篇章的开头。) 甲;是的。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出示“十四行花环诗”资料 ) 这部童话每一章前都有十四行诗,叫“十四行花环诗”。全文共有是由十四

《观沧海》解释及赏析

《观沧海》解释及赏析 《观沧海 》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胜利班师途 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 描绘了祖 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 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 取精神, 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 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 作之一。以下是《观沧海》解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 207 年秋天,曹操 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1/6

⑹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 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极点。 ⒂至:非常,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赏析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 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 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 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 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 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曹操东征管承,史书中还称这次战事为“东略”、“东伐”、“东讨”,等 等。 曹操登上冀州渤海郡碣石, 面对苍色的大海、 波涛中的小岛、 秋风中的草木, 怀着“挟天子以令诸候”和统一青、冀、幽、并北方“四州”后的霸气,吟唱出 了流传千古的诗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渡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康熙字典》 载: “沧, 又州名”, 《广韵》 : “后魏所置, 盖取沧海为名。 ” 晋朝张华著《博物志》曰:“渤海亦称沧海”。《十州记》:“沧海岛在北 海中…水皆苍色,仙人谓沧海。”古时渤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辽东湾、 莱州湾、渤海湾和渤海海峡;狭义仅指渤海湾,黄河挟大量泥沙于渤海湾迁徙人 海,不但在此形成了广袤的泥质淤积海岸,而且使得海水“水皆苍色”,故又谓 之沧海。渤海,初名“勃海”;渤海郡名“勃海郡”,境内碣石,称“勃碣”。 勃海郡,设立于汉高帝五年,属幽州;东汉,改冀州管辖。颜师古注:“在勃海 之滨, 因以为名。 ”勃, 有一解: 乖戾不驯。 勃海可能来自大海脾气不济, 海啸、
2/6

乌丢丢奇遇记的读后感5篇

乌丢丢奇遇记的读后感5篇 读了《乌丢丢的奇遇》三四五章后,我认识了自称是第二诗人的诗篓子、远近驰名的吟老、可人姑娘和可爱的可可姐妹们。有一天晚上,吟老看见乌丢丢吻了一下可可姑娘,让吟老想起了童年时最好的朋友,可人姑娘。他们一起去看牵牛花,互相赠送礼物,还有他们每天的约定。 我很羡慕他们彼此有个这么好的朋友。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伴儿玩儿,课余时间都被家庭作业占去了,父母也心疼孩子,不敢让孩子自己出去玩儿,所以我们的童年很孤单,我真想回到吟老童年的那个时代,高高兴兴和自己的好朋友一块儿玩。 我读完了《乌丢丢的奇遇》后,我被书中的爱淹没了,我沉醉与爱之中。 最令人感动的是文章的最后一节。乌丢丢和吟老来到珍儿的学校,乌丢丢为了救珍儿冲进火海里,救出了珍儿,但是乌丢丢的身体没有了,就只剩下一个小脚丫。晚上,乌丢丢想:珍儿的脚跛得更厉害了,珍儿的妈妈病也越来越重,这个家需要珍儿来支撑。乌丢丢深思了好长时间,最终决定把自己的脚给珍儿。就在这时候,它消失了,把自己的生命给了珍儿。 啊!乌丢丢懂得了爱,为了爱,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寻找而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因为爱而完美。或许爱到了最高境界就是奉献吧! 书是我们的朋友,它带给我们知识,让人们变行得聪明,变得勇敢,在我家里的书柜里有非常多书,但是我最喜欢的只有一本书,那就是《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是著名的写作大师金波写的。 书中有很多故事使我至今难忘的,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件事,那件事就

是珍儿的学校着火了,乌丢丢知道了吟老,吟老便急忙去救火,他们匆匆忙忙地 跑到学校门口,大火四处蔓延,非常凶猛,乌丢丢看见大家在救火,就是不见珍儿,乌丢丢急了,冲进熊熊的火海中牺牲了。 读了这本书,我的眼睛湿润了,因为乌丢丢舍己救人等的精神,值得我们去 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乌丢丢和吟老在旅途中就遇到了一个有梦想的 小姑娘——芸儿。 芸儿的梦想是用鸡蛋种出鸡蛋花,但是周围的人认为她很搞笑,不可能种出 鸡蛋花。芸儿却没有泄气,她坚信一定能种出鸡蛋花来。在吟老、乌丢丢和老母 鸡的帮助下,在种鸡蛋的土地上出现了两片绿芽儿,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多么美好的梦想啊!我也有很多的梦想:我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想成为 电脑游戏高手,我想消灭世界上所有的病菌,我想和外星人交朋友…… 我想象,我给我的梦想插上翅膀,有一天我会实现所有的梦想! 我读完了乌丢丢的奇遇,乌丢丢和龄老不畏艰辛的精神所感动。文章讲的是 乌丢丢离家出走,来到了呤老的家,乌丢丢在那里认识了好多朋友。之后,他们 就踏上了寻找乌丢丢亲人的征途。历尽千辛万苦的他们找到了耍木偶的布袋爷爷。但是,布袋爷爷已经到了一个“没有年龄的国度”于是他们又找到了小女孩。可 是在学校的大火里,乌丢丢为救小女孩被烧成了灰,但留下了一条腿。傍晚,乌 丢丢发现小女孩那残疾的脚,于是就把自己的脚给了小女孩······从这本书我知道了,人间处处有真情,爱是无私的。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 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二、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 4、牛何之(牛之何)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 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 7、何以异以何异 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主谓倒装

《男生贾里》《乌丢丢奇遇记》阅读测试题目下载

《男生贾里》《乌丢丢奇遇记》阅读测试练习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1.在一个古镇上来了一个耍木偶戏的老爷爷,他是() A 木偶爷爷 B 布袋爷爷 C 偶戏爷爷 2.《男生贾里》讲述的是贾里的初一成长历程。 对 错 3.珍儿给“小脚丫”取名() A丑娃 B独脚大侠 C乌丢丢 D独脚大侠乌丢丢 4.林晓梅在校运动会上放的是流行音乐。 对 错 5.吟痴老诗人家里有一个() A 铁篓子 B 诗篓子 C 竹篓子 6.蘑菇人有()腿 A 1条 B 2条 C 4条 7.乌丢丢还有个另外的名字是() A 独脚大侠 B 独脚大仙 C 独脚忍者

8.“诗篓子”认为自己可以教乌丢丢学习写诗,成为() A第一诗人 B第二诗人 C第三诗人 D第四诗人 9.在“跳跳舞”比赛中,有一种叫“单腿跳”的舞蹈形式很特别,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着地,男孩子都是跳。() A 双脚单腿 B单腿双脚 C左脚右腿 10.芸儿想让鸡蛋发芽开花,她想象,鸡蛋花应该是的,它的花蕊是的。() A 粉红金黄 B白色浅黄 C白色金黄 11.乌丢丢在跳跳镇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冠军。 A游泳 B 跑步 C跳跳舞 D跳远 12.校运动会由()当音乐总监。 A 洪裳 B 鲁艳青 C 林晓梅 13.别人都叫老诗人的纸篓子“()”。 A布袋 B诗篓子 C纸篓子 D湿篓子 14.乌丢丢最喜欢多宝格中的()。

A陀螺 B泥猴儿 C樟木老头 D木头娃娃 15.布袋爷爷最喜欢的花是()。【多选题】 A猫脸儿 B蝴蝶花 C蔷薇 D玫瑰花 16. 给了乌丢丢生命,给了乌丢丢血肉,给了乌丢丢智慧。()A布袋爷爷珍儿吟痴 B布袋爷爷可人珍儿 C珍儿吟痴布袋爷爷 D布袋爷爷珍儿可人 17.()的家住在口袋村。 C珍儿 D布袋爷爷 A可人 B芸儿 18.吟痴带领蘑菇人去寻找他们的()。 A大脑 B家 C心 D朋友 19.蝴蝶顶着大风,要去和()赴约,最后,它死了。 C蜜蜂 A蔷薇 B玫瑰 D牡丹

乌桓人简介

乌桓人 我国北方,大漠南北广阔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各游牧民族声息繁衍的地方,据古文献记载,夏朝北方有荤粥,商朝北方有鬼方。西周时北方有猃狁。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有“戎”、“狄”。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氏族、部落渐趋聚集,并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强大的部落联盟。到了战国后期,在北方逐渐形成了两个族系不同的部落联盟,即西部高原的匈奴族部落和西辽河上游一带的东胡族。当东胡族雄踞东方的时候。游牧于漠南黄河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的匈奴人日渐强大起来,并和其南面的秦国、赵国进行了争战和政治斗争。为了防范匈奴,秦、赵筑长城以御其侵袭。匈奴族还与其东邻东胡人及西边的西域各族不断进行争战。 匈奴族发现到公元前3世纪末时,出现了重大的历史转折。这时,匈奴族中出现了一个杰出的领袖-冒顿。冒顿是匈奴首领头曼单于的儿子。他雄心勃勃。在其父亲执政期就培植了自己的势力。经过长期力量积蓄,终于在公元前209年发动政变,杀了其父头曼,冒顿做了匈奴单于。冒顿单于即位之初,正值秦朝末年。中原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后项羽、刘邦为争夺权利互相争战,这为匈奴族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这时在匈奴的东部的东胡族却十分强盛,东胡族贵族恃强不断向匈奴人勒索。先是向匈奴单于要千里马,继而又索要冒顿单于的阏氏,最后是以武力威胁要匈奴人把两族之间的千余里的“瓯脱外弃地”割让给东胡。冒顿单于乘东胡王恃强轻敌没作军事准备之机,向东胡发起了突然袭击,以强大的兵力一举击破东胡。占据东胡故地,“虏其人民及牲畜”,自此,东胡部落瓦解。 东胡族,存在于我国北方的历史舞台时间,上限虽很难考证,但不应晚于商周。到公元前3世纪末叶,东胡被匈奴破灭,已有千年历史。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乌桓的兴衰及与中原的关系 乌桓族,是西汉初年兴起并活跃于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的部族,从它兴起到为曹操破灭,其历史恰与中国西汉、东汉王朝的存在相始终,活跃于北方的历史舞台长达四五百年之久。 关于乌桓的起源,文献记载,比较一致。《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载:“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保类乌桓山,因以为号焉。”又据《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引《魏书》:“乌丸者,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丸山,因以为号焉。”因此,后代研究乌桓族起源的学者,大都根据上述史料,认为乌桓族起源于东胡,其历史应从冒顿破灭东胡开始。 关于乌桓名称的由来及起源地,史书上有两段记载:《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称“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丸山,因以为号焉”,又据该书记载:“至葬则歌舞相送。肥养一犬,以彩绳缨牵,并取死者所乘马衣物,皆烧而送之,言以属累犬,使护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这里所述,乌桓的名称及起源地域都与乌桓山有关。但乌桓山究在何处,历代考据者意见颇不一致。当我们探寻乌桓族据以生息的乌桓山的地理位置究在何处时,应对历史考据家研究成果和对古代文献有关记述作一对比和综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总结(全)

知识要点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检测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二、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三、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及(其)陷于罪 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句 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 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 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