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某某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某某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某某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某某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质量标准。

一、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应该达到以下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处理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2、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实验包括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和课程内设置的实验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单独设立的实验,简称为“实验课程”;课程内设置的实验,简称为“课程实验”。)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必须对实验教学作全面、系统的安排,形成完整的实验体系。

(1)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①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名称、学分、学时;②开课学院、先修课程、适用专业;③课程的性质与目的;④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⑤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⑥选用教材;⑦撰写人、撰写时间、审定人、批准人;⑧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等。

(2)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①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名称、学分、课程总学时、实验总学时;②开课学院、先修课程、适用专业;③课程的性质与目的;④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⑤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⑥选用教材;⑦撰写人、撰写时间、审定人、批准人;⑧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等。

3、实验教材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各系(教研室)应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选定实验教材或编写实验指导书。教材原则上选用三年内出版的,自编实验指导书原则上三年修订一次。

二、指导教师基本要求

1、实验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按学校规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教案,明确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遵照实验教学大纲实施教学。

2、实验开始前,实验指导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实验教学场所,核对学生到课情况,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不预习或预习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实验。

3、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前应该简要讲解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

4、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应该加强巡视,指导学生的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和数据采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必须审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合格者签字认可,不合格者督促其重做。

5、实验结束后,实验指导教师认真填写《**大学实验教学记录薄》。

6、首次开设的实验项目,必须在实验前认真试做,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首次指导实验的教师,必须参加实验指导课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指导实验。

7、实验指导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批改全部学生的实验报告,不合格者责令其重写。批改要求:①体现批改痕迹,指出错、漏之处。如无错误,必须打“√”;②一律用红色圆珠笔或水笔批改,不得用其它颜色;③实验报告上的成绩必须与点名和记分册上的成绩一致;

④实验报告批改必须有指导教师的签名。

8、全部实验结束后,实验指导教师须将学生实验成绩、点名和记分册等装入学校规定的试卷袋交学院存档;学生的实验报告(按学号顺序)交由实验室存档。

三、实验室工作人员基本要求

1、实验开始前,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实验项目要求,做好检查实验设备、预备实验材料、排除事故隐患等准备工作。

2、实验结束后,实验工作人员应检查验收实验设备器材,发现问题立即查明原因,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做出处理。

四、学生基本要求

1、实验前认真预习。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前,应认真阅读与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解实验原理,熟悉仪器性能,拟订实验方案,经教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实验。

2、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设备的操作规程,保持环境卫生、注意安全。

3、服从教师指导,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分析、整理和处理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不得抄袭或臆造。

4、严格遵守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实验岗位。

五、实验教学考核与成绩评定

1、学生应在安排的时间内全部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学时数),缺三分之一实验项目(学时数)者,不得参加本课程成绩评定。

2、平时每次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考勤、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并适当考虑实验态度和遵守实验纪律情况。

3、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办法由各系(教研室)会同实验中心(室)研究制定。

(2)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应以实验操作部分为主。

(3)成绩评定由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确定,应以平时成绩为主。

(4)成绩及格者取得相应学分,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4、课程实验的成绩评定办法

(1)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课程实验成绩应该纳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中。

(2)单独进行实验考核的,考核成绩应按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记入该课程的总成绩;未安排单独考核的,则该课程考试试卷中,实验内容的比例应与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相当,并将学生的实验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5、各学院实验中心(室)可结合具体情况,按学校的要求,制订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的成绩评定细则。

六、实验教学管理

1、各实验中心(室)应按学校“八簿一卡”的要求,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2、各学院对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负责,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验教学工作实施细则。

3、各学院、系(教研室)应建立实验教学检查制度,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经常性检查,了解实验教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或报请有关部门协同解决。教务处应该定期或不定期、有重点地对实验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①实验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②开出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过程的组织、实验的分组等是否符合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③实验室档案资料等。

4、各学院应保存装有学生资料的试卷袋,各实验室应保存学生的实验报告。保存时间一般不少于4年。

5、每学期期末,各实验中心(室)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下学期实验教学计划,报经学院领导签字,并备案。实验结束后,各实验中心(室)应对本学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向学院提交书面材料,作为教学资料存档。

6、学期结束后学院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撰写《学期实验工作总结》。

7、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各学院必须保证实验教学所需经费,不得随意压缩。实验经费从各学院办学经费里支出。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教好科学课,就必须注重实验课的教学。 一、要认真备好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门课都必须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好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我认为科学课的备课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读通整册教材。 要上好科学实验课,首先就得通读整册科学教材,对整册教材所需材料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材料准备,才能在准备详尽的某一课时得心应手。而如果一课课临时去准备材料,就难免会发生措手不及的情况,影响科学课的教学,你会感到每天都是紧紧张张的。就一册教材来说,每一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单,上面列出了本学期要用的主要材料。因此,在开学初就应该去认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2、熟悉本单元教学内容 科学教师要想比较松弛的上好科学课,除了通读整册教材之外,还要更加细心的去钻研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师只有熟悉了本单元的教材之后,教师才能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先知道本单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频率高,哪些材料可以顺便一次性准备好,哪些材料实验仪器室里已经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购买,哪些材料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样提前心中有数,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才能得心应手,松弛自如,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提前动手做实验 科学课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这个实验哪些地方学生简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明,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教师课前做好实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 二、要准备好实验材料

1、要熟悉本校仪器室里的仪器药品。 由于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仪器室管理员,因此,科学教师熟悉仪器室里所有的仪器药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时清晰的知道哪些材料仪器室里有,哪些材料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准备。 2、督促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科学课准备实验材料不仅包括教师的准备,也有学生的准备。很多分组实验材料单凭老师一人去准备是很难完成的,那不仅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而且准备实验材料全由教师代替学生准备,效果也不会很好,因为那样相反让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 3、把自制的教具和实验材料存放在仪器室里,做到资源共享。 科学课的很多实验材料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这些材料不管是老师自制或是购买,我们用过之后都应该主动的把它摆在保管室里,以备下一年使用。每个人都把自制的实验材料放到仪器室里,做到资源共享。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科学课按照课标规定每周三节课,现在的科学课内容比原来的自然课多了许多,要想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除了认真做好课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之外,还必须精心的组织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1、设计好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精彩的开始是胜利的一半,要想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想办法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想尽办法设计好精彩的导入,导入有很多的方法,要根据例外的教学内容选择例外的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2、掌握好实验课教学的五个环节。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繁复和规范,其目的也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这就是一种科学能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c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所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主干学科分别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类专业承担着机械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时,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相关教育,对其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另外,机械类专业的大规模、多需求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 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理论及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的基本理论、各类机械系统及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测控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性能分析与实验、工程控制与管理等。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机械学科基础,拓展和发展了机械学科的研究领域。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机械类(0802)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 机械电子工程(080204) 工业设计(08020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06) 车辆工程(080207) 汽车服务工程(080208) 机械工艺技术(080209) 微机电系统工程(080210) 3培养目标 3.1专业类培养目标 机械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眼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方法措施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011-2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学校和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自然观。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积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实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实验器材。 2、学会实验操作的要领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 3、保证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100%。 4、教师要充分认识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每个实验的准备工作。要求每个实验,课前教师都要认真操作一遍,保证实验效果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对于那些一般性的,无特别要求和危险的探究性实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

关于编写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的通知

关于编写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的通知 各学院(系、室、所)、各部门: 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管理、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顺利实施,学校决定启动相应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的编写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要求 1.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要与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一一对应。学校提供标准的体例,同时提供范例供修订时参考,所有课程均须按照模板统一格式编写,严谨、明确、扼要、规范。单独开设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课程均应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非单独开设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可纳入整体制定。 2.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要力求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对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表述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同一专业必修课程的质量标准应当注重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复。 3.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要有所突破,要体现先进性和实践性;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创新,不能局限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注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组织落实 1.各学院应在11月完成修订工作所需的调研工作,学校将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建议各学院(专业)认真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高质量完成大纲和质量标准修订任务。 2.各学院根据新版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明确本单位应编写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的课程(包括为其他学院开设的课程),组织具有丰富本科教学经验的副教授以上人员进行编写。非本学院开设的课程,请事先告知开课学院,协调做好编写工作。 3.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由教务处统一汇总成册,其余课程(包括特设、学科基础以及专业课程)质量标准由学院统一按专业汇总成册。 三、其他事项说明 1.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的初稿编写请于2015年1月9日前完成。下学期开始,学院和学校将分别组织专家审定,2015年5月全面完成审核工作,装订成册。学校将对课程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质量标准PDF版进店另有word版或PPT版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32学时 2学分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该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互联网与物联网、计算机求解问题基础、人工智能基础和计算问题案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思维和人工智能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本质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该课程应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5 第5章 大数据与云计 算 1)理解大数据的特点。 2)了解大数据对于科学研究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理解大数据应用案例。 4)理解云计算的概念。 5)了解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6)理解云计算的应用。 2 6 第6章计算机 求解问题基础 —算法 1)理解算法的概念。 2)了解如何设计算法。 3)掌握算法的主要描述工具。 4)掌握枚举算法的基本原理。 5)掌握递推算法的基本原理。 6)了解递归算法的基本原理。 7)熟练运用枚举算法和递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8)理解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算法。 6 7 第7章 人工智能概述1)了解智能、人工智能的概念; 2)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3)理解图灵测试的基本原理; 4)了解人工智能当前主要的应用领域; 5)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4

一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蚕庄完全小学刘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上还不够好。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 - 可编辑修改 -

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从实验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四、教材分析 1、我们一起学科学:(1---2 )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认识科学” 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3--6 )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 、玩中学(7-10 )课,通过了解玩具中的一些初级科学知识。 4、水:(11---14 )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 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工具是个好帮手:(15--16 )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 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五、教学重点、难点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 、“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1-4 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018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标准。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专业集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采用系统思想、数量方法和信息技术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具有管理学和工程学交叉学科的特点,既重视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又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 本标准是全国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1)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管理科学(12010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102) 工程管理(120103)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120104) 工程造价(120105) 3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掌握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信息与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定量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为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目标可以定期进行评估与修订。 4培养规格 4.1 学制与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各专业可在四年制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但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学生创业期间允许保留学籍。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管理科学专业可授予管理学或理学学士学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可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4.2 知识要求 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知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教学方案计划

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 中心小学 三年级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

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二、学生分析:

2018农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农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与学位授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和质量保障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规范、监管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专业准人、专业建设和专业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1.2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1.2.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该类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后5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能力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2.2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对本类专业本科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技能、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的具体描述。 1.2.3评估 评估是识别、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与数据的过程,是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的一个或多个进程。 评估应运用直接、间接、定性和定量等手段,以确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 适当的抽样分析可作为评估过程的一部分。 1.2.4 评价 评价是解释评估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和证据的一个或多个进程。 评价决定学生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 评价结果用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2.5 学时和学分 学时是指学习时间以课时为单位的计算单位,不少于45分钟计1学时。理论课程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32学时计1学分;工程实践1周计1学分。 1.2.6 学制和学位 学制是国家对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学位是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农业工程类(0823)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农业工程(08230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2302) 农业电气化(082303)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082304)

(完整版)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

第三章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 一、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1.评价方案 采取听课、测评的方式和领导评价、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评价,一般在期中教学检查中进行,称为期中学生测评,由教务处统一部署,各院系组织实施;二是领导专家同行的听课评价,称为督导随机评议,由教务处教学督导科在全学期实施。 评议工作使用专门表格,对任课教师从教学态度(20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方法(20分)、教学效果(20分)、教书育人(10分)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用量化的分数作为最后结果。成绩按期中学生测评占60%,督导随机评议占40%计算。督导随机评议成绩中,督导组人员评价占总成绩的50%,院系同行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25%,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25%。无督导随机评议的教师将以学生测评成绩为最后结果。各种评价表格见附件。 2.评价方法与程序 (1)时间:每学期开学初至学期结束 (2)评价的实施: 期中学生测评方法:由教务处教务科统一安排时间,由院系教学秘书组织辅导员或班主任具体实施。各班级必须对所上课的教师均进行评价,参加的人数不得少于全班的90%; 督导随机评议方法:由教务处全面负责,在学期初确定听课的重点,列出初步名单,由教学校长审定后实施,并在学期中随时调整。听课评议小组一般5-7人组成,由校领导、院系领导、教学督导室专职人员、兼职督导员、同行教师构成,其中相近专业的人员占三分之一以上。听课评议采取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方法,上课前由教学督导室带领听课人员到上课教室,在课间随机给10位同学发放调查表,课后认真组织评议,形成书面意见和评议成绩,并向被听课教师进行反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主任教师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

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专业建设工作质量标准 (一)目录 (二)正文 1.专业建设管理 专业(群)开发与调整 1.1.1每三年组织专业(群)开发与调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掌握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实然现状与趋势,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动态,厘清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准确认识专业(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1.1.2分析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等),专业(群)发展的现实能力(教学与科研团队、实训与实习条件、课程及

其资源、专业特色等),准确把握专业(群)发展的内部基础。 1.1.3撰写专业(群)发展SWOT报告,剖析专业(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专业(群)发展的目标、思路和策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后,递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计划 1.2.1依据学院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及评价改革、团队建设、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双证书”获取、学生对专业建设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就业质量);制定实现目标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措施。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核准。 1.2.2依据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计划专业建设年度工作,确立目标,明确任务,落实主体,规定时间节点,经系部党政联席会议(或扩大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专业建设与系部其它工作一同计划。 1.2.3组织专业建设年度计划实施情况总结,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1.2.4组织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总结分析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进问题的设想。总结报学院备案。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由学院高级职称教师,行业协(学)会、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谋划和推动专业发展论证、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人才质量评价等工作。 专业文化建设 结合专业(群)特色,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与企(行)业文化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创新文化、职业文化和技能文化,通过相应的载体和活动等方式,发挥专业文化在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规范约束、群体凝聚、调动激励、教育塑造、强技精艺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绩效分析改进 研究学院行政职能部门提出的专业建设中“过程问题”,及时组织人

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评估标准(讨论稿)

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讨论稿) 二○○七年十二月

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讨论稿) 1 标准 1.7个一级指标中第2项、第3项、第4项、第5项指标为核心指标。 2.各个指标的评价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A表示“完全达标”、B表示“基本达标”、C表示“不达标”。 3.认证结论分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和“不通过认证”三个等级。各等级的评价标准如下: 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一级指标中A≥6,C=0,其中核心指标全部为A。 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一级指标中A≥5,其中核心指标为A≥3。 不通过认证:一级指标中C≥3或核心指标C≥2。

2 标准内涵 1. 专业目标 1.1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地区与行业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发展及医药科技进步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 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充分,有科学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 1.2 培养目标及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符合专业规范要求。 1.2.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1.2.2 培养要求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予理学或医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应达到的培养要求如下: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学生要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要求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药学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交流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掌握药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与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与药学相关的化学、生命科学、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 掌握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到各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

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日期:2008-05-1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结合本科生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教学学时和实验教学内容,打破原有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实验单独设课,建立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为实验教学总体目标,通过基础实验项目、提高型实验项目、研究型实验项目和综合型实验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研究开发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运输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车辆工程四大模块。 根据四个模块的软、硬件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特性建立了四个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交通运输类、交通工程类、工程管理类、车辆类实验教学平台。 各教学平台结合自身的特点划分实验教学层次,建立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和建设,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即“四大平台、四个模块、三个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及模块如图1,实验教学层次如图2。

图1 实验教学平台及模块 图2 实验教学层次 2、实验课程 中心面向全校14个专业设立实验课程38门,在实验内容体系上,设置了1 35个实验项目。覆盖了全校交通运输类、交通工程类、工程管理类、车辆类等四个专业大类,形成了运输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车辆工程等四个实验模块,构建了基础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及探索创新性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体系。 中心开设的主要实验课程有汽车构造、物流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交通系统工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测试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事故工程、交通机电系统、道路运输安全、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集装箱运输、港口装卸组织与工艺、货代业务模拟实验、交通运输商务管理。

[科学实验教学要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

[科学实验教学要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小学科学实验 计划 科学实验教学要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小学科学实验计划 科学实验室全称是科学探究实验室。按趣疑动思进行实验的设计和组织,创设一种科学探究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实验方式实验氛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xxxx分享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小学科学实验计划。供大家参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小学科学实验计划篇一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实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实验的机会和有效科学实验的指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高校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中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合理化评价和分析,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高校的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意义,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实践教学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1][2]。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开展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实验教学特点以及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教学时间灵活。受到实验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时间比理论课程教学时间相对灵活。(2)教学方法丰富。由于实验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因此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显得极为丰富。包括传统的板书教学、演示性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方法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中。(3)考核方式多样。实验课程的考试不同于理论课以试卷为主要形式的考试,比如上机考试、口试、现场实际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3]。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重大突破。办学规模扩大,管理体制的改变以及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变革,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各方面的矛盾也逐渐的显现出来,而实验教学环节则尤为突出,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一,有利于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优化过程、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第三,有利于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构建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分析与研究评价的相关信息,明确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二、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朝着“大众化教育”方式转变。大学的管理模式也由“国家控制式”向“国家监督式”转变,随着我国经济以及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大学办学的自主权将与日俱增,学校对于教学质量将肩负起更大的责任。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已经开展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但是还很不深入,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现行的大部分实验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且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由于指标的内涵缺乏导向性,评价指标相对单一,评价的制定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从而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研究教学规律才是保证指标科学性的基础,对于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来说,更是尤为重要。(2)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和客体关系不明确,缺乏对学生个性化设计问题、每个专业背景等问题的考察,因此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的做到相对客观的评价,缺乏一个全程化监控。(3)把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和实验室工作评价混为一谈。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侧重的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而实验室评价一般包括实验室条件、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效益这三方面的评价,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实验室建设,改进实验室工作和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服务水平,所以二者差别很大[4]。 三、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行性分析 美国著名评估专家斯塔甫尔比姆说过:“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根据实验教学特点,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浙江工商大学本科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

浙江工商大学本科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 浙商大教〔2005〕434号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合格本科毕业生,特制定本科主要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本科教学质量目标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整体实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学型大学。 本科教学的质量目标,也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其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中反映。 二、本科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 (一)理论教学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备课是圆满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①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深入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和讲稿,制定本课程的授课提纲。 ②备课应按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 ③根据教材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组合。 ④备课时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已学课程、相关课程等具体情况,注意本课程与已开课程和后继课程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⑤选定与教材匹配的参考书,拟定好为学生布置的思考与练习题及自学内容。 ⑥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教学设备、教具等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积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 ⑦承担大课的系(教研室)应坚持定期集体备课制度,加强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以教学法为主的教学研究工作;随时检查教学进度与授课提纲的执行情况。 ⑧备课强调教师个人钻研,集体讨论,鼓励教师形成自己

新课程标准解读.pdf

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同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

这次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看法坚持了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统一性、规范性。第二,主动性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 课程内容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分科优势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据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 总之,新分科课程内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而与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统分科课程有显著区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