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护理体会

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护理体会

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分外类型之一,好发于夏秋季,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粘膜上有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病程1周左右。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对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康健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102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疗程5天左右,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大凡资料102例疱疹性咽峡炎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病例,年龄1~5岁,均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版[1]诊断标准,病程1-2天,均有发热、咽峡部疱疹。

1.2治疗方法:在常规对症、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6ml/kg加入5%葡萄糖100-250ml中稀释静滴,1次/d(最大量10ml/d),疗程5d。

2.护理

2.1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探视人员,病房每日通风3~4次,每次3O

min至1h,循环消毒机每日2次,每次30min至1h。

床头桌等物品每日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穿刺盘、听诊器等医疗用品每个病房单独备用,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双手用消毒液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2高热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如体温在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常用方法有:头部置冰枕,解开衣被,冷毛巾湿敷前额或温水擦浴患儿颈部、腋窝、大腿根部。如体温在38.5℃以上,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对不能口服给药的小儿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

2.3口腔护理:患儿咽峡部有疱疹、溃疡,患儿因疼痛常阵发性哭

吵担心,吞咽疼痛,影响饮食摄入,所以保持口腔纯洁,做好口腔舒畅护理尤其严重,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数次。对小婴儿每天定时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3次,重者用康复新液涂抹创面。

2.4饮食护理:患儿因口腔疼痛,张口困难,不愿进食,但溃疡的愈合需要营养,故应给予营养丰盛的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饮食,以稍凉为宜,不能过酸或过咸,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纯洁,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可合适静脉支持营养,保证生理需要量。本组所有患儿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指导,多于1―2d恢复正常饮食【2】。

2.5治疗时的护理:本组患儿静脉输入热毒宁抗感染,但热毒宁为中成药,一定要现配现用,输入热毒宁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与其他药物之间发生反应。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寒颤、发热,皮疹等表现,如出现立即更换输液器并报告医生予妥善处理。

2.6心理护理:由于患儿高热、拒食,精神差,家属多较吃紧,故康健宣教很严重:告诉家长:

(1)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分外类型,本病系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粪一口)或虫媒传播,要注意手卫生。

(2)此病系病毒感染,预后较好,有自限性,病程1周左右,如未合并细菌感染,不用抗生素,要先全身感染控制、退烧,再疱疹、溃疡愈合痊愈,而合理治疗和护理才可以加快身体康复。

(3)低热有利于疾病恢复,高热才对患儿无益,故退热药只在高热时服用。不能预防发热,且退热药对原发疾病没有治疗作用,过多应用还会出现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过敏等。因此,不发热或体温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2007年6月~2009年8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4例,经过给予更昔洛韦抗 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患儿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4例均为6个月至5岁小儿,其中男40例,女24例。夏秋季发病,均有突然 发热、流涎、拒食,咽腭弓、悬雍垂、扁桃体、咽腔疱疹,周围有红晕,部分出现溃疡。血 常规WBC(3.8~12.5)×109/L,淋巴细胞15%~85%,未见异型淋巴细胞,参照儿科学的有 关标准均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1]。 1.2 治疗原则及用药在对症、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更昔洛韦10mg/(kg·d)加入5%葡萄 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1次,若外周血象示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则加用头孢他啶等抗生素 抗感染。3~5d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疱疹消失,无溃疡形成或原有溃疡面愈合。 2 护理 2.1 合理饮食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 2.2 高热的护理 2.2.1 保持周围环境通风和安静,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次,室内温度调节 在20~22℃,相对湿度在50%~60%,有助于散热和降低代谢率,多饮水以利出汗而散热。 先物理降温,尤其是小婴儿,物理降温常用头部冷湿敷(即用冷湿巾敷于患儿的额部)、洗 温水澡或温水擦浴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置冰袋和酒精擦浴,在物理降温无效时,适当选用退 热药进行药物降温,我科常用的口服药是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滴剂或栓剂,根据病情 可4~6h重复使用1次。 2.2.2 对体温过高、吞咽不适、拒食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60~80ml/kg的1/5张的含钠液以 补充生理需要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3 口腔舒适护理因口腔部位黏膜和舌面均可出现疱疹及溃疡,患儿阵发性哭吵不安,吞咽 疼痛,会影响患儿饮食摄入。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舒适护理尤其重要,每天用淡盐水漱 口数次,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西瓜霜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复合维生素 B溶液促进溃疡的愈合。 2.4 在治疗护理患儿的整个过程中让家属参与进来,管床护士一定要耐心、细心的指导,协 助家属完成所有的生活护理及疾病护理,让护士、患儿、家属成为共同实现健康的合作伙伴。 2.5 心理护理患儿可因住院产生焦虑、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在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时, 告知患儿及家长,此病并不可怕,预后良好,病程1周左右[2]。告知患儿家长不要在患儿面 前哭泣,避免给患儿造成恶性刺激,应用充满信心的语言告诉患儿,多给患儿讲一些小朋友 勇敢之类的故事,增加患儿的信心。同时,护士要有美好、和蔼、诚恳、充满信心的语言、 举止和态度,以使患儿感到亲切。 2.6 健康宣教 2.6.1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本病系病毒感染,好发于夏季。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粪-口)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2~10岁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可为散发或小流行。认识到这点,家长们就可以从源 头防治该病。

疱 疹 性 咽 峡 炎

疱疹性咽峡炎 1.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原引起的?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也是一种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亦可引起。柯萨奇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只是夏秋季发病率更高。小儿较成人更易感染。 2.如何得知孩子患的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以下特征: (1)好发于夏季。主要通过肠道(粪-口)、呼吸道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苍蝇可为虫媒。2~10岁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可为散发或小流行。 (2)急性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婴儿可有呕吐及腹泻,体温高时发生惊厥。 (3)烦躁、爱哭闹,吞咽不适,不肯吞咽,流涎增多,年长儿可诉咽痛。 (4)病初有咽部充血,1~2天后在咽部出现小疱疹,直径1~2毫米。2~3天后小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直径约1~3毫米,数量不定,5~6个或更多。溃疡持续约4~10日。 (5)一般无并发症。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 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何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主要都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只是病毒型别不一样,所以临床特征有差异。由于都是病毒感染,治疗原则是

类似的。隔离患儿两周。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高热,多见咽峡部疱疹,口腔极少有疱疹的。手足无小水疱疹。 手足口病特征是: 发病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首先出现口腔及咽喉痛,体温不高,一般在39℃以下,持续1~2天。然后,口腔内出现小疱疹及溃疡,在舌、颊黏膜、硬颚处多见,软颚、牙龈及咽部也可发生。同时在手及足部背面及掌面出现数个至数十个斑丘疹,迅速转为小水疱疹。有时见于臂、腿及臀部或躯干。水疱疹2~3天消退,不留疤。可在幼儿园中暴发流行。 4、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主要是采用一些如双黄连、板兰根、清咽冲剂等清热解毒药品即可,另外,还可以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的油腻食品,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的食品。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而延误治疗。提醒各位家长,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5、预防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夏季常见病,预防此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文章来源:39健康网社区2010/5/24 3岁的毛毛一周前发烧不退,父母以为是感冒,用了几天药后仍不见好转,后到医院儿科就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经过治疗,目前已经康复。某儿科医院的医生介绍,近一个时期,因突然发热就诊的孩子非常多,这些孩子都伴有拒食、烦躁、夜间睡眠不宁等症状,年龄稍小一点的孩子还伴有流口水、哭闹、不吃奶,经检查孩子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夏秋季节较多见。在托儿所、幼儿园小有流行,婴幼儿患此病比较多,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专家介绍,造成“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引起的急性咽部炎疾病。这几种病毒所导致的疾病传染性强、流行快,主要侵犯1岁—7岁儿童,严重的可以引起心肌的损伤。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患儿可伴恶心、呕吐与咳嗽等症状。患儿一般为起病急、突然高热,早期可伴有流鼻涕,大一点的孩子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小一点的孩子则表现为拒乳、哭闹、不能睡眠,流口水等,重者影响吞咽功能,但多数不影响发声。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见咽部出血,有数个灰白色约小米粒大小的疱疹,直径约为1-2cm,周围有红晕。疱疹多分散存在,主要分布于咽腭弓边沿、口腔黏膜、扁桃体、咽后壁等处,疱疹可破溃,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诊断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十分困难,难在疱疹未显现之前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咽炎,对此,家长要加强观察。 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可选择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如板蓝根冲剂,汤药常用银花、连翘、蒲公英、薄荷、生石膏、竹叶、生地等清热解毒的药物。较重一些的孩子可静脉点滴炎琥宁、清开灵注射液。同时,还可以用雾化超声吸入中药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西医一般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病情比较重、高热的孩子,应根据病情化验后再进行静点。病轻者可口服新博林等抗病毒药物及退热药。 专家建议家长,当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另外,给孩子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尤其是不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夏季高发的一种疾病,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解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有哪些? 一、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 急性发热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大概为1-2天,过后突然开始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且持续发热或者反复发热。 口腔疱疹 当疱疹性咽峡炎出现发热的同时,一般在口腔上颚出现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食欲下降 由于口腔内疱疹形成,患儿会感到咽喉疼痛,这个时候患儿食欲下降,甚至拒绝进食。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只需要对症采取治疗措施即可。 一般治疗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热解的药物,如复方大青叶、蓝芩口服液、黄梔花口服液、清开灵、维生素C等。 对症治疗 体温低于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体温高于39.5℃

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退烧。 三、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一般护理 对于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室内环境卫生,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症护理 针对发烧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的方法,注意补水。 针对口腔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针对小溃疡,可适当使用帮助溃疡愈合的药物。 四、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1、疾病高峰期少去人多嘈杂的公众场所。一旦得病了一定要隔离,隔离到症状消失后一周。 2、注意个人卫生。孩子和家长都要勤洗手,对家中的物品进行必要的消毒;保持家中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粉尘。 3、夏季要多喝白开水,吃新鲜水果、蔬菜,饮食上注意清淡些,少吃易上火的零食。 4、平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5、一旦发现患病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哦。

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症性咽 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属于典型的病毒感染,夏秋季节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这时气温高、雨水较多、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呼吸道而引发疾病.3岁以下儿童最易中招。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是致病罪魁祸首。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该病常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咽部充血,年幼患儿常会哭闹,烦躁不安,年长儿会自诉喉咙痛。口腔咽部会出现数个至数十个2~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一般一两天后疱疹就开始破溃成小溃疡,孩子会更加难受,常常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疱症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需要隔离患儿,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小朋友。痊愈后,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密闭的公共场所。因患过此病的孩子还会反复感染。感染性较强。为防止

产生继发感然。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染。一定注意口腔卫生,可每天用淡盐水让孩子漱口。 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

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疱症性咽峡炎饮食方面的护理:四多一少要谨记。 因孩子突起高热,往往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护理上要注意四多一少,多洗手,多喝水,多休息,少量多次进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同时也要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选择一些清淡,如米粥、面汤、果汁、菜汁等。不要进食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治疗

疱疹性咽夹言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 2013.5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好发于夏秋季发病时有流涎的症状 减轻不适的方法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

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建议参考用药:利巴维林尼美舒希刻劳清开灵咽扁颗粒属于抗生素、解热镇痛、清咽利喉类药品。 七、八、九三个月婴幼儿疾病高发期,其中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最易得的疾病,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起病非常急,头天玩得挺好,第二天就高烧不退,咽部出现疱疹。一般的儿童患病后,常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咽部充血,并出现数个至数十个2~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一般一两天后疱疹就开始破溃成小溃疡,孩子非常难受。医生提醒: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罕见疾病,一般用药一周后就可以痊愈,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但家长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病起病急,孩子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如果孩子抽搐,在迅速送往医院的同时,家长可以掐住患儿的人中穴,不断呼喊患儿名字,同时要防止孩子在抽搐时咬伤舌头。抱孩子的姿势一定要正确:首先要松开孩子的衣领,让头偏向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呼吸顺畅,千万别仰头抱孩子,影响孩子呼吸。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一、定义: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二、病因: 1.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A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肠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 2.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3.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到感染,但以1~7岁多发。因婴幼儿呼吸道屏障功

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自洁”功能差,故易发病。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多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2.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

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3.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大多正常。如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应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2.取咽部疱液或粪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五、治疗: 1.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2.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 3.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4.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5.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

浅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浅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与护理对 策 在儿科,通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急匆匆地带孩子来看诊,说孩子嘴巴 里长了疱疹,吃不下,也睡不着,看起来揪心不已。别慌,这有可能是患上了小 儿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作为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在儿科,较为常见。得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可出现发热、咽痛、流延、 厌食、呕吐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还能引起消化不良、败血症、脑膜炎等 严重病症,危害性比较大。宝宝患上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其治疗方法很重要,同时,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也是不能少的。很多患儿家长,特别想通过好好护理,让孩子病情尽快康复,但是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体是什么疾病?”、“小儿 疱疹性咽峡炎该如何进行护理?”以及“得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应该要如何预防?”等,并没有很清楚的认知观念。因此,当孩子出现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后,就会非常担心。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一般而言,6岁以下儿童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的高发人群。本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形式,进行传播,在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出现爆发态势,应引起家长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那么,宝宝是如何患上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的呢?顾名思义,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的侵袭。当宝宝饮食习惯不良,比如吃了被污染的食品和水等,或者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皮肤黏膜疱疹液的时候,很容易感染上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此类病毒进入患儿体内后,在患儿的咽峡部、咽部,进行定植,引发一系列感染性炎症反应。

6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总结

6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情严峻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 干预总结 摘要: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孩子呼吸道感染,严峻程度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探究,总结了严峻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供相关临床参考。 一、引言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孩子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咳嗽、溃疡和淋巴结肿大等。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对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了解其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选取了60例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作为探究对象,分析其个人基本信息、疾病严峻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实行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效果。 三、结果 1. 影响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发育完善,患儿的疾病严峻程度逐渐减轻。 (2)免疫状况:患儿免疫系统的强弱与疾病的严峻程度密切相关。 (3)合并症:如其他感染、过敏等合并症会使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增加。

2. 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交叉感染。 (2)合理调控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潮湿。 (3)安置室内清洁、整整齐齐、舒适的环境,创设良好的休息氛围。 (4)注意孩子饮食营养,补丰富够的维生素。 (5)合理用药,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治疗。 (6)加强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儿的焦虑情绪。 四、谈论与结论 本探究通过对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发现年龄、免疫状况和合并症是影响疱疹性咽峡炎严峻程度的重要因素。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护理效果。 然而,本探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探究样本较小且仅限于一地区,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探究样本和多地区、多中心的探究,以增加其代表性。 综上所述,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会受到年龄、免疫状况和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行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儿的症状和提高护理效果。将来需要进一步深度探究,以进一步明确相关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的效果 综合以上探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受年龄、免疫状况和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护理效果。然而,本探究存在样本较小且局限于一地区的限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探究样本和多地区、多中心的探究,以增加其代表性。将来需要深度探究以明确相关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的效果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教案与总结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教案与总结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所致,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4-6月份高发,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潜伏期:3-5天,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大量复制。前驱期:1-2天,突发高烧38-40度,可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体质好的幼儿有的不发烧或者低烧)水疱期:2至3天,除高烧外上颚粘膜出现水疱。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是幼儿最痛苦期,因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拒等症状。温馨小贴士:幼儿高热患病期,家长主要的任务是使用物理降温或给孩子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1、疱疹部位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咽峡部位;手足口病在口腔、手足臀部通常都会有疱疹。2、发病风险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持续1-2周,可自愈。手足口病:病情较轻,持续1-2周,可自愈;病情较重,发展为脑炎;有百分之0.1的风险发展为脑出血。温馨小贴士:注意观察孩子手、脚、臀部有无疱疹,以防发展成手足口病。四、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目前没有疫苗。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勤洗手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分泌物后应洗手2.吃熟食和喝净水,生食和不干净的水有的自身带有一些特殊的细菌容易致病3.加强锻炼,锻炼可以加强幼儿自身的抵抗能力4.开窗通风,通风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的量。5.少去人多场所,避免密切接触咽峡炎的患者。温馨小贴士: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幼儿园为做

好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工作,建议家长和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早上来园时,请主动配合保健医生,有序排队进行晨检。2.如果您的孩子有出现以疑似症状(发烧、咽痛、咽部疱疹等),请家长及时带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3.若确诊疱疹性咽峡炎,请务必及时通知本班老师,以确保做到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4.幼儿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口鼻,并且纸巾丢至垃圾桶。5.勿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碗、汤勺等6.需要清洗和消毒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以及经常触碰的物品、家具、厕所,可以高温(大于56℃)、漂白粉或者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7.待隔离期满(2周)并症状全部消失后,携带正规医院开具疾病痊愈证明方可入园。

疱疹性咽峡炎

疱症性咽峡炎 症状:该病潜伏期为3~10天,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7日内愈合。愈合后一个星期内依旧有传染性。但传染性没有手足口强。会传染给体弱的大人。 确诊:需要到二甲以上大医院检查,查血确诊,痊愈后带医院病历及医生痊愈证明方可入园。(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与养护: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维生素C和B比较高的新鲜蔬菜水果(绿豆、胡萝卜、牛奶、鸡蛋(高烧时禁吃鸡蛋)、豆类、橙子、芒果、香蕉等)。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尽可能少吃煎、炸的油腻食品,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的食品,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 水痘 症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潜伏期14~16日,最初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呈向心分布的皮疹。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 确诊:需要到二甲以上大医院检查,疱疹刮片检查,痊愈后带医院病历及医生痊愈证明方可入园。 治疗与养护:开窗通风,用消毒剂对污染场所实行消毒。多休息,吃有营养并容易消化的食物。宜饮绿豆汤、小麦汤、粥、面片、龙须鸡蛋面等。多喝开水。局部红斑水泡千万不要挠破或者剪破挑破水泡,否则很可能留坑,也容易传染其他人。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玩具等实行消毒。患者的隔离期应自出疹开始到出疹后6天,或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脱落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入幼儿园;有并发症(肺炎、急性小血板减少)者应立即送医院检查,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易感孕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应消毒。易感者接触后应检疫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患病学生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水痘完全结痂蛋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 终末消毒:在幼儿病好一个星期后,对家里实行全面消毒,开窗通风,被子枕头阳光下暴晒1小时,玩具消毒水侵泡半小时,家具消毒水擦拭,餐具抹布等用沸

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评价

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22年4月-2022年7月收治的3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实行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32例患儿住院期间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护理满意度高。结论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可以减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疱疹溃疡愈合,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患儿康复,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蒙脱石散;针对性护理;治疗效果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1]。受疾病影响,患儿进食困难,能量、营养摄入不足,会降低其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严重影响其病情恢复。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1],为了控制和缓解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临床上一般选择清热解毒等对症治疗方案。笔者所在科室对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2年4月-2022年7月的收治的3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男19例,女13例,年龄5月0天-6岁8月,年龄均值为(2.37±1.64)岁。纳入标准:①患儿意识清醒;②患儿家属均知晓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患患儿;②合并严重肝肾、心肺功能损伤患儿;③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患儿; ④无法配合或中途退出患儿。

一例疱疹性咽峡炎诊治体会

一例疱疹性咽峡炎诊治体会 病史摘要:患者崔XX,女,8岁,以“反复发热1周”之主诉,于2019年2 月13日就诊于我院。患者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症状较轻,咳 少量白色粘液痰,无鼻塞流涕等卡它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 予头孢等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治疗,仍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9之间;遂 来我院就诊,现症:患者儿童女性,自发病以来头晕、咽痛、声音嘶哑,偶有咳嗽、乏力,精神尚可,食纳一般,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先 天性心脏病病史;个人史:长期居住在本地,无南方旅居史。 查体:体温38.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急性病容,咽红充血, 咽腭弓、软腭、悬雍垂附近粘膜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 有红晕,有的已经破溃成溃疡状,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全身皮肤无黄染、皮 疹及出血点,巩膜无黄染,颌下淋巴结肿大,触及如豌豆大小,压痛阳性,活动 度好,头部及锁骨下、腋窝下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 呼吸音粗,慰问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慰问及病 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杵壮指,双侧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本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02X109/L,淋巴细胞0.70,血红 蛋白126g/L,血小板234g/L,外院胸部正位片示:正常; 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鉴别诊断:慢性单纯性咽炎,表现为咽部粘膜慢性充血2肥厚性咽炎,主要 表现为咽部粘膜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3慢性萎缩 性咽炎,主要表现为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萎缩变薄,咽后壁有痂皮附着,分泌减少。 治疗原则:西医以抗感染、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疗以清热 解毒为主;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和护理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主要就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和治疗组均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患儿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护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明显优于对照组82%,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8%。结论临床上广泛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护理上首先告知家长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粪-口)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可为散发或小流行。认识到这点,家长们就可以从源头防治此病。家长及患儿很好地配合,加上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本院联合热度宁静脉注射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明显优于对照组8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疱疹性咽峡炎;蒲地蓝消炎口服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多发生在夏秋季,常见于婴幼儿,发病年龄多在1~7岁儿童,临床表现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腹痛等全身症状,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5月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护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6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诊治标准,其中男60 例,女46 例,年龄3个月~4岁,临床症状病例均表现突然高热37.9℃~40.5℃,流涕,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有咽痛,咽峡部、咽腭弓、软腭处均可见散在2~4 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将10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 例,对照组50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 ml/支)0.5~0.8 ml/kg/d加入葡萄糖中静滴,1次/d,连续3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3 次/d,连续治疗 3 d。其他治疗相同。两组体温超过38.5℃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 1.3护理 1.3.1消毒隔离严格实行隔离制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2次/d,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空气净化器消毒2次/d,1 h/次。减少探视人员,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双手用消毒液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2发热的护理发热时,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引起体温进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受自然环境的环境污染,疱疹性咽峡炎的患病率在日益增加,迫不得已造成大家的重视,疱疹性咽峡炎表现症状为持续发热,多见与1-7岁少年儿童中,关键因为呼吸系统天然屏障作用不够,黏膜细嫩等原因引发,疱疹性咽峡炎一定要引起重视,保证早发现早医治,不许病人承受病苦的摧残。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式便是用药治疗,维持口腔的干净环境卫生,不许病菌侵入,

能用淡盐水漱口,碰到发热症状要用用药治疗,比较严重的一定要送到医院门诊,不必引起其他类病症的造成。 此病具体表现为急剧发热,可持续高烧或反复高烧,年纪大的小孩常诉咽喉痛,咽下时更为常见,有时候诉头痛、腹痛或肌疼;婴儿则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拒食、流囗水、呕吐等。大部分患者沒有咳嗽、流鼻水等病症。 一部分患者可出現颌下淋巴结肿胀或压疼,血常规化验大多数是血细胞计数一切正常或稍低。在宝宝常产生呕吐和惊厥,发病2天内口腔粘膜出現极少数(非常少超过12个)小的(直徑1~2mm)灰白疱疹,周边绕以红晕,常见于扁桃体炎前侧,但也可坐落于软腭,扁桃体炎,悬雍垂,舌部等,在之后的24钟头内水疱溃破变成浅溃疡,直徑一般在5mm下列,1~5天内痊愈。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提高,取咽喉部疱液或排便,经组织塑造或打疫苗于乳鼠必得发病病毒感染,另外可用急性症状及手术恢复期血细胞开展独特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止实验,以助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很严重的病症,中医治疗的实际效果显着,日常生活,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新鲜水果,多注意休息,此外还要确保口腔的身心健康,避免疱疹性咽峡炎的入侵,幸福的生活是需要身心健康的你来打开的,坚信美好的明天就在你的眼下。

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护理体会

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之一,好发于夏秋季,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粘膜上有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病程1周左右。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对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102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疗程5天左右,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2例疱疹性咽峡炎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病例,年龄1~5岁,均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版[1]诊断标准,病程1-2天,均有发热、咽峡部疱疹。 1.2 治疗方法:在常规对症、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6ml/kg 加入 5%葡萄糖100-250ml中稀释静滴,1次/d(最大量 10ml/d),疗程5d。 2.护理 2.1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探视人员,病房每日通风

3~4次,每次3O min至1 h,循环消毒机每日2次,每次30 min至1 h。床头桌等物品每日用0.1% 含氯消毒剂擦拭,穿刺盘、听诊器等医疗用品每个病房单独备用,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双手用消毒液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2 高热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如体温在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常用方法有:头部置冰枕,解开衣被,冷毛巾湿敷前额或温水擦浴患儿颈部、腋窝、大腿根部。如体温在38.5℃以上,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对不能口服给药的小儿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 2.3 口腔护理:患儿咽峡部有疱疹、溃疡,患儿因疼痛常阵发性哭 吵不安,吞咽疼痛,影响饮食摄入,所以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舒适护理尤其重要,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数次。对小婴儿每天定时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3次,重者用康复新液涂抹创面。 2.4 饮食护理:患儿因口腔疼痛,张口困难,不愿进食,但溃疡的愈合需要营养,故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饮食,以稍凉为宜,不能过酸或过咸,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可适当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培训记录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培训记录 面对来势汹汹的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等),我们只有透彻的了解此类传染疾病的预防、护理、治疗误区等相关知识,才能帮助孩子有效的抵御传染疾病的侵害。我们利用放园后的时间为老师们培训了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知识。 1.疱疹性咽峡炎的引起 首先,我们要让老师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症。我们整理了以下资料: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特征为突起发热和咽喉痛,起病2-3天内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腭垂、舌部等。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多在1-5天内愈合。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老师们表示了解之后我们又带领老师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2.疱疹性咽峡炎的识别 我们准备了一些典型案例的图片让老师们观看,让老师们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观察孩子们的情况。以下是老师们结合图片案例需要了解的内容。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3-10岁的儿童,好发于夏秋季,潜伏期3-10天。本病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

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 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后,24小时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见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愈后良好。看到了图片和接受了此知识的学习之后,老师们表示会加强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识别,以便能够更好的及时观察孩子们的情况。 3.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也可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大人亲吻孩子也可能传播。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够引导孩子们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能够加强孩子们的防御意识。 4.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这也是我们此次培训之后需要重点实施的内容,要求每个老师都必须记住,并且召开家长会,让每一个家长都能够了解到,并及时预防。平时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换外衣裤、洗手、漱口等就能有效避免可能的传播。要勤通风,督促孩子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多休息,让孩子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需要让每一个小朋友都了解到防治知识,需要老师日常带领与引导。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控制知识要点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控制知识要点 一、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多为柯萨奇A组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3-10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二、临床症状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本病呈自限性,病程大约7天,预后良好. 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异同 一相同点 1.病原体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2.临床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可出现口腔内疱疹及溃疡表现. 3.流行病学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具有传染性,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可能出现散发或聚集性疫情. 二不同点

1.疹子分布部位 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症状主要为发热和口腔疱疹,但手、足、臀等部位并无疹子分布,而手足口病则有. 2.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手足口病要小,后者更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3.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症状较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要轻一些. 4.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几乎不会出现重症、死亡病例. 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四、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要点 学校和托幼机构在疫情流行期间,应积极落实晨午检、病例隔离、清洗消毒、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 一病例隔离 对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要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医疗机构不应开具复课证明,以免造成疫情扩散. 二预防控制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并立即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212例临床分析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212例临床分析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21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忆性分析。结果212例中男112例,女100例。年龄4个月~7岁,其中3岁19例。发病月份:1~3月份19例,4~6月份75例,7~9月份88例,10~12月份30例。发热209例,无热3例;热峰37.5~40.5℃,均数为℃;≤38.0℃ 15例,38.1~39.0℃ 60例,39.1~40.0℃ 115例,≥40.0℃ 19例。总热程1.5~7.0 d。血常规白细胞范围4.41×109/L ~34.38×109/L,均数为×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98%,均数为%,其中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婴幼儿,夏秋季发病为主,多见高热,实验室检查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升高较常见,抗生素治疗无效。【关键词】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分析;抗生素 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此病呈散发或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涎、拒食、口腔疱疹等。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该病,对本院2021年11月~2021年10月门诊收治的212例患儿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忆性分析,并对其中初诊即使用抗生素者,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1月~2021年10月本院门诊收治21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且无下呼吸道感染、心功能不全、肝肾损伤、惊厥等合并症,对212例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忆性分析。 1. 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3岁19例。发病月份:1~3月份19例,4~6月份75例,7~9月份88例,10~12月份30例。 2. 2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209例,无热3例;热峰37.5~40.5℃,均数为℃;≤38.0℃ 15例,38.1~39.0℃ 60例,39.1~40.0℃ 115例,≥40.0℃ 19例。其中就诊前发热天数0.3~5.0 d,就诊后发热天数0.5~6.0 d,总热程1.5~7.0 d。且就诊前发热时间越长者,就诊后发热持续时间越短。初诊时因咽峡部疱疹即确诊184例,就诊后出现疱疹28例。就诊后疱疹消失时间为2~8 d,其中2 d 28例,3 d 56例, 4 d 83例,5 d 34例,6 d 9例,7、8 d各1例。多在3~5 d内消失;消失较晚者均为就诊后才出现疱疹者。 2.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范围4.41×109/L ~34.38× 109/L,均数为×109/L。其中60 mg/L 4例。 2. 4 治疗及转归因发热、拒食、纳差等给予静脉补液及柴黄颗粒、口炎颗粒口服治疗,体温>38.5℃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等治疗。其中有71例使用了抗生素,初诊时明确诊断者45例,初诊时未确诊断者26例。青霉素针8例,头孢呋辛针63例,疗程3~5 d。所有患儿均治愈,无重症病例。为明确抗生素疗效,选取初诊时即确诊的且有发热的178例患儿,其中使用抗生素44例,未使用134例,比拟两组患儿退热及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3 讨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