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

休克是一种复杂、危急的综合征,主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而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

量休克,多见于外伤骨折患者。

一、什么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发生严重出血,引起

有效循环血容量突发性减少,使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造成器官功能受损

和组织细胞代谢紊乱、缺氧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指24h内

出血量≥1个血容量或3h内出血量≥0.5个血容量。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通常伴有

低血压、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是开放性骨折、重度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若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会增加死亡率,而实施急救护理是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力的保障。因此,开展高效、有效、安全的急救护理

对抢救患者尤为关键。

尽管临床医疗服务和救治技术成熟,但急诊科急救护理干预仍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减少创伤性失血性休

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仍需努力的方向,

下文就来讨论一下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二、急救诊断和病情评估

1.患者病因和病史

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需要清楚患者发生休克的病因、受伤机制,并尝试唤醒

患者或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意识是否清晰。

若患者意识清晰,需知晓患者是否具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基

础病史和用药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外科手术史、药物过敏史。通

过了解患者疾病史、手术史、治疗史,并与后续合理用药治疗。

2.患者体征和症状

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必须快、准、狠,才能快速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救治,有

效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湿冷、创伤位置、出血量,

预判患者伤后意识状况,并检测患者收缩压、脉压差、心率、中心静脉压、脉搏、呼吸频率等体征指标。

三、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医院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

功率、预后和生存质量。对此,在开展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患者

病情变化快、病理复杂,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快速反应、稳定操作,

减少失误和延误。

急救护理团队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急救医生预判患者伤情,急救护理

人员接收到急救医生的指示后,立即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针对心脏停止

患者,开展心肺复苏,多名护理人员相互配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检查患者

受伤部位、大小和出血量,对持续出血患者,采用无菌纱布包扎止血或敷料加压

包扎,每隔30min松开3-5min,预防长时间包扎而阻断肢体血液循环引起肢体坏死。针对昏迷患者,注意清理口鼻咽部的分泌物、呕吐物,预防进入气道而引起

梗阻,引发窒息。若患者存在呼吸骤停或呼吸频率降低情况,快速气管插管给氧。针对出现开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患者,配合急救医生进行固定,制动,为了避

免患者出现烦躁、躁动,可注射镇静剂。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路,补液和血容量,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避免在患肢上穿刺,给予500-1000ml平衡液静脉输注,输注速度为先快后慢。

在院前转运过程中,与院内急诊科抢救团队实时连线,汇报患者的情况,便

于院内抢救团队预先准备好分诊室、影像科室、抢救室,开放绿色通道。

四、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急救护理

在转至院内过程中,急救护理人员需固定患者的头部、身体和骨折处,减少

转运引起的震荡,送至分诊处预检后,启动绿色通道,30s内送至抢救区进行抢救。进入抢救区后,启动创伤失血性休克一体化流程管理,医护配合,急诊抢救

组长与护理组织分工,分配多名护士分别负责生命体征监测、体液出入量记录、

联系相关科室、术前准备、抢救物品准备工作,各项护理工作同步进行,紧密衔接,用时控制在10min。考虑到急诊科缺少经验丰富的创伤外科权威医生,急救

过程中需提前预约和联系,分配经验丰富医生与护士共同完成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

分配1名护理人员快速补液、输血,启动紧急输血程序,3min内完成抽血,

5min送检,提前5min前往输血科取血,5min内完成输血。输血后,可建立多条

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分配1名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判断其

是否出现呼吸反常情况,检查是否出现肋骨骨折、肺挫伤、脾破裂等情况,将患

者头偏一侧,清理口腔异物,避免呕吐误吸。若患者呼吸急促,外周血氧饱和度差,遵医嘱调整氧气量。对出现肢体严重撕脱伤、血管损伤、出血多的患者,医

生和护士相互协助,立即清创、包扎、止血固定。3级护士通知多科紧急会诊,

5min内放射科、骨科等学科进行会诊讨论治疗方案。会诊后继续加压止血,加丁

字托固定。做好术前准备,更换干净病人服,动态跟踪患者血液检验结果,整理

病历资料,提前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缩短手术时间,实现创伤救治“黄金1h”,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存活率。由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转

运至手术室前,要快速做好转运准备,评估转运风险,启动转运风险评估程序,

3min内完成评估,准备好急救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等,开启转梯,缩短转运时间。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救治时间的延长,

死亡风险也随之提高。患者在1h内得到有效救治,可大大降低死亡率,若伤后

8h进行救治,死亡率可提高至75%。因此,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过程中,争取时间、稳定生命体征是急救护理的重要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与医生

相互协作、配合,使各环节衔接流畅,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通常伴有许多并发症,在院前、院内和转运急救护理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补液扩容。院前快速完成伤情评估,争取时间止血、抗休克,院内开启绿色

通道与一体化流程管理,分工明确,多项护理同步进行,包括建立静脉通路、多

学科会诊、输血补液、管道护理等护理流程,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患者急诊

科停留时间和手术准备时间,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急救护理团队应协调同步开展急

救护理工作,医护协作,由急救医生准确预判患者伤情,护理人员遵医嘱快速止

血扩容、稳定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院内急救护理需开展一体化流程管理,缩

短患者急诊科停滞时间,尽快手术治疗,降低死亡率。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注意保暖,抽血 交配。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 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 气管引起窒息。 4. 遵医嘱准确及时给药,观察药后反应。 5.其他护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 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6.情志护理,安慰患者,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取得理解,配合治疗。 7.配合医生抢救,治疗原发症,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根据口渴、尿量、面色苍白、手足皮温、浅静脉充盈 等情况,可以粗略估计失血量的多或少。 2、评估患者休克指数。脉率与收缩压的比值,0.5:无休克,﹥1.0或1.5有休克, ﹥2.0严重休克。 3、评估实验检查以及心电图、B超、胸部X线平片或CT等。 1.急救措施 1严密观察,防止失血。 2因意外事故而导致大量失血。①对于休克病人,一定要注意,在用担架抬往救治处时,病人的头部应靠近后面的抬担架者,这样便于对休克者随时密切观察,以应对病情恶化。②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 前进的方向相反,以免由于加速作用导致病人脑部进一步失血。③如休克者是大月份孕妇,应让她取侧卧位,否则胎儿以及巨大的子宫会压迫血管,致使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 项 休克是一种复杂、危急的综合征,主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而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 量休克,多见于外伤骨折患者。 一、什么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发生严重出血,引起 有效循环血容量突发性减少,使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造成器官功能受损 和组织细胞代谢紊乱、缺氧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指24h内 出血量≥1个血容量或3h内出血量≥0.5个血容量。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通常伴有 低血压、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是开放性骨折、重度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若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会增加死亡率,而实施急救护理是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力的保障。因此,开展高效、有效、安全的急救护理 对抢救患者尤为关键。 尽管临床医疗服务和救治技术成熟,但急诊科急救护理干预仍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减少创伤性失血性休 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仍需努力的方向, 下文就来讨论一下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二、急救诊断和病情评估 1.患者病因和病史 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需要清楚患者发生休克的病因、受伤机制,并尝试唤醒 患者或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意识是否清晰。

若患者意识清晰,需知晓患者是否具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基 础病史和用药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外科手术史、药物过敏史。通 过了解患者疾病史、手术史、治疗史,并与后续合理用药治疗。 2.患者体征和症状 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必须快、准、狠,才能快速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救治,有 效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湿冷、创伤位置、出血量, 预判患者伤后意识状况,并检测患者收缩压、脉压差、心率、中心静脉压、脉搏、呼吸频率等体征指标。 三、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医院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 功率、预后和生存质量。对此,在开展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患者 病情变化快、病理复杂,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快速反应、稳定操作, 减少失误和延误。 急救护理团队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急救医生预判患者伤情,急救护理 人员接收到急救医生的指示后,立即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针对心脏停止 患者,开展心肺复苏,多名护理人员相互配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检查患者 受伤部位、大小和出血量,对持续出血患者,采用无菌纱布包扎止血或敷料加压 包扎,每隔30min松开3-5min,预防长时间包扎而阻断肢体血液循环引起肢体坏死。针对昏迷患者,注意清理口鼻咽部的分泌物、呕吐物,预防进入气道而引起 梗阻,引发窒息。若患者存在呼吸骤停或呼吸频率降低情况,快速气管插管给氧。针对出现开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患者,配合急救医生进行固定,制动,为了避 免患者出现烦躁、躁动,可注射镇静剂。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路,补液和血容量,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避免在患肢上穿刺,给予500-1000ml平衡液静脉输注,输注速度为先快后慢。 在院前转运过程中,与院内急诊科抢救团队实时连线,汇报患者的情况,便 于院内抢救团队预先准备好分诊室、影像科室、抢救室,开放绿色通道。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休克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 大出血、手术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而准确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防止进一步的休克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1. 评估患者状况 在急救护理开始之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和质量、心率、血压、皮肤颜色和温度等生命体征。同时,问询患者是否有任何伤口出血或者其他明显的失血迹象。 2. 住手出血 失血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住手出血。对于明显的外伤性出血,应迅速施行直 接压迫止血,使用压迫绷带或者止血带进行止血。对于内部出血,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手术室进行手术止血。 3. 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推前等方法,以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 4. 保持循环 失血性休克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进而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在急救护理中,需 要通过补液来维持患者的循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晶体液、胶体液或者血液制品进行补液。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尿量等指标,以评估补液效果。 5. 维持体温

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体温下降的情况。在急救护理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可以使用保温毯、温热灌肠等方法来提高患者的体温。 6. 监测生命体征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和质量、血压、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以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7. 寻觅并处理其他伤情 失血性休克往往伴有其他伤情,如骨折、内脏损伤等。在急救护理中,需要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寻觅并处理其他伤情,以减少休克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8. 与医疗人员密切合作 急救护理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与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及时向医疗人员报告患者的状况变化,听从医疗人员的指导和建议,共同努力救治患者。 以上是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标准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际急救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条件进行灵便调整。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急救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拯救患者的生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情况,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或手术后。它是由于失 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器官的供氧需求而引起的。及时和正确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过程,包括初步评估、急救措施和转运准备等。 1. 初步评估 失血性休克的初步评估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确定休克的程度和原因。以下是具体步骤: - 呼叫急救人员: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通知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 评估意识状态: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确定是否有意识丧失或意识模糊。 - 检查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有呼吸困难。 - 检查脉搏:检查患者的脉搏,判断脉搏是否弱或不规则。 - 观察皮肤状况: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判断是否存在苍白、湿 冷等休克征象。 - 伤口处理:如果有明显的创伤或出血,应立即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如用压 迫止血法。 2. 急救措施 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是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急救措施: -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头后仰法、 侧卧位等。

- 给予氧气: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氧饱和度低,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 保持体温:使用保温毯或其他方法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低体温对休克状态 的进一步损害。 - 保持静脉通路: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输液或药物治疗。 - 给予液体复苏:输注适当的液体以补充失血,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 控制出血源:如果伤口明显,应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等。 - 使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给予一些药物来增加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 和改善血液循环。 -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3. 转运准备 在急救措施的同时,准备患者的转运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转运准备的 注意事项: - 与急救人员合作:与急救人员保持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 确保患者稳定:在转运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继续监测。 - 保持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或半卧位。 - 继续输液:在转运过程中,继续输液,保持患者的血容量稳定。 - 准备急救设备:将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物准备好,以备转运过程中的应急情况。 - 与医院联系:提前与接收医院联系,告知患者的情况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 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第1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 °,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程序】 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2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提高医院急救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题目:失血性休克 地点:岐山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时间:2015年5月 8 日总指挥:张志怀 特邀人员:医务科主任:李磊 护理部主任:王建红 内科主任:赵博元麻醉科:杨泽群 参加人员:李长娃、高荣、吴金博、赵勃、李睿栋、段毅、姜远征、张荣华、李蓉、张静、康春云演练内容: 患者男,某-某,外伤致多处肋骨骨折,局部疼痛剧烈,咳嗽、深

呼吸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气促、呼吸困难、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90/50mmhg。由急诊科平车推入我科。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程序】 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3篇:妇产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妇产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给予抗休克处理,置患者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 (二)迅速扩容,选择9~16号针头快速进行静脉穿刺,若因失血多,血管瘪陷难穿刺者,配合医生立即行静脉切开术,保证液体的充分补充。 (三)氧气吸人,吸氧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和给氧效果。氧流量调至2~4L/min。(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0 ~30 min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认真观察患者意识改变,皮肤粘膜的颜色、温度、尿量的变化。若脉搏、呼吸快而急促, 血压在12 kPa以下,躁动不安,尿量少,考虑液体量不足,此时应加快补液。 (五)积极主动协助医师做好后穹隆穿刺,尿试验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因误诊而延误病情。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各种疾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车祸、生产意外及其他外伤等。其共同病理变化是有效循环血容量骤然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及代谢障碍。首先应及时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需要护理人员忙而不乱,全力以赴,迅速抢救。 1 临床表现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 1.1 意识与表情休克早期,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病人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等。此时意识尚清楚,表现为痛苦貌。病情加重后,脑组织供血不足,精神状态从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觉迟钝,甚至昏迷。 1.2 皮肤、黏膜和肢体温度的变化失血性休克病人由于微循环灌注不足,一般轻度表现为肢体发凉、自觉口渴、皮肤黏膜苍白;中度表现为肢体由凉变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如症状继续恶化,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四肢厥冷、出汗,体温不升高。如体表有伤口,应给予及时处理,必要时加压包扎,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1.3 生命体征的变化失血性休克病人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轻度休克时表现为收缩压正常、舒张压稍高,脉压缩小;中度休克时收缩压在60 mm Hg左右,脉压小;严重时血压测不出。休克早期,由于心脏的代偿作用,脉搏表现为快、细,一般在100 次/ min 左右,呼吸频率及深度较稳定;休克晚期,由于肺循环障碍,酸性代谢产物的影响而出现肺淤血、肺萎缩等,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深度和频率均有改变。 1.4 外周循环情况病人一旦出现休克,周围静脉及四肢远端静脉就会出现充盈迟缓,血管壁弹性消失,触诊有条索感,同时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四肢厥冷提示休克加重;若胸前和腹壁有出血点,提示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现的可能;如有心脏骤停,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做人工呼吸或心内注射。 1.5 尿量的测定及观察测定尿比重、观察尿色、记录尿量,主要是了解血容量是否补足。尿量可反映肾毛细血管的灌流量,如少尿持续不能纠正或颜色有异常时,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加速输液,防止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 急救护理抢救休克首先要做到分秒必争、有条不紊,并要详细记录。 2.1 体位安置病人入抢救室,下肢抬高20~30°、头胸部抬高10~20°,这样既能增加回心血量,也有利于呼吸。急查血常规、血型,并正确估计失血量和休克程度。 2.2 呼吸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2~4 L/ min ,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血液迅速流失于血管之外,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的休克,多见于大血 管破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血液流失于体外或体腔内,也见于骨折等发生巨大血肿、血液流失 于组织间隙。快速失血量达全身总血容量的20%(800ml),组织灌注不良,血流动力学紊乱,即可发生休克。十几年来,通过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我们体会到以下几方面应引 起足够的重视: 1 急救时应快速、敏捷、熟练、准确无误 迅速将病人安置抢救室内,给予恰当的处理、止血、吸氧,报告医生。一般采用平卧位或将 上身、下肢均适当各抬高10°—30°,有利于呼吸及下肢静脉回流并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迅 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容,宜用套管针开放两路静脉通道,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快速补充 血容量,并保持呼吸通道通畅。 2 遇有不断出血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遇有不断出血者,除急速补充血容量外,应尽快止血。四肢动脉出血时,按解剖部位上止血带,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肝、脾破裂有难以控制的出血时,可在补 充血容量的同时手术止血。在休克状态下手术会增加危险,但不止血,休克不能纠正,因而 要在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止血,不能因血压过低、犹豫不决,失去抢救的时机。 3 休克病人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3.1神志意识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的病人病情急、进展快、应设专人护理,在抗休克的治疗过 程中严密监护病情。休克早期机体代偿机能上好,脑缺氧轻,病人神清,伴兴奋、烦躁不安、焦虑,这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休克很容易纠正;当机体失代偿后脑缺氧加重,病人 精神状态逐步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意识模糊、表情淡漠、感觉迟钝;休克发展到晚期, 病人即昏迷,如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而合作,或从淡漠转为对答自如,都说明脑循环改善。 3.2血压与脉搏每隔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并作记录,情况稳定后可改每小时一次。休克病人的脉搏增快在早期即可出现,脉率变化往往在血压变化之前。如脉搏出现细速至微细缓慢 甚至无脉则提示休克加重,应及时处理。血压降低是休克的主要表现之一,收缩压大于 9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表示灌流量好,收缩压小于80mmHg,脉压差小于20mmHg表示灌流不好。 3.3皮肤、粘膜和肢体温度的变化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早期由于微循环灌注不足,一般早期表 现为肢体发凉,皮肤湿冷,自觉口渴,皮肤粘膜苍白。休克期表现为毛细血管充盈迟缓、四 肢厥冷、皮肤粘膜由苍白转为紫绀、出汗;休克晚期全身广泛出血倾向,除出现皮下瘀点、 瘀斑外,还可有便血、呕血等内脏出血。 3.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支持病人头部稍后仰并偏向一侧,同时给予氧气吸入,氧 气浓度不宜超过40%,流量2-4升/分,遇头面部骨折者,一定彻底清除呼吸道内血块、积液 及异物,遇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并于口内置放一通气管道以利通畅, 必要时气管切开。 3.5尿量休克时尿量的多少可以反应肾血流量的良好与否,是观察休克变化简便而有效的指标,休克病人应在无菌条件下插好留置导尿管,以便观察每小时尿量。在正常肾功能条件下 成人尿量要超过30ml,凡每小时尿量不足25ml提示机体有效循环不足,应加快输液速度。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外科临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若不及早发现与正确处理,病情会急剧 恶化不可逆转而死亡。因此,及时的抢救护理工作是挽救失血性休克病人生命的关键。我院 自2001年至2009年共8年时间内共救治创伤性肝破裂、脾破裂107例,有如下护理体会: 1一般资料 107例患者中,男性86例,占80.37%,女性2l例,占19.63%。年龄10—63岁,平均 年龄36岁,其中闭合性损伤82例(主要原因交通事故、塌方挤压、高处坠落殴伤),开放性 损伤25例(刀伤、爆炸伤)。肝破例7例,肝破裂并发肋骨骨折8例,脾破裂72例,脾破裂 并颅脑损伤11例,受伤时间2-36小时不等。 2护理体会 2.1临床护理 2.1.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病人体位可灵活处理,严重有效循环血量 不足,脑灌流减少时,应去枕平卧;若合并昏迷,头部有创口或有渗出物时,给予头偏向一侧;有颅脑损伤伴脑疝时略抬高头部:有胸部损伤或有胸腔闭式引流的休克病人,有效循环 血量大致补足,尽量采取半坐位;若有下肢供血不足时,则不宜抬高下肢,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对休克循环状态不稳定的病人,以挽救生命为主,防止过多搬动、翻身,以免引起血压 波动、休克加重而死亡。同时给予持续性氧气吸入,创伤性肝、脾破裂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均 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能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一般氧浓度不宜超过40%,流量2-4L/分。在吸氧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口中、鼻内血块、积痰及异物。遇喉头水肿 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并在口腔内置入一通气管,以利呼吸通畅,必要时行气管 切开。高流量吸氧者,如需停止用氧,应先降低流量,逐渐停用,使呼吸中枢逐渐兴奋,不 能骤停。 2.1.2迅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路静脉通道,使用套管针,一路静脉输入晶体、胶体及代 血浆等补充血容量,另一路静脉用于抢救药物输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 呼吸及尿量变化,当血压回升大于90/60mmHg,心率减慢到100次/分以下时,适当减慢 输血、输液速度,避免发生肺水肿及心衰。 2.1.3积极排除一切导致休克的因素。本组107例患者休克原因,除低血容量外,就是与 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出血有关。疼痛剧烈时,可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mg,但严重脑损 伤或胸部损伤伴有呼吸困难的伤病员禁用或慎用:对有活动性出血者应立即进行止血,一般 多用加压包扎法;骨折患者局部制动,并予以外固定:有明确内出血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止血,做好术前准备,如交叉配血、麻醉药物皮试,协助有关辅助诊断,一切护 理操作要迅速准确。 2.2病情监护 2.2.1注意神志变化。休克早期细胞缺氧尚轻,病员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兴奋,甚至狂躁。 随着休克程度的加重,神经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 至昏迷。对烦躁者,除积极抢救治疗外,应妥善保护,必要时可作适当约束,以免坠床或误 拔治疗管道等;对于吵闹不合作者,应想到是病理现象,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温和、耐心地 加以抚慰;病员表现意识模糊,应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在伤员面前汇报或谈论危重病情,增加恶性刺激,对昏迷者则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失血性休克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护理常规 一、评估 1、评估患者神志状态,判断是否有意识改变。 2、评估患者是否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缩小、湿冷少尿和全身代谢 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3、评估患者皮肤情况,生命体征变化。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卧位为利于休克患者血液循环,畅通气道和便于呕吐物流出,防止窒息 及吸人性肺炎,应使患者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即头偏向一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疑有脊柱损伤时禁用此体位)。并注意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保持安静。 2、吸氧休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通常以鼻导管吸氧 (2~6L/min)或面罩供氧,必要时可进行了人工加压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如有痰液,应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效果。 3、保暖注意四肢和躯干的保暖,适当加盖棉被。但对高热患者应降温,以 物理降温为主,以免因药物降温导致出汗过多而加重休克,尤其对低血压和 低血容量者绝对忌用药物降温。头部可置冰帽,以降低脑代谢,保护脑细胞。 4、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扩充血容量的先决条件,并可同时抽血进行血型检查及配血。首选建立有效的外周静脉通路并尽 早建立中心静脉通道,若下腔静脉属支出血,如严重的骨盆骨折,应选择 上肢通道或者锁骨下、颈内静脉通道。 5、镇静止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和加重休克,因此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

6、预防感染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征象,做好血培养等标本的收集和送检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情况,做好伤口、静脉切口、静脉留置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的护理。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1、(1)生命体征:主要对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进行监测。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取决于机体血容量丢失的量和速度。心率增快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最早的临床表现,进行心率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同时关注其它导致患者心率增快的常见因素,如疼痛、发热等。(2)尿量:尿量减少,充分补液后尿量仍<0.5ml·kg-1·h-1,提示肾脏功能受损。(3)皮肤:皮肤湿冷、发绀、苍白、花斑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s,反映了外周组织的低灌注。(4)神志状态:意识改变,包括烦躁、淡漠、谵妄、昏迷,是反映脑低灌注的重要指标。 2、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休克患者应立即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超声检查动态评估心脏功能,下腔静脉变异度等指标。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及有创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 3、控制出血的方法:(1)对于体表或表浅出血患者,应用敷料压迫法控制外部出血。(2)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使用止血带,应该标明使用时间。(3)骨盆骨折患者使用骨盆外固定带固定骨盆,减少搬动患者。(4)肝脾等内脏器官出血患者尽早手术。遵医嘱住使用止血药物。 4、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可反映机体通气、氧合及酸碱平衡状态,有助于评价呼吸和循环功能。休克患者常见代谢性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创伤失血性休克者碱剩余水平是评估组织灌注不足引起酸中毒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间接敏感指标。治疗过程中对其变化进行监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动脉血乳酸:血乳酸是组织低氧的确切指标。在临床上也被作为反映组织灌注不足的敏感指标。血乳酸>2mmol/L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持续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休克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每隔2~4h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不仅可排除一过性血乳酸增高,还可判定液体复苏疗效及组织缺氧改善情况。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指的是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细胞缺氧和 代谢紊乱。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是一项紧急且重要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及时干预和综合护理。本文将详细介绍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格式。 一、急救措施 1. 评估病情:首先要对休克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皮肤状况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休克的类型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清除口腔分泌物、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 给予氧气:休克病人常伴有组织缺氧,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提高氧合水平。 4.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后续给药和输液。 5. 快速输液:根据病情和体征,快速输注适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液,纠正循环血 容量不足。 6. 控制出血:对于失血性休克,应及时控制出血源,止血止血。 7.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根据休克类型的不同,给予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升 压药、血管扩张剂等,以提高血压和改善组织灌注。 8. 监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病人的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维持电解质平衡。 二、护理措施 1. 保持体温稳定:休克病人常伴有体温下降,应保持室温适宜,给予保暖措施,如加盖被子、使用电热毯等,以维持体温稳定。

2.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给予营养支持:休克病人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 适当的饮食或经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 4. 防止感染:休克病人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应保持环境清洁,严格执行手卫 生和消毒措施,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心理支持:休克病人常伴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士应给予病人充分的 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 6. 定期转位:休克病人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压疮和肺部感染,应定期转位,保 持皮肤干燥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 监测尿量:密切监测病人的尿量,了解病人的肾功能和循环情况,及时调整 液体管理方案。 8.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病人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了解病情变化,指导 后续治疗和护理。 以上就是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格式文本,通过采取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治和护理休克病人,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质量。作为医护人员,需要熟悉休克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注意事项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注意事项 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重要的是 早期进行诊断,凡是患者出现大量失血、失水或是出现严重创伤是,均应该想到 患者有出现休克的可能。失血性休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休克早期的患者 机体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四肢湿冷等,血压变化 不大,脉压缩小,若未处理及时进行救治,患者病情会持续进展到休克期,表现为、反应迟钝、意识模糊、陷入昏迷,血压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冰冷、脉搏 微弱等情况,继而引发多器官系统衰竭,最终导致死亡。因而对于失血性休克患 者需要迅速及时进行救治,控制其出血量和对其进行血容量补充。 一、什么是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外科休克,主要是指患者大量、快速的失血引 起的休克,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30%,并超出患者机体本身的血液 代偿能力,进而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中心静脉压降低、心 输出量明显下降、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引起患者出现低血压、心率过速及面色苍 白等,进而出现昏迷、休克。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失血性休克主要原因有患者遭 受严重的创伤、手术治疗后出血、肠胃道大出血、产后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失血性休克对患者产生的危害主要是局部性和全身性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患者失 血性休克可以引起其心排出量减少,尽管患者在失血时,周围血管会收缩血压, 下降组织灌注来减少无氧代谢,但仍会导致患者血液中乳酸含量增高,发生代谢 性酸中毒。同时,患者在休克时,其血管会进一步收缩,可造成患者血管内皮细 胞损害,而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会使患者体液和蛋白进一步丢失,进而加 重患者出现低血容量,最终会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死亡等情况。此外,失血性患者休克期间的缺血和缺氧情况,可能导致其肺部毛细血管和肺泡细胞出 现损伤,还可在休克治疗中,引起患者出现肺栓塞,使患者肺泡出现萎缩、水肿 以及肺部血管闭塞不通畅等情况,因而当血液进入肺部时并未能获取氧气,进而 造成患者身体内各个器官出现缺氧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

多发性骨折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多发性骨折伴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多发性骨折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由于骨折导致机体大血管破裂,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造成的,是骨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稍有延误即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护理方法 1 立即将病员安置在抢救室或单人间,卧硬板床。 给予平卧位,上身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2 呼吸支持 彻底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为防止缺氧引起低氧血症而加重休克,给予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需达 40%~50%,流量4 L/min~6 L/min,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者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用人工呼吸相辅助呼吸。 3 迅速扩充血容量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分秒必争,迅速建立2条~3条静脉通道,使用16 G~18 G静脉留置针选择健侧上肢大静脉或颈外静脉快速输血输液。创伤性休克抢救时,输液部位原则上应尽量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大静脉。腹部及其以下的损伤,应选用上肢或颈部静脉;胸部以上的损伤宜选下肢静脉。否则,可能造成废用性输血(输血未发挥作用即被排出),影响复苏效果。严重休克者宜早期作静脉切开,既可满足快速输液输血的需要,又可测量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的量和速度。扩容做到早、快、足,液体首选平衡液,后输入全血或代血浆,二者量比2∶1~3∶1。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 000 ml/h~3 000 ml/h,以维持有效循环。最好在CVP监测下进行,可有效防止急性肺水肿。 4 备血 护士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应立即常规采集血液标本,便于及时做交叉配血试验及一系列化验检查。 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1 生命体征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15 min~30 min测量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做好记录,或应用心电监护仪实行动态监测。 5.2 要随时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和黏膜及周围循环灌注情况

大出血休克的急救及注意事项

大出血休克的急救及注意事项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症。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性休克。 一、大出血休克的急救措施 1、大出血休克的急救措施 (1)一般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3)特别护理 尽早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深静脉置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4)升压药 多巴胺20至80mg加入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间羟胺10至20mg。(5)扩容剂 用葡萄糖苷,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贺斯),输血。(6)病因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或贺斯静脉滴注,必要时手术止血。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100至200ml静脉滴注,根据血气结果调节用量。纠正低血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若血压仍不稳定,选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10至20mg,加入100ml 液体中静脉滴注,硝普钠50至100mg加入250至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mg加入250至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小于14滴/分。 2、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方法 (1)体位 休克时应采取平卧位,或将下肢抬高30°。

(2)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2至4L/min,严重缺氧或紫绀时应增加至4至6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给氧。 (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4)镇静止痛 所以,休克预防的关键措施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1)典型休克临床上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小、血压下降、少尿和神志改变。晚期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和DIC。 (2)血压下降首先要和体质性低血压相区别,后者收缩压可仅为80mmHg,但神志清,脉搏不快、尿量不少、皮肤无苍白和湿冷,平时血压一直偏低。 4、失血性休克的检查 (1)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并对病人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一般血管内容量不足和肾上腺能的补偿性反应都通过这些检查指标反映出来。 (2)实验检查:实验检测与体格检查不同,因为在急性失血后的短时间内,体液移动还不可能很明显,难以通过血液检测指标反映出来。 二、外出血的紧急止血方式 1、指压法止血 2、头面部出血:压迫同侧面动脉(下颌骨角前2~3横指处向下颌骨压迫)。 3、颈部出血:压迫同侧颈动脉(一般于第5颈椎横突水平向后压迫,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4、肩部出血:锁骨上凹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后对准第一肋骨压迫。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平卧位,下肢应略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和躯干抬高一点,以利于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方法是将病人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最大限度的后仰,同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3注意给体温过低的休克病人保暖,盖上被、毯。但伴发高烧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予降温。 4必要的初步治疗。因创伤骨折所致的休克给予止痛,骨折固定;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心源性休克给予吸氧等。 5注意病人的运送。家里抢救条件有限,需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抢救。对休克病人搬运越轻越少越好。应送到离家最近的医院为宜。 在运送途中,应有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在运送中给病人采取吸氧和静脉输液等急救措施。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 2.血管扩张性休克 血管扩张性休克通常是由于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其循环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脏充盈和组织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临床上以Gˉ杆菌感染最常见。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有分为低动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动力性休克暖休克两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