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一种戏曲唱词,比诗词还美!

有一种戏曲唱词,比诗词还美!

有一种戏曲唱词,比诗词还美!
有一种戏曲唱词,比诗词还美!

有一种戏曲唱词,比诗词还美!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国学经典| 古典文学| 诗词歌赋| 历史趣闻| 风俗礼仪五

尺高台,戏子徘徊,唱的是人生百态,唱的是风花雪月,唱的是爱恨情仇,这些唱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01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02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两段唱词来自《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此剧一经问世,便有许多传奇效果。据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由明至今,《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之代名词——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03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04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快快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这两段唱词来自昆曲《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张君瑞进京考试,与崔莺莺长亭告别时,崔莺莺的唱词。其中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总是离人泪。”和苏轼《水龙吟》“点点是,离人泪”,但天衣无缝,融为一体。05 [懒画眉] 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着玉缸,笛声吹乱客中肠。莫过乌衣巷,是别姓人家新画梁。06 [缑山月] 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这两段唱词来自《桃花扇》,《桃花扇》是昆曲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07 [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08 [端正好]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09 花木兰:爹娘且慢阻儿行,女儿言来听分明:吴宫美人曾演阵;秦凤女子善知兵;冯氏西羌威远震;荀娘年幼守危城。这巾帼英雄就留美名,儿愿替,儿愿替爹爹去从征。10 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这两段唱词均出自豫剧《花木兰》,《花木兰》是豫剧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剧中极力肯定女子地位,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十分难得,成功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11 穆桂英:未开言来心发焚,尊声祖母老太君,非是我贪生怕死不挂帅印,恨只恨宋王昏庸叫人伤心,穆桂英十年未曾离战马,咱杨家世世代代是忠臣,磨坏了多少鞍和镫,穿破了铁甲无数身,闯江山来争乾坤,哪一仗不伤咱杨家人,沙场上死的是那忠良将,安享

荣华是那奸佞臣,老太君你只知为国把忠尽,再看看止如今可比不得大破天门,大账前缺少了焦孟二将我身边也无有了排风钗裙,文广兄妹年纪小,上阵去打仗我怎放心?选自豫剧《穆桂英挂帅》,此剧原名《老征东》、《平安王》、《杨文广夺印》,为豫剧大师马金凤之代表作,剧本由宋词、桑建修整理出版,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并拍摄成电影,这一段将杨家的满门忠烈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表现地淋漓尽致。12 合唱:春花带露满园香,乳燕双双绕画梁。好景偏逢人烦恼,几回思母又望郎。13 冯素珍:春风送暖到襄阳,西窗独坐倍凄凉。亲生母早年逝世仙乡去,撇下了素珍女无限愁怅。继母娘宠亲生恨我兄妹,老爹爹听信谗言变了心肠。我兄长被逼走把舅父投靠,上京都已三载也无有音信回乡。心烦欲把琴弦理,又不知李郎我那知音人,现在何方?现在何方?绣起鸳鸯难成对,何日里能与他比翼飞翔?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古典君一直认为现在影视剧中女扮男装的灵感多来自于这部剧。14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选自黄梅戏《天仙配》,是最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戏剧

之一,《天仙配》是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原作是民间流

传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庆市文化馆的班友书第一次改编,把民间冗长的本子改为七场,改七仙女受命下凡为主动下凡,改董永书生为劳动人民,改傅员外傅善人为恶霸地主,总之删繁就简,形成现在《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15 项羽:[琴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西皮二六] 劝君王饮

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选自京剧《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

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英雄美人,总引人无数美好幻想,哪怕生离死别,也带着一种壮烈的美。此剧,又名《九里山》《楚汉争》《亡乌江》《十面

埋伏》。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16 [四平调]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

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在广寒宫。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在水面朝,啊,在水面朝,长空雁,雁儿飞,哎呀雁儿呀,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

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

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帝的柔情。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以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16 白素贞:[南梆子导板] 驾彩云离开峨眉仙山,[原板] 人世间竟有这样美丽的湖川。这一旁保俶塔倒映在波光里面,那一旁好楼台紧傍着三潭,苏堤上杨柳丝把船儿轻挽,颤风中桃李花似怯春寒。17 白素贞:[西皮垛板] 虽然是叫断桥,桥何曾断,桥亭上过行人两两三三,面对这好湖山愁眉尽展,也不枉下峨眉走这一番。[散板] 蓦然见一少年信步湖畔,恰好似洛阳道巧遇潘安。这颗心千百载微波不泛,却为何今日里徒起狂澜。选自京剧《白蛇传》,此剧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都有《白蛇传》的演出。其中以文武开打、唱做并重的京剧《白蛇传》最有特色。18 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宝玉:娴静犹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宝玉:眼前分明

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宝玉:春色如锦不去赏,合起眼皮入睡乡。饭后贪睡易积食,来,替你解闷寻欢畅。合唱:丰年大雪催梅开,探亲访故喜上眉。车马成堆轿成海,带了金的玉

的来。19 黛玉: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笛,风送声声。人,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这两段均选自越剧《红楼梦》,人人耳熟能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便出自此剧,越剧赋予了这部经典名著新的生命,让它广为流传。20 王玉林:想那日一纸寿联露才情,她父亲席前当面许婚姻。我只道尚书爱才择佳婿,谁知他安排巧计害玉林。怪不得十里红妆,良田三百,白银千两陪嫁厚,却原来他甘饵诱我把钩吞。似这般恶毒心计太可恨。看来朝,我功名成就,另娶淑女再配婚。选自越剧《碧玉簪》,该剧目讲述明朝吏部尚书李廷甫女儿秀英与

翰林王裕之子玉林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金采风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样式为悲喜剧,既悲得催人泪下,又喜得令人捧腹。

——古典书城——

戏曲戏词的诗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7787397.html, 戏曲戏词的诗性 作者:彭举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8期 【摘要】中国古代戏曲是一种融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乃至手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于 一炉的综合表演艺术。在戏曲的艺术形式上,戏曲与诗歌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戏曲与诗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无不体现出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诗性智慧。本文以《北洋画报》中的戏词理论出发,研究戏曲曲词所具有的诗词性,以及戏词的诗化和其审美性在戏曲艺术中的表现。 【关键词】戏词;诗性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09-03 中国作为诗歌的国度,其诗性审美贯穿于所有的文学样式,正所谓“文以载道,诗以缘情”。并且中国的戏曲理论家,历来把戏曲看作是诗的演变与发展。古人说:“词是诗之变,曲是词之变”。戏曲在接受了诗歌优秀深厚的审美传统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同时,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主流样式,在中国文学艺术乃至于文化观念中,诗歌的影响无处不在,强大而悠久的诗歌传统和诗性文化对于戏曲的渗透也是深入骨髓的。可以说,中国戏曲之所以成为“中国戏曲”,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成它的文化背景是截然不可分开的。 一、戏词的诗词性 从元代至今,关于戏曲的起源问题,都有一种观点:戏曲是承袭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而来,即为“诗经-骚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这一文学形式变革流传而来。且戏曲作为一种兼具表演的艺术,戏曲的形成和唐宋传奇小说也有很大的关系。傅谨先生谈到戏曲的内在结构在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首先是从唐诗宋词直接发展出来的、具有强烈的表现性与高度音乐性的曲辞,它决定了戏曲的主体为格律化的韵文;其次是由变文和诸宫调衍生出来的敷衍故事的体裁,它决定了戏曲具有一个外在的叙事结构;第三则是从百戏流传下来的诸多难度不一的技巧,它使戏曲夹杂了丰富多彩的技艺表演”①。由此可以看出戏曲的内在本质还是以诗性为其主体表现的。 从戏曲的戏词上来探讨其诗性特征,首先,戏曲中的戏词和传统诗词有很大的趋同性。在《北洋画报》中,左右先生详细地谈到了戏词中的诗词性: “今日旧戏中的歌唱是从昔日的‘徒歌’、‘乐府’渐渐演变而来的,故旧戏中往往有诗调化的唱词;但此种唱词仅具有诗词的外形,而不含有诗词的内容,以致形成了鄙俚的‘七字唱’。所以唱词上仅具有诗词的外形而失去了诗词的内容的原因,大多是诗词外形的抑扬律与诗的七言

戏曲名段唱词

豫剧《拷红》想当初孙飞虎围困寺院 想当初孙飞虎围困寺院,老夫人你慌忙中发出狂言。 谁能够退贼兵除去灾难,你情愿把小姐许配姻缘。 (有无有啊老夫人?) 那时节张君瑞挺身出现,搬救兵解贼围才得安全, 谁晓得老夫人你另有打算,论门户赖婚姻你毁灭前言! 夫人,你二不该。即赖亲事,可又不打发他走, 既然是许婚姻--- 夫人不愿。你不该叫他们就兄妹周旋, 姑娘在闺中想啊,张郎在书馆盼哪, 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少年。 相思成疾病,两情如线穿。 藕断丝连你种下了根源! 我问你这些错你可叫谁来担! 豫剧《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豫剧《花木兰》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花木兰羞答答啊 施礼拜上 尊一声贺元帅 细听端详 阵前的花木棣就是末将啊 我原名叫花木兰呢 是个女郎 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 我的父 在军籍就该保边疆 见军贴不由我愁在心上 父年迈弟年幼 怎敌虎狼 满怀的忠孝心烈火一样 要替父去从军 不容商量 我的娘疼女儿她苦苦阻挡

说木兰我发了疯啊言语癫狂 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 为从军设妙计 女扮男装 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 胆量好武艺强啊 喜坏了高堂 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 花木兰~~呢~~啊~~啊 花木兰改木棣 我的元帅呀 你莫怪俺荒唐啊 嗯嗯啊~~~哎哎呀~~~ 越调《收姜维》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听山人把情由细说端详。想当年长坂坡你有名上将,一杆枪战曹兵无人阻挡。如今你年纪迈发如霜降,怎比那姜伯约血气方刚。虽说你今一天打回败仗,怨山人我用兵不到你莫放在心上。这封信你牢牢带在身上,四更天夺天水三路佯攻一路智取那马遵他难防。攻破城立刻就把姜母去访,一定要保护她合府安康。见姜母交书信把好话多讲,你就山人我敬慕非常。把姜母搬回营安然无恙,不用杀不用战管叫他自来降! 越调《三传令》歌词 诸葛亮(唱):一支将令往下传,马岱将军你近前,自从你们弟兄归了汉,随定山人许多年,你兄为国把命断,单撇将军保江山,山人领兵取中原,天水此战你当先,那姜维出阵你迎战,战姜维只战到,红日滚滚坠西山,诱他催马将你赶,莫让他转回天水关 马岱(白):得令 诸葛亮(白):关兴张苞听令 关张(白):在 诸葛亮(唱):二支将令往下传,关兴张苞恁近前,父保先帝把业建,你们子承父业保河山,父元勋儿好汉,随定山人取中原,日落西山去接战,你们大战姜维临阵前,你三人扣定连环战,战姜维只战到一更二更三更天,三更时候停住战,让姜维转回天水关,此时此刻兵暗转,将人马埋伏凤鸣山 关张(白):得令 魏延(白):丞相就该赐末将一支将令,杀出城去生擒,大战那姜郎来 诸葛亮(白):魏将军休得鲁莽,且听山人传那令, 诸葛亮(唱):三支将令往下传,叫了声镇北的将军名魏延,自从你长沙归了汉,随山人南的杀北的战,逢山开路遇水造桥, 阵阵全是你的先行官,今日战比不得往日战,战姜维比不得当年你大战渭南,五百名弓箭手使你管,再赐你铁骑藤牌兵三千,初更时用战饭,行兵时到三更天,你假扮姜维关前站,口口声声吐反言,你就说你是姜维降了汉,率领人马来夺关,这是姜维的狼牙箭,射伤他城头将一员,那姜维三更时必然往回返,将人马埋伏在城外边,姜维若于你排开战,只许

《幽居·贵贱虽异等》(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幽居·贵贱虽异等》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前言】 《幽居》,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注释】

⑴幽居:隐居,不出仕。 ⑵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⑶营:谋求。 ⑷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⑸遂:称心,如愿。 ⑹曙:天刚亮的时候。 ⑺偶:相对。 ⑻自当:自然应当。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⑼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翻译】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无声

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鉴赏】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份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

传统戏曲的艺术精神

传统戏曲的艺术精神 中国几千年的诗歌,本身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传统的诗歌,从早期四言的诗经,到东汉末年的五言诗,从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再到盛唐诗歌,从宋词再到元曲,这种广义的诗歌成为明清以前中国文学的主流,诗歌语言与口语事实上在不断的接近中,但每一次接近之后,又渐渐离开,这口语的离与合便标志着诗坛的新生与衰老。比如,唐代以后,宋代诗歌随着自身的程式化和文人的老化而走向衰落,宋词作为一种崭新的诗歌(广义上的)形式出现并发扬光大,和诗歌相比,宋词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散文化。而元曲更是由宋词的语言俚俗化和散文化演变而来,元代“散曲”之“散”就是指曲词的口语化和散文化,这种口语化和散文化说明元曲已经无法像传统诗歌那样通过语言概念达到美学意义上的诗性超越。失去了凭藉自身语言超越现实的活力时,散曲中的隐逸成分便成为替代品,所以说从散曲过渡到元杂剧,其叙事和故事性的加强是自然而然的,但是,这种叙事仍然是诗歌的叙事而非日常生活语言的叙事。也就是说,散曲无论如何“散”,仍然是诗,而非叙事文学中的日常用语,从诗经一直到散曲,其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但这变化仍然是“诗歌”文体内部的变化。元散曲进而发展到杂剧,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其诗性语言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从表演的角度而是从脚本的角度看传统戏曲,那无疑更像是词而非戏曲。 传统戏曲中的这些曲词,比比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单独拿出来和宋词比较,非常相近,甚至有些本身就是词。它们和戏曲中的说白共同构成了戏曲的脚本。这些曲词在戏曲脚本中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们本身就是构成戏曲脚本的主体部分,这和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以诗词作为表现手段不一样,比如《红楼梦》中古典诗词非常多,但它仍然是以古白话叙事为主;也和西方戏剧或是五四以来的话剧不一样,后者人物语言主要是以模仿、反应现实生活的日常用语。因此就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传统戏曲脚本以诗词为主,怎么讲述故事?实际上,传统戏曲讲的故事更多是一个故事大概,或是类型化的故事,它的目的不在于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这和西方戏剧通过注重生活细节和细节真实的表演来反映和再现生活是不一样的,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情趣。传统戏曲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或者说抒情在传统戏曲中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故事往往与诗歌和音乐一样,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这与整个传统艺术精神相一致。因此,“以歌舞演故事”,剔除受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传统戏曲应该理解为以歌舞表演故事,歌、舞以及故事都是服从于戏曲抒情需要,而非像西方的戏

唐诗(解析版)

1、作品原文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诗歌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3、诗歌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4、诗歌赏析 $ 《春晓》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人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人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春晓》给人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

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1、作品原文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诗歌注释 (1)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3)寻芳:春游赏花。(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5)滨:水边;河边。(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8)东风:春风 3 、诗歌译文 "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 、作品原文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诗歌注释 ⑴《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⑶临:将要。⑷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⑸言:说。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

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

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_ 戏曲剧本是戏曲艺术的第一度创作,它是戏曲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基础,即所谓“一剧之本”。剧本包括内容和形式两大部分,内容包括主题、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等;形式包括场次的情节结构、唱念安排等。据我的表演和导演的实践,有的剧本由于不符合戏曲艺术的规律,二度创作就十分困难。一个好剧本需要把握戏曲剧本创作的技巧要素,并使剧本不仅是“案头之作”,而且能适合搬上戏曲舞台,得到当代观众共鸣的“场上之作”。 一、剧诗:戏曲剧本的审美核心 中国戏曲走的是由民歌、唱诗、唱词、散曲到说唱故事的发展道路。从宋金的“诸宫调”开始,有了叙事性的唱本。在歌舞的这条线上,曲词和滑稽戏也被综合进来成为戏曲剧本的因素。清代孔尚任对戏曲文学定义为:“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孔尚任《桃花扇·小引》)张庚先生对于戏曲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这样论述:“在戏剧跟诗歌的关系上,戏曲是用诗歌来唱故事,是诗歌与表演相结合的发展得最复杂的形式”(张庚《戏剧论文集》)张庚先生的“剧诗”论,幅射戏曲剧本和戏曲舞台艺术的全方位,是戏曲艺术总体的审美核心。戏曲的剧诗的特性,可追溯到上古和先秦时期的“诗言志”之说,诗词曲的作用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志向、抱负;汉代则强调诗的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唐代的孔颖达统一了诗的“情”与“志”:“在已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诗化”是对戏曲剧本文体的科学概括,其内在结构、节奏韵律、

文学形式都应是“诗化”的。戏曲剧本的“‘诗言志’,其中应当有情、有境、有理。情理交融,情境相生,这才是诗的上乘。”(张庚《戏剧论文集》)戏曲剧本的形式由唱、念组成,唱词要诗词化,念白要赋体化(即含诗意的散文)。抒情性和叙述性是戏曲唱与念的主要功能。一般来说,戏曲的唱侧重用于表现抒情性内容。用唱来抒发感情、交待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唱既可以把人物瞬间的思想活动的来龙去脉,梳理放大,也可以把人物的思想时空和行为时空压缩在短距离内,这是戏曲的唱的独特的审美功能。 剧本唱词的格式需符合剧种声腔程式的特点。戏曲的唱词的种类分曲牌体(如昆剧、粤剧等)、板腔体(如京剧、桂剧、豫剧等)和民歌体(包括小曲、歌谣、说唱等,如花鼓戏)等。戏曲唱的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伴唱、帮唱等。川剧的帮唱很有特色,又叫帮腔,帮唱可以增强唱腔的表现力。帮唱的功能很多,与人物性格有时协调,有时不协调:有时为了强调思想感情,作重复性叙述;有时表现人物理智的争辩;有时则作为第三者的客观评价,或是在向观众解说人物心情,表现对人物的批判或是同情。 念白侧重用于表现叙述性的内容。是“诗化”的散文,讲究戏剧性、感情性、音乐性,并有节奏感:“句字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意宛转,音调铿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王骥德《曲律·制曲之诀》),念白精炼,对话简短,讲究个性化。大段的念白,能起到在叙述中抒情,在抒情中叙述的相辉映的艺术效果。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效果,还运用重复对称的形式,比如“当真?——当真”、“果然?——果然”这种形式。唱与念都是归结到刻画人物上,做到人物的音容笑貌传神。 剧本的“运动性”的情节和行为动作的情节,要为表演的舞蹈化

昆曲唱词

牡丹亭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山桃红】〔生、旦携手上〕〔生〕这一霎天留人便,草借花眠。小姐可好?〔旦低头介〕〔生〕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啊,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旦〕秀才,你可去啊?〔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山坡羊】 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亸,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春哪,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黄玉莺儿】 从小来觑的千斤重,阿呀娘啊!不孝女孝顺无终。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椿萱再奉。这病根儿已松,心上人已逢,阿呀天呀!他一星星说问咱伤情重。【尾声】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重句) 【集贤宾】 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看玉杆秋空,谁窃药把嫦娥奉。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别是—般疼痛。 邯郸记 扫花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休再要剑斩黄龙一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啊,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回话,若迟啊,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戏曲欣赏》资料

《戏曲欣赏》学习资料 一、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指1898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前存在于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具有一定流传时间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传统音乐是与新音乐、现代音乐相对而言的概念。 新音乐指20世纪初学堂乐歌产生以来,学习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创作的体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音乐,主要包括专业音乐作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革命音乐作品;现代音乐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音乐,主要包括活跃在国内外的华人音乐家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 二、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戏曲以音乐为基本表现形式(声乐、器乐伴奏两部分)适应并体现戏剧性的要求,与戏剧表演密切配合。 三、戏曲音乐 继承集合了民间歌曲的抒情特征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长。 (一)构成因素: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声乐居于主导地位。 1、戏曲唱腔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戏剧性唱腔(散板)。 2、戏曲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组,“文场”指管弦乐部分,“武场”指打击乐部分(包括唢呐),合称“文武场”,也叫“场面”。 (二)剧种与声腔: 1、剧种是根据产生、流行地区、民族特色、艺术特色等因素划分的戏曲种类。 2、声腔是指具有一定音乐特征的腔调,包括与其相关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明清以来流传最广泛的四大声腔)等。 一种声腔系统不止一个剧种,一个剧种也可以使用多种声腔系统。 (三)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类。 1、曲牌体又称曲牌联缀体或曲牌联套体。 2、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包括调性、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四、昆曲艺术与昆曲音乐 (一)昆曲艺术 昆曲原称昆山腔,是元代后期产生的南戏四大声腔之一,明代由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进行

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在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文中,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习惯上仍按古代的音来读。下面分几个类别为大家介绍。 一、 人名 (1)皐陶(yo):传说中的夏初人。 (2)墨子,又称墨翟(d)。 (3)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又称伍员(yn)。 (4)魏其(j),大将也。(《报任安书》) (5)是时,侍医夏无且(j)(秦王随从医官)以其所奉药囊提(d,投击)轲。(《荆轲刺秦王》) (6)还有禽滑(g)厘、景差(cu)等 二、 地名 (1)燕(yn)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 (2)天姥(m)连天向天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愿献商于(w)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表》) (4)越王勾践栖于会(kui)稽山之上。 (《勾践灭吴》) (5)吴广者,阳夏(ji)人也。 (《陈涉世家》) (6)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png)出。 (《阿房宫赋》) (7)勾践之地,南至于句(gu)无之地。(《勾践灭吴》) (8)大王见臣列观(gung)。(《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有并(bng)汾乔木、吐蕃(b)、番(p)阳、番(pn)禺、荥(xng)阳、镐(ho)京、吐谷(y)浑等。 三、官名 (1)昨夜见军帖,可汗(k hn)大点兵。(《木兰诗》) (2)匈奴呼韩邪单(chn)于。 (3)仆射(y) 四、器物名 (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也。 (《石钟山记》) (2)鼎铛(chng)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3)锄耰棘钤(q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过秦论》) (4)思援弓缴(zhu)而射之。

古诗词赏析

200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古诗文赏析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戏曲常识口诀歌歌词释义

《戏曲常识口诀歌》歌词释义 今天梦娇讲地方戏 【歌词释义】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黄梅戏】 黄梅戏从湖北黄梅启 【歌词释义】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调,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壮大于安徽安庆等地 【歌词释义】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女驸马牛郎寻妻 【歌词释义】 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越剧】 越剧靠女人来撑起 【歌词释义】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也被称为“女儿戏”“才子佳人”戏。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 排第二浙江绍兴流传地 【歌词释义】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红楼梦和梁祝佳人偎依 【歌词释义】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玉堂春》等。

五女拜寿玉堂名妓 【歌词释义】《玉堂春》是有关名妓苏三(玉堂春)的故事。越剧流派有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 【评剧】 清末民初莲花落 【歌词释义】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河北唐山评剧好 【歌词释义】河北唐山一带成为评剧的主要流行地。 新凤霞花媒闹 【歌词释义】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新凤霞的《花为媒》是评剧的代表剧。讲述了一出两个娇小姐李月娥和张五可在两位媒婆的帮助下,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闹剧。 三姐状告巧儿女婿小哪哈哈 【歌词释义】1950年以后,评剧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昆曲】 百戏之祖经典的昆曲 【歌词释义】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山腔明代江苏发育 【歌词释义】昆曲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二零零一年非遗获赞誉 【歌词释义】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

中国戏曲介绍与欣赏礼仪

一、中国戏曲介绍: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中国戏曲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戏曲角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2、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 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

————————————————————————————————作者: ————————————————————————————————日期:

(一)描写春景: 村居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人们陶醉在大好春光里。孩子们放学回来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古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不愧是千古绝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景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绝句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沾在衣服上却不湿衣,杨柳风吹在脸上却不寒冷。这句诗中的“沾衣欲湿”和“吹面不寒”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和春风的“暖”,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和风细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ruò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鳜鱼也正肥美。一位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正坐在一条小船上钓鱼。春风轻轻地吹着,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渔翁却不一定要回去。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透露出词人淡薄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春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万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作用和特点,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后两句现在也用来形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在不经意间滋润孩子的心田。

戏曲唱词

歌曲: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歌手:马兰专辑:女驸马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照哇,照婵娟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哪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 (唱西皮流水)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到南京转,那二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许多女英雄 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 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 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神仙岁月我不爱, 乘风驾云下凡来。 飘飘荡荡多自在 ,人间景色胜瑶台。 万紫千红花似锦, 几株垂柳一棵槐。 我若与董永配成婚。 好似那莲花并蒂开, 一片真情我怎开口。 唤出土地巧安排。 黄梅戏《天线配》分别 七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对花 (打猪草)对花 女: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纵观近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其题型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其内容由对一首诗的鉴赏到对几首诗的综合比较,呈现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趋势。而分析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更会发现一种共同走向: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很显然,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有所增加。这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总之,考题体现了一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视野的开放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具体的高考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既然如此,在进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们主要关注对单首诗歌的鉴赏,也要在此基础上突破比较类诗歌鉴赏。 一、考查角度及设题特点。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设问角度并没有离开鉴赏诗歌的常规考点,其设问角度都是从体裁、意象、意境(气氛或画面)、炼字、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异同的比较。 1.看体裁 (2003年春季北京卷)(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__。 2003年春季上海卷)(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_____诗。(2003年夏季北京卷)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观意象 (2004年上海春季卷)②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2008广东卷)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3.品意境 (2005年辽宁卷)(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