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12596782.html,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作者:秦海艳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2期

摘要:新时期,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之下,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被各种现代教育方式所取代。作为现代教育方式的践行者,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新课改趋势,持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一门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提升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社会道德与国家基本法律的意义与内涵,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与法治行为规范,为培育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没有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方式单一

不少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而课堂上,很多教师习惯采用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方式,方式比较单一,普遍存在“模式化、静态化、滥用化”现象,没有意识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益处,或者不愿意付出更多精力去潜心研究,从而改变教学方式,且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及性格千差万别,教学方式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进一步加重。

(三)实践教学不足

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正确引导初中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而社会实践又能促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学校和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比较淡薄;其二,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不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不足;其三,多数教师没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少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论学习,甚至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核心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意义不大,学生也不了解道德与法治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教师或学校没有运用较好的方法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认为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的“产出比”很低,效果难以量化,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研究实践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变化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我周围生活新变化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莉/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看法;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2.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基本能够爱护学校家庭公共设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需要再进行引导。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但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兴趣,愿意去收集资料,和同伴交流,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老师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资料收集不全面,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变化多》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第四课,是本课第一个话题《我家门前新事多》和第三个话题《我的家乡更美好》的整合。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感受家乡的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难点是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浅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及教学方法

浅析新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及教学方法 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国家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进一步的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内涵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中,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秋季起,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从以道德为主线转向道德和法治相融合,法治教育渗透于整个课程教材之中。 新教材变化的不只是加入了“法治”,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相比老教材《思想品德》而言,新教材不仅在知识点的整理和分布上做了调整,在教学栏目的编排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如: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等。有专题、有渗透,多项结合、多维展

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并且,新教材继承了老教材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突出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化的要求,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新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新教材发展学科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统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近及远地体验核心价值观,层层推进核心价值观形成,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新教材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言文字或抒情唯美,或富有哲理,或正气凛然。本册教材,将优美文字融入到每一课每一框题中,可读性强,易于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教材在正文之外,穿插了大量的反映真实场景的图片、生活气息浓郁的铲土以及创意美感十足的表格、图示等呈现学习内容,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使教材变得可亲可近,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是以初中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及全世界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由自我出发再回到自我,完成自我认知,以学生成长的生活为主线,以相关知识为支撑,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

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计划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 计划

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计划 河南睢县皇台中学皇甫倩泽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复习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主要任务就是备战中考、冲刺中考,对于教学来讲就是要搞好最后的复习准备工作,为使道德与法治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中考打基础的指导方针来制定计划,实施教学,系统复习,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第三轮复习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保今年中考政治取得好的成绩。 二、学生分析 1、本届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上届偏弱,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高分率等指标较小,特别是各班的优生人数偏少。 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在运用知识解题方面能力偏差。 3、学生对分析题适应能力较差,不能用所学知识点来回答。 三、复习目标要求 1、要紧扣新课程标准这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与时代性,复习指导的实施要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和课改方向。 2、以学生为本,复习备考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复习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本知识系统教学,争取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理疏导,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进而构成立体知识系统。 4、做好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分层布置作业,争取合格率和优秀率有大幅度的提咼。 四、复习建议 1、要扎实基础知识,构成知识框架。 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七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各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科学地梳理,使学生思路清晰,这是熟悉课本内容的基本要求。上新课时,学习知识往往是由课节框目点,复习时,可由点目框节课,一来二回,可使课本知识脉络清楚,当然最好能用图表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简明而准确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构成知识框架,便于巩固、记忆。 2、利用实例说明基本观点,提咼综合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知识讲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

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8.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怎样尊重他人?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8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故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故事 马家岗中学 王远平 二〇一八年七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故事 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已经十年了,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不爱学,教师教学累,授课效果却不太理想。通过不断的教学体会,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就拿我去年教学节开设的一节公开课来说,课题是“认识自我”,由于是公开课,所以要试讲几次,那我就拿试讲课和公开课对比来讲一下初中政治教学。试讲课我首先以一则神话故事—逞强的青蛙导入教学,通过学生的阅读,然后回答,青蛙为什么会死?学生回答因为没有自知之明。从而进入新课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也注意设置了情境,用公交车上的一幕幕通过学生的分析来揭示,人不仅具有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紧接着我又设置了两张表格来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最后教师加以小结。当时设计这节课时觉得已经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实际上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在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 学是初中教育时期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 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意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从而优化教 学方法,提高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 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还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良 好的教育效果。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道德与法 治教学质量,是相关教育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学 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又约束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思想, 学生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得教育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摆脱 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往师生观念阻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 学生惧怕教师的威严,甚至在课堂上对不懂的地方也不敢进行提问,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黑板以及粉笔成为 了课堂的主体部分,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良好的教育方式,没有将 每个学生顾及到,在教学中也没有做到与实践相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而是一味地长篇大论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出现了教师讲 课很认真,学生却没有得到所要掌握到的知识。那么,怎样将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使道 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者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1.转变传统师生观念。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转变传 统教学观念,将教师角色地位降下来,向学生可以进行沟通的朋友角色发展。交流是解决一 切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只有与学生主动进行沟通, 才能直观地发现问题所在。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乐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教学生如 何做人,以及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 2.翻转课堂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样的教 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告别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时,其中的第一课是“我 是中学生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刚步入中学的喜悦心情,使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工作,结合课题,教师应鼓励学生 进行讲述,关于成为初中生的心情与想法,结合课后的知识问答:新的环境带给我们哪些新 感受与体验、如何融人新的班集体、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何做到主动学习、学习的重 要性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上台与大家进行交流。通过该环节教师成功将课本知识进行深化,并且基本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性格情况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 进行。同时,教师应该利用班级网络群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普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少量渗透。 3.小组互助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将分散的学生个体组成 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避免出现没有顾及到的学生,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例如,在进行“人 生自强少年始”课程学习时,该课程主要有三个部分,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强之路。自强不息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中考总复习计划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中考总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这届有很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比较差,需要老师的监督。具体有以下几点: 1、本届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较低。 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应用课本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3、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用所学知识点综合全面 的回答,得不全分。 二、复习目标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复习,主要任务就是备战中考、冲刺中考。对于教学来讲就是要做好最后的复习准备工作。为使本校道德与法治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中考打下基础。制定计划,实施教学,系统复习,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第三轮的专题和时事政治复习中掌握时政题的答法。最后,做好辅导,确保20**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取得好的成绩。 三、复习范围重点初二道德与法治上下册及初三道德与法治上下册。 四、复习步骤结合本校实际,在总复习阶段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这一轮复习预计在3 月底结束)目的: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先概念后原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考点,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 ,把知识梳理一遍。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先按照中考考点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有利于同学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措施和方法:由于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基础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轮的复习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其他知识点也不能遗漏。根据我校只有教材和中考指导资料的实际,我们采取知识结构提纲与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措施,根据提纲熟悉本课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练习,此段练习设计相对较基础,以提高学生兴趣。课堂复习时,请学生列出提纲,师生共同把知识点连成线。课堂练习中,我们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并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基础。在课堂练习的讲解中,强调审题和答题方法。审题时注意关键词并多角度思考,答题时注意使用政治语言和政治观点,并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绪变化与情感触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国家情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调控水平,协助和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结合自己多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在此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提出自己的几点真挚拙见,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共鸣。 一、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新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教学方向以及学科性质,要求教师必须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渗透情感教育。 2.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疏缓现阶段学生心理自私以及毅力薄弱的现状,引导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发展方向。 3.教师恰当使用情感教育,协助学生更好地领悟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实质,全面激发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与热情,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二、情感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将教学内容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与情感素养的培养,以教为主,先教后学。教师以讲解方式实行知识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不感兴趣。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是传授知识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升华的过程。 三、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创设

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以感观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再现生活现实情景,教师对社会的变化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和时事实行讲解,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拓宽学习的知识面,这不但能够为政治课堂增添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介绍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时,我们教师能够结合当下学生喜欢的电影《战狼2》,韩剧,好莱坞大片中的人物、情境、以及剧中所反映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情感体验,更好的完成情感教学目标。 2.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现代教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遭到淘汰,所以,教师们必须要适合形式发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追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大胆地使用丰富且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要想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就必须要集中精力来创设良好的行为实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自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建议广大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行着手: 首先,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积极展开各种丰富且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其中,在集体活动中来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相互影响,这是形成情感共鸣的最佳方式之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12596782.html,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作者:秦海艳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2期 摘要:新时期,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之下,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被各种现代教育方式所取代。作为现代教育方式的践行者,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新课改趋势,持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一门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提升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社会道德与国家基本法律的意义与内涵,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与法治行为规范,为培育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没有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方式单一 不少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而课堂上,很多教师习惯采用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方式,方式比较单一,普遍存在“模式化、静态化、滥用化”现象,没有意识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益处,或者不愿意付出更多精力去潜心研究,从而改变教学方式,且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及性格千差万别,教学方式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进一步加重。 (三)实践教学不足 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正确引导初中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而社会实践又能促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学校和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比较淡薄;其二,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不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不足;其三,多数教师没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少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论学习,甚至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核心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意义不大,学生也不了解道德与法治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教师或学校没有运用较好的方法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认为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的“产出比”很低,效果难以量化,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研究实践教学。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一)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 1.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表现: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生理变化带给我们的影响 积极影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消极影响:过于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3青春期的我们身体发育情况不同的原因: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 4.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①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②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③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二)进入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变化---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产生原因: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2.主要表现:①反抗与依赖。②闭锁与开放。③勇敢与怯懦。 3.青春期矛盾心理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②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消极影响: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4.如何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4)还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三)进入青春期,我们思想精神方面的变化 成长不仅仅是青春期身体的变化,还有思想和精神上的变化,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思想上变化主要是做到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 1.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变化---发展独立思维 (1)青春期的我们在思维方面的变化:我们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2)思维独立的内涵:(或:正确认识思维的独立,或思维的独立要求我们如何做) 思维独立性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2.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变化/精神要求---思维的批判性/批判精神 (1)表现/认识: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2)作用(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②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进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3)要求或做法: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而且要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4)批判的技巧: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和对自己的反思;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有一定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 3.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能力---开发创造潜力 (1)原因: (1)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2)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3)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这是时代的要求。 (2)做法/如何开发创造潜力/如何进行青春的创造: (1)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孩子在进行社会化的时候,大人给灌输怎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小学生小学生对善恶和规则认知不全。所以,在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近,小学老师应当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新的认识,做好孩子思想道德和规则教育的导师。 标签:小学道德与法治;重要性;改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活动性评价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古话说:“不成材,要成人”。教会学生做人比向他们传授知识要重要得多。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我心里想得最多的是学生的成绩及排名,品德教育课也经常被占用,上成了文化科。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发现班上个别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道德问题,渐渐引发了我的思考。我逐渐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法制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是思想品德教材又是法治教材。改革后,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为重点”,明确了学习要求。增強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美国现代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一线老师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使用,循序渐进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规则意识。 3、正确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行合一”的重点,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在以往思想品德教育中,我偏重于对学生知识传递和记诵的技能的学习指导,往往应试的成分较重。《道德与法治》教材则实施开放性教学过程,创新调查研究、角色扮演讨论辨析等教学方法。老师应当正确把握重点,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二、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我曾经跟部分老师和学生的看法一样,觉得以前的“思想品德” 课不管是“教”还是“学”都特别简单,不需要花多少心思。这种错误思想不但要转变,而且必须要探索出适合小学生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一、第二单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1课《我是独特的》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我是独特的》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单元有四个学习内容,分别是《我是独特的》、《不一样的你我他》、《我很诚实》和《同学相伴》。这四课都与“我和我的同伴”这个主题相关,从“我”出发,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并悦纳他人,学习与同伴真诚交往,友好相处。本课作为单元首个学习内容,侧重于关注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设计了两个板块引领学生展开学习。第一板块是“我有自己的特点”,通过观察、活动和调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外显特点;在情境对话中进行自我期望,制定自己的个性成长目标;借助“阅读角”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特质。第二板块是“我能变得更好”,以模拟主人公“小健”的故事为线索,在“不倒翁先生”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缺点,正确地认识自我,从不足中找到成长方向,内在以获得的认可和优点作为动力,形成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积极心向。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开始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依赖外部动机逐渐向趋于内部动机的发展,自己的想法日趋形成但是非辨别能力有限,缺乏交往经验。参与本课学习的三年级学生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首届使用者,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学习经历,一年上册“我是小学生啦”主题单元中关于自我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学社交群体,一年级下册“我在班级中”主题单元中关于集体生活方式的学习,二年级上册“我们的班级”主题单元中关于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二年级下册“让我试试看”主题单元中关于走出自我同周边世界和谐相处的学习,三年级上册“认识我自己”主题单元关于自我优缺点的客观认识。这样的学习基础,为三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学习经验和心理准备。 【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1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滦阳中学—党艳东本学期,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上《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第二、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学生阅读、思考、交

流,从中获得感悟,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讲台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制作课件,课堂上台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

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课后的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一个学期以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教学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继续努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中考总复习计划

部编版九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届有很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比较差,需要老师的监督。具体有以下几点:1、本届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较低。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应用课本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3、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用所学知识点综合全面的回答,得不全分。 二、复习目标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复习,主要任务就是备战中考、冲刺中考。对于教学来讲就是要做好最后的复习准备工作。为使本校道德与法治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中考打下基础。制定计划,实施教学,系统复习,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第三轮的专题和时事政治复习中掌握时政题的答法。最后,做好辅导,确保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取得好的成绩。 三、复习范围 重点初二道德与法治上下册及初三道德与法治上下册。 四、复习步骤

结合本校实际,在总复习阶段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这一轮复习预计在3月底结束) 目的: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先概念后原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考点,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把知识梳理一遍。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先按照中考考点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有利于同学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措施和方法:由于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基础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轮的复习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其他知识点也不能遗漏。根据我校只有教材和中考指导资料的实际,我们采取知识结构提纲与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措施,根据提纲熟悉本课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练习,此段练习设计相对较基础,以提高学生兴趣。课堂复习时,请学生列出提纲,师生共同把知识点连成线。课堂练习中,我们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并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基础。在课堂练习的讲解中,强调审题和答题方法。审题时注意关键词并多角度思考,答题时注意使用政治语言和政治观点,并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兼顾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地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对策探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29T15:57:50.4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梅景忠[导读]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提高中考复习实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复习特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研究命题依据,做到有的放矢在中考备考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课程标准、《中考说明》以及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与教材的联系,让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最优化”。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平塘县教育局教研室,贵州黔南 558000)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提高中考复习实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复习特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研究命题依据,做到有的放矢在中考备考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课程标准、《中考说明》以及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与教材的联系,让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最优化”。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组织教学的依据。关键词:中考复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 1、明确目标,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1教师要认真研读《2019年中考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上面有明确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要求以及所占分值的比例规定,是指导我们复习教学最有效、最科学的依据。在研究《考试说明》的过程中,注意比较今年与去年的区别,列出其中新增、被整合、或被副去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1.2教师要重视对历年中考思品试题的分析和比较 从中考思品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上,最大限度地总结和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把握重点,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2、夯实基础,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1立足课堂,打造高效。 虽然九年级思品是中考学科,但是由于对思品学科不等重视,所以学校对复习阶段的课时不会做增加的调整。这给我们任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45分钟要质量。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在复习课阶段,我校以教学案为载体,精心规划时间分配。旧知回顾环节5分钟左右,针对前面复习的问题或者本节课复习的相关问题提出,检测学生的已有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接下来教师安排1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依据复习提纲自主地回顾再现所学知识。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要“懂”字当头,不要“背”字当头,发现有疑惑的知识及时提出。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10--20分钟的时间精讲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如抽查、小组提问,男女生比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积累和记忆。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总结记忆的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情境去理解记忆,这样记住的内容才能持久。在当堂检测环节,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检查的方式采用笔答,笔答可以是学生自批或互批,教师抽查批改等方式。我个人认为笔答环节非常重要,因为中考毕竟是笔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口答和笔答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口答很好,一落到笔头上就出现错误,所以加强笔头练习以求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2.2知识积累,注重辨析 打好知识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但是积累的过程是困难和劳累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头天晚上记会的的知识点,第二天就忘了,或者记得非常好,却出现答串题的情况不得分。这着实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中应注重辨析,强调学生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到底是如何区分的,“意义和含义”“表现和内容”如何理解的,从本质上懂了,就能避免概念的混淆。当然易混淆的还有相近的观点,如“发展科技、教育和发展教育和科学”、“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等这些观点的准确把握,需要教师注重辨析强调,并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这样才能使复习省时高效。 3、灵活“三轮”推进,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第一轮复习,我们采取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从而在中考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第二轮复习,我们采取了板块复习法。知识本身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如果同学们没有在大脑中存储知识体系,就难以完整、准确地调用知识,予以回答。我们可以通过复习构建完整而坚实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脉络清楚,层次分明,融会贯通。板块复习可分为:(1)重点知识板块复习,所有知识点可划分为基本国情、重要国情、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共同理想、民族问题等板块内容的复习。(2)时事专题复习。是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再把知识专题化、系统化的个过程。要让学生熟悉掌握本年度的时事热点,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正确分析,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角度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和选择。 第三轮复习:我们主要采取模拟训练。通过模拟考试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得失,及时查缺补漏,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见多识广,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4、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复习的实践性 在中考中,学生要取得好成绩,除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必须能熟练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题型只有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种。每-类都有自己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步骤。对于单选题,我我们可用直选法(直接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排谬法(排除错误的选项)、排异法(选项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必须予以排除)、排正法(要求选择错误的时,排除正确的选项)。 对于材料分析题,总体要做到三点:(1)读: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2)看:看材料后面的问题,辨清答题的角度;(3)析:理清思路,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看看与课本的哪些知识有关。 参考文献 [1]盛红庆.刍议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中考复习策略[J].新智慧,201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