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

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

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滑轮实验

1.定滑轮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高15厘米)、斜面三块(长15、20、30厘米各一块)、钩码一个。

我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

我这样做: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2、组装器材。

3、通过测力计将钩码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4、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钩码,分别记录钩码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小越省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实验前测力计记得归零

五.实验名称:模拟化石形成的实验

实验器材: 沙子、熟石膏、纸盒、生物材料、一个碗、肥皂水。

我的猜想:化石可能是动物的遗体等,形成要经过很长时间

我这样做:1 将沙子、熟石膏和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2 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涂抹过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压入纸盒内的石膏混合物中。3 晾至微干时,再涂上一层肥皂水,并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生物材料全部掩埋4 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的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的怎么做?5 整理桌面

观察到的想象或测量结果:化石是由于某种原因,经过长时间而形成的。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变硬。

斜坡实验实验1:实验验证斜面有省力作用。

实验材料:测力计重物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记录: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2:证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材料:测力计重物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和记录:

实验结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玻璃、酒精灯、火柴、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实验步骤: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沙洲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洪水对土壤、沙石有搬运作用。

实验材料:喷壶沙土各种大小的石子两个托盘报纸

实验步骤:

1.按书中62页装置摆放好实验用品。

2.用喷水壶模拟“下雨”,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泥沙被“雨水”冲走了一些。

实验结论:洪水对土壤沙石有搬运作用。

鹅卵石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岩石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磨擦碰撞,形成鹅卵石。

实验材料:2至3块有棱角的小砖块沙水玻璃瓶。

实验步骤:

1.找到2-3块有棱角的小砖块,将其形状记录在下表中。

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沙和水,拧紧瓶盖。

3.每位同学依次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化,并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岩石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圆圆的鹅卵石。

钟乳石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钟乳石或石笋是山洞里的石灰水滴落形成的。

实验材料: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蒸馏水实验步骤:

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蒸馏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体为止。

1.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2.坚持观察4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记录:浸泡后打结的绳子不断渗出水来,滴在碟子里,碟子里的蒸馏水不断蒸发,碟子中就留下一些晶体沉淀。一滴、两滴……水不断地出现,不断地挥发,碟子中的晶体愈积愈多,终于生成了钟乳石。

实验结论:钟乳石或石笋是山洞里德石灰水滴落形成的。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 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 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滑轮实验 1.定滑轮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高15厘米)、斜面三块(长15、20、30厘米各一块)、钩码一个。 我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实验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实验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1——5课 怎样才能省力——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撬棍的学问——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作用。 3、轮子的妙用——探究轮轴、滑轮、齿轮的作用。 4、斜坡的科学——研究斜面的作用。 5、自行车——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组成,并能初步分析各种机器的组成部分。 第1课《怎样才能省力》 常规掌握: 1.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 2.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3.生活中使用的(钳子)(辘轳)(改锥)(菜刀)(羊角锤)等都属于简单机械。 注:能将工具和所用到的简单机械对应。 拓展知识: 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 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第2课《撬棍的学问》 常规掌握: 棍子作为一种简单机械,能绕一个支点旋转就成为(杠杆)。 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根据生活实例(P7)分析杠杆的三种类型: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臂杠杠。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省距离);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费距离);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注:阻力点可以叫做“重点”,动力点可以叫做“力点”。 实验操作: 杠杆平衡实验(P6)。 杠杆尺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2.天平的使用方法(P8). 第3课《轮子的妙用》 常规掌握: 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滑轮的作用: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缺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注:教师画出滑轮的简图更便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轮轴的作用:传递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 注:能比较轮轴的大小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齿轮的作用:齿轮属于(传动)机械,齿轮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在传递的过程中传动机械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实验操作: 研究滑轮的作用(P11)。 2.测力计的使用。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全部教案 1. 怎样才能省 力 ....................................................................................................... (1) 2、撬棍的学 问 ....................................................................................................... (5) 3、轮子的妙 用 ....................................................................................................... (8) 斜坡的科 学 ....................................................................................................... . (11) 自行车........................................................................................................ .. (14) 小鸟和小 猫 ....................................................................................................... . (17) 落地生 根 ....................................................................................................... .. (20) 相似与差 异 ....................................................................................................... . (22) 克隆羊--多 莉 ....................................................................................................... (26) 生命从哪里 来 ....................................................................................................... (31)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斜面、小车、计时器、测量尺 我的猜想:小车会在斜面上滑动,斜面的角度越大,小车滑动的速度越快 我这样做: 1.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用测量尺测量斜面的高度和长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记录小车滑动的时间和滑动的距离 3.改变斜面的角度,重复第二步的实验,做三次实验 4.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1.斜面角度越大,小车滑动的速度越快 2.小车滑动的距离和时间成正比 我的得与失: 注意斜面的安全,小心操作小车,不要让小车掉落。 3用喷壶向丘陵部分喷水,观察水流的方向和流速。4再加入更多的水,观察沙土的变化。5将有关沙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给观察者,解释沙洲的形成原理。6整理实验台。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水流会带走沙土,形成沙洲。沙洲的形成是由于水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注意控制喷水的力度,避免水流过大造成桌面上的淤泥。 实验名称:模拟降雨实验 实验器材:喷壶、托盘 我的猜想:不同降雨量和倾斜角度会对托盘中的沙洲堆积产生影响。 我这样做:1、用喷壶模拟下雨,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改变“降雨量”的大小,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改变托盘 的倾斜角度再次进行试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整理实 验台。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沙洲是由上游被水带来的泥沙、石子等堆积而成的。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托盘中的堆积物的数量及抬起的高度应该注意。

实验名称:卵石磨圆实验 实验器材: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 我的猜想:砖块的棱角可能会被磨圆。 我这样做: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的砖块。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整理实验台。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的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用锤子敲砖块时注意安全。 实验名称:钟乳石形成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科学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 及对自然界的兴趣与好奇心。本教案是针对小学五年级下册冀人版科学全册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科学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学习和掌握五年级下册冀人版科学全册中的各个知识点,包括动物体内的结 构和功能、人体健康与保健、物体的运动和能量转化等。 2. 过程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难点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启发式教育的实施。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 学生教材、教师讲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科学图片、PPT等。 2. 教学环境 教室应准备好实验台和教学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教学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与本课相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扩展背景知识(10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3. 知识讲解(25分钟) 依次讲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注重讲解清楚概念、原理和实验步骤,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4. 实验展示(15分钟) 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讨论和练习(2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布置练习题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拓展延伸(10分钟)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第一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一、实验名称:水珠从哪里来 实验目的:小水珠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烧杯2只、玻璃片2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等 实验过程: 1、向两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 2、用酒精灯给其中一块玻璃片加热 3、把加热过的玻璃片和常温下的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两只烧杯上 4、观察两块玻璃片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加热的玻璃片没有出现小水珠,常温的玻璃片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二、实验名称:化冰实验 实验目的:水的三种状态下的温度、质量变化 材料: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陶土网、托盘天平等。 实验过程: 将一定质量的冰放在绕杯内,测出冰块的初始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停止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 4、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 实验现象: 开始时,温度上升,冰逐渐融化,出现冰水混合时温度不变,冰块化成水后,温度逐渐上升,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温度不变。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改变,但质量不变。

第二单元:水循环 三、实验名称:探究露的形成 实验目的:探究露是怎样的形成 实验材料:烧杯、冰块、水、温度计 实验过程: 1往外壁干嶸的烧杯里加入冰块和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空气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观察烧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就形成了露。 四、实验名称:探究霜的形成 实验目的:探究霜是怎样形成 实验材料:金属杯、冰块、食盐、温度计 实验过程: 1、往一个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内装入一些冰块,往冰块里撒些盐 2、用溫度计测出杯中冰共的温度 3、规察杯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杯壁有小冰晶形成 实验结论: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五、实验名称:探究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材料:酒精灯、烧杯、金属加热容器、全属桶、塑料罩、水、铁架台等。 实验方法: 1、提前将金属桶里的水冻成冰 2、往金属加热容器中倒入水,再将冰桶外面套上塑料罩,悬挂在钱架台上。 3、点然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塑料罩和金属桶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在“热”单元里,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

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主要材料清单 “沉和浮”单元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热”单元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时间的测量”单元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地球的运动”单元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冀教版科学活动手册五年级下册

冀教版科学活动手册五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活动手册五年级下册,是中小学教材中的一本科学教材。该教材以《大自然与人类》为主题,内容涵盖了五年级下学期的 各个科学知识点,并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 手能力。 这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葵花的故事》、《植物的光 合作用》、《生态环境保护》、《备不怕抢救知识》、《生物的进化》和《周围的空气》。 在《葵花的故事》单元中,介绍了葵花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太阳的 关系。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到葵花是如何找到太阳的,从而 更好地掌握光的传播。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单元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光能转化成 为能量的过程。

在《生态环境保护》单元中,教材以生态环保的角度,向学生介 绍了如何保护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培养对环保的意识。 在《备不怕抢救知识》单元中,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急 救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急救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处理。 在《生物的进化》单元中,教材介绍了生物的进化过程和进化的 规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 在《周围的空气》单元中,教材通过实验活动介绍了空气的存在 和特性。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常见的气 象现象。 总的来说,冀教版科学活动手册五年级下册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实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教材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如观察、实验、分析、思考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教材中存在的一些知识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扩展性,对于一些对科学有较高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来说可 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和实验设计有时过于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撬棍的学问|冀教版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 杨官庄小学王国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巧妙的用力>>单元的第二课,侧重研究杠杆.课文从古代传说阿基米德抬地球的假说开始,对学生提出问题,接着设计“将重物抬起来、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寻找生活中的杠杆”三个实验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回答“阿基米德能撬动地球吗?”这个从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实际上却无法实施的问题。本课最后安排“科学在线”栏目,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学习天平的规范使用程序和方法。为了紧抠大纲及教材,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成容“观察、猜想、实验、操作、调查、讨论”为一体的教学过程,以助于理解教材,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杠杆由哪三部分构成。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4、能解释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要应用“费力”杠杆。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 2、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3、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4、能在具体的工具中找出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

5、能够应用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研究问题时能主动的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2、能大胆想象并设计撬起地球的装置。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工具中应用了杠杆原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杠杆的作用,即“学问”。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多种实物平衡尺天平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本课的导入及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第三课时完成活动3及科学在线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将重物抬起来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讲述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假说,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他真的能撬动地球吗?(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和学习吧。播放课件中相关灯片。(板书课题:撬棍的学问----怎样将重物抬起来) 二、新授: 怎样将重物抬起来 出示教材第4页场景任务图,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怎样将河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实验题 一、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二、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 实验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三、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1、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四、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 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五、实验名称:浮力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沉浮的秘密 实验材料弹簧秤、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刻度杯、细线 实验过程实验一: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实验二: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点(word版)

新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1.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实验: ①用水洗过的衣服,晾晒之后会变干; ②雨后水泥面上的积水,天晴后便很快消失了; ③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或桌面上写一个字,会发现停一会字迹消失; ④用水洗手后,会发现手很快干了。 实验能得出结论: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1)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额头或手背上,会感觉凉爽。 (2)把温度计的液泡在水中蘸一下,然后放置在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说明了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 (3)夏天房间里洒水,会感觉凉快些;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森林里会感到凉快些。这是因为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 3.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第2课.小水珠从哪里来 1.探究与发现:水珠从哪里来 假设:小水珠的形成与杯盖的温度有关 实验材料:烧杯2只、玻璃片2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等。 实验方法: ①向两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 ②用酒精灯给其中一块玻璃片加热。 ③把加热过的玻璃片和常温下的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两只烧杯上。

④观察两块玻璃片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两个实验中条件的不同:盖在烧杯上的玻璃片温度不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热过的玻璃片上没有水珠,常温下的玻璃片上出现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2.水蒸汽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3.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片会变模糊,使我们看不清东西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的镜片在镜片上凝结成小水珠,从而使眼镜片变模糊。 第3课.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 1.化冰实验。 从化冰实验的曲线图中,我们发现在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虽然酒精灯在不停地加热,但是冰水和水的温度却没有变化,这说明了冰融化和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的主要因素。 3.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水结成冰保存食物,把液态水做成冰激凌、雪糕;利用水变成水蒸气蒸馒头。 第二单元水循环 第4课.露和霜 1.探究露的形成实验 (1)假设:对于露的形成原因,我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实验方法:往外壁干燥的烧杯里加入冰块和水,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空气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观察烧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烧杯外壁出现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实验中空气温度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烧杯外壁表面发生凝结,变成小水珠。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归纳出什么是蒸发。 2.能说出水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蒸发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根据生活经验对影响蒸发的因素作出假设。 3.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水蒸发、蒸发吸热等信息。 4.能运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5.能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 6.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蒸发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数据。 3.能采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影响水蒸发因素的实验设计。 4.能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出示晾晒衣服和地上积水消失的图片)用水洗过的衣

服,晾晒之后会变干;雨后水泥路面上的积水,天晴后便很快消失了。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呢? 2.提问:衣服和路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观察水到哪里去了。 (1)引导:请你想一想路面上的雨水都渗到路面下了吗?衣服上的水飞到空气中了吗? (2)假设:我认为路面上的雨水和衣服上的水可能变成了水蒸气。 (3)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用水写一个“水”字,其他学生观察“水”字的变化。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思考:这种变化是在什么温度下发生的?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小结: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7)解释:湿衣服和路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2.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1)引导:请你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额头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2)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3)出示实验方法:选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全部教案 1. 怎样才能省力 (1) 2、撬棍的学问 (5) 3、轮子的妙用 (8) 斜坡的科学 (11) 自行车 (14) 小鸟和小猫 (17) 落地生根 (20) 相似与差异 (22) 克隆羊--多莉 (26) 生命从哪里来 (31) 寻找进化的证据 (33) 生物进化的秘密 (34) 山脉的变化 (36) 沙洲的形成 (37) 溶洞里的钟乳石 (39) 人类改变地表 (41) 常见矿物 (43) 金属的来历 (45) 煤与石油 (48) 矿产资源 (51) 工具——人类的帮手 (52)

机器人 (54) 1. 怎样才能省力 教学目标: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 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准备: 图钉磁铁小铁片绳子木板钉锤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 不少啦。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 2、掰手腕比赛: 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 (同学评判) 老师参与比赛:(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