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

义教课标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成长的脚印

金凤区亲水苑回民小学刘芸

《成长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验成长的乐趣。

2: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3: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

力。

教学重点:

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教学难点

通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其体会自己成长中的快乐。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自己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

(2)反映自己优点的美术手工作品、奖状、证书、作业等实物,学生自带的各种展示特长的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新朋友,和新朋友打招呼。

2、考眼力:(出示婴儿照片)猜猜他是谁?

3、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一)、我的身体长大了:

1、观看植物、动物的成长过程。(出示课件)

2、说说长大后,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我进步了:

除了身体上的变化之外,你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掌握的一些新本领也能说明你长大了,说说看。(适时展示学生的成果)

1、取得的进步。

2、掌握的新本领。

3、(课件):回顾成长历程并从中感受父母和长辈的之恩。(三)、我懂事了:

1、观察73页插图,说说图意。

2、围绕“我懂事了”说说你为父母长辈做过些什么。

3、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三、教师小结。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 《成长的脚印》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如何估计出这类图形的面积,是本课的学习内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重点难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 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小华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

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面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然后采用数格子的方法(不满一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面的估计值.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要让学生理解成长期中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将所描好的脚印图带到学校进行交流.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找一幅公园或某个活动场所的平面图,利用方格纸估算这幅平面图形的面积,再组织同学交流. 如果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力较强,也可以补充一些没有方格背景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学生在估计与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时,首先要会把这个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并围一围,随后用尺量一量基本图的相关条件的尺寸,并计算面积. 板书设计:成长的脚印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知: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 《成长的脚印》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3、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 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

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 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 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小华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成长的脚印》WORD版教案

成长的脚印 主题目标: 1.知识目标: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能力目标:理解家长和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3.情感目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产生成长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活动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入学前、一年级和现在学习生活方面的照 片、作业用品等,供课上交流。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一同学的成长照片,先出示婴儿照)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认识他吗? 师:(出示幼儿照片),这位小朋友现在就在我们中间,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争先恐后猜) 师:(出示…同学现在的照片),这个小朋友呀就是他,这回你们认识他了吗? 生:发表意见。 师:你们看时间过得可真快,赵明同学长大了! 师:同学们,不光赵明长大了,你们都长大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成长袋,看看自己成长过程中留下的脚印,然后我们来召开一个“我长大了成长展示交流大会”好吗?(板题) 二、展示交流大会。 师:本次大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特邀嘉宾“…同学”。请他先来为大家展示他的成长袋。(放课件:…出场,说:我叫…,今年…岁了,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我学习认真,看!这是我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的试卷,每

次都是“优”。现在,我的知识丰富,能自己读课外书了,会背50多首古诗呢!我还喜欢讲故事,在班里还获得过讲故事比赛第一名呢。这是上幼儿园的我,个头只有115厘米,现在我长高了,130厘米了。我跑得比以前快了,我的朋友也更多了,我在一天天地长大,我真快乐。) 师:大会进行第二项,请同学们在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成长变化。 (生在各小组汇报。) 师:大会进行第三项,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成长袋,并把自己成长的足迹讲给大家听。 (学生代表讲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展示自己的成长袋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你们的确长大了。大会进行第四项,读读两年来自己的成绩册,看看老师、家长写给你的评语,你有什么想对老师、家长说的吗? 生:…… 师:是啊,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各位老师对你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 (生谈自己的打算) 三、布置任务。 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你们还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吗?本星期里,同学们好好找一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以后做得更好,大会到此结束。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汇报在家里的表现。 师:上次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激动人心的我长大了成长交流大会,同学们两年来在学校获得很多成绩。(师板贴课题标志)那在家庭生活中,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生讲自己在家的表现)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真高兴,因为你们真的懂事了,能体贴关心父母了。为了了解每个同学在家的表现,请同学把你的进步写在课本73页的空格里,不想写的也可以画出“自己懂事了”的故事,好吗? 二、活动二:写或画自己“懂事了”的故事。

一年级思品教案《成长的脚印》

成长的脚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举例说说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1、学生:《出生证》复印件、能证明自己长大的各种物品。 2、教师:多媒体课件、米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活动目的:通过观看《动物父母照顾小动物的故事》,初步感受自己成长离不开家人的照顾。 预设时间:5分钟 活动过程: 1、师:我们都有一个家,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看小动物的爸爸妈妈如何关心它们的孩子。 2、欣赏动画,听故事。 3、学生交流。 4、出示小袜子:这双小袜子现在还能穿吗?脚丫长大了,意味着人

也长大了。 5、揭示课题,板书并齐读。 活动二:展示物品,见证成长。 活动目的:通过各种物品的展示,直观感受“我长大了”。 预设时间:15分钟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出生的时候都有一张出生证明,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上面写了什么吧。(播放媒体) 2、生交流《出生证明》,了解出生时的体重、身长等信息。 3、师出示米袋,学生掂一掂重量,谈一谈感受。 4、师:还有什么东西能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5、生出示物品,指名交流。 活动三:讲述经历,体会亲情。 活动目的:通过例举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预设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听故事《小明的成长路》,说一说:小明的家人为他做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师:在家人的细心照顾下,小明快乐地长大了。小朋友的家人又为你做了些什么呢? 4、集体交流。 活动四:儿歌总结,升华情感。

活动目的:通过观看《我的一天》,进一步感受家人浓浓的爱意,产生感激之情。 预设时间:5分钟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我的一天》,说说自己的感受。 2、出示儿歌。 2、集体朗诵。 3、小结: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

成长的脚印小班教案社会

成长的脚印小班教案社会 活动目标: 1、认识鞋有反正,学会区分鞋的反正。 2、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互动自己的心得体会。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初步培育幼儿用尚无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工作: 1、中午起床后,有意识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两只脚不一样,两只鞋也不一样。 2、拟人化鞋样两双,分别就是高兴和生气的表情,抠不好的鞋样及图画不好的鞋印若干,配乐儿歌磁带《小鞋朋友》。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重新认识鞋的反正。 教师出示拟人化鞋样,并提问:“两双鞋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说道一双高兴,一双不高兴。 教师接着部:“为什么一双鞋高兴,一双鞋不高兴呢?” 2、鼓励幼儿辨认出一双鞋穿着对了,小鞋高兴;一双鞋穿反了,小鞋不高兴。 教师:“我们听一听小鞋朋友是怎么说的。”然后边演示边引导幼儿听配乐儿歌《小鞋朋友》(两只小鞋,一对朋友。穿错生气,噘嘴歪头。穿对微笑,点头拉手),使幼儿明确判断小鞋穿得对不对的办法是看看两只小鞋是点头还是歪头。 3、游戏:给脚印穿鞋。 幼儿自选脚印和鞋样进行操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用儿歌中的关键话语“噘嘴歪头”、“点头拉手” 来帮助幼儿学会分辨鞋样的正确摆放方法。鞋样上的苹果、树叶标志可以帮助幼儿判断自己是否穿对了。 4、游戏:打听鞋穿鞋。 幼儿脱下自己的鞋,用手捂住眼睛。教师将幼儿的鞋打乱后,用布盖上。

教师:“你们的小鞋朋友跑到布下面藏出来了。慢把亿们打听出,然后排成两个好朋友。” 教师边朗诵儿歌边指导幼儿按儿歌的提示将鞋摆好,然后鼓励亿们自己穿上鞋。 再次观赏配乐儿歌《小鞋朋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精品教案

课题 成长的脚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成长的脚印的教学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2.出示挂图 (1)板书: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小格是1cm2) 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约是46 cm2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 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 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 面积约是多少? 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小。 通过情境,联系自 己引出新知,使学 生对数学产生浓厚 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估计, 计算不规则图形的 面积,培养学生空 间观念的一个方 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3.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 4.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 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布置练习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 大小。 学生将课前准 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 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 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 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 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 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 有什么规律。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 印大小的估计,使 学生明确脚印面积 的大小与年龄的增 长有着密切的关 系。 让学生借助方格子 这一载体来进行估 计与计算。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 的生长速度回放 慢。 板书设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1)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方格是1cm2)(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3)现在11岁,用自己的脚印估计约是多少? 教学反思: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学内容】 P90-91 【教学目标】 1、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5、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画好自己的脚印、教师制好课件,和印好1、2号学习单

一、设置情境,学习新知 1、本节课随机挑人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 2、教师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问:你能看出与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得出:它是不规则图形。 3、你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易答出:数格。 老师追问:以前我们数过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忆答出:先数整格的,再数半格的。 老师质疑:图上不足整格的不是半格,不是大于半格的就是小于半格的,你能用以前的办法解决吗? 4、不足整格的怎么处理?组长拿出被放大的图形组织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各组讨论的情况,准备点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三种 (1)分割拼凑的方法(因为刚学了组合图形的求法)。

(2)四舍五入法(学生预习是从书中会学到这种,可能会想明白这就是取近似数的四舍五入)。 (3)都按半格算(因为学生在学习第四章中数过半格的,现在有的多于半格,有的小于半格,又是面积约,有学生会想到都看作半格来算)。 5、学生汇报,教师归纳出上述三种方法。 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1号学习单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温馨提示:①.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做。 ②.把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③.时间3分钟。 2、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拍照上传到互动课堂。 3、互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作业。 三、一题多解,思维创新 1、出示一张没有方格的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问你有办法求出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成长的脚印》优秀教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成长的脚印》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成长的脚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例举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 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有关成长的歌曲、诗歌、VCD等资料。 2、有关父母爱的.文字、图片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看脚印,体验长大 1、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看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它们的。(看电影片段)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游戏“猜猜我是谁”:出示某学生三张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包括从小到大的脚印),让学生猜。

你们看,这一行行脚印有什么变化?这一行行渐渐变大的脚印,就是我们成长的脚印。板书课题 活动二、收集资料,体验长大 1、脚印变大说明我们长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发 生了许许多多变化,有的是看得见的,有得是看不见的,那还有哪 些变化能证明我们在长大?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三、体会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 1、从小到大在我们身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也许你已经不记 得了,有些可能模糊记得一些片段。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什么? 对呀,是一片树林。树林里种着一棵棵的成长树,每一棵成长树就代表着一个小朋友的成长经历。看,这儿有一棵成长树特别漂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2、小朋友听后谈谈感想 3、小朋友能健康地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的养育 出示儿歌:小小脚丫,天天长大,是谁养育,爸爸妈妈。 4、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颗爱心,是长辈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有 了他们的关爱,我们才能如此健康的长大。看插图,说图意 5、结合录像片,体会伟大的母爱和父爱。 6、结合自身,说说你家人对你的关爱(找好伙伴说一说) 7、出示儿歌: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挺拔。 8、学生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9、出示儿歌:我对爸妈说心里话,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活动四、诵读儿歌,加深体验 1、齐读儿歌

《成长的脚印》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二年级第一学期 第11课成长的脚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懂得生命的意义。 3、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从自己成长过程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今昔对比,体验成长 1、猜猜照片里的人是谁。(展示孩子成长的过程) 2、伴随着第一声啼哭,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娃娃成长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看看留下的《成长的脚印》。(出示课题,齐读) 3、我们刚才看到的两个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外貌身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变化。 4、其实啊不但是这两个小朋友在变化,你们同样也在变化成长,让我们一起来深切地感受一下。 5、分小组量身高,体重,手长,脚长。(师先示范并明确活动要求) 6、根据老师给的数据实行比较对照,分析交流。 7、除了这些外在的变化还有哪些变化呢?交流。 8、小结:小朋友们能健康地长大,学习到许多本领,懂得许多道理,这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养育。齐读儿歌第一句。 活动二:交流事例,体会关爱 (先让学生带些成长过程中使用过的玩具、小衣服、小鞋子等等小物品,拿出来看看、说说)

1、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妈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你们做了什么让你非常感动?(出示书上五幅图)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表演。 4、师带读儿歌第二句。 活动三:激发情感,感恩父母。 1、原来爸爸妈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儿想对爸爸妈妈说?小组讨论 2、交流 3、全班齐读儿歌第三句 4、是啊,爸爸妈妈为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要好好报答。前不久我们学了《小乌鸦爱妈妈》,懂事的小乌鸦,为妈妈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它那么爱妈妈真令我们感动。今天我们要来理解一位孝顺的大姐姐,让我们来看看录像中的大姐姐为妈妈做了什么呢?(观看录像) 5、交流:那么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6、评价表。 活动四:演唱歌曲,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每个小朋友都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我们可要时刻记住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就像一棵棵小树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最后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快乐地唱起《小树快长高》吧!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 教案标题:成长的脚印 教案目标: 1. 了解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探索不同因素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 4. 提供实际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 教案步骤: 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含义,并与他们分享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索(15分钟): 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可能影响个体成长的不同因素,例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交圈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展示他们的发现。 展示与讨论(15分钟): 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让其他小组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因素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阶段中发挥作用。 案例分析(15分钟): 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描述不同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成长的机会。 自我认知与反思(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 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分享他们所学到的关于成长的重要教训。总结(5分钟): 1. 强调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积极的态度和努力。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寻求成长的机会。 教学资源: 1. PPT或白板; 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3. 实际案例的描述和分析。 评估方式: 1. 学生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表现; 2. 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3. 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写作。 教案扩展: 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2. 邀请专业人士或成长经历丰富的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教训; 3.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成长的脚印小班教案幼儿园

成长的脚印小班教案幼儿园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帮助幼儿园小班学生理解成长的概念,积极面对成长的过程; 3.激发幼儿园小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带领幼儿了解成长的定义和特点; 2.激发幼儿对成长、学习的热情;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成长的经历。 教学难点 1.帮助幼儿理解成长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内容。 教学内容 1. 观看成长视频 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不怕长大》并展开讨论。通过视频展示成长的过程,激发幼儿对成长的认知和兴趣。 2. 成长的意义与内容 教学目的:引导幼儿了解成长的意义与内容,以及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学步骤: 1.清楚课堂目标,让幼儿知道今天要学什么。 2.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3.引导幼儿思考什么因素影响成长,比如生活环境、遗传等。 4.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成长的内容和规律。 3. 成长的脚印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轨迹并掌握叙述能力。 教学步骤:

1.给每位幼儿一份足型模板,帮助幼儿画出自己的足迹,并在足型上标 出今天的日期。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足迹,对比不同时期的足型模板,让幼儿了解自 己成长的轨迹。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成长的历程和变化。 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绘画、叙述等活动,让幼儿参与到课堂 中,激发他们对成长的兴趣。 2.情景教学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足迹,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和 变化。 3.讲授和交流相结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幼儿的思考和表达,引导幼儿 主动交流,形成对话式教学。 师生互动 教师在课堂中不是单向的说话,要较多地采用引导式的交流,和幼儿一起探究成长的内容,让幼儿尽可能参与到课堂中。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回应幼儿的提问和观点,为幼儿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 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成长的定义与特点、认识成长的轨迹以及掌握述说能力。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和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节课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要帮助幼儿清晰地理解成长,积极面对成长,助力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

关于成长的脚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关于成长的脚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成长的脚印》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精品-关于《成长的脚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关于《成长的脚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精选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 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 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 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重点难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 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小华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面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然后采用数格子的方法(不满一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面的估计值。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要让学生理解成长期中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将所描好的脚印图带到学校进行交流。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找一幅公园或某个活动场所的平面图,利用方格纸估算这幅平面图形的面积,再组织同学交流。 如果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力较强,也可以补充一些没有方格背景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学生在估计与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时,首先要会把这个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并围一围,随后用尺 量一量基本图的相关条件的尺寸,并计算面积。 板书设计:成长的脚印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 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 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 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3、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 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 (2+3)×7÷2=17.5(cm2)。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