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心理学笔记

基础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服务于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 绪论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上述心理现象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一和三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先生的总和。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心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所以,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边缘科学)。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为了纪念冯特(德国)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崔教授讲课中加了一条心理测验法。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系统和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把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

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身体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脊神经从脊髓发出后总是向下行的,所以任何一节脊髓受到损伤,这节以下的神经所引起的感觉和所支配的运动将受到损伤。
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两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大量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生殖腺等组成。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相互支配的关系。
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兴奋和抑制;反射、反射弧和反馈;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条件反射的抑制;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动力定型。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来的,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学(皮肤觉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的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要觉察到重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的重量需要在达到原来重量的1/52.戴红色眼镜可以保护眼睛对暗适应。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我们把这段电磁波叫光波。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比16Hz低的次声,以及比20000Hz高的超声

人们都听不到。舌尖对甜、舌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比较高,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比较低,吃饱后就相反了。
对客观物体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知觉的种类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第四节 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物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五种: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里遗忘的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一两天以后保存量的变化就不大了。
我们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实际上表象就是在记忆的分类所讲的形象记忆。
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根据思维的形态我们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的形态我们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以直观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一个途径就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就是给被试者提出一个问题,让被试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去解决这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的作用、定势的作用。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言语的形式有两种: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内部言语。
把表象的内容作为素材,在大脑里对这些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个过程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这种过程就叫做想像。想象按其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可以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梦。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
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的这种特点或状态。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人生活在社会上,要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来保证,没有这些条件人就不能生存,也不能延续和发展。这些条件是不能

缺少的,缺少了就会给人造成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使人产生对所缺少的东西的欲望和要求,这种欲望和要求就是人的需要。所以,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是发展的,是永远也不会彻底满足的。
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的分类是相对的,各种需要之间是相互交叉的。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这句话包含四个意思: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再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因为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最后,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
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反映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的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坎农-巴德丘脑情绪理论、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对情绪情感固有特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度量,即情绪情感变化有不同的维度。每一种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例如: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爱就有恨、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动就有平静。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

极,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3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 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

第九节 人 格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我们把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在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中,思维力是支柱和核心,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能力的分类:1能力、才能和天才;2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二、能力类型的差异;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的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

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和性情。
气质类型的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兴奋和抵制,它们的三种不同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气质的特性:1感受性和耐受性、2反应的敏捷性、3可塑性、4情绪的兴奋性、5指向性。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1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5气质类型影响健康。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从组成性格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可以把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部分。
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德是奥地复明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三、人格的特质理论——奥波尔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