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及特点

简述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及特点

简述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及特点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人体各种功能的调整和协调。神经调节的特点是速度快、效果显著,但是作用时间较短,适用于一些瞬间性的反应。

2. 激素调节:通过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激素,对人体各种功能进行调节和协调。激素调节的特点是作用时间较长,效果较为持久,但是反应速度较慢。

3. 自主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和协调,对人体各种功能进行调整。自主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广泛,可以对人体多种功能进行调整,但是作用时间较长,反应速度较慢。

总的来说,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调节方式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这些调节方式,保证了人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转和协调。

- 1 -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 .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 元 ⑴结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 能:神经元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1) 基本活动方式是 _________ 。 (2) 结构基础 ---- 反射弧。 思考感悟 1. 脊髓灰质炎是由于病毒损伤了灰质即神经中枢,从而使患者不能进行有关运 动,这说明什么 问题? 【提示】 任何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二、兴奋的传导过程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方式:兴奋是以 ___________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 特点:它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 向的。 (未受刺激)―刺激>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 》电荷移动 > 导。 2. 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 结构基础: _________ 。 (2) 突触结构:包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口突触后膜。 ⑶过程:兴奋-轴突一 _________________ (突触小泡)―释见 ________ 一突触间隙作用丈 __________ 另一个神经元 ___________ 抑制。 (4)特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________ 向的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1. 脑的组成 (1)小脑:重要的运动调节的中枢。 ⑵脑干: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 (3) 大脑: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4)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 __________ 中枢。 2.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1)功能: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2)言语区 (3)过程:神经纤维膜电位 ―产生 ■>兴奋不断向前传 传入神辎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牧应器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生理学教材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传递的化学媒介。

生理学简答题

一人体机能活动的主要regulation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其相互关系如何?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 (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为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体液调节:指人体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例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送到靶器官和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许多内分泌腺受到神经系统控制,故可将通过这些内分泌腺的激素所进行的体液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准确,体液调节的作用比较缓慢,但持久而广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二反馈和前馈的不同? 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个方面,负反馈对内环境起稳定作用,正反馈的作用则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所以,反馈无预见性,仅能在受到干扰后作出反应,表现对反应有滞后现象。而前馈有预见性,能提前做出适应性反应,防止干扰。第二,负反馈有一定的波动性,即在恢复过程中逐渐稳定。而前馈无波动性,但是有可能发生预见失误。此外,二者均可能出现偏差。但是负反馈的偏差是必然出现的,只有出现偏差后才发生纠正。而前馈的偏差是由于可能出现的预见失误而导致的。 三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的异同点: 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另外供能)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与异化扩散的不同点:1.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异化扩散的物质是非脂溶性的;2.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例如扩散速度除与浓度差有关外,还与脂溶性高低及分子量大小等有关,而异化扩散不是物理现象,是需要膜内的载体和通道蛋白质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因而一方面受蛋白质分子特点的影响(如特异性及高浓度时饱和现象)外,另一方面还可能处于某些生理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调节之下(例如门控因素等)。 四钠—钾泵的作用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 钠—钾泵也称钠钾依赖式ATP酶,具有酶的特性,可使ATP分解释放能量。钠—钾泵的作用主要是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钾离子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钾离子和膜外高钠离子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为:①最重要的是建立细胞内高钾离子和细胞外高钠离子的势能储备,成为兴奋性的基础,得以表现出各种生物电现象,也可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利用;②细胞内高钾离子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③阻止钠离子和相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防止细胞肿胀,维持正常形态。 五简述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其形成原因是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及膜对钾离子有较高的通透能力。细胞内钾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细胞膜只对钾离子有相对较高的通透性,钾离子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子不能透出细胞,于是钾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外正内负的状态一方面可随钾离子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钾离子外移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钾离子的外移(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相同方向电位则相互排斥)。最后达到一种钾离子外移(因浓度差)和阻碍钾离子外移(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时的膜电位称为钾离子平衡电位,实际上,就是(或接近于)安静时细胞膜

生理学重点

一、人体功能三大调节(简答、选择) 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即细胞外液 2、内环境稳态: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其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三大调节的概念及特点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全身各个效应器官功能活动进行影响的过程。 特点:潜伏时短、反应迅速、准确、影响范围局限。 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经体液运输途径对各个效应器官功能活动影响的过程。与神经调节相比,它有 潜伏期长,作用时间持久,影响范围广,缺乏特异性等特点。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其本身所作出的一些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范围都较小,对刺激的感受性 也较低。 二、生物电(论述或简答) 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 (P19含“阈”名词都稍微看一下) 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在接受有效刺激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可逆的电位波动,称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形成机制比较 静息电位 思路:①动力:膜内外浓度差(钾离子内多外少) ②通道:钾离子通道开放 ③负电荷不通透 ④浓度差与电场阻力平衡 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它是由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离子浓度不均衡分布(膜内外浓度差)及膜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有关。几乎所有的生物细胞,其膜内外钾离子分布都是内多外少。静息时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向膜外扩散,膜内带负电的离子由于细胞膜对负电荷的不通透而留在细胞内。随着钾离子的外移,膜外正电荷数增多,电位升高,膜两侧产生电位差,即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当浓度差和电场阻力平衡时,钾离子的跨膜净通量为零,膜内外电位差就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这个电位差就称为钾离子的平衡电位,也就是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思路:①钠通道开放(平时不开放,动作电位爆发时开放) ②动力:浓度差(钠离子在细胞外多细胞内少)(钠离子内流) ③浓度差与电场阻力平衡(不代表动作电位结束) ④激活钠钾泵(恢复静息电位)(反常增加:细胞内钾离子增加,细胞 外钠离子增加)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摘要本文对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免疫调节进行了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体活动的调节。 关键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免疫调节 人体是一个高度有序的整体,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都按一定的形式组成并维持内环境的的相对稳定。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又会不断扰乱内环境的稳态,同时机体还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不断刺激也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机体可通过体内的多种调节机制对各种内、外环境变化作出有效调节,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态,维持机体正常活动。机体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主要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接受各种刺激,并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冲动到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位于脑和骨髓,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发出神经冲动)、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冲动到效应器)和效应器(产生反应的器官)五个部分,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或破坏,都将严重阻断或破坏正常反射,反射就不能形成。神经调节作用比较迅速而精确,但作用部位相对局限,作用时间较短暂。 体液调节一般是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组织细胞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借助机体血液循环等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各靶器官,调节各靶器官生理活动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借助血液或淋巴循环到机体各处,以调节机体活动,如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有些激素以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并不经过血液循环,而是通过组织液扩散的形式来调节邻近细胞活动,属于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调节;下丘脑内部的某些神经细胞也能合成相关激素,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轴突末梢,由轴突末梢释放入血,属于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在人体生理功能主要的形式,而人体内也有很多内分泌腺受到神经调节和调节调节的双重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主要缓慢而持久,作用范围较广,调节方式相对恒定,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自身稳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某些器官、组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较小、灵敏度较低、调节局限于某些器官和组织细胞内,但对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稳态仍有一定意义。 免疫调节包括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等,通过免疫系统的敏感性,及时释放相应免疫物质,对全身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参与维持机体稳态和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机体对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免疫调节,四种调节方式各有特点但有密切联系,而机体内部不同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相互作用、联系、协调、整合,共同调节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机体时刻都面对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机体通过不断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朱妙章大学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2]王庭槐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3]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六版 [4]朱大年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 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 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1)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 (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5.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 不同点:①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 ②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 6.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 答:(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传导的。 (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结合配体的结构域位于质膜的外表面,而面向胞质的结构域则具有酶活性,或者能与膜内侧其它酶分子直接结合,调控后者的功能而完成信号传导。 7.局部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区别何在 答:①局部电流是等级性的,局部电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动作电位则不能; ②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影响范围较小,而动作电位是能传导并在传导时不衰减; ③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 7.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它在兴奋传导中的意义的什么 答:含义:①动作电位的幅度是“全或无”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而变化; ②动作电位传导时,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幅度衰减。因在传导途径中动作电位是逐次产生的。 意义:由于“全或无”现象存在,神经纤维在传导信息时,信息的强弱不可能以动作电位的幅度表示。 8.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而神经干的复合电位幅度却因刺激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什么 答: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虽然其中每一条纤维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但由于它们的兴奋性不同,因而阈刺激的强度也不同。当电刺激强度低于任何纤维的阈,则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当刺激强度能引起少数神经兴奋时,可记录较低的复合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兴奋的纤维数增多,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变大;当刺激强度增加到可使全部神经纤维兴奋时,复合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再增加刺激强度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再增加了。 9.什么是动作电位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产生的原理一般在论述动作电位时以哪一部分为代表 答: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快速大量Na+内流形成的,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锋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 在论述动作电位时常以锋电位为代表。 10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具体过程及其特征哪些因素可影响其传递 答: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是指肌膜上的动作电位触发机械收缩的中介过程。 ①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膜和T管膜传播,同时激活L-型钙通道; ②激活的L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使肌质网钙释放通道开放; ③肌质网中的Ca2+转运到肌浆内,触发肌丝滑行而收缩。 影响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和收缩的总和。 12.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和突触传导的主要区别 答:①神经纤维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而突出传导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②神经纤维传导是双向的,而突出传导是单向的; ③神经纤维传导是相对不易疲劳的,而突出传导易疲劳,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④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而突触传导有时间延搁; ⑤神经纤维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突出传导属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 16.根据心肌细胞电反应的快慢可将心肌细胞分为哪两类两者有何区别 答:可以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两类。 区别:①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快Na+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因此0期去极化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去极化速度较快;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慢Ca2+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因此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时程较长,去极化速率较慢。 ②慢反应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的绝对值均小于快反应细胞。 ③对于自律细胞来说,慢反应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快反应细胞。 17.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出现代偿间歇 答: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由于期前收缩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因此,

生理简答题

生理简答题 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稳态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的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过程中得以维持和进行的。一旦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疾病就会随之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简述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答: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通过反射开完成。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短暂的特点。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自身调节是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具有调节范围局限、调节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的特点。 3.什么是易化扩散?其特点是什么?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易化扩散可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两种形式。经载体的易化扩散主要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要转运各种离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竞争性抑制。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①特异性②通道具有开放和关闭的闸门特性 4.简述主动转运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答:主动转运的特点:①需要泵蛋白的帮助;②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③需要消耗能量。 生理意义:①建立细胞膜内外Na+、K+的不均匀分布,形成浓度差;②维持细胞的兴奋性。 6.血浆渗透压有几种?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何生理意义?答:血浆渗透压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种。①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NaCl、葡萄糖、尿素等,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②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其作用是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维持正常血容量。 7.简述红细胞的生成条件及生成调节。 答:红细胞的生成条件:①前提条件是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②造血原料有铁和蛋白质。③成熟因子为叶酸和维生素B121。红细胞的生成调节:①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机体缺氧时,刺激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该激素可刺激红骨髓造血,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②雄激素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也可促进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9.简述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及依据。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三种方式。这些调节方式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均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调节方式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相互配合,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开环式的非自动控制系统:其实质就是单一的反射过程,既效应器只产生动作并不反过来影响中枢的活动;闭环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反馈式控制系统。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结构基础为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阻断反射弧任何环节,反射将不能完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5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在人体主要是激素,细胞因子,血PO2 PCO2 NO等参与的调节。机体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

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这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常见于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组胺,或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NO等。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但持久,作用面较广泛,调节方式相对恒定,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自身稳态的维持也十分重要。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心,肾脏的血流供应,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机理不清)。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凭借本身内在特性,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如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增高时,可触发入球小动脉平滑肌收缩,从而使血流量减少,维持正常的肾小球滤过率。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名词解释 兴奋性: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兴奋:在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转为强活动。内环境:为了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人们将细胞所处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稳态: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反馈:人们将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改变。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有效的刺激,细胞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可逆的、可向远端传播的电位波动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凝血因子:血浆和组织液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体的类型 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所射出的血液量 射血分数:每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心指数:是指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值 心力储备(心脏泵血功能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动脉血压:是指血液流经动脉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消化道内的水、维生素、无机盐及其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排泄: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通过血液循环,经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值 肾糖阈:由于葡萄糖运转体的数量有限,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糖浓度超过9-10mmol/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渗透性利尿: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所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只有在较高浓度时才有升压作用,生理浓度时

简述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及特点

简述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及特点 人体生理机能调节是指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维持和调节,使其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主要有神经系统调节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两种。 神经系统调节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号来实现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发出各种信息。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组成,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给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神经系统调节的特点是速度快、作用短暂而定向性强。当人体遇到外界刺激时,神经系统能够迅速传递信号,调动相关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调节是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来实现的。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它们分泌激素进入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调节其功能。激素是由体内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能够在极低浓度下对机体产生作用。内分泌系统调节的特点是作用持久、范围广泛、反应迟缓。激素的分泌与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能够对人体进行长期调节。 神经系统调节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在人体生理机能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协同工作。神经系统调节主要负责对外界环

境的即时调节,如人体对温度的调节、对光线的调节等。而内分泌系统调节主要负责对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等。两者的调节方式和特点不同,但却能够相互补充,保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总结起来,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主要有神经系统调节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神经系统调节的特点是速度快、作用短暂而定向性强,主要负责对外界环境的即时调节;内分泌系统调节的特点是作用持久、范围广泛、反应迟缓,主要负责对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这两种方式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保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及特点,对于人体的正常运转和适应外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

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 2010-4-6 19:58【大中小】【我要纠错】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 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 持久而弥散。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 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水的五大生理功能 2010-1-26 11:56【大中小】【我要纠错】 水是机体中含量最多而又重要的构成物质,其生理功能是: (1)水是体内一切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参与了水解、水化、加水脱氢等重要反应。 (2)水是良好的溶剂:能使许多物质溶解,有利于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输。 (3)调节体温:水的比热大,能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使体温不致升高,水的蒸发热也大。故水能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对体温调节起重要作用。 (4)润滑作用:如唾液有助于食物吞咽,泪液有助于眼球转动,滑液有助关节活动等 等。 (5)结合水的作用:体内还有部分水与蛋白质、粘多糖和磷脂等结合,称为结合水。其功能之一是保证各种肌肉具有独特的机械功能。例如,心肌>9%,其中大部分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并无流动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就是使心肌成为坚实有力的舒缩性组织的 条件之一 细胞水肿的概述 2009-12-2 16:3【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概念: 当缺氧、中毒及线粒体ATP产生时,膜钠泵功能降低,钠和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分过多聚集,细胞肿胀,称为细胞水肿。为可逆性损伤,也可发展为细胞死亡。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 1.肉眼: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2.光镜: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明、淡染,严重时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称气球样变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讲义.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人体由多个系统、器官按一左的形式组织起来,并且机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人体又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并能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这是由于人体内存在着重要的调右装置,并能对并种生理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盯方式主要有神经调右和体液调肖两种。其中神经调肖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概念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的调仏神经调卩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人体最高级的自控机制。它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完成的。 (二)神经训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反射与反射弧 所谓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我们的手在碰到火焰时会立即缩回,强光照射时瞳孔会缩小等。完整机体的一切活动就苴本质来说,都是反射活动。 反射是通过一左的神经结构来完成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环节。每一种反射,都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的任何环节遭受损害或发生障碍,都会使相应的反射活动消失或发生异常。如反射过强、减弱或有其他变化。因此,医生在做体格检查时,往往要检查一些反射活动,看看神经系统是否有病,如果有病,贝IJ看看病变在神经系统的什么部位。例如小儿麻痹患者膝跳反射消失,脑溢血恢复期患者膝跳反射亢进。 2.反射的种类

反射的种类很多,按其形成过程,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

的,同类动物共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它是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手段,对个体生存及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它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更加机动灵活,具有预见性。因此,条件反射极大地提髙了机体的生存和适应能力。 (三)神经调节的特点 神经调节具有反应迅速、准确,作用范用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等特点。正常机体,只要感受器感受到内外环境的变化,就会通过一左的反射途径引起有关器官的规律性反应,来恢复和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体液调节 (-)体液训节的概念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它是体内另一类重要的调节方式,它与神经调节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的调肖更趋于完善。 (二)体液调节的方式 1.全身性调节 通过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全身,来调节组织器官的活动。人体内的体液调肖主要是这一种。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接受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靶细胞•: 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或某一组织器官,对这些组织器官发挥调巧作用。如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组织细胞,促进组织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与发冇过程,提髙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如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也通过血液循环远距离运输,但它只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腺体增生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局部性调节 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如腺昔、激肽、组胺、前列腺素、二氧化碳,乳酸、5- 疑色胺等等),可在局部组织内扩散,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称为局部性调节或旁分泌调节。如心肌细胞代谢活动增强时,冠状动脉血管周国组织中能产生具有强烈舒张小动脉的腺昔,使血流量增加,从而与心肌代谢活动的增强相适应。 (三)体液调节的特点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用较广泛(弥散)、作用时间持久。 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是互相联系的。一方而,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而,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机体是在神经一一体液调节下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绪论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简答) 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通过反射进行调节,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机体细胞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a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b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液达到的体液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试比较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论述) 人体有三种能量系统,分别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CP供能,无氧代谢,体内储量少,输出功率大,供能速度极快,持续时间短,不产生疲劳的副产品,适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活动。 2)糖酵解系统由糖原、葡萄糖供能,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生成有限,同时产生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适于耗时2-3分钟的最大强度运动,评价指标为血乳酸。 3)有氧氧化系统由糖、脂肪、蛋白质供能,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不产生导致疲劳的副产品,适用于耐力或长时间运动,评价指标为最大摄氧量、无氧阈。 第二章肌肉活动 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1)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2)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3)既需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引起的重要作用。(论述) 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2)规律:头部后仰将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及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3)状态反射举例: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则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4)克服状态反射规律举例: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骑车时,做出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势。 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 比较分析“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异同 1)“应激反应”指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的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 2)“应急反应”指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过程。 3)“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异同:相同点:刺激是相同的。 不同点:反应机制不同。前者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增强,后者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

根底医学概论〔生理学局部〕 彩 第一局部概述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人体各个组成局部功能的一门科学。其任务是要探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过程,揭示其功能活动的规律与其部机制。只有掌握了生理学,才能理解患病机体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异常变化。 第二局部根本概念、根本知识与重点、难点 一、人体的根本生理功能 1. 生命活动的根本特征:主要包括新代、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新代: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展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和分解代两个方面。合成代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机体自身的结构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结构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分解代是指机体分解自身物质,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新代一旦停止,生命也就随之终结。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承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人体生活的环境常因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不断发生变化。人体与其组织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统称为刺激。刺激可以作用于整个机体,也可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上。刺激假设要引起反响,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最大反响的最小强度的刺激称为最适刺激。在刺激作用下,机体或组织细胞的反响如果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的,称为兴奋;反之,称为抑制。兴奋性的上下可反映组织产生兴奋的难易程度,兴奋性高的组织在承受刺激后较易产生兴奋,兴奋性低的组织那么需较强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行为和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适应。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各局部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称为适应性。机体实现适应的主要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迅速、准确,可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快速适应;但机体大多数的适应性反响是依赖体液调节来完成的。假设体液调节的结果不能使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那么产生疾病。适应性使机体在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中具有了持续生存的能力。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2. 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细胞存在生物电现象,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外两侧存在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体所有细胞的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外电位较膜电位高,即负外正状态,但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大小不同,例如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为70mV(即膜电位比膜外低70mV),骨骼肌细胞为90mV,人红细胞为10mV。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细胞液中K+的浓度比胞外液高,细胞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很小,允许K+向外扩散,导致 K+外流;胞外的负离子以Cl-为主,胞以大分子有机负离子〔A-〕为主,胞膜对A-无通透性。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外正〕,电位升高,而膜负电荷积聚〔负〕,电位降低,形成负外正的电位梯度。 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根底上受到刺激时,出现快速、可逆的、可传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结

各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组织和器官水平 (3)系统水平 (4)整体水平 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1)神经调节 ①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 ①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②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①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主动运输: 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 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②被动运输 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 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cAMP-PKA途径 ②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四版)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稳态( homeostasis):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范围,称为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自身调节是作用精准的局部调节,对维持机体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细胞所分泌的激素(hormone),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作用方式为内分泌(endocrine)、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 第二章细胞膜的功能结构和跨膜信号通讯膜蛋白质的主要功能:载体(carrier)、通道(channel)、离子泵(pump)、受体 (receptor)、酶(enzyme)、免疫(immune)。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1、单纯扩散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3、出胞和入胞(胞吐和胞吞)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遵循单纯的物理学定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现象。以此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较少,如二氧化碳、氧气、乙醇和脂肪酸;水分子、水孔蛋白。 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1.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 2.离子通道(ion channel)介导的易化扩散 3.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4.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顺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点:(P13) (1)高度结构特异性 (specificity) (2)饱和现象 (3)竞争性抑制 (competition)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物质透过细胞膜由高浓度的一侧运送到低浓度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力,为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是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它有相应离子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能量供自身转运离子。如“钠-钾泵”、“质子泵”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