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作为一名劳动者,了解劳动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更好地维权。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劳动法律的各个知识点。

一、用工形式

用工形式是指雇佣关系的形成方式。在我国,用工形式通常包括劳动合同制、聘用制、委托代理制等。其中,劳动合同制是最常见的一种用工形式,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均应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按时支付。在计算劳动报酬时,应当考虑到加班、夜班等因素。

四、工作时间与休假

工作时间与休假是劳动者享有的权益之一。根据《劳动法》,劳动

者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同时,劳动者还享有带

薪年休假、婚假、丧假等特殊休假权益。

五、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劳动者在工

作中遇到的职业病、工伤等问题,也应当受到相应的保护与权益。

六、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指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需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来解决。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应当依法行

使自己的权益,并在相关法律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协商或争议解决。

七、离职与辞退

离职与辞退是劳动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劳动者如果主动离职,应当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手续。而用人单位

要辞退劳动者,则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在给予相应的补偿的前提下进行。

八、劳动保险

劳动保险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一项制度。劳动者应当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劳

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应对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以上就是劳动法律的知识点大全。当然,这只是对一些常见问题的概述,实际中还会有更多具体问题和细节需要我们了解和遵守。无论是作为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了解劳动法律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平等合法的基础上,劳动关系才能更加稳定和健康。因此,我们要始终关注劳动法律的动态变化,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一、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 劳动合同是雇佣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用于确立雇主与劳动者 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应包含 以下基本要素: 1. 劳动合同的名称:合同应明确标明为劳动合同,以表明合同 双方的立场与关系。 2. 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合同应包括雇主和劳动者的名称(或单 位名称),住所地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 3. 劳动合同的期限:合同应明确规定劳动关系的持续时间,可 以是固定期限制或无固定期限制。 4. 工作内容和地点:合同应详细列出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工作地点的具体地址。

5. 工作时间和休假:合同应规定劳动者每天、每周的工作时间,以及休假的安排和制度。 6. 劳动报酬:合同应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工资、提成、奖励、津 贴等报酬项目及支付方式。 7.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合同应包括雇主提供的社会保险(如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福利待遇(如年终奖、职工福利)的具 体内容。 8. 劳动纪律和劳动保护:合同应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应遵 守的纪律以及雇主提供的劳动保护措施。 9. 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合同应规定一方未履行义务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的方式和途径。 以上是劳动合同中的基本要素,雇主和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 仔细阅读并确保合同内容的准确与完整。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

1. 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但建议采用书面形式以确保证据,劳动合同应由双方签字或盖章确认。 2.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按照约定期限自动解除,也可以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解除。此外,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还有以下情况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 双方一致解除:由雇主和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b. 解除通知期:劳动合同约定了解除通知期,任何一方在通知期内提前通知对方即可解除合同。 c. 解除赔偿:一方在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另一方可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或赔偿。 d. 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如遭遇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情况,劳动合同可以由双方协商解除。

常见的劳动法知识点

常见的劳动法知识点 1?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 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劳动法》是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要使其规定的各项基本原则得到很好的贯彻,还须制定与之配套的系列单项法律和法规,从而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在这系列单项法中,XX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XX年5月1日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1)《劳动合同法》要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包含着有关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的准则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等方面的规范,这些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2)《劳动合同法》施行以来,社会有关方面对该法的一些规定在理解上存在分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 、“终身制” ; 二是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否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是否同时适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 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重点针对《劳动合同法》中比较原则的规定和一些社会上存在误解的条款,作出具体的规定和必要的衔接,增强了《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 ①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厘清。《实施条例》将分K12 学习教育

散在《劳动合同法》第36 条、第37 条、第38 条中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3 种情形作了归纳,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违背劳动者真实意思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以及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等情形下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同样,《实施条例》将分散在《劳动合同法》第36 条、第39 条、第40 条、第41 条中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4 种情形作了归纳,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以及企业转产等情形下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②关于劳务派遣的特别规定。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作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规定: 第一,为了避免用工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律义务,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施条例》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劳动合同法》第62 条规定的义务。这些义务包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连续用工的要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等。如果用工单位不履行这些义务,依照《实施条例》的规定用工单位就

劳动法知识点(第一、第二章)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1、劳动法上的劳动? 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2、我国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上指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上指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4、劳动关系的含义及特征、种类? 含义: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是指狭义的劳动关系,指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用人单位)社会劳动关系。 特征:(1)一方是劳动者(劳动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 (2)劳动关系是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直接的关系 (3)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5)劳动关系以劳动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种类:(1)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标准可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 (2)以劳动关系确立方式为标准可分为:劳动合同关系、非劳动合同关系; (3)以劳动关系所在产业为标准可分为:工业劳动关系、商业劳动关系、农业劳动关系、服务业劳动关系等; (4)以劳动关系的特征为标准可分为:标准劳动关系、非标准劳动关系; (5)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劳动关系;国际劳动关系。5、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范围?(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 2)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 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 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 5)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与行政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1)有自己的调整对象 (2)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原则 (3)有自己完整的独立体系 (4)司法实践中早已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与行政法的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必定是国家行政机关;劳动关系主要发生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一方主体必定为劳动者。 (3)法律关系产生依据不同: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单向性,无须行政相对人同意;劳动法律关系根据劳动法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产生,需要劳动者同意。 与经济法的区别: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 1.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合同应包括以下要素: -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用人单位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 - 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 - 劳动合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明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 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 劳动合同的工作时间和休假: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 制度; - 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 - 劳动合同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 险和福利待遇; -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如双方达成协议解除、一方违约等; - 其他双方约定的事项: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约定其他事项。

2. 劳动关系的建立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劳动合同,建立正式的工作关系。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关系的建立应满足以下条件: - 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意思表示必须完全一致; - 具备劳动能力:劳动者必须具备劳动能力,即能够胜任和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 - 双方自愿选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自愿选择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应得到的经济报酬。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报酬应遵循以下原则:

- 相互协商一致原则:劳动报酬应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 - 非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原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保证支付足额的工资; - 合理分配原则:劳动报酬应根据劳动者的工作量、质量、效益等客观指标进行合理分配; - 及时支付原则: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的工资支付时间及时发放劳动报酬; - 安全保障原则:劳动报酬应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合法权益。 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情况。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合同可以按以下方式解除与终止: -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

50个劳动法常识

50个劳动法常识 1. 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职工的权益。 2.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名称、地址、法 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 3. 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拖欠或者少发。 4.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 障费用。 5. 职工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并报 告有关部门。 6.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条件,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7. 职工在工作期间需要进行特殊劳动保护的,用人单位应当根 据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保护。 8. 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适当的生育保护。 9.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职工的婚姻自由。 10.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11.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法定节假日休息,不得强制加班。 12. 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有权享受带薪年假。 13.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带薪病假和事假等休假权利。 14. 职工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风尚。 15.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职工缴纳各类税费。

16. 用人单位应当保护职工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职工的个人信息。 17.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如住房、交通、通讯、餐饮、医疗保健等。 18. 用人单位不得歧视职工的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年龄、残疾等身份特征。 19. 女职工怀孕或哺乳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需要给予安排和调整工作。 20.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途径等职业发展 情况。 21. 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办公设施。 22.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应急预案等。 23.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设备等。 24.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规模、业务范围等基本信息。 25.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26. 职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27. 用人单位应当认真对待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8. 职工在工作期间不得擅自离岗或旷工,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劳动法律知识点大全 作为一名劳动者,了解劳动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更好地维权。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劳动法律的各个知识点。 一、用工形式 用工形式是指雇佣关系的形成方式。在我国,用工形式通常包括劳动合同制、聘用制、委托代理制等。其中,劳动合同制是最常见的一种用工形式,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均应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按时支付。在计算劳动报酬时,应当考虑到加班、夜班等因素。 四、工作时间与休假

工作时间与休假是劳动者享有的权益之一。根据《劳动法》,劳动 者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同时,劳动者还享有带 薪年休假、婚假、丧假等特殊休假权益。 五、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劳动者在工 作中遇到的职业病、工伤等问题,也应当受到相应的保护与权益。 六、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解决是指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需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来解决。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应当依法行 使自己的权益,并在相关法律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协商或争议解决。 七、离职与辞退 离职与辞退是劳动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劳动者如果主动离职,应当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手续。而用人单位 要辞退劳动者,则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在给予相应的补偿的前提下进行。 八、劳动保险 劳动保险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一项制度。劳动者应当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劳 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应对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对雇主和雇员的行为和 权益进行了规范。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避免违 法行为至关重要。以下是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合同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情况、劳 动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试用期情况、工资及其支付方式、社 会保险等方面。 2.用人单位招用新员工前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 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员工被录用后,应当参加入职培训,用人单位应将有关劳动法规、安全生产等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 4.同时在入职协议中规定试用期的工作内容、期限和标准,并与 员工签订书面试用合同。 5.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实习生和见习生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6.试用期满后,应当与员工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新合同内容 应明确规定工作职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7.女性员工在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其合法权益, 给予必要的休假和保障措施。 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婚假、丧假、病 假等法定假期。 9.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少于法定年休假天数的带薪年休假, 也不得以工资形式代替年休假。 10.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不得 违反国家规定。 11.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 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1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1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4.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员工缴纳比例应在个人月工资收入的12%以内。 15.员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但是最终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6.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该提供工资明细,并与员工签订工资支付凭证。 17.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并在工资未按时支付或未按照约定支付时向劳动争议处理部门投诉。 18.当用人单位恶意欠薪或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时,员工可以选择终止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19.员工离职前应当向用人单位提交离职申请,并在服务满一年的情况下,享有一个月的通知期。 20.用人单位在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需提前30天向员工发出解除通知书。 21.用人单位违反有关规定,采取劝退、辞退等方式对无过错员工进行辞退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22.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员工在未获得安全生产操作资格的情况下进行危险作业。 23.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劳动保护用品,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24.用人单位应当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开展安全教育。 25.用人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定期体检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26.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员工进行体检、检查或医疗操作。 27.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不得因妇女员工怀孕、生育等原因将其解聘。 28.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员工的心理卫生服务,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保护。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制度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劳动法的知识点重点: 一、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必须具备法定的条款和内容。 2、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4、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工资福利 1、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2、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拖欠。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三、劳动保护 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 2、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和尊严,用人单位不得侵犯。 四、休假制度 1、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休假权利。 2、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3、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法定休假期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总之,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的规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撰写: 1、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宪法为基本法,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具有浓厚的社会法色彩,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主要目标等。 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对哪些主体产生法律效力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雇主)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需要注意的是,非全日制用工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工资报酬权、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

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 ( 1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 劳动法是指由国家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号通过并于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狭义) ( 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基于劳动关系,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介入其中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主要为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关系。此外,这些关系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关系。 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并按照其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权利。其核心内容包括自主择业权、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和职业保障权 6 个方面。 劳动权即生存权,公民需要通过劳动建立社会关系和获取 报酬;劳动权即就业权,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公民具有得到职业培训和工作岗位的权利;劳动权即保障权,公民需要持续收入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用人单位提前通知或者额外支付解除、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3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的。 (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5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 15 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 (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法律知识大全

收藏版 | 一文搞定劳动法律知识大全(含计算公式和法规清单)常用公式篇 一、常用劳动争议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2.职工月平均工: 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年工资总额÷实际发放工资月数 工资总额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统制字〔1990〕1号)计算,具体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同时还包括按月、按季、按年发放的属于工资总额范围的奖励性工资。为公务活动发放的车补不计算在工资总额范围内。 3.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4.二倍工资差额: 二倍工资差额计算方式:当月已支付工资(含加班、津贴)÷31天×当月上班天数。 很多劳动者会在起算时间弄错,二倍工资的起算从入职之日起第二个月的次日开始计算,最多支持11个月。计算标准不一,一般来说,以劳动者当月正常的工作报酬为准,包括加班费、奖金、津贴等(有些地方的法院不包括加班费、年终奖、补贴等,需要特别注意)。另外需要特别提醒一下加班费的计算:有约定从约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没有约定的,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大全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大全 一、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它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为核心目标的法 律体系。劳动法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劳动者 的基本权益,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法合规的劳动行为准则。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形式,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明确权 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合同主体:明确雇主与劳动者的身份信息; 2. 工作内容与条件:详细描述劳动者的岗位职责、工作时间、工资、福利、休假等; 3. 劳动报酬:明确工资构成,工资支付方式以及支付周期; 4. 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措施; 5. 违约责任:规定一方违约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 1. 劳动合同的签订:雇主与劳动者应当通过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关系开始前15日内予以办理。

2. 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采取协商一致、提前通知、补偿等方式解除合同。 a. 协商一致:雇主与劳动者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协商解除合同。 b. 提前通知:一方解除合同时,应提前30日通知对方,如未提前通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c. 异议解除:当劳动者或雇主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重大违约行为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四、工时与休假 1. 工时:根据国家法律,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加班工作应当按照法定的工资比例支付加班费。 2. 休假: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具体休假天数和付款比例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来确定。 五、劳动关系纠纷解决 1. 调解与仲裁:劳动争议一般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法调解的可申请劳动仲裁。 2. 诉讼:当劳动合同纠纷无法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时,双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六、劳动安全与职业危害防护

劳动合同法律知识点汇总

劳动合同法律知识点汇总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合同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基础,它规定了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正确理解和应用劳动合同法律知识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劳动合同法律知识进行汇总和解读。 一、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 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以此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等; 2.工作内容:明确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的工作内容; 3.工作时间和地点: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 4.劳动报酬:明确规定劳动者的薪酬待遇; 5.工作条件和保护措施:明确规定劳动者享受的工作条件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保护措施。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正的原则。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在劳动者入职前15日内与其签订。对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在劳动者入职后一个月内与其签订。

劳动合同在签订后,如需变更,双方应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 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明确,双方应重新签订并补充协议。未经协 商一致,用人单位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恢复原来的 合同内容或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是双方协商结束劳动关系的方式之一。根据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通过以下方式解除和终止: 1.协商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2.提前通知解除:一方当事人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劳动合同; 3.潜在违约解除: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给予用人单位 提出整改要求,并在合理期限内未采取整改措施的,劳动者可以解除 劳动合同; 4.法定事由解除:例如劳动者患病、丧失劳动能力、被刑事拘留等。 四、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是指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 的义务,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 规定了以下违约责任: 1.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采取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 变更劳动合同的,受害方有权选择继续履行或者请求赔偿;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1. 劳动合同法 -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应书面化,并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时、薪酬等关键条款。 -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被解除的情况包括双方协商解除、达到合同期限、经济补偿等。 - 合同违约责任:当一方违反劳动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赔偿金、承担法律责任等。 2. 劳动保护法 - 工作时间和休息: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且应享受正常的休息和休假。 - 劳动安全: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工作环境,防止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并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设备。 - 工资待遇:雇主应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工资,不得任意扣除或拖欠。

3. 用工制度 - 用工形式:员工可以以全职、兼职、临时工等不同形式被雇佣。 - 试用期:雇主可以与员工达成试用期协议,以在一定时间内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 劳动关系调解:劳动者与劳动雇主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4. 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 - 劳动保险:劳动者和雇主应共同参加劳动保险并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以获得一定的风险保障。 - 社会保障:员工应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获得相应的福利待遇。 - 生育保险:女性员工应参加生育保险制度,享受产假和其他相关福利。 5. 劳动纠纷处理

- 调解:双方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平台进行调解,寻求争议解决的方案。 - 仲裁:如调解无效,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 诉讼:如仲裁裁决不能满足一方的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由法院作出判决。 以上只是劳动法律法规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的适用范围和细则请参阅相关法律文件。在劳动关系中,雇主和员工应共同遵守法律法规,维护雇佣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以下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 一、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合同的名称、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 2.劳动合同的期限或者工作任务的期限; 3.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 4.劳动报酬和支付方式; 5.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6.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7.劳动纪律和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变更等事项; 8.劳动合同的签订日期和生效日期。 二、工资 工资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及时足额支付工资。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三、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强制劳动者加班,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支付。 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带薪病假、婚假、丧假等休假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限制或者剥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劳动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安全的劳动条 件和劳动环境。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 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解除、终止和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和义务,保 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劳动争 议应当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用人单位应当依 法履行仲裁或者诉讼裁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劳动关 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 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 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 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劳动法知识点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 210 (二)名词解释 54 (三)论述题 101+201 (四)案例分析 152 二、重点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

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广义: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主体不同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劳动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劳动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 要依据。本文对劳动法律法规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 1.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确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具有合法、公正、平等的原则。劳动合同中常见的内容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和时间、工资和福利、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保护以及劳 动合同的解除等。 2. 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指雇佣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后开始正式工作。 劳动关系的解除包括合同期满、一方提前通知解除、双方协商解除 以及法定解除等情况。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履行相应的程序与义务。

3.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根据劳动进行工作所应获得的报酬。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等,应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支付。 4. 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用雇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劳动保护的内容包括安全防护、职业健康、劳动条件改善等,雇主应该履行相应的职责,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5. 劳动纠纷处理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在权益发生争议时的解决过程。常见的劳动纠纷包括工资争议、工伤赔偿、劳动合同解除等。对于劳动纠纷的处理,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诉讼等方式解决。

6. 劳动法律法规的更新与适用 劳动法律法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体系,根据国家的政策和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劳动者和雇佣者需要及时关注最新的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同时,在实际应用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情 况进行具体的适用。 以上是劳动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读者理解劳动 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有所帮助。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讲课提纲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原则 一劳动法的概念 对于劳动法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综合性的劳动法;即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和范围: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法所包含的;在调整劳动关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的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由若干劳动法律制度组成;而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又由众多的劳动法律规范构成;全部劳动法律规范是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化.. 一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二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三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四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三、劳动法的主要特征 一劳动者保护与劳动管理统一的法律 劳动法首先是劳动者保护法..劳动法在总体上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 二劳动关系协调与劳动标准相结合的法律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在许多方面是以劳动标准为基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兼有的法律 劳动法是实体内容和程序内容兼有的法律;主要是以实体法为主;兼有程序法的内容.. 四、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者 两个条件:1.达到法定年龄且具有劳动行为能力;2.成为用人单位管理下的从事劳动并以此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二用人单位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五、权利与义务 一劳动者的权利 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4.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 在现代社会,劳动关系法律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资平衡的重 要法律体系。了解劳动关系法律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身权益以及应 对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本文将就劳动关系法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 行讨论。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订立与解除关乎雇主 和劳动者的权益。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明确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工作条件。当一方违反合同规定,导致劳动 关系无法继续时,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二、工资与福利待遇 工资是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福利待遇是雇主提供的额外福利。根据我国工资法和相关规定,工资应当按时足额支付,不得低于最低 工资标准。同时,雇主还应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住房 公积金等。当劳动者发现工资未按时支付或者福利待遇存在问题时, 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维权。 三、工时与休假制度 工时与休假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工作和休息权益的重要方面。劳动法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每日工作时间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并为劳动者 提供必要的休息时间。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带薪年休

假,并保证劳动者的合法休假权益。如遇到在年休假期间劳动者被强 迫加班等情况,劳动者有权进行维权。 四、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 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环境,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劳动者从事工作时受到危害或伤害。此外,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 意外伤害时,有权获得相应的伤害赔偿和康复救助。 五、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劳动关系法律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发生劳动纠 纷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问题。其中,劳动仲裁机构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劳动者应当及时了解自身权益,主动维权,通过合法途 径解决劳动争议。 六、劳动关系法律的适用范围 劳动关系法律适用范围涉及到不同劳动关系主体。除了常见的雇主 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劳务派遣、劳务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劳动 关系。不同形式的劳动关系,在法律适用上有一些差异,劳动者在与 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前应当了解自己所处的具体劳动关系形式,以便确 保自身权益。 通过对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的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劳动 权益。同时,了解劳动关系法律还有助于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