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水导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水导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水导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水导学案 沪教版

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目标定向

1、认识水的组成,能利用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来分析水的组成。

2、初步认识硬水的组成及其危害。

3、掌握利用过滤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常温常压下,水是一种色味的液体,生活中使用的水大多数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写出一个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名称。

2、如右图所示是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回答:

(1)电源正极是____,负极是____。(填A或B)

(2)乙试管中的气体可用________检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气体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火点燃甲试管中的气体,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这种气

体是______。

(4)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3、称为硬水,用检验。

4、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三、同伴互导

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

四、教师解难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

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时玻璃棒靠在滤纸的哪边?

4、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对于浑浊的滤液如何处理。

5、漏斗末端为什么要紧贴烧杯内壁?

五、练习检测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生活中的“水”可看作纯净物的是( )

A.硬水B.自来水 C.部分结冰的蒸馏水D.汽水

2、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下列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提倡节约用水;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合理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4、下列观点不科学的是( )

A.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鉴别B.水通电能分解,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生活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水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营养素之一

六、补充学习

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

B、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C、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小于氧气体积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洪水使当地的饮用水受污染。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

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 B.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D.饮用前加热煮沸

3、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4、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右图所示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图示实验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

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得到了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______(填“是”或“不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亭中学顾丽娅 【设计思想】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初中化学作为面向未来公民的基础教育,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要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系列知识,在实验探究中选出身边的化学物质,在分组讨论中提炼新知识。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2.以身边的三种物质为线索组织教学的策略。 看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题学生一定有着好多的困惑,通过维生素C泡腾片加入水里时有气泡冒出,提出气体是什么的猜想,并指出这个实验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切入课题并展开复习。改变过去复习课只是机械性就事论事的复习,而是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化学物质原来就在身边,以维系生命活动“呼吸”的有关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推动课堂。 3.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原则。 怎样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自主复习知识、锻炼能力、产生求知欲望正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为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贯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换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是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也是贯穿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下两册课本的重要物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系统复习很有必要。(1)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本身是重要的内容,配以”氧气的功与过”、“你对二氧化碳知多少”等问题的讨论探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更有新意,对知识的探求更上一个台阶。(2)改变水的复习局限于第三单元的思路,把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有机地串联起来,在枯燥的复习阶段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水”整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燃烧的条件、铁钉锈蚀的条件、溶液的形成等重要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耳目一新,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复习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掌握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 2.通过复习有关“水”的一系列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水相关的知识以及水的用途。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实验准备:维生素C泡腾片、澄清石灰水、水、试管、导管(带橡皮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实验)向烧杯的水中加入一粒“糖”(预先准备好的维C泡滕片)。 (现象)杯中嘶嘶冒出大量气泡,最后变成了一杯鲜甜的橙汁。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水导学案 沪教版

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目标定向 1、认识水的组成,能利用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来分析水的组成。 2、初步认识硬水的组成及其危害。 3、掌握利用过滤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常温常压下,水是一种色味的液体,生活中使用的水大多数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写出一个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名称。 2、如右图所示是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回答: (1)电源正极是____,负极是____。(填A或B) (2)乙试管中的气体可用________检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气体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火点燃甲试管中的气体,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这种气 体是______。 (4)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3、称为硬水,用检验。 4、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三、同伴互导 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 四、教师解难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 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时玻璃棒靠在滤纸的哪边? 4、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对于浑浊的滤液如何处理。 5、漏斗末端为什么要紧贴烧杯内壁?

五、练习检测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生活中的“水”可看作纯净物的是( ) A.硬水B.自来水 C.部分结冰的蒸馏水D.汽水 2、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下列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提倡节约用水;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合理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4、下列观点不科学的是( ) A.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鉴别B.水通电能分解,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生活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水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营养素之一 六、补充学习 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 B、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C、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小于氧气体积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洪水使当地的饮用水受污染。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 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 B.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D.饮用前加热煮沸 3、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4、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右图所示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图示实验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 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得到了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______(填“是”或“不是”),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1》 导学案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1》 导学案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 2.能正确写出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3.了解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化学式的含义、会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复习课本50页。元素符号的意义有:⑴ ⑵ 2.什么是化学式 写出下列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⑴铜 铁 氦 ⑵氧气 氮气 氢气 ⑶二氧化碳 水 氯化钠 总结化学式的写法: ⑴单质的写法: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②双原子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③特殊情况:碘_______ 臭氧 _____足球烯_____等。 3. 物质 宏观 化学式的意义: 物质的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微观 基本粒子的构成 如:CO 2:宏观:⑴二氧化碳 ⑵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⑶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⑷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当在某一个符号前加一个数字,则只表示微观意义。如:5C 表示:5个碳原子 二、自我小结: 三、达标测试: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⑴O________、________ ⑵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2H___ 2. O 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⑴氧元素⑵一个氧分子⑶2个氧元素⑷2个氧原子 ⑸ 氧气是由氧元素构成的 ⑹每一个氧分子有两个氧原子构成 A ⑴⑵⑶ B ⑵⑸⑹ C ⑵⑷⑹ D ⑴⑷⑹ 3.下列符号中,即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个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 60 B. O 2 C. H D. Cu 4.用名称或符号填空:2个钠离子 铁元素 3个水分子 二氧化碳 2 CO 2 前面的2表示: 后面的2表示: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2》 导学案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化合价并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学习重、难点: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本80页,回答什么是元素的化合价。 2.记住课本80页,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但只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3.自学81页“活动天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完成82页“在线测试” 书 写步骤是: 二、自我小结: 三、达标测试: 1.四会生产的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份是硬玉 [化学式为NaAl(Si 2O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翡翠是一种纯净物 B .硅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硬玉含有10个原子 D .翡翠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构成 2.(06广西柳州)在Ca(ClO)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0 C 、+1 D 、+2 3.某元素的化学式为M 2O 3 (M 没有变价),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A.MCl 3 B.MSO 4 C.M 2 (SO 4 ) 3 D.M(OH)3 4.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Na 2O,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 2氧元素-2价 C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价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5.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HNO 3 B.N 2 C .NO 2 D.NH 3 6.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是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镁(MgO ) B.氯化铝( AlCl) C.碳酸钙(CaCO 3) D.硫酸钠( Na 2SO 4)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一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 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 彩。(点出课题1 )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 ?化学研究的主要容是:()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 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 1896年,____________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 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 研究领域是() A .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 ?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 无机化合物和4种有机化合物。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 气(N2)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 物理性 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又称惰性气体。 用 途 保护气 电光源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 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 废液 、 废渣 、 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 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 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充分燃烧生成CO2 ,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 2C+O2=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氧化物:H 2O 、CO 2、CO 、CaO 酸:HCl 、H 2SO 4、HNO 3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CuSO 4·5H 2O 、CaCO 3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无机化合物 物 质 纯净物 单 质 金属单质:Fe 、Al 、Cu 。 非金属单质:O 2、H 2、金刚石和石墨。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 2O 。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0℃,沸点100℃,4℃时 密度最大,为1g/cm 3 ,冰的密度比水小。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2H 2 ↑+ O 2 ↑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H 2O+CO 2 = H 2CO 3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CaO+ H 2O = Ca(OH)2 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 性质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导学案2(无答案)沪教版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 一、目标定向 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工业上制备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该方法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常用药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注意事项:(至少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催化剂的定义:。 三、同伴互导 1、小组内相互交流基础知识的对错。 2、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基础学习的成果。 四、教师解难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3、为什么在试管口放置一团蓬松的棉花? 4、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气体?为什么? 5、当收集氧气完毕后,为什么先必须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在熄灭酒精灯?

B A ① 棉花 D C ② 6、氧气的收集方法 和 。 五、练习检测 1.下列物质中与其它三种物质的颜色不同的是 ( ) A .高锰酸钾 B .二氧化锰 C .木炭 D .氧化铜 2.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 ( ) 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D 、氧气能帮助燃烧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试管口稍向下倾下斜的原因是( ) A 、有利于排出氧气 B 、便于加热 C 、防止空气倒吸 D 避免水倒流,炸裂试管 4、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A 、产生氧气 B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 、产生更多的氧气 5.实验室通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仪器一定不需要的是 ( ) A 、大试管 B 、铁架台 C 、酒精灯 D 、水槽 6、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瓶内气体已充满的方法是 ( )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部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 六、补充学习 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大试管管口应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 B 、插入水槽中的导管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否则会造成浪费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D 、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在甲、乙、丙三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燃着的木条分别 插入瓶中,甲、乙、丙三只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火焰更明亮。甲、乙、丙三只集气瓶中所盛气体依次是 3.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某同学用A 、C 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化学药品的化学式是 ___ ,棉花的作用 ,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若采用B 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名称是 ______ ,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 ,用D 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a 或b )管通入。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初中化学作为面向未来公民的基础教育,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要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系列知识,在实验探究中选出身边的化学物质,在分组讨论中提炼新知识。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2.以身边的三种物质为线索组织教学的策略。 看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题学生一定有着好多的困惑,通过维生素C泡腾片加入水里时有气泡冒出,提出气体是什么的猜想,并指出这个实验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切入课题并展开复习。改变过去复习课只是机械性就事论事的复习,而是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化学物质原来就在身边,以维系生命活动“呼吸”的有关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推动课堂。 3.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原则。 怎样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自主复习知识、锻炼能力、产生求知欲望正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为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贯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换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是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也是贯穿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下两册课本的重要物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系统复习很有必要。(1)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本身是重要的内容,配以”氧气的功与过”、“你对二氧化碳知多少”等问题的讨论探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更有新意,对知识的探求更上一个台阶。(2)改变水的复习局限于第三单元的思路,把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有机地串联起来,在枯燥的复习阶段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水”整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燃烧的条件、铁钉锈蚀的条件、溶液的形成等重要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耳目一新,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分析】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导学案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掌握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 2.通过复习有关“水”的一系列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水相关的知识以及水的用途。 3.通过复习,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重难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水的组成。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4、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的气体,在0℃,1.01×105Pa下,密度为 g.L-1,液态氧为色,固态氧为的状固体,溶于水。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常被称为 ,常用于、、。 3、氧气的检验方法: 。 4、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 二、合作探究 (一)O2和CO2 1、O2和CO2的性质和用途 O2CO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功与过

讨论:1、铝、铁是“同门”两兄弟,为何“自我保护能力”却截然不同呢?到底谁惹的祸呢? 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不能更少,能不能更多? 2、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O2CO2原料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 ①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CO2; ②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 (CO2 + H2O == H2CO3) ③小苏打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④泡沫灭火器原理(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⑤自制汽水: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⑥蒸馒头、做面包蛋糕:小苏打与有机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⑦食醋除水垢时产生的气体:水垢中的碳酸钙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⑧NaOH、Ca(OH)2在空气中的变质(CO2 + 2NaOH == Na2CO3 + H2O CO2 + Ca(OH)2 == CaCO3↓ + H2O) (二)水 1.水的电解实验。 如上图所示,通直流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 时间后停止通电,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到的气体的 体积比约为。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说明是;试管2中的气体能够, 火焰呈色,说明是;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水的净化 (1)蒸馏:获取较纯净水的好方法 (2)过滤 ①过滤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贴:

沪教版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课时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1:实验突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药品 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反应原理2KMnO4===== △ K2MnO4+MnO2+O2↑; 2KClO3===== MnO2 △2KCl+3O2↑; 2H2O2===== MnO2 2H2O+O2↑ CaCO3+2HCl===CaCl2+H2O+CO2↑ 续表 发生 装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固液常温型 收集方法及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不易溶于水||,密度比 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 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 水变浑浊

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 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 瓶口||,若木条火焰立即熄 灭||,则说明已收集满 实验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固定试管; ④加热;⑤收集;⑥将导管移出水槽;⑦熄灭 酒精灯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 入石灰石;③加入稀盐酸; ④收集 考点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评价 1.药品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 便、节能、安全等||,二氧化锰便于分离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 (2)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会导致制得的气体不纯||,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3)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利于控制反应速率及气体的收集||。 2.发生装置 装置图 装置一装置二装置三装置四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二身边的化学物质导学案金属与金属矿物完整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二身边的化学物质导学案金属与金属矿物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身边的化学物质(四)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单项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O—16 1、铜常被用来制造导线,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导电性 C.金属光泽 D.较高的硬度 2、2005年7月,美国“深度撞击”飞行器成功炮轰彗星,其撞击器采用的是一种含铍(一种金属)3%的铜合金。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只能是金属熔合而成 C.合金比纯金属性能更优 D.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 3、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B.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D.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4、下列关于金属物品使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杀菌剂 B.铁制车棚定期喷涂油漆 C.用过的菜刀要经常用盐水冲洗 D.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5、将少量灰黑色的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黑色的残渣。该黑色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A.铁 B.碳 C.铁和碳的混合物 D.硫酸亚铁 6、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 X盐溶液Y盐溶液Z盐溶 液 Ni无无有 Mn无有有 A.XMnYNiZ B.ZNiYMnX C.ZMnYNiX D.XMnNiYZ 7、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A、B、 C、D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A.将稀HCl加入到装有镁条的试管中 B.将稀HCl加入到装有铜片的试管中 溶液加入到装有铜片的试管C.将稀HCl加入到装有银粉的试管中D.将AgNO 3 中 8、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钢材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艺制成。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画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B.所用材料上的铁锈可用稀盐酸清洗掉 C.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

2020年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导学案(人教版)

第三节 物质的量 课题1 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量(n )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 2. 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摩尔质量(M )的含义。 3. 通过N 、N A 、n 、M 、m 等之间的关系,体会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桥梁。 教学过程 目标一: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符号:n ,单位:mol)这个物理量专门表示以6.02×1023个粒子为集体的1个“单元”。也就是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都是6.02×1023,这个特殊的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 数(符号:N A ,常用6.02×1023 mol -1表示)。 1、根据你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填写下列表格 根据上表可知物质的量计量的对象是 。请找出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微观粒子数(N )之间的关系 === 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2、理解物质中各微粒物质的量比例与微粒数目比例之间的关系 (1) H2O中H原子O原子质子数电子数 微粒数目(个) 1 微粒数目(个) 6.02×1023 物质的量(mol) 1 (2) NH4+中N原子H原子电子数 微粒数目(个) 1 微粒数目(个) 6.02×1023 物质的量(mol) 1 结论:任何物质中,各微粒物质的量之比微粒个数之比。 (3) N2 +3H2 == 2NH3 微粒数目(个) 1 微粒数目(个) 6.02×1023 物质的量(mol) 1 结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之比。 3. 计算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所含粒子数。 (1) 含有6.02×1023个SO3分子的SO3的物质的量,O的物质的量。 (2) 1molCO2中,含有的CO2分子数是,碳原子数是,氧原子数是。(3)0.5mol硫酸钠晶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是,阳离子数是。(4)6.02×1022个臭氧(O3)中氧原子的数目约为______________。 (5)0.5molOH—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电子个数为。 (6) 含有3.01×1023个H2SO4分子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 (7) 含有6.02×1023个Fe3+的Fe2(SO4)3的物质的量。 (8) 1 mol次氯酸完全分解产生O2分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目标二:认识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观察下图,总结1mol物质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 mol 水18 g 1 mol 硅28 g 1 mol 铝37 g 结论:

生活中的含碳物质+学案

生活中的一些含碳物质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含碳物质的广泛存在,掌握6、7单元中学过的含碳物质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 2、掌握6、7单元中有关含碳物质的反应,并用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证明物质中含有碳元素的一般方法。 4、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结合低碳生活,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学习重点 1、根据常见的含碳物质主要的化学性质,学会证明物质中含有碳元素的一般方法。 2、梳理6、7单元中有关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能熟练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难点 1、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 2、含碳物质的相互联系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过程 情景引入展示鸡蛋壳、塑料袋、面碱、小木棒等生活用品,猜一猜这些形态、用途各异的物质含有什么元素? 活动一、含碳物质大搜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含碳的物质,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写出10种含碳物质(尽量用化学式表示)。注意按某一标准将其分类,并将同一类物质写在同一行。 活动二、寻找碳的踪迹 实验探究:鸡蛋壳、面碱、小木棒、塑料袋中含有碳元素吗? 实验用品:集气瓶、烧杯、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稀盐酸、石灰水、酒精灯、自带物品若干。 你想探究的物质是 你的实验方案是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证明物质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的方法有: 。你依据的化学原理是。

活动三、碳元素大挪移 1、 写出有关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 ; ; ; ; ; 点燃 酶 C 4H 10+ O 2===== CO 2+ H 2O ; C 6H 12O 6+ O 2===== 6 CO 2+6 H 2O 。 2写出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 。 3、请同学们根据上面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在下面的方框内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和“→”总结出含碳物质 之间的转化关系。 活动四、“低碳”在我身边 1、我市家庭中所用燃料主要有煤、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CO 2. 大

2014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二 身边的化学物质导学案(一)空气、氧气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空气、氧气 一、单项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H—1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冒出白烟 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3、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 4、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能来自工厂排放的气体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占78%,氧气占21% C.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有毒气体 D.任何情况下空气的成分都是固定不变的 5、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矿泉水 6、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C.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质量 二、填空及简答题: 9、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1)酥瓜子儿变软;(2)石灰水变浑浊; (3)大豆根瘤菌;(4)燃烧与呼吸。 10、请从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在题中的空白处: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2)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3)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4)焊接金属时常用做保护气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导学案1 沪教版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一、目标定向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对比,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是。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以状态存在,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液态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常被称为“”,当旱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它进行。 3、.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含石蕊试液的水中,石蕊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有________生成,写出文字表达式;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液体__________,写出文字表达式: 4、化合反应是指;分解反应是指。 三、同伴互导 1、小组内相互交流基础知识的对错。 2、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基础学习的成果。 四、教师解难 1、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如何?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五、练习检测 1.“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

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 B. 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 C.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 D. 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 2、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 D、将它们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 六、补充学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②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素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③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④碳酸钙———氧化钙十二氧化碳 ⑤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A.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 D.⑤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的蒸馏水,向其中滴入数滴石蕊试液后,溶液呈X色,向液体中再通入CO2气体,液体呈Y色,把液体加热煮沸后,液体又呈Z色,问X、Y、Z的颜色依次为 ( ) A.紫一红一无 B.蓝一紫—红 C.紫一红一紫 D.紫一红—蓝 3、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①反应物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取的气体不易 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④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⑤制取的气体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 4、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_____色;把这种变了色的溶液加热至沸腾,溶液又变为______色。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活动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与溶液、金属、生活中的化合物等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取。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并形成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的概念,进一步建构燃烧、氧化、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巨大贡献。 2.通过复习,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的教学,让学生认识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内容标准分析] 本主题的内容贯穿于全册教材。这些内容既为学生学习化学核心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丰富的素材。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本主题的内容广泛结合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知识,不能仅从元素知识的角度来看待,不能把学习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上,而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导学案 沪教版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基础知识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杂质。 2、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主要是,氧气的消耗主要是、等。 3、氧化反应是,有些条件下 叫做缓慢氧化。例如:。 4、氧气的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常用药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催化剂的定义:。 8、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9、为什么在试管口放置一团蓬松的棉花? 10、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气体?为什么? 11、当收集氧气完毕后,为什么先必须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在熄灭酒精灯? 12、氧气的收集方法和。 13、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以状态存在,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液态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常被称为“”,当旱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它进行。 14、.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含石蕊试液的水中,石蕊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有________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液体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15、化合反应是指;分解反应是指。 16、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但它是作用中并不可少的物质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初中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要点 一、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1、木炭(黑色)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C + O2点燃CO2 2、硫(淡黄色)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①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②放出热量③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底放水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文字表达式: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符号表达式:S + O2点燃SO2 3、磷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P+ O2点燃P2O5 4、蜡烛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与金属反应 1、铁丝(银白色)[铁粉:黑色]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黑色固体(Fe3O4) 注意: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其炸裂。 文字表达式: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符号表达式:Fe + O2点燃Fe3O4 注意:(1)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且在末端系上火柴梗:集中热量,提高局部温度,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2)火柴梗的作用:引燃 2、镁带(银白色)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注意:要在石棉网上方进行实验,防止生成的固体太热,烫坏桌面; 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符号表达式:Mg + O2点燃MgO 【注意】(1)“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组成的;“雾”是小液滴组成的。 (2)“光”与“火焰”的区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