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

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

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
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

2012级城市规划工程硕士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

课程老师:严国泰

姓名:杨波

学号:1230107

完成时间:2013.08

我国历史城镇旅游情况浅析

【摘要】本文对我国历史城镇旅游情况进行了浅显的梳理。从历史城镇的概念出发,结合我国现有历史城镇的发展及旅游开发情况,对于历史城镇旅游的目前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其发展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于其未来发展做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对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的理解和学习有一定收获。

【Abstract】Ancient town tourism of China conducted a plain comb. From a historical town concep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xisting historic towns and tourist development scenarios for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is currently a simple to understand, and on this basis for its development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finally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o make a number of observations made, we want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urban tourism planning methods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gains.

【关键词】历史城镇;旅游;问题;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古镇旅游逐年火热,各个历史城镇均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各种开发,人们在旅游中对历史进行追溯,从旅游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一个规划从业人员来说,我国历史城镇旅游的发展,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和研究,未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方向,在发展中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呢?本文援引了一些历史城镇的案例我国历史城镇旅游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浅显的解析,希望对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的研究及学习以及今后的规划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1.历史城镇的概念

1.1“历史城镇”是“需要或是已经给予保护要求

的地区或城镇”。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拥有众多

城市文化遗产。从1982年起,我国开始评审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103座。从2003

年起,我国开始评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于保存文物

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

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名

镇(村),共36个村。

1.2历史城镇具有三个特性,第一,历经生活不断地延续与演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物、古迹点与城市的发展史密切相关。第二,具有历史传统特色的古街区、古建筑群、城市地段,现代生活在这些(部分)地段依旧延续,使它们成为城市充满活力的有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民居、旧商业街、古文化广场等等。第三,城市的遗存具有自身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的城市而具有明显特殊的意义。根据历史城镇物质构成要素价值及质量上的差异、构成要素,以及在历史时间上的差异和构成要素在构成形态上的差异,历史城镇一般可分为古都型、特色风貌型、风景名胜型和有较大历史意义的近现代城市四种类型。

2.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

2.1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文化旅游:文化异质的研究迎合了人们探讨文化特质的好奇心,可成为发展旅游的吸引物;博览观赏:博览展示本身就是吸引游人前往观光的行为;博览观赏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休闲游憩:空间利用则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处休闲观光的场所,而这些空间存在的历史性与现代空间的差异性是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重要因素。

2.2古镇旅游开发的原则:

第一,凸显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底蕴。

古镇旅游的持续发展,应建立在保护、挖

掘和展示其独特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如

江南水乡古镇植根于“水”环境的自然景

观和生活特征,交融的文化,繁荣的市井

经济。深厚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背景条件,

温润的气候、发达的内水空间影响到人的精神世界,发达的商业经济构成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注重旅游产品的针对性。以四川为例,指出古镇应基于资源、区位条件,针对不同的旅游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如观光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原则。

第三,增加体验性产品。如以西塘古镇为例,提出设计体验性古镇旅游产品的“感官化、主题化、意象化、参与性”原则,并就一些具体项目提出了落实措施。

3.我国主要历史城镇旅游情况分析

3.1我国历史城镇情况总述:

我国保留的传统村镇数量众多,从区位、

交通、保存情况、可观赏性和旅游配套服务等

方面的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具有游览观光价

值的主要传统村镇有100多个,主要分布在安

徽、浙江、江苏、江西、四川等14个省域内,

并出现了专门书籍对旅游者进行推介和指导。

我国现有1.78万个建制镇和2.93万个乡,其中不乏有着百年历史以上的古村镇。这些传承历史文化,沿袭民间习俗的古代聚居地,蕴藏着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宝、深重悠远的远古文化,闪耀出灿烂的光芒。按照文化背景和历史区域的划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8类

3.2周庄:

周庄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旅游开发实施古镇保护,

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十多年来,不断致力于优

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全

力塑造“民俗周庄、生活周庄,文化周庄”,每年吸引了

超过250万人次的游人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全社会旅

游收入达8亿元。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推出和完

善适宜现代休闲体验型旅游配套项目,扩大旅游规模,做

大旅游盘子,使周庄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周庄跨入十年提升时期,提出了打造“国际周庄”的构想,努力把周庄建设成为国际休闲度假基地。

3.3同里:

同里1986年开始发展旅游业,坚持“保护与发展并

存”的原则,相继修复退思园、珍珠塔等一系列历史景观,

逐步完善景点内涵,通过积极的对外营销来提高古镇旅游

形象,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电子资讯业、农业、休闲

娱乐业、影视产业等行业的发展,努力打造“居住古镇”

的特色,跳出长三角市场发展旅游。

3.4:丽江: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靠有形的建筑群落,和

存在于街头巷尾间的纳西市井生活,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

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雅

典、罗马、威尼斯等伟大城市比肩。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唯一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

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

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70%以上,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3.5西塘:

西塘1997年开始开发旅游,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

史文化名镇,2004年,西塘旅游事业大发展,接待游客89

万人次,门票收入1062万元,知名度不断扩大,旅游形象

不断提升。为继续保持优势,加大了产业开发力度,坚持

古镇保护与产业延伸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休闲服

务体系,以“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为口号,打造古镇旅游、

休闲度假基地。

4.历史城镇旅游开发问题

4.1单纯追求发展旅游经济,将古民居群改为旅游服务用房、购物商店和娱乐设施,过多的商业气息,失去了历史城镇的历史氛围与传统生活方式。过度商业化,古镇原真性面临挑战。以周庄为代表,古镇内店铺泛滥,不少居民开店后又将其租于外地经营者,强买强卖的恶性竞争使旅游环境日益恶化。“小桥流水”依旧,而“人家”不在,水乡意境渐失。

4.2由于中国文化的千年传承和古城镇大多使用土木结构的特定形式,形成了中国历史古城镇的同质化,带来中国古城镇旅游思想和经营策略的雷同性,形成古城镇旅游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模式。发展模式雷同化问题严重。各个古镇虽具其自身特色发展模式,但对于很多都只停留一天甚至半天时间的观光者而言,在景观上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开发过程中

缺乏独具特色的吸引物,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人为的原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后导致中国古城镇旅游同质化的开发模式越来越强,导致古城镇旅游的开发决策者和运营主体,往往把古城镇旅游发展的重点放在争牌子,争品牌,争世界文化遗产,争历史文化名城,争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发展古城镇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忽略古城镇旅游发展策略与技术研究,使古城镇旅游发展出现了本应避免的不足。

4.3缺乏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体验,开发中存在“空心化”现象。以乌镇为代表,大量原住民的外迁,丧失了百姓生活其中所自然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形成了“外壳尚存,内涵尽失”的空壳化现象。

4.4古镇超负荷接待,不可修复性破坏严重。无视历史文化遗产脆弱性的特点,不加限制地接待游客,超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所能承受的游客容量,再加上保护措施和力量部署不到位,任凭游客在历史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了对文化遗产的严重损害。古镇在很难满足超负荷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时,游客也很难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水乡原貌,水乡原始氛围破坏严重。

5.历史城镇旅游开发发展方向及注意问题

历史城镇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树立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观念,认识历史城镇文化遗产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对历史城镇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5.1纠正观念偏差。历史城镇与别的名胜风光不同,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体,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中,一方面,古镇居民渴望自身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他们拥护开发;另一方面,古镇作为游客的观光区、市民休闲娱乐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载体,作为地方政府,希望古镇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不要随便改造与开发。同时,他们希望能通过古镇来招商引资,满足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作为经营者,他们则更多地关注投资回报率,容易忽视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其各方利益间充满着矛盾,应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间的矛盾。我国古城镇旅游的保护,一定要尊重古城镇居住者的利益,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要通过保护为历史城镇带来更多的实惠,才能使历史城镇旅游获得持久发展。

5.2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历史城镇之所以受到游客的青睐,主要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优美宁静的环境、纯朴的民风民俗,保护原真的、本来的、真实的东西是维持和延长古镇生命力和旅游吸引力的有力举措。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以旅游促进保护,是历史城镇旅游发展的方向。保护与发展是辨证的关系。保护历史城镇有价值的东西,使旅游发展有本可依。只有科学发展历史城镇的旅游业,才能使历史城镇的保护富有意义和获得经济的支持,才能使历史城镇在新世纪获得发展。注意品牌塑造与特色发掘。

5.3限制游客量。历史城镇古建筑经千百年风雨朽蚀,本身在自然老化,大量游客的参观、触摸,会使古建筑面临人为破坏的危险。任何一个文物建筑和历史城镇都有一个最大游客量问题,超容量的游客,会造成对旅游点的资源破坏,降低旅游质量。为了防止超容量破坏,需要对历史城镇旅游点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规划适当的游线,对旅游人数进行合理分流,在不减少旅游总量的情况下保证旅游质量;对重要的历史地段严格控制游览范围,限制进人游览的人数;对一些特殊的古迹,在没有找到更好的保护方法以前,暂停开放。可以考虑新旅游空间的外拓展。在古镇周边进行新旅游空间拓展,凭借空间转移实现分流减压,新扩展内容应避免与古镇区内雷同。

5.4创新旅游发展思路。每一座历史城镇就是一个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历史城镇的文化内涵,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显示不同的风格个性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历史城镇更具文化旅游的特征,以适应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发展历史城镇旅游,在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发掘整理的同时,需要创新发展思路,既要真实再现历史城镇传统生活情景,延续传统文化风貌,又要推出与现代生活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民俗文化,让

游客参与其中,形成互动关系,以增加游人的兴致。为古镇空间注入新功能、与社会同步的文化发展策略和非物质遗产的继承发扬,是古镇发展的必然选择。如通过承办各种文化发展论坛提升古镇的文化氛围,与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举办各种旅游节、文化展、民俗庙会,借鉴国内外创意产业区的发展适时引入艺术家的入驻等。

【参考文献】

[1] 阮仪三,袁菲.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8,5

[2]严国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3

[3]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1

[4]熊侠仙,张松,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一对周庄、同里、角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2,6

[5]田喜洲.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4,3

[6]王莉.传统村镇旅游地居民态度与开发策略研究——以西递、宏村、屯溪老街及乌镇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 张冬婷,邱扶东.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论文,2002,4

[8] 阮仪三、李浈、林林,江南古镇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7

[9]保继刚,苏小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地理学报,2004,5

[10]石鼎.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开发现状评析.山西建筑,2010,1

[11]卞显红.江浙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城市问题,2010,12

最新旅游规划成果大纲汇编

旅游规划成果大纲

目录第一章旅游区规划层次与成果要求 第一节旅游区总体规划 第二节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三节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章旅游区规划相关规范 第三章旅游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详细)第一节前期资料分析 第二节相关图纸要求 第四章旅游类规划成果文本基础框架(规划说明书)第一节前期分析 第二节规划设计 第三节深化设计 第四节保障实施

第一章旅游区规划层次与成果要求要求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一节旅游区总体规划 1 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2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3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4 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 4.1 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4.2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4.3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4 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4.5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4.6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4.7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4.8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4.9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4.10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4.11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4.12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4.13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5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5.1 规划文本。 5.2 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5.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5.4 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第二节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3.1 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3.2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3.3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3.4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3.5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

2012级城市规划工程硕士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 课程老师:严国泰 姓名:杨波 学号:1230107 完成时间:2013.08

我国历史城镇旅游情况浅析 【摘要】本文对我国历史城镇旅游情况进行了浅显的梳理。从历史城镇的概念出发,结合我国现有历史城镇的发展及旅游开发情况,对于历史城镇旅游的目前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其发展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于其未来发展做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对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研究的理解和学习有一定收获。 【Abstract】Ancient town tourism of China conducted a plain comb. From a historical town concep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xisting historic towns and tourist development scenarios for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is currently a simple to understand, and on this basis for its development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finally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o make a number of observations made, we want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urban tourism planning methods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gains. 【关键词】历史城镇;旅游;问题;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古镇旅游逐年火热,各个历史城镇均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各种开发,人们在旅游中对历史进行追溯,从旅游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一个规划从业人员来说,我国历史城镇旅游的发展,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和研究,未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方向,在发展中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呢?本文援引了一些历史城镇的案例我国历史城镇旅游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浅显的解析,希望对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方法的研究及学习以及今后的规划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1.历史城镇的概念 1.1“历史城镇”是“需要或是已经给予保护要求 的地区或城镇”。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拥有众多 城市文化遗产。从1982年起,我国开始评审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103座。从2003 年起,我国开始评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于保存文物 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 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名 镇(村),共36个村。 1.2历史城镇具有三个特性,第一,历经生活不断地延续与演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物、古迹点与城市的发展史密切相关。第二,具有历史传统特色的古街区、古建筑群、城市地段,现代生活在这些(部分)地段依旧延续,使它们成为城市充满活力的有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民居、旧商业街、古文化广场等等。第三,城市的遗存具有自身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的城市而具有明显特殊的意义。根据历史城镇物质构成要素价值及质量上的差异、构成要素,以及在历史时间上的差异和构成要素在构成形态上的差异,历史城镇一般可分为古都型、特色风貌型、风景名胜型和有较大历史意义的近现代城市四种类型。 2.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 2.1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文化旅游:文化异质的研究迎合了人们探讨文化特质的好奇心,可成为发展旅游的吸引物;博览观赏:博览展示本身就是吸引游人前往观光的行为;博览观赏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休闲游憩:空间利用则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处休闲观光的场所,而这些空间存在的历史性与现代空间的差异性是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重要因素。 2.2古镇旅游开发的原则:

旅游规划策划必读书目

旅游规划必读书目 1. 保继刚等著: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 2. 丁秀华:旅游资源学 3.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4. Stephen L J Smith著,李天元译:旅游决策分析方法 5. 克里斯.库珀著,钟林生等译:旅游研究经典评论 必读期刊: 《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 其他地理学类相关核心期刊 行业专家推荐旅游规划策划必读书目: 1.中国古典书目:《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菜根谭》。《易经》和《道德经》是一切智慧之源泉,但是比较难懂,尤其是《易经》,简直是天书,建议读配有白话说明的版本,《易经》推荐南怀瑾版。《孙子兵法》是一切谋略的精华,学好孙子兵法做策划简直是小菜一碟。《菜根谭》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此外还有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有空多读! 2.国外古典书目:《圣经》、《希腊神话》,二者是西方文化来源之根本,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不多说,自己体会。有兴趣可以对照《古兰经》和佛经看一看,佛经浩若烟海,我不知道咋推荐了,各位结合自己兴趣看,常见的有《大藏经》、《心经》、《大悲咒》等等。

3.科学类书籍: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著作《全球通史》,刘易斯·芒福德[美]著作《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简·雅各布斯[加]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两部鸿篇巨制《人类与大地母亲》、《历史研究》,此外还有根据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和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关于人类社会和当代世界问题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著作《展望二十一世纪》。 4.专业类书籍:推荐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如《城市和区域规划(原著第四版)》、《城市建筑学》、《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无边的城市--论战城市蔓延》、《规划引介》、《延伸的城市-西方文明中的城市形态学》等等,能够全部通读更好,不能的话就拣几本自己急需了解的有选择性精度。 此外还有“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市场营销导论》、美国MBA导师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西方大师级人物的经典著作。 国内的推荐一本,魏小安的《与中国旅游同行:旅游研究与工作方法新论》,魏小安三十年从业经验的总结,从切身体会、从工作方法的高度去看问题,虽然其深度不能跟世界大师的传世名作相比,但是对旅游业从业者特别是入门者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另推荐一本关于具体工具应用技巧的书籍《别告诉我你懂PPT》,PPT 是驰骋职场的利器,此书则是打造利器的磨刀石,希望有志成为职场白骨精的细细研读消化。 魏小安推荐:《西班牙旅游笔记》、《蓝海战略》、《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城市发展史》

《旅游规划》实施细则(2003)

《旅游规划通则》实施细则 (发布:2017-08-12)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旅游局制订的《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加强旅游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和报批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规划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拟订旅游规划通则的有关实施细则。 1 旅游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 1.1旅游规划的类型 根据我国各地旅游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兼顾旅游规划编制技术群体的优势整合和规划的可操作性,将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和其他专项旅游规划三种类型。 1.1.1 旅游发展规划 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 1.1.2 旅游区规划 按规划层次分为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1.1.3 专项旅游规划 根据实际需要,可编制各种类型的专项旅游规划,主要包括旅游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旅游投融资规划、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等。 1.2 旅游规划任务的确定 1.2.1 规划项目的认定 所有旅游规划(项目)都须先经过相关旅游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立项备案,进入规划程序。各级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项目)须经过同级人民政府同意,然后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立项备案,进入规划程序;跨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项目须经过相关人民政府同意,然后由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立项备案,进入规划

程序;旅游区规划由业主提出项目意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论证后方可立项备案,进入规划程序;专项旅游规划的立项要求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发展规划、县(市、区)级旅游发展规划、跨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重要旅游区规划、一般旅游区规划、专项旅游规划均可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直接委托等三种形式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公开招标:委托方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投标。邀请招标:委托方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投标。直接委托:委托方直接委托某一特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 1.2.3 规划合同的签订 所有旅游规划项目都必须签订合同书。合同书中必须明确项目的性质与任务、成果形式与要求、项目完成时间、项目经费及其支付方式和时间、委托方和承担方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合同书中“规划性质与任务”、“成果形式与要求”等内容应符合《旅游规划通则》的相关要求。 1.3 旅游规划编制单位与人员 1.3.1 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 根据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接受委托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规划资质。承担全省旅游发展规划的国内规划设计主持单位应具有甲级规划资质;承担地市级旅游发展规划、跨(县)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重要旅游区规划的国内规划设计主持单位应具有乙级及以上规划资质;县(市、区)级旅游发展规划、一般旅游区发展规划应具有丙级及以上规划资质;专项旅游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要求根据项目性质和影响确定。 1.3.2 规划编制队伍的要求 接受委托的规划设计单位应组成合理的规划编制队伍。主要成员应始终保持稳定,规划编制人员的专业特长应覆盖旅游、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建筑等领域。 1.3.3 规划项目主持人的要求 规划项目主持人应来自拥有资质的规划主持单位,具有主持相关规划项目的实际经验,与主要成员有着合作共事的基础。主持人应是规划设计的实际负责者,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旅游开发与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本课程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系统阐述了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地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并探讨国外旅游规划中高度重视而国内旅游规划中尚重视不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点反应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一般范式的个性,在全面阐述传统理论的同时增添了新的理论;同时融合了丰富的实际案例,突出旅游规划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本课程在指导思想上遵从: 前瞻性:结合中国旅游发展实际,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继承和发扬国内外旅游规划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对旅游区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系统地阐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旅游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旅游规划设计的技术问题,以及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指导性: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新性:体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重点反映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的个性,全面阐述传统的理论,同时引入新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探讨目前旅游规划中有待加强实施与管理问题。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在学习旅游规划的对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编制的方法及程序进行详细的介绍等,是学习旅游管理重要的基础课程。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把握不同层次旅游地的旅游规划范式,理解不同类型旅游地规划的程序、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从事初步的旅游规划实践工作。

专业旅游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研究—以三亚市为例

摘要:为完善专业旅游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体系,通过总结国外专业旅游城市在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在识别旅游交通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专业旅游城市对交通体系的基本要求。针对专业旅游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指出应将旅游交通特征和规律的研究贯穿综合交通规划始终,实现旅游交通与城市居民常规交通高度融合,进而提出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体系框架。以三亚市为例,重点探讨了专业旅游城市交通设施合理规模的确定,以及交通设施规划基本思路。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methodology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tourism c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ourist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for a correspond-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through learning experience from other tourism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i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ourism city ’s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ourism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should always be considered i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traffic and daily commuting traffic.The paper also presents a framework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for tour-ism city.Taking Sanya as an example,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nd basic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planning schemes in tourism city.关键词:交通规划;旅游交通;技术方法;专业旅游城市;交 通特征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tourism transportation; methodologies;tourism city;trave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U491.1+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专业化发展正逐步成为城镇化进程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资源带给城市发展的支撑,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的专业化旅游发展道路。对应于城市专业化发展要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也需要针对性地调整发展思路与策略,相应的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方法也面临突破和革新。 1专业旅游城市及旅游交通 1.1专业旅游城市特征 1.1.1旅游与城市:旅游主导的城市发展 文献[1]提出的旅游城市生命周期理论较好地阐述了专业旅游城市的成长过程,见图1。在国际专业旅游城市中,法国蓝色海岸(尼斯)、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西班牙太阳海岸(马拉加)、美国迈阿密和夏威夷、墨西哥坎坤等城市或地区已普遍进入成熟期,中国多数旅游城市目前还处于成长期。 国际专业旅游城市发展经验显示,随着旅游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旅游相关产业将成为城市主导产业。以美国迈阿密为例,目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其经济支柱,仅从城市用地构成上来看,旅游休闲相关的用地比例高达城市用地的69%(见表1),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高度融合,2008年迈阿密因旅 收稿日期:2012–11–25 作者简介:戴继锋(1977—),男,吉林柳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所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规划。E-mail:daijif@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339081.html, 戴继锋,杜恒,张国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 Dai Jifeng,Du Heng,Zhang Guohua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Design,Beijing 100037,Chin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Tourism City:A Case Study in Sanya 专业旅游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研究 ——以三亚市为例

旅游规划心得

武夷学院旅游资源综合调查心得项目名称:武夷学院旅游资源综合调查 考察时间:2015年1月1日~2013年1月5日 考察成员:2013级旅游管理3班成员 调查过程: 就武夷学院的旅游资源本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最终选取了集体认为具有代表性的27个旅游资源进行开展研究,以下为本组的调查内容:武夷学院石、学生活动广场、聚贤楼、动漫会展馆、瑞樟教学区、茶艺室、旅游文化节、屏山运动操场、朱子像、树林林、天心湖、一鉴桥、逸夫图书馆、院士林、体育馆、角斗士雕塑、兴贤宿舍群、二期食堂、白鹭栖息地、生态休憩小园、宋明理学中心、香樟树、学生活动中心、艺术楼、云雾现象、兰花基地、陶瓷壁画等。通过对武夷学院旅游资源的调查,希望同学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新一代大学生的创新力,为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打下基础。 调查心得: 旅游业,是融食、住、行、购、游、娱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朝阳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于所在地区、所调查研究的旅游资源的综合认定与评估,通过对选取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关的评价、评估报告,可以明朗的对所调查的旅游资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总结,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相关的依据。 这次的实践调查也让我对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有了新的认识,从学校对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有专门的培养方案可以认识到,旅游管理需要培养的是综合性人才。 从基本方面着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从基本知识方面着手,熟练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有关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熟悉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 南至泉城路,北临大明湖路,东至鞭指巷,西临太平寺街、西城根街,总用地面积16.08公顷。 图1 现状航拍图 二、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商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加强引导,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指导思路开展工作。 四、规划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尤其是体现街区价值特色的传统街区风貌,包括: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济南古城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多类型建筑集中展示区;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2、保护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居住功能为主,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区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传统居住文化突出的特色社区。 4、结合街区现状情况,综合研究符合街区特点的规划实施模式,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加强保护规划中提出的对街区保护与整治措施的可行性。 五、街区价值与特色 作为济南古城现存的保留较完整的、最具传统特色的地区,将军庙街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极高价值。街区是古城的传统居住区;街区还集中了大量宗教建筑,是中西

文化交流繁荣的区域;街区内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传统街巷空间基本保留完好,名泉水体、大树丰富,建筑遗产多样。将军庙街区的总体价值为: 1、将军庙街区是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之一; 2、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宗教建筑分布最为集中,同时最能体现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 3、将军庙街区建筑类型多样,体现了中西建筑精湛的建造技艺; 4、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六、保护内容及保护要素 本规划从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两部分确定保护内容及各项保护要素。其中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传统格局、传统街巷、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泉水历史文化遗存、历史环境要素等七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和与泉水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规划与开发 概念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 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以及旅 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规划的功能: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实区域相关部 门的协作;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4、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旅游投资方;区域旅游的管理方;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旅游者; 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5、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召开座谈会;聘请专业顾问小组;聘请规划领导小组;实行区 域公投制度;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6、旅游规划的内容: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 交通规划;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 7、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签订规划合同书;组 建规划编制专家组;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与分析;室外实地考察调研;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稿、和终稿;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 8、旅游开发的原则:个性化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注重保护原则、系统开发原则。 9、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人文理论板块、环境理论板块、经济理论板块、规划理论板块。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1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1)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内涵和意义 ①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研究人类经 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②空间结构理论:社会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应这种关系的主体和现 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状态。按空间尺度大小分为微观空间结构、中观空间结构、宏观空间结构三个层次。是研究如何使得社会经济主体保持最佳的相互关系和形态的理论,是促进区域合理发展的理论依据。 ③意义: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确定旅游地的等级;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2)消费者行为理论内涵和意义 ①内涵: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的模式。包括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 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 ②意义: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指导下,设计者可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今后旅游消费者 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旅游规划中可以针对目标市场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引导性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便实现旅游地的市场推广。 (3)竞争力理论内涵和意义 ①概念:指一国或者一公司在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迈克·波特认 为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以及政府等六个要素。也将其称为“国家钻石”竞争力模式。

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 作者:郭著名任琳琳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被誉为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着旅游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同时旅游发展规划反过来又促进旅游业的有序、健康、和谐、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旅游规划不容乐观,本文从旅游规划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分析我国旅游规划现存的问题,并在此分析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规划体验视角 作者简介:郭著名(1982-),男,上海大学2006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任琳琳(1982-),女,上海大学2006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 一、旅游规划的定义及特点 (一)旅游规划的定义 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是各地旅游业实现协调发展并形成竞争优势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旅游规划的特点 旅游业是涉及面广、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群,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以及由六要素外延拓展形成的旅游产业链,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娱体育旅游等等。在旅游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往往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可见,旅游业不仅仅是一个单一行业的产业,而且涉及众多行业的成长性产业群。旅游业这种特殊的产业群是通过产业波及路线来联系的,一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的上游依赖产业”的线路产生逆向波及;而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的下游后续产业”的线路产生顺向波及;三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相关联的消费互补性产业”产生间接波及。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基于此的旅游产业规划,也应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关联性的特点,也就是要把旅游产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优势,重点强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聚集性和竞争性。 (三)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阶段 我国真正的现代旅游起步于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对旅游规划的大量需求,使我国的旅游规划得到长足发展。将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阶段(1980~1989)。我国的旅游开发是从自然山水、名胜古迹加工后的观光产品开始的,因此早期的旅游规划大都是资源导向型的旅游规划,主要以旅游资源开发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 2.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规划相结合阶段(1990~1993)。这一阶段的旅游规划虽然仍大都为资源导向型,但规划中注意到了以区域经济学和市场学为指导。研究方法上开始由定性描述分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已经第16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2014年10月15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实施保护管理,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应当符合保护规划。 第四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五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当单独编制,下列内容应当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一)保护原则和保护内容; (二)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三)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四)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五)需要纳入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已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单独编制。 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未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应当单独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第七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规划深度应当达到详细规划深度,并可以作为该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不得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第九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当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及主要思想方法

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及主要思想方法 1 国外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 1.1 初始阶段 旅游规划最早起源于30年代中期的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国。最初旅游规划只是为一些旅游项目或设施做一些起码的市场评估和场地设计,例如为饭店或旅馆选址等。从严格意义上讲,这还称不上旅游规划。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的几年里,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开发的需求也逐步 加大。与此相应的旅游规划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发展到北美的加拿大,然后进一步向亚洲和非洲国家扩展。 1.2 过渡阶段 70年代后期,旅游业的继续发展使旅游规划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个显著特点就 是开始出现比较系统的旅游规划著作。1977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对有关旅游开发规划的调查表明,43个成员国中有37个国家有了国家级的旅游总体规划。随后,世界旅游组织(WTO)出版了两个旅游开发文件即《综合规划》(Integrated Planning) 和《旅游开发规划明细录》(Inventor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s)。《综合规划》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一本技术指导手册,《旅游开发规划明细录》则汇集了对118个国家和地区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规划的调查。1979年,WTO实施了全球范围内的旅游规划调查,共调查案例1619个(184个地区规划、384个区域规划、180个国家规划、266个区域间规划、42个部门规划、599个景 点规划),并形成了第一份全球在制定旅游开发方面的经验报告。报告指出,只有55.5%的 规划和方案被实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之间存在脱节;制定旅游规划与使用的各种方法之间差别很大;规划对成本收益方面考虑多,而社会因素涉及的少;地区级规划要比区域级、国家级、世界级更有效和普遍。Gunn于1979年出版了他早期旅游规划思想体系的总结著作《旅游规划》。 1.3 快速发展阶段 80年代是旅游规划研究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研究使规划理论思想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充实,研究方面也日趋多样化。 旅游规划的研究经过60年代的酝酿和70年代的初步探讨,到80年代对旅游规划本身的认识则更为深刻了。Gunn于1988年出版了《旅游规划》第二版,Murphy于1985年出版了《旅游:社区方法》,Getz于1986年发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旅游规划模型”,Douglas Pearce于1989年出版了《旅游开发》(Tourism Development),他们在论著里深入地揭示 了旅游规划的内涵,并在学术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即认为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任何其它学科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建筑规划不能替代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时期提出了系列指导旅游规划的理论,其中著名的门槛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最早是由旅游营销专家Plog提出。德国著名地理学家W.Christaller研究地中海旅游乡村得出这样的结论:旅游乡村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发掘、增长、衰落阶段。加拿大地理学家R.W.Butler提出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随后Hovinen、Strapp、Cooper C and Jachson S,Foster D.M. and Murphy P.及Getz D等,又对该理论作了进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1─江苏省建设厅文件苏建规〔2008〕110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规划局、建设局,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为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厅组织起草了《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并从2008年6月1日起试行,请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实施。试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我厅城乡规划处。 联系人:方芳 联系电话:025-********(兼传真) 江苏省建设厅二○○八年四月八日 ─1─目录 一、总则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规划编制的依据 4.规划编制的原则 5.规划的层次定位 二、保护规划编制管理

1.规划编制组织 2.编制单位的资质 3.规划审批 4.规划修编 5.公众参与 三、保护规划文本大纲内容 1.规划总则 2.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 3.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2─ 4.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5.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6.实施政策建议 四、保护规划成果内容与要求 1.保护规划成果内容 2.保护规划成果要求 五、保护规划技术指引 1.历史研究 2.现状调查与评估 3.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 4.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5.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6.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7.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3─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规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3.规划编制的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规; 3.2《城市紫线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1─3.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4《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86号)等相关规范性文件; 3.5城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以及相关上位规划。

概念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浅述

概念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浅述李新宁刘冰慧刘德凤周江莲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0074) =摘要>概念性旅游规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规划技术手段的新要求,必将对推动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非常值得旅游规划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着从概念、性质、特点及研究内容等基础理论方面对其作一简单梳理,以期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旅游规划;概念性旅游规划;旅游概念规划 0引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态势全面展开,局面变得日趋激烈。随着这种激烈竞争态势的日渐深入,旅游规划的市场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旅游规划界对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不断重新认识,并结合其他学科引入新的规划设计理念,概念性旅游规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浮出水面,步入学界和旅游规划者的视野的。 1概念性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追溯起来,我国概念性旅游规划可能最早出现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世界旅游组织(W T O)共同编制的5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6中的重要景区景点土地利用概念性规划。后来受2000年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等一系列城市规划领域概念规划的影响,国内概念性旅游规划已逐渐得到了运用。 概念性旅游规划是刘德谦在2001年2月23日的旅游规划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旅游规划中的概念性规划,又称/旅游概念规划0或/概念性旅游发展规划0,既是旅游规划中的一个新类别,同时也指编制技术上的一种新办法。2001年,王建军发表了对旅游概念性规划的认识,他认为概念性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规划编制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对旅游开发地旅游业发展的未来的前瞻性把握和创造性构思,内容以结构上、整体上的概要性谋划为主。刘德谦于2003年正式提出/概念性旅游规划0,强调概念性旅游规划的标志应该是在/旅游0概念的统领下,把握地域和时代的特点,努力实现/四高0、/四宽0原则。 另外,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王大悟、新疆财经学院的陈峰、华侨大学的侯志强以及范业正、戴学锋和刘中艳等人都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过开创性研究,为这一新生事物的进一步研究探讨奠定了基础。 2概念性旅游规划的概念界定 概念性旅游规划(又称旅游概念规划),一经产生就受到旅游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它多见于某个重点旅游区的纲领性、概要性的规划方案,或多见于区域旅游规划中的一部分,针对区域中一个或几个重点旅游区进行的纲要性的规划设计。目前国内有关概念性 旅游规划的研究和论述还比较少,其中比较典型的观点如下:刘德谦教授在其文章5概念性规划讲求/四高0/四宽06中认为:/概念性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个新类别,同时也指编制技术上的一种新方法,这一新类别新方法或许跟早期的概念性艺术有着较密切的可推导的联系,但其在近年来的出现和使用却是深受建筑学思潮的影响的,因而在编制概念性旅游规划时,就必须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科学认识。0 王建军给出了关于概念性旅游规划的简单论释:/它是指在编制旅游规划的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对旅游开发地旅游业发展的未来的前瞻性把握和创新性构思,内容以结构上、整体上的概要性谋划为主。0 杨开忠认为:/旅游规划中的概念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中的新产物、新概念,它不同于具体的城市规划体系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但概念性详细规划却兼顾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许多特点,着眼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侧重于体现旅游开发总体战略的土地利用与项目空间布局。0 明庆中认为旅游概念规划的基本内涵为:旅游概念规划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属于旅游规划体系中中观层次的兼具战略性、操作指导性的规划,是一种不直接套用5旅游规划通则6或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等的一种新型旅游规划类型。 保继刚认为:/城市旅游概念规划是战略性、概念性的城市旅游规划,其功能主要是对于发展方向、核心思路、关键策略的把握,特别是创新性的把握。0 孙淑英将旅游概念规划定义为:是在编制旅游规划早期,以未来学和发展观为基础,根据旅游地资源、社会、经济、文化等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对旅游地未来发展的宏观目标和长远问题做出的概要性谋划和创造性构思,是旅游规划的一种新的规划编制手段。 综合国内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概念性旅游规划较传统的旅游规划是一种全新的类型。它是在市场化体制不断完善、旅游市场面临日益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广泛借鉴国内外/概念性城市规划0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对区域旅游规划和旅游地规划等规划编制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对旅游开发地旅游业发展的未来的前瞻性把握和创造性构思,是对传统旅游规划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编制程序进行大胆创新的结果。 3概念性旅游规划的特点 关于概念性旅游规划的特点,刘德谦认为概念性旅游规划/应) 108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