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得过黄疸肝炎后遗症

得过黄疸肝炎后遗症

得过黄疸肝炎后遗症

得过黄疸肝炎后遗症

一、得过黄疸肝炎后遗症二、黄疸肝炎如何预防三、黄疸肝炎的危害

得过黄疸肝炎后遗症1、得过黄疸肝炎后遗症

黄疸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有少数患者在肝炎治愈后,黄疸持续不退,化验检查除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以外,其余各项肝功能检查都正常。对于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治疗尚无速效方法,可以考虑中药调养,如长期观察确无肝炎活动现象,可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增加活动量。

黄疸肝炎后综合征—少数患者在肝炎治愈后已经检查不到肝脏炎症继续存在的证据,但仍会感到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或肝区疼痛,并常伴有头晕、头痛、多汗、皮肤瘙痒、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等症状。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而且应每隔1~2个月到医院复查1次。

黄疸肝炎后脂肪肝—患者出院后过分地强调休息和营养,造成体内的能量消耗不掉而转化成脂肪,大量的脂肪沉积在肝脏内,继续加强休息和营养就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应改善饮食结构和习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合理用药。

2、黄疸肝炎的病因

各种引起肝炎的病因都可因同时出现黄疸而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的感染,其他嗜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化学毒物的损伤(如四氯化碳)、酒精损伤、药物(雷米封、利福平、降血脂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影响、血脂代谢异常(脂肪肝)等,这些原因都可导致

黄疸肝炎是什么

黄疸肝炎是什么 文章目录 一、黄疸肝炎是什么 二、如何预防黄疸型肝炎 三、黄疸肝炎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黄疸肝炎是什么 1、黄疸肝炎是什么 黄疸系指血中胆红素增高,导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临床表现。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正常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应低于3.7μmol/L。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染时,称为隐性黄疸;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病血清时,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染现象。

2、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导致。 肝区疼痛:名为黄疸型肝炎,一定会使肝脏受损。疼痛的位置为右上腹。出现肝区疼痛这种黄疸型肝炎的症状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导致。 发热:当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很多人都会误诊为是感冒发烧,这也就耽误了病情的及时治疗。发热的原因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3、黄疸肝炎产生的原因 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如何预防黄疸型肝炎 首先,人们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及其卫生是最主要的预防黄疸型肝炎的方法。个人的良好卫生对疾病的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平时生活中,人们要有饭前、饭后、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能食用不干不净的食物,除此之外,人们所使用的各种器皿都要进行及时消毒,以免病菌传播。 其次,针对接触过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人,要采取隔离的措施,以免更多的人们受到黄疸型肝炎的侵害。要防止黄疸型肝炎的逐渐蔓延,就必须对接触者隔离观察至潜伏期结束。 最后,人们可以注射疫苗防止受到黄疸型肝炎的传染,在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 黄疸肝炎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急性黄疸型肝炎吃什么药

急性黄疸型肝炎吃什么药 文章目录*一、急性黄疸型肝炎吃什么药*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典籍偏方*三、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护理知识 急性黄疸型肝炎吃什么药1、甘草酸二胺:甘草酸二胺是从中药甘草当中提取的一种甘草甜素。本药可以阻碍肝脏对于类固醇的灭活,可以起到一定的类固醇样非特异的抗炎的作用,并且没 有激素的副作用,具有降转氨酶和某种程度的利胆退黄疸的作用,可以治疗急性肝炎。 2、门冬氨酸钾镁:门冬氨酸钾镁为门冬氨酸钾盐与镁盐的混合物。门冬氨酸是草酰乙酸的前体,在三羧酸循环中起重要启动作用,同时间接参与鸟氨酸循环,使氨与二氧化碳合成尿素,解 除二氧化碳代谢障碍,改善肝细胞供氧。钾离子与镁离子是肝细胞生存的重要离子,可以治疗急性肝炎,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3、乳果糖口服液:乳果糖口服液服后可在肠腔内衍生出乳酸和醋酸,干扰细菌繁殖,并可减少氨的吸收,可以治疗急性肝炎, 还有通便作用。 4、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剂: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剂可促进肠腔有益细菌繁殖。制剂有回春生为双歧杆菌制剂;整肠生,为地衣芽胞杆菌制剂。以上药物不可与抗菌药物同日口服。 5、改善肝细胞功能药物:急性肝炎患者可常服改善肝细胞功能的药物,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肝泰乐、肌苷、维生素K、

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等。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典籍偏方1、组成:芜菁子。用法:将芜菁子晾干,研末。以开水调服,每服10克~15克,见大便泻下则愈。功效:清热、祛湿、润肠。用治黄疸、便秘。 2、组成:玉米须100克,菌陈50克,山栀子25克,广郁金25克。用法:水煎、去渣。每日2次或3次分服。功效:清利湿热。用治黄疸型肝炎、脂肪肝,有降低血脂作用。 3、组成:鲜麦苗1把,滑石粉(中药)15克。用法:共煎。饮汤,每日2次或3次分服。功效:清热利湿。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 4、组成:青黛1.5克,明矾3克,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和匀后装入胶囊,每日1剂,分3次服。用白糖水或白开水送服。5日为1个疗程,轻者用3个疗程,重者用4个疗程。 5、组成:紫茄子1公斤,大米150克。用法:将茄子洗净,切碎,同大米共煮粥。服数日。功效:清热、祛湿。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护理知识1、休息

重型肝炎的具体诊断标准

2000年全国肝炎专家组在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草案提交西安全国第十届病毒性肝炎会议大会充分讨论,最后修订了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该方案将我国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等五个临床类型。其中重型肝炎又分为三个临床型,即: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一、重型肝炎的具体诊断标准 (一)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ol/L或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 (三)慢性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1)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3)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支持慢性肝炎。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它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和其它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 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3期(1)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40%~30%,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2)中期: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动度≤30%~20%;(3)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和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重型肝炎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9653255.html, 2004年5月8日11:45 [关键词] 重型肝炎肝炎 健康网讯: 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治疗培训中心段钟平 目前,国内将重型肝炎分为三型,即: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是指自出现黄疸到肝性脑病的发生病程少于2周;亚急性重型肝炎指发病2周以上24周以内发生肝衰竭症状,有脑病者称脑病型,有腹水而无脑病者称为腹水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有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的证据。现将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依据介绍如下。 一、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 1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2 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肝性脑病,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mol/L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状(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 3 慢性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③无肝病史及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炎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下降或倒置);④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⑤慢性乙型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型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或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 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有5种类型:甲型肝炎人群感染率80%:乙型肝炎感染约1,2亿,占总人口8%-9%:丙型肝炎感染者3千余万;丁型肝炎人群感染率约1%;、戊型肝炎人群感染率约17%; 病因及发病机制 ㈠甲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起病前2周到ALT高峰期后1周为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后引起甲肝较为罕见。 HA 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 免疫介导肝损,(NK细胞)(CD8+T细胞),HA 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㈡乙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和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现已证实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出HBV。 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均易感。 HBV→经皮肤黏膜→血流→肝脏(及其他器官)复制→血流→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细胞/体液免疫→病毒清除。 ㈢丙型肝炎 易感人群----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高危人群:经常使用血制品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和静脉药瘾者等 急性HCV感染:可能是HCV直接致病作用。 慢性HCV感染:病毒的细胞毒作用。免疫介导,肝内以CD8+浸润为主。 ㈣丁型肝炎 易感人群-----共同感染:指HBV和HDV同时感染,感染对象是正常人群或未受HBV 感染的人群。 重叠感染: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感染HDV,感染对象是已受HBV感染的人群。 CD8+ T细胞攻击,宿主免疫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㈤戊型肝炎 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动物(家猪、羊和野鼠等)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并可能作为HEV的贮存宿主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经胃肠道以外的传播途径,以输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较少。 HEV在体内的定位以及感染过程尚未完全弄清,HE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排入血液和胆汁→经粪便排出。细胞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NK细胞。 ㈥其他肝炎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与HCV相似,经血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日常密切接触途径,性接触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和戊型肝炎(hepatitis E)。本节主要介绍前三种。 病原学 (1)甲型肝炎病毒(HAV):为RNA病毒。HAV能感染人的血清型只有1个,故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产生IgM型和IgG型抗体。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80℃5分钟或100℃1分钟可完全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HBV的抵抗力很强,100℃10分钟或65℃10小时可使HBV传染性消失。 (3)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对有机溶剂敏感,如10%氯仿可杀灭HCV。血清经100℃5分钟或60℃10小时或1/1000福尔马林37℃6小时熏蒸均可使HCV 传染性消失。 流行病学 (1)甲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②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③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 (2)乙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②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和血液、体液传播。③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 (3)丙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②传播途径:输

血及血制品,注射,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③易感人群:人类对HCV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具有共同性,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再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型肝炎(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瘀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1.急性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甲肝不转为慢性。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甲肝多起病较急,发热伴畏寒,乙肝、丙肝起病较缓。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和叩痛。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一般起病较缓,症状较轻。 2.慢性肝炎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 凡ALB≤32g/L,TBil>正常上限5倍,PTA60%~40%,CHE<4500U/L,四项中有一项

急性黄疸肝炎的原因

急性黄疸肝炎的原因 文章目录 急性黄疸肝炎的原因 1、急性黄疸肝炎的原因是什么 病毒因素是造成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我们熟悉的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以胆红素代谢和排泄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肝脏损伤,出现尿黄,巩膜和皮肤黄染的急性发作的症状。在各种病毒性肝病中,以甲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其次为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原因很多,除我们熟悉的各种病毒因素外,另外包括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细菌性生物因素引起的各类肝炎,物理因素引起的放射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都会或多或少表现为身体症状部位的出现黄,所以在病因诊断方面注意全面排查。 2、急性黄疸肝炎有什么危害 产生黄疸的物质叫胆红素,一种是脂溶性的,另一种是水溶性的。前者可以沉着到脑神经核上,越积越多,影响神经的功能,重者当时就会危及生命。水溶性胆红素的毒性虽小,但是能引起这种胆红素升高的肝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超过它本身的毒性。 黄疸性肝炎会对患者有什么危害?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 3、急性黄疸肝炎有什么症状

3.1、黄疸前期 急性黄疸肝炎的前期症状会有数日到半月的时间,刚开始时是出现全身乏力的现象,如果是小孩子的话还会出现低热现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起病是比较急的,还会出现轻度和中度发热,另外还会伴随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3.2、急性黄疸期 这时期患者的巩膜和皮肤开始出现黄疸,一般在两周之内就会达到高峰,会出现梗阻性黄疸表现,比如说大便的颜色会变浅,皮肤出现瘙痒、心动过缓等。肝脏会出现长大,有充实感,还有压痛和叩击痛的感觉,这个病程大约会持续两到六个星期的时间。 3.3、急性恢复期 急性恢复期的时间最短两个星期,最长需要四个月。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症状一般会在两周左右的时候就慢慢的消失了,如果是儿童的话病程会更短。有大约5%的患者会有长期的肝区疼痛以及不适的感觉。

最新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和诊段标准

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 编者按:本专题讲座,由我刊副总编辑聂青和博士组稿并承担多讲的撰稿,共14 讲,约6 万8 千字。 第一讲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周永兴) ; 第二讲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特点及研究现状(郎振为) ; 第三讲内毒素血症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地位(聂青和) ; 第四讲重型肝炎实验室检测的临床意义(罗新栋,聂青和) ; 第五讲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治进展(聂青和,毛青) ; 第六讲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展(申德林,王全楚,焦栓林) ; 第七讲重型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焦成松,聂青和) ; 第八讲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王全楚,聂青和) ; 第九讲重型肝炎的综合支持治疗(宋喜秀) ; 第十讲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新进展(江河清) ; 第十一讲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及评价(张绪清,聂青和) ; 第十二讲重型肝炎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诊断与治疗(张绪清,聂青和) ; 第十三讲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支持治疗(王英杰) ; 第十四讲重型肝炎的外科治疗———肝移植(管文贤) 。 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 周永兴作者单位:710038 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乙、丙、丁、戊五型典型病毒性肝炎广泛存在,仅就病毒性乙型肝炎来说,其HBsAg 携带率达10 % ,现症患者约3000 多万,其中60 %以上为慢性乙型肝炎。这些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常有恶化或发展成晚期肝病的可能。据统计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成重型肝炎占重型肝炎的81 % ,甲型肝炎病毒仅占1~6 % ,丙型肝炎病毒致重型肝炎不同地区报道参差不一,约13 %~44 %;戊型肝炎病毒仅在感染妊娠妇女时易发生重型肝炎,可达20 %;而两种或以上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时也是造成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约50 %以上[1~3 ] 。由此看来在我国由肝炎病毒引起重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复杂,这就给临床工作中的诊断和分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978 年以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是两期六型,两期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中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重型,重型显得不突出。而此后随着乙型肝炎的传播及发生发展,其它肝炎病毒或非嗜肝病毒的检出,使临床上重型肝炎发生率升高,临床医生们感到重型肝炎的重要性,要求对其诊断和治疗从学术上制订指导原则。至1983 年即将重型肝炎独立成一个型。又经几次变更终成2000 年西安会议版本。 2000 年全国肝炎专家组在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将草案提交西安全国第十届病毒性肝炎会议大会充分讨论,最后修订了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该方案将我国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等五个临床类型[4 ] 。其中重型肝炎又分为三个临床型,即: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一、重型肝炎的具体诊断标准 (一)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 ≤2 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 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 ,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大病险之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之通俗讲解

大病险之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之通俗讲解 2009-08-12 20:38:29| 分类:保险相关之知识篇|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先看保险条款: 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指因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脏组织弥漫性坏死,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且经 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查证实,并须满足下列全部条件: (1)重度黄疸或黄疸迅速加重:(见下面的解释) (2)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主要是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未经肝脏解毒和清除,由侧支进入人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 (3)B超或其它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体积急速萎缩:肝细胞大量坏死、使肝脏萎缩、并以急性肝功 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疾病。 (4)肝功能指标进行性恶化。(见下面的解释)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肝的作用。 人体的五脏是指心脏、肺、胃、肾脏和肝脏。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它的主要作用有: 1、储藏和释放糖分。肝脏象储水池一样,随时吸收糠分,用的时候释放出来,以维持血液中的浓度。 肝功受损时,人就会感到乏力、疲倦、出冷汗、心慌、气促等不适。 2、制造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肝脏是生成人体白蛋白的惟一场所,如果肝脏损伤太重,血液里 的白蛋白严重减少,便可发生水肿,危及生命。 3、分泌胆汁: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 消化和吸收。肝功能不好时,胆汁生成排泄出现障碍,食物中的脂肪消化不良,常引起腹泻和消瘦。 4、解毒作用:肝脏能将吸收入体内的毒物或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转变成为无毒或毒性较 小的物质,加速其排泄,以保护机体免受毒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5、防御作用:肝内富含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清除血中的异物,是机体防御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6、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它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 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7、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 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再看一下什么是肝炎:肝炎就是肝脏发生炎症以及肝细胞持续坏死。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 解释一下黄疸:人的血液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红细胞,它可以活120天左右,衰老的红细胞由脾把它们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这个时候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这些间接胆红素由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得了以后,就要引起自己的重视,要尽快地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避免对自己身体进一步的伤害,下面内容就对很多出现黄疸肝炎的患者,具体介绍了黄疸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你可以具体了解一下。 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一、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二、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 三、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四、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黄疸型肝炎的食疗 1、如果急性黄疸肝炎患者表现为乏力、烦躁、厌油腻、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吃些南瓜、糯米、杏仁、橘红、莱菔子等食物,并可以饮用芦根、麦门冬泡的茶; 2、如果患者是黄色昏暗、口淡不渴、腹胀胸闷,应该多食些乳类、鱼类、蛋类、莲子粥、蔗糖、葡萄糖之类的食物; 3、如果患者的黄疸色泽鲜明,并伴有口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吃一些干凉的食物比较好,比如冬瓜、西瓜、绿豆粥、水果、蜂蜜等;

4、如果患者的病情加重,并且黄疸现象迅速加深、高热或腹水、口干舌燥等症状,应该食些黄瓜、木耳汤、山楂片、绿豆粥等,还可以进食含有各种维生素的食物,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首先说黄疸肝炎是有传染的,传染的途径会通过大便小便的一种排泄物传染,同时也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染,在平时进行口腔护理保健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传染,所以由于黄疸肝炎传染的途径比较多,平时在很多方面都要引起重视。

重型肝炎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关键词] 重型肝炎肝炎 健康网讯: 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治疗培训中心段钟平 目前,国内将重型肝炎分为三型,即: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是指自出现黄疸到肝性脑病的发生病程少于2周;亚急性重型肝炎指发病2周以上24周以内发生肝衰竭症状,有脑病者称脑病型,有腹水而无脑病者称为腹水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有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的证据。现将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依据介绍如下。 一、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 1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2 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肝性脑病,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μmm ol/L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 常值10倍。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状(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 3 慢性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③无肝病史及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炎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下降或倒置);④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⑤慢性乙型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型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或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

重症肝炎的诊断治疗

重症肝炎的诊断治疗 §1. 概念病毒性肝炎发生急性肝衰竭(a cute hep atic fa ilure)称为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的定义是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降(酶-疸分离)、胆碱脂酶活性显著 降低。在发病10日内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急性肝衰竭,称为暴发性肝衰竭(急性重型肝炎),在发病10日至8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急性肝衰竭,称为亚暴发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类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的病例,我国学者称为慢性重症肝炎。 §2. 病因FHF最见的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次为药物性或中毒性,其它病因罕见。FHF的病因一般分为①感染; ②药物、毒物等化学物质;③肝缺血缺氧;④代谢异常;⑤其它。 急性甲型引起的FHF约为0.1%~0.01%,1988年上海甲肝暴发流行时,在发病的数万名患者中,22例为FHF。急性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急性甲肝相似,但它引起的FHF较甲型多见。我国新疆地区1986~1988年曾有戊肝流行,在有临床与病原学研究的199例中,16例为急性FHF(8.04%),全部均有肝昏迷,孕妇17例中,发生重肝者6例(35.3%),非孕妇68例中,发生重肝者2例(2.9%),这提示孕妇感染HEV后病情重,发生FHF者远较非孕妇多。HBV单独感染及与HDV协同感染引起的FHF及亚暴肝,据国外报告,分别占25%,60%及65%。现已确认HBV与HDV协同感染患 者发生FHF的危险性比单纯HBV感染者要高的多。在欧洲所见的FHF及亚FHF患者,由HC V引起者占23~44%。此外,非肝炎病毒为C MV和HSV与HBV协同感染亦可致FHF。 §3. 病理 急性重型肝炎组织学上分坏死型和水肿型。 ㈠坏死型:以急性大块坏死为特点,坏死的新旧程度一致,肝细胞溶解消失,仅存小叶周边残存少量肝细胞,肝窦扩张、充血,炎症细胞稀疏,可见较多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早期肝小叶网状支架及门管区结构保存,残存肝细胞及小胆管有胆汁瘀积。 ㈡水肿型肝实质除有灶性坏死外,更突出的是肝细胞广泛呈极显著的气球样变,相互挤压,形成植物细胞样。 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大块坏死和架桥样坏死,坏死区淋巴细胞等浸润密集,网状支架塌陷,有明显的门管区集中现象,小胆管大量增生,残存的肝细胞增生成团,肝细胞及小胆管显著淤胆,肝组织结构高度变形。 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动型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继发性亚大块或大块肝坏死者,即新鲜亚大块或大块坏死有慢性陈旧病变的背景。炎症细胞浸润密集,淤胆显著,肝组织结构高度变形。 §4. 发病机理 FHF发生于特异性免疫亢进的个体。强烈的T细胞毒反应,迅速破坏大量HBV感染的肝细胞;或由于早期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充斥门静脉血,在肝血窦与肝细胞释放的HBV特异性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细胞血窦面,激活补体,导致

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42例效果观察

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42例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14T10:50:38.537Z 来源:《健康前沿》2016年3月作者:冉光良 [导读] 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患者,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梓潼县观义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 622150 【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黄疸肝炎患者行中药退黄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4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给予中药退黄汤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4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患者治疗前后的ALP、GGT、AST、ALT、DBil以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患者,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重度黄疸肝炎;金虎退黄汤;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资料证实[1],重度黄疸肝炎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存在明显偏高的情况,退黄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为了对重症黄疸肝炎患者行退黄汤治疗的效果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4年11月以来收治的4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者作为临床治疗对象,给予了退黄汤药物治疗方案,现将具体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4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重度黄疸肝炎的诊断标准[2],且经CT或B超检查排除患者存在肝外梗阻性黄疸。组中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9~63岁,平均年龄(41.2±2.4)岁,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黄、厌油、纳差、肝区不适或疼痛、皮肤瘙痒以及乏力等症状。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中药金虎退黄汤治疗,方剂构成:葛根30g,郁金30g,白茅根60g,大黄10g,赤芍60g,虎杖30g,金钱草60g;如患者病情较重,可适当增加大黄、赤芍、虎杖以及金钱草用量,但需注意大黄用量不宜超过30g,赤芍用量不宜超过120g,虎杖用量不宜超过60g,金钱草用量不宜超过90g。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湿热较重,则可在该方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如果患者的淤胆较重,则可在金虎退黄汤的基础上加用15g黄芪、10g柴胡;如果患者的热毒较重,则可在金虎退黄汤的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来进行治疗。每日服药1剂,先加500ml凉水,浸泡20分钟后,利用武火煎20分钟后,然后将大黄加入其中煎5分钟,将其药汁煎至150ml;将药汁倒出后从新加入500ml凉水,文火煎半小时,将其药汁煎至150ml,将药汁倒出与第一次煎出的150ml药汁混合均匀后,分早晚2次服用,且在服药时必须是空腹。患者在服用中药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液体支持,如有必要还可以对患者给予肝水解肽、白蛋白以及血浆补充等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与()来表示,组间对比结果采用卡方与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中药退黄汤治疗后,本研究42例患者中共计40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前患者ALP为(267±85)U/L,GGT为(168±72)U/L,AST为(134±71)U/L,ALT为(187±71)U/L,DBil为(209.8±89.7)umol/L,TBil为(288.4±76.1)umol/L;治疗后患者的ALP为(104±62)U/L,GGT为(41±16)U/L,AST为(47±16)U/L,ALT为(51±16)U/L,DBil 为(39.6±31.2)umol/L,TBil为(48.4±32.8)umol/L。患者治疗前后的ALP、GGT、AST、ALT、DBil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辨证学认为[3],重症黄疸肝炎的病理机制主要为湿热相搏,造成血脉淤阻,从而出现黄疸;湿热蕴毒,张弛弥漫则黄疸益深。在对重度黄疸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业界学者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的治疗观点,且该观点得到了多数共性认可[4]。 通过研究发现,金虎退黄汤中的虎杖、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功效为君药,该药方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胆汁排泄,加快肝细胞再生;郁金、赤芍具有活血化瘀、解毒凉血的功效为臣药;大黄具有利胆退黄、泻火导滞的功效,白茅根具有利尿通淋、凉血活血的功效;葛根具有发表解肌的功效。笔者通过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在对重症黄疸肝炎患者行临床治疗时,金虎退黄汤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黄疸症状,且不会出现副作用,不会复发,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则进一步证实了金虎退黄汤对重症黄疸肝炎的良好疗效,能够有效确保患者ALP、GGT、AST、ALT、DBil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范围,且不会出现使用西药治疗副作用,患者黄疸退下后复发比率较低,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海荣,李金霞,张丽丽等.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10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z1):11. [2] 郭小平,张卫星.金虎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32例[J].陕西中医,2005,26(9):869-870. [3] 何善明,黄彬,邓鑫等.赤茵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度淤疸型肝炎32例[J].陕西中医,2008,29(5):564-566. [4] 张晓珍.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37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7,20(4):29-30. 指导老师: 单位;梓潼县中医院。姓名:郭天禄,中医副主任医师。学历:大专,毕业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于肝胆。

重症肝炎、肝衰竭

一、肝衰竭的定义和病因 (一)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二)病因 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肝衰竭[2]。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表3)。 二、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 (一)分类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表4):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急性肝衰竭的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15d~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二)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8]。 1.早期(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3)有出血倾向,30%<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40%。(4)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2.中期: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1)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 3.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1)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2)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3)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 (三)诊断 1. 临床诊断: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9])并有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15d~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umol。③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诊断要点为:①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表现。②可有肝性脑病。③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④有凝血功能障碍,PTA≤40%。 2. 组织病理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衰竭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严重降低,实施肝穿刺具有一定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肝衰竭时(慢性肝衰竭除外),肝脏组织学可观察到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坏死的部位和范围因病因和病程不同而不同。按照坏死的范围及程度,可分为大块坏死(坏死范围超过肝实质的2/3),亚大块坏死(约占肝实质的1/2~2/3),融合性坏死(相邻成片的肝细胞坏死)及桥接坏死(较广泛的融合性坏死并破坏肝实质结构)。在不同病程肝衰竭肝组织中,可观察到一次性或多次性的新旧不一肝细胞坏死的病变情况。目前,肝衰竭的病因、分类和分期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联性尚未取得共识。鉴于在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最为多见,因此本《指南》以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为例,介绍各类肝衰竭的典型病理表现[10]。 (1)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不塌陷或非完全性塌陷。 (2)亚急性肝衰竭: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的再生,并可见细、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 (4)慢性肝衰竭:主要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以及异常结节形成,可伴有分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 3. 肝衰竭诊断格式: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判断。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临床类型及分期,建议按照以下格式书写,例如:(1)药物性肝炎急性肝衰竭

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文章目录 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1、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成人急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起病急骤,症状较为严重,一经发现需及时进行治疗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彻底或者治疗不恰当等等因素作用下还有慢性化的趋势,到时治疗可能会更加麻烦。而肝脏又是人体一大重要的解毒消化器官,这一脏器出现病变,后果可想而知,因此需尽快治疗。

2、成人急性黄疸有什么危害 2.1、传染 这一疾病在发病期间的确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而且传染的途径也有很多,像是血液、性接触、母婴等都有可能导致这一疾病的传染,所以在患上这一疾病以后,必须要做好隔离的措施,以免导致病情恶化。肝炎患者应该及时的接受治疗,并且还要进行饮食方面的调理,远离烟酒等刺激性的物品,也不要吃过于辣的食物。 2.2、危害 这一疾病首先会导致肝脏出现损伤,比如说导致肝脏出现侵润、充血的现象,影响肝脏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肝脏的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还很容易诱发很多并发症,比如说内出血以及功能性衰竭等,需要做好护理的措施,是否会出现并发症和患者自身的体质以及治疗护理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3、急性黄疸有什么症状 3.1、黄疸前期 急性黄疸肝炎的前期症状会有数日到半月的时间,刚开始时是出现全身乏力的现象,如果是小孩子的话还会出现低热现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起病是比较急的,还会出现轻度和中度发热,另外还会伴随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3.2、急性黄疸期 这时期患者的巩膜和皮肤开始出现黄疸,一般在两周之内就会达到高峰,会出现梗阻性黄疸表现,比如说大便的颜色会变浅,皮肤出现瘙痒、心动过缓等。肝脏会出现长大,有充实感,还有压痛和叩击痛的感觉,这个病程大约会持续两到六个星期的时间。 3.3、急性恢复期 急性恢复期的时间最短两个星期,最长需要四个月。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症状

黄疸型肝炎

主诉:巩膜、全身皮肤黄染5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体健。于入院前5天,因饮酒后被家人发现巩膜、全身皮肤黄染,黄色鲜明而不光亮,身热不扬,疲乏无力。无腹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无皮肤搔痒及其他特殊症状,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到大靖镇医院就诊,查肝功表抗阴性,胆红素升高,转氨酶正常,蛋白正常,未予治疗。于入院前1天,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口服中药及西药治疗,黄色略有消退,今晨查肝功能:HBsAg:阴性,总胆红素64.9umol/l,直接胆红素:25.9umol/l,ALT:29.5u,总蛋白:71.1g/l,白蛋白:46.1g/l,球蛋白:29.0g/l。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遂入我科。患者发病后无泛酸,嗳气,无心悸、气短,无盗汗、发热,无腹痛腹泻。 现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疲乏无力,食纳可,小便色黄。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生于本地,长期居住,无疫水接触史,以求学为主,生活规律,有烟酒嗜好。 适龄结婚,生有一女一男均体健,配偶体健。 家族无类似病例发现,无遗传性及家族性疾病患者。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表情自如,神志清,精神尚可,步入病房,正常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头发色黑,有光泽,分布均匀,头部无疤痕。双眼睑无浮肿,睑结膜未见出血点,无苍白及充血,巩膜轻度黄染,角膜无浑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调节反射、辐奏反射存在。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流出,乳突无压痛,粗测听力正常。鼻外观无畸形,通气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内无异常分泌物,各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牙齿排列整齐,无龋齿,牙龈无红肿溢脓,舌质淡,口腔粘膜正常,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声音无嘶哑。颈软,无抵抗,两侧对称,无颈静脉怒张,未见颈动脉异常搏动,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胸骨无叩痛。乳房对称,无压痛及硬结,乳头无凹陷及溢液。双侧呼吸运动相等,呼吸动度均等,双侧语音震颤无增强及减弱,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呈清音,肺下缘位于锁骨中线上第6肋间,肩胛线上第10肋间,移动度约6cm。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语音传导无增强及减弱,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0cm,搏动范围直径约1.5cm。心尖部无震颤、摩擦感及抬举性搏动,心尖搏动位置同上。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无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水冲脉及动脉异常搏动。腹部平坦,无膨隆及凹陷,腹壁静脉无曲张,无皮疹、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腹肌无紧张,未扪及包块。肝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未扪及,胆囊未触及,脾在右肋原下1cm触及,质硬,无液波震颤及振水音。腹部胃泡区叩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上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无叩痛,脾及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5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外观无畸形。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活动度好,脊突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未见杵状指(趾)、肌肉萎缩及静脉曲张,关节无红肿、压痛及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运动良好。神经系统检查:皮肤划纹征(阴性),腹壁反射、肱二头肌、三头肌、膝腱及跟腱反射无亢进及减弱。Babinski征(阴性),Oppenheim征(阴性),Gordon征(阴性),Chaddock征(阴性),Hoffmann征(阴性),Kernig征(阴性),Brudzinski征(阴性)。 同体查。 1.血常规:WBC:4.8×10_[9]_/L RBC:5.00×10_[12]_/L HGB:163g/L PLT:105×10_[9]_/L。 2.尿常规:正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