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所谓训诂方法,就是指训释词语的传统释义方法。训诂的方法很多,有注音法、析句法、校勘法、释义法等,前代训诂学家通常把解释词义的方法分为形训、声训和义训。其实形训、声训的的目的仍然在于解释词义,应属于广义义训的下位概念。下面重点介绍形训。

一、形训原理

1、何谓形训?

形训就是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来说明词义的训诂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据形索义。

语言里面的词只有语音和语义,无所谓形体。形的概念,产生于文字。早期的汉字是根据汉语的词义来构形的,汉字的形体在通常情况下与其所反映的词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汉字具有表意性,这就使得通过分析字形来探求词义成为可能。《说文解字》全面采用了形训的方法,分析字形,推求本义。如:刀、取(见教材P125)

2、形训的理论依据——六书

“六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六书”的具体含义不得而知。到西汉才有了解释,著名的有三家:P126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后来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

戴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此为著名的“四体二用”之说。

二、形训的类型

1、以形说义(见教材P126-129)

(1)象形字的形训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的形态、状貌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由此造出的字就是象形字。如:P127~8 口自目吕犬万牛竹臣羊合体象形:瓜页(2)指事字的形训(见教材P129-131)

抽象的义理是无法用象形的办法来造字的,因此,“事无形,故须有所指以见意。”这就出现了指事字。如:十廿卅上下甘亦朱寸刃元本末

(3)会意字的形训(见教材P131-134)

会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及所表达的意义合起来表达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对会意字进行形训,首先要明白各个独体字所表达的含义,然后才能去体察组合在一起的意义。如:及之祝戍林兼森磊

(4)形声字的形训(见教材P134-135)

形声是由形符和声符结合在一起构字的方法。由于形符、义符可以大量地重复使用,所以汉字中形声字的数量是很大的。占90%左右。《说文》有7000多个形声字,占80%以上。

箭:矢竹也,从竹前声節:竹约也。从竹即声

笢:竹肤也。从竹,民声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声。

篁,竹田也。从竹皇声。笥:饭及衣之器也。从竹司声。

这些形声字都从竹,意义都与竹有关,但是每个字的具体意义并不是仅从“竹”就可以看得出来,“竹”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推求本义的意义范围,或者说线索。尽管如此,形声字的形符是形训的重要依据。

2、说明字体

由于汉字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人群创造出来的,随着汉语词汇的孳乳分化,汉字本身的增加,汉字的形体出现了一义多形、古今异形、繁简有别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讹、假借等现象。借助形训,可以识别它们之间的区别及联系,说明它们孰古孰今,孰简孰繁,帮助我们从结构上的差异来探求文字形体的变化,发展情况。

(1)古今字(见教材P136-137)

又叫古今分化字。如:莫——暮;景——影;益——溢;止——趾;要——腰

(2)异体字(见教材P137-139)

指同音同义而不同体的字,又叫俗体字、古体字、或体字等。如

唇——脣;迹——跡;蚓——螾;裤——袴;线——缐;岳——嶽;泪——涙;慙——惭;峰、和

三、形训的作用和局限

1、形训的作用(见教材P139-140)

(1)探求本义:采,《说文》:“采,捋取也。”

(2)寻求引申义:行

2、局限性(见教材P140-141)

(1)只限于本义的解释。

(2)因字形讹变而产生误解。如:臣、为

膝关节功能锻炼方法

一、关节镜术前康复指导 (一)膝关节损伤患者,如需手术治疗,其术前的康复训练:1、控制关节渗出2、保留充分的关节活动范围(ROM)3、加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4、保持正常的步态 (二)康复动作指导 ?踝泵运动 足用力做上勾和下踩的动作,作最大范围的背伸和跖屈。用力、缓慢、全范围活动踝关节。每个动作持续3-5秒 腘绳肌收缩 卧位或坐位,膝屈100-大腿后肌群拉紧, 5s-放松,重复10次。 俯卧,双下肢伸直,然后慢慢地屈曲患膝,使足跟靠近臀部 股四头肌收缩 俯卧位,毛巾卷放踝下,推踝下压毛巾膝尽可能伸直-保持5s,放松-重复10次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仰卧位,握住膝上方,缓慢伸直膝关节,直到膝后方绷紧,5s,重复10次 勿快速,勿大范围维持稳定,对延长伸展最有益 仰卧,伸展,患足跟在墙上-膝后紧-5s,重复10次膝屈曲—移动向臀部,5s,重复10次靠近墙—更拉紧膝后方 直腿抬高 平卧,膝伸直,缓慢抬起15c m,保持5s-回原来位置, 10次增加高度增加重量(踝):1~5k g(术后4w)

6.终点膝伸展 仰卧,膝下放毛巾卷,膝伸直,持续压正中5s—缓慢回位—10次。负荷:加重量(踝) 1~5k g(4w) 膝关节支具的应用 ?膝支具knee brace 控制关节活动度增加关节稳定性定时关节运动 二、术后常用的几种康复动作指导 维待关节活动度的练习:膝关节损伤后,为防止以后的功能障碍,尽快进行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损伤后在组织学上的纤维化出现较早,如不活动,在4天左右即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损伤的关节固定两周就会导致结缔组织纤维融合,使关节功能丧失。对于膝关节,Erikson 和Haggmark等学者曾证实:制动仅5周股四头肌就有40%的萎缩,因此此项训练应尽早进行。? (一)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是由康复人员进行的或利用重力关系进行的关节活动度练习。?介绍一种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这是一种膝关节损伤的康复中常用的、并且可由患者自己进行的利用重力作用的训练方法:足沿墙面下滑训练法(也可用滑板法代替)。训练时让患者仰卧墙前,身体与墙垂直,屈髋90度,将病足放于墙上,足与墙间垫一毛巾,由于重力的作用,足缓缓下滑,病膝即被动屈曲,直至

腘绳肌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案

腘绳肌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案 腘绳肌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案 以下介绍的是腘绳肌损伤的康复训练,仅供参考。建议您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训练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 康复目的: 缓解疼痛、控制肿胀 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状态 恢复肌肉力量 恢复完整的体适能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腘绳肌损伤可以分为3度。详细内容可以参看“看图解病”中的“腘绳肌损伤”部分。 【I度损伤的康复】 第一阶段:损伤早期1-2天 休息,停止任何可能引起疼痛的活动。坐卧时尽量抬高患腿 使用冰敷冷疗,每2-4小时1次,每次15分钟左右。注意不要将冰袋直接敷在皮肤上,以免冻伤。 可以使用弹力绷带或者冷疗带加压固定 可以使用肌内贴爪形贴法消肿处理 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NSAID类消炎止痛药及肌松药物 坐位膝关节伸展训练:坐位时尽量伸直膝关节,然后可以躺下放松返回休息位。重复3 -5分钟。不要长时间保持该姿势。

从冰敷变为热敷,可以使用热敷袋或热水浴。特别是在开始伸展及肌力训练之前使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超声、微波或电刺激治疗。一般在康复训练前进行比较适宜。 静态腘绳肌伸展训练:该训练可以缓解疼痛。每次进行30秒,每日4-5次。 站立位屈膝训练:该训练可以适当增加腘绳肌力量,缓解疲劳。隔天训练,每次3组,每组20次,轻负荷。然后逐渐增加负荷,减少训练时间,每周3次,每次4组,每组10次。 抗阻屈膝训练:使用训练器械或者抗阻弹力带进行。每组10次,每次3组,然后短暂休息。每周进行3次。 运动按摩(SportsMassage):隔天进行1次肌肉按摩。如果按摩过程中,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按摩深度。 当进行这些恢复性训练时不出现疼痛,或者好转明显时,可以开始小幅慢跑。一般在2周内逐渐增加训练的耐力和跑步速度。 当你可以持续慢跑大约40分钟并且没有任何问题时,可以开始速度训练。通常的训练单元先以50%体能进行10×60m的大跨步跑。2-3天后,可以进行70%体能的10×60m的跨步跑。 固定自行车训练 爬楼梯训练,在能忍受的情况下增大步幅 训练时肌内贴贴扎保护 训练后进行冰敷、按摩 需要记住缓慢增加训练量,并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持续地进行伸展肌力训练及运动按摩。 【II度损伤的康复】 第一阶段:损伤早期1-3天 尽可能多休息。尽可能地多坐、多躺,并抬高患肢。 每2-4小时使用冰敷冷疗15分钟。不要直接把冰袋放在皮肤上,以免冻伤。 加压固定。可以使用弹力绷带或者冷疗带固定。 可以使用肌内贴爪形贴法消肿处理 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NSAID类消炎止痛药及肌松药物

训诂学名词解释笔记整理1

训诂学名词解释 训诂的本义不是“词语解释”的意思,而是先王(尧舜禹汤)的古言古道 ■【训诂】这个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先分别叙述如下: Ⅰ【“狭义的”训诂】: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的字义(或词义)就叫“训诂”。“训诂”有一些“具体的方式”以及“常用的术语”,现分别介绍如下: ●训诂的具体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一“形训”:就是通过文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字(词)义,即拿词形来解释词义叫做形训。“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三类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关系,还有“形声字”的“义符”也可以标示它的意义类别。因此,分析字形对了解字的本义有重要的作用。在《说文》中,形训是最基本的训释方式,除直言其义外,其分析字型构造部分,就是形训的范例。如: △“三合也。象三合之形。” △“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 △“屮,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以为艸字。读若彻。凡屮之属皆从屮。尹彤说。丑列切〖注〗臣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彻地上也。”△“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莫卜切〖注〗徐锴曰:“屮者,木始甲拆,万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 二“音训”: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叫做音训。例如《说文》“天,颠也”;“户,护也”,“旁,溥也”(注:①溥,古读pang,今读pu三声,广大之意,如:溥原。);又如《释名》:“日,实也,光明盛实也。”“衣,依也,人所依以蔽寒暑也”。“房,旁也,室之两旁也”等等。三“义训”:直接说明词的含义,叫义训。“义训”又细分为三种(即直训、转训、陈说),现具体叙述如下:⑴直训:用同义词训释谓之直训。例如:《尔雅?解诂》:“阻、艰,难也。”又《释言》云:“征、迈,行也”;“靡、罔,无也”。《说文》:言部云“谛,审也”;“诚,信也”。《诗?七月》“宵尔索绹”传:“宵,夜;绹,绞也”。《诗?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传:“卒,终也。”《诗?硕鼠》郑玄笺:“硕,大也。” ⑵转训:二字义不同,展转相通,谓之转训。例如:《周礼》“体国经野”郑玄注:“体犹分也”。《诗?氓》“言既遂矣”笺:“遂犹久也”。《诗?东山》“勿士行枚”笺:“勿犹无也”。《孟子?梁惠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赵岐注:“嗜犹甘也”。(注:①嗜:喜欢、爱好;②甘:自愿、乐意。) ⑶陈说:描述其事而义始明者谓之陈说。例如:《尔雅》曰:“善父母者为孝,善兄弟者为友”。(注:①善:善待)《诗?七月》“四月秀葽”传:“不荣而实曰秀”。(注:①秀:果实;②葽〔yao一声〕:一种多年生蔓草,又名野甜瓜,帅姑草。③荣:开花;④实:结果实;⑤秀:古代称植物不开花而结果实)《诗?伐檀》:“河水清且涟漪”传:“风行水成文曰涟”。 《左传》隐公九年:“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贾逵左传诂》曰:“贪财为饕,贪食为餮”。(“餮”读音tao 一声;“餮”读音tie四声。)《说文》云:“兰,香艸也”;“薰,香艸也。”(艸cao三声,草的古字。) 《说文》云:“能,熊属”;“麋,鹿属”。(“能”的本义是“熊”)《诗?东山》“零雨其蒙”传:“蒙,雨貌”。《诗?氓》“氓之蚩蚩”传:“蚩蚩,敦厚之貌”;有“淇水汤汤”传:“汤汤,水盛貌。”(注:①汤汤shangshang一声,水盛大的样子。)●训诂常用的术语如下: 〔一〕、说义的术语: ⑴“犹” 《诗?硕鼠》:“爱得我直”笺:“直犹正也”。 《国语?周语上》“其惠足以同其民人”。韦昭注:“同犹一也”。 ⑵“之言”(凡说“之言”的,音义 一定相通)《诗?唐风?采芩》“舍旃 舍旃”笺:“旃之言焉也”。 《诗?七月》“春日载阳”笺:“载之 言则也。阳,温也”。 ⑶“貌”(凡说貌是形容它的样子, 这些字或是形容词或是副词。 《诗?东山》“零雨其蒙”传:“蒙, 雨貌”。又“蜎蜎者蠋”传:“蜎蜎, 蠋貌”。(注:①蜎〔yuan一声〕: 孑孓,即蚊子的幼虫;②蜎蜎:形 容虫子爬行的屈曲蠕动的样子。③ 蠋〔zhu二声〕:蝴蝶、蛾等昆虫的 幼虫。) 《诗?氓》“氓之蚩蚩”传:“蚩蚩, 敦厚之貌”。(氓〔meng二声〕:青 年男子。蚩蚩〔chichi一声〕:敦 厚的样子。) 《诗?葛屦》“好人媞媞,宛然 左辟”传:“宛,辟貌”。(注:①屦 〔ju四声〕:葛麻制成的鞋。②好: 指容貌美,漂亮。③“好人”:犹美 人。④媞媞〔titi二声〕:美好安 详的样子。⑤宛:藏〔cang二声〕。 ⑥宛然,婉转回避的样子。⑦辟: 通“避”。⑧左辟:避让于道左,以 示谦让。) ⑷属、别。(凡说“属”或“别”的, 是明其类别。 《说文》云:“秔,稻属”(秔 〔geng一声〕:同“稉”、“粳”,水 稻的一种。);“鸽,鸠属也”。 《说文》云:“稗,禾别也”。段 玉裁说:“谓禾类而别于禾也”。 ⑸辞。(说明某字是助词,往往用 “辞”或“辞也”。) 《诗?芣苡》“薄言采之”传: “薄,辞也”。(芣苡〔fou2yi3〕: 车前草,其叶煎水服用可预防感冒, 古人认为它的字实可以治妇人不 孕。薄:助词。) 《诗?汉广》“不可求思”传: “思,辞也”。 〔二〕、拟音的术语。 ⑴读如 《礼记?中庸》“武王……壹戎 衣而有天下”郑注:“齐人读殷如 衣”。(注:①壹:统一。②戎衣: 军衣,军服。) 《吕览?制乐篇》“饬其辞令” 注:“饬读如敕,饬正其辞令也。” (注:①饬:chi四声,告诫;② 敕:chi四声,告诫。) ⑵读若 《说文》云:“宄,奸也。读若 轨”。(注:①宄〔gui三声〕,奸〔jian 一声〕:都是“奸邪、狡诈”的意思。) 〔三〕、改字的术语 ⑴读为、读曰:凡说“读为” “读曰”的,就是换了另外一个字 来解释词义。 《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 有泮”。笺云:“泮读为畔,畔涯也。 言淇与隰皆有涯岸以自拱持,今君 子放恣心意,曾无所拘制”。按泮的 愿意为散,与本文不合,所以郑玄 把它改读成畔字来训释它。(注:① 淇〔qi二声〕:水名,源于河南淇 山,流入卫河。②隰〔xi二声〕:a: 低湿的地方;b:所开垦的田地。③ 泮〔pan四声〕:a:散,解;b:通 “畔”。④畔〔pan四声〕:a:田地 的边界;b:边,如“河边、水边、 桥边、枕边”等等。⑤放恣:放纵 任性。⑥心意:心情,思虑。⑦拘 制:牵制,固守。) 《汉书?景帝纪》“减耆欲”注: “耆读曰嗜”。按耆的愿意为老,与 本文不合,所以颜师古把它改成嗜 字。(注:①耆〔qi二声〕:年老; 耆〔shi四声〕:通“嗜”。②嗜〔shi 四声〕:爱好,喜好。) ⑵古字某同,古声某同。 《论语》“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郑注“古字材哉同”。 按郑氏改用哉字来解释材。 《诗?东山》“烝在栗薪”笺: “骨折声栗裂同也”。按郑氏改用裂 字来解释栗。(注:①烝〔zheng一 声〕:祭祀。②栗薪:堆积木柴。) 〔四〕、正误的术语。凡有“字误” 或“声误”而必须改正的,则用“当 作”“当为”: ⑴字误 《老子》三十一章云:“夫佳兵者不 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释文》“佳,善也。河上云:饰也。” 王念孙说:“案佳当作佳,字之误也。 佳,古唯字也。唯兵为不祥之器, 故有道者不处。上言夫唯,下言故, 文义正相承也”。(注:①夫〔fu三 声〕:发语词。②佳〔此处读“wei 二声”〕:只有,因为。③兵者:兵 器。④物:他人,众人,人们。⑤ 或:都,全都。⑥故:所以。⑦不 处:不使用。) ⑵声误 《礼记?曲礼》“拾级聚足”注:“拾 当为涉,声之误也”。按旧注:“拾 级,涉阶之级也。聚足,后足与前 足相合也。”(注:①拾〔she四声〕: 古同“涉”,历经,经由。如:拾级 而上〔沿着台阶而上〕。) Ⅱ【“广义的”训诂】:是指“训诂 学”。即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 部门,是主要从“语义”的角度研 究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 一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 书面语中的训诂。 二训诂学的研究内容是:语义。 即古代书面语言中字(词)的含义。 其中以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 主。重点是研究词义的思想内容和 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 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 展。 三训诂学的任务是:分析古代 书面语言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的 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制、义例、 方法和运用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 训诂以及与此相关的古文教学、古 籍整理、词典编纂等工作。 四训诂学的著作大体有两类: ⑴专门解释某部著作,如《毛诗传 疏》、《论语注疏》、《春秋左转集解》、 《韩非子集解》等。 ⑵收集词语分类编排,进行解释的 词典,如《尔雅》、《方言》、《释名》、 《广雅》等。 五训诂学的源流:(即指训诂学 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 ①训诂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 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在文献正文中对 词语进行解释。如《左传?庄公三 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 过信为次。”(注:①师:驻军。② 宿:夜晚。 ②训诂学到汉代,确立了两种基本 体式。一类是随文释义的注释,如 《毛诗故训传》、《毛诗笺》、《仪礼 注》、《春秋公平传释诂》。一类是通 释语义的专著,如《尔雅》、《方言》、 《说文解字》、《释名》。这个时期的 训诂,有了一定的体系和方法,表 现出对词义研究的自觉性,成为真 正的训诂学。 ③训诂学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得 到进一步发展。○训诂内容从经部 扩大到史、子、集各部以及佛经; 出现了“义疏”这种新的训诂形式; 训诂新著不断出现,如《广雅》、《玉 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 ④宋代到明代,“训诂学”衰落。 宋明时期由于训诂成为“理学”的 工具,打破了求实传统,走向衰落。 ⑤清代的训诂学有了空前的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个时期的注 释和训诂专著数量很多,体式完备。 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 重大突破。清代训诂学家具有朴素 的历史观念,主张研究训诂必须区 分古今;有一定求实精神,不拘于 一家之说,能择善而从;采用因声 求义和综合比较的方法,开拓了训 诂研究的新途径。重要著作有《说 文解字注》、《广雅疏证》、《读书杂 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经 籍籑诂》(籑〔zhuan四声〕:同“撰”、 “馔”)、《尔雅义疏》、《方言疏证》 等。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 早见于 √. 《毛诗诂训传》 ×.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 《说文解字》 ×. 《尔雅》 □下列工作中,不属于训诂工作 的是 ×注释工作 ×. 纂集工作 ×考证工作 √. 编辑工作 □魏晋隋唐时期是 ×. 训诂的产生期 √. 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 ×.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 探讨期 □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 √顾炎武×. 戴震 ×段玉裁×. 王念孙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许慎×. 梅膺祚 √段玉裁×. 戴震 □《墨子间诂》属于 ×传注×. 章句 ×义疏√. 集解 □下列书中“集解”两字命名含 义不同的一书是 ×. 《史记集解》 ×. 《荀子集解》 ×. 《论语集解》 √. 《春秋左传集解》 □《尔雅》分为 √十九篇 ×. 二百零九篇×.二百一十六篇 ×. 五百四十篇 □《释名》的作者是 ×许慎×. 段玉裁 √刘熙 □, 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 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 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 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 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 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 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 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 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 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 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 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 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 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 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 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 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 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 “诠”、“疏”、“证”、“微”、“诂”、 “注”、“义证”、“正义”等,都是 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 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 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 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 《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 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 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 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 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 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 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 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 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 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 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 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 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 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 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 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 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 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 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 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 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 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 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 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 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 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 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 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 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 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 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 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 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 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 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 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 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 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 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 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 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 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 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 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 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 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 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 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 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 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 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 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 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 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 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 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 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 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 《小尔雅》、《方言》、《说文》、《释 名》、《广雅》、《玉篇》、《广韵》、《集 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 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 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 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 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 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 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 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 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 “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 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 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 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 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 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 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 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 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 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 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 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 《尔雅》、《小尔雅》、《方言》、《释 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 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 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 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训诂的方法

训诂的的方式 训诂的方法指的是探求词义的方法。前人习惯把它分成三类:声训、形训和义训。 (一)声训——因声求义的方法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寻求语义。具体地说,就是用音同、音近或音转的字来解释词义。这是前代训诂学家常用的一种训诂方法。 因声求义的方法,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萌芽。 如《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坎,陷也。离,丽也。兑,说也。” 《孟子·藤文公上》:“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一类训诂,在当时的文献正文里,已经屡见不鲜了。 秦汉间的《尔雅》和汉代的《说文》、《方言》、《释名》等训诂专著,多半都用这种训诂方法。尤其是《释名》,几乎全用声训。 例如:《释山》:“山顶曰冢;冢,肿也,言肿起也。”(同音相训) 《尔雅·释言》:“宣,缓也。(音近相训) 《说文·上部》:“旁,薄也。”(音转相训) 声训有时还利用形声字的声符,具体有三种方式: (1)用声母训声子,例如:《尔雅·释言》:“讹,化也。”《释名·释形体》:“帽,冒也。” (2)用声子释声母,例如:《尔雅·释言》:“干,扞也。”《说文·古部》:“古,故也。”《释名·释形体》:“眉,媚也,有妩媚也。” (3)用声母相同的字相训,例如:《尔雅·释言》:“葵,揆也。” 《释名·释形体》:“恭,拱也。” 二、形训——因形求义的方法 形训就是根据字形结构来解释字义。这种训诂方法,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如《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荀子·劝学》:“天见其明。”注:“明谓日月。” 汉代以后,经师的解经,《说文》等书的释义,都常用这种形训的方法,如《周礼·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郑众《周礼注》:“忠,言以中心。” 《周易·讼卦》释文:“讼,争也,言之于公也。” 《说文解字》可以说是形训的专著,它对字形的解说多半是为了释义。例如:命:使也。从口令。 吠:犬鸣。从口犬。 戒:警也。从共戈,持戈以戒不虞。 之所以可以采取形训的方法解释词义,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形体与词的本义有直接关系。 三、义训——直陈语义的方法 义训并不借助于字形和字音,而是直接陈述语义。从解释词和被解释词的关系来看,这种训诂方法又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同义相训 有的是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同义词。例如: 《尔雅·释言》:“增,益也。”

(整理)年《运动治疗学》操作题库.

2010级《运动治疗学》操作考核试题 1.肱三头肌长头的牵张方法P33 P32 肱三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结节,止于尺骨鹰嘴,是由脊髓节段c7发出的桡神经支配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伸肘,同时协助臂的内收和后伸。操作:1.当肌肉达到接近正常的动作范围,患者必须采取坐或站姿才能达到最大肌肉活动度。2.若肌肉活动度明显受限,患者可采取仰卧姿势。刚刚我说的过肱三头肌的主要功能是伸肘,协助臂的外展和后伸,而牵张肌肉时牵张方向要挛缩肌肉收缩方向相反。首先,治疗师一手握于患者的前臂远端,将其肘关节屈曲到最大角度,另一只手托住患者手肘将肱骨抬起,做肩关节屈曲的动作,并稍稍外展,一直到手臂背侧感到不适即为最大活动度。固定该动作最好在15至30s左右,最少施与牵张的时间不可少于6s,然后把患者手放下,照此重复5—10次。手法要温和、缓慢。牵张时不能在超过关节正常活动度时施与被动的力量。长期卧床、年老或者长期使用类固醇的病人压迫特别小心。因为可能会有骨质疏松。而且避免对水肿处牵张,因为其比正常组织更容易受伤。还有长时间不动之后避免过于激烈的牵张。如果超过24小时仍疼痛表明牵张力量过大。 牵张: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以增加活动度的治疗方法。与牵引(traction)区别:牵引主要作用与关节,通过力学原理增大关节间隙。 牵张分为被动牵伸,主动抑制和自我牵伸

2.颈椎徒手牵引P583 脊神经根受到挤压,因功能缺失或退化性变化使活动不足,小面关节的关节疼痛,肌肉痉挛和防卫行肌缩或者椎间盘卡住都可以使用颈椎徒手牵引。禁忌症:急性、脊髓型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首先,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尽量放松。治疗师站在床头,治疗时有三种可以选择的方法,第一种是治疗师的双手的指头放在枕骨之下,第二种是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上,另一只手放在枕骨之下,第三种是将两手食指放在压迫被移动的椎体之上的棘突,此种手法摆放的方式只对其下的脊椎段提供特定的牵引,可在治疗师髋部绕一带子一加强手指的拉力并使施力时更容易。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随着角度增大,最大应力的位置逐渐下移。牵引时治疗师固定其手臂,做等长收缩,采取稳定的站姿,然后慢慢地将身体往后倾来施与牵引力量。力量的施与时要采取间歇式方式,平顺,逐渐的增强和放松牵引力量。这样牵引的话治疗师可以控制牵拉的角度和头部的姿势,可以借食指放在特定的棘突上,可对牵引的椎节数有某种程度的控制而且不会有特别的压力在颞颌关节上。 3.肩胛骨的被动活动训练:上举/下压、前凸/后缩、向上/下旋转。P30 肩胛骨胸廓后外侧的上分,介于第2-7肋骨之间。肩关节活动受限时肩胛骨很容易出现粘连现象,在活动肩关节前要适当的活动一下肩胛骨。被动活动要在无痛范围内活动肢体,勿超过此范围,若超过此范

浅谈腘绳肌的训练方法

浅谈腘绳肌的训练方法 一、腘绳肌的生理作用 在该关节的屈伸运动中,腘绳肌除负责关节的屈伸运动外,还承担着协助肌键韧带等关节附属装置,负责维持膝关节稳定的工作[1]。腘绳肌是从臀部到膝部走行于大腿背侧的三条肌肉束,在膝部它们与小腿骨相连。腘绳肌与强有力的股四头肌相对应(后者位于大腿前面)受到极大的拉力。胭绳肌在不同的以下肢为主导类的运动项目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在自行车等项目中主要起与屈肌协同工作的作用而在手球与足球等项目中主要起与伸肌拈抗工作的作用。此外,胭绳肌在冲刺疾跑和踢球过程中,还起着控制膝关节过伸和髓关节过屈的作用。腘绳肌负责曲膝和弯腿动作,与你做的每一个动作有关[2]。 在力量训练中,腘绳肌有两个主要作用:屈膝(比如腿弯举),使髋部伸展(比如硬拉)。腘绳肌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收缩”肌群,对于大重量动作、爆发式动作反映最佳。我认为,如果你的目标是发展腘绳肌的肌肉围度,这两种方法要兼顾。换句话说,选择一个动作(通常是髋部伸展动作)采用大重量低次数,再选择一个动作采用轻重量高级数,集中精力挤压目标肌肉,使其保持持续紧张。大重量动作在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加肌肉密度方面效果最好,轻重量动作在筋膜伸展和增加肌纤维数量方面效果最好。 二、解剖位置 腘绳肌是大腿后侧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小腿,跨越髋膝,作用为伸髋屈膝。腘绳肌由侧部(lateral hamstring)和中部(medial hamstring)两部分组成。侧部腘绳肌包括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中部腘绳肌包括包括半腱肌和半膜肌。 三、腘绳肌训练的一般认识 腘绳肌作为双关节肌的在体育运动中“主动不足”现象。双关节肌跨过两个关节,工作时会出现肌肉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3]多关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充分作用于其它关、节,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如充分伸髋后,再屈膝,会感觉到屈膝无力,这就是腘绳肌发生了多关肌“主动不足”现象。因此,在体育运动中应注意发展它们的力量,以克服“主动不足”的现象。在体育运动中,若不充分发展腘绳肌力量,在立定跳远、三级跳远的跳伸阶段,跳高助跑以及短跑、中长跑时的伸髋、扒地屈膝中就会出现腘绳肌的主动不足;除此,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肌力的不平衡很容易引起膝关节的不稳而导致膝关节损伤;因此,要重视腘绳肌力量的发展。 伸展状态动作与收缩状态动作应该交替进行,因为有些收缩状态动作能够带来最高的肌肉活跃性,这一点能够促进肌肉生长、爆发力发展、伸展筋膜。有些伸展状态动作能够使肌肉达到最大限度的伸展,让肌肉达到最大限度的紧张,这一点对于肌肉生长、爆发力发展也很重要,同时这一点还能够使肌肉产生微小创伤

汉语言文学《训诂学》期末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训诂学简答题 P91、训诂学功用:古文教学、古籍阅读、古籍整理、辞书编纂 2、训诂学任务: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与障碍、总结前人注疏经验、阐明体例、方式方法、原则和运用。 3、训诂学不等于词汇学:词汇学是研究、分析语言中的词及词义和词汇演变,训诂学要研究这些,但还要研究比这些词更大的语言单位。 4、训诂学不等于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的学科,训诂学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是校勘、探求语源等内容。 5、训诂学既古老又年轻:从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历史来看,训诂学创始得最早。所以古老。但就语方科学成长的时间来看,科学的训诂学的产生是比较晚的。 6、训诂不等于训诂学:训诂是一种工作,训诂学是研究训诂这门工作的一门学术。 7、训诂学不等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是并不等于语言。汉族历代文献是汉字记录的,同样,历代文献也不等于汉字。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而不是历代文献汉字。文字研究内容涉及到音义,但主要是形,训诂学研究主要内容是语义。训诂学涉及文字学,可以利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P338、互文见义在所表达的意义上和修辞手法应怎样理解:一是上下两句的词语要相互补充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是指二人在入洞和出洞时都是吟赋。二是上下两句交替使用不同的词语以避免行文的单调枯燥。如:贽币不通,言语不达。通和达就是互文见义。 9、人为因素造成的古代书面语言的障碍:讹字、通假、衍文、脱文、错简。 10、古书阅读中文字障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讹误字、避讳字。 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所使用的不同的字。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距关,母内诸候,秦地可尽王矣中的内和纳的关系就是古今字。 通假字:无本字的假借,许慎所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本字的假借,本有其字,临时代替,多称通假。前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从有到有的过程。前一种假借比较长久、固定,有的借义甚至挤掉本义,独占优势。后一种借字与本字关系刚比较轻散,不固定。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音近或音同。阅读古书最容易引志误解的大多是有本字的假借。常见错误有不明通假而误和滥用通假。 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讹误字: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讹字。 P5411、文意训释:串讲大意、分析句读、显示修辞、阐述语法、今译全文。 12、校勘的方法:本校、他校、理校、对校。 本校:用本书的前后文字互证,断定其中的错误。 他校:用他书勘定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其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理校:根据文字、音韵、语法、文理等规律来推测其讹误。 对校:用同书的版本或别本互相对勘。 13、注意方法:直音、读若、譬况、反切、如字 直音:同音字注音。 读若:训诂术语之一,用来注音,破通假。有的完全相同音,有的读音相近。 譬况:多用急气言,缓气言。如高诱:哄,读近鸿,缓气言之。 反切:训诂术语之一,简称反或切。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得出被切字的读音。 如字:训诂术语之一,指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仍按原先的一般读音来读。 14、解释文意: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明语法、显示修示、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典章制度、引证史实故事。 15、以通语释方言同以方言证古语的区别:出发点不同,方式相似。它们的释者和被释者都有一方是方言,另一方是通语或者古语。它们的目的不同。以通语释方言在于说明某个方言词语意义相当于通语中的某个词语,使方言与通语相通;以方言证古语,是为了说明古语发展到当时在方言的遗留,表明当时方言是古语的地方变种,或者辨析古代事物在当时方言区的异名同实。它们的关系,以通语释方言是横的空间关系,以方言证通语是纵的时间关系。 P76 16、形训的作用: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如:夫文,止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就是属于形训范围。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 运用形训方法,把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

最牛最全的34种拉筋方法,健身初学者建议收藏!

最牛最全的34种拉筋方法,健身初学者建议收藏! 健康猫的私教经常会跟猫友们提起: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也有很多健身初学者咨询健康猫私教,健身运动前后为什么要拉筋呢?运动前:可以使肌肉预热,防止运动过程中受伤运动后:增加肌肉的韧性,缓解运动疲劳和酸痛 随著年龄增长,筋越来越硬化,弹性系数越来越差,筋骨就越不能张开,气血经脉当然越来越不通畅,坚持拉筋,强身健体,但是一定要注意强度,以及掌握正确的方法。健康猫私教给大家准备了,史上最全各个部位正确拉筋的方法,共有24种方法,帮你拉筋拉得明明白白。 自己觉得身体哪些部分感到僵硬,也可以照着来练习,来拉伸。先收藏再拉起来!(PS:别忍痛拉筋费了老劲还伤身)1、骆驼式锻炼部位:腹直肌、腹外斜肌2、开胯坐 锻炼部位:大腿内收肌3、青蛙式 锻炼部位:大腿内收肌4、侧坐弓箭步 锻炼部位:大腿内收肌5、蝴蝶式拉伸锻炼部位:大腿内收肌 6、前臂伸直肌拉伸锻炼部位:前臂伸直肌 7、颈部侧曲 锻炼部位:胸锁乳突肌8、扭转颈部伸展 锻炼部位:胸锁乳突肌9、颈部伸展拉伸

锻炼部位:胸锁乳突肌10、手压颈部侧曲 锻炼部位: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11、髋屈肌伸展 锻炼部位:腰肌、四头肌12、前臂伸肌伸展 锻炼部位:前臂伸肌13、横向肩部伸展锻炼部位:侧三角肌 14、站姿辅助曲颈伸展锻炼部位:斜方肌15、阔背肌伸展脊柱牵引 锻炼部位:背阔肌 16、阔背肌伸展(墙壁辅助)锻炼部位:背阔肌17、婴儿式锻炼部位:背阔肌 18、站立小腿拉伸锻炼部位: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19、纵劈叉锻炼部位:腰大肌和腘绳肌20、坐立前曲锻炼部位:腘绳肌和小腿 21、单腿前曲锻炼部位:腘绳肌 22、阔背肌伸展(墙壁辅助)锻炼部位:臀肌23、坐半王鸽式锻炼部位:臀肌 24、站立小腿拉伸(墙壁辅助)锻炼部位:比目鱼肌和腓肠肌25、侧曲(墙壁辅助)锻炼部位:腹外斜肌 26、卧脊柱扭转锻炼部位:臀肌和腹外斜肌27、侧曲(棍子辅助)锻炼部位:腹外斜肌和背阔肌 28、三角伸展式锻炼部位:腹外斜肌29、胸部拉伸(墙壁辅助)锻炼部位:胸大肌

各种不良体态的原因及纠正训练

各种不良体态的原因及纠正训练 体态问题不仅仅是美观问题,它可能是身体很多疼痛问题的根源,当然很多人愿意去纠正不良体态的动机还是美观问题,当然这点无疑也是所有人所重视的,想象现在你面前站着一个强壮有力又自信心满满的人,想象下他会以什么样的姿势站着你面前?毋庸置疑,他一定是昂首挺胸,胸有成竹的瞅着你。 你的精神面貌和气场与体态息息相关,但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体态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改变呢?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弯腰驼背,骨盆前倾或者后倾,身体各个部分都有疼痛感。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肩、背、颈部慢性疼痛足、膝、髋、背部劳损头痛、身体僵硬、疲惫、肌肉萎缩无力、呼吸困难、消化问题、神经压迫、坐骨神经痛、腕管综合征等。腕管综合症的症状是双手和手腕麻木,还伴随着剧烈疼痛,这是由于长时间打字和操作鼠标,使正中神经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通过阅读本文,你可以了解到自己身体姿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体态调整正确后,举铁效率会更高,肌肉利用率更高,受伤概率降低。对称性调整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弄清楚不对称的原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固定关节的肌肉不平均。也就是说,一边肌肉太紧,

另一边太松或者太弱。举例来说,圆肩通常就是胸肌过紧,把肩部向前拉。与胸肌过紧相对的就是背肌过松,这两者同时影响造成肩部位置非中立位。这种肌肉的不平衡会使身体紧张、疲惫、不舒服。矫正方法: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拉伸过分紧张的肌肉,强化过分薄弱的肌肉。站姿测试如果你没有关注过你的体态,就不会知道你的身体究竟会不平衡到什么程度。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有体态问题,可以做以下这个站姿测试。穿上运动衣(目的是为了更清晰的看到你的体态),赤足站立,放松站直,不要刻意调整姿态。为了使你的站姿更接近自然站立状态,闭上眼睛原地踏步数次。这会让你的脚自动调整到自然位置。好,现在停下脚步,站直,拜托一个朋友或家人,给你拍一个全身照,前、侧、后都要。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图片: 注意,这个照片中关节是在一条直线上的,耳朵在肩膀上方,肋骨在髋部上方,髋部在脚踝上方。骨盆和脊椎在中立位。如果你的站姿是这样的,那你的姿态合格。站姿测试:背、肩、臀、头如果你的身体不太对称,那么以下部位至少有一个出了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都可以怎么解决。问题1:脊柱前凸骨盆前推,较肋骨位置前方 过分紧张肌群:腘绳肌、臀大肌、臀中肌、竖脊肌、腰方肌(臀肌、腘绳肌、下背部)拉伸:常见跑者的拉伸方法,对这些问题正好适用,也可用泡沫轴进行放松,但需要注意:

训诂复习资料(精华)

填空题 □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

训诂学名词解释1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当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作”。 6、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 7、断章取义:,此赋诗不泥其本义,而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8、连类并称:指两个字或词的义类相因而牵连之,但所指只取其中一词之义。 9、反义词对举:,则是连用词义对立,矛盾的两个词,但只强调矛盾的一个方面。 10、章句:,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体例,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计文章大意,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流传到现在的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书,有后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辞章句》。 11、以形说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 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道形貌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注释工作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注释工作通常是随文释义的。 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考证工作考释和证明的合称。考释是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 训诂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再度注释所谓再度注释,指的是针对汉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的解释。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所谓训诂方法,就是指训释词语的传统释义方法。训诂的方法很多,有注音法、析句法、校勘法、释义法等,前代训诂学家通常把解释词义的方法分为形训、声训和义训。其实形训、声训的的目的仍然在于解释词义,应属于广义义训的下位概念。下面重点介绍形训。 一、形训原理 1、何谓形训? 形训就是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来说明词义的训诂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据形索义。 语言里面的词只有语音和语义,无所谓形体。形的概念,产生于文字。早期的汉字是根据汉语的词义来构形的,汉字的形体在通常情况下与其所反映的词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汉字具有表意性,这就使得通过分析字形来探求词义成为可能。《说文解字》全面采用了形训的方法,分析字形,推求本义。如:刀、取(见教材P125) 2、形训的理论依据——六书 “六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六书”的具体含义不得而知。到西汉才有了解释,著名的有三家:P126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后来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 戴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此为著名的“四体二用”之说。 二、形训的类型 1、以形说义(见教材P126-129) (1)象形字的形训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的形态、状貌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由此造出的字就是象形字。如:P127~8 口自目吕犬万牛竹臣羊合体象形:瓜页(2)指事字的形训(见教材P129-131) 抽象的义理是无法用象形的办法来造字的,因此,“事无形,故须有所指以见意。”这就出现了指事字。如:十廿卅上下甘亦朱寸刃元本末 (3)会意字的形训(见教材P131-134) 会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及所表达的意义合起来表达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对会意字进行形训,首先要明白各个独体字所表达的含义,然后才能去体察组合在一起的意义。如:及之祝戍林兼森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