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失血性休克急救

失血性休克急救

失血性休克急救

随着社会综合现代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创伤已成为社会的第一大公害[1],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

伤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病因是较大或较多的血管破裂造成大量失血及剧烈疼痛两个方面。因此,及时、准确、高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降低致死、致残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患者中,男41例,女8例,年龄10岁—55岁;其中颅脑外伤5例,胸部外伤21例,骨盆骨折9例,脏器损伤14例。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伤情的判断与评估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伤后1h的处理是决定患者生命的关键时间。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争分夺秒,以娴熟、准确的诊疗技能,根据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四肢温度、血压、伤口出血、四肢活动情况等,快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判

断 ,同时通知医生。

2.2 控制活动性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

对开放性损伤及皮肤撕裂伤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压迫止血。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给予夹板固定和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对闭合性损伤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经过一系列处理,患者血压仍呈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应考虑有内脏的活动性出血,

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即可确诊[2]。此时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送病人进手术室行剖腹探

查术。

2.3 止痛

疼痛可引起休克,必要时可肌肉注射哌替啶 50mg~100 mg,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

有严重颅脑挫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慎用。

2.4 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路

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治疗的最重要的措施,深静脉穿刺,可迅速恢复病人有效循环血量,维

持重要器官组织细胞的灌注,提高抢救成功率。习惯上采用的周围静脉输液方法在某些情况

下已无法适应危重病人的抢救。休克病人由于末梢循环差,外周静脉通道建立常常较为困难,且深静脉穿刺能即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股静脉压力,指导输液的速度和输液的量起着重要意

义对于判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以此调整输液速度。创伤性

休克抢救时,至少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部位原则上应尽量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大静脉。

扩容要做到早期、快速、足量,液体首选平衡液,快速补充林格氏液或氯化钠,然后输入低

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维持机体的胶体渗透压,二者量为2∶1—3∶1。血配好后就

尽快输血。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000—3000ml/h,以迅速补充血容量。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5.1 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每15—30min测

量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做好记录,应有专人守护病人。

2.5.2 要随时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和粘膜及周围循环灌注情况,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生实施急救处理,有头部外伤者应同时监测瞳孔和意识的改变。

2.5.3 尿量的观察尿量是肾脏灌注状况的反应,也是判断休克极为重要的指标。休克患者我

们常规放置无菌导尿管,观察尿液颜色,记录每小时尿量,如果患者每小时尿量能保证在

30ml以上,颜色淡黄则说明血容量已基本补足,休克缓解,这时可适当减慢输液速度。如果

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或者无尿,则提示病情危重,同时要监测尿液比重和PH值,以评估患

者肾功能。

2.5.4 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伴有骨折、颅脑损伤、腹部脏器破裂及复合性损伤等,一般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做

好各项检查、药物皮试、备皮备血等术前准备,进手术室要有专人护送,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2.5.5 保暖由于休克导致外周组织灌流减少,多数患者有体温低、畏寒。低温影响血流速度,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对微循环不利。因此要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寒。方法是增加室温,增

加衣物及盖被来保暖,但不能在体表加温或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因为皮肤血管扩张,可

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使用大量低温保存的库血时,可使体温明显下降,

心跳变慢,增加心室颤抖的可能。措施是将库血复温后再行输注。

2.6 心理护理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恐惧和疼痛而紧张不安,加剧了机体耗氧量,因此我们医

务人员要安慰鼓励患者,精心照料,操作时要沉着冷静,以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抢救。

2.7 其他护理休克的原因除低血容量外,还与疼痛刺激有关,因此我们常规给予止痛治疗,

一般给予吗啡或盐酸布桂嗪等;骨折的患者要妥善固定患肢,避免疼痛刺激和进一步损伤神

经和血管而加重休克;对于有开放性伤口的病人,要常规肌肉注射TAT。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刺激后引起的应激反应,多数是由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

失血、失液引起,同时组织分解代谢产物的毒素作用和强烈的疼痛刺激也是引起休克的重要

因素,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微循环、体内代谢的变化和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故应积极

抢救,因此迅速处理好活动性出血伤口是早期急救的重要手段,严重创伤患者必须保持呼吸

道通畅、静脉畅通,以保证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及时输液输血,防止低血压所致的脑缺氧、

心跳骤停和肾功能损害等恶性循环的发生[3]。通过心电监护,保证输液通路通畅,通过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表情、皮肤的温湿度、尿量等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急诊科医护人员在

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中,必须有高度的抢救意识,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有

丰富的急救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深静

脉置管的应用,缩短受伤检查时间,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参考文献

[1]余志英.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5 ,12 (6上) :1498.

[2]邓爱春,蒙金兰. 528 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4]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 ,26 (3) :333.

[3]刘端菊.骨科 46 例创伤性休克急救与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 ,11 (3) :101.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注意保暖,抽血 交配。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 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 气管引起窒息。 4. 遵医嘱准确及时给药,观察药后反应。 5.其他护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 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6.情志护理,安慰患者,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取得理解,配合治疗。 7.配合医生抢救,治疗原发症,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根据口渴、尿量、面色苍白、手足皮温、浅静脉充盈 等情况,可以粗略估计失血量的多或少。 2、评估患者休克指数。脉率与收缩压的比值,0.5:无休克,﹥1.0或1.5有休克, ﹥2.0严重休克。 3、评估实验检查以及心电图、B超、胸部X线平片或CT等。 1.急救措施 1严密观察,防止失血。 2因意外事故而导致大量失血。①对于休克病人,一定要注意,在用担架抬往救治处时,病人的头部应靠近后面的抬担架者,这样便于对休克者随时密切观察,以应对病情恶化。②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 前进的方向相反,以免由于加速作用导致病人脑部进一步失血。③如休克者是大月份孕妇,应让她取侧卧位,否则胎儿以及巨大的子宫会压迫血管,致使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提高医院急救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 题目:失血性休克 地点:岐山县妇幼保健院外科 时间:2015年5月 8 日 总指挥:张志怀 特邀人员:医务科主任:李磊护理部主任:王建红内科主任:赵博元麻醉科:杨泽群 参加人员:李长娃、高荣、吴金博、赵勃、李睿栋、段毅、姜远征、张荣华、李蓉、张静、康春云 演练内容: 患者男,某-某,外伤致多处肋骨骨折,局部疼痛剧烈,咳嗽、深呼吸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气促、呼吸困难、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90/50mmhg。由急诊科平车推入我科。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程序】 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那么出血性休克有哪些急救措施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若为严重的创伤时,应立即止血、止痛、包扎、固定。 2、平卧于空气流通处,下肢抬高30°,头部放低,并用冷水打湿毛巾敷头,以利静脉血液回流。 3、保持呼吸通畅,松解腰带、领带、及衣扣,及时清除口鼻中呕吐物。 4、方便时立即吸氧,保持安静,止痛,保暖,少搬动。 5、意识清楚时,给热茶、姜汤水。 6、运送途中平稳,少搬动,头低脚高,保暖。 7、疼痛时,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或强痛定50mg,吸氧,补液;过敏所致者立即停用致敏药,平卧,头低足高,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或异丙嗪50mg,或地塞米松10mg,就地抢救;心源性休克者原则不不能搬动,应吸氧,胸外按压心脏,速请医生;感染性休克者安静平卧,头低足高,尽快送急救站、医院治疗。 8、抗休克裤广泛使用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急救转运。头、胸外伤引起的休克慎用。心脏压迫和张力性气胸禁忌使用。 9、尽快消除病因,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抢治时,不能墨守“先抢救后手术”的常规。例如:控制内脏大出血,修补脏器穿也,切除坏死肠管,整复肠扭转,引流体腔大量脓汁等都应及时处理。补充足够的体液容量,输血、输液是根本的急救措施。 出血性休克急救注意事项 1、诊断要点: (1)多见于较大血管的损伤、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 (2)病人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皮肤苍白、湿冷、尿少。

(3)心率快,脉弱,收缩压低于10.6Kpa. (4)中心静脉压降低。 (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球压积低于正常值。 2、抢救纲要: (1)建立静脉通道。 (2)估计出血量。 (3)按1:2:5的比例迅速输入血和平衡盐水为主的晶体溶液。 (4)酌情给碳酸氢钠溶液。 (5)准确地判明微循环状态,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6)吸氧疗法。 (7)迅速查清出血原因,可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措施。 出血性休克注意事项 1、在用担架或平车转运时,病人的头部应靠近后面的抬担架者,这样后面的抬担架者可以对休克病人随时密切观察,以应对病情恶化。 2、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前进的方向相反,以免由于加速作用导致病人脑部进一步失血。 3、失血性休克,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使用冰袋降低头部温度,可以有效降低大脑的损伤程度。 4、如休克者是大月份孕妇,应让她取侧卧位,否则胎儿以及巨大的子宫会压迫血管,致使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 看过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的人还会看: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情况,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或手术后。它是由于失 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器官的供氧需求而引起的。及时和正确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过程,包括初步评估、急救措施和转运准备等。 1. 初步评估 失血性休克的初步评估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确定休克的程度和原因。以下是具体步骤: - 呼叫急救人员: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通知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 评估意识状态: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确定是否有意识丧失或意识模糊。 - 检查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有呼吸困难。 - 检查脉搏:检查患者的脉搏,判断脉搏是否弱或不规则。 - 观察皮肤状况: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判断是否存在苍白、湿 冷等休克征象。 - 伤口处理:如果有明显的创伤或出血,应立即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如用压 迫止血法。 2. 急救措施 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是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急救措施: -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头后仰法、 侧卧位等。

- 给予氧气: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氧饱和度低,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 保持体温:使用保温毯或其他方法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低体温对休克状态 的进一步损害。 - 保持静脉通路: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输液或药物治疗。 - 给予液体复苏:输注适当的液体以补充失血,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 控制出血源:如果伤口明显,应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等。 - 使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给予一些药物来增加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 和改善血液循环。 -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3. 转运准备 在急救措施的同时,准备患者的转运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转运准备的 注意事项: - 与急救人员合作:与急救人员保持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 确保患者稳定:在转运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继续监测。 - 保持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或半卧位。 - 继续输液:在转运过程中,继续输液,保持患者的血容量稳定。 - 准备急救设备:将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物准备好,以备转运过程中的应急情况。 - 与医院联系:提前与接收医院联系,告知患者的情况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 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2021年出血性休克抢救措施

出血性休克指创伤、手术或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导致失血,有效血循环量减少,使组灌流不足,细胞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以下是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出血性休克抢救措施 抢救纲要 (1)建立静脉通道。 (2)估计出血量。 (3)按125的比例迅速输入血和平衡盐水为主的晶体溶液。 (4)酌情给碳酸氢钠溶液。 (5)准确地判明微循环状态,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6)吸氧疗法。 (7)迅速查清出血原因,可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措施。 3、急救措施 (1)输血或代血浆5-1毫升。 (2)乳酸钠林格氏液1-2xx毫升,静注。 (3)预防心肺功能衰竭给西地兰.2-.4毫克+25%GS2毫升静脉缓注。 (4)休克时间过长者在血容量补足之后,应给多巴胺、苯苄胺等血管扩张剂。 (5)如无血源时,可用.9%NS2xx-3毫升+止血芳酸.2-.6克。 (6).9%NS1毫升+正肾上腺素8毫克,口服,每6-8小时1次。 (7)甲氢米呱,2片,3次/日,口服。 (8)吸氧或高压给氧。 休克的诊断 凡是在出血的存在,包括失水或严重创伤的前提。发现病人有精神兴奋,烦躁不安,出冷汗,心率加速,脉压缩小。休克的监测通过对休克病人的监测,即可以进一步肯定诊断,又可以较好的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精神状态能够反映脑组织灌流的情况。病人神志清楚,反应良好,表示循环血量已够。神志漠然或烦躁、头昏、眼花或卧位改坐位时出现晕厥、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 肢体温度、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迅速转红润,表示休克好转。休克时,四肢皮肤常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颜色变苍白,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 血压休克代偿期时,剧烈的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保持或接近正常。故应定期测量血压和进行比较。血压下降,收缩压<9mmhg,脉压<2mmhg 是休克存在的证据,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现休克好转。 脉率脉搏细速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清楚,手足温暖,往往表示休克趋于好转。休克指数.5è无休克,超过—5è休克存在,在以上表示休克严重。(脉率/收缩压mmHg)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一、补充血容量 估计失血量并不容易,也难正确,而且往往估计偏低,一般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虽然在失血性休克中,丧失的主要是血液,但在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手术等情况下。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数据。 一、急救护理步骤 1. 评估患者状况: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如 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立即进行复苏措施。 2. 停止出血:失血是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首要任务是停止出血。可 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带或者进行手术止血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3.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正常呼吸。如果患者出现呼 吸困难,可以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来改善呼吸。 4. 维持循环:失血性休克会导致血容量不足,从而使得循环血量减少。在急救 过程中,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输血等方法来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 5. 维持体温: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会出现体温下降,因此需要采取保暖措施, 如给予保温毯、加强室内加热等,以防止体温过低。 6.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注意事项 1. 快速反应: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反应和处理。 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2. 防止感染:在处理伤口和输液输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 止感染的发生。

3. 注意过敏反应:在输液输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4. 保持患者平卧: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平卧位,以减少血液回流到下肢的压力,有助于维持循环。 5. 注意心理护理:失血性休克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关心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 三、相关数据 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情况下。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失血性休克患者常常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的失血性休克还可能导致昏迷、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时间:在发生失血性休克后,如果能够迅速进行急救处理,患者的生存率将大大提高。根据研究数据,失血性休克的处理时间应在30分钟内完成。 输血的补充量: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来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血的补充量可以根据计算公式来确定。 总结: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要求护理人员迅速反应和处理。在急救过程中,要评估患者状况、停止出血、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维持体温,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同时,要注意快速反应、防止感染、注意过敏反应、保持患者平卧和进行心理护理。根据相关数据,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处理时间应尽快,输血的补充量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以上措施和注意事项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一 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专人护理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者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二 改善组织灌注。 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组织灌流。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3、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三 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在程序上,首先要保证气道通畅和止血有效。气道通畅是通气和给氧的基本条件,应予以切实保证。对有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的患者,还应该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止血是制止休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压迫止血是可行的有效应急措施;止血带应用也十分有效。应该尽快地建立起两根静脉输液通道。

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原则最主要是进行扩充血容量治疗,尤其是成 功建立静脉通道所耗时间以及单位时间内输入足够的液体量更显得 十分重要。有专家建议在休克早期补液速度可以高达600~800ml/h, 休克中晚期输液速度也可以达800~1200ml/h.在短期内输注血浆代 用品和晶体溶液甚至血液制品都能达到补充循环血量,维持血流动力 学的稳定,达到改善机体氧代谢进而保证液体和药物快速充分进入体内,从而达到纠正因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 应给患者的做止血、制动、包扎、固定。止血一般采用压迫法。 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病史和体征都能 反映出血管内容量不足和肾上腺能的补偿性反应。然而,实验检测却 不完全如此。因为在急性失血后的短时间内,体液移动还不可能很明显,难以通过血液检测指标反映出来。若失血的过程稍长,体液移动 逐步增多,就会使血液呈现浓缩,表现为血红蛋白增高、血细胞比容 上升、尿素氮与肌酐的比例增大。如果失血的过程较长,失血量较大,特别是自由水丢失逐步增多,还会发生血清钠增高。总之,对休克的 失血量应予以充分估计,临床上往往估计不足,值得注意。 当失血较大,引起严重的低容量性休克,而在临床上还难以掌握住切实的和规律性的变化,特别是复苏补液治疗还难以显示积极效果, 则应该考虑可以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进行有创血流动力 学的监测。 1、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最常见的症状是大量失血,如果你身边有 人正在大量流血就要警惕患者是否会产生失血性休克。 2、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休克前容易精神紧张、倾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速、血压波动、脉压缩小。 3、失血性休克患者除以上的症状外,会进一步产生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的情况,有时还会神志不清或陷入昏迷。 4、送医院进行检查时,可以发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四肢冰冷、脉搏不清、血压不能测出。 温馨提示:

失血性休克抢救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评估患者休克程度及出血情况,监测生命体征,立即通知医生。 2、同时快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留置针大号针头)。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若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并能维持时,调整滴速(必要时问医生);否则,遵医嘱继续快速滴入胶体溶液或血液制品。 3、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 4、给予休克卧位(中凹位)。 5、遵医嘱积极准备手术。包括抽取血标本,备血,导尿,备皮等。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指数为0.5多表示无休克,>1.0-1.5有休克,>2.0表示严重休克。 休克 休克(shock)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 发病机制 休克是一个有着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虽然休克病因各异,类型不一,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相同,即休克发生后机体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注流状态,导致细胞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继续发展可导致细胞损害、代谢紊乱,组织结构损伤,重要器官功能失常,最终出现MODS。根据微循环的改变可将休克分为三个阶段。

1、休克Ⅰ期(休克早期,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 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此时微循环内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前括约肌收缩,表现为“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 2、休克Ⅱ期(休克进展期,失代偿期、淤血性缺氧期) 当休克继续发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的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毛细血管中血流淤滞,部分血管失去代偿性紧张状态。此时微循环内“只进不出”。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病程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发展。 3、休克Ⅲ期(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当休克Ⅱ期持续较长时间后,休克进入难治期或不可逆期,失代偿期时出现的某些脏器的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和缺乏能量的状况,引起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的细胞。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官受损。 临床观察指标 (1) 精神状态:意识情况是反映病人的脑灌流,脑灌流不足就会出现意识改变。此时可能病人的心率、血压等正常。在治疗中,若病人神志清楚,对外界的刺激能正常反应,则提示病人循环血量已基本足够。相反,若病人表情淡漠、不安、谵妄或嗜睡、昏迷,则提示脑灌注不足,存在休克。 (2) 皮肤温度、色泽:反映病人的体表血液灌流情况。如病人的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苍白,压力解除后色泽迅速转为正常.表明末梢循环已恢复、休克好转;反之则说明休克情况仍存在。脓毒性休克者,有时会表现为四肢温暖,即所谓“暖休克”。 (3) 脉率:脉率增快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休克病人治疗后.尽管血压仍然偏低,但若脉率已下降至接近正常且肢体温暖者,常表示休克已趋向好转。 (4) 血压:血压是机体维持稳定循环状态的三要素之一,与其他两个要素(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相比,血压比较容易获得。因此血压是休克治疗中最常用的监测指标。但是,休克时血压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这主要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在起作用。因此,在判断病情时,还应兼顾其他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动态地观察血压的变化,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文章目录 一、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二、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 三、失血性休克如何预防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迅速补充血容量:可先迅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若血压回升并能维持时表明出血量少且己停止出血;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不需输血,否则应适量输血,最好为新鲜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30%。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止血。一般情况下应在休克基本纠止后进行根本止血。但对于难以一般措施控制的出血,应在补充血容量的问时进行手术止血。补充血容量和治疗原发病及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中心环节,但也不应忽视其他的一般治疗措施。 2、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病因 微循环障碍(缺血,淤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重要的生命器官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是各型休克的共同规律,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即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 3、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体征 当失血较大,引起严重的低容量性休克,而在临床上还难以掌握住切实的和规律性的变化,特别是复苏补液治疗还难以显示积极效果,则应该考虑可以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通过中心测压可以观察到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CWP)降低,心排出血量降低,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降低,和全身血管阻力增高。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 1、由于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环变化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多数

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脏后负荷加重;但有少数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 2、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脏不能把血液充分输入动脉,因而中心静脉压和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升高;常比较早地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休克的朋友们应该不在少数,所以大家对休克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其实休克也是分很多类型的,尤其是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话往往会让我们的生命有危险。 失血性休克如何预防 1、积极防治感染。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对失血或失液过多(如呕吐,腹泻,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早、中、晚三餐主食由米饭和面食、蔬菜和肉类(包括鱼、鸡、鸭、兔、牛、猪肉等)组成。每餐均应有荤有素,保证人体每日所需大部分营养物质的补充。三餐之间及睡前可加牛奶、豆浆、鸡蛋、藕粉、糕点等。 2、伤后1-2天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安素等,3-6次/日,每次50-100ml,以后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每日可进3-8餐,以清谈、易消化饮食为宜。1周后可将流汁饮食改为半流汁饮食,进食肉末粥、鱼米粥、蒸蛋、面条等。若病人消化功能良好,饮食可逐步恢复同一般病人。失血性休克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失血性休克方面的急救护理,供大家参考。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注意保暖,抽血交配。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遵医嘱准确及时给药,观察药后反应。 5.其他护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6.情志护理,安慰患者,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取得理解,配合治疗。 7.配合医生抢救,治疗原发症,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根据口渴、尿量、面色苍白、手足皮温、浅静脉充盈等情况,可以粗略估计失血量的多或少。 2、评估患者休克指数。脉率与收缩压的比值,0.5:无休克,﹥1.0或1.5有休克,﹥2.0严重休克。 3、评估实验检查以及心电图、B超、胸部X线平片或CT等。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1.急救措施 (1)严密观察,防止失血。 (2)因意外事故而导致大量失血。①对于休克病人,一定要注意,在用担架抬往救治处时,病人的头部应靠近后面的抬担架者,这样便于对休克者随时密切观察,以应对病情恶化。②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前进的方向相反,以免由于加速作用导致病人脑部进一步失血。③如休克者是大月份孕妇,应让她取侧卧位,否则胎儿以及巨大的子宫会压迫血管,致使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在程序上,首先要保证气道通畅和止血有效。气道通畅是通气和给氧的基本条件,应予以切实保证。对有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的患者,还应该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止血是制止休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压迫止血是可行的有效应急措施,止血带应用也十分有效。应该尽快地建立起两根静脉输液通道。 3.大量快速补液 随输液通道的建立,立即给予大量快速补液。对严重休克,应该迅速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溶液,随后最好补充经交叉配合的血液。为了救命,可以输同型的或O型的浓缩红细胞。特别是在应用平衡盐溶液后,在恢复血容量中,尚不能满足复苏的要求时,应输浓缩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达到10g/dl以上。但对出血不止的情况,按上述方法补液输血是欠妥的,因为大力进行液体复苏,会冲掉血管中的血栓,增加失血,降低存活率。为此,特别在医院前急救中,使用高张盐溶液达到快速扩容的作法尚有争议。 4.针对大量失血的治疗 在针对大量失血进行复苏之后,即在为补偿失血而给予输血之外,还应该再补给一定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以便适应体液分离之需。

失血性休克烦躁的急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烦躁的急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心排出量与血管阻力 失去平衡,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导致多个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情况。此时患者可能出现烦躁状态,需要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下是失血性休克烦躁的急救措施的详细介绍: 步骤一:立即停止出血 在发现患者失血性休克后,第一时间需要控制出血。采取的方法取决于出血部位。如果出血的部位不明确,应该全身检查,尽快找到出血的部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步骤二:采取恰当的体位 位置调整是针对失血性休克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改变患者体位可以提高心脏和 肺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血流和血压情况,从而帮助控制病情,减轻病情进展的风险。因此,应将患者立即趴平,抬高双腿至患者头部15-30厘米处,控制患者 头部前倾20度。这能够促进大脑血管的灌注,从而使大脑停止产生烦躁和抵抗情绪,放松抵抗心脏和肺部的工作。 步骤三:输液补液 严重失血后,患者的体内缺少正常的血容量,应该立即进行输液补液。选择何 种液体以及液体输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有时需要输注盐水、新鲜人血浆、白蛋白和血小板等。补液还可以保持血流量和血压,从而帮助控制失血性休克病情。 步骤四:氧气供给 失血性休克后,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很容易导致缺氧。在输液的同时,应为患 者提供氧气,以提高患者的氧气饱和度,保证氧气供应的充足。 步骤五:药物治疗 除危急时必须紧急抢救以外,还需要调节细胞的代谢和微循环、加速循环系统 恢复功能,缓解病情进展和病情进展的风险。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加压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和使用。

出血性休克抢救措施_家兔失血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抢救措施_家兔失血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抢救措施 抢救纲要 (1)建立静脉通道。 (2)估计出血量。 (3)按1:2:5的比例迅速输入血和平衡盐水为主的晶体溶液。 (4)酌情给碳酸氢钠溶液。 (5)准确地判明微循环状态,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6)吸氧疗法。 (7)迅速查清出血原因,可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措施。 3、急救措施 (1)输血或代血浆500-1000毫升。 (2)乳酸钠林格氏液1000-20__毫升,静注。 (3)预防心肺功能衰竭给西地兰0.2-0.4毫克+25%GS20毫升静脉缓注。 (4)休克时间过长者在血容量补足之后,应给多巴胺、苯苄胺等血管扩张剂。 (5)如无血源时,可用0.9%NS20__3000毫升+止血芳酸0.2-0.6克。 (6)0.9%NS100毫升+正肾上腺素8毫克,口服,每6-8小时1次。 (7)甲氢米呱,2片,3次/日,口服。

(8)吸氧或高压给氧。 休克的诊断 凡是在出血的存在,包括失水或严重创伤的前提。发现病人有精神兴奋,烦躁不安,出冷汗,心率加速,脉压缩小。休克的监测:通过对休克病人的监测,即可以进一步肯定诊断,又可以较好的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1.精神状态:能够反映脑组织灌流的情况。病人神志清楚,反应良好,表示循环血量已够。神志漠然或烦躁、头昏、眼花或卧位改坐位时出现晕厥、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 2.肢体温度、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迅速转红润,表示休克好转。休克时,四肢皮肤常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颜色变苍白,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 3.血压:休克代偿期时,剧烈的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保持或接近正常。故应定期测量血压和进行比较。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证据,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现休克好转。 4.脉率:脉搏细速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清楚,手足温暖,往往表示休克趋于好转。休克指数:0.5è无休克,超过1.0—1.5è休克存在,在2.0以上表示休克严重。(脉率/收缩压mmHg)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一、补充血容量 估计失血量并不容易,也难正确,而且往往估计偏低,一般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虽然在失血性休克中,丧失的主要是血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第1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 °,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程序】 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2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提高医院急救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题目:失血性休克 地点:岐山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时间:2021年5月 8 日总指挥:张志怀 特邀人员:医务科主任:李磊 护理部主任:王建红 内科主任:赵博元麻醉科:杨泽群 参加人员:李长娃、高荣、吴金博、赵勃、李睿栋、段毅、姜远征、张荣华、李蓉、张静、康春云演练内容:

患者男,某-某,外伤致多处肋骨骨折,局部疼痛剧烈,咳嗽、深呼吸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气促、呼吸困难、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90/50mmhg。由急诊科平车推入我科。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程序】 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3篇:妇产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妇产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给予抗休克处理,置患者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 (二)迅速扩容,选择9~16号针头快速进行静脉穿刺,若因失血多,血管瘪陷难穿刺者,配合医生立即行静脉切开术,保证液体的充分补充。 (三)氧气吸人,吸氧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和给氧效果。氧流量调至2~4L/min。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0 ~30 min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认真观察患者意识改变,皮肤粘膜的颜色、温度、尿量的变化。若脉搏、呼吸快而急促, 血压在12 kPa以下,躁动不安,尿量少,考虑液体量不足,此时应加快补液。 (五)积极主动协助医师做好后穹隆穿刺,尿试验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因误诊而延误病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