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外经贸发展规划初稿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外经贸发展规划初稿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外经贸发展规划初稿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外经贸发展规划初稿

前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外经贸发展规划》是市政府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批复的重要文件,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有关内容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十一五”时期北京对外经贸发展的纲领和依据。

规划期限:

2006年至2010年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3、《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商务部《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新的起点

“十五”时期,北京市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新北京、

新奥运”的机遇,大力改善投资贸易环境,加快优化投资贸易结构,对外经贸发展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预定目标,跨上了新的台阶,成为“十一五”时期外经贸发展的新起点。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开始转变。“十五”时期,全市货物进出口累计3927.4亿美元,是“九五”的2.3倍。其中出口累计927亿美元,是“九五”的1.9倍。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50.5%,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31.5%,比2000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已经超过国家2020年远景目标。服务贸易优势突出,根据国际收支表,北京服务贸易收支累计913.8亿美元;其中收入533亿美元,支出380.8亿美元,顺差152.2亿美元。技术贸易发展迅速,北京企业技术出口合同认定登记累计21.8亿美元,技术进口合同认定登记累计46.4亿美元。(参看图表1-4,专栏1)

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十五”时期,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3.2亿美元,是“九五”的1.2倍,超过“十五”预期目标105亿美元的17.3%。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结构更加合理。以通信、汽车、计算机、电子等为主的制造业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3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30.6%。外资投向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填补了利用外资的空白。

通过落实CEPA,在旅行社、音像制品分销等八个领域,取得港商独资或控股投资的新突破。截至2005年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商务部认定累计16家,本市认定累计29家(其中9家也是商务部认定的);外商投资性公司累计146家,外商投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累计239家。北京市国内企事业单位新借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协议总额7.1亿美元,与“九五”时期基本持平。(参看图表5-6)

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效显着。“十五”时期是我市境外投资发展最快的时期,累计批准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和机构184家,累计投资总额20.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1.2亿美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1.9倍、20倍和20倍。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累计合同额27.3亿美元,累计营业额20.8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是“九五”的1.9倍和1.7倍。对外承包劳务涉及的行业由综合性外经贸行业、建筑业、劳务合作、生产企业和设计咨询,拓展到高科技、电子通信、广电等行业。(参看图表7-8,专栏2)口岸运行效率稳步提高。北京的口岸体系得到扩充,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空港口岸为主导、陆港口岸配套的格局。“大通关”工作不断加强,通关效率明显提高,空港进出口普通货物基本实现12小时内通关,重点货物2—4小时内完成通关。(参看图表9-11,专栏3)

投资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全面清理、修订了有关的政策法规,使投资贸易环境进一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全面推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全市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取消了本市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137项,提高了行政效率。落实国家和本市外经贸发展政策,规范和促进外经贸发展,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运用较少的外贸发展资金,产生了较大政策效应。中央直属单位、北京海关、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政府各部门、开发区和各区县共同努力,为外经贸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改善了通关环境,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开通了外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受理,免费代办”。各区县提供“一条龙”全程代办服务,降低了商务成本。为外商投资企业解决投资后出现的新问题,在购房购车、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改善了外商生活环境。

对外经贸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对外经贸处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十五”时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的全面发展,使全市经济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市场竞争;在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国际资源,引进先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丰富首都市场供给、扩展新兴就业领域、加快现代化国际化人才成长等方

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对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等等,也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效应。“十五”时期对外经贸的发展,增强了首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了北京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参看专栏4)

二、新的挑战

尽管“十五”时期我市对外经贸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时期着重解决: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制约因素需要克服。出口企业、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依然偏高。国营贸易(大宗资源性)产品以外的商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内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出口商品比重仍然很低;支持内资企业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存在政策障碍。防范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体系尚未健全,专业人才缺乏。统计、分析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工作有待完善和加强。(参看专栏5、6)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质量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利用外资质量的统计分析还相对薄弱;投资促进与相关服务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有待增强。需要根据新修编的《北京

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梳理、完善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明确引导方向,强化引导力度。服务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有待提高;还需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吸引外资大项目。

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需要完善。我市现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在支持力度和支持范围上仍有不足,在金融服务、税收政策等方面欠缺相应的配套措施。对开展“走出去”工作的企业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手段。

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需要创新;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的决策质量和效率、运用政策和公共资源的实效、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外经贸行业协会、事业单位改革亟待深化;与周边省市的经贸合作有待加强。

三、新的形势

今后北京外经贸发展的国内外形势是机遇大于挑战,但一些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

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将处于经济周期的温和增长阶段,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仍将高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新一轮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中,跨国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恢复扩大,重心向服务领域

和高端转移。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处在后过渡期,服务领域将进一步对外放开;环渤海经济圈将加快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国务院批复和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投资贸易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等,也将引导或促进本市外经贸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增加、各国吸引跨国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市场对战略资源的需求增长强劲、国际石油价格高位波动、突发性灾情疫情等等,给我市外经贸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货币、汇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合一,本市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突出等因素,也将对我市外经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

一、指导原则

正确判断和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实施国家各项外经贸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方针,发挥国际比较优势,获取国际比较效益。

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

全市对外经贸发展中的各类重大关系:1、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对外经贸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认真分析和大力促进对外经贸与关联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3、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本市对外经贸发展与扩大内需的关系;4、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5、全面认识和不断强化对外经贸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6、积极探索与有效推动本市对外经贸与周边地区商务的共同发展;7、冷静分析和积极应对外经贸连年高速发展背后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全面统筹对外经贸发展,着重提高外经贸发展质量。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出新贡献。

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新机遇,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对外经贸工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公共政策资源,推进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动出口产业升级,增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推动外贸持续健康发展。保持利用外资规模,加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吸引外资的力度,着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市场,开发国际资源。

二、预期目标

对外贸易:“十一五”时期,预计全市进出口增长速度高于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年均递增15%左右。预期2010年全市进出口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出口600亿美元,进口1900亿美元。地方进出口800亿美元;其中出口340亿美元,进口460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利用外资:“十一五”时期,争取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0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保持一定规模。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外经济合作:“十一五”时期,预计我市境外投资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0-20%;到2010年,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企业超过80家,累计完成营业额和合同额分别达到30亿美元和36亿美元,分别为“十五”时期的1.5倍和1.3倍,累计外派各类劳务人员超过1万人次。

口岸建设:“十一五”时期,进一步完善首都现代化口岸体系。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进首都机场扩建和机场新货运区建设,改进铁路口岸配套设施。(参看专栏7、8)

第三部分发展重点

一、外贸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出口市场。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进程,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保持出口增长势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保持一定比例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不断提高非国营贸易产品出口比重,减少资源密集型商品出口比例。提高机电、高新技术、软件、文化创意、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延伸加工贸易产业价值链条,增强国产料件配套能力,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带动出口产业升级。继续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预计机电产品以年均15%左右速度增长。2010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33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55%。预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突破23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38%。继续鼓励软件扩大出口,促进软件产业成长。预计软件报关出口以20%的速度增长,2010年达8亿美元。支持民族原创文化产品出口,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预计文化类产品(不含软件)报关出口到2010年翻一翻,达7800万美元。继续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扩大出口,逐步提高出口

比重,预计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速不低于15%,2010年达2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4%以上。拉动出口产业加快建立自主创新平台和自主创新机制,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突破政策瓶颈,促进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预计全市加工贸易出口以年均15%左右速度增长,2010年突破24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40%。充分发挥本市劳动力素质高、技术装备优良、依托周边腹地加工产业链等比较优势,加快提升代工环节在国际分工中的技术梯度,延伸加工贸易价值链条,增强国产料件的配套能力,带动国内出口加工产业发展。

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优化本市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丰富首都市场供给。

发挥服务贸易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引导符合资质的服务企业,面向外国驻京机构、海外游客的入境消费,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附加值。积极承接国际服务承包,不断扩大国际收入,获取国际比较效益。

二、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继续保持外商投资规模,拓宽外商投资领域,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继续积极、合理、高效借用国外贷款,保持一定规模;使外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更加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领域,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先进管理,增强首都经济的国际竞争优势,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组织形态上,鼓励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在京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和国际采购中心等;在产业领域中,鼓励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

大力吸引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重点投向金融保险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端服务领域;加强软件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吸引外资的力度;继续推进现代物流业、商务会展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商贸餐饮业、旅游休闲业、社区服务业及卫生体育业等服务领域吸收外资。抓住国际上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大力吸引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加大软件、移动通信、计算机、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北京急需的环保研发项目,开发可再生资源、新能源、高效节能产品、环境监测仪器、废弃物处理设备和降低噪声设备等。

有选择地吸收外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引导外资投向资源消耗低、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重点是汽车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精密装备制造业等;投向面向首都

市场的都市工业。

鼓励外资投向融合现代高新技术的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和创汇农业等。

引导外资投向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和奥运设施。鼓励外资参加城市道路、公路、城市供排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以及其他环保项目的竞标。吸收外资参与奥运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不断优化外商投资区域结构。外资的布局安排要与各区县的功能定位相协调。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奥林匹克功能区及其他工业开发区的引资窗口、辐射带动、产业聚集作用。使外商投资在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区域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国际化宜居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积极推动存量资源吸收外资。抓住国际资本跨国并购趋势,通过并购和股权转让方式,推动存量资源吸收外资,提高存量资源的效益和水平,减少资源消耗和重复建设,保持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并重。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意引进管理和技术,更要注意对管理和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三、对外经济合作达到新水平

继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以市场、资源、资金或技术需求为导向的境外投资,通过建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和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等方式“走出去”。重点支持与承包工程相结合、以工程换资源的境外投资项目,支持以获取国外资源为目的境外投资项目,支持企业以收购、并购和股权置换等方式开展对外投资。

扩大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经营主体的范围,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在做好传统土建工程领域项目市场的同时,推动电子通讯、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优化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结构。在立足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非洲等传统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市场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实现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市场的多元化。

四、口岸通关效率与便捷程度得到提升

为满足国家对外交往、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首都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首都现代化口岸体系,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与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委员会上下联动,借

鉴其他省市经验,整合各方资源,稳步推进北京地方电子口岸建设。适应进出口物流的扩大,推进首都机场新货运区建设,改进铁路口岸配套设施。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扩大首都航空口岸开放,完成本期首都机场扩建,进行北京第二机场的选址和论证工作。

按照“依法把关、监管有效、方便进出、优质服务”的要求,全面促进口岸通关环境的改善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改革口岸检验流程,改善口岸查验设施,改进口岸查验办法和配套措施。在充分发挥口岸查验部门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完善口岸服务。

第四部分发展措施

“十一五”时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驾驭本市对外经贸工作全局的能力,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对外经贸工作,推动全市对外经贸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完善工作措施,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一)落实各项外贸政策

发挥对外贸易政策作用,引导外贸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帮助外贸企业了解国家外贸政策,争取有更多项目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完善本市外经贸政策,扩大外贸发展资金规模,健全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突出政策支持重点。制订北京市出口品牌发展战略,运用各种措施,扶持和培养重点品牌。研究制定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政策措施,引导外贸企业实施国家外贸发展战略,优化贸易结构,规避、降低、分散各种风险,提高贸易效益。

(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加强对国外反补贴措施和技术壁垒的研究,建立健全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提高各部门合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制定政策措施的能力。有效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手段,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产业救济和安全保障体系。完善贸易壁垒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企业应对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美国337条款)案件的调查。

帮助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了解社会责任标准。制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方案,逐步扩大监测产品范围。指导和支持本市名牌企业在国外进行品牌注册,应对国外对我市出口商品知识产权的侵害。继续完善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奖励办法,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协调企业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作用,共同维护公平贸易秩序。(参看专栏9)

(三)加强贸易促进工作

完善全市对外贸易促进工作机制,提高贸易促进效率。充分借助中央在京相关单位和海关、检验检疫的职能作用,发挥市区(县)两级商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发挥贸促会和行业协会等促进机构的作用,利用各种贸易促进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继续创造条件,对出口大户企业,重点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通关环境;对中小出口企业,重点提供进入国际市场的更多机会。利用配额许可证、展会摊位等资源,向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出口企业倾斜。继续申请和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解决“境外一日游”问题,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进一步做好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工作。依据国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部署,针对本市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趋势,研究制订本市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深入研究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提出我

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应对措施。

二、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政府部门协调,集成利用外资政策,加大政策导向力度。跟踪国际投资新趋势,结合我市实际,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投资性公司、促进国有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改组改造、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促进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整合政策资源,用好各部门、各区县有关政策导向资金,增强政策促进效应。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投资导向

突出抓外商投资大项目,发挥龙头项目的产业链带动、技术引进和管理示范效应,增强城市功能区的聚集效应和对外辐射能力。强化新建项目筛选机制,落实外商投资发展重点。形成现有项目淘汰机制,盘活引资资源存量。淘汰“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向外转移不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要求的产业,置换出土地、能源和水等稀缺资源,向外商投资高端项目倾斜,提高资源利用的集约程度。

(三)改进招商引资,提高工作水平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与投资促进机构、招商主体相互配合,加强引资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在办好科博

会、京港研讨会等大型品牌经贸活动的同时,重点面向香港、日本、欧洲、美国等主要资本输出国或地区,开展投资促进工作。通过在海外设立招商引资机构、委托知名国际专业机构、与国际一流咨询机构共同组建招商项目组等多种方式,更多地发现大项目的新线索,与招商对象建立联系。提倡以小型化、专业化、区域性的招商小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投资促进工作的实效。

(四)完善监测分析,提高外资质量

规范和改进对外商投资项目、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的统计工作,提升监测、管理外商投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评外商投资的质量和水平。重点监测外商投资项目对新增就业、税收贡献、技术进步、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利用外资的基础工作,提高外商投资项目的入资率。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探索新的方式,用好国外贷款

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国外贷款方式,主动挖掘高质量国外贷款项目,发挥贷款项目示范作用。加强国外贷款项目规划,简化贷款的审批和使用程序。调整国外贷款投向,加大向“三农”倾斜。努力解决好国外贷款项目的配套资金、银行转贷、

担保工作,建立有效的转贷和担保机制,提高贷款成功率。加强对外债务监测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借、用、还机制。

三、完善政策措施,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支持有条件的各类企业对外投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境外投资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本市境外投资工作的管理,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外汇、保险、信息、中介等支持政策,促进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经营。支持、鼓励和帮助竞争力较强企业以并购、租赁、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走向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本市跨国公司。配合商务部建立国别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建立我市的国别投资环境评价信息库。通过召开企业对外投资情况说明会、网站信息发布等多种方式,及时介绍国家、本市支持对外投资的鼓励政策和国别地区投资情况。

(二)探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新形式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支持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以对外工程咨询设计为先导,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水平。鼓励以技术授权、租赁设备、共同投保等非股权方式,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EPC,BOT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参看专栏10、11)

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

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优 惠政策] 党的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 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多次 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 激发青年的创造力。 教育部日前公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新规定要求学生应履行恪 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的义务。此外,针对近年来兴起的大学 生创业潮,规定也给予了支持,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折算成学分。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可以细分为物质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其中物质上的鼓励包括提供场所、设立奖金等。北京市教委与 北京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将对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高校示范 性创业中心给予每校50万元的支持。该办法于9月1日起施行。 除了物质上的鼓励,还要照顾到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感受。从 12月1日起,北京市将为创业的高校在校生办理《就业创业证》, 持证学生可按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据了解,《就业创业证》是由《就业失业登记证》发展而来,先向有需求的毕业年度内高校 毕业生发放。相比于《就业失业登记证》,新的证明更容易被大学 生创业者所接受。 1.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 持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注明“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 收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 1日至12月31日)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3年内按每

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 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2.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 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1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贷款基础利率,结 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 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 贴息。 3.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学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 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享受培训补贴 对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对大 学生在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 给予培训补贴。 5.免费创业服务 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6.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7.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作者: ————————————————————————————————日期: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了更好地指导“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支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实施,实现《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的近期目标,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会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完成了《北京“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北京“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公共(电)汽车客运系统建设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公路建设规划、城市道路与公路养护规划、公路运输规划、停车设施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科技规划、民航规划和铁路规划11个子规划。 规划实施期限:2006-2010年。 一、“十五”期间交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北京经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及机动化同时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同时,交通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交通发展仍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十五”期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平均年递增11.4%,五年内新增机动车108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9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达到130万辆。 全市居民日出行量迅速增长,平均年递增4%,2005年底已达到2830万人次/日(不含步行出行量);中心城地区道路全日交通量近3年增长更为迅猛,累计增加43.5%,平均年递增12.8%,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已达到415万车次/日。 “十五”期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累计完成投资1052亿元,为同期GDP总额的5.6%(其中地方投资880亿元)。持续的高投入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得到飞速发展。在不断扩充交通设施供给规模的同时,“十五”期间通过内涵改造,挖掘既有设施潜力,提高交通综合体系运行管理水平,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市区路网高峰小时承载能力提高了35%左右。城市公共客运能力与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由“九五”期末的26.5%上升到“十五”期末的28.1%。 总体上看,“十五”期间,交通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这一期间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中心城交通拥堵加剧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局部地区有所缓解,但交通拥堵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心城主要干道高峰小时平均负荷度由五年前的0.86上升到0.9;高峰小时五环路以内平均出行时间约为58分钟,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本市自1997年以来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 权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行政执法状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的领导下,城管监察队伍严格执法,认真履行职责,为加强首都城市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进一步推进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为落实《决定》及全市第四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本市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基本原则 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是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和《决定》,依法对现行 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进行改革的重大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 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 革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适当分开,管理职能和处罚职能适当分离的原 则,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二)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有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在行政机关编制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重新组合行政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行政执法效果, (三)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权力的集中与责任的落实同步进行,凡集中行使 的行政处罚权,原划出部门一律不再行使,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工作的有序衔接。 (四)坚持新体制、新机制、新队伍、新面貌的组建方针,以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守纪律、能战斗的新型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队伍管理和制度建设。 (五)坚持统一领导,顾全大局,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把推进相对集中 行政处罚权工作与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 一部署,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决定》的要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 二、扩大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范围经过前一阶段改革,目前本市已经划转到区县城管监察组织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有: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方面的全部处罚权,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对无证违法建设的处罚权,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方面对违法占路的处罚权和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对无照商贩的处罚权等五个方面。按照国务院要求,根据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市政府决定扩大集中行使 行政处罚权的范围。进一步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有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 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等8个方面,涉及市政管委、园林、环保、建委、水利、国土房管等6个部门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主要包括: (一)市和区、县市政管委执行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其中包括:市政管理(含城市道路、桥梁、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市政设施管理等);公用事业管理(含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城市热力管理等);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等四个方面。 (二)市和区、县建委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与治理城市市容环境密切相关的部 分行政处罚权。 (三)市和区、县国土房管局在城市房屋拆迁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的全部行政处 罚权。

北京市城市发展史的新华章

北京市城市发展史的新华章 特邀嘉宾 朱铁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教授 张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金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陈剑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研究员 主持人:黄月平 ●百年梦圆:奥运成功举办提升了北京城市国际品质 主持人:在历史上,几乎所有奥运举办城市都以奥运筹办为新起点,力争在奥运会的申办筹办过程中加快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在更深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融入国际社会。能否从总体上概括一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与北京跻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间的关系? 朱铁臻:百年奥运之梦,圆满地成功实现了。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的著名古都、文化历史名城北京,展现出灿烂的历史光辉与现代文化,她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创新活力,获得世人广泛的称赞。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无论在硬实力或软实力上都受到世人的热烈赞许,大大提升了城市国际品质。除了增强首都的经济实力,提高基础设施(包括水、电、气、热、通信、交通、环保等硬件)的现代化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软实力”。城市的文明程度,包括市民与官员的文化素质;对外开放程度、对外交往的礼仪态度与能力;政府及相关单位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城市形象、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等。这是国际化城市不可或缺的软环境和软实力,也是国际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成为推进北京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促进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城市物质、人文环境的改善,社会更加和谐,北京的国际影响必将更加提高。 ●“龙形水系”:古老中轴线再添新华章 主持人: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立使北京古都的文脉即中轴线大大向北延伸,如何看待这一城市规划在北京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金汕:奥运会主会场给北京城留下新的卓越遗产。作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的“鸟巢”聚焦起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充满魔幻色彩的水蓝色建筑“水立方”在西边与其毗邻,国家体育馆则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与“鸟巢”和“水立方”比邻而居。 然而这里展现给人们的仅仅是一个局部。国家体育场的设计还有更深的文化意蕴,国家体育场是与奥林匹克公园的总平面图尤其是北京市城市布局相互配合的。弯曲蜿蜒的地形与穿越北京城南北的中轴线形成强烈对比,而彼此又紧密相连、互相融合。 为举办奥运会建设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保护好北京的古都风貌。谈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和保护,为此投入毕生精力为北京城市规划做出杰出贡献的侯仁之教授指出,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紫禁城,它是封建社会宫殿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群,是历史上封建皇权统治的中心,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古迹上都举世闻名;二是天安门,新中国把一个旧时代的宫廷广场,改造成一个人民的广场,给北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景象,这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个里程碑就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的建设,这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延伸,代表着北京开始走向世界。这三个里程碑归结起来,都在北京城传统的中轴线上,都与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关。 研究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明代和清代,都对元代的中轴线有继承和创新。当代人更应该在尊重历史、延续历史的前提下发展。申奥成功后设计的奥林匹克公园是在1990年亚运会期间中轴线延伸后的又一次扩展。此次延长的中轴线,从北五环至南五环,全长25公里,

北京在校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doc

北京在校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北京在校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北京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优惠政策 1.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可长期居留或短期工作,来去自由。对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并符合园区发展需要的回国留学人员,可按北京有关规定办理工作寄住证或常住户口,不受进京指标限制。此外,留学人员在子女入学、购房等方面享受北京市市民待遇。 2.设立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和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专项资金,奖励在首都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人员. 重点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加上丰富的人才资源及中关村的品牌优势,是相当不错的创业领域。特别在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电一体化、新材料等新兴高科技领域,有很大的创业空间。 文化产业: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在文化、传媒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市场优势。北京现有的传媒产业结构中,网络媒体的份额相对薄弱,因此,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电子信息产业:是北京工业领域的第一支柱产业,电子产品相当丰富,其电子城科技园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在北京投资电子信息产业,有无可比拟的群聚优势。 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预计到2008年,北京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分别可实现700亿元和100亿元的产值,而2004年两者分别只有520亿元和50亿元的规模,发展空间可见一斑。 创业环境 1.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经济中心之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特别适合海归人员发展创新性中小企业 2.目前,北京现有海淀、北大、清华、中关村丰台园等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及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等12个留学生创业园区 3.北京的房价、薪资水平、消费水平等都处于全国**地位,导致创业成本居高不下。 截至2004年10月,到上海发展的留学人员已达5万余人,创办了3000多家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2014―2016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2014―2016年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的表彰奖励决定 【法规类别】奖惩 【发文字号】京政农发[2016]30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16.11.23 【实施日期】2016.11.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2014-2016年度北京市农业 技术推广奖的表彰奖励决定 (京政农发〔2016〕30号) 2014-2016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市各级农业科研推广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科技创新驱动,聚焦农业“调转节”,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郊区农业生产中示范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兼具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技术覆盖面广的科技成果,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绿色、安全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水平,表彰奖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主要粮食作物‘三率’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15项科技成果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授予“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集成与推广”等25项科技成果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授予“小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等40项科技成果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希望首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不断提高北京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质量与效益进一步提升,首都生态环境质量、郊区城镇承载力、农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11月23日2014-2016年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获奖名册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二○一六年十月) 说明 2014-2016年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共评定80项奖励成果,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0项。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第十九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本科丙组试题及解答

第十九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本科丙组试题及解答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1)2(lim 6 1 23x e x x x x x = 1/6 . 2.设)(x f 连续,在1=x 处可导,且满足 )0(,)(8)sin 1(3)sin 1(→+=--+x x o x x f x f 则曲线)(x f y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2x -2 . 3.设)(x y y =是由0sin ) ln(2 =- ? +-y y x t dt e y 所确定的函数,则 ==0 y dx dy -1 . 4. 设243),(lim 2 20 0=+-+→→y x y x y x f y x , 则='+')0,0()0,0(2y x f f -2 . 5. 1sin 1cos x x e dx x +=+?tan 2 x x e C + . 6.设函数()u ?可导且(0)1?=,二元函数()xy z x y e ?=+满足 0z z x y ??+=??,则()u ?=24 u e - . 7. = += +≤+??D dxdy y x I y x y x D )32(,:22则设π4 5 . 8. 数项级数 ∑∞ =--1 )! 2()! 2()1(n n n n n n 的和=S -1+cos1+ln2. 9. 123ln 1ln 1ln 1ln 1lim 123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2ln21- . 10.= ='==+'+''? ∞+0 )(1)0(,0)0(044)(dx x y y y y y y x y 则,,且满足方程函数设4 1 .

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

一、综述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全市辖8个城近郊区和10个远郊区县(辖290个乡镇)。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1987年,总人口1066.8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988万人。农业人口388.9万人,农村劳动力189.8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84.6万人。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625.9亿元(当年价格),工农业总产值416.7亿元(1980年不变价)。农村社会总产值128.4亿元(当年价格),其中:农业占26.8%,工业占51.2%,建筑业占10.7%,运输业占5.8%,商饮业占5.5%;农业总产值34.4亿元(1980年不变价),其中:种植业占55.6%,林业占2.3%,畜牧业占35.6%,副业占3.5%,渔业占3.0%。郊区农业,主要是为首都提供菜、奶、蛋、肉、果等副食品。1987年,生产粮食227.0万吨、蔬菜241.0万吨、商品猪174.1万头、鲜蛋16.8万吨、牛奶15.5万吨、家禽2105万只、淡水鱼3.0万吨、鲜果21石万吨。 (一)农业资源评估 1.土地资源全市土地约62%为山地,38%为平原。耕地626.6万亩,主要土壤为潮土、褐潮土、潮褐土。平原生产水平较高,1987 年粮食亩产487公斤。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标准不高,还有大量中低产土地。全市各种已成林地194.6万亩,灌木、疏林及未成林造林地11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50.8万立方米,其中成熟林蓄积仅1.3万立方米。全市果树171.8 万亩①,干、鲜各占一半,鲜果以苹果、梨、桃和柿子力主。果树资源开发和管理不善,单产很低。郊区草地资源较多,现利用的主要是低山丘陵的半旱生灌丛杂类草和半旱生草本植被,约216万亩,草层稀疏,超载过牧,其余草山都是造林条件较好并已有部分林木,不宜开发为牧草地。无林荒山约681.7万亩,主要分布在低山地带,阳坡多、上层薄、底层母岩坚硬。 总体估计,约60%可以营林,30%封山育草或种草,10%发展果树。全市水面33.8万亩,已利用于养殖32.4万亩,其中坑塘11刀万亩,坑塘养鱼亩产达250公斤。 2.水资源全市可利用水源总量(按保证率P=50%计算)为47.32 亿立方米。水资源缺乏,地下水开采量大大高于补给量,水位普遍大幅度下降。枯水年出现机率高达37%,届时往往发生水源危机。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了更好地指导“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支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实施,实现《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的近期目标,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会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完成了《北京“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北京“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公共(电)汽车客运系统建设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公路建设规划、城市道路与公路养护规划、公路运输规划、停车设施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科技规划、民航规划和铁路规划11个子规划。 规划实施期限:2006-2010年。 一、“十五”期间交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北京经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及机动化同时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同时,交通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交通发展仍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十五”期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平均年递增11.4%,五年内新增机动车108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9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达到130万辆。 全市居民日出行量迅速增长,平均年递增4%,2005年底已达到2830万人次/日(不含步行出行量);中心城地区道路全日交通量近3年增长更为迅猛,累计增加43.5%,平均年递增12.8%,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已达到415万车次/日。 “十五”期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累计完成投资1052亿元,为同期GDP总额的5.6%(其中地方投资880亿元)。持续的高投入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得到飞速发展。在不断扩充交通设施供给规模的同时,“十五”期间通过内涵改造,挖掘既有设施潜力,提高交通综合体系运行管理水平,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市区路网高峰小时承载能力提高了35%左右。城市公共客运能力与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由“九五”期末的26.5%上升到“十五”期末的28.1%。 总体上看,“十五”期间,交通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这一期间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中心城交通拥堵加剧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局部地区有所缓解,但交通拥堵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心城主要干道高峰小时平均负荷度由五年前的0.86 上升到0.9;高峰小时五环路以内平均出行时间约为58分钟,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来源: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网站 目录 前言 一、“十五”期间散装水泥发展的背景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五”散装水泥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首都将建设成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二)建筑节能将成为本市节能的重点 (三)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四)新城和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加快 (五)旧城区建筑物将进入维修保养阶段 (六)建筑施工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三、“十一五”散装水泥发展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四)效益分析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立法层次,完善政策法规 (二)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三)加强组织领导、协调与监管 (四)加强科技研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六)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认识水平 (七)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监管力度 (八)健全散装水泥物流体系,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

前言 “十一五”是北京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阶段。水泥散装化符合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要求,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精神,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建筑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结合北京市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发展趋势,以及建筑、建材、房地产业的发展态势,提出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散装水泥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以及保障措施,用于指导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散装水泥的发展。 一、“十五”期间散装水泥发展的背景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散装水泥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五”期间,散装水泥供应量累计完成3474.65万吨,比“九五”期间的1440.23万吨增长了2034.42万吨,增长幅度达241%。水泥散装率由44.27%增长到83.52%,增加了39.25个百分点,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散装水泥使用率由45%提高到76.2%,居全国首位。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由380万吨增加到1250.9万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综合配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建成了利用“3S”先进技术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对散装水泥车、预拌混凝土车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管理,有效地整合了市场资源,降低了物流成本,实现了物流配送的产业化运作,并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形成了涵盖散装水泥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信息管理的散装水泥产业链体系,散装水泥行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2、政策法规建设有所突破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北京市入伍在校大学生有关优待政策

北京市入伍在校大学生有关优待政策 发布时间:2010-11-17 查看次数:381 1、应征入伍的在校大学生,可保留学籍至其退出现役后一年内;有条件的可以参加原学校组织的函授或自学原专业课程,经部队团级单位批准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 2、应征入伍学生退出现役后一般应回原学校原专业复学,如确有必要转换专业的,由所在学校确定。 3、对退役后回原学校原专业复学的学生,所在学校承认其已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对已修课程或修完总学时数五分之四的课程,因入伍而未参加课程考试的,所在学校可参考其平时学习情况确定其该课程的成绩,并给予相应的学分。 4、应征入伍学生退出现役复学时,原所学专业因调整等原因停办的,经学校批准可在相近专业复学,已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予以承认。经学校批准转换专业的,原所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根据专业情况予以认定。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时间。 5、在校大学生入伍后,已交的当年学费由学校全额返还。 6、应征入伍学生退出现役后,回原学校复学,适当减免原学制内的学费,家庭经济困难的,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 7、应征入伍学生服现役期间因工伤残的,有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者,复学后免交学费,并由学校酌情给予生活困难补助。 8、应征入伍学生退役复学后,原本科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在同等

条件下可优先录取。原专科学生(含高职学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的,退出现役后回原就读学校复学,可免试转入同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学习,属独立设臵的专科学校的专科学生,由学校报市教委负责协调安排。 9、应征入伍学生入伍后,部队在选取士官、直接提升军官,以及复学毕业后接收补充军队干部队伍等方面应给予优待。 10、应征入伍学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期间,其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其入学前户口所在地人民政府按义务兵家属优待规定给予优待。 11、服役期满退出现役时不愿复学而希望就业的,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退伍军人安臵机构负责接收,并按照城镇退役士兵的有关政策规定,做好他们的安臵工作。参战或者因公负伤致残的,由部队评定残废等级,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退出现役后,丧失自理能力不能复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臵。 12、入伍前享受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复学后提高一个奖学金等级(不含一等奖学金)。 13、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所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免试保送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4、在新兵检疫复查期间退回或因身体原因不宜继续在部队服役中途退役的,由原就读学校安排复学。 15、本市入伍的大学生,每年享受1.5万元优待金,由其入学前常住户口所在的区县解决;外省市籍在京入伍的大学生,服现役满1年后,可凭大学前户籍所在乡镇(街道)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优待金证明,到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06.12.30)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十五”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状况 二、“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环境 三、“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四、“十一五”北京工业产业优化及发展重点 五、“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空间布局 六、政策与措施 前言 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尤其“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全面实施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基本框架的关键时期。当前,首都社会步入了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和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新阶段,首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阶段,北京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工业现代化是首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首都的现代化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为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北京工业必须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十一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工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适用范围和领域为北京市工业,实施期限为2006年-2010年。 一、“十五”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状况 (一)工业总量增长显著 “十五”期间,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工业的发展,统一思想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了“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了北京市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目标,为北京工业“十五”期间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 “十五”期间,北京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增长显著,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2707.4亿元增至2005年6775亿元,年均递增20.1%,增速大大超过“十五”规划13.4%的目标。“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4%,比“九五”时期提高2.5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达到17.1%,提高了6.7个百分点。 2005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78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外贸出口和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十五”期间,北京工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在集成电路、软件、消费类电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初步形成若干在国内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有效提升了北京工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通过振兴现代制造业,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迅猛。 2000年至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13.5亿元增至517.5亿元,实现年均递增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BF——2010——0502-北京市城市管理会.doc

BF——2010——0502 合同编号:北京市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合同 供应单位: 用气单位: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 使用说明 1.本合同文本为示范文本,供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用气单位使用。 2.供应单位:是指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并取得北京市燃气经营许可的液化石油气供气企业供。应单位名单可登录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2396339.html,)查询。 3.用气单位:是指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经营单位、建筑工地、旅游行业企事业单位、教育和医疗机构等单位用户。 4.如用气单位租用供应单位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请使用《北京市液化石油气钢瓶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5.合格液化石油气钢瓶:合格液化石油气钢瓶可通过检查液化石油气钢瓶三项标识进行初步辨识(相关内容以质监部门有关规定为准。)包括:

(1)出厂钢印标记:钢瓶出厂时应在钢瓶上标明生产日期钢印。 (2)钢瓶检验标记:钢瓶投入使用后,须按照15kg“以下(含15kg)钢瓶每4 年检验一次,50kg 钢瓶每 3 年检验一次”的规定,在质监部门指定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机构定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在角阀处安装钢瓶检验环。 (3)注册登记钢印代码: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前应在质监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将每支钢瓶唯一的12 位注册登记代码在质监部门备案,并在钢瓶上打印钢印12。位注册登记钢印代码的前3 位为在质监部门备案的充装单位编号,中间2 位为所 充装气体代码(液化石油气为38),最后7 位为钢瓶流水顺序号(由各钢瓶充装单 位根据钢瓶数量排定)。 6.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机构:是指已取得相应资质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机构,可登录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2396339.html,)查询检验机构名单。 7.购气凭证:是指用气单位在供应单位购买液化石油气的凭证,凭证上需注明供应单位名称、购气时间、购气量、钢瓶注册登记代码等信息,并加盖供应单位公章(红章)。 8.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9.经双方协商,可以对本合同文本的条款内容(包括选择内容、填写空格部位的内容)进行选择、修改、增补或删减。对本合同文本中带“□”的选项,凡甲乙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