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新部编本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成长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能力目标: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难点:把不规则图形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演示引入。

师:课件出示树叶、人头像、手掌印等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

生:这些图形都是不规则图形。

师: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如何计算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成长的脚印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成长的脚印)

2、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二、探索新知。

1、解决“成长的脚印”中的(1)、(2)题。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淘气出生时脚印的大小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计算。

(3)同桌进行交流。

(4)全班进行交流。

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不够一个格子的进行了拼补。

师:总结以上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别的其他的做法?

(1)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2厘米,所以面积是2×8=16(平方厘米)。(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们所画的进行对照,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方法的了解。)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一个什么方法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a:我们用了数方格的方法。

b: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的基本图形进行计算。

(2)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自学,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解决“成长的脚印”中的第(3)题。

3、验证。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生:各抒己见,从而引出可用自己的脚印来验证先前的估计(利用教材后面的方格纸来验证)。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计算树叶的面积。

师:每人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先同桌互相估算一下它的面积。能不能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生:汇报:

(1)放在格子上数数;

(2)可以把外轮廓在网格纸上画出来,再数;

(3)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结果,看看谁估算的最准确。

2、用附页3的方格纸,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成长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能力目标: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难点:把不规则图形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演示引入。 师:课件出示树叶、人头像、手掌印等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 生:这些图形都是不规则图形。 师: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如何计算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成长的脚印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成长的脚印) 2、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二、探索新知。 1、解决“成长的脚印”中的(1)、(2)题。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淘气出生时脚印的大小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计算。 (3)同桌进行交流。 (4)全班进行交流。 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不够一个格子的进行了拼补。 师:总结以上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别的其他的做法? (1)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2厘米,所以面积是2×8=16(平方厘米)。(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们所画的进行对照,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方法的了解。)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单元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课余生活重要性和作用,学会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独立意识,明白自主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权利。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两个月的暑假就过去了,说说今年暑假中最值得回忆的事。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平时我们是怎样渡过这些课余时间的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②懂得校内外丰富的课余生活对我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1.什么叫做课余生活?‘课余’都是指哪些时间? 2.解释什么是课余生活和课余时间。 3.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天、一周的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 4.小小观察员:请你观察一下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和感悟?5.温馨提示:粗略计算,我们一周的课余时间是上课时间的5倍!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珍惜课余时间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自己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6.小小分享会:你平时都参加一些怎样的课余生活? 7.过渡:看着这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余生活,你会怎么选择?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 (二)课余生活我选择 1.课件出示第二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选择课余生活的?如果你的选择和父母的不一致,你会怎么办?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 《成长的脚印》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叶圣陶的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 《爬山虎的脚》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叶老在文中向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其中“脚”的描写占用了大部分篇幅,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通过叶老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要从中学习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基此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做生活美的发现者。 教学重难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是重点; 爬山虎怎样向上爬是难点。 课前准备: 寻找并观察爬山虎的叶子、茎、脚,对照课文仔细观察是否和叶老的描述一致。 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实物的,文字简洁易于理解。学生通过读课文和实物的观察能初步感受爬山虎的样子,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我考虑把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生长变化,以及它怎

样向上爬,这些地方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植物。体会作者时刻留心观察事物,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有这样的发现,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手法,突破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兴趣。 展示爬山虎这种植物的一段实物,提出问题:“你了解了哪些有关爬山虎的知识?说说你的观察所得。”学生踊跃回答,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你们知道这种植物是靠什么力量固定在墙上?怎样一步步爬上高高的墙面的?今天我们就随叶老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课堂探究,收获新知。 1、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播放着爬山虎在微风中荡漾的视频, 甜美的声音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听的过程中找出爬山虎的 叶子有什么特点?(刚长出是嫩红的,不今天就变成嫩绿的, 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2、掀开爬山虎绿绿的叶子来揭示爬山虎能爬的奥秘吧,爬山 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 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演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边 看边说,并与蜗牛的触角作对比,形象生动的了解刚长出的爬 山虎脚的形状。 3、爬山虎是怎样靠这细小的脚向上爬呢?出示变成小圆片的 脚和蛟龙的爪子做对比的课件,触着墙的时候就(变成小圆片,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 第8课《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 1.两笔两本(红笔、黑笔,课本、笔记本);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屏幕展示:课前准备(课本笔记本双色笔); 今日赠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 齐读三遍: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能做的更好! 同学们,孔老夫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见时间是多么神奇。我们来看一首小诗——高士其的《时间伯伯》(多媒体显示),大家齐读一遍。时间有脚吗?(没有)那么,可见这首小诗使用了什

么修辞?(拟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文题就源于高士其这首小诗。(板书课题:8.时间的脚印)这课题也采用什么修辞?(拟人)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了解一下它的作者(看图了解陶世龙)。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第二张“恐龙化石”、第三张“三叶虫化石”。(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指生读,明确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下面来检测一下大家预习效果如何。请看大屏幕: 1.字词我会读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2.标出全文的段落序号?并回答共几段? 3.标出全文的独句段?数一数共几段?分别是哪些?在这些段落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几段? 全班交流:1.字词指生读,每个词齐读三遍并书写;2.全文共31段。3.其中有8个段落是独句段,(1、5、7、13、18、22、24、27),其中5、7、18、22、24、27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四个部分。把小标题写到相应段落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笑与 泪经历与成长》优质课教案 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教学目标】1.能产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三本小说,了解小 说内容。 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 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3.能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 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2.通过阅读片段,感知人物形象,关注小说情节,学习阅读的方法。 3.制订个人阅读计划表,自主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这三本小说,了解小说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从我们呱呱 坠地起,就踏上了成长之旅。很多作家的作品讲述了成长的故事,这些故 事的主人公有的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有欢笑和喜悦,也有 磨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读一读成长 小说。 2.板书课题:成长的故事。 3.引导交流: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成长小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 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的《童年》。(补充板书:《童年》导读)【设计意

图】选择贴近学生的内容与话题,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激发学生读成 长小说的兴趣。 (1)观察封面的插图,猜猜这本书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封面)(2)学生交流。 (3)阅读“快乐读书吧”。 课件出示:《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廖 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 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 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善 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 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课件出示:高尔基(1868—1936),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 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10岁时便外出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 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等,经历丰富。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 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些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 第一次投稿时,署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思为“最大的苦难”),以高尔基(“最大的苦难”)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 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在作品中抨击了沙皇制度 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他的代 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学习纲要+阶梯训练

时间的脚印 作者简介 陶世龙,笔名石工、柳风、今明等。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等。 中心意旨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的风化和形成,岩石形成后的变化,从岩石上如何看出地壳的活动,化石显示的地球发展过程,告诉我们时间也会留下脚印,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结构图示 拓展链接 1.时间乃是最大的革命家。——培根 2.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有人珍视他的时间。——梁实秋 3.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4.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5.时间是真理的挚友。——科尔顿 6.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泰戈尔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lù()、沟hè()、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冲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尘积下来的结果。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泊()垫()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lù() 沟hè()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B.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C.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D.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②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④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⑤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A.①②③④⑤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①⑤③ 4.填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第8课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的说明内容。 2.理解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逻辑顺序。赏析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 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吗?走进陶世龙的 名作《时间的脚印》,我们就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提示及要求:

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 3.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明确: 1.踪.迹(zōnɡ)低洼.(wā)海枯.石烂(kū) 悬崖.绝壁(yá)崩.落(bēnɡ)腐蚀.(shí) 吹拂.(fú)砂.轮(shā)孔隙.(xì) 渗.入(shèn)扫帚.(zhou) 刨.刮(bào) 沙砾.(lì)掸.(dǎn)浑浊.(zhuó) 山麓.(lù)沟壑.(hè)湖泊.(pō) 沉淀.(diàn)地壳.(qiào)粗糙.(cāo) 覆.盖(fù)遗.体(yí)琥珀 ..(hǔpò) 犀.牛(xī)龟.裂(jūn)帷.幕(wéi) 钟鼎.(dǐnɡ)楔.形(xiē)宝藏.(zànɡ) 2.拟人;痕迹、印迹、踪迹。 3.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二、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1.朗读课文,学生讨论:读了本文,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明确: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面对成长 中的新问题》教案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包含三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和《主动拒绝研究与毒品》,三课是并列的关系着眼于个体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包含三个框体:“课余生活我选择”、“课余生活助我成长”和“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第一框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权利,自主选择课余生活需要能力,要提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能力。第二框从校内课余生活和校外课余生活两个方面来启发学生反思课余生活的意义。第三框题,要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首先要选择有兴趣、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其次还要有规划、合理地安排课余生活,第三,课余生活要注意安全、守规则,既有权利,也有义务,有自由,也有责任。课余生活既要对自己有意义,也要对社会有意义。

《学会相同交流》包含三个框题:“正确对待不同看法”“真诚坦率很紧张”“与人相同讲方法”,第一框题,着重在探讨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的缘故原由,以及相同时理性对待分歧,会让我们有通情达理的看法和思考。第二框题真诚坦率的相同,能够有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要尊重他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真诚地向对方提出看法,但要注意体式格局方法。第三框题集中于掌握肯定的与人相同的方法,要勇于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要学会倾听,理解和领会对方的想法;在未能达成共识可展开争论,并给对方解释的机会。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有三个框题,分别是“烟酒有危害”“毒品更危险”和“拒绝危害有方法”,第一二个框题围绕烟酒的危害,毒品的诱惑,当正确对待好奇心,且远离损友。第三个框题在方法引导,远离危害是有方法的,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危险场所,果断拒绝和求助等,要注意法治教育与德育结合。 2、学情阐发: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包含三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和《主动拒绝研究与毒品》,三课是并列的关系着眼于个体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包含三个框体:“课余生活我选择”、

2024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024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目标: 1.学习课文《言语的世界》的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要点。 2.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结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课件或纸质课本。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的材料。 3.小组讨论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一段引人注目的视频或图片来引入该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Step 2 预习导学(约5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言语的世界》,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和段落标题,了解 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Step 3 呈现课文(约1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纸质课本呈现课文《言语的世界》,逐段阅读并解读课文的关键词语 和句子结构。教师可以穿插一些问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Step 4 合作探究(约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和总结一段课文的主题和要点。小组成员可以 互相讨论,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形成小组的共同理解和总结。 Step 5 展示和讨论(约10分钟) 教师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总结。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提供意见, 共同讨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Step 6 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人在用语言传递信息?他 们在哪些场合使用语言?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Step 7 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Step 8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言语的世界》的内容,并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人注目的导入和小组合作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合作意识。分段阅读、总结归纳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七课 从这里出发 教案

第七课从这里出发 第1课时回望成长 回望成长,总结初中三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获得的体 验与感悟。 能力目标理解“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合理选择。 重点:学会合理选择。 难点:初中阶段获得的体验与感悟。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1课时。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同学两个字,代表的是共同的回忆。“总说着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六月,阳光明媚,回忆斑驳,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温馨而感伤的离别气息。终于还是要说再见了,在这个苍茫的夏天。天很高,很蓝,栀子花的香气在风中飘散。我们在夏天的风里握别,说一声珍重,再见。为了这次道别,我们用了整整三年作为铺垫,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再见了初中时光。初中三年,收获良多,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回望成长》。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收获的季节:①初中三年,我们在学海中泛舟,掌握越来越多的__知识__;我们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__做人__,学会__做事__;我们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__朋友__,在成长的路上互帮互助,风雨同行;我们不断修炼自己的__道德操守__,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坚持与德并进,与法同行;我们逐步树立__全球视野__,主动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②我们学会__反思__,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天都在进步。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我们逐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③结果很重要,__过程__同样重要。在过程中所获得的__体验与感悟__,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收获。 2.结束与开始:①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每次关键性的__选择__都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②现在,我们就面临着重要的选择,要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思考并决定自己的__目标__和方向;③初中毕业,我们的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④未来,无论身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__努力奋斗__,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收获的季节 【活动一】初中三年大盘点 师:日月如梭,我们即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就要初中毕业了。回首三年,我们一起经历酸甜苦辣,一起快乐成长。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也不断在收获。三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时间的脚印》教案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内容; 2. 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培养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速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内容。 【难点】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恐龙无处不有》,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恐龙化石,为我们还原了大约6500万年前那个美丽而神奇的世界。时间是无影无形的,是我们无法挽留无法控制的,虽然我们看不到时间,但时间却无处不在,世间到处留下了它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脚印》,看看大自然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二.了解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笔名石工、柳风、今明等。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理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三.展示目标: 1.速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内容; 2. 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培养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词语: 掸(dǎn )踪迹(zōng jì)装置(zhuāng zhì)烘烤(hōng kǎo) 腐蚀(fǔ shí)沙砾(shā lì)山麓(shān lù)沟壑(gōu hè) 龟裂(jūn liè)帷幕(wéi mù)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2.解释词语: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 刨刮:刮平。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山麓:山脚。 沟壑:山间的流水沟。 胶结: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五. 课堂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文章另拟一个标题,谈一谈本文标题的特色。 明确: 标题以拟人化的手法,新颖别致,让读者产生联想:时间怎么会留下脚印呢?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细读课文,勾画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尤其注意独立成段的句子)。 提示: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请你找出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提示了文章的哪些内容。 明确:重点单句: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模板(三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本学期记叙类文本增加了科学环保和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文言文篇幅长度增加,理解难度增大;诗歌单元增加了宋词和元曲。这些变化,有助于学生思考语文与生活、与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扩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组织单元。《社戏》记录了鲁迅在归省平桥村的一段童年的回忆;《回延安》节选贺敬之诗选,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安塞腰鼓》刘成章给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灯笼》吴伯萧为我们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主要由事理说明文构成。所选的课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第三单元,是以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等为内容的古诗文。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口味精美的语文,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四单元,活动·探究。本单元,我们将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的现场,云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第五单元,以旅游为主题,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浏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2019年语文_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2)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2019年语文_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2)》 摘要:《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 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 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 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 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第【1】篇〗 一、教材分析 “难忘小学生活”分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依依惜别”是第二板块。课本配合主题给出了文体不同的五篇“阅读材料”,供教师引导学生在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时阅读,借以激起学生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激之情;使学生在写演讲稿、感谢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而在具体开展活动时的材料远不止于此,师生还可以有创造性地搜集和设计。此次综合性学习以学生自己开展的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主,灵活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呈现活动成果,教师重在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活动中,教师有指导、多肯定,把每一环节做细、做实,使学生真正学会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用多种语文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2、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感谢信和演讲稿。 3、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4、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5、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对学生的自由分组进行调控,确保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活动质量。 2、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评价。 学生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讨论、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指导学生写临别赠言,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实践性活动,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3、及时记录活动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小结导入,了解各小组活动主题及活动形式。 1、小结“成长足迹”板块的收获,引入“依依惜别”专题的学习。 2、肯定各小组在活动最初,根据书上的3条“活动建议”(媒体出示),都围绕主题有创意地进行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因为前一阶段刚刚进行了“成长足迹”板块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的活动成果精彩纷呈,甚至还沉浸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中。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适时引入第二板块“依依惜别情”的学习,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对他们在这一板块的学习充满期待。) 3、全班交流围绕“依依惜别情”这个主题,各小组具体采用什么形式来进行合作学习的。

《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 4.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逻辑说明顺序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2.教学难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生字词、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 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安岳。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中国著名科普作家。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记叙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记。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析一析多音字。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目录 1、引言 (3)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 (4) 2.1确定各年级内容的构想 (4) 2.2各年级心理课计划表.................................................... 4 -5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6-138 3.1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6 -25 3.2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6-41 3.3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42-59

3.4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60-80 3.5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81-109 3.6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10-138 1、引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