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综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新媒体的内涵界定

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新媒体,国内学界认为这是一个跟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并从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来加以界定。

关于新媒体定义,不同阶段不同研究者的理解不同,呈现出混乱状态。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而宽泛的概念,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从技术层面将新媒体定义为数字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即信息数字化,并通过相应的终端设备向大众传播信息及提供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宫承波认为,"在内涵上新媒体就是指依托互联网络、数字技术、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上海交通大的蒋宏教授、徐剑教授则更多地结合了新媒体的影响,认为"新媒体是指在20世纪后期,在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依托数字技术使所传播信息的内容大大扩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传播的方式更为丰富的新型媒体"。陈晓宁的《试论新媒体》是中国新媒体研究初创期试图对新媒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深度论文,该文对作为新媒体形式的网络媒体进行了定义,并对其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中指出新媒体,即网络媒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橙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今天的网络又是新媒体……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指: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和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徐振祥将其定义为“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匿文波教授则认为

目前所说的新媒体可以界定为: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介质、形态(匡文波,2008)。由此可见,从概念界定上,由于各学者对于新媒体的理解角度化及切入点不同,这使得在阐述内容上并未达成一致,还存在着种种无法统一的争论和分歧,虽各执己见,但究其本质,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总体可概括为认为新媒体是继广播、报刊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关于新媒体类型划分方面,在宫承波的《新媒体概论》、石嘉的《新媒体概沦》和王长潇的《新媒体论纲》中,新媒体被大致分成网络、手机、户外新媒体以及包括搜索引擎、(微)博客、播客、维客、即时通讯)及群组、论坛、、虚拟社区等在内的衍生新媒体。徐振祥认为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博客播客维客、搜索引擎如百度、、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简易聚合、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是新的媒体硬件、新的媒体软件和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徐振祥,2007)。蒋宏教授认为包括了有线电视网、光纤电缀通信网、互联网、多媒体信息、卫星直播电视系统、手机短信以及依托数字技术播放网络电视、广播网等(吴小玲,2012)。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宫承波外延种类上则包括了网络电视、网络博客、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报、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陈小雷,2011)。从传播学视野来看,新媒体外延可以分为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为代表,它们依托全新的传播技术,改变传播形态,强调体验和互动。新型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这是在传统媒体的

基础上依托新技术衍生而来的,其传播形态并没唤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是信息质量获得提高,传播范围更加宽广,到达了以前无法覆盖的区域。

总之,对于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从现在所查阅的资料来看,并没有定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学者们给予的定义可以找到如下共同点: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并因为具有时间性而成为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的概念,并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而种类越发丰富。新媒体的概念和内涵在不断更新,新媒体从世纪年代发端于网络媒体至今,经历了很多,形态日渐增加,因此,我们能得出如下结论:新媒体并不等于网络媒体,应该说网络媒体带来了媒介的革新,现在也只是众多新媒体的形态之一。厘清新媒体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将有助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对新媒体的研究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化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例如张建松最早提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他认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者们主要从宏观上对网络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高校和社会如何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分析和阐述。十几年来,国内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论文和专着。当然,这些探讨还有不少缺点,例如许多人还没有新媒体的意识和概念,导致相关的研究缺乏概括性。例如有的学者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但是互联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根本不能概括各种媒体的现实,例如移动通讯与因特网的融合,特别是“三网融合”的现实。当然,更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因为大学生和其他“媒体人”(这里指新媒体的各种使用人)有天壤之别。和中老年人相比,他们对新媒体的掌握水平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可以说,大学生和中老年人之间是有一条代沟的,而这种代沟往往是科技

造成的。例如对于大学生毫无隔阂的手机电视、手机导航,等等技术,对于中老年人几乎是一种心理障碍。和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基于自己独有各种优势,例如自由时间、文化氛围、社交需要,对新媒体的掌握也是得天独厚的。可以说,新媒体是大学生的特权,是他们青春的象征。因此,探讨新媒体和大学生的关系,是探讨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但是目前有大量的研究,但是还没有把焦点对准这一问题。

有的学者开始面向这一问题,解决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例如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的机遇,姜恩来对机遇作了比较生动的总结,他认为,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可以用多、快、频、合、变五个字加以概括。所谓多,就是运用新媒体的模式多;所谓快,就是说新媒体可以提高时效性,即对时代的反应;所谓频,就是信息内容的发展变化更加迅速;所谓合,就是说,可以更好地把各种智能主体的作用结合起来,并且予以协调;所谓变,就是说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需要努力提高,以适应时代的步伐,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需要。

杨丽英认为,学生相对集中的“舆论场”是宿舍、社团、集会和网络论坛。(网络论坛即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意为电子公告板,或者 Bulletin Board Service,意为公告板服务,是 Internet 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功能是由拥有账号的使用人在网页上发帖,即 Bulletin,包括公告、新闻或小报,阅读者可以在后面发表评论,即跟帖。BBS 是舆论形成的重要工具。)其中 BBS 成为大学生表达与传播舆论的首选方式。对于“90 后”大学生,新媒体显得愈加意义重大。

涂秀珍认为,高校校园具有“舆论场”特征:人员密度大、独特的生存环境、文化程度高、兴趣范围广、政治意识强,并具有共同的利益兴趣目标。同时,他们对周边的事物比较敏感、个性强、争论多。各种意见相互刺激处于活跃状态,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舆论并形成舆论源头,也就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舆论场。

从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来看,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国内关于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大多学术论文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新媒体的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两个方面。从新媒体所产生的影响这一层面的相关研巧来看,大多数研究将重点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两大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的相关资料整理归纳,可简单概括为,新媒体所拥有的独特的传播将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及更加广阔的平台。但也正是由于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等新特性也使得一些不良信息有机可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干扰。譬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蒋宏教授认为,"新媒体对教育内容和信息的多元化,教育、教学的多渠道等等的影响,使得在新媒体条件下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就是从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影响来看,汪顿在《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中指出,"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得到极大的丰富与创新。另外,新媒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出现使得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受教育者不再是单一接受灌输的角色,而更多地拥有了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双方的信任度也显现出上升的趋势。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媒体的对策而言,不少文献资料都出现了"媒介素养"这一名词。媒介素养虽源于国外,但该词被引入到我国的相关研究中,使"中国化"后的媒介素养更具有借鉴意义。正如徐振祥所指出的,"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是应对新媒体挑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另外,校园新媒体作为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不少学术论文对校园新媒体进行过专口的论述。在本课题的相关资料研巧中,校园新媒体完善和发展更多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媒体的对策部分。总之,国内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巧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在对策研巧上还相对停留在较浅层

面,可行性相对较为缺乏。因此,进一步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地对该课题的研究就更加显得必要。

3、综合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讨还处在起步阶段。学界已关注到了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较及时作出反应,从新媒体的基本认识入手,研究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关联性及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但是,由于新媒体发展演变飞快,概念的界定还缺乏确定性,有的研究范围过于狭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比较滞后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研究主体方面,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研究,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性,忽略了与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研究者协同作战的课题性研究。

二是在研究内容方面,比较多的观点是以网络为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个别观点涉及到新媒体的特征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层次及种类庞杂性,所以专门、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尤其表现在对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内容比较少地涉及。

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重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具体现象的收集、整理、分析,而缺乏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研究。

四是在研究成果方面,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系统论文、论着比较少见。另外所见的成果大多是文字性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可操作性并不凸显。

总之,随着新媒体影响的不断扩大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对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将日益受到重视,研究领域将

更加宽泛且更具有深度;二是在融合传统媒体长处的基础上,对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将更加广泛三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否熟练掌握新媒体,将是提升其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将呈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具实效性。

(二) 国外研究现状

新媒体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西方学者对新媒体的研究也比较早,也基本奠定了新媒体理论的概念系统、研究路径和理论框架。最早把媒体(或媒介Media)概念作为传播学研究任务的是麦克卢汉。他在 1964 年出版《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后来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他提出“媒体即信息”的观点。

在媒体概念的基础上,有学者进一步提出新媒体的概念。人们公认,做出这一贡献的是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Gold Mark),在 1967 年,他首次使用了“新媒体”这个词语。使新媒体这个概念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是政府领导者和核心人员的思想和意识。在 1969 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 E·罗斯托(E Rostow)向时任总统尼克松递交的调查报告中,多处使用“新媒体”一词,从而使得“新媒体”一词突然在美国媒体界直至全社会流行,并逐步扩展至全世界。当然“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流行,也和当时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无关系。作为当时的新媒体,无疑电视机的普及。当然,由于尼克松总统在大选期间干下了监听丑闻,违背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游戏规则,新媒体对这一事件的狂轰滥炸下,推动社会舆论和政治形势的急转直下,使得尼克松总统虽然政绩斐然,又获得了总统连任,也只好黯然下台,从而成了新媒体崛起和发展的殉道者。这其中已经初步显示了新媒体的威力,为理解当今时代的基本走向和特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例。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蒂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在 1995 年他出版《数字化生存》,认为信息技术并非限于计算任务,目前它已经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形象

地提出,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 DNA”,事实上逐步取代原子的概念而成为人类理解外部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核心概念和符号。尼葛洛·庞蒂的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和启发性。

就新媒体的概念与特点而言,相关研究最早就是出现在国外,所国外对于新媒体的相关研究较为完善。就概念而言,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的出现时间可追溯到40多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巧所所长高尔德马克在他发表的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之为"新媒体"。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数字技术为基础,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虽然没有定论,但可从纵向的时间层面上来进行定义,或者是从横向的技术层面上来加定义,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数字化为主要持征的。再就是关于新媒体的特点也是不少国外相关研巧的重点所在。美国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则提出"新媒体数字的方式展示,具有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和转编码性,这些技术特征为依托使新媒体具有超媒体性、超时空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点"。

从新媒体与教育的角度来看,在国外其实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国外学者更多提出的是"德育"这一概念。巧其原因,是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及风俗文化是存在差异的。然而国外关于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却是相对比较完善的。而达竖相关研究对于我国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巧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就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源而言,而最先将媒介素养与教育结合进行论述的国家是英国,英国学者利维斯首次对于理论和实践研究却是相对比较完善的。而达竖相关研究对于我国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巧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就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源而言,而最先将媒介素养与教育结合进行论述的国家是英国,英国学者利维斯首次对于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认为媒介素养就是,"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并对于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一套相应的完整的

建议。继这之后,西方各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媒介素养教育与,且成果显着。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也、在1992年也给媒介素养下了一个定义,即"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为、评估能为、创造和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背景的不同,多数西方国家选择用"德育"运一提法,其目的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基本一致的,只是这种教育更多地反映在道德教育上。在德育教育方面,美国哈佛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校内建立起了道德教育网站,而且同时期里,很多大学在校规中明确规定,在校学生只有集满道德科目所要求的学分才能最终拿到最终的学位。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方面,美国着名学者赫伯特.西蒙在《网络教育中的道德规范研究》这一文章中对于如何在网络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同一时期,由帕特里下.沃拉在自己所编写的《互联网屯、理学》这一书中,从网络虚拟环境运一角度进行分析。这些研究都侧重于对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均体现国外对于新媒体与"德育"的关系与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全国的重点大学,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是一所国家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 1、专业概况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于1984年。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1990年,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级学科,开始招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点是全国第一家被批准招生的单位,也是1998年6月以前全国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的博士点,由此培养出了全国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为后来全国同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成立。1997年5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被批准为本学科全国惟一一家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的评审中获得免答辩资格,直接进入重点学科行列。2003年,该学科博士点建设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被列入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子项目。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该一级学科下独立的二级学科。 2、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包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四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3、研究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中外德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4、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较强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分析并制定网络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对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问题思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克服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让社会主流思想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网络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控制能力,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传输他们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网络这一全新的传播渠道为某些别具用心的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他们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对外进行科技输出的同时进行思想文化和腐朽价值观的输出。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在

引进先进科技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年轻的大学生由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容易产生对蕴藏在技术后面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从而导致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盲目崇拜。[1] (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为大学里重要的教育资源。不少大学都在网上建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网络党校,网络思政大讲堂等特色主题网站,但在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吸引力不足、网站利用率上点击率不高、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网络互动平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很难吸引学生来浏览思政网站,从而失去利用先进网络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思政专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在网络新媒体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靠的组织保障。他们自身的素质往往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互联网这一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的传统的工作思路、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当他们面临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时,不仅需要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只有很好的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网络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由此可见,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

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doc

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华侨中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将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核心素养[1]。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够掌握生物学知识,养成勇于探究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用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育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一些思考。 将生命观念渗透进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以“进化与适应观”为例:在教学中渗透进化与适应观,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种的产生、群落的演替、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理解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微观到宏观的变化历程,从而形成科学的进化发展观。进化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自然界中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优胜者不一定是最强的个体,而是最适应环境的个体。这些观点都能让学生积极应对生活,应对学习,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倍增的选择转向主动的适应,使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价值。 第二、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4]。 以“模型与建模”为例,在“有丝分裂”一节教学中,教师提供磁性教具,让学生主动建构有丝分裂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物理模型。学生通过展示模型,讨论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建构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染色单体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理解有丝分裂核心概念。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5]。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科学探究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探究的过程就是在理性思维驱动下完成,一般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若论证错误,则需要重新“猜想与假设”。 以“实验设计”为例,在实验“探索酶的最适温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出

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络思想发展阶段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从1994年至今,我国络思想政治教育先后经历了酝酿萌芽、快速成长、逐渐成熟等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当前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研究、站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仍沉积不少问题,其对策是:紧扣实践,加强研究,构建完善的络思想政治体系;创新制度,完善机制,不断提升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以人为本,培育团队,不断优化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结构;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构建国家级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站。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由此拉开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络化的序幕。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此背景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一、我国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笔者将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并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其中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一)酝酿萌芽阶段——初步探索时期(1994—1999年) 从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开始,我国进入了络时代。在络时代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应络化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和探索,为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诞生积累了重要经验和前期基础。这一时期,信息络硬件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教育和科研建成投入使用,促使教育软环境初步形成;高等院校校园建设也快速发展,大学生对互联的使用走在全前列。与此同时,色情、暴力等信息也充斥络,使民受到了强烈的消极影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在络环境中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与络负面影响的矛盾斗争中探索前进并经历数年的酝酿之后初露端倪,呼之欲出。到了1998年末,处于应用互联前沿的部分高等院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进络的工作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络思想政治教育由酝酿向萌芽的过渡。从总体上 看,1994—1999年我国络思想政治教育尚处于酝酿和萌芽时期,其主要特点是: 在实践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络处于离散状态,分属两个不大相干的系统,在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显得较为被动,辐射范围窄小,主要限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能采取的措施也较为单调,主要是“防”(即监控络信息和行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诚信教育的经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培养研究 ★反“和平演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竞争意识之浅见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运用网络技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三个代表”与人才培养 ★网络化趋势下高校德育研究 ★各国德育之比较研究(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研究)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 ★我国三代领导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浅析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 ★试析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能路向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未来:文化一元化,还是文化多元化? ★儒学所倡导的“内在超越”与依法治国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主义”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久发展 ★“中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的人才及教育观 ★儒家人才观及现代意义 ★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论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 ★试论国家公务员的形象重塑

新媒体的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汇总)

定义方面已经不用搜了,就按照这个模式一部分一部分逻辑清晰一点就可以,你主要再找找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正反两方面),还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什么影响(也从正反两方面找)最后再有点建议。不用自己写,找专业点的论文就行。 新媒体研究相关资料整理 新媒体(NewMedia)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包括网络电视(Web TV) 、对话链( Chat words) 、虚拟社区、博客( blog) 、播客、简易聚合(RSS) 、手机短信、IPTV、手机报纸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已经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流行和时尚充满兴趣,成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传播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 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8154863.html,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与价值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申请者: 单位部门: .专业资料.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专业资料.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专业资料.

一、简表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意义: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这一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突破过去长期只谈“全面发展”、片面理解“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笼统地谈论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人的个性化培养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上来,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这些研究仍然是比较分散的、非系统的,而且研究者多限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内高校比较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升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全面的重视。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秉承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即尊重个性、鼓励人们发展个性、走个性化发展的成才之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借鉴了其经验,使其国民教育上到一个新台阶。比如在美国的“公民教育”理念中,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促使青年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几乎涉及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英国鉴于“当.专业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摘要:互联网自1994年接入我国,已经有十三年的时间了。随着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乃至中央高层关注并研究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2006年6月28日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 道” 。从而,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我们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从客观的时代环境的角度来讲,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当今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社会日益步入网络化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在新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条件下不断发展的需要。 1.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网络神奇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上冲浪吸引了各行各业众多公众的参与。一方面,网络改变了网民的现实生活,它通过连接个人计算机设备,从而将人们互相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并且由于网络购物、网络搜索引擎、网上求职、网络论坛等网络应用领域的出现,网民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活动逐渐在网络社会中得以实现。可以说,网络不仅改变着网民的现实生活,而且通过模拟手段将现实生活转移进网络,使虚拟的网络社会成为某种模拟现实的一种真实。另一方面,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在一电子元件和信息数据库创建一个神奇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难以克服的诸多问题。因而,同现实社会一样,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为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加强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信息网络时代带给现代社会的新课题需要通过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来解决。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并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已经深入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第4期2011年8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 al of N orth China Electri c Power U niversit y (Soci al Sciences )No .4 A ugust 2011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王威威 (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北京 102206)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利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中国传统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二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可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古代思想的积极意义而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教化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11)04-0121-05 收稿日期:2011-05-09 作者简介:王威威,女,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 C 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Wei -w ei (Teaching Dep .of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 ry Course ,No rth China Electric Pow er Univer sity Beijing 102206,China ) Abstract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 ith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The m 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research directio n are as follow s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 n modern ideolo 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 ry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 antag es of traditio nal culture for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 gical and po 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directio n ;civilization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对其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列宁提出了“政治教育”的概念:“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1]399 “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40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使用 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2] 列宁所讲的“政治教育”与毛泽东的 “思想政治工作”实质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工作,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政治均属于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即是为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思想教育。而上层建

新媒体_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徐振祥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新媒体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与优势,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必须制定相关对策与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7)06-0064-03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博客/播客/维客、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简易聚合、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是新的媒体硬件、新的媒体软件和新的信息服务方式。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但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浮躁心理蔓延,若对这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思考的话,就不能正确的鉴别和把握其本质。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信息发布失控、人际关系脆弱、西方文化霸权强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认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而无须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无论是工作场合和对象、教育方式与手段还是信息获取与传播,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灵活性和快捷性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边和平等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大为增强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是当前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阻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信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7年第6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o.6,2007(总第88期)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SumNo.88) 收稿日期:2007-09-18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07C19) 作者简介:徐振祥(1974-),男,湖南理工学院院长办公 室讲师,硕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编号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课题湖南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申请者: 单位部门: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 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 A4 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 2-

一、简表 项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名称 研究期限2010年 10 月至 2011年 9 月 姓名吴文斌年龄42技术职务讲师 项目 负责已获学位硕士所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现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 从事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及时间学生辅导员18 年 姓名年龄技术职务已获学位专业现工作岗位 周展46副教授学士高校管理分党委副书记主 要 邱国良32讲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工部 研 究 周巍31讲师硕士法学主任辅导员人 员 贺佐杰28研究实习员硕士政治经济学学生辅导员 李芳瑾27助教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辅导员 本项目研究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拟以国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参考,以深入广泛的调研、访谈为依据,结合项目组成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典型经验,综合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主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的 要 孕育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 研 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内 (二)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容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五)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 3-

整理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结构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一、涵义 1、方法与方法论 (1)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 它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具有主客体的统一性、中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2)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学说和理论。方法论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 化和发展的规律、性质、作用、特点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及运用等问题。 (3)区别联系:联系——方法是方法论的原材料和基础,方法论又反过来给各种方法以指导。 区别——质的不同,方法论是众多具体方法的共同性的升华;只有在一定的观点、原理指导下所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体系化的方法,才能成为方法论。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论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 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一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二是研究该方法的联系规律;三是研究该方法的具体规律;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科理论基础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知识借鉴 第一种是既有部分教育内容交叉,又可以直接引入某些教育方法的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第二种是借鉴学科的某些理论及方法进行移植,如教育学、系统学等。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与特点 一、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研究指明方向;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任务的工具;是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方式。 二、特点: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渗透性和交叉性的统一。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是哲学方法论,最普遍最一般的方法;第二层是一般科学方法,是具体学科的共同方法, 即通用方法;第三层是具体学科的科学方法,各门学科专有的方法。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艺术和技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建构 纵向发展结构;横向体系结构(认识方法、工作方法、调节评估方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特点:伦理方法的传承性、教育方式的内在性、使用方法的强制性。 二、主要方法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互联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高校校园己成为我国互 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这种影响是 极其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相应地,网络的迅速发 展既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同时给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提出了严 峻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互联网工具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利用网络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改变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局面,增加工作对象的覆盖面,改善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方式,提高和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第一,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博大的资源库,各 种文献资料、历史事件、政策法规。凡是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资料、政策文件和工作经验都可以找到和吸收利用,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内容。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特征,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减少了师 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仍然很紧缺,比如师资,重点院校与普 通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由于网络特有的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征,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专题片都可以上网,共同进入课堂。使普遍化思想政治教育成 为可能,有助于缩小校际差距。 第三,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它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学生 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世界 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获 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2.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首先,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不单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示,而且还可以用视频 等多种形式来表示,这种多媒体特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图像、动画和声音都被 放进了网络中,形象而直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这种形式很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其次,网络具有的即时性使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感更强。目前,许多网站具有很高的更新率,一天24小时更新时事信息,能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将它报道出来或者直接进行现场直播,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 现阶段意识形态的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发展新型的入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顺利进行。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有全球眼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地域、民族文化。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性和与世界性问题利益的关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成果和进步观念。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首先要加强国家主权观的教育。主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石。坚决抵制西方霸权主义者的“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其次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是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纽带,为此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的先进文化成果,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使我国的文化发展与时俱进。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21世纪这个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其结果必然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变化,日趋多样化。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步,它的内容就要求必须贴近现实,与时俱进。 四、加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 我国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往往面临着容易流于形式的可能,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走过场,并不能保证其队伍的专业性和高效性,而形式主义总是无法取得实效,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发展都是一种敷衍和损害,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够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这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重要问题之一,想要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其专业性、理论性和相应的教育能力,否则再完善的理论体系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播。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而新兴的科学技术,将全人类带入了新型的时代,可以称其为新媒体时代。在潜移默化之中,人类慢慢接受了新媒体时代,并且也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影响,影响具有双重性,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首先,需要了解新媒体时代的含义;其次,说明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以高校生为主,包括机遇和挑战;最后,要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什么是新媒体 1.含义 “媒体”一词首次出现大约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词源为“Medium” 传入中国后音译为媒介,与媒体的意思差不多,细微的差异在名词性质上面等,例如,媒介代表的是整体的抽象名词,媒体则是代表个体的具象名词。 媒体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充当是一个平台的作用。这个平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触碰到的作为信息存储的实体,例如磁盘等具体的存储信息的媒质;另一种是没有实体的充当载体作用进行信息传递。例如声音、图片等。以上所说的平台中所说的类型和其中所包含的所有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看做媒体的一部分。要想探究媒体自身存在的价值,首先要考虑媒体传播的信息载体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其次要看媒体传递信息的受众及其心理反应;最后还必须考虑信息传递的时间空间。以上这些必须一起组合才能体现媒体的价值。 2.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在理论上作为一个概念,具有相对性,与之前出现过的媒体时代相比,之前的媒体可以称其为旧媒体。具有新的特征。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能量与旧媒体相比更具有爆发性。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科技化也越来越迅速,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就像是爆炸的小行星一样,信息仿佛是飞流的星星碎片一样,辐射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地球几乎全部都被新媒体所覆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全人类拉入新媒体的范围之内,其爆发性是之前旧媒体不能想象无法做到的,对人类社会甚至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融合性方面远远超越旧媒体。中国有句俗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媒体也是如此。旧媒体虽然有个旧字,但是其毕竟是凝结了历代科学家们的精华而形成的,新媒体从中继承借鉴并进一步进化,并且接受现代的优秀技术将不同时期的科学融合在一起,经过调整,能力更加多功能。不僅在技术层次的提升,在市场等社会方面的价值更加高。这些都说明新媒体强大的融合性带动全人类向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一)学科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于2003年设立并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学科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科研成果丰硕的指导教师团队,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相关学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科能为研究生创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机会,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工作。 (二)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了 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培养方式 依据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及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向,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联合指导相结合;研究生学习以课程学习、自学研修、专业研讨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导师和学科组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业务学习、身体健康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且符合学院的相关规定者, 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不得超过4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生态文明教育。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基本要求为36学分,包括课程学习31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必修环节设置包括学术研讨与报告(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三部分。 1. 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的学分基本要求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毕业论 文开题之前全部完成。凡符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免修管理办法》的研究生,可在新生入学两周内申请免修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若本科阶段已修上述课程的可申请免修。补修课只记成绩, 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3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