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前言1

前言1

《柏杨全集》出版意义
王荣文
柏杨一生的意义,以及他与台湾社会的交涉互动,唯有藉他的全集才有办法凸显。
柏杨的遭遇,有其时代的共通性;然而柏杨处世应世的方式,却更有其个人独特的勇气与坚持执着。阅读他的全集,各种不同时代的交错力量构成了他思考、观察的背景,我们得以接近那些已经被遗忘被忽略甚至是被改编了的古旧年代。阅读他的全集,在不同篇章不同文类底层,隐隐约约流着不变的古题主调──对人类苦难的真心痛惜、对人权的反覆陈说与固执追求、对历史教训的永志记取。
有人认得柏杨是因为他那些笔力辛辣的杂文。有人认得柏杨因为他曾是台湾最有名的政治良心犯。有人认得柏杨来自他对「酱缸」式中国文化的严厉批判。有人认得柏杨是他不断为台湾人权状况发言的禁抑不了的声音。有人认得柏杨是由于他用现代的角度替大家整理了中国的长远历史......
这些不同面相,都是真实真切真恳的柏杨。不过任何单一面相却都不足以解释柏杨之所以为柏杨。读他的小说,我们明瞭他对人性抱持一种多么单纯近乎天真的憧憬,我们才不致于误会他的杂文中有任何怨恨毒讦。细绎过他深厚的历史思考之后,我们才明白柏杨面对强权者时的勇气,绝不是冲动不是莽撞。对照过他所有作品,我们恍然大悟,柏杨最大的力量来自于他敏锐的同情心以及宽厚的行事作风,还有耐心的文字说服功夫,惟有如此,他才能吸引周边的人信其所信,并愿意贡献心力和他并肩推行他的信念。
远流出版公司正是曾经被柏杨的信念与精神感召,并且长期和他一起实践理想的伙伴。我们和他一起翻译《资治通鉴》,出版《柏杨曰》、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并且安排协助了《柏杨回忆录》的记录出版。今天在柏老八○岁寿诞前夕,我们进一步整理了《柏杨全集》,希望藉此一新的出版计划,让更多人都能和我们一样有幸认识全面、真实的柏杨、让更多人被柏杨感动,一起携手走上他的理想之路。



《柏杨全集》前言
柏杨
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尽管一生有过太多坎坷折磨,却仍然充满这种感受。
就在我八十岁生日,文化市场低迷,「全集」之类没有人敢再尝试时,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先生用最大的魄力,斥资出版我的全集,仅这件事,就何等幸运。按照传统文化的常态,文化人总是在身后,才会有朋友们为他整理遗稿,集资付梓。如今,我竟能亲眼看到自己写作终身的成果,让我觉得备受荣宠,深受知遇。
整理一

位文体繁杂、又多产作家的全集,是一项艰巨,而又浩大的工程。这套全集,光看一遍都是沉重的负担,更不要说还加以分类、搜证、编辑,导读。现在,由学养深厚,名重士林的李瑞腾教授主编,他治学严谨,论析精辟,加上为人认真而热忱,使我这个作者,在他编辑的全程中,从旁吸收和学习了很多,这又是何等幸运。
荣文先生、瑞腾教授是我数十年的忘年交,我们的友谊和志业,一直随岁月成长。得此伙伴,不虚此生。
八十年光阴荒荒,个人的遭遇,不过是历史汪洋中,一朵小小浪花。我大半生生活在台湾,这段时间,就以整个台湾史来看,最多也不过在书页上记载一行两行,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出现。可是,就我个人的生命历程,八十年中,灾难居多,一路狂风暴雨,尤其,我从遥远出生的河南,辗转来到陌生的台湾,竟遭到十年监禁,幸而,我终于把它转化成为营养,变成使我奋起的力量,就如我在一首诗中所说:

九天翱翔闯重雷 独立高岗对落晖
孤鸿不知冰霜至 仍将展翅迎箭飞
还有谁比我更幸运?

最后,我要向读者朋友说一句心底秘密,如果不是预期并相信出狱后,会获得各位的肯定和支持,我坐牢的毅力,可能早就崩溃。所以,特别要向各位重复的说一声:谢谢,谢谢!
二○○○ 三 生日前夕



《柏杨全集》总序
李瑞腾
奔走数年的绿岛「人权纪念碑」建造完成之后(注1),柏杨将在公元两千年的三月度过他的八十岁生日(注2),并同时由远流出版《柏杨全集》。对从事写作五十年的柏杨来说,这当然是一件人生大事。我们知道,柏杨此生的一切荣辱皆因写作,既得名得利,也曾因此而身陷囹圄。但重要的是,柏杨以智慧和毅力,转化悲喜成为面对人世、呼唤人心人性的一种豪情,成就了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的新典范。
关于柏杨的写作
从一九五○年代初开始写作迄今,柏杨总计写了百多本书(注3)。他先小说后杂文,然后是历史着述,此外更有古典诗、报导文学及其他散文,品类纷繁,笔力遒健,就写作来看,可以说成就非凡。
读过《柏杨回忆录》(台北,远流,一九九六)的人都知道,柏杨自喻「野生动物」,面对没完没了的灾难,他跌跌撞撞,一路颠沛流离。而在走过死荫幽谷之后,虽然日渐衰老,却出入古今,为我们寻找前人智慧,从文学到史学,十年通鉴,他已通古今之变,如能再给他十年,给他好的体力,柏杨将攀爬上思想的高峰。
一九八六年,杨文娟曾汇编柏

杨诸书的序跋成《带箭怒飞》(台北,林白,一九八六)一书,序言中有一段极生动的诠释:
一九八一年,加拿大发现一只中箭的孤雁,留下几张照片,传播人间。柏杨彷佛就是那只孤雁,在中箭之后,带着滴血的伤口,仍然怒飞。写作,是他不停怒飞滴下的血,从这里,我们读到他的泼辣生猛,幽默风趣;也读到他的温柔宽厚,和悲愤情怀。
一九九四年,我在《情爱挣扎──柏杨小说论析》(台北,汉光,一九九四)的〈前言〉中说:
他执笔如剑,上下古今,恒不忘对于人性尊严的尊重与对真理的坚持;他那么深刻的反思中国文化、中国人,毫不保留的想摘下所有一切伪装与面具;他那么积极地参与社会性公益事务。我终于发现,他先前的怨怒已经转化,升华成为一股淑世的热情与力量。
雁本成群,中箭而孤,却仍怒飞,肉体之伤加上心灵之痛都无法击倒牠。怒飞是昂扬斗志最彻底的一种展现,一种恒不妥协的勇者身姿。以此喻指柏杨,怒飞正是他的笔势,所谓「执笔如剑」,不为报一箭之仇,而是针对衰世乱象的廓清摧陷。这剑是勇者手中的正义之剑。
柏杨就这样写了半个世纪,在文学部分,小说铺陈了时代的大背景,写生命的悲苦,聚焦在情感的人生课题上;杂文如匕首,刺中日愈衰败的世道人心,以及历史的成败兴亡;报导文学以流畅易感的文字叙述战争及异域风情;狱中致爱女的书信充满父爱,公开在报上和读者的对话,充满智慧和人道关怀;至于曾使他获桂冠诗人荣衔的诗抄(注4),则是身陷绝境的苦痛生命之记忆。
文学作品当然是了解柏杨最重要的资料,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柏杨的这些文字见证了一个时代之苦难,从大陆到台湾,从本土到异域,从家庭到牢狱,不只是个人足履的异动,背后更牵系着历史与社会的变迁,文本的内在世界正对应着外在的现实,内外综合加以考察,才能彰显它真正的价值。
更进一步说,以文字做为表现媒介的文学之考察,不能免除摆进文学史脉被检验。换言之,柏杨的小说艺术、报导方式、杂文笔法,乃至于选择以古体形式作诗在当代的意义等,都值得探讨。这方面的论述已有一些,大体来说,柏杨的杂文已被典律化,报导文学应有一定的地位,小说尚未被文学史家正视,至于古典诗,由于逆时代潮流,深入的分析还没开始。
在历史着述部分,狱中读史所撰的三部历史研究丛书:《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人史纲》,是史迁治史精神的延续;出狱之后的读史札记(二本〔帝王之死〕,三本〔皇后之

死〕)是以古讽今的历史散文;至于从一九八三到一九九三年间,以卓越史识、独特史观译述《资治通鉴》,更是罕见大手笔。柏杨这个「野生」的历史学家颠覆了学院门墙内的治史规格,《柏杨曰》这样的「通鉴论」,震古烁今。
漫长的中国史脉是柏杨的考察场域,但当代才是他真正的关怀,过去在猛写杂文的年代,他已经随时以古映今,而由文学转折到历史,则导因于他自身的冤狱体验,处处可见他对时代的感触。
关于《柏杨全集》
从一九七七年初识柏杨迄今,除了关注他的动向──包括行止及写作,我亦从相关的文献去回溯他的过去,积二十余年对他的观察,我始敢接下为他编辑全集的浩大工程。此外,柏杨手上有近三十册剪报资料,历年来也有近二十本有关柏杨的资料和论着(注5),对于柏杨的写作史及版本考察提供相当丰硕的资料,让我的工作不致于茫无头绪。
最重要也最繁杂的工作,可能是柏杨着作目录及评述资料的汇编,在这方面,我的学生巫维珍、黄琪云、梁竣瓘曾为我做了初稿,全集之外将以附册出版《柏杨研究资料》,以提供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在搜辑、编辑的过程中,我们也尝试进图书馆去翻阅发黄的报纸、杂志,企图寻找柏杨作品发表时的原貌,一开始是有比对不同版本的念头,却因工作量太大且困难度太高而作罢。不过这个寻找的过程颇有价值,感觉上好像回到柏杨当年的写作及发表情境之中。
一九七七年柏杨重获自由之后,花了很大力气搜寻旧作,陆续出版,大部份的书由柏杨自己的「平原版」转成「星光版」,但由于仍处戒严时期,大部份的书皆改名,有一些书则消失了,一九八八年以后以「柏杨书」为名在跃升出版社重新出版时再回复平原版的排序,有新增者,废去的却不见复原,这种「毁其旧作」的作法曾引起全集编者的高度关切,最后决定尊重作者。
《柏杨全集》分散文卷、诗卷、小说卷、史学卷、特别卷。散文卷另分成杂文类、报导与传记类、书信类,其中杂文类除包括〔倚梦闲话〕(十辑)、〔西窗随笔〕(十辑)及〔柏杨专栏〕(五辑)三系列以外,还加入新编成的《奋飞》,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原〔倚梦闲话〕第八辑《鱼雁集》在星光版便已未收,跃升版中以柏杨入狱前的《牵肠挂肚集》(〔挑灯杂记〕第一辑)易名《牵肠集》代替,〔挑灯杂记〕第二辑《鼻孔朝天集》出版于柏杨入狱之后,从星光版起就不收了。
报导与传记类收四本书,《异域》的文类归属有些争议(或称报导文学,或称小说),此处从旧说纳入报导,《金三角 荒城》是长篇

报导散文,《家园》也是报导散文,是重返大陆的记实之作(注7);《柏杨回忆录》是口述/记录,纳入传记类。
书信类三本,前二本是狱中家书,对象是爱女佳佳,一本说故事,根本是自况;一本是父女相互往来的信函;后一本是报纸专栏,一问一答,以书信的方式表现。
诗卷只收《柏杨诗抄》,原谨有诗四十首,词十二首,不免单薄。但其实柏杨在坐牢吟诗之前已经「吟」过不少「诗」了,那些作品以「柏杨先生诗抄」总题,连载于我的老师史紫忱先生所办的《阳明杂志》十八期到二十六期,时间在六○年代后期(一九六七年六月~一九六八年二月),是以杂文笔法作诗,每一首皆以「吟」为名,如〈拔牙吟〉、〈顾客永远是错的吟〉,皆有前序后笺,前序是杂文,后笺署名「窝里捧先生」。梁上元编《柏杨与我》收史先生大文〈柏杨杂文的「鞭」性〉之后附录了二十首(总计二十八首)。这些诗的写法犹如小说中的《古国怪遇记》和《打翻铅字架》。今全收进《柏杨诗抄》中。
小说卷收《秘密》、《莎罗冷》、《旷野》、《挣扎》、《怒航》、《天涯故事》、《凶手》、《蝗虫东南飞》及前段所述《古》、《打》二书,其中《莎》、《旷》、《蝗》、《古》四书为长篇小说外,余皆为短篇结集,《天》为故事改编的童话。这些集子的初版分散在不同出版社(包括文艺创作、中兴文学、复兴书局、正中书局、平原出版社),后来星光出版〔郭衣洞小说全集〕、远流出版〔柏杨小说集〕、跃升出版〔柏杨书 小说系列〕,书名或所收作品有若干调整,而曾出版过的,其后(包括本全集)未收入者,则有《辨证的天花》、《生死谷》(台北,复兴书局,一九五七)、《红苹果》(香港,亚洲出版社,一九五九)。
史学卷收前述历史着述部分,但不含柏杨版《资治通鉴》,只将其中的《柏杨曰》纳入,柏杨的史识、史观尽现于此。
最后是特别卷,收入在全球华人社会引发热烈讨论的《丑陋的中国人》原书、以「再论丑陋的中国人」为副题的《酱缸震荡》(柏杨口述,黄文雄执笔),以及两本访问对话集:《对话战场》、《新城对》,前者原是林白出版,后者是新编。柏杨于一九九○年《对话战场》的〈前言〉中曾说:「经过思考的谈话,就是表达出来的思想,讲和写都是一样。六七年来,除了《柏杨版资治通鉴》外,我写作很少,但新闻媒体的访问,尤其是敏感的或尖锐的质疑,确实激发我内心很多蕴藏已久的意念,转成为比较成熟、比较具体的言语,我可能讲错了,但我每句话都出自至诚。」为了完整呈现

柏杨的思想,特别把这些柏杨真诚讲过的话收入「特别卷」,柏杨本人对于曾提问且整理记录的访者特别表示感谢。
各卷所收大体如上。全集编成二十七册(另有一本附册),原书或二、三、四集合成一册,亦有一书分成二册者,皆视实际情况而定;各册前有照片若干,或人像,或书影,皆与该册有关。原书部分,在序、跋及附录方面作了若干的取舍,原则是柏序保留,他序及附录看它和本书相关程度而定;而为求彰显书旨,编者勉力为各书作了提要,希望能够提供读者比较方便的阅读。
附注
1.柏杨于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被捕入狱,死刑起诉,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囚禁台北县景美军法处监狱。一九七二年四月押解绿岛国防部感训监狱,一九七六年三月七日,因减刑为八年而出狱,但立即被警备总司令部软禁绿岛兵营,直到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才回到台北。柏杨在一九九三年二月成立人权教育基金会,推动在绿岛立垂泪碑(稍后改为「人权纪念碑」)的工作,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人权纪念碑在绿岛举行落成典礼,由柏杨主持,李登辉总统亲临观礼。
2.柏杨于一九二○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原籍辉县),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那一天生的,自订被捕入狱之日为生日。
3.详见全集附册《柏杨研究资料》中的〈柏杨着作目录〉。
4.柏杨在一九九一年获国际桂冠诗人奖,一九九二年八月由夫人张香华代表赴美领奖并代致得奖词〈诗人的祈福〉(刊一九九二年九月《文讯》)
5.这些书是:
5.1.《柏杨和他的冤狱》:孙观汉编,香港,文艺书局,一九七○;台北,敦理出版社,一九八八。(易名《柏杨的冤狱》)
5.2.《柏杨和我》:梁上元编,台北,星光出版社,一九七九。
5.3.《另一个角度看柏杨》:应凤凰编,台北,广城出版社,一九八一。
5.4.《柏杨 美国 酱缸》:陈丽真编,台北,四季出版公司,一九八二。
5.5.《七十年代论战柏杨》:蓝玉钢编,台北,四季出版公司,一九八二。
5.6.《柏杨六五──一个早起的鸟儿》:编委会编,台北,远流出版公司等,一九八四。
5.7.《梦回绿岛》:孙观汉编,台北,骏马出版公司,一九八六。
5.8.《评柏杨》:孙国栋着,香港,明报出版社,一九八九。
5.9.《酱缸──柏杨文化批评》(Kulturkritikin Taiwan: Bo Yang):Jurgen Ritter(周裕耕)着,墨勤译,台北,林白出版社,一九八九。
5.10.《一个作家触怒两个中国》(One Author is Rankling Two Chinas):Lin Zi-yao编,台北,星光出版社,一九八九。
5.11.《丑陋的中国人风波》:北京,中国华侨出版

公司,一九八九;台北,林白出版社,一九九○。(易名《都是丑陋中国人惹的祸》)
5.12.《柏杨幽默散文赏析》:雷锐、刘开明着,广西,漓江出版社,一九九二;台北,星光出版社,一九九四(易名《论柏杨式幽默》)
5.13.《历史走廊──十年柏杨》(一九八三~一九九三):编委会编,台北,太川出版社,一九九三。
5.14.《海峡两岸话通鉴》:卢心铭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一九九三。
5.15.《情爱挣扎──柏杨小说论析》:李瑞腾着,台北,汉光文化公司,一九九四。
5.16.《柏杨评传》:雷锐着,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一九九六。
5.17.《柏杨传奇》:覃贤茂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
5.18.《柏杨传》:古继堂着,北京,作家出版社,一九九九。
5.19.《柏杨的思想与文学》(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柏杨思想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黎活仁等编,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