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行为的概念。因为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几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说,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节的重点。教材并没有给动物的行为下确切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该概念的“一般”含义,即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学生对静立不动、注目凝视也是动物的行为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小组专题讨论,通过学生互助加深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2.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

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建议教师在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可设法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动学生就近取材,设计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力争实际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亲自经历研究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2.读书指导: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

《学生学习指导》中介绍的SQ3R 可以参考BSCS(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

法。如下具体步骤可供教师参考:①纵览教材。看目录。本书前十二章已经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五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行为。本章包括六节,有两篇课外读物。看标题。看节的标题和本节的黑体字。看本节内容。看文字、看插图,看“动动脑”提出的

问题。迅速浏览一下本节内容。②提出问题。浏览“动物行为的概念”,认真琢磨自己是否同意书中介绍的概念,有什么问题;浏览观察法和实验法,试想自己是否可以按照该方法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能否对家禽、家畜、宠物或昆虫做类似的实验。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③阅读、背诵和复习。带着问题慢而透彻地读课文;记黑体字,能复诵动物行为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观察法和实验法;利用课上时间及时复习。3.组织小组讨论:①在自己阅读本课时提出了哪些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②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③制订一个就近观察动物(学校或住家附近可以找到的动物,如家禽、家畜、昆虫等)行为的计划,设计记录表。课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观察、记录和交流。也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对某种刺激动物行为发生的因素进行研究。4.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概念图:画概念图是一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具体内容见本节小资料2.)。本节所画的概念图是草图,在以后的学习中边学习边修改。随着认识的加宽和加深,各组绘制的概念图将修改得越来越为本组同学满意。本章结束时,可以在生物实验室内展览各组的概念图,使同学之间能进行交流,相互启发,智力资源共享,还能使学生

获得取得成就的快感,增进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5.小结:建议由学生进行本课小结:引导学生将动物行为的概念、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及方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如果学生讲得较好,教师无须重复。教师在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应倾听学生的发言,并注意学生的观察与实验思路是否有新意,对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板书设计】第十三章第一节(章、节标题略)一、动物行为的概念二、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认识、利用、控制、防除。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实地观察和观察手段的现代化。实验法——单一因素研究;进行对照实验。小资料1.SQ3R法简介S(Survy)纵览:纵览就是先尽量弄清楚所读材料的目的之所在,阅读作者的序言或后记(如果有的话),迅速浏览一下全书,以便对整个概貌有一个了解。Q(Qustion)提问:浏览自己准备细读的那些章节时,要认真琢磨其中的某些观点,并且把它和已掌握的有关观点相对比、相联系;并随手记下所想到的问题。1R(Read)阅读:通常要求读得慢而透彻,要把各章节中的大小标题牢记在脑子里,没有大小标题的,自己应当概括地予以写出。2R(Recite)背诵:不是逐字逐句复诵或默记,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章节的中心思想能提纲挈领地复述出来,当然也可以把某些极其重要的东西背诵出来。3R(Revise)复习:需

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材料必须反复复习。SQ3R学习法原则上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领域。至于这一学习法的各个阶段应当分配多少时间,那就要取决于学习的学科,不能说死讲绝。2.绘制概念图概念图是用连系词把概念之间有意义的联系表示出来。概念是头脑中的一种印象,例如,动物的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节律行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以及节律、生物钟、本能、学习等都是本章的概念。画概念图时,把概念连成一个等级序列,使最一般和含义广泛的概念在顶端,较具体的概念在底部。用连系词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节后学生对动物的行为的理解可以以下面所画的概念图表示:随着学生进一步地学习,他们将会想到新的、更深入的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概念图的初稿几乎肯定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要改进。若将画概念图作为学习的一个步骤,在改进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关系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 科学家的案例, 教学重点: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 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教学反思: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向学生灌输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提供科学研究的氛围。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行为的概念。因为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几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说,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节的重点。教材并没有给动物的行为下确切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该概念的“一般”含义,即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学生对静立不动、注目凝视也是动物的行为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小组专题讨论,通过学生互助加深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2.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

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建议教师在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可设法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动学生就近取材,设计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力争实际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亲自经历研究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2.读书指导: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 《学生学习指导》中介绍的SQ3R 可以参考BSCS(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 法。如下具体步骤可供教师参考:①纵览教材。看目录。本书前十二章已经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五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行为。本章包括六节,有两篇课外读物。看标题。看节的标题和本节的黑体字。看本节内容。看文字、看插图,看“动动脑”提出的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概述 行为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的变化(如转基因,基因敲除或下调等)最终表现为与基因相关的行为变化;环境的变化(如声、光、电的刺激和药物的处理)不仅其本身可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而且可通过对相关基因的影响而改变动物的行为。学习和记忆更是这种相关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形式。学习是一个获得外界环境信息(对动物而言)或有关世界知识(对人类而言)的过程;记忆则是对这种信息或知识进行加工(encoding)、储存(storage)和再现(retrieval)的过程。人类的记忆复杂,包括对事件与物体的明晰记忆(explicit memory)或描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与学习无关(如适应性和敏感性)或有关(如操作技术和习惯养成)的模糊记忆(implicit memory)或非描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而动物记忆相对较为简单,包括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前者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者则持续24 小时到数天.数周甚至更长时间。与此相对应得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参考记忆(reference memory)。工作记忆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储存较短的时间,因而代表短期记忆;参考记忆是指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测试的任何一天)均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的过程,因而代表长期记忆。 记忆的脑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仍不清楚。早在20 世纪40 年代末,著名神经外科医生Wilder Penfield 第一个获得证据表明,记忆的加工可能是在人脑的某些特殊部位进行。他从上千例的病人观察到,电刺激病人的脑颞叶皮层(temporal lobes)会产生一连串对早期经验的回忆,病人称之为“经验反应”(experiential response)。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给一个患癫痫长达10 年的病人施行脑手术治疗,Penfield 将病人双侧的海马·杏仁核和部分颞叶皮层切除。术后发现,病人的癫痫症状大为改善。但出乎意料的是,病人的记忆同时受到破坏性的损害。虽然病人保留了几秒到几分钟的短期记忆,且对手术前的事件有非常好的“长期记忆”,但是,他却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对人·地点或物体等信息的保持不超过一分钟。而且,他的空间定位能力也大大受到削弱,甚至花了长达一年时间才学会走一条围绕一栋新房的路而不至迷路。事实上,所有因手术或疾病使内侧颞叶的边缘结构受到广泛损害的病人都具有类似的记忆缺陷。这些结果说明,大脑边缘系统在记忆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后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脑内至少存在5 个不同的结构系统相对特异性地参与学习记忆的调节,包括海马、杏仁核、皮层(尤其是鼻周皮层,perirhinal cortex)、小脑和背侧纹状体。针对这些脑结构建立了相应的具有一定特异性地学习记忆的行为测定方法。海马是空间记忆的最重要的调节脑区,同时也参与情绪记忆的调节。毁损海马回导致空间记忆的完全缺失,情绪记忆也会减弱,但不会完全消失。这是因为情绪记忆主要由杏仁核调节。测定杏仁核依赖的记忆主要用条件恐惧(fear conditioning)法;而测定海马依赖的记忆方法则很多,包括各种迷宫和抑制性回避(inhibitory avoidance)实验等。鼻周皮层是调节视觉物体记忆(visual object memory)的特异性闹区,常用物体认知模型(object recognition)检测。小脑是调节与骨骼肌反应有关的经典反射的特异性脑结构,眨眼反应(eyeblink conditioning)模型对小脑依赖的记忆有很高的特异性。纹状体对刺激-反应习惯(stimulus-response habit)的学习记忆过程其重要作用,主要调节与药物滥用有关的学习记忆。测定纹状体记忆的方法很少,目前主要用赢-留放射臂迷宫(win-stay radial arm maze)法。纹状体毁损会导致动物在这一模型上的记忆操作障碍,而毁损海马或杏仁核对这种记忆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赢-留放射臂迷宫法对纹状体记忆具有特异性。 尽管记忆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yclic

动物的行为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第1课时) 例1科学家为了了解家燕的育雏行为,在它育雏期间,在它的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家燕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样的研究活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资料分析 解析:探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实验法是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题产生的环境条件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由此可见,本题提到的科学家为了了解家燕的育雏行为所做的探究活动采用的是观察法。 答案:A 例2 下列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 用照相机拍摄老虎的运动,研究老虎追击猎物的方法

B. 用望远镜观察乌鸦在繁殖季节的活动,并如实记录 C. 动物园通过闭路电视研究熊猫生育幼崽的过程 D. 用超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研究动物行为方法的掌握情况。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 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本题中前三个选项的研究活动都没有干扰、影响、改变动物行为,只是客观地记录,属于观 察法。D 项的研究方法明显干扰了海豚之间的信息传递,并在干扰后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属于实验法。 答案:D 例3资料分析题: 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 (Jane Goodall )在世界上拥有极高的声誉,她二十 多岁的时候就只身前往非洲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她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 涯,收集到许多珍贵的资料,并与黑猩猩成了好朋友。她发现当黑猩猩群体中的地位 较高者与其他黑猩猩同时走近一只香蕉,其他黑猩猩总是先行让开;当它与其他黑猩 猩狭路相逢时,它也从不让路;她还发现黑猩猩能够使用和“休整”工具。过去人们 认为黑猩猩只吃植物,她却多次发现黑猩猩捕杀狒狒、叶猴等。经过十三年与黑猩猩 的朝夕相处,逐渐解开了笼罩在黑猩猩身上的神秘面纱。 资料中,黑猩猩群体的不同成员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属于哪一种动物行为?珍妮·古道尔研究黑猩猩时采用的是哪种研究方法? 解析:对一些生物学基本概念,我们必须掌握和理解,本题只要很好地掌握和理解社群 行为的特征,就不难作答。社群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 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等。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仪器,研究活动不干扰、影响、改变动物行为,只是精确、 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答案:社群行为 观察法 _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各有什么作用,请用线连接 A .录像机 a. 听到动物的声音并用声频分谱仪分析研究 B .计算机 b. 真实地再现观察现场的情景 C. 闭路电视 c. 迅速准确地处理观察和实验所得的大量数据 D .录音机 d. 随时观察笼内或圈样动物的活动 3、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法可以那样实验。 ( ) 4、实验法中离不开观察。 ( ) 5、在研究动物行为中,实验法比观察更重要。 ( )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 ) 1、《昆虫记》的作者是 ( ) A. 达尔文 B. 法布尔 C. 弗里施 D. 巴斯德

福建省邵武第七中学八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提前准备 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2、“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三、教学策略 1、教材分析 ⑴本节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探究蚂蚁的行为 ⑵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⑶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和方法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的录像。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 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 类别主要目标方法程序材料处理联系 观察法描述行为表现直接观察不施加影响实验法以 实验法说明行为发生实验观察施加影响观察法为基础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㈤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下册——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行为的概念。 因为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几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 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说,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节的重点。 教材并没有给动物的行为下确切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该概念的“一般”含义,即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学生对静立不动、注目凝视也是动物的行为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小组专题讨论,通过学生互助加深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 2.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方法。 建议教师在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可设法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动学生就近取材,设计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力争实际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亲自经历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 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可以参考BSCS(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学生学习指导》中介绍的SQ3R法。如下具体步骤可供教师参考: ①纵览教材。 看目录。本书前十二章已经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五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行为。本章包括六节,有两篇课外读物。 看标题。看节的标题和本节的黑体字。 看本节内容。看文字、看插图,看“动动脑”提出的问题。迅速浏览一下本节内容。 ②提出问题。 浏览“动物行为的概念”,认真琢磨自己是否同意书中介绍的概念,有什么问题;浏览观察法和实验法,试想自己是否可以按照该方法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能否对家禽、家畜、宠物或昆虫做类似的实验。随手记下自己的问 题。

生物:第16章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 -1915年)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伟大的进化论创始人查理·达尔文说法布尔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家”,他研究的是活着的动物,他是在“蓝色的天空下、蝉儿的歌声中”观察和研究它们本能的表现。只要天气晴好,法布尔就带上一把洋伞、一个放大镜、一支笔、一个记录本、一块面包和一个苹果,一大早就出发去观察,天黑时才返回家。他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工作着、探查着。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花去大量的时间,如观察土蜂20年、地胆过渡变态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40年,最后才写成一篇材料。他是如此认真负责,生怕观察中出现漏洞。对当时不理解他的科学家们的议论,他采用了一种很别致的方法加以答辩。他对他的昆虫朋友们说:“来,你们一齐来,你,带刺的,还有你,长着鞘翅和甲胄的,你们都来帮我答辩解释。告诉他们,我是怎样密切地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告诉他们,我是用了怎样的耐心来观察的,以及怎样谨慎地记载你们的叙述,不任意增减。无论谁,只要他们愿意来研究你们,

就一定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于摄影机、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必要时可以重放、再现当时的场景,以利进一步观察研究。 实验法这是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各种有关刺激)加以改变,来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种泥蜂科昆虫在沙地上掘穴产卵后就将洞口封住,此后雌泥蜂会定期将幼虫所需要的食物--小毛虫,运到洞内供其食用,离开时雌泥蜂会将洞口再封好。有位行为专家采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实验对泥蜂的这种抚幼行为进行研究:他在清晨当雌泥蜂“察看”每个洞穴之前,将一个洞穴中的泥蜂幼虫取出,放入另一个洞穴中。这样一来,有的洞穴中幼虫数量增加了,而另一个洞穴中却没有了幼虫。雌泥峰发现这种新情况后,会很快地加以改变,于是运到洞穴中的食物量也会随着改变。由此可以看出,雌泥峰并不是盲目地单凭“记忆”来饲喂每个洞穴中的幼虫的,而是根据每次“察看”洞穴后,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来决定当天应该向每个洞穴中的幼虫提供多少小毛虫。假如你在雌泥蜂清晨“察看”洞穴之后,移走它的幼虫,那么它仍会将小毛虫运入空洞穴,它的抚幼行为也不会改变。

探究活动:几种动物行为的观察

几种动物行为的观察 几种动物行为的观察: (1)观察蚯蚓的学习行为 ①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包括活蚯蚓和“T”字形迷宫。 制作“T”字形迷宫可用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7厘米的纸箱或木箱作为材料。然后再用纸板或木板固定在木箱中的适当位置上构成“T”字形迷宫。其中“T”字形路径的宽度,要根据实验用蚯蚓的大小而定,一般比蚯蚓的身体略宽即可。迷宫做好以后,在迷宫的一臂放潮湿的砂土并遮盖使其黑暗。另一臂则装上电极,使电极与1—2节干最池相通。 ②实验步骤:实验时将电极与电源接通。然后将蚯蚓放入迷宫中远离双臂的一端,使其爬向双臂。观察它对两臂中不同条件的选择。实验要重复多次,并做记录。观察、分析蚯蚓要经多少次学习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暗室的一臂。(2)观察鸟类的占区行为 春天来临,大多数鸟类都进入繁殖期,在此期间,每一对鸟都要占有一定的区域,作为活动和取食的范围并在其中筑巢,这块区域叫巢区。巢区由雄鸟选择和占据。占有巢区的雄鸟,通常有保护巢区的行为,不准许其他鸟类、特别是同种类的雄鸟进行这块地盘。为了表明享有这块区域的权力,雄鸟常高声鸣啭并在所占有的地盘上空飞翔。这种活动不仅是对同性者的“警告”,同时也是向雌鸟表示求爱而发出的信息。 鸟类的占区行为,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使每一对鸟类(特别是那些飞行

能力较弱的食虫鸟类)都能保证从距离最近的地域内获得育雏所需要的充足食物。另外,每一对鸟都在自己的领域内活动,可促使配偶双方结合得更加牢固,减少了同种鸟类间的相互干扰。 巢区的大小在各种鸟类不尽相同,主要和该地区鸟类密度的大小、食物的丰盛程度、鸟的大小及取食方式有关。鸟类密度愈大,巢区愈缩小;一般来说,大型猛禽的巢区最大,能达到几平方公里,而一般小型雀类的巢区则从几十平方米到上千平方米(如山雀的巢区仅为40~200平方米)。 鸟类的巢区所要维持的时间,因各种鸟类的习性而有所不同。对于绝大多数鸟类来说,一旦雏鸟能离巢独立活动,成鸟就带领它们逐渐地离开巢区,去各处游荡觅食。所以,巢区仅仅是鸟类在春夏繁殖期的一种特殊的“领土”。 (3)观察鸟类的求偶炫耀行为 求偶炫耀是鸟类在繁殖早期通过婉转鸣唱,展示华丽多彩的羽毛,进行婚飞、戏飞或以其他行为姿态吸引异性的一种活动。 鸟类的求偶炫耀丰富多彩,各式各样。鸣啭和鸣叫是一种经常可以见到的求偶炫耀方式。如鸣禽的鸣唱、杜鹃的晨夜鸣叫、猫头鹰凄惨的悲鸣、啄木鸟用喙急促地敲打空心树干所发出的击鼓之声等。除此之外,有的鸟类还用炫耀羽毛和特殊的表态动作向对方表达情意。如野鸭等水禽可在水上做出各种的钻水姿势,把水花溅起很高;雉鸡类的求偶常常是在舞蹈炫耀的同时,伴随着武力进行的,当一只雄鸡正向雌鸡求爱之际,如有另一只雄鸡“插足”,就会出现两雄格斗,飞起互相抓啄;猛禽的求婚炫耀,大都发挥飞行优势,在空中做各种各样的特技表演;雄田鹬在发情时,展开尾羽从高空飘然而下,这时的气流会使细薄的尾羽发出奇异的声响,以此吸引异性的注意;红尾伯劳雄鸟常做摇头、摆尾及“鞠躬”等姿态,雌鸟则下垂双翅,做快速抖动,尾羽展开如扇,然后双方以喙相互摩擦(如图)。 红尾伯劳鸟的求偶炫耀行为

小白鼠学习记忆行为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学作业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13级生物科学汉班学号:20131106301 姓名:任晓英

小白鼠学习记忆行为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小白鼠学习记忆行为检测方法。 2.学习BA-200小鼠避暗自动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影响学习记忆功能的一个因素。 二、实验原理 啮齿类动物系夜行性动物,喜欢黑暗的地方,而回避光亮之地。它将设法逃向暗处,此时在暗处给予其电刺激,小鼠会被迫逃回明亮处,并获得记忆。根据此原理设计的实验为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实验。被动回避反应为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普遍用于检测小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一种动物模型。反应特征:动物必须学会躲避可怕的事件,而抑制其天然本性。被动回避反应有:避暗法、跳台法。 三、实验器材 小白鼠、常用手术器械、亚硝酸钠、东莨菪碱、生理盐水、35 %酒精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仪器 BA-20小鼠避暗自动测试仪购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由控制器和活动箱两部分组成,可同时对6只小鼠进行实验。明暗实验箱之间有一小门供动物进出,当动物进入暗室被电击时,它可自动记录小鼠第一次从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和受到电击的次数,还可通过按键灵活地选择刺激电压和设置实验时间。 2. 实验程序: 2.1适应:将动物头朝室壁放入明室,两室之间的门洞敞开,让动物在两室内自由活动2-3分钟,取出后放回饲养笼。 2.2训练:第二天, 将动物放入明室, 它很快钻入暗室, 连接两室的门洞关闭,同时启动电刺激器, 动物足部受电击。如果动物在第一次训练时超过100秒不进暗室, 淘汰之或用手把它轻轻赶进暗室。 记录指标:(1)记录动物自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可作为判断给药后动物行为是否有变的一个指标。若药物致使动物镇静,则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2)记录动物受到电击后的反应,如剧烈嘶叫并跳跃,评为A级反应;微弱尖叫,评为B级反应;不叫,评为C级反应。受到电击后动物一般均跳跃。C级反应常伴动物跳跃,动物虽不尖叫,但正常动物均能感受电击疼痛,显示好的记忆成绩。C 级反应多见于雄性动物。A级反应多见于雌性动物。该记录可作为动物痛域是否变化的一个辅助观察指标。 2.3重测试:训练后24小时(第三天),再次将动物放入明室,进行重测试。记录指标:(1)记录动物进入暗室的潜伏期,为步入潜伏期。最大潜伏期设为300秒。(2)记录动物300秒内进入暗室的错误次数,包括第一次错误进入暗室的次数。 五.实验结果 1.在暗处给予其电刺激,小鼠会被迫逃回明亮处,并获得记忆。 2.给药物后动物行为有变化。 3.动物受到电击后,反应级别不同。反应级别高者多见于雌性。反应级别低者多见于雄性。 4.动物进入暗室,最大潜伏期为300秒。

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十三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行为的概念。 因为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几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说,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节的重点。 教材并没有给动物的行为下确切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该概念的“一般”含义,即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学生对静立不动、注目凝视也是动物的行为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小组专题讨论,通过学生互助加深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 2.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方法。 建议教师在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可设法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动学生就近取材,设计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力争实际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亲自经历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人新课: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人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 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可以参考BSCS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学生学习指导》中介绍的SO3R法。如下具体步骤可供教师参考: ①纵览教材。 看目录。本书前十二章已经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五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行为。本章包括六节,有两篇课外读物。

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和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 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行为的概念。 因为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几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说,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节的重点。 教材并没有给动物的行为下确切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该概念的“一般”含义,即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学生对静立不动、注目凝视也是动物的行为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小组专题讨论,通过学生互助加深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 2.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方法。

建议教师在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可设法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动学生就近取材,设计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力争实际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亲自经历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人新课: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人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 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可以参考BSCS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学生学习指导》中介绍的SO3R法。如下具体步骤可供教师参考: ①纵览教材。 看目录。本书前十二章已经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五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行为。本章包括六节,有两篇课外读物。 看标题。看节的标题和本节的黑体字。

动物行为学研究

第六章动物行为学研究 第一节行为学研究的准备工作 野外行为观察的必要条件 易发现动物,易长时间观察; ◆◆◆易使人接近; ◆◆.对动物行为谱有一定的了解; ◆◆◆群居动物个体能识别。 动物行为谱的建立 动物行为谱( Ethogram):描述动物不同的以种为特征的行为模式, 包括动物基本行为的所有组成成分; ◆◆◆动物行为谱的建立: 初步观察,正式研究之前的初步定量行为观察; 行为描述: 行为的结构:行为的外形,表达的形式或时间分配的模式,用目标动物的姿势 对环境的反应,不涉及过程,只涉及结果; 录同源,相对独立,精确定义,详细目录 语言概括特定的行为、定义标准统一 ):从特定刺激开始到动物对刺激作出第一明显反应的时间长 B、频率(Freguency):单位时间内某种行为出现的次数,单位=>时间倒数; C、持续时间( Duration):单一行为持续的时间; D、强度(Intensity),局部比例(local rate):动物进行某种行为时,组成该行 为的某一动作在单位时间内的次数。 第二节 物行为的取样和记录方法 Sampling and Recording Method 一 ( All occurrence recording) 对某一行为的所有事件进行观察、记录; 记录行为的发生频次,而且要记录每个行为的持续时间 结果 可得到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记录到经常出现的行为和偶然行为; 首先测量许多连续出现的行为之间的间隔长短,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间隔出现的次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 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 快速扫描一遍,看到动物的一瞬间, 为,通常用于记录动物的某几个行为, 是否发生,以及动物是否在休息和睡 几分钟; 不易看到而造成偏差。 物行为为 动的行钟行 群物殊秒些

动物行为学

浅谈学者们对繁殖期的高原鼠兔 攻击行为的研究 摘要攻击和防御行为是几乎所有动物都具有的行为,但处在繁殖期的 高原鼠兔的这两种行为与平时的差异显得更加明显,尤其以雌性高原鼠兔的这一差异突出。学者们通过室内配对实验对不同性别间攻击行为的比较研究,观察高原鼠兔在繁殖期雌雄行为的差异,分析判定了雌雄高原鼠兔的攻击策略,探讨了高原鼠兔的婚配制度及攻击行为在婚配制建立中的作用。 关键词繁殖期攻击行为高原鼠兔研究方法 前言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 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而不同动物间的攻击属于捕食或竞争。攻击是同类动物之间的行为, 任何动物都具有这种行为, 它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行为表现,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 为多种因子引起的一类空间行为,具有竞争配偶、食物等资源, 以及防卫领域的功能[1]。 在一年中,动物进行繁殖活动的时间就称为动物的繁殖期。由于季节对生物活动的影响,很多动物的发情、交配和育雏等活动有较为固定的节令。如多数鸟类、草原哺乳动物、某些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等。又如许多大型候鸟,在北半球夏季迁飞到北极苔原或西伯利亚、东北等地进行繁殖活动。也有一些动物无固定的繁殖期[2]。处于繁殖期的动物生理上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繁殖因素对攻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对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行为的研究中,发现交配期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性显著高于非交配期,这与它们在交配期争夺或维持高的顺位密切相关,因为只有高顺位才能获得多的交配机会,并保证了它们的交配成功率。而在非交配期由于繁殖竞争减弱,雄性之间竞争也趋于缓和,因此它们的攻击行为发生频次也随之减少[3]。繁殖期田鼠个体攻击水平的增高,是田鼠动物行为的主要模式。前人研究结果发现,繁殖状况对根田鼠攻击水平的作用显著,繁殖个体的攻击水平显著高于非繁殖个体。在繁殖行为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有效性比可以作为一个因素[4]。 学者们抽样调查的实验动物为5月初已进入最佳繁殖时期的高原鼠兔,其中雄性高原鼠兔全部发情,雌性高原鼠兔9O%的个体已经怀孕,但第一胎幼体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所捕的个体全部为成年个体。他们采用的实验装置为观察池和红外摄像监测系统,最后他们又对实验期雌、雄高原鼠兔的几种行为持续的时间和发生频次进行组间统计,他们采用了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期间雌雄动物各种行为的分配时间基本相同,同性个体间的攻击水平明显高于异性个体间的攻击水平同性别个体间的亲昵行为时间和频率均低于异个体间。同时从防御行为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组间防御时间和频次均未达显著水平,但雌性动物的防御水平普遍高于雄性动物。同时他们将实验期30分钟分

(上册)《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1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三、教学难点 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 (二)、合作交流 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归纳小结 1、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2、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3、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四)、训练提高 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这属于哪种研究行为的方法? 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五)、拓展创新

1.3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和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和方法 【课内四基达标】 一、填空题 1.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质。包括动物和、、和,以及其他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和的动作,甚至连动物、、、、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和对人有益的动物,和对人有害的动物。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和,以及这两种方法的。 4.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实地观察动物和各种行为;实验法是对的动物或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然后进一步分析。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大雁南飞 B.雄鸡报晓 C.家燕筑巢 B.鸟无牙齿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动物行为研究手段的现代化,下列哪项不是现代化仪器( ) A.录音机和电子计算机 B.望远镜 C.摄影机和电子计算机 D.闭路电视 3.在研究动物行为时,为了迅速而准确地处理观察和实验所得的大量数据,可采用的现代仪器设备是( ) A.录像机 B.闭路电视 C.录音机 D.计算机 4.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 A.实验室里 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 D.笼子里 5.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针,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B.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 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 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 三、判断题 1.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 2.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有害的动物。( ) 3.人们掌握了鼠类的繁殖、发布、迁移行为的规律,以及影响鼠类生殖的各种因素,就可以制定防治鼠害的有效措施。( ) 4.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是捕食行为。( ) 5.观察法就是在野外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提前准备 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2、“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三、教学策略 1、教材分析 ⑴本节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探究蚂蚁的行为 ⑵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⑶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和方法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的录像。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 哪些方法? 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 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b5E2RGbCAP 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 类别 主要目标 方法程序 材料处理 联系 观察法 描述行为表现 直接观察 不施加影响 实验法以 实验法 说明行为发生 实验观察 施加影响 观察法为基础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 1 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 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p1EanqFDPw 例 2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 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DXDiTa9E3d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 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RTCrpUDGiT ㈤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 科学家的案例, 教学重点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 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 类别 观察法主要目标 描述行为表现方法程序 直接观察材料处理 不施加影响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实验法说明行为发生实验观察施加影响基础联系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