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乳酸菌饮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乳酸菌饮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阐述了乳酸菌饮料的概念及其营养与保健作用及其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对策,同时预测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乳酸菌饮料: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消费饮食习惯已经从精细转变为健康、绿色,代表着健康的益生菌制品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乳酸菌饮品也不断走向成熟,新技术不断发展,迎合消费者口味和理念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1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概念及其保健作用 1.1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乳酸菌是指那些能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呈球形的菌有乳球菌、片球菌及明串珠菌属;呈杆状的菌有乳杆菌及双歧杆菌两个属。从发酵类型来看,可分为同化和异化两个类型。常用的菌株为乳杆菌、乳球菌及双歧杆菌属。乳酸菌的作用可分为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两方面功能。活菌占据定居场所,抑止并排除腐败菌,其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死菌及其代谢产物可被机体吸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并维持肝功能正常运转[1]。 1.2乳酸菌发酵饮料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1.2.1乳酸菌发酵饮料的营养作用 1.2.1.1蛋白质乳酸菌发酵饮料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通过乳酸作用可以变成微小的凝乳,如:多肽类、胨等易被消化酶作用而被机体吸收,为机体提供能量和重新构成机体蛋白。 1.2.1.2脂肪和维生素通过乳酸菌作用可以增加发酵饮料中脂肪酸含量和维生素含量,而且脂肪酸的结构不同程度地被改变,易于消化吸收。 1.2.1.3矿物质元素发酵饮料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钾、镁、锌、铁等。这些元素是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 物质。 1.2.2乳酸菌发酵饮料的保健作用 1.2.2.1对乳糖不耐症的治疗作用 众所周知,黄种人、黑种人肠道中的乳糖分解酶比白种人少,因此,饮用牛奶后易发生腹泻等不良反应。对于发酵饮料,由于乳酸菌可以将牛奶中20%~40%乳糖分解掉,所以喝发酵饮料不会发生 腹泻现象。 1.2.2.2降低胆固醇、抑止肾病发生 有人调查食用高胆固醇膳食的东非麻塞族人,他们同时饮用发酵饮料(酸奶),经测试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低。有人用高肉食喂饲地鼠进行致肾病试验,一组用高肉食饲喂,另一组是高肉加酸奶饲喂进行对比,结果是高肉食组地鼠致肾病,而加酸奶饲喂组的地鼠血液中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酸酐都降低,可抑制肾病发生[2]。 1.2.2.3抑菌和抗感染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和醋酸具有杀菌作用,有些菌种如嗜酸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还能产生H2O2,抑制葡萄球菌生长;此外有些菌种还可产生抗菌素,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等均有拮抗作用[3]。

乳酸菌饮料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分析)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乳酸菌饮料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5854.58平方米(折合约83.74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7.08%,建筑容积率1.0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3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4.22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55854.5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1881.79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56413.1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9466.74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591.18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21台(套),设备购置费5945.32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944089.70千瓦时,折合116.03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3864.60立方米,折合2.04吨标准煤。 3、“乳酸菌饮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944089.70千瓦时, 年总用水量23864.60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18.07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9.52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5.04%,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符合xx高新技术产业 示范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 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 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7997.4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89.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06%;流动资金3408.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4%。

活性乳酸菌加工工艺

活性乳酸菌加工工艺 摘要:活性乳酸菌乳饮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兼营养、保健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乳饮料,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具有助消化和调整胃肠功能等功效。简述活性乳酸菌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 关键词:活性乳酸菌;乳饮料; Active Lactobacillus Processi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ctive lactobacillus fungus milk beverage is a developing new king beverage with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as an organic whole function,the products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lactobacillus fungus,and they can adjust intestines and stomach function efficiency.Briefly active lactobacillus processing and key operation Key words:active lactobacillus bacteria;milk drinks 近年,乳酸菌饮料具有可口、健康、方便与时尚的特性成为市场的新宠。乳酸菌饮料在其发源地日本则是处于长盛不衰的状态。强化健康因子是乳酸菌饮料的一大发展方向。为了适应减肥健美的需要。活性乳酸菌饮料是将乳或乳制品以乳酸菌发酵后作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和水调配而成的饮料。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各种营养强化剂,制成各种类型的营养保健饮料。同时它又是有益菌的重要来源,对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有一定疗效。目前,乳酸菌饮料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稳定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上,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是提高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添加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制造出的新型乳酸菌饮料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 活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方法 活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方法是以脱脂乳粉、葡萄糖以一定的配方配合,接入乳酸菌培养发酵,发酵完成后不再杀菌,经过均质再与糖浆混合,最后加水调配而成,它是含有大量活乳酸菌的发酵型饮料。因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滋味及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故不需添加任何防腐剂、稳定剂等添加剂,口感天然、纯滑,有益健康。它有别于传统的调酸型乳饮料,调酸型的方法是将砂糖、稳定剂、果汁、香精、防腐剂、有机酸等加入到稀释的牛奶中调配而成的,它不含活的乳酸菌[1]。 2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2] 工作发酵剂混合杀菌←糖、水、稳定剂 ↓↓ 原料乳→混合→→杀菌→冷却→接种,发酵→凝乳破碎,混合→均质→冷却→稀释→灌装→产品↑ ↑香精、酸味剂 杀菌←水(乳) 3 操作要点 3.1 原料乳酸度要求不超过20°T, 要求不含抗生素, 碱等抑菌物。 3.2灭菌、冷却、高温短时杀菌(90~95℃ 30 min),迅速冷却至43-45℃。 3.3接种、发酵

稳定性研究

1.实时/ 效期稳定性 诊断试剂的实时稳定性对于确定产品的有效期具有重要意义[4]。实时稳定性研究应将至少三个批次的产品,按照制造商声称的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考察至预期的有效期后,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全性能检测。在考察过程中,应结合产品情况,合理设置考察时间点,对环境影响敏感、保存要求较高的产品,建议增加相应的时间点,以及时了解产品性能。实时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研究所用试剂、仪器以及校准品和质控品的信息、具体的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结论。 2.加速稳定性 对于体外诊断试剂而言,加速稳定性通常指在非试剂说明书中声称的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考察。加速稳定性旨在考察试剂在特定的极端环境中,试剂的技术指标是否还在可接受的合理区间,以评估试剂的性能。通常情况下,考虑到大多数试剂中主要组成成分为蛋白类物质,在试剂实际储存温度的基础上,升高温度来考察加速稳定性是最常用的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热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加速稳定性试验是考察诊断试剂性能的一种常见方法,但是CFDA 仍然期望产品的稳定性结论是基于产品的实时稳定性研究数据。在CFDA 发布的众多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标准中,通常提供了效期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两种方式进行验证,但是均注明了热稳定性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除非是采用基于大量的稳定性研究数据建立的推导公式。虽然加速稳定性研究结论不能直接用于声称产品有效期,但是考虑到试剂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产品加速稳定性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3.开瓶/ 封稳定性 开瓶/ 封稳定性旨在考察试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外界因素对试剂性能指标的影响。对于很多生化类试剂而言,受空气影响较明显,比如含有NaOH 的生化类试剂,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导致试剂中NaOH 的浓度下降,直接影响试剂分析质量;还原型辅酶I(NADH)、邻- 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NPG)以及其他部分发光底物等一些稳定性较差的物质,也会因暴露于空气中而影响测定效果[5]。对于免疫类试剂,由于其主要组成成分为抗原、抗体和酶等蛋白类物质,此类试剂除与空气接触影响试剂的酸碱度外,微生物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此类试剂进行开瓶稳定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6]。另外,对于胶体金试纸条/ 卡,由于生产时的低湿度要求,在开封时直接吸收空气中水分,也必须对开封后使用期限有明确要求。通常而言,开瓶稳定性的研究建议考察三批次样品,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要求,合理设定时间间隔,在不同时间点,按照试剂的技术指标,对其进行检测,以确定试剂的开封有效期。 4.复溶稳定性 复溶稳定性主要是考察试剂盒中或者与试剂盒配套使用的干粉在规定条件下用指定的溶剂溶解后,是否影响试剂的性能。目前在临床实验室中,干粉试剂主要是用于质量控制和校准活动的干粉质控品和校准品。与液体试剂相比,干粉质控

糙米食品及其加工技术进展

副产物综合利用 糙米食品及其加工技术进展 张 金 山 孙 健 陶 娜 周展明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 450052) 摘 要 糙米的营养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为了充分利用糙米中的营养物质和改变糙米可食性差的缺点,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糙米食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开发或正在研究开发的10种糙米食品,为研究开发糙米食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糙米 加工技术 食品 糙米是稻谷脱壳后的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由于糙米蒸煮食用品质差,人们很少食用糙米。糙米糠皮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使糙米储藏性能降低和质量变劣,因此,人们通常储存稻谷,食用时将稻谷加工成糙米,再加工为大米食用。稻谷的营养物质在脱壳过程中损失很少。糙米与大米相比,大部分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含量差异并不大,但维生素B1、B2,维生素E、C、D,钙、铁、磷及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前者优于后者。据报道,糙米加工成大米时,维生素B1、B3、B6分别损失80%、67%、90%,锰和磷各损失50%,同时60%的铁和全部的膳食纤维及必需脂肪酸损失〔1〕,这无疑是营养物质的巨大流失。此外,糙米和发芽糙米中还含有丰富的保健功能因子,如谷胱甘肽、γ-谷维醇、γ-氨基丁酸(γ-G ABA)、米糠脂多糖、神经酰胺、米糠纤维等〔2〕,它们有的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有的具有去除人体内氧自由基、降血脂、延缓衰老的作用,有的还具有提高人的记忆能力,美容的特效。 在消费者对营养饮食的需求下,大米生产商们对大米进行强化,以弥补因糙米加工而损失的营养物质。通常是将含营养物质的成分涂敷到大米的表面。但是,这种营养强化的大米在淘洗、蒸煮过程中,强化的物质很容易丢失,而且所加入的营养成分有限,不能完全代替糙米中天然的营养组分,并且增加了成本。因此,充分利用糙米的营养物质,同时解决食用品质问题,成为糙米利用的重要问题。开发糙米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糙米中的营养物质加以利用,因而人们开发了各种便于被消费者接受的糙米食品。现阶段对糙米食品的研发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有糙米的初级加工产品,也有糙米深加工产品。 1 糙米食品 1.1 发芽糙米 发芽糙米是糙米在水分足够、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水膨润,胚芽萌发,长成新的个体(主要由幼芽和带皮层的胚乳两部分构成)。糙米发芽实质就是糙米活性化,是一个酶活性被激活、释放的过程。经发芽后的糙米内富含γ-G ABA、维生素(B1、B2、B6、C、E)、微量元素(Mg、K、Zn、Fe)、纤维素和抗脂质氧化物等。发芽糙米及其加工食品具有改善脑血流通、降血压、镇定神经、减少中性脂肪、缓解动脉硬化、排毒、美容等效果,是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功能性食品。同时,发芽后的糙米的糠层纤维被酶解软化,从而改善了糙米的蒸煮性、吸收性以及糙米的口感〔13〕。 虽然发芽糙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加工方法的不同,会影响其营养物质的含量。黄迪芳〔4〕分析了影响发芽糙米的各种条件。浸泡时间和温度对糙米吸水率的影响:温度20℃时浸泡10~20h为宜,25℃时浸泡8~10h为宜,35℃时浸泡4~6h为宜;糙米萌芽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在40℃以下时,糙米发芽率在80%以上;水和缓冲液对氨基丁酸含量影响:水浸泡———缓冲液培养时,产品中氨基丁酸含量最高,此外,还发现糙米芽长为1mm时,氨基丁酸含量最高。 顾振新〔5〕对发芽糙米的制备工艺做了探讨。顾振新先后用外源钙离子及赤霉素对糙米进行处

乳酸菌发酵紫薯饮料配方的工艺技术研究

紫薯原名川山紫,又名黑薯、紫甘薯、紫红薯,富含花青素、膳食纤维及硒、碘、锌等矿物质,除具有普通红薯成分及功能外,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重要原料。我国紫薯资源丰富,但目前国内对其利用除鲜食外,主要用于加工紫薯红色素和紫薯全粉。紫薯的风味不及普通红薯,因此鲜食比例小、加工品种单一,研发适合大众消费的紫薯食品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乳酸菌及其发酵制品对人体健康有良好作用,具有助消化、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抑制腐败菌、合成营养素、提高免疫力等生理功效。为尽可能多地保留紫薯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研发乳酸菌发酵紫薯系列营养食品,对于提高紫薯原料利用率、扩充产品品种、提升产品档次、促进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是保证乳酸菌发酵紫薯系列营养食品优质原料的首要环节,因此,以紫薯为发酵基质,探究乳酸菌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后续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发酵剂制备 1 )菌种活化:将引进的菌种分别接种至 MRS 固体培养基(重复 3 次), 28 ℃恒温培养 48 h ,备用。 2 )菌种扩大培养:将活化菌种转接至 MRS 液体培养基, 28 ℃恒温培养 24 h ,备用。 3 )菌种驯化:乳酸菌液体菌种(二级种)→甘蓝紫薯汁(甘蓝∶紫薯汁 =3∶2 )→培养→甘蓝紫薯汁(甘蓝∶紫薯汁 =2∶3 )→培养→甘蓝紫薯汁(甘蓝∶紫薯汁 =1∶ 4 )→培养→甘蓝紫薯汁(甘蓝∶紫薯汁 =1∶9 )→培养→30% 纯紫薯汁→培养。驯化后的菌种穿刺保存 发酵条件的确定 1 )发酵剂接种量的选择:以紫薯片为发酵原料(加水 50% ),设定 0.5% , 1.0% , 1.5% , 2.0% , 2.5% , 3.0% 6 个接种量,在 28 ℃恒温培养,测定不同时期的产酸( pH 值)情况,确定发酵剂接种量。 2 )发酵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以紫薯片为原料(加水 50% ),在接种量为 2.0% 的情况下,设定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8 个发酵温度,定期测定其产酸( pH 值)情况,结合感官评价标准确定发酵温度和时间。 不同发酵剂配比对紫薯发酵效果的影响

乳酸菌饮料项目可行性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说明第三章建设背景 第四章市场调研预测 第五章产品规划方案 第六章项目选址 第七章工程设计方案 第八章项目工艺及设备分析第九章项目环境分析 第十章安全经营规范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评估 第十二章节能方案分析 第十三章计划安排 第十四章项目投资方案 第十五章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第十六章项目综合评价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乳酸菌饮料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工业示范区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场址应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市场信息。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2824.74平方米(折合约34.22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6.00%,建筑容积率1.62,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0.94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2824.74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5064.33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36976.0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2624.61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799.83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5台(套),设备购置费1755.74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378584.14千瓦时,折合169.43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8818.72立方米,折合0.75吨标准煤。 3、“乳酸菌饮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378584.14千瓦时,年总用水量8818.72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70.18吨标 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69.51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8.54%,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工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符合xx工业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 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 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 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7542.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849.57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7.55%;流动资金1693.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45%。

果汁悬浮饮料的技术难点及稳定性探讨

果汁悬浮饮料的技术难点及稳定性探讨 果汁悬浮饮料常见的问题及造成原因 果汁饮料的悬浮性问题一直是困扰饮料生产的技术难题。在果汁饮料中,既有果肉微粒形成的悬浮物,又有果胶、蛋白质等形成的真溶液,甚至还有脂类物质形成的乳浊液、悬浮物。乳浊液的微粒与饮料汁液之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这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理想的果汁悬浮饮料其外观应该是:汁液澄清,果粒悬浮均匀或果肉混合均匀,无明显分层现象。果汁饮料易出现的不稳定现象主要包括:分层(creaming)、沉淀(sediment)和絮凝(flocculation0。目前许多厂家的果汁悬浮饮料的稳定性较差,原因有多方面。从原料上应该注意生产上每批原料来源应进料保持一致,原料榨汁工艺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粗纤维含量较高,易引起沉淀。带果粒和果肉的果汁保持均一的质地很重要,要使悬浮物稳定,就要使其沉降速度尽可能降至零。悬浮物的下沉速度遵循斯托克斯公式: V=2gr2(ρ1-ρ2)/9η V——沉降速度; g——重力加速度; r——悬浮物颗粒半径; ρ1——悬浮颗粒密度; ρ2——分散介质的密度; η——分散介质粘度 从斯托克斯公式可以看出,饮料配方中的糖度很关键,因为在整个分散介质体系中,天然的果汁与悬浮物的密度(ρ1)很大,只有人为地添加糖分(一般为蔗糖)才能增加分散体系的密度(ρ2),从而减少分散体系与悬浮物之间的密度差。在实际生产中,果汁的糖度一般控制在10~12°Brix之间,对于含有果肉和果粒的悬浮饮料来说,在此糖度下还不足以悬浮住密度较大的悬浮物,因此需添加适量的稳定剂起到增稠和悬浮稳定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稳定剂的使用量和复配比例不当很容易造成产品在货架期内出现分层和沉淀,因此选择和使用好的稳定剂并掌握合适的复配比例是影响果肉悬浮效果的关键。 悬浮稳定剂选择的关键点以及方案 以上提到了影响悬浮稳定性的几方面因素,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产品的稳定性之外,还必须兼顾口感。在添加稳定剂的同时不能使体系过于稠厚而牺牲口感。一个稳定体系的果汁饮料还应该做到口感饱满而清爽,不粘口,风味自然。目前果汁产品的pH值大多为3.6~3.8之间,糖度在10~12°Brix之间,总酸为2~3g/L(以一水柠檬酸计)之间。因此在选择稳定剂时应充分考虑果汁PH体系范围,并结合果汁和悬浮果粒和果肉的添加量,果肉粒度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胶体,尽量做到既能体系稳定而又口感清爽。 果汁饮料中最常用的悬浮稳定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藻酸丙二醇酯(PGA)、黄原胶、果胶、瓜尔豆胶、琼脂,以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结冷胶。在胶体的使用方面,一般采用复配胶比用单一胶的效果好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胶体的协同增效作用。 笔者在长期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价格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悬浮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应该是CMC、黄原胶、瓜尔豆胶及琼脂,而PGA、果胶以及结冷胶虽然悬浮效果明显但价格较高,因此较少单独使用,一般都与其他胶体复配使用。黄原胶具有较高的粘度,较大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与多种稳定剂有良好的兼容性,黄原胶的假塑性使其运用于果汁饮料中不会产生粘质基胶质感,是广泛采用的悬浮和增稠的胶体。瓜尔豆胶本身不具有悬浮稳定作用,但与黄原胶复配后可以形成空间弱凝胶的网络结构,具有很好的悬浮稳定性。有研究报道黄原胶与瓜尔胶在最适比例为1:4时产生最佳的协同效应,但在应用中应注意其

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控制点

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控制点 1.生产工艺流程 A.发酵乳生产 鲜牛乳→验收→净化→标准化→杀菌→高压均质→冷却→接种发酵→纯酸奶 B.乳酵菌乳饮料生产 糖和稳定剂干粉混合→搅拌溶解→杀菌→加入山梨酸钾和甜味剂→加入酸奶→加入酸味剂→加入香精→高压均质→灌装→(杀菌)→成品 2.关键控制点 关键点①:发酵乳的制作:A.原料奶收购。刚收购鲜奶一般要求在5℃下低温保存,抑制微生物的繁殖,牛奶酸度控制在16-18,细菌总数≤200000个/ mL,芽孢总数≤10 0个/mL,耐热芽孢总数≤50个/ mL,嗜冷菌≤10 个/mL,体细胞数≤500000个/mL,密度(20℃/4℃)1.028~1.032 ,脂肪≥3.0g/100g;蛋白质≥3.0g/100g;乳糖≈4.5g~5.0g/ 100g,抗生素残留≤0.007IU/ml(0.004μg/ml)。B.原料奶热处理。对原料乳的热处理(9 0℃保持10分钟或95℃保持5分钟)主要有两个目的:杀死原料乳的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使原料乳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增加蛋白质的持水能力,增加发酵乳的网状结构,同时还有利于发酵菌的利用。C.菌种选择.对乳酸菌饮料的发酵剂一般选择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通常它的比例为1:1或2:1,杆菌不能占优势,否则酸度太强.D.发酵控制.目前常用菌种最适当生长温度为42-43℃,因此在接种前后奶的温度应控制在42±1℃(在活性乳加入发酵乳的温度应低于20℃)接种温度过低会使菌种的活化时间延长,发酵缓慢而且污染杂菌的机会增加,对发酵不利,接种温度过高不但会抑制菌种的活力而且可能杀死发酵菌影响甚至终止发酵。菌种的接种量应该严格控制,接种量太大则发酵过快,不利发酵乳的风味完全形成和良好组织结构的构建,接种量太小,则发酵周期太长,污染杂菌的几率增加。一般直投式的接种量为10-20U/T,继代式菌种的接种量为2-3%。发酵过程温度和时间控制也是重要因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罐(发酵室)的温度都应恒定(42-43℃),温度波动太大会严重影响发酵的进程,使发酵乳的品质变差;发酵的时间也应该严格控制,时间太短,发酵风味不好,结构差;时

果汁悬浮饮料的技术难点及稳定性探讨

果汁悬浮饮料的技术难点及稳定性探讨果汁悬浮饮料常见的问题及造成原因 果汁饮料的悬浮性问题一直是困扰饮料生产的技术难题。在果汁饮料中,既有果肉微粒形成的悬浮物,又有果胶、蛋白质等形成的真溶液,甚至还有脂类物质形成的乳浊液、悬浮物。 乳浊液的微粒与饮料汁液之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这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理想的果汁悬浮饮料其外观应该是: 汁液澄清,果粒悬浮均匀或果肉混合均匀,无明显分层现象。果汁饮料易出现的不稳定现象主要包括: 分层(creaming)、沉淀(sediment)和絮凝(flocculation0。 目前许多厂家的果汁悬浮饮料的稳定性较差,原因有多方面。从原料上应该注意生产上每批原料来源应进料保持一致,原料榨汁工艺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粗纤维含量较高,易引起沉淀。带果粒和果肉的果汁保持均一的质地很重要,要使悬浮物稳定,就要使其沉降速度尽可能降至零。悬浮物的下沉速度遵循斯托克斯公式: V=2gr2(ρ1-ρ2)/9η V——沉降速度; g——重力加速度; r——悬浮物颗粒半径; ρ1——悬浮颗粒密度; ρ2——分散介质的密度; η——分散介质粘度 从斯托克斯公式可以看出,饮料配方中的糖度很关键,因为在整个分散介质体系中,天然的果汁与悬浮物的密度(ρ1)很大,只有人为地添加糖分(一

般为蔗糖)才能增加分散体系的密度(ρ2),从而减少分散体系与悬浮物之间的密度差。在实际生产中,果汁的糖度一般控制在10~12°Brix之间,对于含有果肉和果粒的悬浮饮料来说,在此糖度下还不足以悬浮住密度较大的悬浮物,因此需添加适量的稳定剂起到增稠和悬浮稳定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稳定剂的使用量和复配比例不当很容易造成产品在货架期内出现分层和沉淀,因此选择和使用好的稳定剂并掌握合适的复配比例是影响果肉悬浮效果的关键。 悬浮稳定剂选择的关键点以及方案 以上提到了影响悬浮稳定性的几方面因素,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产品的稳定性之外,还必须兼顾口感。在添加稳定剂的同时不能使体系过于稠厚而牺牲口感。一个稳定体系的果汁饮料还应该做到口感饱满而清爽,不粘口,风味自然。目前果汁产品的pH值大多为 3.6~ 3.8之间,糖度在10~12°Brix之间,总酸为2~3g/L(以一水柠檬酸计)之间。因此在选择稳定剂时应充分考虑果汁PH体系范围,并结合果汁和悬浮果粒和果肉的添加量,果肉粒度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胶体,尽量做到既能体系稳定而又口感清爽。 果汁饮料中最常用的悬浮稳定剂有: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藻酸丙二醇酯(PGA)、黄原胶、果胶、瓜尔豆胶、琼脂,以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结冷胶。在胶体的使用方面,一般采用复配胶比用单一胶的效果好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胶体的协同增效作用。 笔者在长期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价格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悬浮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应该是CM C、xx胶、瓜尔豆胶及xx,而PG A、果胶以及结冷胶虽然悬浮效果明显但价格较高,因此较少单独使用,一般都与其他胶体复配使用。黄原胶具有较高的粘度,较大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与多种稳定剂有良好的兼容性,黄原胶的假塑性使其运用于果汁饮料中不会产生粘质基胶质感,是广泛采用的悬浮和增稠的胶体。瓜尔豆胶本身不具有

蓝莓乳酸菌饮料配方的技术研究

成都市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是中国饮料产品设计整体方案,提供以饮料配方研发为核心的整体方案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食品饮料技术研究,食品饮料产品开发,食品饮料技术咨询、指导、转让等一站式饮料项目服务。作为专业的饮料配方研发公司,提供饮料配方研发,饮料配方调味,饮料配方技术,饮料配方专家咨询,饮料配方生产技术指导等饮料行业所需的各类技术和资源; 蓝莓果实呈蓝色,近圆形,单果重0.5-2.5g,最大可达3.5-5.0g,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度,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酒饮品、蓝莓果实营养丰富,据我国对从美国引进的十四个品种的蓝莓果实分析测定,每百克蓝莓鲜果中含蛋白质400-700mg、脂肪500-600mg、碳水化合物12.3-153mg、维生素A高达81-100国际单位、维生素E2.7-9.5ug,维生素都高于其它水果。微生元素也很高,每克鲜果中220-920ug,磷98-274ug,镁114-249ug,锌2.1-4.3ug,铁7.6-30.0ug,锗0.8-1.2ug,铜2.0-3.2ug。据最近研究,蓝莓果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抗癌等独特功效。因此,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而且医学上已经证明蓝莓所含有的花青试类物质对眼睛的作用很显著,有恢复视力,减少疲劳的功用,并在欧洲被制成保健药品,其效果得到了普遍承认。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饮食的营养和保健,而乳酸菌饮料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一种十分畅销的健康饮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本研究开发的蓝毒乳酸菌饮料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生产实践出发而开发设计出来的。 工艺要求 1.对蓝莓乳酸菌饮料采用二次杀菌的工艺,目的是为了能彻底杀死牛奶和果汁中的芽孢杆菌,防止变质, 2.稳定剂研磨温度最好控制在60-70℃,要充分溶解化开,不存在凝块., 3.为保证产品的风味,酸奶要采用一次性菌种发酵之酸牛奶,无凝块,酸度85-95 4.蓝莓果汁应经过胶体磨研磨,使之状态均匀,并过滤除去果汁中所含的粗纤维 5.配料,定容完成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折光计测出为13-14%,PH值为4.0-4.2。 6.将物料预热至60-70℃均质,均质压力180-200BAR,然后用板式杀菌机杀菌,温度70-95℃,并迅速冷却到2-8℃暂存,等候灌装。 7.用荷兰生产的STORK超高温灭菌设备灭菌.温度为“135±1℃,冷却至20-30℃后,用德国制造的康美无菌灌装机无菌灌装。 总结 通过分析和实验得出蓝莓果汁奶的最佳配方是:发酵酸牛奶35%,白砂糖7%,蓝莓汁6%,稳定剂0.5%,柠檬酸0.05%,蓝莓香精0.08%。 产品经过检验.营养成分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微生物指标达到商业无菌的标准.成品在常温下可保存9个月而不变质。 本文只采取了饮料配方及工艺研究中的某部分研究内容,如需得到完整的配方及工艺流程可联系成都市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

乳酸菌饮品广告策划书

伊利每益添广告策划书 客户:伊利每益添策划机构:No.1小组 组长:杨淑稚时间:2013年9月-10月 组员:吴桐臧义兰任凯莉郭凯丽李艳芬孙芳芳代玉静刘文婧张利达魏赫

一、前言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 性细菌的总称。由于乳酸菌有预防大肠癌发生的作用,作为一种健康饮品,乳酸菌产业在全球的年产值已超过3000亿美元。 乳酸菌饮品即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类培养发酵制得得乳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得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7g/l 的称为乳酸菌饮品。 中国乳酸菌市场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中国的乳酸菌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世界各国备受欢迎的乳酸菌饮品在中国市场也迅速走红,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中国乳酸菌奶饮品的年总产量已突破100万吨,年产值突破50亿元人民币。 国内乳品企业已经发力乳酸菌产品市场。 二、市场环境分析 我国乳酸菌饮品产量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而现行生产质量标准对数在保质期内的要求过低。我国急需制定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乳酸菌奶饮品国家标准,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我国乳酸菌奶饮品的年总产量已突破50万吨,年产值突破了25亿元。但我国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缺乏对乳酸菌、益生菌的基本常识,更无从识别产品的优劣。目前我国乳酸菌奶市场竞争较为混乱,一些小品牌充斥着市场,品质和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我国要加强对该领域的管理。 真对大学生我们做了一下调查,其中乳酸菌的隐形市场是巨大的,大多数人没有养成定期和乳酸菌饮品的习惯,并且还有22%的人从来没有购买过乳酸菌饮品,如果有合适的价位或者促销方式,乳酸菌饮品销售的前景是很乐观的。

乳酸菌饮料

第一章前言 乳酸菌饮料是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加入水、糖液等稀释调配成的活性或非活性饮料制品。其中,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g/L的称乳酸菌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7g/L的称乳酸菌饮料。 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奶也属于乳酸菌饮料的一种。酸奶是以各种乳品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产品,它起源于保加利亚,而我国晋朝就有了关于酸奶的记载。酸奶除保留牛奶的全部营养外,与鲜奶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它还含有大量的乳酸及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乳酸菌:乳酸不仅使酸奶富有醇香,清爽的酸香味,而且还使乳蛋白质更加细腻润滑,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利用;活性乳酸菌对人体具有很多的好处,随着相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活性乳酸菌对于人体健康的益处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如促进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同时它们可以在消化道中吸收胆固醇,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栓塞、高血压等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在奶制品消费中酸奶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酸奶产销量在乳品市场中增长迅速。国内酸奶在2006年的销售总量达到了3.07亿升,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73%。这种超常的发展速度在全球酸奶发展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但相对来说,我国的酸奶研究和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欧洲早在1942年便已开始酸奶商业化生产,这些国家在产品方面的创意引领了酸奶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紧紧把握酸奶产品的发展趋势,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使酸奶产品不断向口感温和、风味纯正、保健功能高、保质期长、包装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 健康引导时尚,人们在满足了口感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酸奶以营养丰富的牛奶为主要原料,又加之乳酸菌对肠道的有益作用,故其保健功能一直为人类所认可,近年来人们又把果葡糖浆、果糖等甜味剂、维生素族、氨基酸系列、矿物元素、低聚糖系列、益生菌、膳食纤维、核苷酸、ARA、DHA、CPP、牛磺酸、卵磷脂等功能性原料应用到功能性酸奶开发中,以寻找新的卖点。与此同时,新型保健酸奶的开发也不拘泥于传统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使用,开始寻找新的肠道益生菌。 从国际保健型酸奶的发展形势来看,有以下几大趋势:其一,Lb.Planrarun和 Lb.Reuteri等新型菌种的引入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二,发展如AB/ABC酸奶更先进菌种的混合使用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三,既使用益生菌又添加益生源的合生源产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其四,添加其他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如DHA、维生素等多功能产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另外,随着人们对苗条身材、防止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疾病的要求,酸奶向低糖、低脂肪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绿豆,别名植豆,又名吉豆,属豆科中的蝶花亚科豇豆属,我国是原产地,已有2000

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植物蛋白饮料是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为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经加工、调配后,再经高压杀菌或无菌包装制得的乳状饮料。根据加工原料的不同,植物蛋白饮料可分为四大类。豆乳饮料: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磨碎、提浆、脱腥等工艺制成的无豆腥味的制品。其制品又分为纯豆乳、调制豆乳、豆乳饮料。椰子乳:是以新鲜成熟的椰子果肉为原料,经压榨制成椰子浆,加入适量水、糖类等配料调制而成的乳浊状制品。杏仁乳:以杏仁为原料,经浸泡、磨碎、提浆等工序后,再加入适量水、糖类等配料调制而成的乳浊状制品。核桃乳:核桃乳为纯天然植物蛋白饮品,该产品以优质核桃仁、纯净水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工艺、科学调配精制而成,口感细腻、具有特殊的核桃浓郁香味,冷饮、热饮均可,热饮香味更浓。 关键词: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影响 植物蛋白饮料在加工中的热稳定性即热加工过程中的抗凝性,是植物蛋白饮料是否可以成功生产的关键问题,而且其在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也是植物蛋白饮料的一项及其重要的质量指标。[1]根据多次的试验结果发现,影响植物蛋白饮料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蛋白饮料的ph值、溶液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以及增稠剂的选择和使用等。本文仅就作为添加剂使用的增稠剂以及溶液离子强度对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化学因素对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一)ph对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pH是影响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乳液pH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呈电中性状态,溶解性最小,其不能吸引水分子,水化层遭到破坏,蛋白质分子容易相互聚成大团块下沉或上浮。多数植物蛋白质等电点的pH在4~6之间,有的到6.5左右,甚至接近7。为了提高蛋白质的水化能力,维持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在不影响风味和口感的前提下,乳化液的pH应远离植物蛋白的等电点。理论上只要乳液的pH远离植物蛋白等电点,就可制备出长期稳定的植物蛋白饮料。但研究发现,当体系pH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有利于提高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当体系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不利于体系的稳定。[2]这是由于在偏离蛋白质等电点的碱性环境中,植物蛋白质的溶解性和乳化性均较好,为提高乳状液稳定性添加的各种稳定剂在此环境中也稳定,能起到正常的稳定乳状液的作用;而在偏离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中,大多数稳定剂的胶体保护作用因pH过低而明显下降,乳状液失去稳定剂的保护,同时低pH环境有利于蛋白质在热力处理时变性,不利于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 同种植物中,往往含有多种蛋白质,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也不相同,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蛋白质的这一特性,才能确定出产品最适宜的工艺pH。如花生蛋白质就有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等,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的等电点分别是5.1~5.2和3.9~4.0。但pH也不能太高,否则会使产品带有不好闻的碱味,并使制品的颜色过

乳酸菌饮品四大障眼法

乳酸菌饮品四大障眼法 “快给你的肠道补点菌吧”、“六种乳酸菌发酵,这点很重要”……近年来,各种乳酸菌饮品逐渐成为人们的养生新宠,超市货架上,乳酸菌饮品也深受老少喜爱。这类产品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好,有很多消费者并不知情的问题。 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产品名目繁多,标注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两款常温产品,一个标注“发酵型含乳饮品(杀菌型)”,另一个标注的是“乳酸菌饮料杀菌(非活菌型)”;冷藏产品则在名称一栏多标注“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或“活性乳酸菌饮品”;还有些产品自称含有“植物乳杆菌”等。 现在都说乳酸菌能促进肠道健康,但看着这些名称,真不知道到底有啥区别。除了这些,还有优酸乳、酸酸乳等饮品,也给人“很有营养”的感觉。 专家总结四大常见障眼法 杀菌型和非活菌型乳酸菌饮品其实是一回事。为延长保质期,产品在出厂前需经过杀菌,活性乳酸菌也会被杀死,所以能在常温下保存的乳酸菌饮品多为这类“死菌”产品。虽

然这类产品中活性乳酸菌没了,但还存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不过它们对身体有多大益处,目前需要打个问号。 需要冷藏的活菌型乳酸菌饮品肯定比“死菌型”有更多的保健作用,但如果运输、贮藏中冷链不够完善,或运送中又将其放置在了常温下,活菌将加速衰亡,产品的营养价值便会打折扣。基于这些产品特性,乳酸菌饮品市场常用四大障眼法。 常温产品放冷藏打擦边球。有些杀菌型、非活菌型乳酸菌饮品也在冷柜中保存。这类饮品明明可以常温保存,却在产品信息中标注“冷藏后口感更佳”,商家于是有理由将其和活菌型乳酸菌饮品共同放在冷柜中销售,目的是迷惑消费者在糊里糊涂中消费。 菌种越多不一定越营养。“6种乳酸菌发酵”的产品真 的更好吗?在专家看来,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清楚。首先,活菌数量才是关键,6种乳酸菌发酵产品不一定比两三种的产 品含活菌数更多。其次,6种乳酸菌共同发酵,每种菌的数 量不是平均的,谁起主导作用,也影响产品的保健价值。 菌种概念太花哨。王丁棉坦言,一些企业对菌种名称的标注十分混乱,比如“活性C菌”、“B+100益生菌”、“B 益畅菌”等说法,连专家也不认识。对消费者而言,这些菌

奶啤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TS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007-2764(2003)04-0054-18 奶啤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方新阳赵江吕晓玲 (天津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天津300222) 摘 要:通过分析乳蛋白质和乳脂肪的结构特点,根据Stokes定律,经实验研究确定了影响奶啤饮料外观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饮料稳定性采取的措施,配合整个工艺过程,有效地解决了奶啤饮料的外观稳定性问题。 关键词:奶啤;饮料;稳定性 奶啤饮料是一种新型饮料,它兼具酸奶饮料、啤酒和碳酸饮料的风味特点,营养丰富,外观呈均匀的乳白色,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及微量酒精,风味独特,酸甜适口、爽而不腻。 奶啤饮料的生产技术是将酸奶饮料加工技术与啤酒生产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到饮料生产中,以鲜乳(粉)、白砂糖、麦芽和酒花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组合独特的益生微生物和发酵工艺进行发酵,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保存了原有的营养成分并提高了营养价值,形成了营养价值高且具有独特风味的高级乳饮料。 由于奶啤饮料是以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的发酵制品,为含有大量的乳蛋白和乳脂肪的酸性饮料,极易发生蛋白质沉淀和脂肪上浮等外观不稳定现象,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和微量酒精的产生给奶啤饮料的外观稳定性控制造成了更大的难度。因此研究奶啤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保证产品外观稳定性的各项措施,攻克奶啤饮料外观不稳定的技术难关,使产品外观乳白、均匀、清爽不腻口,感观指标达到通常乳饮料的标准,是奶啤饮料生产技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 鲜乳(粉)、白砂糖、麦芽、酒花、柠檬酸、增稠剂、乳化剂、缓冲盐、酵母菌,乳酸菌 1.2 仪器和设备 糖量计,精密酸度计,电子分析天平,凯氏定氮仪,分光光度计,奶啤饮料设备一套 1.3 工艺流程 收稿日期:2003-8-28 作者简介:方新阳,工程硕士研究生,从事啤酒、饮料的研究与生产 水处理菌种培养 ↓↓ 原料预处理→配料→均质→灭菌→发酵→贮存→灌装、封盖→灭菌→装箱入库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奶啤饮料外观稳定性的因素 2.1.1 乳蛋白质 牛乳中的蛋白质80~82%是酪蛋白,酪蛋白属于磷蛋白类,分子中含有许多与羟基结合的磷酸基。酪蛋白主要由αs-酪蛋白、β-酪蛋白、γ-酪蛋白和k-酪蛋白等组成,αs-酪蛋白和β-酪蛋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并且分子中含有较多的磷酸基,对钙离子敏感,易发生蛋白质聚沉,而k-酪蛋白对钙离子敏感性弱且具有较大亲水区域。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在天然乳液中,酪蛋白是以稳定的酪蛋白胶束(酪蛋白磷酸盐)形式存在的,它是由αs-酪蛋白、β-酪蛋白等构成胶束的核心,而由k-酪蛋白构成胶束的外壳,构成一种“壳—核”式球状结构,k-酪蛋白的亲水区域包裹在胶束的表面,将αs-酪蛋白和β-酪蛋白的疏水性和钙敏感性掩蔽起来,在天然含钙的乳液中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分散体系。这些直径约20纳米的亚单位之间通过胶体磷酸钙网状联接,形成直径5~300 纳米的微粒,悬浮在乳液中。 当蛋白微粒的密度与饮料的密度差增大时,蛋白质沉降的速度加快,会引起饮料中蛋白质沉淀。另一方面,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是表面同性电荷的排斥作用及表面亲水层的保护作用。酪蛋白的等电点为pH4.6,在饮料pH值接近其等电点时,酪蛋白胶束表面所带的净电荷趋近于零,微粒之间同性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到最低,如果没有完好的水化层对其保护,则会相互聚集形成更大的颗粒而导致蛋白质沉淀。 5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