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市高中历史练习册第5分册试题答案全

上海市高中历史练习册第5分册试题答案全

上海市高中历史练习册第5分册试题答案全
上海市高中历史练习册第5分册试题答案全

第 1 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基础练习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2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 . B 4 . A 5 . B 6 . D

二、拓展练习7 . ( 1 ) “我”指香港,“母亲”指祖国―中国,“海狮”指英国。( 2 )该诗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共同抗击外侮,兴我中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8 .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把中国拉向近代化。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只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文明是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为代价的。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区分战争发动者的本意与战争的客观影响。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基础练习 1 .亚罗号马神甫第二次鸦片战争 2 .英国法国 3 . D 4 . D 5 . A6 , B 7 . 1858 年通过中俄《暖浑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 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 。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约40 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4 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

以东、以南(包括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44 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9 世纪80 年代通过中俄《伊犁界约》等几个边界议定书割占斋桑湖东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东南和阿克塞河源7 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二、拓展练习8 .特点:数量多(从 5 个到10 个)、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说明外影鲤遭些些垄鱼巨9 . ( l )材料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人的鸦片比鸦片战争前更多。( 2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是英国商品侵略的理想对象。( 3 )原因:当时中国的经济由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市场的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两国的生活习惯不同、国情不同;英国等国大量输人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对策:英国先提出“修约”,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要求,遭拒绝后,借口“亚罗号事件”,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基础练习 1 .南京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

2 .江南大营江北大营

3 .洪仁环资政新篇

4 . B

5 . D

6 . C

7 .天京变乱。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弱。

二、拓展练习8 . ( 1 )清王朝。( 2 )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战争的局限性。9 . ( 1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伟大变革。( 2 )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落后的农民运动,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仅仅是破坏。史实:拜上帝教虽起到了动员群众的作用,但其宗教迷信思想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瓦解了斗志,到后来成为领导集团内证的工具。《天朝田亩制度》虽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但它又有严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奋斗目标,违背了社会潮流;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资政新篇》虽有进步性,但它未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缺乏阶级基础,又由于形势紧迫,

缺乏实施的客观环境,故同样具有空想性。天京变乱,从原因上来看更是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来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使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形势逆转,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第 4 课洋务运动

一、基础练习 1 .洋务派奕诉曾国藩李鸿章 2 . B 3 . C 4 . A 5 .

C 6 . B 7 . 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1873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63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培养新式人才。

二、拓展练习8 . ( 1 )站在顽固派的立场上。( 2 ) 1862 年,总理衙门奏设同文馆,请外国教习教学生学习外语。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适应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需要。但由于国人观念守旧,不屑读“番书”,故同文馆招生只好附加优待条件,如免学费、有津贴、成绩好的送出洋、回来有官做等等。但顽固派不以为然,撰上联以讽之。说明洋务运动阻力重重。9 .我同意此观点。洋务运动是19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变革生产力而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它为中国现

代化的起步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①创办近代工业。中国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近代轻重工业,同时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上有了质的飞跃。②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③发展了工人队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④创办新式学堂。对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科技起了重要作用。

⑤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少人回国后成为各界的栋梁。留学教育对封建传统教育是一个突破。⑥建立了一支近代化海军……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一、天朝的危机1 .闭关锁国政策。

2 .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在中国战败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相关附约,割占香港岛,获赔款洋银2100 万元,并获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片面最惠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等特权。

3 .在资本主义国家接连发动侵略战争的打击下,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侵犯;经济上,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开放国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在客观上打击了腐朽的封建势力,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鸦片战争后,要求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分册整理

上海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虎门销烟 1领导人:林则徐 2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 2内容: ①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贸易主权) ④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关税主权) ⑤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司法主权) ⑥片面最惠国待遇 3影响: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主权丧失(政治);半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变化 ④革命任务的变化: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⑤历史分期变化:开始进入现代史 三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变化 1通商口岸的作用: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2中国社会的变化: ①在经济领域的变化: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同时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中国社会在思想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发展了明清“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代表作:《四洲志》、《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影响: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潮流。 第2课第二次战争(1856-1860) 一“修约”交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借口和实质 1时间:1856年 2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3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二《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总结(上海教材)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5)附约: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3、《南京条约》的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历史任务的变化 思想观念的变化 4、《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增开生庄(后改营旦)、汉旦、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舶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5、《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6、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后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天国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7、洋务运动 此时背景,内忧:民众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列强侵略加深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 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 8、总理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

第一课 古代两河流域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楔形文字(A);《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B)一、两河流域的地理概况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古代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两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适合于发展农业耕作。 二、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 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历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 1、法典的特点:法典严厉打击各种社会犯罪,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通过严刑峻法全面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法典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法典是以神的名义进行颁布的,保留着原始习惯法的遗风;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法典的历史价值: (1)法学价值: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史料价值:比较清晰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考试内容及要求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象形文字与纸草(A) 一、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的水量,适合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的居住。 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拥有对全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二分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1. 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和意义(A) ·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开始了农耕生活。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 姜寨遗址的特征(A) 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3. 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A) 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经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的。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的传说,大体反映了早期先民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4.中华考古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A) (1)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2)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 文献记载中的夏朝(B) 2. 二里头考古发现(C) 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1.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2.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B) 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商代人相信青铜器上铸有浅浮雕动物纹饰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3. 甲骨文(B) (1)甲骨文的定义: 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2)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甲骨文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甲骨卜辞、后世文献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一系列考古资料,几种性质的史料多重印证让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4. 二重证据法(D)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首创的一种历史考证方法,也是研究中国古史的基本方法,即用新发现的地下材料与传统的史书典籍相印证,以旧释新,或以新证旧,以获得对古史的新证新释。 二重证据法让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第四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1. 西周的建立(A)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定都镐,史称“西周”。 2. 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B) (1)目的: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内容:分封已臣服的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之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诸侯、以藩屏周”的功效;(3)影响: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3. 周公是礼乐制度的制定者(C) 周公为维护封邦建国的新局面,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制度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以及权利义务。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第五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1.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C) (1)主要内容: ①经济:[最深刻]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井田制。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空旷生地不断被开辟为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逐渐失效。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战争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各国奖励农耕军功,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中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②政治: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各国当政者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内政改革,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起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

上海市高中历史练习册第5分册试题答案全

第 1 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基础练习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2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 . B 4 . A 5 . B 6 . D 二、拓展练习7 . ( 1 ) “我”指香港,“母亲”指祖国―中国,“海狮”指英国。( 2 )该诗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共同抗击外侮,兴我中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8 .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把中国拉向近代化。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只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文明是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为代价的。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区分战争发动者的本意与战争的客观影响。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基础练习 1 .亚罗号马神甫第二次鸦片战争 2 .英国法国 3 . D 4 . D 5 . A6 , B 7 . 1858 年通过中俄《暖浑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 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 。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约40 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4 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

以东、以南(包括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44 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9 世纪80 年代通过中俄《伊犁界约》等几个边界议定书割占斋桑湖东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东南和阿克塞河源7 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二、拓展练习8 .特点:数量多(从 5 个到10 个)、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说明外影鲤遭些些垄鱼巨9 . ( l )材料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人的鸦片比鸦片战争前更多。( 2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是英国商品侵略的理想对象。( 3 )原因:当时中国的经济由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市场的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两国的生活习惯不同、国情不同;英国等国大量输人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对策:英国先提出“修约”,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要求,遭拒绝后,借口“亚罗号事件”,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分册完整版

写在最前:本资料原始版本来自于互联网,经大幅度增加修改内容和深度优化排版后发布于互联网,版权归修改作者所有,不推荐再次修改电子版本(将严重影响排版)。由于本资料最初编写目的仅为 让修改作者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结合上课笔记编成,故本资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的复习 计划,敬请原谅。2015年1月起本资料的所有权利转交给第二修改作者黄珍妮。 第一分册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A】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西亚)。 东:伊朗高原西:阿拉伯大沙漠北: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 大致与今伊拉克共和国相当。 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A】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汉穆拉比法典》: 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影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价值/评价①) 内容: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评价: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价值/评价②) 特点:①神明裁决②同态复仇③保护私有财产④严刑峻法⑤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第二课古代埃及(尼罗河) 【A】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A】统治模式: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绝对权威,自奉为神或者神的后裔。 君主专制: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强化王权神授,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 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控制所有的军队。 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A】金字塔: 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 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A】象形文字: 时间:公元前3500年以前。 材料工具: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以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灭亡原因:复杂难懂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 1.1 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 B (1)中国”康乾盛世”后,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经济上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 (2)世界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文化上启蒙运动,形成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对外殖民扩张,中国成为主要侵略目 1.2 虎门销烟的领导人:林则徐 虎门销烟的意义:表现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坚定决心。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3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香港岛;五口通商地点 1.4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B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五口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3 1.5 《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C (1)政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的革命任务,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2)经济:外国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3)文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要求强国御辱,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开始了近代中国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 2.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A (1)爆发的时间:1856年 (2)借口:英国的“亚罗号事件”,法国的“马神甫事件” (3)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帝外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2 2.3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B (1)《天津条约》内容:开放南京等十口通商口岸;外国公使驻京;外国人可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船长江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内容:《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赔款给英法各800万两。 (3)影响: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A 3.1 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发动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3.2 清朝政府借用英法侵略者组织的“洋枪队”,起用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镇压太平天国。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知识整理

第六分册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知道: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理解: 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 (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2)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它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知道: 1、八路军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迅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理解: 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召开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道: 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答案____电子版

第一单元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 1.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瓦窑堡抗日民族2.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3.C 4.D 5.C 6.B 7.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l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任举四例)。 二、拓展练习 8.(1)西安事变;1936年。(2)对张发动西安事变目的看法的矛盾;是和平解决还是武力解决;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即“杀蒋”还是“放蒋”。(3)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是由其各自利益决定的(可引用材料中的史实加以证明);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围绕“杀蒋”和“放蒋”展开,可见,国内和国际矛盾相当复杂;中共在处理西安事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基础练习 1.平型关李宗仁台儿庄2.太平洋缅甸3.B 4.A 5.D 6.C 7.B 8.(淞沪会战)1937.8—11 太原会战(1937.9—11) 徐州会战(1938.1—5) (武汉会战)1938.6—10 二、拓展练习 9.(1)淞沪、太原、徐州及武汉;台儿庄战役。(2)1937年,洛川会议确定人民军队的战略任务是,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后,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3)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重要战场。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企图。消耗了日本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再加上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方针,正面战场的战局对中国抗战形势不利。(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全民族统一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少了任何一个都不是完整的抗日战争。尽管当时的中国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分歧,但在抗日救亡这个共同目标上,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基础练习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2.8 15 台湾3.D 4.D 5.C 6.B 7.B 8.D 二、拓展练习 9.(1)《马关条约》;1895年。(2)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隶属关系;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归属中央。(3)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条款》。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综合测试 参考答案

第五分册综合测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 01.C 02.D 03.C 04.D 05.C 06.A 07.A 08.C 09.C 10.C 11.A 12.A 13.B 14.B 15.C 16.B 17.B

18.B 19.A 20.A 21.A 22.A 23.C 24.A 25.C 26.A 27.D 28.C 29.D 30.C 第二部分阅读与分析题 31. (1) 时间:19世纪70年代(1872年,或洋务运动期间)。 意图:清朝政府推行洋务运动,为培养洋务人才而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2)历史信息:在美国的日常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科目、学习成绩等),留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等状况。 (3)原因:①历经时间久远,资料可能残缺;②这些材料仅是实

物资料的部分,不足以反映这些留学生生活的全貌;③关于这些留学生,还能找到其他各种资料(如当事人的回忆,美国方面的记录、报道等资料,当时清朝政府的档案资料等)。 32. (1)可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工业革命等事例加以说明。 (2)19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大败中国,成为强国。 (3) 维新派看到了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社会制度; 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但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最终变法因顽固派发动政变而失败。 33. (1)材料一。理由:这是甘地自己的著述,对他所主张的思想阐述得更为清楚、全面。 (2)材料三。甘地创立了独特的非暴力主义思想(甘地主义);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印度的民族英雄;也是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伟人。 (3)材料一、二。材料一能了解运动的思想根源,材料二能了解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4)目标: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主要事迹(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土布运动)、食盐运动、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分册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学会识图) 2、西亚两河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国家(A) 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3、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B)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公元前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4、《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C) 特点: (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2)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 (3)法典制定的理论依据——君权神授 历史价值: (1)法学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史学价值: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状况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1、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A)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学会识图) 2、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A)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形状类似汉字中的“金”字,被中国人称作“金字塔”。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3、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B) 金字塔是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展示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具体成就。 4、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A) (1)简介: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发明象形文字 (2)特征: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3)书写工具:最初为刻刀和石头,后发明笔和墨水,纸草成为最普遍的书写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A) 南亚,印度河与恒河(学会识图) 2、古代印度四大种姓的名称及特征(B)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9--26课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9—26课参考答案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练习与测评 1、(1)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权思想和观念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3)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和支持政府的倡导,并身体力行,为移风易俗树立榜样。 2、二次革命的失败的原因: (1)南北武力悬殊。民初政党除国民党外,大多拥护袁世凯,军队亦倾向支持他,袁氏又贿买部分国民党人,使他们倒戈,当时尚未形成一种武力讨袁的社会氛围。 (2)列强冷眼旁观。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的国家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 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 (2)曾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大旗,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因此,前者失败,后者胜利。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练习与测评 1、(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主将;1915年9月在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1917年,发表《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掀起了文学革命。(2)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主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为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作出杰出的贡献,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胡适:新文化运动主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改良中国文学,胡适的这篇文章首倡白话文。 (4)鲁迅:新文化运动主将;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 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沪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分册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西亚)。 苏美尔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楔形文字(“钉头文字”)。 《汉穆拉比法典》 历史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影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内容: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二课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统治模式——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君主专制: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强化王权神授,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 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控制所有的军队 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金字塔 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年以前 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以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三课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 首陀罗 四大种姓集团特征——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 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力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地点——古代印度 创始人——悉达多 经典——大藏经(由经藏、律藏、论藏组成) 发展——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 开始向城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四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中美洲——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 南美洲——印加文化 玛雅文化:(“美洲的希腊”) 农耕——培养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六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希腊的城邦: 时间——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形成 特征——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 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 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确立起 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 程碑 梭伦改革——打破血缘门第,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克利斯提尼改革——制定陶片放逐法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开创了“伯里克利时代” 意义——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然而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力,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制度被排斥在外第七课希腊古典文化 史诗与戏剧——《荷马史诗》——很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整理

第四册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知道: 1.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 深刻影响了两国的历史进程,民族意识增强,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因素及形成时间 统一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全国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民族意识。15世纪末,英、法两国发展为民族国家, 理解: 君主专制: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知道: 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A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 B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 C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D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 E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新航路开辟的基本情况 理解: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知道: 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代表人物 发源地:意大利。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 理解: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高中历史练习册第一分册答案

第 1 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基础练习 1.B 2.A 3.C 4. C 二、拓展练习 5 . ( 1 ) C ( 2 )今天我们计算角度和时间,用的就是他们发明的六十进位计数法。 6 . ( l ) A ( 2 )因为战争导致国破人亡的悲痛感情。( 3 )劳动力、水源、土地、水利设施。 7 . ( 1 )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手中接受权标。( 2 )君权神授。( 3 )不完全一致。比如一自由民毁坏别人的眼睛,受害人的社会地位不同,惩罚也明显不同等。( 4 )法律制度情况,社会等级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8 . ( l )从西北到东南;波斯湾。( 2 )河水泛滥。( 3 )两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区,但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解决该地区河水泛滥时易涝,其他时间易旱的问题,就需要修建许多水利灌溉设施。大规模集体协作劳动加强了各地居民间的联系,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第 2 课古代埃及 一、基础练习 1 . B 2 . D 3 . B 4 . D 二、拓展练习 5 . D 6 . ( l )楔形文字甲骨文( 2 )碑文是同时用多种文字写成的,可以借助古希腊文来释读。( 3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是古埃及象形文字成功释读的关键,欧洲航天局希望这个仪器也能在太空探测中起到关键性突破的作用。 7 . ( l )南高北低。( 2 )古代埃及周围有天然的安全屏障。尼罗河河谷东西两侧是耸立的峡壁,峡壁之外是荒芜人烟的大沙漠。河谷南面是大瀑布,河谷北面是泥泞的尼罗河三角洲沼泽地带。 第 3 课古代印度 一、基础练习 1 . D 2 . B 3 . A 4 . C 二、拓展练习 5 . B 6 . C 7 . ( 1 )印度洋喜马拉雅山印度河恒河( 2 )西南 8 . ( 1 )种姓制度。( 2 )婆罗门和刹帝利。( 3 )众生平等。( 4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刹帝利、吠舍在内的许多阶层的人都对婆罗门的特权日益不满。而早期佛教大力宣扬“众生平等”的观念,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再加上后来一些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所以迅速传播开来。 '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一、大河:四大文明古国的摇篮 1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 2 .农业普遍比较发达,多为中央集权国家,宗教信仰明显,文字、文学、数学、天文历法等成就突出。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整理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知道: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 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 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字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 1.《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它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 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知道: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 相当。 2.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 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全国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3.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 事物的形态相似而得名。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理解: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为世界文明奇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也古代埃及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第3课古代印度 知道: 1.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3.佛教迅速得到传播,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 教、伊斯兰教) 理解: 1.印度种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种姓在理论上都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 集团,各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有不同。 2.佛教创立和传播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伴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第四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单元核心概念: (1)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3)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4)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B) 1、形成背景: a、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 c、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 2、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影响: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 1、时代背景: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 2、主观动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传播基督教。 3、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4、条件: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a、积极方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b、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