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

(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⑪带状或⑫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⑬辽东、⑭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⑮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⑯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

1。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⑰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⑱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⑲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其中以⑳秦岭—错误!川西-错误!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

思考

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

高原等地区?

答案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的?

答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汇水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人类若修建水库选址、设计不当,易诱发地震。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探究点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探究活动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解析第(1)题,泥石流发生条件主要从地形坡度、植被状况、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等方面思考;图形显示,甲处河谷等高线密集,位于太行山东侧,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第(2)题,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有:掩埋农田村镇,摧毁桥梁道路,阻塞河道等,结合图示信息作答即可.

反思归纳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泥石流形成的因素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

(1)自然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气象、暴雨等.

①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震、新构造运动以及某些物理作用等因素。地质条件不稳定往往造成山体破碎,为泥石流提供碎屑物质。

②地貌条件主要指泥石流沟的沟床比降、沟坡坡度、坡向、集水区面积和沟谷形态等。泥石流的源头多呈环形洼地,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流的聚集,是碎屑物质和水的主要供给区。陡峭的沟坡和比降大的沟床,重力作用明显,坡面物质不稳定,使其快速流动形成泥石流,并迅速下泻.

③水文气象条件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为地下水和冰雪融水等。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2)人为因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如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破坏植被;矿山开采中的滥挖、滥采和不合理弃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修建铁路、公路,开挖渠道)。人为活动为泥石流的形成起了扩大和加快的作用,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迁移应用1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答案A

解析根据泥石流等形成条件可知,泥石流等形成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呈正相关.

探究点二我国的滑坡灾害

探究活动2011年江西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观测坡面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雨量值.监测点的过程累积雨量即为滑坡复活的临界日雨量,当达到临界雨量时,滑坡有发生蠕动变形的可能。读“监测点植被覆盖率和滑坡复活的临界日雨量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滑坡复活的临界日雨量与植被覆盖率有何关系?

(2)在有森林覆盖的坡体,影响滑坡发生与否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

答案(1)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即植被覆盖率越低,滑坡复活的临界日雨量越小;植被覆盖率越高,滑坡复活的临界日雨量越大。(2)主要有降水量及强度大小、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大小、地形的坡度大小。

反思归纳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动能有关。

一般而言,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

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体说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1)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2)岩性: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而言,滑坡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面越发育,形成的滑坡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规模较大的高速滑坡。总之,滑坡的活动强度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迁移应用2关于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坡体位置越高、体积越大,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就越大

B.滑坡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就越小

C.滑坡体位置越低、体积越大,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就越大

D.滑坡体位置越高、体积越大,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小,危害程度就越小

答案A

解析滑坡是岩体受重力作用从高处滑落低处的现象。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滑坡是我国山区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灾害错误!

1。泥石流经常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A。黄河河口三角洲 B.内蒙古高原

C。江南丘陵D。天山北麓

答案D

解析泥石流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岩石破碎;坡度大且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综合考虑天山北麓最符合。

2。下面为“醉林示意图”,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崩塌B。滑坡

C.水土流失D。地震

答案B

解析由图中坡体整体滑动的特征,可以确定为滑坡现象,故选B。3。2014年7月4日,在新疆博州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牧业三队库苏木齐克草场与那仁郭勒夏草场交会处,山体发生严重滑坡,造成当地6名牧民遇难,1 500多只(头)羊和牛被埋。关于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先兆

C.该滑坡是由于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层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答案C

解析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地质灾害发生时一般都有前兆,滑坡的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暴发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

答案A

解析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5。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位于________(填代号),分析原因.(2)②处泥石流多发生在________季,原因是什么?

(3)③处滑坡和泥石流较少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陡峻;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植被破坏较为严重.

(2)夏夏季气温高,大量积雪和高山冰川融化形成洪水,产生泥石流.

(3)③处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缺少降水,地表以沙漠为主,因此滑坡和泥石流较少发生.

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1.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A。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B.地震、泥石流、滑坡

C。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D.地震、火山、海水入侵

答案B

解析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有10多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

2.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火山喷发C。滑坡 D.泥石流

答案A

解析地震是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4.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暴雨和泥石流

B.火山和地震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抵御能力无关,而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第4题,火山和地震均属地质灾害,且火山可以诱发地震灾害。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据图回答5~6题。

5。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干旱 B.寒潮 C.沙尘暴D。滑坡

6。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C。气候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D。植被破坏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

答案5。D6。D

解析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滑坡。滑坡一

般发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一。

7.下列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

B。滑坡和泥石流在平原上也常有发生

C。泥石流破坏力很强,而滑坡则无破坏力

D.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答案A

解析滑坡和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均较大,滑坡不会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等。

8。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很广

B。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与重力作用无关

C.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D.大暴雨不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A

解析滑坡与泥石流均与重力作用有关,但二者的成因不同,滑坡和泥石流均可能因大暴雨诱发。

[能力提升]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9~10题。

9.我国六大区域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D。华东地区

10.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D。丘陵

C.平原

D.高原

答案9。B10.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多,华东地区最少,华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2010年2月25日12时56分50秒,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元谋县交界处发生里氏5。1级地震,地震造成楚雄州元谋、禄丰、武定、牟定4个县17个乡镇191个村委会55 294户237 764人不同程度受灾,受损水库达13座。据此回答11~12题。

11。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12.此次地震对当地农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

答案11。C12.B

解析第11题,云南楚雄地处我国西南地壳活跃区,该区域正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形成地震。第12题,此次地震造成农村人员的伤亡较大,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差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而与当地的降水无关。

13.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答案C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发. 14。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______。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灾情分布是____________。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5)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总结此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答案(1)地震我国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且处在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西多东少东重西轻

(2)泥石流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结构破坏严重,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3)地震频发使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因为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突发.

(4)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 (5)西南地区

见下表:

15.

(1)分析台湾多断层分布的原因。

(2)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成因。(3)列举②处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导致岩层受力断裂错位.

(2)②较大。原因是②地距震中较近,且地质构造不稳定.

(3)滑坡、泥石流。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课标要求】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与危害。 2、掌握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 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学习难点】 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学习流程】 课前: 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 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 课堂: 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 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 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 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 【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二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三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__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________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________。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________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____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________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4、地震灾害的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________。总的来说,我国________地震活动比________弱。 二、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分布与危害:我国泥石流与滑坡________、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分布与________、________有着明显的关系。 2、泥石流的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________、________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________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________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以西的高原上,致灾效应不突出。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1。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2。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 【自主学习】 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 2.我国的地震灾害 (1)基本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 ****************** 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 西部东部 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 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 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 (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 【跟踪训练】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截至发稿时,已有245人获救,1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目前仍有人员受困,救援仍在持续。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台湾多断层分布的原因。 (2)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成因。 (3)列举②处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解析: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碰撞地带附近,地壳强烈活动形成断层.①地发生地震,较近的②地震中距小,附近断层多、地壳稳定程度差,所以烈度更大;此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导致岩层受力断裂错位. (2)②较大.原因是②地距震中较近,且地质构造不稳定。 (3)滑坡、泥石流。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自主学习】 1.泥石流灾害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 (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⑪带状或⑫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⑬辽东、⑭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⑮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⑯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 1。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⑰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⑱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⑲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其中以⑳秦岭—错误!川西-错误!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 思考 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讲 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讲 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一、地震 1.地震的基本特点 (1)分布范围广。 (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地震的成因 (1)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地震的分布 (1)我国的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 (2)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二、泥石流灾害 1.主要类型⎩⎪⎨⎪⎧ 暴雨泥石流:发生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经102°以西的高 原上 2.形成 因素 ⎩⎪⎨⎪⎧ 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 暴雨决定性因素等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 积等

3.分布 界线 界线以西 界线以东 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 凉山、乌蒙山一线为界 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呈零星分布 三、滑坡 1.成因⎩⎪⎨⎪⎧ 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 以及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 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 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6~8月。 3.分布 界线 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 差异 东西 差异 东部 稀疏 西部 较为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省际差异 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贵州等省 考点|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考点整合] 1.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成因、特点与分布 地质灾害 多发原因 特点 分布 地震灾害 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 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 处,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带之间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分布不均,震中呈条带状分布。西部主要的地震带有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红河地震带,东部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郯城—庐江、河北平原、汾渭、燕山和秦岭地震带 滑坡和泥多山的地形、雨量集中、范围广、危害大 泥石流的分布以燕山、太行山、龙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泥石流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滑坡、泥石流灾害 【考点精讲】 我国滑坡、泥石 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 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时间分 布特点 泥石 流 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滑 坡 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 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 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地域上的总特 点 【典例精析】 例题1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4)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就你所知,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思路导航: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及防御等知识和读图分析、推理的能力。由题目可知:①我国泥石流分布区主要是山地集中而且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②A地位于我国的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崎岖;③B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它的发生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状况、气候特点关系密切。 答案:(1)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但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3)毁林开荒;开矿;工程建设等。 (4)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例题2 (新课标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 滑坡灾害。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练习(含解 析)湘教版选修5 2013年10月31日11时0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发生里氏5.5级地震,共造成受灾人口35 420人,倒塌房屋178间,轻伤12人。据此完成第1~2题。 1.吉林松原地震的发生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 A.⑤与⑥ B.①与⑤ C.①与② D.②与⑥ 2.与地震无关的灾害是( ) A.火灾 B.泥石流 C.滑坡 D.寒潮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各省区发生的地震多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有关。第2题,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火灾、疫病等相关灾害。 答案:1.B 2.D 读xx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高原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4.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解析:第3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台湾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4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答案:3.C 4.D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截至22日18时,雅安地震已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踪,11 470人受伤,其中重伤968人。结合材料完成第5~7题。 5.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而形成构造地震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1.种类齐 2.分布广 3.危害大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300倾角插入亚洲大陆之下,伸达我国东北的产物。震级为5~7.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用。我国的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l00.270千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l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100~160千米,它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为广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之内,西部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带有的深达60~70千米。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处于不同板块相互交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上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学业达标训练: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业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B.降水持续时间长 C.地形更为复杂崎岖 D.植被覆盖率低 2.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泥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主要是冰川泥石流 B.川滇地区是暴雨泥石流 C.黄土高原是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华北地区是冰雪融水引发的泥石流 3.我国山区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人为原因有( ) A.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B.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C.农民在山区大量修筑梯田 D.山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 1.C 2.D 3.B 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增大了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第2题,华北地区是大气降水引发的泥石流。第3题,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地表岩石松散,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据此完成4~6题。 4.2014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 A.粤、桂、滇 B.滇、川、赣 C.浙、湘、鄂 D.川、陕、鄂

5.造成5月28日与8月23日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壳活动 B.地形状况 C.雨带分布 D.植被状况 6.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发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 ) A.4~9月 B.10月至次年3月 C.6~11月 D.12月至次年5月 答案 4.B 5.C 6.A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滇、川地质灾害等级为4级和5级,赣为3级,5月28日这三省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第5题,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区是川、渝、陕、鄂、鲁等。不同时间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明显差异与气象条件有关,联系我国雨带的分布来解答。第6题,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与夏季多暴雨分布有关,影响我国的夏季风4月份登陆,9月份南撤,10月退出大陆,因此A对。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其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回答7~8题。

2023年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重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 1、自然灾害的重要类型和特点 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提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拟定性、周期性与不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导致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重要的气象灾害 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涉及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重要地质灾害

地震内力 作用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 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 的地面震动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 量大小。烈度:衡量地 面受到影响和破坏限 度,重要取决于震级, 还与震源深度、震中 距、地质构造等相关 分布广泛、 危害大、伤 亡大、突发 性强 重要集中于环太平 洋和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 滑坡外力 作用(斜 坡重力 作 用)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 下滑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 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 的触发作用 分布广泛, 危害大,伤 亡大,突发 性强 重要集中在地形崎 岖的山地,如欧洲 南部的阿尔卑斯山 区、中国的横断山 区、南美安第斯山 区 4、重要海洋灾害 类型成因重要分布地区 海啸是由于海底忽然变动引起海水的 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 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 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 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 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 二、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 1、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 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因素 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 多发区 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 慢的影响 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 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 多发区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 块的交界处 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 大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分布地区重要灾害形成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海洋灾害带重要指东部和南 部海域 以台风、风暴潮、暴 雨、赤潮等为主 受海洋环境影 响 对海洋渔业和海洋钻 井平台、船舶、港口 导致危害 东南沿海灾害带重要指连云港以 南的东南沿海地 区 以台风、风暴潮、暴 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为主 受海洋与陆地 双重环境影响 对城市、港口、海水 养殖等导致危害 东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三级阶 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等 为主,此外东北的霜 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 著 是许多大江大 河的下游地区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 重 中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二阶梯 以暴雨、洪涝、交通雪 灾、地震、滑坡、泥石 流等为主 是自然环境复 杂、地表物质 不稳定的地带 对农业、工业及交通 与建筑物导致严重灾 害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教学设计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说课教案 巴彦县高级中学刘晓峰 一、设计理念 地理是一门常识性学科,地理所研究的知识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的飞速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地理信息与地理模拟平台,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本课设计上我从生活实际出发,适当有效的运用多媒体,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态度,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适应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湘教版的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日趋严重的地质灾害直接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对地质灾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人类生产活动、防灾减

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学习对学生终身有利的地理”的具体表现。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高中地理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 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依据此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按照课标的要求,参照教参、教材我制定本课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理解地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掌握防御地质灾害的方法、措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灾害观,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为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做正确而有利的宣传,明确人类活动应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_滑坡》教案湘教版

《滑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滑坡的发生条件; 理解滑坡的危害; 了解如何防御滑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滑坡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时的滑坡情景,了解滑坡的概况和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分析滑坡发生条件;通过滑坡灾后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归纳滑坡的危害,并引入深层思考并设计滑坡的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滑坡视频及课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防灾和抗灾意识;养成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滑坡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归纳滑坡的危害及相关的防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与实际的滑坡类比,从而正确归纳出滑坡的发生条件。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诱思探究法;问题导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利用图片显示灾情报道让学生来说是什么灾害?导入新课——滑坡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新课部分,我选择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滑坡的形成条件,因此这部分会采取模拟实验及相关的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开展。 1、滑坡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展示:今年暑假中在鲁甸灾区的滑坡图片和视频,引入滑坡的概念; (同学们不禁要问了,这些灾害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讨) 2、滑坡的发生条件: (老师拿出滑坡的模型并分组发下去,然后提出对每一组的要求) 模型介绍:教师介绍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注意点;

实验材料:模型共6个。其中1号用来演示降水与滑坡的关系;2号两个模型坡度对比较大用来演示坡度与滑坡的关系;3号用来演示岩石破碎程度与滑坡的关系;4号用来演示植被与滑坡的关系;5号用来演示地震与滑坡的关系;6号演示人类活动与滑坡的关系。每组配发竹片用于拨动土层;备两瓶开口有喷水孔的水瓶,在实验时让学生选择使用。 实验:学生分为6组,分别发给不同的模型。 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滑坡?结合课本内容,实验时间10分钟,找学生说出各组的结论(每组至少一人,可由同组人补充) 第一组:用水瓶模仿降水,较大的长时间的降水易出现滑坡。一号模型; 第二组:二号模型,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坡度大小对滑坡的影响,得出“无坡不滑”的结论; 第三组:裸露的岩石,什么方法也不会滑坡,得出结论岩石破碎也是滑坡的必要条件。 第四组:地表植被破坏,易诱发滑坡。 第五组:地震越强烈,烈度越大,滑坡发生可能性越大。 第六组:通过工具的使用,沿坡下修筑公路、房屋时易导致坡度不稳,诱发滑坡。 在分析该原因时,学生的分析角度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提示学生从模型本身的因素和外界因素(坡面物质、模型坡度和洒水)进行分析,辅助学生回答; (以上是关于模型的分析,归因到影响因素:模型的坡面物质、坡度以及洒水这个外界因素。利用这个直观的模拟实验的展示,学生能够根据这些因素较容易地分析出模型产生现象的原因;之后再与实际的滑坡相联系,这样的过渡,学生较易接受) 小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条件并归纳为:天、地、人三方面。 滑坡的形成条件:天:降水 地:坡度(必要条件); 破碎的物质(必要条件); 植被 地震; 人:人类活动 在这些因素中,哪些是必要条件,哪些是诱发因素?其中人类活动在众多诱发因素中比较明显,具体有哪些人类活动易诱发滑坡呢?课件展示出几种现象,让各组分别演示出来,并解释原因。(10分钟) (以上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的突破。)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授课主题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 授课目标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 学习重难点掌握各种灾害形成因素以及影响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 1.1定义:是因或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1.2影响因素:主要受因素和因素影响 1.3分布地区: 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来看,主要分布在、地区。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会收到洪涝灾害的威胁。 1.4危害: (1)对人员及财产的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如2021年7月河南郑州洪涝灾害) (3)经济损失程度: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经济损失越大。 【即学即用】下图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的是() A.冰雹 B.洪涝 C.台风 D.干旱 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春季有时 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试分析主要自然原 因。 2.干旱灾害 2.1 干旱:因或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2 干旱灾害: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3 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的旱灾最为严重。 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年季变化大);华南、华北、西南和江淮地区(最为频繁、最严重) 2.4 危害: (1)对种植业的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对畜牧业的危害: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对水资源的危害: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引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4)引发其他灾害: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台风灾害 3.1台风: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已上。 3.2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 3.3台风的结构 3.4危害: 狂风——吹到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 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3.5我国台风灾害: 分布地区:地区 多发季节:季节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一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 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 教学过程: 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 4 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 ( 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 板书: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 师:(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 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 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 板书: 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 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 总结:人员的死亡,财产的损失,自然资源与地表环境的破坏 师:(转折)地质灾害除了地震灾害还有?下面来学习一下泥石流灾害, 板书:泥石流的分布于危害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系列篇,在此前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的原则认识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教材介绍的比较概略,只是从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然而这三种灾害在我国无论是危害地区还是危害程度都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同时也把这节课做为自然灾害的专题来复习,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知识

6-2地质灾害 学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2 地质灾害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 2.简述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一、地震 1.概念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的要素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源深度: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③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④震中距:指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⑤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⑥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⑦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危害 ①造成房屋倒塌。 ②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③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④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⑤破坏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 ⑥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4.分布地区 ①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②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 1.概念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滑坡多发地区 ①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 ②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 ①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 ②堵塞河道。 ③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三、泥石流 1.概念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 ①地势陡峻。 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3.危害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学考要求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根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原因 〔1〕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加之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3.分布 我国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西部有六大地震带,东部有七大地震带,总体上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4.预报:地震监测系统。 我国地震成因及分布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特别提示]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灾情却比西部严重的原因 灾情的大小除与灾害本身的强度有关外,还与经济开展水平上下有关。 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小,经济开展水平低,经济密度小,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灾情轻。 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大,经济开展水平高,经济密度大,地震造成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灾情重。 读“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图示,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 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泼,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局部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兴旺、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泥石流 〔1〕类型:包括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 〔2〕分布 ①分界限: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 ②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③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 〔3〕原因

2020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3节防灾减灾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一.doc

第3节防灾减灾 (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要向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垂直的高处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 B.做人工呼吸前首先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 D.大雾和沙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解析] 第1题,在泥石流和滑坡中自救时,特别是在山区扎营,切忌在谷底扎营,因为滑坡、泥石流像洪水一样,它们会直接冲向谷底,造成危险,应在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扎营。第2题,洪水中的救助互救更重要,故A项错。洪水一般与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有关联性,与地质灾害关联性不大,所以C项错。大雾和沙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且含有大量的微小尘粒,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故D项错。 读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3~4题。 3.针对a处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可修建的防御工程是( A ) A.格栅坝B.水库 C.梯田D.堤坝 [解析] a、d处是汇水区,b、c处是山脊,所以a、d处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且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a处最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修建格栅坝有利于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4.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C ) A.向北B.向南

高中地理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2课时)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第2课时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能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区的主要灾害类型。 2.掌握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重点) 3.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阅读教材P72第1段~第4段,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特点 (1)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 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 (2)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 (3)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 2.主要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水土流失,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3.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质地疏松,易被侵蚀。 (2)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 (3)夏季暴雨较多,冲刷强烈。 正误判断: (1)从土壤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 (2)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 【提示】(1)√ (2)√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而黄河泥沙的90%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以加强中

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关键。 教材整理2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阅读教材P72第5段~P74,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原因 错误! 3.地震灾害的特点:活动强度大、频率高、危害大。 正误判断: (1)川滇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灾害多发。( ) (2)加强对川滇地区监测,可以准确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损失。( ) 【提示】(1)×川滇地区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 (2)×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土壤约5.0×109 t,占世界总流失量的1/12(6.0×1010t)。全国水土流失面积1.53×106km2,占国土面积的16%。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 4.3 ×105km2,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70%左右。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1.1×105km2。目前黄土高原的年水土流失总量已达2.2×109t,比1949年提高了31%。 探讨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当地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且量大。 探讨2: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哪些灾害? 【提示】加剧当地的干旱,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