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课时目标导航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材第90页)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重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难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一、情景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明确: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转化为我们以前所学的基本图形。

2.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

明确: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些图形都是规则图形。

3.课件PPT出示树叶、人头像、手掌印等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如何计算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成长的脚印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成长的脚印)

二、学习新课

1.解决教材第90页问题1。

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要求: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计算,再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明确:方法一: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估算,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是4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3平方厘米。

方法二: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估算,这样大约是17平方厘米。

(1)提问:总结以上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学生讨论后汇报:

方法一: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5×3=15(平方厘米)。

方法二:把这个脚印看成近似的梯形,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所以面积是(5+6)×3÷2=16.5(平方厘米)。

(2)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

②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的基本图形进行计算。

2.解决教材第90页问题2。

能用上面所学到的方法估计一下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吗?

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自学,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各抒己见,从而引出可用自己的脚印来验证先前的估计。(利用教材后面的方格纸来验证)

3.解决教材第90页问题3。

用教材附页3中图2的方格纸,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1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5630

第2题:(1)224(2)208(3)200发现:方格越小,圆的近似面积就越接近准确面积。

四、课堂小结

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得地方?

成长的脚印

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数方格看作基本图

1.在探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学习,引导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时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最朴实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分析:通过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两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根据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解决问题。

解答:阴影部分的面积:

(8.6+3.4)×(4+2)÷2-8.6×4÷2-3.4×2÷2

=12×6÷2-17.2-3.4

=36-17.2-3.4

=15.4(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5.4平方厘米。

解法归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由哪几种图形转化而成和或差求解。

篱笆围面积

有一位有钱的农场主想圈一块地,于是他便请来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帮忙,他的条件是:用最少的篱笆围成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认为自己的本事大,谁都不服谁,便想一较高低。

工程师比划了一会,开始忙活起来,好大一会后,他用篱笆围成了一个圆,告诉他们说这是最优设计。他非常自信。觉得已经没有什么比这种设计更好的了,既用了最少的篱笆,又得到了最大的面积。

物理学家呢?只见他把篱笆拉开了一条长长的直线,然后说假设篱笆有无限长,那么围起来半个地球就够大的了吧。他很是满意觉得别人都没有他设计的面积大。

到数学家了,他先是嘲笑了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然后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对他

们说:“我现在是站在篱笆外面。”

工程师和物理学家想了一下,都很佩服数学家的聪慧,便认输了。只有庄主还是一头雾水。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精品教案

课题 成长的脚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成长的脚印的教学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2.出示挂图 (1)板书: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小格是1cm2) 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约是46 cm2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 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 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 面积约是多少? 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小。 通过情境,联系自 己引出新知,使学 生对数学产生浓厚 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估计, 计算不规则图形的 面积,培养学生空 间观念的一个方 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3.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 4.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 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布置练习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 大小。 学生将课前准 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 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 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 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 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 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 有什么规律。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 印大小的估计,使 学生明确脚印面积 的大小与年龄的增 长有着密切的关 系。 让学生借助方格子 这一载体来进行估 计与计算。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 的生长速度回放 慢。 板书设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1)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方格是1cm2)(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3)现在11岁,用自己的脚印估计约是多少? 教学反思: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案 班级:课时:课型: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推倒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应用了转化的思想,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培养了一定的估算意识,这些都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如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人类登月。 师:我们一起来看个视频,这是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视频。 播放视频,出示尼尔·阿姆斯特朗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师: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脚印的面积有多大呢?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索一下吧。(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为真实视频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在看视频

的过程中直观生动地理解不规则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问题导入:(1)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自己先独立估计,然后小组交流)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师:这是一张淘气刚出生时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是多少呢?同学们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 生:我是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计算。大于半格的记1 格,不够半格的记为0,大约是15cm2。 师:把这个脚印看作某个基本图形的近似图形,通过计算近似图形的面积来得到脚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生:我把这个脚印看成是上底约5cm,下底约6cm,高约3cm 的梯形,计算得出大约是16.5cm2。 师:还能看成近似的什么图形?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 (2)淘气两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估一估,并说说你的方法)(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师:刚才大家对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的方法,再来算一算淘气两岁时的脚印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独自计算,并回答问题。教师出示答案: 方法一:数格子。 大约44 cm2。 方法二:计算近似图形的面积。 (9+11)×5÷2=50(cm2)。 师:大家对脚印这样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用什么方法估算的?我们来做个总结吧。 2.小结。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北师 大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长曲线,掌握绘制生长曲线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出一个人的成长情况。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成长问题,抓住成长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1.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出一个人的成长情况。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1.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2.如何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出一个人的成长情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彩笔、图表、学生名单。 2.学生准备笔、笔记本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身高的坐标轴,并根据学生名单,写出一些学生的身高数据。 二、导入 教师介绍生长曲线,告诉学生如何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来了解一个人的成长情况。提醒学生如果有数据相近的两个学生,应该用不同颜色画线,便于区分和比较。

三、探究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笔记本上绘制出自己和班里其他同学的生长曲线,并分析这些曲线有哪些特点。学生可以对曲线做出归纳总结,例如:增长速度是否有不同,身高的增长是否有稳定期等。 四、交流 学生可以将自己画的生长曲线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和其他同学的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出谁的增长速度最快,谁的增长速度最慢等。 五、拓展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个人身高增长有哪些因素影响,如:遗传、饮食、运动等。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其他动物的生长曲线有什么特点,与人类生长曲线有何不同。 六、总结 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我们了解了生长曲线和如何通过生长曲线分析一个人的成长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成长问题。 教学反思 这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了解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关于成长的文章、诗歌等,激发学生对生命和成长的热爱。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成长的脚印主题目标: 1.知识目标: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能力目标:理解家长和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3.情感目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产生成长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活动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入学前、一年级和现在学习生活方面的照 片、作业用品等,供课上交流。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一同学的成长照片,先出示婴儿照)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认识他吗? 师:(出示幼儿照片),这位小朋友现在就在我们中间,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争先恐后猜) 师:(出示…同学现在的照片),这个小朋友呀就是他,这回你们认识他了吗? 生:发表意见。 师:你们看时间过得可真快,赵明同学长大了!

师:同学们,不光赵明长大了,你们都长大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成长袋,看看自己成长过程中留下的脚印,然后我们来召开一个“我长大了成长展示交流大会”好吗?(板题) 二、展示交流大会。 师:本次大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特邀嘉宾“…同学”。请他先来为大家展示他的成长袋。(放课件:…出场,说:我叫…,今年…岁了,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我学习认真,看!这是我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的试卷,每次都是“优”。现在,我的知识丰富,能自己读课外书了,会背50多首古诗呢!我还喜欢讲故事,在班里还获得过讲故事比赛第一名呢。这是上幼儿园的我,个头只有115厘米,现在我长高了,130厘米了。我跑得比以前快了,我的朋友也更多了,我在一天天地长大,我真快乐。) 师:大会进行第二项,请同学们在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成长变化。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一、课程背景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算法初步”中的第二个小节,主要讲解探索活动中应用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等简单的算术运算,对于算法的认识和应用还比较浅显。探索活动是一项开放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探索活动,了解怎样开展探索活动。 2.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结合实际问题应用到探索活动中去。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探索活动的开展及其意义。 2.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3.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好玩的数学游戏,看看孩子们能不能一下子猜出来(教师出示题目): 1.小明选了一张卡牌,他让小红和小绿猜这张卡牌是 1,2 还是 3,只能说一个数字。那么,如果小红和小绿都猜中了,这张卡牌应该是哪一个数字呢? 2.有一道数学题,它的答案是 3,4,5,6 中的一个,请问这道题的题干是什么? 3.你知道 1-9 这九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吗?(不允许重复)

通过这些游戏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接下来,我们介绍探索活动。 (二) 探索活动 1.探索活动的定义 探索活动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究,以求得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2.探索活动的类型 探索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研究型探索活动:以研究成果为目标,主要是发现规律、总结结论。 •创设型探索活动:以创设成果为目标,主要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 3.探索活动的基本步骤 探索活动的基本步骤如下: •确定问题:提出一个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引起学习欲望的问题。 •寻找信息:通过收集信息,了解有关问题的背景和资料,为探究问题打下基础。 •制定方案:根据问题的特征,制定解决方案。 •实践探究: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实践探究。 •分析总结:根据实践探究的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得出结论。 4.探索活动的意义 探索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同时,探索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成长长的脚印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77-78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并能解释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2、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增强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把不规则图形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电脑课件,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谈话复习。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怎样计 1 / 6

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生: 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 师: 所分割与添补的都是些什么图形?生: 以前所学的基本图形。 师: 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生: 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些图形都是规则图形。 2、演示引入。 师: 课件出示树叶、人头像、手掌印等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生: 这些图形都是不规则图形。 师: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如何计算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成长的脚印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成长的脚印)二、探索新知。 1、解决成长的脚印中的(1)、(2)题。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 小华出生时脚印的大小是多少?(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认识数字,从我们拿起笔到记录生活中的开心快 乐,同学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我想: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

文化知识,成功的道路上必将留下你们一串串成长的脚印。 板书课题:成长的脚印。 2.情境入题,学习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淘气出生时的脚印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大呢?(PPT课件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学生估算面积) (1)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生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满格的大约是7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4 cm2。生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 cm2。 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呢? 预设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5 cm,宽3 cm,所以面积是5×3=15(cm2)。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约2 cm,下底约6 cm,高约3 cm,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算出(2+6)×3÷2=12(cm2)。3.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 ①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②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1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南阳路第三小学张洁 学习内容:北师大第四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90、9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会用数方格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图形的面积时,体会估计策略的丰富性;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估计策略。 学习难点: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学习准备: 知识准备: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与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作业纸、彩笔、课件一套。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吗?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短片。(视频中解说词:我们惊喜地看到,由焰火组成的巨大脚印正沿着北京的中轴路,穿过天安门广场,直奔国家体育场而来。二十九个焰火脚印,象征着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历史足迹,也意味着中国追寻奥运之梦的百年跋涉正在一步步走近梦想成真的时刻。)

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汗水,标志着中国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今天我们的活动就从脚印开始。揭示课题:成长的脚印。 (设计意图: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焰火脚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中国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迈出的成功第一步,照应刚出生的孩子的第一个脚印,引入课题。) 二、活动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估计出生时脚印,体会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方法1、提出问题,开展活动 师:这是淘气出生时的脚印,脚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活动要求:把你的想法写在或者画在纸上,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可以向老师或者同伴求助。(开展3分钟活动讨论) 2、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全班交流,学生使用展台汇报估计的方法与结果。 预设1:数方格的方法,不满一格的可以拼在一起,大约是14格。这种数法是合理的。 师:为了方便计数,通常还可以把大于半格的记为1,不满半格的记为0。 师:除了数方格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预设2:把脚印看成长方形,计算脚印的面积大约是15cm2。 预设3:把脚印看成梯形,计算脚印的面积大约是17cm2。 预设4:把脚印看成某种基本图形,算出面积,再数出基本图形中空白的格子数,大面积减小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1. 教学目标 •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会用米、分米、厘米表示长度; •掌握比较和排列长度的方法; •培养观察、探究、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和创新能力,掌握比较和排列长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换算”思想解决问题,理解“合理估算”的概念。 3. 教学内容 1.长度测量的意义 2.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3.长度的表示方法 4.长度的比较和排列 5.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请学生参与互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使用以下问题: •学生们是否知道什么是“长度”? •学生们有用过“长度”这个词吗?

•学生们是否知道如何测量长度? 4.2 学习新知识 4.2.1 长度测量的意义 在介绍测量长度的意义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有一个问题需要知道某个物体的长度,但是我们眼睛看不清楚,怎么办?我们就需要测量这个物体的长度。 4.2.2 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实物测量法 •物体比较法 •标尺量法 4.2.3 长度的表示方法 •米(m) •分米(dm) •厘米(cm) 4.2.4 长度的比较和排列 在学生学习了长度的表示方法后,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几个长度,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排列,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3 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这是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概念和应用。活动流程如下: 1.学生分组,去校园计算每人的脚印长度,记录在表格上。 2.学生们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列,各组报告他们测量的结果。 3.学生们合作制作一张“世界著名建筑物相对高度和长度”的海报,学习这些建筑物的长度、高度及排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2014秋)

【教材解读】 《成长的脚印》是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 如何得出不规则图形面积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课时教材安排了估测、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淘气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 本节课教科书充分利用在方格中拼凑、都按半格、四舍五入、看成某个近似图形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探索过程及在方格纸上计算图形面积的过程,它们都将成为解决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基础。 经常进行数学探索课的教学,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多样,对于最基本的数格子的方法都能掌握,在教学中,重点放在方法的合理性和看成某个近似图形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回答出为什么,再总结出方法。 【教学目标】 1、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5、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画好自己的脚印、教师制好课件,和印好1、2号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学习新知 1、本节课随机挑人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 2、教师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问:你能看出与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材第90页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3.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难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你们的手印和脚印是不是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学生集体回答 师:你们见过很多动物,那么这些动物的脚印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描述出来吗?学生一一描述动物脚印的形状 师:这些脚印会发生变化吗?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师:这些动物的脚印或人的脚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成长的脚印”。板书课题: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二、学习新课 1.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解决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淘气出生时的脚印”图 师: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学生先独立进行估计,再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方法一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估算,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是4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3 cm2。 方法二把大于半格的按照一格进行估算,不够半格的记为0格进行估算,这样大约是15 cm2。 师:总结以上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方法一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 cm,宽3 cm,所以面积是6×3=18cm2。 方法二把这个脚印看成近似的梯形,上底是5 cm,下底是6 cm,高是3 cm,所以面积是5+6×3÷2=cm2。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 ②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的基本图形进行计算。 2解决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淘气2岁时的脚印”图 师:你能用上面所学到的方法估计一下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吗?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方法并板书: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把它放进方格图中,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估计;还可以把不规则图形看作与它相近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2.拓展活动——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 用教材附页3中图2的方格纸,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9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订正 答案不唯一,略。 2.完成教材第9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填空,指名学生汇报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 答案不唯一,略。 发现:方格越小,圆的近似面积就越接近准确面积。 四、课堂小结 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把它放进方格图中,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估计;还可以把不规则图形看作与它相近的规则图形来计算面积。 1.在探索新知时,先出示“成长的脚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这时,很多学生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但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估算过程时,就有疑问,对于不满一格而且又不规则的,如何更好地估算面积呢?在教学中,先不直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6单元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 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一、导学目标 •理解成长的脚印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能通过观察一组数据,了解它背后的规律。 •重视身高、步长、环长等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数量的测量,熟练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加深对数量关系和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认识。 二、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1. 预习环节 在上一堂数学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长度数量的知识。我们知道,我们的身高、步长、环长等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数量都可以进行测量,而这些数量大小之间也有着比例关系。 在这一课中,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个有关成长的脚印的问题。请同学们在课前先思考一下,你认为成长的脚印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感受到了自己成长的痕迹? 2. 探究环节 为了更好的探究成长的脚印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组数据: 年龄身高(cm)步长(cm) 511060 611970 712875 813880 91478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数据,然后回答一下问题:

1.从这组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通过对规律的分析,你认为哪一个变量与年龄的关系最为密切? 3.参照上面的数据,如果给你一个6岁的孩子,你该如何大致估算他的身高和步长呢? 请同学们根据问题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并探究出成长的脚印是什么,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数据,总结规律。 3. 归纳总结环节 在上面的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探究出了成长的脚印。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用Markdown文本格式,将你们探究的过程和结论写出来。在写作过程中,请确保逻辑清晰,结论准确,并且注意格式。 三、活动延伸 通过上面这个探究活动,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成长的脚印。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阅读、观察的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成长的脚印的知识。在了解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来验证一些假设,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注意:本文档为Markdown文本格式,不支持网址和图片。如需查看相关图片和链接,请参考原版教材。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学内容】 P90-91 【教学目标】 1、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5、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画好自己的脚印、教师制好课件,和印好1、2号学习单

一、设置情境,学习新知 1、本节课随机挑人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 2、教师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问:你能看出与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得出:它是不规则图形。 3、你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易答出:数格。 老师追问:以前我们数过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忆答出:先数整格的,再数半格的。 老师质疑:图上不足整格的不是半格,不是大于半格的就是小于半格的,你能用以前的办法解决吗? 4、不足整格的怎么处理?组长拿出被放大的图形组织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各组讨论的情况,准备点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三种 (1)分割拼凑的方法(因为刚学了组合图形的求法)。

(2)四舍五入法(学生预习是从书中会学到这种,可能会想明白这就是取近似数的四舍五入)。 (3)都按半格算(因为学生在学习第四章中数过半格的,现在有的多于半格,有的小于半格,又是面积约,有学生会想到都看作半格来算)。 5、学生汇报,教师归纳出上述三种方法。 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1号学习单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温馨提示:①.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做。 ②.把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③.时间3分钟。 2、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拍照上传到互动课堂。 3、互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作业。 三、一题多解,思维创新 1、出示一张没有方格的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问你有办法求出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六、组合图形的面积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材第90~91页。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算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很容易求出。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规则的图形,如一片树叶,我们的手掌等,它们的面积又如何求呢? 今天我们学完成长的脚印一课就会求它们的面积了。 二、探索新知 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怎么才知道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方法。 引导学生可以把图形看成已学的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3.出示淘气2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小结:(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通过测量计算。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9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发现了什么? 五、课后练习 《名师测控》相关练习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淘气出生时的脚印大约是16平方厘米 淘气2岁时的脚印大约是43平方厘米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分析计算所要求的图形的面积,主要是通过估算。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对于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通过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探索,然后再和学生一起总结,这样就很好地

启迪了学生的新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2014秋)

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材以“淘气出生时和两岁时,脚印的面积大约各是多少”为例,探索如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探索估计脚印面积的方法;后面的两个问题是运用所探索出的方法,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计问题。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重点】正确估计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难点】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准备】PPT课件;方格纸;有关本节的相关素材。 【学生准备】方格纸、枫叶。 请算出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每个格子1 cm2) 【参考答案】36 cm2 方法一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预设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听…… (用多媒体播放或者老师讲述) 冬天到了,外面下起了雪,鸡爸爸带着他的孩子们去踏雪。大地白茫茫一片。小鸡说:“雪天真没意思,什么也看不见。”鸡爸爸说:“你们往身后看一看,那是什么?”他们一看,啊,雪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一排排,一串串,就像一片片竹叶。小鸡这里跑跑,那里跑跑,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不一样的脚印。(PPT课件出示淘气脚印) 小鸡奇怪地问:“这是谁的脚印?这个脚印有多大呢?”小鸡指着地上的脚印说:“爸爸,你能告诉我,怎样知道这个脚印的大小吗?”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鸡爸爸回答小鸡的问题吗?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脚印开始学习。 (板书课题:成长的脚印)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爸爸,你能告诉我,怎样知道这个脚印的大小吗?”的问题引入新知,能够快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的探索欲望。 方法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儿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预设生:变大了。 师:今天带来了一幅脚印图片,你们看……(PPT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能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求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