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辛亥革命百年颂

辛亥革命百年颂

辛亥革命百年颂
辛亥革命百年颂

辛亥革命百年颂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作者:秋酿醇酒

当我用悲愤的目光,

去追溯屈辱的历史。

一股剧烈的刺痛,

扎进我的眼里。

那卷史书的字里行间,

竟然夹着一条编扎着国耻的长辫子。

这条懦弱的长辫子,

曾将耻辱缠绕在男人的头顶,

系着蓬乱萎靡的发丝。

这条长长的辫子,

仿佛是一根攥在列强手中的绳索,

把不平等的条约绑缚在中国人的身上,企图把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勒死。

当我随着延伸的思绪,

再次拾起悲伤的记忆。

那些凄惨的景象,

由远而近依然清晰可见。

在残破的屋檐下,

竟然还有一条沾满愚昧的裹脚布。

这条肉烂骨折的裹脚布,

将侮辱紧裹在女人的脚上,

走出一道畸形的历史足迹。

这条长长的裹脚布,

仿佛是一条沉重的脚镣,

束缚了一个民族前行的思想和躯体,

一次次遭受列强的欺辱和奴役。

我从长辫子上,

看见一个软弱无力的影子,

踉踉跄跄撑着腐败无能的机体。

我从裹脚布上,

看到一个病入膏肓的清政府,

危在旦夕跌倒在1840年烟片战争的硝烟里。

可悲啊!

鸦片、炮舰,

竟让一个王朝丧权辱国卑躬屈膝。

可恨啊!

赔款、割地,

卖国贼和侵略者达成一个又一个耻辱的协议。

乌云密布雷电轰鸣,

夜空被撕成一条条爆裂的口子。

狂风呼啸暴雨倾泻,

大地在风雨飘摇中灾难四起。

从此,

主权沦丧,

满目疮痍。

从此,

一滴滴泪水,

涌出的都是悲愤的绝望。

一行行脚印,

踏出的都是带血的反抗。

一个伤痕累累不肯屈服的民族,

不是在沉沦中苦苦地期待,

就是在寻找前行的方向,

不是重生就是死亡。

那寒光冷月里,

我终于听见了一声呐喊,

振兴中华!

那血雨腥风中,

我终于看见了一批又一批革命义士,

他们前赴后继举起革命的旗帜慷慨赴义。

他们播撒猛醒的火种,

以自焚的勇气,

点燃了世纪之光。

他们血染旌旗,

碧血黄花,

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

他们救民于水火,

求国之富强。

建立共和推翻帝制,

力图拯救民族的危亡。

历史虽然早已远去,

可是岁月依存记忆。

那位孙中山先生,

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

他鞠躬尽瘁,

他死而后已。

也许,

我们还记得,

他告诫同志:

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是的,

我们还记得。

他满怀信心地预言:

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

整个人类将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普遍的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

历史在验证,

历史已经验证!

辛亥革命的功绩,

为中华民族迎来了觉醒的晨曦。············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贫瘠的国土上升起,

当中国人民,

挺起脊梁站了起来。

人民的共和国啊,

开始了复兴大业。

人民的共和国啊,

振兴图强重建盛世。

我们期待未来,

富民强国不再是梦,

和平发展我们奋力崛起,

自由民主的阳光更加绚丽。

我们相信未来,

祖国实现统一祖国日新月异,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走向辉煌,

公平正义的雨露滋润大地。

21世纪,

在历史的聚光灯下,

让世界倾听中国伟大的传奇,

我们光耀人类我们创造奇迹!

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10时37分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当代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于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经济、社会性质都发挥了关键性的引导力量。我想辛亥革命在驱动中国政治现代化方面的影响尤为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已绵延整整两千多年,在此期间历经了一代代王朝的变迁。这种历代政权的变迁并非革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原有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用规则,认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标准,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辛亥革命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前所未有地提出建立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可以说是我国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发展的里程碑 ,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虽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依然命途多舛,发展风云多变 ,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中国在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首先,辛亥革命从政治形态与体制上彻底推翻了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虽然民主共和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只是徒具形式,但这个形式使人们观念上引起的巨大转变却不容小觑。人们不再把自己看作皇上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了这样的背景,各种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报纸杂志纷纷涌现,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民主精神普遍高涨。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继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我想政党政治是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对于国家政治结构与模式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皇权专制时代,政党不允许存在,即使在‘预备立宪’的清末,凡与政治及公事有关的结社集会,同样也不可以‘照常设立’。” 最后,我想以上海为例,尽可以说明辛亥革命在帮助各大城市确立以后的政治地位,增大政治影响方面的重大影响。孙中山曾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后上海政治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伟大意义:“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辛亥革命给上海带来的进步可以说是全方面的,尤其推动了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上海本身作为一个驰名中外的通商巨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极强的经济实力。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疾风骤雨般的革命更是为上海提供了一个政治突越的契机。“当时上海聚集了一大批有政治声望、有全国影响、有经济实力的士绅名流,如赵凤昌、熊希龄、伍廷芳、李平书,等等,他们的态度逐渐转变,与革命党人携手合作,大大提升了上海在当时政治风云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上海整个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都可以算是一个意义显赫而无比重要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100周年记

辛亥革命100周年记—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路线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史实,层见叠出,大抵上均属于改朝换代的隆替更易,抑或封建统治政权的转变易主,而表现在国家政制体系与国体的大变动,却付之阙如,惟独辛亥革命运动则具革命意义。 一、历史纪元,国民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不只是推翻封建统治,也推倒了专制政体;不独摧毁以一族统治其他各族的因袭政权,却也创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华国体,这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政治上的大改造,也是一个变更国体的创举。 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前,是亚洲最古老的帝国王朝,它经过了人民革命,把二百余年的大清帝国之封建体制,打得粉碎,同时也改造了五千年的政体与国体。此为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的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 因为中国革命在往昔是属于贵族英雄及少数人的革命,在今日则是属于全民普遍多数人的革命。亦即由“贵族革命”、“英雄革命”转换今日的“国民革命”,而“国民革命”是“全民革命”。中山先生云:凡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可见,今日之革命与古代之革命不同,在中国古代固已有行之者,如“汤武革命”为“帝王革命”,今之革命,则为“人民革命”。 孙中山先生认为:“国民革命乃为国民多数造幸福。凡事以人民为重,军人与官吏不过为国家一种机关,为全国人民办事”。它的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 二、扫除羁绊,寻找生路 中国革命虽然以中国国内为燃点,但是革命的总目标仍集中提升国力,打倒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在本质上是扶持中国的封建势力,以作为傀儡,而中国的封建势力,又依持帝国主义为其生存的保护符咒。过去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外在)与封建势力(内在)的双重压迫下,无论在政治、经济、国际、外交上皆日趋沉沦。故中国革命有必要对外先谋求中国民族解放,对内要求各民族一律平等,以谋求全民族力量,解除帝国主义的压迫与羁绊,寻找中国生路。并联合其他被压迫民族,共体时艰、并肩奋斗,以扫除帝国主义的宰割,求取弱小民族的独立、自由与平等,以博爱精神为基础,消弭战争,实现世界大同。 三、复兴中华,世界大同

辛亥革命100周年体会

辛亥革命100周年体会 ___和他领导的同盟会成员于19xx年在武昌起义,吹响了革命的号角,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90周年,对于这一事件,90年中各人各有各的评价,我从我理解的肤浅角度来谈谈我的认识。 与其说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还不如说是推翻了存在于中国大地上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到了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的那段时期,封建统治的腐朽思想已经在中 ___心中根深蒂固,貌似不可动摇,然而 ___车轮必定是向前推进的,不可能不淘汰这些奴才性的东西。辛亥革命的发生可以说是 ___必然,之前也有很多伟人志士都尝试着各种各样的解救方式,但都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历史选择了革命,选择了自下而上的改革!而这把火就是有___点燃的!辛亥革命带给了中国人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开启了变的车轮,让民主深深的扎在了民众心中。 对于 ___先生,虽然他选对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医好这么一个病入膏肓的病夫!正如有人一针见血的道明,他们称呼 ___先生为“孙大炮”。每一个玩过红警的人都知道,当一大群敌人冲上来之后,仅仅靠坦克大炮只能给敌人以重创,但是不能从根本是灭杀敌人。清政府所处的境地,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必须实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唤起民众的,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所以后来 ___屡次的失败,屡次的被各怀鬼胎的部下背叛,最后落得个含恨而死。而他心中的中国还是那样的四分五裂,还是横尸遍野! 虽然由于 ___局限性 ___先生没有看得更远,走的更高,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的去贬低他,现在我们是说这些话只能是事后诸葛而已,如果把我们放在哪个环境下,我们可能连孙先生的百分之一也贡献不出来,他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他自幼就怀有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梦想,然后为这个梦想不惜一切的代价奋斗着,他是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就这一点我们现在过着混混噩噩的大学生活的大学生就可以汗颜不已了!为了救国,他背井离乡,过着漂泊的生活,还要躲避清政府的迫害,但是为了理想他不曾放弃,毫不退却,是个有血性的男儿,就算抛洒一腔热血又何妨!他曾经被自己最信任的部下不知道背叛了多少次,每次都是釜底抽薪的,世上这样的痛苦能有几人可以承受,但是他还是不失绝望的奔波在自己理想的路上,不曾放弃,屡败屡战!所以一次次发动起义,到后来了护法,护国运动,都是他不言弃的见证!司马迁说过,死重于泰山,死在理想的路上可能是生活对他最大的褒奖,也许是他最大的追求!然他心中的苦衷,他的梦想,他的追求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对于他,与其说是领导过辛亥革命的伟

辛亥革命百年颂

辛亥革命百年颂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作者:秋酿醇酒 当我用悲愤的目光, 去追溯屈辱的历史。 一股剧烈的刺痛, 扎进我的眼里。 那卷史书的字里行间, 竟然夹着一条编扎着国耻的长辫子。 这条懦弱的长辫子, 曾将耻辱缠绕在男人的头顶, 系着蓬乱萎靡的发丝。 这条长长的辫子, 仿佛是一根攥在列强手中的绳索, 把不平等的条约绑缚在中国人的身上,企图把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勒死。 当我随着延伸的思绪, 再次拾起悲伤的记忆。 那些凄惨的景象, 由远而近依然清晰可见。 在残破的屋檐下, 竟然还有一条沾满愚昧的裹脚布。 这条肉烂骨折的裹脚布, 将侮辱紧裹在女人的脚上, 走出一道畸形的历史足迹。 这条长长的裹脚布, 仿佛是一条沉重的脚镣, 束缚了一个民族前行的思想和躯体,

一次次遭受列强的欺辱和奴役。 我从长辫子上, 看见一个软弱无力的影子, 踉踉跄跄撑着腐败无能的机体。 我从裹脚布上, 看到一个病入膏肓的清政府, 危在旦夕跌倒在1840年烟片战争的硝烟里。 可悲啊! 鸦片、炮舰, 竟让一个王朝丧权辱国卑躬屈膝。 可恨啊! 赔款、割地, 卖国贼和侵略者达成一个又一个耻辱的协议。 乌云密布雷电轰鸣, 夜空被撕成一条条爆裂的口子。 狂风呼啸暴雨倾泻, 大地在风雨飘摇中灾难四起。 从此, 主权沦丧, 满目疮痍。 从此, 一滴滴泪水, 涌出的都是悲愤的绝望。 一行行脚印, 踏出的都是带血的反抗。 一个伤痕累累不肯屈服的民族, 不是在沉沦中苦苦地期待, 就是在寻找前行的方向, 不是重生就是死亡。

那寒光冷月里, 我终于听见了一声呐喊, 振兴中华! 那血雨腥风中, 我终于看见了一批又一批革命义士, 他们前赴后继举起革命的旗帜慷慨赴义。 他们播撒猛醒的火种, 以自焚的勇气, 点燃了世纪之光。 他们血染旌旗, 碧血黄花, 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 他们救民于水火, 求国之富强。 建立共和推翻帝制, 力图拯救民族的危亡。 历史虽然早已远去, 可是岁月依存记忆。 那位孙中山先生, 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 他鞠躬尽瘁, 他死而后已。 也许, 我们还记得, 他告诫同志: 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是的, 我们还记得。

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辛 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 ●辛亥革命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由此带来的思想解放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说明,中国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头了,只有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推动历史前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样的历史任务,走上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 ●孙中山的社会政治理想,不仅北洋军阀未能实现,国民党政府也未能实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有条件实现孙中山的社会政治理想。中国共产党不仅继承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辈们的理想和事业,

而且大大发展了他们的理想和事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辛亥革命的忠实继承者。 由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开始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100周年了。辛亥革命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深入研究。 辛亥革命冲破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堤防 中国历史悠久,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已经过了2200多年。著名的二十四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宫廷政变、砍砍杀杀的许多故事。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这一起义固然是大胆的造反举动,但目的也只是争一个帝王的位置。楚汉相争,出身草莽的刘邦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元末农民战争,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力战群雄,开创了明朝天下。但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不管是统一还是分裂,天下始终是一人一姓的天下。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最为成熟的国家,也是封建社会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冲破君主专制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进入近代以来,情况有了变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的独立主权损伤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的生产方式带进中国,对中国社会生产的冲击很大;欧风美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逐渐传入中国,对国内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很大。太平天国运动发动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冲击,虽然提出了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的理想,要在地上建立“小天堂”,但这个“新世界”、“小天堂”仍然不能摆脱封建皇帝的那一套,不能给中国指出新的出路。被人给予很高评价的洋务运动,也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能给百孔千疮的统治机器增加一点润滑剂而已,根本无法改变国家的面貌。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试图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它力图保住光绪皇帝的位子,既不彻底又没成功。义和团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一次缺乏有力领导且被清朝当局利用的运动,打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最终被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联合绞杀。 辛亥革命以前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 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则不同,它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辛亥革命100年历程

浅谈辛亥革命100年历程与当代大学生责任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 辛亥革命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由此带来的思想解放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 由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开始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100周年了。辛亥革命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深入研究。 辛亥革命冲破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堤防 中国历史悠久,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已经过了2200多年。著名的二十四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宫廷政变、砍砍杀杀的许多故事。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这一起义固然是大胆的造反举动,但目的也只是争一个帝王的位置。楚汉相争,出身草莽的刘邦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元末农民战争,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力战群雄,开创了明朝天下。但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不管是统一还是分裂,天下始终是一人一姓的天下。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最为成熟的国家,也是封建社会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冲破君主专制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进入近代以来,情况有了变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的独立主权损伤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的生产方式带进中国,对中国社会生产的冲击很大;欧风美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逐渐传入中国,对国内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很大。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铲除君主专制制度,但推翻了皇帝宝座,就是在君主专制制度的根基上打上了一根很大的楔子,为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辛亥革命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

辛亥革命百年回顾

孙中山先生说,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以怎样的心态去纪念它,如何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继承辛亥精神,是今天面临的新课题。 辛亥革命对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一场总的清算。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民主、平等意识在国民心中的扎根,就不会有更深刻革命的到来。我们的历史就是在继承与超越的不断运动中走向明天。 如今纪念辛亥,就是要纪念一种意义,把民族精神和民主精神两种自觉精神越加发扬,越加普及,常常提醒,不要忘记。 大家访谈。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何要纪念辛亥革命?通过层层解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中得到启迪和思考,正是其意义所在。“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变革和社会改造的新纪元和新境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这样认为,“当今回顾百年辛亥,最大的意义也就是要祛除今日顽疾”。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可以说是20世纪的开端,这个开端承前启后的意义更大,还是充当转折的意义更大? 徐勇:梁启超在总结辛亥革命意义的时候这样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这两种精神原是中国人所固有,到辛亥革命前那些年间,因受了国外环境和学说的影响,多年潜在的本能忽然爆发。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10次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10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各省咨议局先后10日间,各自开一场会议,发一篇宣言,那200多年霸占铺产的掌柜,便乖乖把全盘交出,这是全国人民自觉心一起迸现的结果,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变革和社会改造的新纪元和新境界。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的“革命”二字有更深的内涵吗? 徐勇:费正清在其名著《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这样说:“20世纪中国的主旋律就是革命。”革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革命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明确。然而民国初年执政北京的北洋系,对辛亥革命的解释暧昧其词,语焉不详。1912年10月10日,由北京政府内务部举办追祭礼,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1913年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他在长达万余字的《莅任宣言书》中,提及辛亥之役只有寥寥数语,只说“武昌事起,为时势所迫,身当其冲”,简笔勾勒了自己从武昌起义出山到上任临时大总统的历程,突出了“五族共和”的主题。实际上北洋系在辛亥纪念中,存在着刻意“去革命化”的倾向。即便如此,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1927年10月10日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

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论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百年前,无数爱国革命党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辟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百年来,它的伟大精神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祖国谱写出了无比壮丽的诗篇。 辛亥革命与当代民主 辛亥革命以前,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们几乎没有民主的观念。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方的政治思想在中国有了较多的传播,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民主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这些认识都不够深刻,也未能引起什么大的影响,但却不能否认是一种进步,同时对之后辛亥革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思想启迪作用。 在早期改良思想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孙中山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并意识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推翻清王朝,实现民主共和。他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的要求。其后发展而成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更是体现了民主的思想。 虽然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民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所谓的民主也只是深入到了社会中上层人士的思想之中,而广大的社会底层百姓,对此仍是一无所知。民主不过是个口号,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但是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确实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它当之无愧是中国民主的先驱,对之后的革命行动有着深远的思想启迪作用。?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流传

广远,人民对革命的追求绵延不绝。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①正是辛亥革命的不可估量的思想影响力指引着后来者的行动。?它不但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政府,埋葬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破天荒的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促进了民主精神的高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为之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辛亥革命的启蒙作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民主。 今天看来,辛亥革命首次真正提出了民主并去付诸行动,对于现在我们的民主有着不可忽略的引领作用。同时,辛亥革命后的失败的民主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经验,又是教训。为今天我们的民主建设指明了道路。 辛亥革命与当代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是革命的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之后国家陷入军阀混战,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和。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人民的悲惨命运并未改变。 ?孙中山原来对袁世凯的印象并不好……如把建立民国的大任托给他是靠不住的,不赞同和他妥协议和。但是孙中山和一般资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有早日实现共和与统一,也就是廉价胜利的愿望。……因此,他又想利用袁世凯……同时,孙中山对袁世凯这个‘汉人’也抱有一些幻想……?③当然,革命党人的做法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当中国的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刻,过分急于逼迫清帝退位以结束帝制,建立共和,而对今后国家将如何发展考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一,关于清末改革 问题一: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政府是否会自行走上宪政之路? 1)从一九O一年到一九一一年十年间 ,清政府的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 一九O一年一月,清廷发布上谕,命令高级官员提出改革制度和行政管理的意见,并创立政务处负责审查这些建议。 在教育制度方面,一九O五年九月,政府下令于次年废除科举,兴建各种新式学堂,鼓励学生出洋留学。 在军事制度方面,取消了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改建兵制,招募和训练新军。 在行政制度方面,政府推行了若干改革措施,整饬吏治,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 在法律制度方面,从一九O二年起,清政府决定着手修订法律和改进司法管理班工作;设置专署,聘请专家,编纂新的刑律以及编订商法与民法。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在民间开展了一场革除陋习的运动,包括反对缠足和禁止鸦片。为了缓和满汉矛盾,清廷也修订了一些新的规章。 尤其重要的是,清政府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推行立宪。一九O五年十二月,以载泽为首的五大臣奉旨赴日、英、美、法、德等国考察,认真研究在中国实行立宪政体的可能性。一九0六年九月,政府正式下令预备立宪。一九0八年八月宣布了预备立宪的具体计划,许诺在一九一六年颁布宪法和首次选举国会,并发布了“宪法大纲”。在一九0九年分别举行了咨议局(类似于省级立法机构)和资政院(类似于国会)的选举,并于当年和次年先后召开了第一次咨议局会议和资政院会议。到了一九一O年,迫于朝野压力,清政府宣布修改立宪计划,决定提前四年实行立宪。到了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当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清廷又匆匆宣布宪法重要信条“十九条”,试图进一步加速立宪以平息革命运动,但为时已晚。 不难看出,在本世纪最初十年间,清政府确实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改革工作。无论是就其深度还是就其广度而言,这次改革都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但是,这场改革终于被辛亥革命所打断。一场旨在防止革命的改革,到头来也许倒成了引发革命的催化剂。于是有人埋怨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必要的革命,批评当时的所谓激进主义思潮。按照这种观点,如果那时的中国人更有耐心一点,给予清政府稍多的时间去完成其立宪计划,以后中国的情况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2)应该说,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这样或那样的“革命”后 ,中国人对“革命”一词早已极度反感,而对渐进和平的“改革”则情有独钟。以这种心情回过头去检讨历史,很容易得出那样的结论。 我从来不认为,凡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一切都注定是必然要发生的。但是,在考察

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因为它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形态,更是改变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虽然事隔百年,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遥远了,它也早已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是这毕竟不是一朵寻常的浪花,所以不管是一百年,还是一千年,我们都不应该将它忘记,因为那一重要的时刻,早已成了永恒。 我们穿越历史,回顾过去,除了怀有一种缅怀的心情,也是为了在历史的隧道中捡拾碎片,点缀我们的将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对个人而言,经常回顾过去,回首身边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就能从中吸取到某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与自己当前的生存状态进行对照,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好工作。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经常回顾历史,总结历史,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正所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想更好的面向未来,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也只能是以史为鉴,当然也能以别国的发展为鉴,但是不能一味的摸爬滚打,还美其名曰“探索”。我们必须清楚,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效率已经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不能有太多的停滞。这就像是两个人赛跑,如果别人都冲出去半段路了,你才慢吞吞的反应过来,那肯定是很难跟上的了。所以基于时代的要求,立足于这个飞速前进着的世界,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给我们慢慢探索发展之道了,我们必须找出一条既快捷又行之有效的出路,找出一个能够让自己快速发展和强大起来的方法。只有这样,中国才不至于再次落伍,我们已经遭受过一次很沉重的打击了,到今天伤口还在隐隐作痛。确切的说,应该不是隐隐作痛,而是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我们再也经受不起第二次的打击了,中华民族再也经受不起第二次的打击了。 所以,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也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就是百年之后还提辛亥革命的原因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论结果是怎样的,里面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注意,并引起深入的思考,该借鉴的借鉴,该学习的学习。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说到辛亥革命,首先当然弄清楚,什么是辛亥革命。关于这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简单的武昌起义,这种说法很不准确,一般都不被人接受和认同。另一种说法是以武昌起义为标志,以同盟会的建立为阵地,并最终建立了中华民国,直至最后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的整个过程。这一种观点说的比较全面,也是比较科学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但是就我来看似乎还可以再向前推一些,甚至可以直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失败之后算起,那样更能反映整个事件的全貌。但是这里并不是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主要是心里有个大致的概念,因为辛亥革命要探讨的重点不在这里。 那么什么是重点呢?按照一般的惯例,每件事情的发生,都必定有它的原因,还有就是它的结果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关于辛亥革命,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两个问题,但除此之外,辛亥革命作为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同样显得重要。 先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其中又有不乏人为的因素。但是这中间有一个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中国的发展问题。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腐朽的清政府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使得中国不能与世界接轨。同时,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疯狂的侵略与鲸吞,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强,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面对着这两大危害,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拯救国家危亡,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断的进行着艰难的努力。进过种种的探索之后,以孙中山代表的中小资产阶级先进人士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最终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方针与总路线。在当时的情况下,反帝是必

辛亥革命引起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引起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武汉公关策划 一、辛亥革命纪念意义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虽然从辛亥革命的目标来看,它失败了,但是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武昌起义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二、活动主题 弘扬武昌首义精神促进武汉城市建设 三、活动目的 1、纪念辛亥革命,发扬革命精神。老一辈的人可以在此怀念过去,新新人类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对国家的建设更有使命感。 2、利用征文的形式了解中小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同时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因为现在网络发达之后,很多人都习惯上网查资料,而自己的思考越来越少。 3、改善武汉的形象,增加全国人民的关注度。 4、宣传武汉的精神文明,以及促进武汉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武汉经济、文化的发展。 辛亥革命纪念100周年公关策划 四、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 1辛亥革命纪念会 2辛亥文化旅游 3纪念辛亥革命征文大赛

(1)、辛亥革命纪念会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0号 活动地点:武汉市首义文化公园 活动对象:武汉市民及外来游客 活动流程:1 10点纪念会准时开始,由主持人致开场词 2 武汉市文化局局长致辞,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 3 由武汉市文化局局长带头签名,邀请市民参与其中,纪念辛亥革命,缅怀烈士 4 大型图片文字展,有特定工作人员为参观市民讲解 5 设定烈士区域,邀请市民为烈士献花 6 下午4点,纪念会结束 (2)、辛亥文化旅游 由武汉旅游局主办,在武汉市内选取几点辛亥革命遗址,设定旅游路线。 如:首义文化园——工程营遗址——楚望台——胜利亭——烈士祠——三烈亭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号——2011年10月7号 活动地点:武汉市内辛亥革命遗址 活动对象:外来游客

辛亥革命百年记

历史之光照耀百年 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在辛亥革命中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以及捐躯成仁的先烈们。没有他们的惊天一呼,近代中国的历史仍将黑暗许久…… 前言 将死的王朝不会自戕,就算苟延残喘也要顽固到最后一刻,而终结它的只会是石破天惊的新生力量。1911年10月10日,这个伟大的日子,辛亥革命终于在遭受无数次失败的革命形势下爆发了,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它以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己任。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历史的浩浩长河中这悲壮的一抹浪花短暂而又可歌可泣,自此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大河中,那由此而激起的惊天大浪让一切的腐朽势力和外来侵略者都为之胆寒。无数烈士们的鲜血铸就了我们民族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此后我们前进在血泪的路上近半个世纪,始终没有因身边的战友倒下而止步不前,我们注定在奋斗中走向复兴。 成败得失光耀千秋 回首百年,风雨历程。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虽众说纷纭,但它的历史地位始终无可撼动,不论如何它的发动代表了当时最先进阶级的意愿,它“用几百人打几万人,烈士们明知后果,但是还是要去做,

这是以身殉国,来唤醒四万万人们。”(孙中山语)虽然牺牲的先烈们并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独立、强大的那一天,但是他们的牺牲早已注定了这个古老的民族必然苏醒而后奋发图强、蒸蒸日上。他日之中华必为世界各国之民族瞩目。 辛亥革命的成功爆发,虽远没有实现革命先烈们最初的意愿,而且最后使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所窃取,但是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了人心,使以后出现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可喜局面,使四万万同胞得到了革命的洗礼,使中华民族没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中继续沉沦。这千秋的功业必将在中华民族绵续的历史中熠熠生辉。 洒尽热血九死不悔 辛亥革命的仓促开始,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斗争,无异于“飞蛾扑火”。英勇的中华儿女在写完绝命书之后纷纷义无反顾的投入战斗中,他们不仅仅是要杀几个封建的官僚,他们最想要的是彻底的推翻那暗无天日、腐朽糜烂的封建制度。他们的革命行为被视为大逆不道、欺师灭祖,但是他们始终为了“救亡图存”而肝脑涂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然而死亡是那样迅速的来了,死神的微笑藏着冰冷的刀,多少年轻的生命被无情的收割。林觉民的《绝命书》温情脉脉,念之断人肠;宋玉琳,于刑场上大讲革命事业之争议性,令问官无言以对,遂笑而赴死;饶国梁,在临刑前高呼“生何荣焉求仁得仁,死何憾焉”;陈可钧,被害前怒骂清吏“尔等利欲熏心,血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统一和崛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辛亥革命,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在中国南方,南京革命政府成立,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制订了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采取改进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等措施,促进了南方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繁荣发展。 然而此时在中国北方,袁世凯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北京满清政府,掌握着广大北方地区,他是北方中国的掌舵人。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决不是站在历史潮流前头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袁世凯维护的是他的个人利益,“大清王朝”已经走到末日,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可是袁世凯却是借着这个招牌在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军阀帝国”。 南京革命政府在短时期内没有军事实力去彻底推翻北京满清政府,而北京满清政府呢,也暂时没有能力去摧毁对方,南北对峙,两个政府进入了人僵持阶段…… “休养生息,扩军备战,一统北方。”是南京革命政府的既定国策。南京革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大办工厂,大力发展中国加工制造业,由于南京革命政府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而借着一战的春风使中国制造传销到世界,大发战争财,为经济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然,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毕竟有限。北京满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势力

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依旧根深蒂固,并不是一两次冲击就能推倒的。辛亥 革命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孙中山期盼的“共和” 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北方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如故。 在南方中国,西方殖民者的踪迹依然存在,南京革命政府还没有能力完全驱逐那些外国侵略势力,所以只好暂时承认他们在华的利益,以换取列强的支持……而在北方中国,这些情况更甚,北京满清政府为了保卫现有地盘和企图将来的反攻,因而不得不用出卖各种主权的方式向西方力强不断借款扩充军力和购买装备,导致主权不断丧失,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北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断有人穿越袁世凯守卫的长江边界偷渡南下…… 看看南北对峙,北京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民众无法生活下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它不断削弱北京满清政府的统治,为南京革命政府的北伐革命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到北伐革命前夕,人们对北京满清政府的这种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不加掩饰的地步。由此可见,北伐革命战争的发生,是客观形势使然。1921年,北伐革命形势已经成熟。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南京革命政府在孙中山大总统先军政治的思想带动下,南方中国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扩军备战,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有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海陆空三军体系完善,军队总数二百多万,重点发展陆军,拥有了一支具有顽强战斗力的中国革命陆军…… 1921年10月10日国庆节,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前检阅三军,发表北伐革命宣言,一列列军队从阅兵广场直接开赴北伐前线……北伐革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主题团日活动

“扬辛亥精神展制药风采” 主题团日活动 策 划 书 ???团支部 二○一一年十一月

团日活动策划书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活动背景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伟大爱国情操的同时,亦深深体会到了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弘扬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我们旅管01班团支部决定举办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二、活动主题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活动目的 1.2011年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来使我团支部成员全方位地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重大影响力,深入发掘辛亥革命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2.在团日活动中充分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3.在团日活动中展现团支部的风采,提高班委协调工作能力。

四、活动对象 062093团支部全体团员 五、活动时间地点 1.活动时间:2011年10月 2.活动地点:中山陵 六、活动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 搜集辛亥革命资料,召开班委会议讨论活动方案,为此次团日活动的筹备工作,明确活动过程及分工。要求班委对整个流程十分了解;通过班委的宣传作用,确保每个同学对此次活动都有充分的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学习阶段 (1)在班级QQ群开展宣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动。 (2)搜集辛亥革命资料,并打印出来发给班里所有同学供大家共同学习。 (3)在班级内部开展学习“纪念辛亥革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活动,并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识竞赛。 (4)组织观看影片《辛亥革命》,重温历史功绩,唤醒时代使命。 5.收集总结阶段 观看影片后支部成员写下所想所感,深刻表达自己的感触与启发,并发表在班级博客上与大家齐分享,影响更多的人去思考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一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详见演讲稿范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三模,是高中的学生。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首义精神代代相

传》。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一个普通却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统治的覆灭。一声枪响,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首义功绩彪炳千秋。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发端于我们湖北武昌首义,作为一名荆楚学子,我们更应该敬辛亥首义精神传承下去。 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

下先的创新精神,创造一番新天地! 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今后,我们少年儿童就要学习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与同学精诚团结,互相协作,努力进取!我们在学习上要努力拼搏,不怕困难,在工作中不懈奋斗,不畏艰辛,将来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首义枪声虽然定格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但首义精神却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同学们,100年前,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国家富强,将靠在座的我们来担当。我们一定会将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首义精神代代相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2】 大家好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

辛亥革命百年祭文:以清朝为鉴 自强不息

辛亥革命百年祭文:以清朝为鉴自强不息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文章:辛亥一百年祭辛亥革命一百年了,清朝灭亡也一百年。无论如何,该纪念一下。一百年前,腐朽的清政府在武昌的枪声中轰然倒塌。清朝的覆灭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战争以英国的胜利结束。中国百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从此开始。1851年至1864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直接动摇了清朝的根基。洪秀全(称号天王)于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共约两千万人丧生。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为4.1亿人,经过太平天国、捻军、回族等起义后,到1873年中国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

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战争爆发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就以出卖中国利益来换取停战。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迫于列强的压力,无耻的清政府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