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虎口藏宝

1虎口藏宝

1虎口藏宝
1虎口藏宝

1.在这紧扣读者心弦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说说纳塔莉留给你什么印象。

3.找出描述纳塔莉言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语句读读,谈谈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4.纳塔莉是聪明的,她能够在危机中保护好胶卷不仅因为她的机智,还因为她的勇敢和镇定。如果你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做?写下来。

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3.小组分角色朗读(二)朗读体会1.分角色小组内

说一说课文围绕这卷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找出描述纳塔莉言行等方面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1.照样子,写词语。

栩栩如生若明若暗生气勃勃

2.造句。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3.写近义词。

遮掩()搜索()竭力()凝视()

平静()琢磨()心虚()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二、初读预习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3.组织交流。(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三、检查预习1.读词(1)指名读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四、理清文章层次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3.小组分角色朗读(二)朗读体会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3.指导后练习朗读4.师生对读5.分角色朗读全文三、拓展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板书设计:18、虎口藏宝

发现胶卷——藏在虎口

搜查胶卷——翻箱倒柜(机智聪明)

胶卷调包——保住胶卷资料提供者:海子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和动

作的语句并用笔划出来,有体会的地方作好批注。(心理

活动的句子用“——”表示,动作描写用“~~~”表示。)

2.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核心提示:《虎口藏宝》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瞥见”等词语。⑵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虎口藏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瞥见”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⑶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凄课文。有兴趣的话,分角色演一演。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纳塔莉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⑵启迪学生遇事要镇定。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2.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3.关键:品读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2.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虎口里的宝物是什么吗?(能够证明两个家伙是间谍的胶卷)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课文围绕这卷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栩栩如生琢磨喜出望外疲惫不堪忧心忡忡迷惑不解攥

3.说一说课文围绕这卷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4.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读一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全班读一读。

⑶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重点注意:“琢、眶、遮、堪、徒”等字。

⑷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栩栩如生”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琢磨:琢是打磨玉石以成玉器。琢磨就是仔细考虑,细致思考的意思。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身体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攥:用手抓住或抓稳。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仆么事?(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

4.教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的?(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纳塔莉从陶瓷

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陌生人来家里搜查胶卷,纳塔莉巧妙地调包,保护了胶卷。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她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紧扣读者心弦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纳塔莉、威廉叔叔、两个间谍;主要人物:纳塔莉)

2.指名说说纳塔莉留给你的印象。(学生根据阅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地归纳、总结)

纳塔莉:机智、勇敢、聪明。

3.教师: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特点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描述纳塔莉言行等方面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深入探究。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的主人公纳塔莉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突出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凄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删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待在(dāi dài)露出(l?u lù)塞进(sāi sa)胶卷(juǎn jiàn)不禁(jīn jìn)似的(shì sì)

4.补充词语,并说出前三个词语的意思。

疲惫不()无能()()()()如生若明若()价值连()

喜出()外忧心()()迷惑不()()()得意翻箱倒()5.看拼音,写词语。

táo cí t?u yūn m? shēnɡ dǎi tú

()()()()

zhē yán jì xìn piē jiàn yǎn kuànɡ

()()()()

6.比一比,组成词。

胶()徒()琢()瞥()眶()堪()

跤()陡()啄()憋()框()湛()

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⑶领悟作者是怎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馈、交流上节课自读的情况,从语句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l.重点: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2.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l.听写下列词语。

瞥见陶瓷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歹徒

栩栩如生疲惫不堪价值连城翻箱倒柜无能为力

2.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姑嫂纳塔莉。作者是怎么将纳塔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眼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文法

1.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和小组的学习伙伴一起找了能够体现纳塔莉机智、弱敢、聪明的语句。那就请各小组的代表把找出来的语句读出来。(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纳塔莉一边琢磨着这些字句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去摸陶瓷虎的那对眼睛。” “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胶卷!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肯定不是好人。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

“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

“纳塔莉关上房门……然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

“纳塔莉竭力把目光避开照相机……她顿时感到一阵头晕。”

“纳塔莉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过道。”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

2.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3.指名反馈:你们是怎么感受到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

⑴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对自己所选的句予进行品析。

⑵指名提出自己的不同理解或对同学的理解进行补充。

⑶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抓要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

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师小结:同学们,纳塔莉小小年纪,面对残暴的敌人居然能够如此的从容,并在危机中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保护了这卷重要的胶卷。她的聪明、机智令人敬佩呀!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这些语句,再次在读中感受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6.教师小结:同学们,从作者对纳塔莉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7.指名反馈:以至于,当戚廉叔叔知道自己的胶卷并没有被夺走时,他惊呆了!他为什么会惊呆了呢?(因为他觉得纳塔莉小小年纪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把胶卷保存下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8.教师小结:因此,威廉叔叔连连摇头,高兴地称赞纳塔莉: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9.指导学生读出威廉叔叔的惊讶和赞叹。

10.拓展思维:同学们,你们也来夸一夸纳塔莉吧!(学生自由地说一说)三、总结全文,角色朗读

1.教师小结:同学们,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确令人佩服。我们再一起分角色读一读课文,希望这次能够把纳塔莉的形象读得活灵活现。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纳塔莉是聪明的,她能够在危机中保护好胶卷不仅因为她的机智,还因为她的勇敢和镇定。老师希望你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保持镇定,冷静地多想一想。

五、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他人合作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3.照样子,写词语。

栩栩如生若明若暗生气勃勃

4.多音字组词。

藏cánɡ( ) 差chā ( ) 调tiáo( ) 卷juǎn()

zànɡ( ) chāi() diào( ) juàn()

5.造句。

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6.写近义词。

遮掩()搜索()竭力()凝视()

平静()琢磨()心虚()栩栩如生()

7.读句子,回答问题。

⑴“去飞机场接您了。我去不了,我耳朵发炎了。”纳塔莉答道,心里有点儿迷惑不解。

①解释加点的词语。

迷惑不解——

②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的纳塔莉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⑵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

①“亮”在句中的意思是:。

②你知道纳塔莉这时想到了什么吗?

8.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9.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

⑴“纳塔莉,你父母呢?”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威廉叔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

⑵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纳塔莉这时在想什么?)

⑶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威廉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为什么又“连连摇着头”?)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官陵湖中心小学陈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 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践生活是紧密联 系的,在实践生活中非常有用。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2分硬币1枚,小食品1包,100克的味精1包,500克的精盐2包。 教学过程实录: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 生1:我的体重是54斤。 生2:一袋面粉重25千克。 生3:一包饼干重110克。 …… [评析]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 生1:克、千克、斤。 生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 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时,有的用克作单位,像一袋QQ糖重25克,一包虾片重10克,一袋味精重100克;有的用千克作单位,像小朋友体重30千克,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箱苹果重20千克,等等。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样的物品用克作单位,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生: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常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你拿起面前的小食品,先跟同位互相说说你拿的小食品重多少克,然后把它放在手里,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 :我的虾片重20克,感觉很轻。 1 :我的草莓丁重10克,感觉特别轻。 生 2 师:根据你手中的小食品的重量,你能想象出1克有多重吗?你能不能想办法从你的小食品中拿出1克的食品?请各小组研究一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拿的?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1:这一包草莓丁重10克,我们数了数,正好有10个,所以这一个草莓丁正好是1克。 生2:这一包QQ糖重25克,我们数了数,有12块,所以这半块QQ糖大约重1克。 生3:这一包虾片重6克,有12块,所以这两块大约重1克。 师:每个小组都拿出了1克重的食品。现在各组同学轮流把这1克重的食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你有什么感受? 生1:很轻。 生2:特别轻,像没有一样。 师:实际上,老师在课前称过,发现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现在请你把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一掂,认真体会一下1克有多重。 师:1克有多重,大家有印象了吗? 师:请各组同学看看你们面前的材料,掂一掂,试一试,你觉得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 (小组活动。) 生1:我觉得三个图钉大约重1克。 生2:我觉得四粒黄豆大约重1克。 生3:…… [评析]通过掂一掂、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知,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 2、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叫什么名字吗?(蜂鸟。)它的体重大约是2克,也就是像两个2分硬币这样重。把两个2分硬币拿在手里,体会一下2克有多重。你能想像出蜂鸟有多小吗? 3、估计一小袋黄豆的重量,体会10克有多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虎口藏宝教学反思参考2语文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虎口藏宝教学反思参考2语文版 (教学反思参考2) 本课的故事性较强,能让学生爱读。力求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脉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适当引领、点拨达到感悟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完整性。 2. 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纳塔莉在危急中沉着、机智的精神品质。 3. 重在朗读中感悟,培养朗读语感。 二、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1、对教材把握不深入 《虎口藏宝》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全文围绕着纳塔莉为保护胶卷而展开。计划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感悟。体会作者写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①我的设计是:通过总问题(文章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纳塔莉这个小女孩身上的一些高贵品质; ②再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文中具体体现这些高贵品质的语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体验情感;分享在纳塔莉身上学会了什么,并鼓励同学起来赞扬纳塔莉; ③总结本文学习任务,拓展学生思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的参与使课堂气氛热烈,对于学生的表现让我很自豪。然而因为自己教学经验的缺乏未能使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课堂,没有点睛之处。当学生交流自己学习成果时,应该在精彩之处多作停留,深入词语理解、朗读,体会,而不是一语带过。 2、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 ①通过这次课堂教学,在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指导朗读部分我表现得并不是很好,如果学生不是课前认真的预习了课文,单靠课堂上我的指导朗读学生应该不能达到朗读要求。课后我仔细的回想,深深的为学生的优异表现喝彩!也让我找到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需弥补的方向。 ②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环节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特体验为基础,但实际上这种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密切联系,这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学生的能力也要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掌握适宜,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活动,从而达到彼此接纳,互相造就,其乐融融的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实践反思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实践反思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实践反思 教学内容: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85—8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重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到重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1、掌握重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商店买来的标有重量的食品、汽水、一桶10千克重的水、小豆子(黄豆、豌豆、胡豆等)、1克重的小石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汽水吗? 生:喜欢 师:那好,今天樊老师就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如果你能够完成,

老师就奖励你10包糖果。如果你不能够完成,那你就得给我10包糖果。任务就是在10分钟内1人喝10千克重的汽水,你们敢不敢试啊? 生:敢! 师:看来这汽水,糖果太诱人了。显然大家还不知道10千克有多少,那老师告诉你们吧,10千克的.汽水就相当于我讲桌上放的这一桶水这么多,你们还敢试吗( 出示一满桶水) 生:不敢了! 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量单位。 二、授新 1、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课桌上的东西,用手捻一捻,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估计一下他们有多重(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课桌上出示一些食品或标有重量的物体)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生:一瓶胶水大约2两一包夹心饼干大约半斤 一支牙膏大约1两多一袋盐1斤重 一个果冻重150克、、、、、、 (当有人说出克或千克时,教师应给予表扬,他真聪明,已经知道了克(千克)这个单位。) 师:好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们真聪明。我想你们在家里一

第18课 虎口藏宝

第18课虎口藏宝 2009年3月30日 20:33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到第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瞥、瓷、栩、眶、忡、谍”6个生字,会写“瞥、 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 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 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 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躯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是教学的重点。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 人物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教师出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从而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默读课文,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读后组织交流。 3.找出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文。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克和千克》教学实录一、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6单元《克和千克》。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明显体现; 3、情感目标: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1、微机课件 2、五袋1千克的物品(毛线、苹果、小西红柿、面条、小石子)1大袋桔子 3、5台盘秤、五盒学具(盒中有标识着不同重量的小食品:果冻、方便面、火腿肠、蛋黄派、QQ糖、虾条、袋装奶,两袋500克的精盐------;10个2分硬币,1克重的海绵、纸片、图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联系生活、感知轻重: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现在我们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咦,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在它们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在玩翘翘板! 生2:我发现了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使劲也撅不起老虎来! 生3:我发现小刺猬和小乌龟差不多重,所以他俩能玩翘翘板. 师:那也就是说老虎比小松鼠重,小松鼠比老虎轻。你还能用轻和重对照其他动物说说吗?(生兴趣盎然的比较)[评析:利用动画导入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 师:其实不只动物有轻有重,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有轻有重的,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重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 生3:一袋面粉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用千克做单位,有的用克做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宁市五四小学薛刚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 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PPT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虎口藏宝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虎口藏宝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莉迪亚·格拉博斯基 纳塔莉站在客厅的窗口前,目送父母的汽车向前方驶去。由于耳朵发炎,她不能同父母一起去机场接威廉叔叔,只好一个人待在家里。 纳塔莉转过身,正好瞥(piē)见放在过道里的陶瓷虎。在过道若明若暗的光线里,陶瓷虎眼睛闪闪发亮,栩(xǔ)栩如生,它身上似乎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 威廉叔叔到国外出差,这只陶瓷虎是他刚从那儿寄回来的礼物。他还发回来一封信,上面写着几行字: 猛虎有一对黄玉般的眼睛, 看守着价值连城的宝物。 这个谜有待纳塔莉去揭开, 发现宝物后再藏起来。 纳塔莉一边琢磨着这些字句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去摸陶瓷虎的那对眼睛。突然,在右眼眶(kuànɡ)的旁边,她的手指碰到了一处鼓起的地方,虎纹将这里巧妙地遮掩着。她用力一按,只见虎嘴慢慢张开,露出一个小洞,里面放着一卷胶卷。 “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又合上了虎口。这时,屋前传来汽车的刹车声。接着,门铃响了。 “是谁?”纳塔莉问道。 “威廉。” “威廉叔叔!”纳塔莉喜出望外,赶忙打开房门。来人正是威廉叔叔,可是他身旁站着的却不是纳塔莉的父母,而是一高一矮两个脸色阴沉的陌生人。 “纳塔莉,你父母呢?”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chōnɡ)忡。 “去机场接您了。我去不了,我耳朵发炎了。”纳塔莉答道,心里有点儿迷惑不解。 “我们搜查房子时拿她怎么办?”矮个子指着纳塔莉问同伙。 “把她撵(niǎn)走!”高个子极不耐烦地说。 “搜查房子!”纳塔莉大声喊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威廉叔叔?” “到你的房间里去,纳塔莉,”威廉叔叔平静地说道,“你会没事的。” “胶卷放在哪儿?”高个子逼问威廉叔叔。

18《虎口藏宝》第二课时教案

《虎口藏宝》第二课时 摩山中心小学王志良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胶卷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通过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18课中也有这样一卷胶卷,这胶卷可不是普通的胶卷,它可是证明两个凶狠的家伙是间谍的唯一证据。这么重要的证据可得好好保护呀!聪明的你们还记得是谁保护

了这卷胶卷吗?现在老师出几个问题来考考你们。 考考你:1、文中的“宝物”是什么?是谁藏的?为什么藏?又是怎么藏的? 2、娜塔莉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聪明、机智又勇敢)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故事发展顺序如何表达?) 小姑娘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的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她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纳塔莉(发现胶卷)——陌生人(搜索胶卷)——纳塔莉(藏胶卷)——歹徒(抢走被掉包的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大家对上节课的学习都掌握的不错,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虎口藏宝》,请大家翻开课本89页。 二、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找出文中有关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并用笔画出来,有体会的地方作好批注。(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用“——”表示,动作描写的句子用“﹏﹏”表示。) 要求: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一)心理描写的句子 ①“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

1虎口藏宝

1.在这紧扣读者心弦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说说纳塔莉留给你什么印象。 3.找出描述纳塔莉言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语句读读,谈谈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4.纳塔莉是聪明的,她能够在危机中保护好胶卷不仅因为她的机智,还因为她的勇敢和镇定。如果你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做?写下来。 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3.小组分角色朗读(二)朗读体会1.分角色小组内 说一说课文围绕这卷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找出描述纳塔莉言行等方面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1.照样子,写词语。 栩栩如生若明若暗生气勃勃 2.造句。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3.写近义词。 遮掩()搜索()竭力()凝视() 平静()琢磨()心虚()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二、初读预习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3.组织交流。(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三、检查预习1.读词(1)指名读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四、理清文章层次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开课《克和千克》课堂实录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开课《克和千克》课堂实录_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详细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文安县高头小学: 刘丽娟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本班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生活意识。 教材准备 2分硬币1个,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5枚, 1元硬币1个,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请大家一手拿书,一手拿铅笔闭上眼睛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那个重一些? 我们所说的重量其实准确的应该叫做质量。看来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你知道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呢?(克,千克,斤,两,公斤,吨) 2明确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知道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预期效果 凭我们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加上你的细心体会一定能把今天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二、拓展教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克”。(板书:克)国际上克一般用字母g表示, (二)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虎口藏宝》(语文s版)

《虎口藏宝》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姑娘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她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写了纳塔莉发现一卷胶卷; 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被调了包的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瞥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凄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纳塔莉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启迪学生遇事要镇定。 【教学重点】 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谍”5个生字,会写“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看到课题有没有疑问?老虎的嘴巴里怎么能藏宝呢?藏的又是什么宝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克和千克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 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袋盐500克,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PPT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一枚2分的硬币,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本单元的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熟悉知识;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要依靠触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概念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中要多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质量概念的建立。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方,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3.在建立质量要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虎口藏宝》教学设计(陈瑜)

18.虎口藏宝 一、教材说明: 《虎口藏宝》是语文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机智勇敢和聪明。 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写了“纳塔莉发现胶卷——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调包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等内容。 作者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从而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默读、自由读、赛读课文,从中体会人物品质特征。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读中感悟纳塔莉的机智勇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对人物特征的展示,学会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三、设计理念: 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一起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感悟作者笔下的人物特征,以此为学习本文的突破口,从而分析作者在描写人物特征时的描写方法,进而品读文章的语言,读懂课文,感悟写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么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利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教学重点)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教学难点)

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堂实录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张秀丽邮编:261500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日常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估量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他们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质量观念。 【教学学具】盘秤5个及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带有质量单位的)多个。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出示课件) 1.收集并调查生活中的物品有多重?(比一比谁调查的多) 2.测量自己和爸爸、妈妈的体重。 3. 搜集、了解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一、调动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做一个背同学赛跑游戏,让两个同学分别背着××同学和张老师跑50米,看谁先得第一?(看谁先猜出来) 生1:甲同学能得第一,因为他力气大。 生2:乙同学能得第一,因为甲同学背着张老师,张老师重;而乙同学背的××轻。 生3:这样比赛太不公平了。 师: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3:因为××同学轻,张老师比较重。 师:说得多好。课前,同学们搜集并了解了一些表示物品轻重的质量单位,谁知道有哪些? 生1:克和千克。 生2:公斤、斤、两。 生3:吨。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说了那么多,公斤、斤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而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物品轻重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课内探究[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感受1克 ⒈谈话引入 师:1克有多重呢?请同学打开小盒子,从里面找出你认为重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克和千 克(教学实录)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教学实 录)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课本P85~90页。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

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克和千克……………………………………………………………………2课 时左右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虎口藏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纳塔利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ppt(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虎口藏宝

18、虎口藏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写了纳塔莉发现一卷胶卷;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被调包的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故事比较感兴趣,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标注阅读、分角色朗读、快速默读等多种形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学会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学会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齐读。 2、师: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知道哪些带有“虎口”的四字词?(虎口脱险、虎口拔牙、虎口逃生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 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认读称上的数值,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经历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这节课主要是在次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在教学本节内容时要把重点放在“1克、1千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四袋1千克的物品(大米两袋,绿豆一袋,玉米一袋),四种)物品(四袋砂子,四桶洗衣液,四袋水果,四袋积木)。 3.四个弹簧秤、四盒学具(盒中有约1克重的回形针,图钉,花生米,黑豆,一袋茶叶,一枚棋子)一袋500克的盐、每人一枚二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现在跟随老师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吧。(课件出示动物图) 师: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生:它们在玩翘翘板! 师: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小熊重,小兔轻。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熊那边低,小兔那边高,这说明小熊比小兔重,小兔比小熊轻。其实不只动物有轻有重,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是有轻有重的,(师手拿粉笔和数学书)比如,一支粉笔就比一本数学书轻。一本数学书比一支粉笔重。 师:那你都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 生1:两、斤 生2:克和千克 生3:公斤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两、斤和公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质量单位,而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评析:由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初步建立了轻重的感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不同的称。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这儿有两袋不同的物品,一袋是绿豆,一袋是玉米。(出示两袋不同的物品.)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比较重? 生1:我认为玉米重. 生2:我认为绿豆重.

虎口藏宝教案

《虎口藏宝》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主人公纳塔莉在虎口藏宝的故事,老师上节课的内容出了几个问题考考大家,行吗 1.“虎口”仅仅指的是陶瓷虎的嘴巴吗 2.文中的“宝”指的是什么里面有什么秘密 3.纳塔莉藏了几次胶卷 4.你觉得纳塔莉是个怎样的女孩 (随机板书:纳塔莉胶卷) 过渡: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和纳塔莉去经历那段惊险的事

情,看看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特点的。 二、深入学习,品读语句,感悟理解 (一)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并用笔划出来,有体会的地方作好批注。(心理活动的句子用“——”表示,动作描写用“~~~”表示。) 2.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心理活动: ①“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心理活动——这是纳塔莉看到威廉叔叔发回的信和胶卷后,产生的疑问,表明纳塔莉是个十分天真、爱动脑筋的孩子。 ②“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肯定不是好人。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 这是纳塔莉知道两个陌生人要搜查的是胶卷后的心理活动,从这段心理描写中我体会到了纳塔莉机敏、果断。 ③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 心理活动——藏胶卷。找到了藏胶卷合适的地方。从这段心理描写中我体会到了纳塔莉机敏、果断。 ④她顿时感到一阵头晕。 从这段心理描写中我体会到了纳塔莉紧张,害怕歹徒发现那份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