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代工笔花鸟的兴盛

宋代工笔花鸟的兴盛

宋代工笔花鸟的兴盛
宋代工笔花鸟的兴盛

(题目待定)

——从宋代工笔花鸟画看个人发展和艺术整体的繁荣

内容摘要

宋代是工笔花鸟画极其繁盛的时代,首先其在艺术上的成果值得研究和借鉴,另外其发展脉络交叉复杂,各种因素的交织也带来了内容更为丰富的交流碰撞。本文即是试图通过整理、概括和提炼它的历史发展脉络,希望在学习宋代工笔花鸟之外于它演变的历史中探寻一下个人与艺术整体繁荣之间的关系,以助益于对当下艺术的思考。

绪论

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倘若不是摒弃一切随性地抒发自我,那么随着对艺术的体悟渐深,总会关照及对自我艺术的思考:我的艺术处于何种位置,当下我应做什么,如何进一步发展,我的艺术将朝向何方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艺术总体难见涯涘,渺渺个体在茫茫艺术的大洋中如何掣帆航行,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要去面对这个问题。这不是纯粹的出于功利性的问题,相反,在绝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艺术本身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思考个人发展与艺术总体。从何处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呢?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谈道“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中国古人也讲“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王夫之《读通鉴论》),李维在《罗马史》中也说“研究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你应当把这些作为借鉴”,鉴古知今,回望历史或许可以有一些学习,得到一点启发。谈到工笔花鸟画,宋代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也许宋代花鸟画的发展繁荣可以为我们带来些许启示。本文即是以北宋为重点,通过梳理芜杂的宋代工笔花鸟之脉络,拨开千头万绪,试图从中撷取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言及工笔花鸟,倘若寻求一个极其辉煌灿烂的时代,那么宋代当之无愧。两宋时代,绘画相当发达,花鸟与山水并盛,进展殊大,远非前代可及,尤其在花鸟方面,可谓之彪炳画史。古人有厚古之风,古代著述,对于谈论前代作品一向持敬畏态度,有崇仰之情绪,然而宋人谈及当朝花鸟画时常常是不见丝毫谦虚。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就说:“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今。”可见宋代人对自己的花鸟画是颇为自信的。当然,宋代花鸟画成就卓然前代抑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宋代花鸟画的兴盛首先体现在其欣赏面的扩大。据记载,开封、临安的一些茶坊、酒肆及商店就常用绘画装点以吸引顾客,绘画进入富有的市民家庭。画师们除了为贵族阶层装饰屋宇墙壁以及绘制寺观壁画外,还要满足广大市民对画作的需求。北宋画僧仲仁善画梅花,作品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黄庭坚在其《内集》中就有抒发其倾慕之情:“梦蝶真人貌黄槁,篱落逢花须醉倒。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扶持爱梅说道理,自许牛头参已早”。很多画师的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供应不同阶层买主的需要。画家的作品也被贩运往各地,外地的商人也在各地收购作品携带到本地出售。北宋时开封大相国寺资圣门前就有经营图画的店铺,绘画的市场已十分活跃。其次,花鸟画逐渐受到重视,从事花鸟的画家众多。画史记载,唐代已有人善画花鸟,不过多为点景陪衬,未成独立。至五代、宋初,独立的花鸟题材才正式问世,但在此阶段发展亦迅速,花鸟画家人数激增。宋初石恪以画人物名显于世,南宋赵希鹄所著《洞天清禄集》中说“(石恪)亦能水墨作蝙蝠、水禽之属,笔墨轻盈而曲尽其妙”,画家着眼于花鸟的趋势已有反映。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共二十卷,分十门,除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山水门而外,其余五门皆属当今所称花鸟一科,分别为龙鱼、畜兽、花鸟、墨竹、蔬果,有三十位花鸟画家,作品共计2400轴。其中虽含一些前代作品,但从庞大的数量中亦可窥宋朝花鸟之兴盛。再者,从史实来看,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花鸟画家,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宋代绘画还有一个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量画家在绘画题材上趋向专精。比如戴嵩独善画牛,曹霸精于画马,有人善画猿,有人专鹤等等,正如书序所云“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这种专精的追求其实有些像时期世纪欧洲的荷兰小画派。十七世纪的荷兰出现了很多在特殊题材上有精到表现力的专门画家,譬如擅长静物尤其擅长画桌台器皿的赫达、卡尔夫;擅长表现乡间风景的霍贝玛;擅长画水边风车的雷斯达尔、擅长制作写真肖像画的伦勃朗和哈尔斯等,中国这时期的现象虽然在性质上某些地方与它存在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都是因社会经济的活跃引起的绘画的进一步发展,其专精的现象就是绘画高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从绘画成就上来看,不论技艺还是审美情趣,宋代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因而宋代在绘画史上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时代,尤其就工笔花鸟画而言。一方面它提供了极其丰富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创作经验和实践方法,另一方面宋代作为一个具有很强代表性的时代,在一个大的繁荣环境下涌现出来大量在绘画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这些个人又推进着整体的繁荣,个人和艺术总体之间这种交互影响的关系也带来一些相关我们自己思考的昭示。所以,抛弃纯粹历史线索梳理的意义而外,探讨宋代绘画依旧具有意义,而这对于现实而言意义似乎更加重大,这也是写作本文的最主要出发点。

一花鸟画的肇始与成熟

意大利人认为,是乔托揭开了艺术新的篇章,按照惯例,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从出现了这个伟大的画家开始。下文我们将要看到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尽管如此,仍然不无裨益的是,要记住在实际历史中没有新篇章,也没有新开端;而且我们要认识到他的方法大大地归功于拜占庭的艺术家们,他的目标和观点要大大地归功于建筑北方大教堂的伟大雕刻家,那也丝毫无损于乔托的伟大。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第十章》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犬马等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的画,皆称之为花鸟画。从考古资料来看,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花鸟绘画已开始萌芽。一九七八年在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纹彩陶缸,其上描绘衔鱼的水鸟和一把石斧,图绘构图完整、描画生动,可见新时期时代花鸟画已初具形制。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现藏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的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的第一位花鸟画家。

与宋代画风息息相关的是唐代的绘画传统。唐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花鸟画开始兴盛的时代。“花鸟”这一名称始见于此时期,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于薛稷、边鸾、尉迟乙僧、殷仲容等人名下,立有“花鸟”之名。不过当时“花鸟”尚不是当下所指的概念,诸多花鸟画题材尚未涵盖于“花鸟”名下,与之并列的还有鹰鹘、雉兔、竹鸡、蝉峰、燕雀、草木、花竹、鹤竹等。有唐一代花鸟画家甚多,专门画家的产生就绘画的分科而言,花鸟一科已然形成。

初唐之时,花鸟画即已兴盛。此时期,画家多画禽鸟,次为花木。如清代王概等撰写的《芥子园画传》就说“考厥绘事,唐之工花卉者,先以翎毛”。开国之初宫廷中喜好花鸟画,皇室之中有不少人善画禽鸟。比如汉王李元昌,《唐朝名画录》载“善画马,笔踪妙绝,后无人见。画鹰鹘雉兔,现在人间,佳手降叹矣”。李渚“善画雀蝉、驴子”(《唐朝名画录》),李元嘉“善画龙马虎豹”(《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云滕王李元婴“滕王元婴,唐宗室也。善丹青,喜作蜂蝶。朱景元尝见其粉本,谓能巧之外,曲尽精理,不敢第其品格”。此时,著名的花鸟画家还有尉迟乙僧、殷仲容、康萨陀、刘孝师、薛稷。他

们都有各自发展创造的风貌,比如《历代名画记》记述殷仲容就说他“善书画,工写貌及花鸟,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另外,除了专业从事花鸟的画家之外,还有一些兼善花鸟的画家,据《历代名画记》记载,阎立本、窦师伦、郎馀令亦兼长花鸟。盛唐花鸟虽不及人物、山水之胜,但鞍马可谓独步,有曹霸、韩幹、陈闳、韦无忝等名家。此外李思训、王维山水之外亦兼善花鸟。专工花鸟的画家也有一些,有姜皎、冯绍正、李湛然、李逖、竺元标、蔡金刚、毛嵩、姚彦山、程逊等。唐朝中期,发展极大,有韩滉、戴嵩、肖悦、李约、边鸾、梁广、韦鉴、白旻、李昭、魏晋孙等一大批画家花鸟成就卓著称名于世。晚唐画道不兴,花鸟亦处颓势,其时画家专习者众。张立之善墨竹,卢弁善猫,张颖、周滉、刁光胤善长花鸟。《图画见闻志·卷二·纪艺上》记载刁光胤“工画龙水、竹石、花鸟、猫兔。黄筌、孔嵩,皆门弟子。尝于大慈寺承天院内窗边小壁四堵上画四时花鸟,体制精绝。后黄居采重装饰之,亦有图轴传于世”。现存台北故宫的十开册页《写生花卉图册》,画均设色,鲜丽精工,传为其作。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的衬景中有辛夷花、白鹤、小狗,“下笔轻利,用色鲜明”;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墨竹数杆,新疆阿斯塔纳唐墓中有织锦花鸟六条屏……这些也都充当进了宋代花鸟传统。

二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何以明其然?黄筌与其子居寀,始并事蜀为待诏,筌后累迁如京副使,既归朝,筌领命为宫赞。居寀以待诏录之。皆给事禁中,多写禁蘌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今传世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之类是也。又翎毛骨气尚丰满,而天水分色。徐熙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今传世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是也。又翎毛形骨贵轻秀,而天水通色。二者春兰秋菊,各擅重名。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五代宋初战争频仍,唯独江南、西蜀偏安一隅,绘画得以长足发展。画院的设立尤有促进,花鸟画发展较显著,黄筌、徐熙是当时佼佼者。二者为何名著当时,从记载来看,不仅仅在于他们技法高超,其形成自家的面貌是人们并提而赞津津乐道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画风也造成了深远影响。

黄筌(公元约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人。17岁时即以画供奉内廷,任前后蜀宫廷画师四十余年。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史载黄筌年轻时就很聪慧,十三岁时从刁光胤为师,学习花鸟,又据说蝉蝶画法学滕昌祐。山水学自李升,兼能道释人物,但最擅长的还是花鸟。宋人谓其“画花妙在敷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宋代黄修复《益州名画录·卷上·妙格中品》有这样一则记载,孟蜀的一位翰林学士欧阳炯所撰《奇异记》中指出:“六法之内,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筌之所作,可谓兼之”。

黄筌长期供职宫禁,目睹宫廷豢养的珍禽异兽和种植的奇花异草,图之于殿堂的门帏、墙壁、屏障和卷轴的作品不可胜数。据传,他曾绘六只仙鹤于宫内大殿的墙上,仙鹤各作惊露、啄苔、理毛、整羽、唳天、翘足姿态,被认为超过了前代画鹤名家薛稷。黄筌父子还在蜀宫八卦殿壁上图写四时花卉、兔雉鸟雀,描绘生动传神咄咄逼真,竟使进献的白鹰扑向画壁。当时所绘现已无存,具体是何面貌我们已无从知晓了。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卷,绢本设色,画麻雀、白雀、鹡鸰、白头鹇等十余只禽鸟,以及蚱蜢、蝉、蜜蜂、蟋蟀等草虫,还有大小两只乌龟。细观此图可见,作者是先以较为细柔的线条极工整地勾勒了物象的轮廓线,然后以较浅的色彩渲染。鸟雀或静立,或

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每一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这幅作品上虽无黄筌名款,但有“付子居宝习”五字,似为一幅给儿子学习之用的画稿。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整幅绘制精工典丽、生动自然,应属黄筌之作,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家富贵”的巨大魅力。黄筌的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花鸟草创时期之形貌已达到极高的境地可见一斑。不过,也正由于黄筌经过不断的磨练,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并坚持写生,才开创一派花鸟新风貌。

黄筌一家弟唯亮、子居宝、居实、居寀俱擅绘画,承筌之衣钵,影响一代画风。弘扬工细、着色为主、逼真的勾勒填彩画法,因其格调富丽,遂成为北宋初翰林图画院优劣取舍标准,院体绘画也由此形成。

徐熙,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但可知其卒于宋灭南唐之前,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画名声噪当时,时称“江南花鸟,始于徐家”“下笔成珍,挥毫可范”。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据传,宋太宗曾经阅览图画,看到徐熙的一幅画了石榴树的画,画上榴树结了很多石榴,皇上诧异赞叹了很久,并说“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其余不足观也”,遍示给众臣,俾为标准。北宋米芾也对他推崇备至说:“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相对匮乏徐熙画风亦难确知,从相关记述来看除为人熟知的“野逸”风貌外,徐熙还有另一面貌。《图画见闻志》中记徐熙为南唐宫廷所绘的“铺殿花”、“装堂花”,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叠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存生意自然之态”。这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也构成了徐熙绘画的另一种形态。这里主要探讨其具有代表性的“野逸”画风。

《宣和画谱》谈到徐熙“且今之画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独熙落墨以写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绝笔”又“盖筌之画则神而不妙,昌之画则妙而不神。兼二者一洗而空之其为熙欤?”所谓兼之神妙是何面貌?徐熙的绘画风格因无可靠的传世作品印证,较之黄筌更显得扑朔迷离,我们只能由文献中加以探究。

从记述中来看,确有徐熙其人风貌是毋庸置疑的,自己、他人都有大量的相关描述。《图画见闻志》云“(徐熙)善画花木禽鱼蝉蝶蔬果,学穷造化,意出古今”。刘道醇《圣朝画评》说“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之类,多游园圃以求情状。虽蔬菜茎草,亦入图写。意出古人之外,自造于妙。尤能没色,绝有生意”;史传中盛称徐熙画的根本特点是“落墨为格”,谓以

“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隠映也”(引自《图画见闻志》卷四);苏东坡有《王晋叔所藏画跋尾五首?徐熙杏花》赞叹:“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梅尧臣诗说他“年深粉剥见墨踪,描写工夫始惊俗”;米芾在其《画史》中记载:“徐熙、徐崇嗣花皆如生”。苏辙又说:“徐熙画花落笔纵横”(《栾城集》卷七)。前者是说用笔不太拘束,后者意为落笔有力。从这些文学语言中可以体会出徐熙大约比黄筌用笔生动。不见画迹空闻叙述始终还是有些令人难以捉摸。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描述稍微清楚一些,说“诸黄画花妙在傅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徐熙在自己撰写的《翠微堂记》中说“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此真无愧于前贤之作,当时已为难得”。综观以上,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徐熙画风的概貌:其一,他重于笔墨;其二,着意生动。徐氏风格亦有传承,徐熙之孙崇嗣、崇勋、崇矩皆长于绘画,有其家学渊源,必然受之影响。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中总结说“徐熙之孙崇嗣,在院外创没骨写生法,传其祖父轻淡野逸之趣,与黄氏一派对峙,是谓徐氏体”。

徐、黄二者之风格构筑起了宋画之两大不同面貌。徐、黄而后,历代花鸟画家各有创格,异彩纷呈,莫不导源于徐黄二体。

宋初继黄体者众,有夏侯延祐、李怀衮、李吉、傅文用、陶裔、李符等。当时虽已有徐黄并称,但总的来看黄家画法相对更受欢迎一些。由于当时主流审美风尚的原因,黄体影响整个画坛,乃至徐熙后人亦有效法黄筌画风的倾向。关于徐崇嗣画史有“率皆富贵图绘,谓如牡丹、海棠、桃竹、蝉蝶、繁杏、芍药之类为多”之与野逸画风创作不同之记述。黄筌一直深深影响着画院的绘画风尚。将近一百年间,“黄体”最终形成了一个程式,画家们亦步亦趋,往往不敢越此雷池,直到北宋中期才有了新的转机。人们厌倦了沉滞的状况,院外一些画家进行着一些努力。真宗朝赵昌,英宗、神宗之际则有易元吉,传徐氏法。“宋画院较艺者必以黄筌父子笔法为程式,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宣和画谱》著录崔白作品二百四十一件,绝大多数为花竹翎毛,其弟崔悫也有画名。从其兄弟作品来看均以水墨淡色画成,笔法简练豪放,有荒寒野逸之趣。武臣吴元瑜,《图绘宝鉴》说他“善花鸟人物山林,师崔白,描法纤细,傅染鲜润,大变唐五代宋国初之法,自成一家”。元瑜变法为“放笔墨”,笔墨洒脱豪放,“其孤标雅致,非近时之俗所能到。尤喜作败草荒榛、野色凄凉之趣”(《宣和画谱》)易世俗之气也稍变革从前院体。崔白和吴元瑜在保持缜密工细勾勒的基础上加进了生动活泼的迹象,他们在画坛的兴起无疑增加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也使“野逸”风貌得到进一步传扬和发挥。

三宋徽宗和宫廷画院

黄氏“富贵”体貌,描画精细是其开创,但在表现自然状态的“生动”方面似尚有欠缺,而用笔亦较纤细孱弱。北宋中期崔白等人求自然之生气,大大提高了描绘生动的技能,用笔亦遒美,但于设色似有差逊。至赵佶时代似乎兼有了二者之长。

北宋宗室喜好书画者众,赵宗汉、赵仲佺,赵仲僴、赵士雷、赵士腆、赵士暕及曹氏,赵頵、赵孝颖、赵士衍、赵楷、赵令穰、赵令松俱善丹青,其中徽宗赵佶书画造诣尤为突出。赵佶是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一一零零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元代脱脱帖木儿撰《宋史》的《徽宗纪》,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宋史》记载:“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昔

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馀,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徽宗在治理国家上是极不成功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垂名后世,《画继》中形容“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他在艺术上成就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广川画跋》曾道“(徽宗)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劳伦斯·西克曼在《中国的艺术和建筑》一书中所说:“帝位为徽宗的绘画活动创造了条件,但徽宗的画并不是因其帝位,而是因其画作本身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后世的”,此评价也是十分中肯。从现存的大量落其名款的宋代绘画中,我们可以窥看其高超技艺(虽然有一些绘画被质疑为宫廷画家代笔,但赵佶确有完成高水准的作品应是确凿)。

宋徽宗除本人力行书画实践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外,还以一朝天子的身份大大推动了艺术的繁荣,这尤其体现在他在位期间画院的发展上。

根据陈师曾的整理和考证,南朝后主李煜时期就已经有画院设立,以待诏、祗候等的官职优待擅长绘画的人,到宋朝时,更加扩张了规模,设立翰林图画院,集聚天下画人,因其才艺而授以待诏、祗候、艺学、画学正、学生、供奉等官职,常令画纨扇进献皇帝,画得最好的令画宫殿寺观。俞剑华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中有着样一段描述:“太祖、太宗相继翦灭西蜀、南唐,其待诏、祗候之名手,亦相继归宋。郭忠恕自周往,黄居寀、高文进自蜀国往,董羽自南唐往。其余为祗候、艺学者甚多。政和中,兴画学,画院仿旧制,设官六级,又旧制以艺进者不得服紫绯,带金鱼,至政和、宣和年间,于书画院之官职乃独许之。又待诏列班,以画院为首,书院次之,琴院、棋玉琪院等在下。画院中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至院,以示学人,仍责军令状,以防遗坠渍污”。宋代画院还有一定的考核制度。根据宋·邓椿所著之《画继》一书的记载,宋代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时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经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成为翰林图画院的成员。而考试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由宫廷主考人在古诗中寻找一句现成诗句,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考的画家们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的诗句变成可视的图画。“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又如‘乱山藏古寺‘”,要求画家所作不但切合试题,而且还要求画幅构思巧妙,不落俗套。可想当时画院状况。

资料显示:宋太祖时代画院待诏有黄惟亮、黄居寀、王霭、高益、王宁五人,祗候厉昭庆一人,艺学赵元长、夏侯延祐两人,学生赵光辅一人,加未明职位者杨斐;太宗时代待诏有高文进、高怀节、王道真、牟谷、陶裔、蔡润六人,祗候高怀宝、李雄、吕拙三人、艺学董羽、闫文贵;真宗时代待诏有荀信、高克明等三人,祗候高元亨,艺学刘文通,加上官位不明的龙章、冯清二人;仁宗时代,待诏有任从、斐文睍二人,祗候屈鼎、陈用志、支选、梁忠信四人,学生侯封;神宗时期画院人数有所增多,待诏有侯文庆、董祥、钟文秀、王可训,祗候葛守昌、勾龙爽二人,艺学增加至崔白、郭熙、李吉、徐易、徐白五人,另有何渊、能仁甫二人;徽宗时期,待诏有勾处士、黄宗道、朱渐、和成忠、马贲、郭信,画学正陈尧臣、学生刘坚、石珏,另外还有韩若拙、任安、朱宗翼、赵宣、刘益、富燮、薛志、田逸民、趙廉、超师、侯宗古、孟应之、宣亨、卢章、周照、张戬、战德淳、李希成等不明官职的十八人供奉画院。通过对比人数不难看出,徽宗时期画院较之前有明显的发展。后人曾把宋徽宗赵佶主持的皇家画院称为“宣和画院”。这个时期的绘画风貌称为“宣和体”,这昭示出两点含义:其一,标示出此时的画院已与前代不同,是画院体制演变到了一个更加高级的阶段;其二,此时的宫廷绘画已与前代不同,属于更加成熟完美的形态,而且构成了一个独具时代特色的绘画艺术流派。

宋徽宗的宣和画院内,花鸟题材又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从它的艺术风格特征来看,首先一点就是把五代初确立的“黄派”体貌更进一步的完善化,兼具徐、黄二人之长,不仅设色富丽动人,而且刻画更加精工、神态逼真,充分体现了宋代宫廷绘画艺术,淋漓尽致表达

了其高级的审美内涵。赵佶朝廷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下,黄筌、徐熙体系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延展和传扬,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高度繁荣的局面已然形成。

四道法自然的审美追求

当然,艺术趣味跟饮食趣味相比,不知要复杂多少倍。它还不仅仅是发现各种细微风味的问题,而是更严肃、更重要的问题。那些艺术大师毕竟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艺术作品,备尝艰辛,呕心沥血,他们至少也有权利要求我们设法弄清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导论》

宋代绘画的繁荣凝聚了几代艺术家的辛勤努力,他们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成果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学习的内容。纯粹感官上的主观浅显认知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更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后,相继出现了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南宋邓椿《画继》等著作,对唐会昌年间以后至南宋时期的绘画作延续性记载的书籍。断代史有北宋刘道醇记载五代画家活动的《五代名画补遗》,他的《圣朝名画录》则汇集了北宋前期画家的生平史料。北宋黄修复《益州名画录》记载了唐中期以后至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画家的生平活动以及作品,是一部材料丰富而生动具体的地方画史专著。这些专著除了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外,还留下了许多关于绘画创作、评判理念的论述。宋代宫廷也重视对于书画的收藏访鉴,宋太宗时即在整理宫廷藏画的基础上编纂了《名画断》。徽宗时期,又将宫中所藏书画依画家分门别类加以著录,成《宣和画谱》,共收录魏晋以来画家二百三十一人,分十门,作品六千二百九十六件,并有画家专辑和作品目录,是历史上最为丰富最为完备的宫廷藏画著录。另外,还有高宗时期的《思陵名画记》、宁总时期的《秘阁画目》、、米芾所著《画史》、李廌所编《德隅斋画品》、董逌所写《广川画跋》也颇具学术价值。此外,宋金诗词文集中也有大量关于书画品鉴评论的文字。所有这些为我们了解宋代绘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我们更加立体地认知宋代绘画理念也有了更大的可能。

崇尚自然逼真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最主要特点,这一点贯穿于宋代绘画的始终,融入了宋代绘画的品格之中,也成为了宋代绘画精神的主要支撑。精神核心的形成源于历史文化的积累传承、众伟大艺术家的创造推进以及时代的推动和传扬。从唐代到黄筌、徐熙再到徽宗和他的宣和画院就是它生成的一个漫长历程。在漫漫的历史过程中,它也许还会发展、演变甚至将面临更迭、被其他隐没,但在这种稳定性的延续中它已留下了痕迹,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它熔铸在了历史文化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消失了现于外的痕迹,也将因其绵延而获得新的生命。

宋代工笔花鸟崇尚自然逼真的外在直接表现就是注重观察。

《画继》中记载:

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画院众史令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烂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上曰:“未也。”众史愕然莫测。后数日,再呼问之,不知所对。则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众史骇服。

当然作为故事或许有出于消遣而演绎的成分,但至少从侧面反映出宋代花鸟要求的“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的风尚。

《宣和画谱》记刘寀:“善画鱼,深得戏广浮深,相忘于江湖之意。盖画鱼者,髻鬟鳞刺分明,则非水中鱼矣,安得有涵泳自然之态。若在水中,则无由显露。寀作之鱼,有得于此。他人作鱼,皆出水之鳞,盖不足贵也。由是专门,颇为士人所推誉”。追求逼真可见一斑。

为了追求自然逼真,落实到实践方法,宋代工笔花鸟也非常讲求亲自体味现实。南宋李澄叟《画山水诀》说:“夫画花竹翎毛者,正当浸润笼养飞放之徒。叫虫,问养叫虫者;斗

虫也,问养斗虫者或棚头之人求之。于禽须问养鸷禽者求之,正当各从其类。又解系自有体法,岂可一毫之差也。画牛虎犬马,一切飞走,要皆从类而得之者真矣。不然,则劳而无功,远之又远矣。韩干画马,云廄中万马皆吾师之说明矣。画花竹者须访问于老圃,朝暮观之,然后见其含苞养秀,荣枯凋落之态无阙矣”。这强调了亲见对于“真”的作用。当时画史中也充斥着有关画家为了创作而亲身细致观察的记载。《宣和画谱》说滕昌祐“卜筑于悠闲之地,栽花竹杞菊以观植物之荣悴,而寓意焉”。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易元吉:“灵机深敏,画制悠长,花鸟蜂蝉,动臻精奥。始以花果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獐猿。尝游荆湖间,入万守山百余里,以觇猿狖獐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一一心传足记。得天性野逸之姿。寓宿山家,动经累月,其欣爱勤笃如此。又尝于长沙所居舍后疏凿池沼,间以乱石。丛花、疏篁、折苇,其间多蓄诸水禽,每穴窗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画笔之妙”。《圣朝名画评》记载:“赵光辅,尤善画番马,凡欲为之,必心潜虑密,视听皆断,方肯草本。然后点窜增减,求其完备,始上缣素。故光辅无一毛之失,得者如获至宝。古今为番马者亦可数,故鳷得其肉,东丹得其骨,东丹字赞华,契丹人。光辅兼有之。学博才长,为世推重。至于戏风拽绳、吃草饮水、奔走立卧、嘶啮跑蹶、瘦壮老嫩、奴马,良疲逸、羁絷疾病之状,莫不精至,全夺形似,略无失处,未见能继者”。

宋人在创作的态度上也是十分认真用心的。《宣和画谱》记戴嵩:“嵩以画牛名髙一时,盖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苟致精于一者,未有不进乎妙也。如津人之操舟,梓庆之削鐻,皆所得于此,於是嵩之画牛亦致精于一时也”。从李廌写的《德隅斋画品》中记叙厉归真画虎一例,更能看出这种对于注重亲身体会而且创作专注用心的态度:

归真画虎,毛色明润,其视眈眈有威加百兽之意。尝作棚于山中大木上,下观猛虎,欲见真态。又或自衣虎皮,跳踯于庭,以思仿其势。

宋代花鸟画家对于花卉植物的观察则更是细致,同时一样的花朵却连四时的微小差异也注意到了:

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上喜赐绯,褒锡甚宠,皆莫测其故。近侍尝请于上,上曰:“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邓椿《画继》)

可见,宋代为了追求逼真写实几乎做到了极致。更扩展一些,自然逼真基础之上宋人也更重视于作品的神韵,邓椿《画继》道:“故画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先代的讲求画作本身的生动自然神韵的理念是没有被忽略掉的,这也是形成宋代工笔花鸟面貌的重要原因之一。

理念追求之下,宋代也有一套与之匹配的具体实践方式。苏轼谈到画竹时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在章法上,他讲求要胸有成竹。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云“凡画宜骨肉相辅也,肉多者肥而渴也。柔媚者无骨也,骨多者刚而如薪也。筋多者无肉也,迹断者无筋也。墨大而质朴者失其真气,墨微而怯弱者败其真形”,他辩证地阐明了用墨的要点。落实到用笔,郭若虚说“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曰版(板),二曰刻,三曰结。版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状物平褊,不能圆浑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钩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也”(《图画见闻志》卷一《论用笔得失》)。北宋仲仁著《华光画谱》更是落实到对于梅花画法细微末节,梅花的各种变化状态、枝干的老嫩横斜、花的俯仰欹侧以及分布的疏密上都做了不厌其烦的详细描述:“披风带蒂,萼取其圆。一开一谢,花欲天然。正须排七,一须争先。吐三背四,切忌圈繁。造无尽意,只在精严。斯为标格,不可轻传……”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规则和范本。

参看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明晰宋代的这种审美追求和艺术成就。《瑞鹤图》,传为赵佶作品,从有关记述来看,与赵佶的关系是很大的。《画断》记载赵佶:“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政和初,尝写仙禽之形,凡二十,题曰《筠庄纵鹤图》。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警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而莫有同者焉”。从此文字中可见徽宗能画鹤是确有其事的。此图画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神态各异的仙鹤,在上空盘旋翱翔,形态各异。剩下两只丹顶鹤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回首相望。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更加烘托出仙鹤动飞之势和曼妙体态,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画面生机盎然,整幅气氛祥和吉庆。此作不仅描绘生动传神,而且构图稳定端庄寓动于静、设色富贵典丽,当属代表中国绘画极高水准的不朽之作。

宋代工笔花鸟还有一个突破性的贡献就是没骨画法的创立。《梦溪笔谈》中介绍徐崇嗣另创新法:“更不用笔墨直以色彩图之,谓之没骨图”。郭若虚云“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汤垕也有关于崇嗣“以其无笔墨而名之”的记述。这件《雪竹图》多少呈示出没

骨画法草创时期的面貌。

宋代还有许多名气不是很大的画家也创作除了众多非常优秀垂范后世的作品。现存的《碧桃图》、《出水芙蓉图》、《雪竹寒雏图》、《枯荷鹡鸰图》、《猿猴摘桃图》、《榴枝黄鸟图》等画作者皆不可考,但俱是佳作。

五时代与个人的交响

从现实状况来看,宋代工笔花鸟的高度繁荣已然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现在我们基于这个事实再反观而上综观其发展的整体,那么很多事情也变得清晰。首先,作为一个个人,他生存于时代之中,时代的传统和这种关乎于其生存模式和状态的文化构成了他的意识形态、精神的基础和形成它们本身的运行机制。就如同宋代以前这所有构成了宋代艺术生长的土壤,它支撑起了宋代艺术的幼芽也充当着这幼芽生长的养分。其次,个人构成了时代,艺术的繁荣由画家叠加而成。在艺术史上,是不能忽视个人的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比大众更要显得重要,因为艺术有其超越本身的自律性。“艺术总是沿着形成程式化与打破程式化曲折演进,在演进过程中它又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视角、叙述方式的横向开创,一是精神感觉层次上表达的纵向深入。艺术家进入艺术史取决于它在这一过程中的位置。在艺术史中,普遍和特殊可以涵盖时代艺术的全部。在转折点上的被突显出来,而与转点含有公因子的,其意义在相当的程度上充当了构成的微小分子被湮没在普遍性之中”。在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上,黄筌、徐熙即是作为其个人而进入艺术史影响后世。第三,个体对于艺术的推动力量是存在的。不论是黄筌、徐熙做出的风格、面貌上的示范也好,还是赵佶身体力行的实践以及引领宫廷画院的轰轰烈烈都构成了艺术自身运动的推动力。

一方面,涌来的传统和时代风貌影响着个人,另一方面,个人的努力和成绩充当而推动着时代艺术的总体,这时这个运动的总体又充当了涌来的传统和时代风貌,如此构成了时代与个人的交互影响循环。个人与时代构成了一种交响,如同宋代,众多的卓尔不群的个人各

式各样的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代艺术的大繁荣。

六结语

就宋代繁荣的工笔花鸟而言,对比我们当下,仅单纯地探究表面的技法是相当局限的。除了其创作方法、理念对我们当下的绘画创作有所启迪之外,我们或许应该关注于历史发展传承的脉络,把握时代的脉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和才华,这样而产生的创作对于当下或许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古代花鸟画论》张传友编著

【2】《宣和画谱》俞剑华注释

【3】《宋代绘画史》徐书城著

【4】《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编著

【5】《中国绘画源流》刘治贵著

【6】《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

【7】《中国古代花鸟画鉴赏》王念祥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8】《中国绘画艺术史》徐书城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9】《中国绘画史》俞剑华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10】《中国绘画史》陈师曾著中华书局2010

【11】《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12】《中国花鸟画——唐宋卷》广西美术出版社

工笔花鸟画技法

工笔花鸟画技法 第一节骨法用笔与白描勾线 1.白描的骨法用笔 定义:单用线勾好的稿叫“白描”,这种白描稿即可单独欣赏,称为百描画;又可作为染色前的第一步,叫白描稿。 中国画的白描是用墨线勾画物象,单用线条的粗细、浓淡的转折变化,画出物象的具体结构,而不用任何色彩;素描是借用单色的线条的组合来表现物象的造型,素描能够刻画出物象的色调、明暗、远近等效果。两种不同的造型方法,其目的都是一个——塑造物象。一个强调用线,一个注重明暗。 执笔的原则要求自然,力避勉强。 合理执笔方法是:大拇指上节端与食指上节端相对紧握笔管,使笔能自由活动;中指上节端着在笔管,使笔勾向里或向下;无名指之背顶拒笔管使之向外;小指傍无名指助其行动。 运笔方向、运笔速度、笔与纸面的角度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运笔方法和性质不同的线条: A.笔与纸面垂直成直角叫中锋笔。 B.由左向右运笔叫顺锋笔。(也叫由里向外) C.由右向左运笔叫逆锋笔。(也叫由外向里) D.如果笔锋和笔肚大面积着纸叫皴笔。 勾线时要用力而稳,如“锥沙画”,力透纸背,笔要有压力但不能压死,保持一种向前“拖”的力量,避免线条出现飘、滑、飞白,

不要忽粗忽细,更不能潦草勾线。 白描花卉的勾线,大部分需要用中锋笔。如勾花、叶、梗等,要求用笔圆润,饱满有弹性;如勾树干、树皮等粗糙物体时要用侧锋笔,要做到凝重、灵活有质感。 勾花卉时应当注意的:首先勾线时体会一个“写”字,最忌描摹。一定要按写毛笔字“一波三折”的要领去作,体会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的规律。其次勾线要用腕、肘、肩,甚至全身带动笔的动作,这样勾画出的线条凝重有力,切不可用手指运笔。 2.白描的勾线方法步骤 (1)勾白描稿的具体方法 ①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勾线不会弄脏画面,还较顺手。 ②由淡而重,由前而后。 ③先花后叶,先主后次。 ④色重者线粗,色浅者色淡。 第一,应用色彩对比关系 第二,应用色彩协调关系 第三,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综合应用 (1)分染。画法:用两支毛笔,一支蘸上颜色,另一支蘸上清水,先把颜色染在应画的部分,然后用清水笔用晕染的方法分出深浅变化来,这就是分染。分染时应注意颜色笔的水分要大于清水笔的水分,否则清水笔水分太多会倒流形成水渍,不匀又不好看。 (2)统染。所谓统染就是把一部分再统一地分染一次。

宋代美术的特点

宋代美术的特点 聋人工学院姓名:孙帮学号:20132595 两宋时期的中国,从经济实力到文化的繁荣,在当时的整个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宋代的工艺美术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使中原地区得到了统一。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格。 宋代绘画呈现出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局面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使命阶层的壮大,导致百姓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样化,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群体;另外,绘画这种文学形式的自身发展,以及对隋唐五代绘画的继承与发展,统治者爱好的推动等。 宋代的文人画题材广泛,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题材多以历史上的隐士、渔夫为主,以及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这些都显示了画家关注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文人士大夫画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积极的探讨绘画理论上,如注重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运用等。士大夫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目的在于自我的享受。他们喜欢在画幅上题字、写诗,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在山水化方面,北宋画家郭熙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思想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这显示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的独特技巧,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 这一时期的许多山水画家喜欢亲近自然,因而精确地画出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从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高度剪裁的边角之景,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囿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间穿插有盘车、水磨、渡船、航运、捕鱼、采樵、骡纲行旅、寺观梵刹、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优美的想像,塑造诗一般的意境。 花鸟画也是宋代绘画的重要类别,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宋代花鸟画家喜欢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草虫鱼一丝不苟,极为精工细丽,在设色上,崇尚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绘画的美学特征。代表人物如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绘画达到我国鼎盛的。他还擅长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是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重要地位;社会上中山阶层的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涌现出大量技术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9780593.html,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作者:甘思迪那海峰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年第09期 一、工笔花鸟画的造型之色彩 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方面是十分注重的。色彩是通过颜料来决定的,在作画中能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巧妙的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用色方面的独具特色。根据物象的色彩以及创作的需要都可以改变本身所固有的颜色,以便能达到艺术效果的需求,使色彩丰富。工笔花鸟画比较能让一些画家所喜爱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色彩方面不受到外界的限制,且可以自由搭配颜色,只要能色调和谐统一那么就将是一个好的作品。有了色調的统一和谐才能创造出或静谧宜人、或清新明快、或热烈浓艳、或素净典雅的独特意境。 工笔花鸟画的颜色搭配与色调都是分主次关系的,一个作品的整体首先要从颜色上面分主次,一种颜色为主体,次要的颜色用来铺垫一些细小琐碎的细节,色彩有主次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出花鸟画的特点。工笔花鸟画与其他画的色彩对比有所不同就在于墨和色都要相互对称相互融合的,用墨渲染打底再加上颜色的完美融合这样能达到交融的色彩效果。而且更有利于使画面洁净、细腻、富有装饰性效果的美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最终必须受到线的制约,线是整体的中心骨干,色只是作为辅助,同时呢!线就是为了在作画的过程当中色彩能更巧妙的掌控。花鸟画本身就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例如:黄筌的作品《写生珍禽图》这幅作品当中有许多的鸟类及一些昆虫造型上能把动物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造型各尽微妙微翘之功。色彩上,在鸟类的羽毛上积染、层染一次次打底后再染色,表现出了色彩颜色的效果又未失清秀的格调。 二、中国工笔花鸟画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形成是通过外界事物所连想到再放映到作者头脑的一种构成。从古至今工笔花鸟画已经时时刻刻在人们生活中存在,在很多的传统绘画史上已经有许许多多不能抹去的辉煌成绩。宋代时期的工笔花鸟画主要是以写实为意境特点,大体都是通过“实”来表现出“意”,最后表达了一种写实的精神,“实”的基础上还要完美的表现出意境的情感。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许多的作品集当中很少有过多的掺杂元素存在,最主要的就是以花鸟为主,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两者合二为一协调到一起,营造出了人和自然,自然化人,最终出现自然、协调、美观的画面意境。在工笔花鸟画的绘画当中,大体都会提到“形”与“神”的巧妙融合是意境所涵盖的重点。最主要的是突出自然界中花与鸟神与形的相互融合,把一些自然界的微量元素有效的表现出来,让欣画的人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以及工笔花鸟画最高境界的真实情感体现。

宋代工笔花鸟的兴盛

(题目待定) ——从宋代工笔花鸟画看个人发展和艺术整体的繁荣 内容摘要 宋代是工笔花鸟画极其繁盛的时代,首先其在艺术上的成果值得研究和借鉴,另外其发展脉络交叉复杂,各种因素的交织也带来了内容更为丰富的交流碰撞。本文即是试图通过整理、概括和提炼它的历史发展脉络,希望在学习宋代工笔花鸟之外于它演变的历史中探寻一下个人与艺术整体繁荣之间的关系,以助益于对当下艺术的思考。 绪论 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倘若不是摒弃一切随性地抒发自我,那么随着对艺术的体悟渐深,总会关照及对自我艺术的思考:我的艺术处于何种位置,当下我应做什么,如何进一步发展,我的艺术将朝向何方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艺术总体难见涯涘,渺渺个体在茫茫艺术的大洋中如何掣帆航行,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要去面对这个问题。这不是纯粹的出于功利性的问题,相反,在绝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艺术本身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思考个人发展与艺术总体。从何处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呢?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谈道“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中国古人也讲“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王夫之《读通鉴论》),李维在《罗马史》中也说“研究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你应当把这些作为借鉴”,鉴古知今,回望历史或许可以有一些学习,得到一点启发。谈到工笔花鸟画,宋代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也许宋代花鸟画的发展繁荣可以为我们带来些许启示。本文即是以北宋为重点,通过梳理芜杂的宋代工笔花鸟之脉络,拨开千头万绪,试图从中撷取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言及工笔花鸟,倘若寻求一个极其辉煌灿烂的时代,那么宋代当之无愧。两宋时代,绘画相当发达,花鸟与山水并盛,进展殊大,远非前代可及,尤其在花鸟方面,可谓之彪炳画史。古人有厚古之风,古代著述,对于谈论前代作品一向持敬畏态度,有崇仰之情绪,然而宋人谈及当朝花鸟画时常常是不见丝毫谦虚。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就说:“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今。”可见宋代人对自己的花鸟画是颇为自信的。当然,宋代花鸟画成就卓然前代抑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宋代花鸟画的兴盛首先体现在其欣赏面的扩大。据记载,开封、临安的一些茶坊、酒肆及商店就常用绘画装点以吸引顾客,绘画进入富有的市民家庭。画师们除了为贵族阶层装饰屋宇墙壁以及绘制寺观壁画外,还要满足广大市民对画作的需求。北宋画僧仲仁善画梅花,作品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黄庭坚在其《内集》中就有抒发其倾慕之情:“梦蝶真人貌黄槁,篱落逢花须醉倒。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扶持爱梅说道理,自许牛头参已早”。很多画师的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供应不同阶层买主的需要。画家的作品也被贩运往各地,外地的商人也在各地收购作品携带到本地出售。北宋时开封大相国寺资圣门前就有经营图画的店铺,绘画的市场已十分活跃。其次,花鸟画逐渐受到重视,从事花鸟的画家众多。画史记载,唐代已有人善画花鸟,不过多为点景陪衬,未成独立。至五代、宋初,独立的花鸟题材才正式问世,但在此阶段发展亦迅速,花鸟画家人数激增。宋初石恪以画人物名显于世,南宋赵希鹄所著《洞天清禄集》中说“(石恪)亦能水墨作蝙蝠、水禽之属,笔墨轻盈而曲尽其妙”,画家着眼于花鸟的趋势已有反映。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共二十卷,分十门,除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山水门而外,其余五门皆属当今所称花鸟一科,分别为龙鱼、畜兽、花鸟、墨竹、蔬果,有三十位花鸟画家,作品共计2400轴。其中虽含一些前代作品,但从庞大的数量中亦可窥宋朝花鸟之兴盛。再者,从史实来看,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花鸟画家,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一、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白描、勾勒填色和没骨三种。这几种形式在唐、宋时期就已基本定型,经过 以后各历史时期的发展,尽管在形式技法更加丰富和完善,但 基本的表现形式并未改变。 ?白描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能独立存在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运用线条的变化,比如长短、粗细、曲直、浓淡、干湿等, 来表现物象的神、形、质等。这一表现形式最能体现中国画“用 线造型”这一大特色。 ?白描墨染也属于白描范畴,在白描的基础这上用水墨晕染,以增强体感和空间效果。 ?勾勒填色,是先勾勒物体的轮廓线,然后在轮廓线内填着颜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称“双钩廓填”,这种方式是工笔最早、最 基本的设色方式,也是从古至今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没骨不是用墨线勾勒,直接用颜色描绘物体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勾轮廓线不等于不勾线,在如叶脉、花脉部位的线条, 染色后,仍要用色线勾画,并做到线色融合。 ? 二、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唐以前: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鹳鱼石斧图》可以说是以花鸟题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湖北随县出土的墓葬品《后羿射日图》描 绘的有植物、飞禽、走兽。《车马图》是秦代宫殿遗址发现的,这时候对战马的描绘已经非常传神了。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 墓出土的軚侯妻帛画线条柔美,用红黑白石青几个不多的颜色 描绘嫦娥奔月的情景。而东晋的洛神赋图,绘有人物故事,配 有雁、龙、鱼、鯢等,其线条流畅,晕染精美。 ?总的来说唐以前作为生活器皿和人物画配景得得花鸟为今后的花鸟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出现了白描和设色两种表现手 法。 ? 唐代花鸟: ?唐代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使得他的文化艺术空前繁盛,花鸟画到唐代正式发展为独立画科。唐代绘画分为

工笔花鸟画的线描稿有哪些

工笔花鸟画的线描稿有哪些 花鸟画早已发展成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绘画题材之一,其中水墨花鸟画逐渐取得了主导性的地位。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工笔花鸟画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花鸟画线描稿 工笔花鸟画图片 花鸟画的基本画法白描 白描画法以线条为主,也可渲染淡墨。画线条时,要使笔墨结

合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以所表现对象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稍粗稍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乾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双钩填彩 画双钩填彩法应选择熟纸(纸) 或绢,先用墨线双钩白描後,准备两只羊毫笔作渲染,一只蘸色,一只沾清水,要先练习一手执两只笔,并能灵活交换。设色时颜色要淡,应多染几次,将花、叶内侧( 或中央)的颜色以清水笔推染至边缘,清水笔内的含水量要适当,水太多会留有痕迹,太乾则渲染不开。渲染完後,如原来的墨线已经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钩一次,钩一次,称为「勒」,同时也可从画纸背後托染,使画面的花叶颜色更加浓厚、均匀。 没骨 没骨画法也以使用熟纸较恰当,因不用墨线,故以留白的「水线」来曲分前後叶或花瓣与花瓣之间的关系,有以白当黑的味道。没骨画法也可细分为几种表现方式: 第一种较工细如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 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写意 写意花鸟画法多以「点垛」或「点簇」的技法,可细分成钩花点叶法、小写意法、大写意法等数。画写意适宜选用生纸,可单独用墨色来画,亦可用数种颜色来画。笔内先含调好淡色,再礁深色於笔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来画,每一笔都要有深浅的变化,使用生纸容易化开,才能产生乾、湿、浓、淡的不同效果。

13.高中美术教师面试:《工笔花鸟画》试讲逐字稿

1.题目:工笔花鸟画 2.内容:学画工笔花鸟画 (1)笔墨线条表现物象技法:线要表现形体结构(组织关系和前后关系)、线要表现质感、线要表现颜色。 (2)赋色方法:分染或打底—染色。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提问; (2)教师示范绘制过程; (3)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工笔花鸟画》逐字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什么是什么是工笔花鸟画,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以及用线和用色的方法,并且能够自己创作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能够从用线和用色对工笔花鸟画作品进行赏析和创作,提高学生对的欣赏能力和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兴趣,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了解我国的传统的绘画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题本的内容部分的分析,以及题本的图片来看,这节课的重点是练习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画法。 【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课,实践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作品的创作方法,所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可以设为学会通过不同的用线方法和赋色方法,能够借物抒情创作出一幅富有创意的工笔花鸟画。 三、教学方法 互动法、讨论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花鸟的视频以及配乐工笔花鸟画作品,请同学们仔细地欣赏和观察。好,同学们,视频和画作都看完了,那么,老师请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你看到的真实的花鸟视频和画家笔下的花鸟造型有何不同呢?”有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呢?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工笔花鸟构图论文开题报告

工笔花鸟构图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工笔花鸟画思路论文 工笔花鸟画思路论文 摘要:当代的工笔花鸟画硕果累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是源于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继承,在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入了画家自己主观感受。对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有益探索,将会进一步促进工笔花鸟画的长足发展。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在工笔花鸟画审美方面也出现不同程度变化。为了适应人们在审美需求上的变化,当代工笔花鸟画家进行着深度的探索。本文主要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作品精神,以及构图和空间设置多个角度,对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开展了探讨。目的是发现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趋势,发现区别传统画法的时代特色。 引言 中国画自诞生之初就不断进行着发展。伴随着中国画发展,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在审美和情感意识上也有着大胆的创造。在采用多种艺术语言的环境下,绘画的风格朝着多方面进行着发展。出现了区别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明显的特征。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作品精神 传统的中国花鸟画,约定俗成人们很自然地把它分成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两大类,对“写意画”的提法。水墨画是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五代徐熙最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的“落墨法”。唐代王维提出了“水墨为上”的主张,创造了笔墨,清润的“破墨山水”。唐、宋人画山水多用湿笔, 篇二:工笔花鸟画的构图艺术 工笔花鸟画的构图艺术一、形式美规律 构图的过程是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统一起来,而不是简单重复叠加。从而使主题更生动、更完美、更有艺术感染力。绘画艺术的创造,一是表现内容,二是形式特征。前者通过具体物象的塑造,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后者利用构成方法,营造了精神内涵。任何美的事物,都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以及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说绘画艺术的形式美来源于生活,艺术创造的实践活动是创造形式美的本源。在一幅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中,与表现内容相对应的精神内涵和意境创造是作品的灵魂,而体现表现意图的外在形式则是作品的生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美的创造,是一个将意象思维转化为形式图像的营造过程,点、线、面的绘画形式要素,是绘画形式美最基本的构成单位。面对或简约概括、或繁复多变的构成图式,都可以通过点、线、面的归纳,将具体的物象转换成抽象的符号。 在这里,我想介绍的是最常见的构图S型律动。S型律

工笔花鸟画图片

工笔花鸟画图片 篇一:王一容工笔花鸟画作品精品工笔花鸟画赏析 我国传统的花鸟画,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长期的历史的进程中,花鸟画的描绘开始是作为日用品装饰和作为其他画种的点缀出现的,到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工笔重彩达到高峰,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大放异彩。花鸟画作为中国国画经典题材之一,历史上出现的许多优秀艺术家和经典作品,犹如一座座丰碑,代表了传统艺术难以超越的高度。而当代国画界也有许多名家画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花鸟画精髓,吸收西方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在工笔花鸟画方面取的傲人成绩的美女画家——王一容。 王一容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现为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画家,北京厚德豪书画院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被誉为“工笔重彩传人”。一容家学渊源,以工写兼攻。曾游学于北京画院、中国花鸟画研修院,师法于俞致贞、金大钧先生亲授其工笔重彩画法。 王一容针对自己多次获得祟高的艺术荣誉,则表现的非常淡然,王一容始终坚信教导自己恩师俞致贞的话:“我们不能做民族绘画的败家子,到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就绝种了??”应当说这是王一容之所以从始至今用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执著地坚持从事工笔重彩花鸟的学习、研究、创作和开拓发展的根本原因。王一容书画作品的升华并

不仅仅来源于其精致的画功,而来源于她内心对艺术的探索,如今,王一容的作品能够得到拍卖高价结果,并成为收藏家们的抢手货,也正是源于对王一容不断创新的作品的追求。 王一容工笔花鸟画赏析:风水九鱼图王一容六尺横幅荔枝鲤鱼图作品出自:易从网 “荔枝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吉利的代表,荔枝形态优美,四季常绿,象征欣欣向荣;生命力强,可生长百年以上,长盛不衰;荔枝音同励志,是常见风水吉祥物。图中“鱼”的发音与“余”是同音,代表年年有余。“鲤”的发音与“利”相同,所以鲤鱼也用来象征生意中收益和盈利。 画中九条可爱的鲤鱼在水中嬉闹,岸边已经成熟的荔枝垂在水面上,王一容老师笔下的荔枝非常的逼真,而水底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让画面更加的饱满富有生机。自古九有长久之意,水为财,鱼寓万事如意!一款好的风水九鱼图字画是现代家居装饰中必不可少的。 王一容工笔花鸟画赏析:祝寿首选王一容六尺横幅松鹤图作品出自:易从网 仙鹤被人们称作天上的神物,是羽族动物之首,只屈居与凤凰之下,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仙鹤也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画中的仙鹤栩栩如生,姿态优美,色彩不艳不娇,高雅大方,象征着长寿、和平与高雅、富贵。 据中载,“鹤千年则变成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

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张伟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张伟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90课时 [周学时]:18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

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笔花鸟画课程编码:Z115030 总学时/总学分:64学时/4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课单位:文学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当前的发展现状,掌握古代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概述 2学时 第一节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形成、风格与演变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课外查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总结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学时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叶的结构与形态 第三节茎的形状和变态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花、叶、茎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 第三章白描花卉技法 10学时 第一节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第二节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掌握工笔白描用线的基本方法,课堂练习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第四章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18学时 第一节工笔花卉对着染的要求

第二节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 第三节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第四节工笔花卉的特殊技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卉染色的基本要求,掌握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尝试其它工具材料与技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第五章鸟类的结构与常用技法 8学时 第一节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鸟类的工笔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形态,,掌握鸟类的一般画法。 第六章昆虫的结构和技法 4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结构特征,掌握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工笔画法。 第七章从写生到创作 20学时 第一节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写生方法 第三节选材与构图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工笔花鸟写生的方法,锻炼学生利用写生获得的素材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开课前须准备本课程所需的临摹资料以及相关参考书籍,课余时间观看现当代著名画家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教学视频。利用期刊杂志和网络及时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以作品评定,计分方式为百分制。

工笔花鸟开题报告

工笔花鸟开题报告 工笔花鸟画流经岁月鸿途,勃然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传统中始终被奉为至上的珍宝。在开放的思绪里,我们已可预见工笔花鸟画一个极为宽广的技法运用天地。 学科名称:中国画 研究方向: 研究生: 指导教师: 论文选题: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已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完整而独立的艺术体系。它经历过灿烂的岁月,也走过凋零的时光,是我们民族最伟大也是最成熟的画种之一。研究工笔人物画创作不能不首先研究构图,工笔人物画中构图形式会影响到画面意境的传达。一幅作品中对构图形式的经营,也就影响到画面的优劣。构图是绘画的组织方式,是表达绘画内容与审美意象的重要因素。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极具的变革之中,各种信息思想碰撞

交融,工笔人物画构图自然而然地也就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同工笔人物画家们“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构图形式丰富多彩。让新时代的中国画坛更加繁荣。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工笔人物画构图如何对西方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吸收借鉴,以及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依傍着什么法则对传统绘画样式的继承创新,不断地使其更加具有时代特征意义,对于中国工笔人物画构图来说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和迫切解决的问题,选择该题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理论意义:六法论当中的“经营位置”,也即历代画家所重视的章法布局,经营要讲“才巧”要“无适弗该”。就是既要讲究美的法则,又要合乎自然规律,正是从这两点出发,中国画家创造了许多变化多端的构图,并结合实际运用的需要创造了长卷、立轴、屏风及各种各样的绘画形式;创造了以大观小法和散点透视法,形式千变万化;而且善于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不同时间空间的形象,置于同一画面,“经营”的无限丰富。本文通过对各时期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分析,总结其中形式美的样式,对于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构图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篇论文是以工笔人物画构图为研究对象,探索各时期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形式理念及题材技法的多样表达。笔者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让我们学习中国画构图时有较为清晰地思考方向,让更多的人欣赏中国工笔人物画呈现出的崭新艺术魅力。实践意义:探讨工笔人物画构图问题,首先是了解传统工笔人物画构图和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次对于当前多元素文化对中国绘画的冲击,如

工笔花鸟画的图片大全欣赏

工笔花鸟画的图片大全欣赏 历经千载,中国花鸟画已经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美学理论。众多花鸟画家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在长期实践中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移情言志。工笔花鸟画都有哪些艺术特色呢?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 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

看完了以上的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花鸟画的知识吧! 明代花鸟画的介绍明代中叶,文人花鸟汲取张中,林良,孙隆诸家之长,墨花齐放,逸兴纷飞。如沈周无论勾花点叶刷羽,松秀处近张中,森严处近林良,烂熳处近孙隆,唐演清刚的笔墨则以近于林良者为多,但清丽的诗情却是他的独擅,非林良所能梦见。至陈淳后出,更以水墨大写画法开宗之派,与后来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他善于运用草书飞白的笔势,水晕墨章的墨彩来表现花卉离披纷杂,疏斜历落的情致和态势,其气格是奔放的,品格是秀丽的。再后的周之冕以勾花点叶著称于画史。 花鸟画的特点它是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

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花鸟画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 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1]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 文章《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高中美术中国花鸟画教案

题:中国花鸟画 课时:二课时 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 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 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懂得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接着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

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心得

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心得 【内容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门传统画种,它主要以花鸟及各种禽兽为主要体裁,通过视觉物象上的细腻工整与工稳收敛的笔迹来表现的具有传统审美品格的一门艺术。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涉及到对传统的承袭、情感的传达、技法的表现等多个方面。本文试图以个人的角度,阐述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以期通过理论性的总结,促进个人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创作传情达理借物抒怀 工笔花鸟画亦称“细笔花鸟画”,它是由先秦漆画帛画发展而成,是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一个分支,属于工整细密的画法,通过视觉物象上的细腻工整与工稳收敛的笔迹来表现,画法上讲究规行距步与一丝不苟,力求表现出物象精工细美的形态。在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笔墨的勾染与色彩的主观变化,更需要注重作品的意境气息。工笔花鸟画是我国历代艺术家们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绮丽瑰宝。 一、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源泉 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既是对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也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艺术创作来源于诸多方面的积累与领悟,以下是我对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关于取材、技能、表现的几点感受。 1、工笔花鸟画创作来源于生活

工笔花鸟画主要以花鸟和各种禽兽Array为表现体裁。我们学习工笔花鸟画最早 是从临摹古人的画风开始的,通过临摹 我对中国的工笔花鸟画有了深入的认 识,包括构图、造型、线条、色彩、渲 染、材质等。从古代的这些经典作品中 我发现古人的取材多是从生活中来的,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写生,生动传神地对 生活进行提炼与升华。艺术来源于生活, 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如何 将生活中感知到的事物凝练成为艺术作 品,就需要绘画者具有一双慧眼。其实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绘画的主 题,使创作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刚好是有关工笔 花鸟画的课程,一开学,专业老师就带我们到西双版纳植物园采风,通过采风收集素材。到了植物园,满目的各种植物使我眼花缭乱,这里的很多植物我在参考书以及画册图片中看到过,对于它们的了解极其有限,如何从大自然中攫取所要表现的内容,并能够真实自然地表现出物象的自然形态,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写生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植物园从题材的选择到构图、技法的使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将自然界中的真实物象进行了艺术语言的转换,使其成为创作的极好素材。 在素材收集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的是,自然界里生长的各种形态各异的动植物,如果要通过写生描绘它们,就必须认识它们的不同的特征,在画之前,就要去熟悉它、认识它,掌握它们的自然形态和生长规律。此外,所谓艺术来源于 生活,它不是单一的,包括自然的生活,还有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只有做到这两 点,艺术家拥有了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切感受,画笔下的花鸟鱼虫才能焕发 图一、黄居寀(宋)《山鹧棘图》 出思想情感,艺术作品才能做到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 很多艺术大师,他们的创作无不是从生活中而来,从实践中而来。例如宋代 花鸟画家黄居寀,他的传世作品《山鹧棘图》(图一)备受世人的赞叹,就因有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终审稿)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 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代表人物与作品是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院体花鸟画的繁荣,宋朝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崔白影响尤大。 黄筌介绍(课本) (课本)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风阳)人,生卒年失考。宋神宗熙宁初为画院艺学,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线条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筌两体的基础上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崔白还精于道释人物鬼神。他对院体花鸟画的兴盛产生很大的影响。《双喜图》是他的传世名作。 (课本)赵佶(1082一1135年):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酷爱艺术并极有造诣。他在位时扩充翰林图画院,提高画家的社会地位,建立

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并经常亲自进行指导。他还广泛搜集历代文物,命下臣编辑《宣和睿览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汇刻书法《大观帖》等。他亦善书法,书风坚劲秀挺,被称为“瘦金书“。擅绘画,尤工花鸟。代表作有《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大约均系代笔而署宋徽宗御制。所以留传至今确为宋徽宗本人所作的画并不多。<芙蓉锦鸡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之一。该画所描绘的是:一只毛羽绚丽的锦雉落在芙蓉花的枝上,压得芙蓉摇曳生姿,锦雉凝神注目蝴蝶的神情动态,芙蓉花娇弱妩媚的姿容,都描绘得生动感人;左下角菊花向斜上方生长的姿态优美。这幅画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栩栩如生,三种形象连在一起,构成了整体效果,使得整幅画既具体精到,又典雅堂皇,设色艳丽,充满活泼与吉祥的气氛。它体现了宋代花鸟画的成就及其特色,也代表了“院体”花鸟画的一种艺术风格。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派之画多写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工整,设色堂皇。此派画法,以细挺的墨线勾出轮廓,然后填彩,后人评为“勾勒填彩,旨趣浓艳”。而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此派画法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素有“落墨花”之称。 黄筌画派、徐熙画派都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黄居西蜀画院统治地位。入宋后,画风延续将近一百年,当时花鸟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一、黄筌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是五代时期的画家,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年轻时就在宫廷任职,做过翰林院的待诏,曾成为后蜀图画院的主管人。公元965年,宋灭后蜀,黄筌归入宋朝,进入宋画院,被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从此将后蜀的宫廷画风带入北宋宫廷画院,影响了北宋宫廷花鸟画风百余年。 二、赏析黄筌工笔花鸟画的主要作品 在黄筌创作的早期,他所处地区的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皇宫大院中的生活富足、优越。宫廷的绘画需求较大,要求宫廷画家兼善花鸟、山水、人物乃至图案装饰画。 《雪竹文禽图》中所画的是冬日水边的景象,岸边石头层层叠起,一望无际的水域似被浓浓大雾包围着,入眼的是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然而在这片静寂中,又好像表现出一种盎然的生机。岸边的物体上积着白雪,茫茫一片,而枯萎的芦苇、竹、柳的枝叶仿佛依然在飘摇,而枯树上站立的鸟雀和水中两只鸭子描绘得更加栩栩如生。 《写生珍禽图》卷是黄筌给其儿子学习临摹用的稿本,绘有禽鸟、昆虫和龟共24只,排列平整,没有特殊的构图,动物大小亦不等。画中鸟雀的形态不尽相同,刻画灵巧而生动;昆虫相对较小,但也各具形态,看似小小的一只,却是精细入微,每一根须和足都完全展现出来,鲜活生动;显眼的两只龟位于画面右下角,一从侧面、一从背面分别塑造。画中动物的大小比例和透视关系都可谓精准,观者从画面中能够体会到黄筌对物体准确的观察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溪芦野鸭图》描绘的是在芦苇、慈姑繁茂的小溪边,两只鸭子惬意休憩、游动的生机勃勃的图景。一只雄鸭单脚站立在岸边,似乎闭着眼在享受静谧;而另一只雌鸭在水中转头轻轻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一副享受、慵懒之态。 三、黄筌工笔花鸟画的特色及成因 黄筌作品中禽鸟的羽毛层层叠叠、丰满有序;所表现的昆虫和鸟类形象逼真,在手法上极尽细致工整,并且设色充满了富丽典雅的气息;花卉构图严谨有序,用色富贵秾丽。在绘画题材上,表现内容大多是他耳濡目染的宫廷富贵奢侈的享乐生活,充分展现了华丽、富贵的气息,作品表现了帝王的好奇心与热衷于富贵的心理需求。 黄筌的儿子在创作中,传承和发扬了黄筌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技法,其父子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被人称为“黄家富贵”。 “黄家富贵”的特点,是用独特的写实技巧完美地展现对象的形态,对象用绚丽的色彩填充,显示出一派富贵气息。黄筌画作中的笔法也有苍劲之势,其用精湛的艺术语言完美地把对象展示出来。 黄筌拜师于大家,曾向刁光胤学画竹石、花鸟,但又不仅仅学习一位师傅的技法。这种转益多师的求学方法,大大开阔了黄筌的眼界,更让他能够在综合各位大家特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黄筌地位显赫,由于其一生在宫廷中任职,所以画面中多是平常人不易见到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黄筌画中展现的工整富丽,其实就是皇家的富丽堂皇的体现,充分诠释了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 四、黄筌工笔花鸟画对其后的影响 从史料中能够得知, “黄家富贵”形成于黄家父子,而这一风格对当时乃至后世绘画的影响是深刻的。宋徽宗更大力推崇这一风格,并且在亲身创作中大力实践。在宋代的花鸟画中不难发现,黄筌的工笔花鸟画甚至成为一段时期的绘画风向标,逼真还原的写实、高贵典雅的设色、严谨的构图成为宋代花鸟画的基础。沈括在《梦溪笔谈》谈到: “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传承了“黄家富贵”这一特色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不在少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花鸟画认识的翻新,以及对新材料的发掘、运用,现代工笔花鸟画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结语 黄筌在五代这一时期,长期置身于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当时工笔花鸟画两大风格之一的“黄家富贵”。在“黄家富贵”的引领下,花鸟画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两宋形成了花鸟画创作的一个高峰。学习、领悟这一时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结晶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通过在后期更加深入地探究,笔者希望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些艺术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录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编辑杨婷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尹婕 摘要:花鸟画在五代时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花鸟画给世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黄筌的作品为后代树立了工笔花鸟画的典范,是之后两宋时期花鸟画高度繁荣的先导。 关键词:黄筌工笔花鸟画特色 1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