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

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

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山地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毁坏城镇、村庄、农田,破坏工厂、矿山、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和国防等各种设施,破坏生态环境。山地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大概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总损失的四分之一。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山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达1000到1500人。

山地灾害危害城镇

山地灾害危害交通

山地灾害危害水利水电事业

山地灾害危害工厂、矿山和村庄

山地灾害危害旅游

山地灾害危害农田

山地灾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对山地灾害的影响»

地震本身是一个破坏活动,它会造成山体开裂和错位移动,使岩土松动。地震发生时大地震动强烈,被破坏的山坡非常容易顺破裂面向下滑动,从而形成滑坡。中国山区在地震后的滑坡非常多,有的山坡整体往下滑形成山崩,并伴生规模大小不同的滑坡、崩塌、山剥皮等。数量众多的滑坡、崩塌又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一旦有合适的降水,就会形成泥石流。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诱发了15000余处山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地震总损失的1/3……

人类活动对山地灾害的影响»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主要通过改变山地灾害的形成条件,导致山地灾害的发生发展。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主要有,对森林的过度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陡坡耕作,采矿、筑路等大型工程建设任意开挖山坡、任意排弃废石废渣,水利设施修建标准低、质量差等造成水库或渠道渗漏、溃决,在行洪区修建城镇从而挤占河道、缩小行洪断面等。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者为山地灾害的形成提供固相物质,或者为山地灾害的形成提供水源条件,或者使建筑物处于山地灾害的危险区,促使了山地灾害的发生发展。

要山地灾害类型在成因上有什么联系?»

各种山地灾害均发生在唯一特定的环境即山地环境内,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各种山地灾害在形成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形成的同一性和互动性。

山地灾害形成的同一性

山地灾害形成的互动性

什么是山地灾害链?»

山地灾害链是指一种山地灾害发生后,其他山地灾害也接连发生,各种山地灾害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的灾害现象。山地灾害链有下列9种。

泥石流→崩塌或滑坡灾害链

崩塌或滑坡→泥石流灾害链

冰崩或雪崩→泥石流灾害链

泥石流→崩塌或滑坡→高含沙山洪→山洪灾害链

崩塌或滑坡→泥石流→高含沙山洪→山洪灾害链

冰崩或雪崩→泥石流→崩塌或滑坡→高含沙山洪→山洪灾害链

水土流失→高含沙山洪→山洪灾害链

水土流失→高含沙山洪→崩塌或滑坡→泥石流→高含沙山洪→山洪灾害链

山洪→高含沙山洪→崩塌或滑坡→泥石流→高含沙山洪→山洪灾害链

山地灾害能够预防吗?»

山地灾害和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一样具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并逐渐被人类所认知。目前,从事山地灾害研究防治的专业人员,已经可以根据山地灾害发生的背景条件划分出灾害的危险区,使人类活动避开危险区;并通过对灾害点的监测,及时捕捉灾害发生前出现的异常征兆,对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迅速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将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可以肯定地说,人类可以预防和减轻山地灾害。如,1985年6月12日,发生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长江西陵峡新滩镇的大型滑坡,由于预报准确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有效,新滩镇457户的1371居民无一伤亡。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城镇、重要居民点的防灾、减灾工作?»

山地城镇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是山区精华之所在,居民点亦是人口集中之地,即使小规模的山地灾害发生在城镇、居民点或周边地区,都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在这方面有很多惨痛的教训。如1987年巫溪县南门湾岩崩仅有0.7万立方米,却造成电力公司楼房和民房被毁,死亡102人。2001年5月1日,重庆武隆县城乌江北岸,一个体积仅1.2万立方米的小型崩塌性滑坡摧毁了一幢九层商住楼,造成79人死亡,7人受伤,319国道中断4天4夜。

同时,山地灾害的突然暴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对人们造成强烈的精神冲击,从而可能造成本地区政府管理职能的暂时中断,引起社会动荡。这种危害造成的间接损失有时可能超过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因此积极开展城镇

和重要居民点的山地灾害的防治,就抓住了防治工作的重点。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是由泥沙、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混合组成的一种特殊流体。它暴发时,山谷轰鸣,地面震动,浓稠的流体汹涌澎湃,沿着山谷或坡面顺势而下,冲向山外或坡脚,往往在顷刻之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样。西北地区称为“流泥、流石”或“山洪急流”,华北和东北山区称为“龙扒”、“水泡”、“石洪”或“啸山”,云南山区称为“走龙”或“走蛟”,西藏地区则称为“冰川暴发”,台湾、香港地区称之为“土石流”。

泥石流的类型»

根据泥石流的性质、激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发生位置、危害性、流体中固体物质颗粒组成、发生频率高低、规模大小、泥石流形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对泥石流进行分类。从不同的方面去认识泥石流,然后把各种分类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就可以较全面地认识泥石流,为有效防治泥石流提供科学依据。常见的泥石流分类有8种。

泥石流的流体性质

激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泥石流发生的地貌位置

泥石流的危害性大小

泥石流流体中固体物质颗粒组成

泥石流发生频率的高低

泥石流一次带出的物质量

泥石流形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泥石流形成区的特征»

泥石流形成区一般位于泥石流沟的上游段,地形呈漏斗状,周边高,中间低,出口向下游,沟床纵坡陡急,地形有利于松散碎屑物质和水流的汇集,形成泥石流

的松散碎屑物质主要由此段供给。这里山坡陡、表层破碎,坡体不稳定,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很多,植被的生长环境差、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在此段形成,并向下游流动。

泥石流流通区的特征»

泥石流流通区一般位于泥石流沟的中游地段,多为峡谷地形,沟谷两侧岸坡急陡,沟床纵坡大,多陡坎或跌水。此区段是连接泥石流形成区和堆积区的中间地段,泥石流以通过为主,流量变化不大。

泥石流堆积区的特征»

泥石流堆积区又被称为泥石流的沉积区,位于泥石流沟的下游,多呈扇形或锥形,是泥石流体的停积地段。这里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地面坎坷不平,有的还有多条与沟道大致平行的起伏状垄岗。由于每一次泥石流堆积物的停积部位不一致,受泥石流堆积物阻塞的影响,这里的沟道不稳定,常常发生改道等变化。

泥石流堆积扇和堆积锥»

在泥石流沟下游的平缓开阔地带,因泥石流活动停止而留下了大量泥沙石块,又被称为泥石流堆积物或沉积物,其平面形态往往呈扇形,故称泥石流堆积扇;也有的呈锥形,称为堆积锥。

山坡型泥石流有什么特征?»

山坡型泥石流一般发育在尚未形成明显沟槽且陡峻的山坡(坡度20~40度)上,有一定汇水条件的凹型坡面,坡体上有一定厚度的松散碎屑物(一般不小于0.5 m)。山坡型泥石流规模较小,流域面积一般≤0.5 平方公里,没有明显的形成区和流通区,堆积物多为一次性搬运,泥沙输移量为数十立方米至数千立方米

形成泥石流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有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丰富的水源和陡峻的地形等三个基本条件。

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条件

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条件

形成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条件»

沟内的斜坡或沟床有足够数量的松散堆积物,能为泥石流形成提供必要的固体物源。山坡表层岩石风化破碎后形成的残积物、坡积物,滑坡、崩塌发生后在坡脚和沟床上形成的松散堆积物,沟谷中各种沉积物及人工开山采石、采矿、隧道施工和筑路开挖、水利水电站工程建设等的弃渣,是最常见的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来源。

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条件»

泥石流沟一般具有陡峻的地形,为泥石流形成和向下运动提供必要的位能(势能)条件。典型泥石流沟上游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地形,山坡坡度多为30°~60°,沟床纵坡一般大于13°。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承受周围山坡上的松散碎屑物质,也有利于集中水流,还有利于水流与松散碎屑物质混合和在运动过程中搅拌,进而转化为泥石流。

形成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水不仅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泥石流的动力条件,而且还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在我国,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来自暴雨;在青藏高原边缘现代冰川发育的地方,冰雪融水也是泥石流重要的水源。此外,冰湖、水库、堰塞湖等溃决时,下泻的水体,也是激发泥石流的水源。

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冰雪融水。在多雨年份,区域性或局地性暴雨多激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如1981年夏季,我国的广大地区普遍发生暴雨,导致泥石流和滑坡强烈活动,四川省山区同时有1000多条沟暴发了泥石流。

多大的暴雨容易或者可能激发泥石流?»

泥石流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日雨量超过暴雨标准(日雨量≥100毫米),或10分钟降雨≥11毫米、1小时降雨≥36毫米发生在山区就可能激发泥石流。

人为泥石流»

因人类经济活动而强化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引起的泥石流事件,称为人为泥石流,如因采矿弃渣引起的泥石流称为矿山泥石流。

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有四种。

破坏森林造成人为泥石流

不合理的工程开挖造成人为泥石流

弃土、弃渣造成人为泥石流

水库、引水渠道渗漏造成人为泥石流

破坏森林造成人为泥石流»

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垦农田和放牧使森林植被破坏,山坡失去保护,山体裸露,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山坡冲沟发育,破坏山体的稳定性,造成滑坡、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大量出现,最终就可能造成泥石流活跃。

合理的工程开挖造成人为泥石流»

在铁路、公路、水利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合理的工程开挖造成山体滑坡、崩塌发生,进而引起泥石流发生。

弃土、弃渣造成人为泥石流»

工程建设、采矿、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为泥石流的形成直接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碎屑物质。

水库、引水渠道渗漏造成人为泥石流»

水库、引水渠道渗漏和斜坡上的水田渗漏,造成大量水体渗入斜坡岩体诱发滑坡后,产生泥石流;水库、渠道溃决,直接造成溃决型泥石流。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

泥石流是最具危害性的山地灾害之一,常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国家区域发展和公共安全等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了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年均造成约10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100亿元。

泥石流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冲刷、淤埋、冲击、磨蚀和堵塞等。

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的强烈冲刷

在泥石流沟的下游及堆积扇淤埋各种建设物

冲击和撞毁桥梁、堤坝、房屋等建筑物

泥石流通过排导沟和坝体时造成严重的磨蚀

泥石流体堵塞涵洞、桥梁,形成漫流改道

泥石流爬上岸坡造成意外损失

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的强烈冲刷»

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大量坡面土体和沟床内的泥沙被泥石流冲走,山坡上土层被冲刷而形成难以利用的荒坡,沿沟岸坡垮塌,使两岸堤防、农田、房屋、交通、水利电力设施等遭到破坏。

什么是滑坡和滑坡灾害?»

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的发生给当地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称为滑坡灾害。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滑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滑坡的基本要素有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后壁,滑坡侧壁和滑坡剪出口等(见下图)。

(1)滑坡体(简称滑体):斜坡上发生滑动的岩土体。

(2)滑动面(简称滑面、滑带):滑坡体沿其下滑动的界面。滑动面常为平整、光滑的结构面,多有擦痕。

(3)滑坡床(简称滑床):滑坡体以下的稳定岩土体。

(4)滑坡后壁:滑体下滑后,后缘暴露出的陡壁。

(5)滑坡侧壁:位于滑坡体两侧的陡壁。

(6)滑坡剪出口:在滑坡体的最前端,滑动面与地表面的交线。

(7)滑坡洼地和滑坡湖:在滑坡体后部,由于差异运动形成的洼地称为滑坡洼地,积水后便是滑坡湖。

(8)滑坡台地和滑坡台坎:由滑坡体的分级滑动而形成的阶状地形,缓倾为台地,陡倾为台坎。

滑坡组成与剖面特征»

滑坡体的物质组成与原坡体(未滑动前的斜坡体)基本相同,但滑体内部结构与原坡体相比较却有很大差别,其主要表现是结构变得十分松弛,甚至出现架空、空洞等现象。

滑坡的危害»

滑坡的危害是指滑坡发生后对地表各种建筑、江河水体、森林生态和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

滑坡对线性工程的危害

滑坡对房屋的危害

滑坡对江河的危害

滑坡对森林生态的危害

滑坡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

滑坡对线性工程的危害»

滑坡对线性工程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线性工程在滑坡体上,滑坡滑动推动线性工程一起运动,使线性工程毁坏。

(2)线性工程在滑坡前缘,滑坡发生后将线性工程埋没,产生灾害。

滑坡对江河的危害»

滑坡对江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滑坡体下滑,堵断江河,形成土石坝;回水对上游产生淹没危害,溃坝后对下游两岸产生强烈冲刷。

如1989年重庆市巫溪县中阳村滑坡阻断西溪河,回水淹没坝上游下堡镇和一个小型发电厂。2000年4月19日,在西藏林芝地区发生的易贡扎木隆巴大滑坡堵断易贡湖口,形成高100多米的土石坝,回水淹没坝上游的茶厂和数万亩菜园,60天后溃决,冲毁318国道和数万亩森林,洪峰直达印度北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滑坡前部伸入江河中,阻碍航运。

著名的新江滑坡和鸡爪子滑坡前部都伸进长江航道中,使河床形成了险滩,给航船通行造成困难。

(3)毁坏沟河两岸建筑设施

沟河两岸滑坡,首先是破坏沟河两岸的原始地貌环境,及建设在沟河两岸的各类建筑物。

滑坡对森林生态的危害»

西部山区森林植物大多比较好,一旦发生滑坡,对其危害也是相当大的。199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科学家在四川省西昌市关把河进行地质灾害考察时,大暴雨骤然来临,突然见到大片森林向关把河方向运动,他们立即停下脚步往下看,前部的泥土已向沟冲来,见到前部-中部的树木依次倒下,十多分钟后后部的森林也全部向一个方向倒下,沟里堵成高30多米的土坝。

滑坡形成的条件»

滑坡形成的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主要受地质、地形影响,主要有:地形坡度、坡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外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当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满足时,在某种外部因素的激发下,就会发生滑坡,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主要有:降水、流水、地震及一些人为因素。

地形条件

地层岩性条件

地质构造条件

降雨对滑坡形成的作用

流水对滑坡形成的作用

地震对滑坡形成的作用

地形条件»

据调查统计分析,易于滑坡形成的地形坡度多在10°~35°,尤其以20°~35°的坡度最利于滑坡的发生。

地层岩性条件»

有利于滑坡形成发生的地层岩组称为易滑岩组。如侏罗纪、白垩纪的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煤系地层、三叠纪以前的砂板岩、千枚岩等。

地质构造条件»

滑坡滑动需要在坡体内有完整的软弱结构面,滑坡的后缘及两侧则可能是层面、节理、裂隙等。这些在滑坡形成中可供利用的结构面称为优势结构面。

降雨对滑坡形成的作用»

雨季是滑坡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大雨暴雨后和长降雨中更容易发生滑坡,据统计80%以上的滑坡发生在雨季。雨水降到地表后,会对坡体产生3个作用。

①侵蚀软化作用:雨水渗透到地下,在软弱结构面上富集,使岩土侵蚀软化,抗剪强度迅速降低。

②增重作用:雨水渗透到地下,可迅速增大坡体的自重、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从而造成滑坡的发生。

③水劈作用:雨水到地面,沿裂缝迅速渗透到地下,并很快充满裂缝,对裂缝两侧壁产生较大的侧向压力(水劈作用),使滑坡迅速启动。

流水对滑坡形成的作用»

流水对陡坡脚的冲刷,使起支撑作用的坡脚岩体被破坏,从而引起滑坡发生。

地震对滑坡形成的作用»

地震对斜坡的振动作用十分复杂,水平振动和垂直振动几乎同时交替进行,其作用结果相当于增大滑坡的下滑力,减小滑坡的抗滑力,使滑坡在地震过程中同时发生。

据调查研究,地震区的滑坡分布主要集中在VI度以上烈度区,VI度以下烈度区很少有滑坡分布,所以可以把地震诱发滑坡的烈度下限定为VI度。

滑坡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人为因素在加速滑坡的形成、加快滑坡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滑坡的形成

过程中人为因素很多,如开挖坡脚、大药量放炮振动、生产生活用水的侵蚀作用和人工堆填加载作用。

开挖坡脚引起滑坡

大药量爆破引起滑坡

生产生活用水、渠塘渗透引发滑坡

人为加载作用引发滑坡

开挖坡脚引起滑坡»

开挖坡脚削弱滑坡体前部的抗滑支撑作用,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常常因不科学的的开挖坡脚,引起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如317国道妥昌段K351老滑坡因公路扩建开挖坡脚引起复活而滑动。

大药量爆破引起滑坡»

大药量爆破对地表产生的振动作用不可忽视,重庆市华蓥山煤矿厂区、川南煤矿区,因坑道放大炮采矿引起了地表大量塌陷。放炮采石引发滑坡的例子也不少。

生产生活用水、渠塘渗透引发滑坡»

生产生活用水、渠塘渗透引发滑坡的例子也很多。四川省汉源县东沟昔达格地层滑坡,因新开稻田灌水渗漏引起,体积80多万立方米,滑到冲沟对岸,埋没民房,造成34人死亡;1970年,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公园滑坡,因水池渗漏而引起滑动。

人为加载作用引发滑坡»

在新建公路、铁路、矿山的外边坡上,不合理的堆放大量的废石或弃渣,增大了边坡的下滑力,从而容易引发滑坡。

滑坡形成的过程»

滑坡的形成一般要经历蠕变、蠕滑、滑动和停止四个阶段。

(1)蠕变阶段:滑坡形成的初期,地表无明显的开裂变形迹象,滑动面还未形

成,滑动面连带土体仅开始蠕变,没有位移。

(2)蠕滑阶段:滑坡后缘弧型裂缝开始形成,裂缝逐渐扩大联通,滑动面从后缘、前缘逐渐向中间发育,但滑动面未完全贯通。到本阶段末期,滑动面上段有蠕滑变形,没有整体位移变形。

(3)滑动阶段:后缘裂缝出现加速变形,滑动面完全贯通,整体滑动开始。因滑动面上的抗剪特性不同,可能出现高速滑动、中速滑动和低速滑动。

(4)滑动停止:对于中高速滑动经过一个滑动过程便进入停止滑动的相对稳定阶段,对于低速滑动,滑动阶段和停止阶段交叉进行,可能经历数天、甚至数年。

滑坡的类型有哪些?»

滑坡的类型很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按滑坡体的组成物质可分为:土质滑坡、半岩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三大类;按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可分为:暴雨滑坡、地震滑坡、冲刷滑坡等八类;按滑坡的规模可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巨大型等;按滑坡运动力学特征分为:牵引式、推动式两类;按滑坡运动速度可分为:蠕动型、低速、中速、高速、剧冲型滑坡等;也可按滑坡发生地斜坡的性质划分:如河岸滑坡、库岸滑坡等。

滑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滑坡调查是指滑坡形成条件的自然地质环境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1)滑坡及临近地区自然地质环境调查,为滑坡形成分析用。

(2)滑体基本特征调查包括滑体表部微地貌和剪出特征。

(3)滑坡发生过程、历史、灾害调查。

(4)滑坡防治调查,包括已有防治方法和今后防治措施建议。

你知道滑坡发生前的地表前兆吗?»

据专家多年的滑坡发生现场调查,滑坡发生前地表都要发生开裂。起初裂缝很小,与坡横向延伸,断断续续,不是很清晰,还无法判断是不是滑坡裂缝,过一个时期,斜坡地表裂缝逐渐明显,横向成弧型延伸,裂缝不断加宽加深。位于滑坡后缘的裂缝称为滑坡后缘圈椅状裂缝,位于滑坡两侧的羽状剪切裂缝,在滑坡前缘有的还出现鼓张放射状裂缝。在滑坡发生前,滑体前端向前“凸”出,甚至有小规模塌垮。

滑坡勘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滑坡勘察是指地表调查无法了解的滑坡内部情况的地质勘察工作,主要内容有:

(1)钻探:在设定好的勘探剖面处钻孔取岩芯,分析确定滑体的组成、结构、滑动面位置和滑床岩性特征、地下水状态和特征等。

(2)沿勘探剖面,选用物探或地质雷达,同时进行勘探。

(3)在勘探剖面两端布置探坑、探槽,探测滑动面后缘和前沿剪出口的位置。如何快速估算滑坡的体积?»

滑坡体的几何形态大多不规则,体积量测时大多采用近似方法进行估算。

(1)野外滑坡现场体积量算

①滑坡长量测沿滑坡主轴用皮(钢)尺测量滑坡的长L;

②滑坡平均宽量测垂直滑坡主轴方向用皮尺或钢尺从前部到后部测量3~5次宽度,取平均值即为滑体平均宽度b;

③滑体平均厚测量若有滑坡主滑段面的钻探,用滑坡断面前、中、后部滑体深度取平均值即可h,用下式估算滑坡体积S=L×b×h(立方米)。

(2)在地形图上量算滑坡体积

①在地形图上用求积仪量算滑体平面面积A;

②量算滑坡主滑断面地形坡度α;

③用钻探或野外调查,估算滑体平均厚度h,用式S=A/(cosα×h)(立方米)估算滑坡体体积。

如何进行滑坡预防调查?»

滑坡是在特定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若有的山坡已完全具备了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但它现在没有发生,是因为它自身的抗剪强度还比较大,外部条件作用还不够强烈。要知道斜坡发生滑坡的危险性,就必须进行滑坡预防调查。

(1)首先按滑坡形成的条件,对广大山区进行滑坡危险性分区,分按滑坡发生的危险性,将调查区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

(2)对高危险性区、中危险区进行更详细的调查,找出可能发生滑坡的点,建立滑坡地面变形观测网,落实负责人、监测人,定时进行观测;

(3)每年汛前(4~5月)、汛后(10~11月)对上述滑坡危险点进行观测,地面巡视调查。综合上述各方信息资料,就可对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时间作出预测分析。

滑坡的工程治理措施有哪些?»

可从滑坡发生的不同阶段来考虑滑坡的治理。

在滑坡发生以前,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中断滑坡形成过程,称为滑坡超前防治;滑坡发生以后,如有再次滑动的可能,可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治再次滑动,常用的工程是:排水工程类、改变滑坡应力平衡类、拉滑支挡工程类、滑坡锚固体系等。

滑坡防治的排水工程

滑坡减载压脚工程

滑坡抗滑挡土墙工程

滑坡抗滑桩工程

格梁+预应力锚索抗滑工程

滑坡防治的排水工程»

据调查,80%以上的滑坡发生在雨季,与水(大气降水、地下水)作用有关系。因此,滑坡排水工程在滑坡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的滑坡防治工程都有排水措施,据排水沟布设的位置可分为:

(1)“八”字形环形排水,修在滑坡后缘及两侧稳定斜坡上,截排后山坡及两侧地表水。

(2)树枝状排水明沟,修在滑体地表,排除低洼地表积水。

(3)滑体内排水盲沟(渗沟),修在地下2米左右,排除滑体内地下积水。盲沟实际上是地下汇水廊道,将两侧地下水汇集于沟中排除。沟内需填实了渗水性非常好的粗沙、砾石、碎块石,以便地下水尽快排出。

除此还有地水排水井,修建在滑坡体中部,采用钻孔集水排除地下水。

滑坡减载压脚工程»

所有的滑坡发生都是因下滑坡力大于抗滑力引起的,若能想办法减少下滑力,增大抗滑力,使滑坡的下滑力小于抗滑力,此滑坡就不会滑动。根据这一思路人们研究了减载压脚工程。即在滑坡产生下滑力为主的部分(滑体中一后部,称为驱滑段),削减一定量的土石压在滑坡前部(阻滑段),增大滑坡的抗滑力。

减多少方,在滑坡前缘压脚多少方可满足滑坡稳定要求,要通过滑坡稳定性计算得出。

滑坡抗滑挡土墙工程»

抗滑挡土墙是滑坡防治中最常见的工程,建在滑坡前缘,阻挡滑坡滑动。根据抗滑挡土墙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块石(片石、条石)浆砌抗滑挡土墙、混凝土抗滑挡土墙、钢筋石笼抗滑挡土墙和木头框架石笼抗滑挡土墙。最常用的是“块(片)石浆砌抗滑挡土墙”。

挡土墙的设计仍应依据挡土墙设置位置的滑坡推力大小进行设计,挡土墙的基础应深入滑动面以下1米左右,最好嵌入基岩0.5米以上,确保挡土墙不与滑坡一起滑动。

由于普通挡土墙不适用于滑动面较深的滑坡防治,近10多年研究发展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挡土墙。在普通抗滑挡土墙顶上加了一排预应力锚索,锚索的下端深入滑动面以下10米,最好锚于基岩中,此种抗滑挡墙的功能明显增强,适用范围更加广范。

滑坡抗滑桩工程»

抗滑桩也是滑坡防治常用的工程,在铁路、公路滑坡的防治中用得很广泛。将抗滑桩置于滑坡体前部,或被保护对象下侧,阻止滑坡滑动。

按抗滑桩的几何分布形态分为圆形、方形和梯形,应用最多的是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按直径大小分为:微形(a<0.5m)、小形(0.5~1.0m)、中形(1.0~2.0m)、大形(2.0~3.0)、特大形(d>3.0m);按施工方法分为人工挖孔桩、机械成孔桩和旋喷桩;按建筑材料和桩的结构分为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和木桩。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近二十年为了增加抗滑桩的抗倾覆稳定性,研究出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使抗滑桩的抗滑性得到充分发挥。

格梁+预应力锚索抗滑工程»

格梁+预应力锚索抗滑工程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该复合结构抗滑工程适用于滑坡前缘为陡坡的地形。由格梁和预应力锚索两部分组成,格梁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浇),紧贴坡面嵌入地下与地表齐平,格梁相交点为预应力锚索施加的位置。

预应力锚索下端(锚固段)应深入滑动面以下8-10米,最好锚在岩石里。锚索用量的设计应依据滑坡推动力计算,格梁结构和断面尺寸设计应依据每组锚索施加预应力大小进行设计。

格梁框内应填满耕作土壤,以便种草绿化。

滑坡的简易观测有哪些?»

天然滑体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少则2~3年,多则7~8年,到10多年,滑坡形成过程中,地表要出现变形开裂,依据地表变形开裂的特征,可分为微裂变形阶段、匀速裂变阶段和加速裂变阶段。若在匀速裂变开始对滑体进行观测,到加速裂变,就可对滑坡发生的时间作出较准确的预测。

滑坡位移、开裂变形观测的方法很多,简易的观测方法有以下几类:

滑坡平面位移观测(经纬仪法)

滑坡地表裂缝观测(排桩法)

滑坡上房屋开裂观测(打钉、贴片法)

滑坡平面位移观测(经纬仪法)»

方格维经纬仪观测法是比较简单且常用的方法。

首先,在需要进行观测的滑坡两侧稳定的斜坡体上,布设横向观测基桩A1、A2、A3作为仪器安置点,A1、A2、A3是基准点。在滑坡体后缘外侧,滑坡前缘沟对岸稳定斜坡布设纵向观测基桩,B1、B2…B4为仪器安置点:B1、B2、…B4为照准点。以上纵、横观侧线在滑坡体上交叉的位置,布设观侧点,如图中的N1、N2、…N12,每次观测用两台经纬仪分别安在A、B断面仪器安置点上,对准照准测两线交叉处观侧点的位移。

滑坡平面位移观测最先进的是GPS卫星定位法,在滑体上布置若干GPS固定观测

桩,每次观侧只需将GPS置于观测地准确的位置上,读GPS显示的经纬度坐标,记在纪录本上,经3-5次观侧就可计算出滑坡的水平位移。

滑坡地表裂缝观测(排桩法)»

滑坡在形成过程中,滑坡中后部地表大多存在多条裂缝,最后一组圈椅状裂缝就是滑坡发生时的后缘。可选用市场上的滑坡裂缝统计、水平位移仪、伸缩仪等仪器进行观测。但这些仪器为金属结构,在野外2~3年后就锈蚀,无法长期使用,现在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排桩法。若对滑坡后缘主裂缝进行观测,在裂缝两侧埋设木桩用钢尺测量两桩之间的距离。若对滑体内多条横向裂缝进行观测,只须沿主滑方向布设2~3条排桩观测断面即可。最上一条裂缝之上稳定斜坡设置基桩,以此测量滑体内桩间之距离,就可得出滑体裂缝的变形位移

滑坡上房屋开裂观测(打钉、贴片法)»

滑坡形成过程中,滑体上的房屋也会因此而产生变形。主要表现在房屋墙体开裂、混泥土(三合土)晒坝开裂,木头榫柱结构的房屋榫头拉出,古坟、古墓歪斜开裂,对这些变形现象进行观测,对滑坡形成、预测预警的研究也是非常有用的。近期对房屋墙体的变形开裂观测比较多,常用的方法是钉钉法、上漆法和贴片法。

①钉钉法是在裂缝两侧各钉一钉,每次观测只需观测两钉间距离即可。

②上漆法只需在裂缝两侧各画一条红细漆线,测量两线间距离即可。

③贴片法是在垂直裂缝上贴一纸片写上贴的时间,过几天去看纸片,若纸片被拉断,表明此房屋所在斜坡在滑动。

如何对滑坡进行精确的监测?»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开始用钻孔垂球观测法测量滑动面位置,虽然方法很简单但很实用,可靠性比较高,一直用到现在。

首先在主滑断面上打钻孔3~5个,穿过推测深层滑动面2m以上,用工程pvc

管护壁,管外壁与孔壁之间隙用粗砂、细砾石填实,然后从孔口放入下端系着垂球的测绳,记下垂球下到底的深度。以后定期观测,将测绳往孔口提,一旦滑坡蠕变滑移,滑动面联通,滑动面处就会出现剪切变形,带球的观测绳提到滑动面位置就卡住,可认定垂球被卡的位置是滑动面;如果从孔口再放入一个垂球的测绳,下到孔中某深度外就不能往下了,看是否与孔底向上提的那个测绳深度一致,若相差1米以内应示为同一滑动面(带)位置,若相差在2米以上可认为有上下两个滑动面。

滑坡泥石流等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等的危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滑坡和崩塌 滑坡和崩塌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力地貌过程。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物质沿着斜坡作整体的下滑运动,诱发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震、降雨和融雪等。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石土体受重力影响突然而迅速的垮落的现象。崩塌一般发生在悬崖峡谷,或者是坡度大的湖、海岸的陡峭地段。崩塌的速度比滑坡快很多。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岩屑、泥土、沙石、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或沟床向下运动。 很多人分不清泥石流和滑坡,这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沿着沟床流动,在流体和沟床之间存在着泥浆滑动面,没有山体破裂面;而滑坡是山体破裂沿着坡面下滑,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不同。 泥石流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形成—输移—堆积。在形成区,暴雨浸润打击,水分充分浸润饱和,大量积聚的泥沙、岩屑和石块等物质会沿着斜坡形成土、石和水的混合流体,山坡坡面土层渐渐失稳,沿着斜坡下滑。 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

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另外,地震和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危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及防护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及防护措施 一、前言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或外部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各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多种类型。这些灾害在人类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特点 1. 地震 地震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发生变化所引起的振动现象。其特点是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发生不可预测。 2. 滑坡 滑坡是指由于山体岩土松散而导致山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其特点是速度快,规模大,危害性强。 3.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等因素引起土石混合物向下流动形成的现象。其特点是速度快,威力大,容易形成堰塞湖。 4. 崩塌

崩塌是指由于山体岩土结构受到破坏而导致山体向下倾斜或坍塌的现象。其特点是规模大,危害性强。 三、防护措施 1. 地震防护措施 (1)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要求,采用耐震材料和结构,加强建筑物的耐震性。 (2)开展地震预警工作,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3)加强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2. 滑坡防护措施 (1)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区域,应采取固结、加固、挡土等措施,以减少滑坡面积和规模。 (2)对于潜在滑坡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泥石流防护措施 (1)对于已经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应采取清淤、挖沟、修筑堤坝等措施,以减少泥石流危害。 (2)对于潜在泥石流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崩塌防护措施 (1)对于已经发生崩塌的区域,应采取清理、加固、挡土等措施,以

减少崩塌危害。 (2)对于潜在崩塌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总结 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 社会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筑物设计、预警工作、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 同努力。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 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 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山地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毁坏城镇、村庄、农田,破坏工厂、矿山、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和国防等各种设施,破坏生态环境。山地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大概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总损失的四分之一。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山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达1000到1500人。 山地灾害危害城镇 山地灾害危害交通 山地灾害危害水利水电事业 山地灾害危害工厂、矿山和村庄 山地灾害危害旅游 山地灾害危害农田 山地灾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

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 滑坡的定义: 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的成因: 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中。当坚硬岩层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也易于形成滑坡。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面、夹层、层间错层、断层面、裂隙面等,都易形成滑坡。由于水的浸入,使滑动面减小了摩阻力,同时也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特别在滑动面下有泉水的地方更易形成滑坡。其它如:风化、降水,人为不合理地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地震等,也是形成滑坡的原因。 产生滑坡的原因: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

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的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其实就是形成条件以及形成后果不同。两者都属于地质灾害中非常严重的山体运动。但是,它们还有本质上的差异:一个是发生在河谷里,另外一个则主要是分布在高原或平原。因此我们对这些方面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来说泥石流与滑坡的不同之处,从现象表面看:“滑坡”似乎更容易让人想起洪水过后的那种景象——许多房屋被冲毁、道路被冲垮……;而泥石流却恰好相反,它们总会带着巨大的动力,像黄色的海浪般汹涌澎湃,沿途撞击各种障碍物并掀翻路边所有建筑物,摧毁附近几公里范围内所有植被、农作物等等,带给人们极大伤亡。第二,根据形成时间也能辨认出他们的身份:滑坡主要集中发生在雨季和汛期,也就是所谓“洪水期”。由于洪峰流量比较大,一旦引发就很难制止,所以通常来势凶猛;而泥石流通常则发生在干旱少雨季节,当然也可能与冰雪融化有关系,因为此时泥沙含量丰富,遇水后很快便沉积下来,使得沟槽迅速填满,河床抬升,暴发泥石流的危险性就小了很多。其次,就形成的条件来讲,虽然滑坡大部分都出现在陡峻的山坡上,甚至连陡崖峭壁都无法幸免,而且其活动时间只有几年,比如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土层都十分松散,若是遇到降雨或其他什么情况,就会迅速崩塌。再加上风吹日晒的侵蚀,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光滑坚硬,最终使山体失去支撑作用,滑坡即告完成。但是,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足够的水源补充,特别是不能缺少泥沙。如果没有了泥沙,它将寸步难行。即便如此,你仍旧不能忽视泥石流的破坏性——除了致命的淤堵,还有造成桥梁垮塌、淹没城镇乡村、阻塞

交通,堵塞江河湖泊、影响工矿企业正常运营,以及威胁河堤安全、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诸多弊端。第三,不管是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都离不开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不论是山区泥石流还是河岸边的滑坡,它们都有明显的前兆症状,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觉察出来,只不过前者多见于暴雨倾盆天气,一经发现便立刻撤退避让;而后者往往不会被人们所注意罢了。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任何一场自然灾害的爆发都绝非偶然,很多情况下其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的历史渊源。从人类社会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人类在某些阶段,肯定会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提供经济援助或工程服务,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转化为造福子孙的资源,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国家治理灾害所付出的努力。

防灾减灾 防灾自救——滑坡、泥石流、崩塌

防灾自救——滑坡、泥石流、崩塌 一、主要征兆有哪些? 1、滑坡。滑坡山坡上建筑物变形、树木向一个方向倾斜;斜坡发生垮塌,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上发展,局部沉陷;斜坡发生丘状隆起,出现裂缝;井水、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水质浑浊。 2、泥石流。泥石流多发生于暴雨或连续下雨的山区;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带有较多杂草、树木;沟谷发生巨大的轰鸣声或有轻微的振动感。 3、崩塌。陡坡上有土块、石块掉落,小垮塌不断出现;陡崖不断有响声出现。 二、可以采取哪些有效避灾措施? 1、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 2、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 3、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土层厚的低洼处或躲在滚石、乱石堆后。 4、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攀爬树木躲避。 5、当发现滑坡、泥石流或崩塌征兆时,应及时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通知临近的村民尽快撤离。 防灾自救——地震 一、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如何藏身? 1、立即躲到墙根、墙角或远离窗户的室内门道里; 2、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3、可随手取些被褥、枕头,掩住自己的头部。

二、发生燃气泄漏时如何逃生? 1、切断总电源,迅速离开现场; 2、千万不要使用明火;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处; 4、若被倒塌物砸压,应设法将脸朝向通风口,等待救援。 三、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怎么办? 1、查清压在身上的物体是何物,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 2、检查自己是否受伤,若没有受伤,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 3、若已受严重外伤,应尽力用衣物等物包扎好伤口; 4、若发生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四、埋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1、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2、不要大哭大叫,应保存体力; 3、尽量休息,闭目养神; 4、寻找食物和水,维持生命,若无法找到水,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应急; 5、若有伤,应设法包扎,多休息。 五、公共场所人群混乱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秩序地行动; 2、若被拥进人群,应双手交叉在胸部,保护自己; 3、用自己的肩、背部承受压力; 4、挤在人群中无法脱身时,不要往相反的方向跑,要跟随人群向前移动,注意防止摔倒。 六、怎样防止被埋者窒息?

崩塌的基本概念

崩塌的基本概念 崩塌是指地质体(如山体、岩体、土体等)由于内部结构破坏或外部力量作用而失去平衡,导致部分或全部坍塌、滑动或流动的现象。崩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也是一种地质灾害。它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影响。 崩塌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质构造因素:地震、构造变形等因素,会使山体、岩体等地质体发生破裂、断层等结构变化,从而导致崩塌。 2.气候因素:降雨、雪融、冰雹等因素会使山体、土体等地质体受到水的浸润和侵蚀,从而导致崩塌。 3.人为因素:过度开采、不合理开发、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地质体的平衡,从而导致崩塌。 崩塌的类型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滑坡:指山体或土体在斜坡上发生滑动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斜坡过陡或土壤湿度过高导致。

2.崩滑:指山体或土体在斜坡上先发生崩落,然后再滑动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山体岩石结构不稳定或土壤湿度过高导致。 3.泥石流:指在陡坡上由于雨水、融雪等因素导致泥石混合物形成流体,沿着河道或谷底流动的现象。 4.崩塌堆积:指山体或土体在崩塌后形成的堆积物,通常是由于山体岩石结构不稳定或土壤湿度过高导致。 对于崩塌的预防和治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监测:利用遥感、地震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潜在崩塌危险区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2.生态修复: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缓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工程措施:采取加固措施、建设防护工程等措施,提高地质体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4.科学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避免在潜在崩塌危险区建设大型建筑和基础设施,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总之,崩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影响。预防和治理崩塌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测、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和科学规划都是有效的手段。

常见地质灾害分类与治理技术研究

常见地质灾害分类与治理技术研究 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造成的损失严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对地质灾害的分类和治理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常见的地质灾害分类包括地震灾害、山地灾害和地表塌陷灾害三类。 1. 地震灾害: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由板块运动引起。地震的规模用里氏地震震级表示,根据震级的大小,可以将地震灾害分为微震、小震、中震、强震和特大震等级别。地震灾害的治理技术包括建筑抗震设计、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等。 2. 山地灾害:山地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滑坡是山坡上部土体沿着滑动面发生整体或部分的滑动运动,常常造成严重破坏。崩塌是山坡上部土体由于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而整体或局部脱离坡体与山体的附着面运动或滚落下来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陡坡上,由于暴雨或融雪等原因,上山的土石、泥沙等物料沿着沟道纵、横、迂回地流动的现象。山地灾害的治理技术包括山体工程治理、植被恢复、移民搬迁等。 3. 地表塌陷灾害:地表塌陷指地下水过度开采或工程施工导致地下空洞形成,地表发生下沉或塌陷的现象。地表塌陷灾害的治理技术包括填充与加固、人工补给地下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等。 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与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的监测体系,包括地面监测设备、遥感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等,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滑坡监测系统等,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工程措施:通过工程措施来减轻和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大。比如在地震区进行抗震设防工程、在滑坡区进行边坡加固工程、在地表塌陷区进行填充与加固等。这些工程措施需要科学的设计,采用合适的技术,确保其有效性。 3. 林草植被的恢复:在山地灾害治理中,尤其是在滑坡和泥石流治理中,植被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植被的栽种和保护,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蚀能力,还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泥沙的运移,从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质灾害的分类和治理技术研究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通过科学的分类和有效的治理技术,可以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滑坡复习过程

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滑坡复习过程 崩塌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崩塌是指地面上的土石由于外力作用、地下水位变化或者地层固结等 因素而发生松动、位移和塌陷的现象。崩塌一般是局部性的,土石体会发 生位移或悬崖状决口。崩塌造成的土石体下滑或滑动会产生大量的破碎颗 粒物质,从而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则是指大量泥沙、砾石和水在重力的作 用下,沿着地面的坡度和河道向下流动的现象。 崩塌与泥石流的产生是有一定关系的。崩塌是泥石流发生的先决条件。当地质构造破裂、地震或者降雨等因素引起土石体的破坏、松动或位移时,就有可能引发崩塌。崩塌后,土石体向下滑动并带动大量的泥沙、砾石和水,形成泥石流。因此,崩塌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动力源。 崩塌和泥石流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时空尺度和地理条件角度来解释。 在时空尺度上,崩塌起始坡面破碎、滑动加速的过程与泥石流形成有一定 的时差。泥石流在崩塌体滑移发生后才会发生,因为泥石流需要大量泥沙 和水的相互作用。在地理条件上,泥石流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陡峭 地形的地区,同时还需要有大量的降水,使得土石体饱和。这些地理条件 通常也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场所,所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域相关性。 在防范崩塌和泥石流方面,需要从监测、预警、治理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科学监测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因素,及时发现崩塌迹象并进行预警,可以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在治理方面,可以采取物理方式如加固坡体、挖深沟渠等措施来减少崩塌的概率,同时在发生崩塌和泥石流时要采取及 时的应急措施,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

综上所述,崩塌和泥石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崩塌是泥石流发生的先决条件,同时地理条件和时空尺度也会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在防范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监测、预警和治理等方面的措施来减少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边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区别

边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区别 林风 关于边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概念,大家知道有什么区别吗?为加深大家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总结,并配以生动的图片来帮助大家进行学习。 (1)边坡 图1边坡实物图 图2 边坡的组成要素 广义来说,如图1所示,地球表面上具有临空面的地质体都被称

作边坡。可以说,每个山体的侧面都是所谓的边坡。如图2所示,边坡的组成要素包括:坡底、坡脚、坡面、坡肩、坡面和坡体。每个边坡都有走向、倾向和坡角。水平面和坡面的交线即为边坡的走向线。坡面上和边坡走向线垂直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坡角。水平面中和边坡走向线垂直的直线所指的方向即为边坡倾向。 猛一看,这就是边坡啊!其实,边坡可复杂着哩!边坡根据不同的分类属性,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下表1所示。 表1 边坡的分类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边坡是复杂的地质体。在降雨、地震、河流冲刷和人为扰动等作用下,边坡一旦身体不舒服又内心不高兴了,它就要搞破坏了。因此,就产生了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以这么说,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降雨、地震和人为扰动等诱因作用下的变形破坏产物。 (2)滑坡 图3 滑坡实物图 图4 滑坡的组成要素(①后缘裂缝;②后壁台坎;③滑坡台;④滑

坡趾;⑤滑坡侧壁;⑥剪出口;⑦滑床;⑧滑动面)在地震、降雨、地下水活动、河流冲刷、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组成边坡的土体或者岩体或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即滑动面),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坡底滑动的 自然现象就是滑坡。如图3所示,就是一个滑坡实物图,此类灾害产生的破坏在世界各地的山区和丘陵区是较为严重或最为严重的一类 地质灾害。如图4所示,展示了滑坡的组成要素:后缘裂缝、后壁台坎、滑坡台、滑坡趾、滑坡侧壁、剪出口、滑床和滑动面等。 由于滑坡灾害后果严重,因此针对滑坡病害机制和预防的科学研究较为广泛。此方面的研究内容可自行检索学习。 (3)崩塌 图5 崩塌灾害实物图 崩塌是与滑坡灾害比较类似的一种地质灾害,但是其滑坡又不同。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由此可见,崩塌运动的方式以垂直方向的运动为主。此外,

滑坡与崩塌的主要差别

滑坡与崩塌的主要差别 崩塌 滑坡 01. 斜坡坡度 一般> 50° 一般< 50° 02. 发生的斜 发生在坡面上,或在坡脚处、甚至 坡部位 只发生在坡脚以上的坡面上 在坡前剪出 3. 边界面特 侧面和底面各自独立存在, 侧面和底面有时可连成统一的曲面 征 不能构成统一平面 (平面或曲面) 04. 底面摩阻 底面摩阻大 底面摩阻小 特征 05. 群体的底 各崩塌块体底面往往各自独 各滑动的底面有时为统一的滑动面 面几何特征 立存在 06. 运动本质 弯裂 剪切 07. 运动速度 极快 极快至极慢 08. 运动状态 多为滚动、跳跃 相对整体滑移 09. 运动规模 很小—较大,块体一般不超 较小~极大 过数千立方米 10. 典型标志 坡面上出现反向错台 地表裂缝,滑坡平台 11. 典型内部 松动开裂,局部架空,叠瓦 总体上保持岩层原始结构、构造特 结构 状构造 征。也可出现叠瓦状构造 12. 堆积体名 滑坡体 称 倒石堆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 、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 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 如宝成铁路宝鸡 — 绵阳段, 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 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 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 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 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 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 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 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2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地质灾害

第3部分 地质灾害 第1章 地质灾害概述 •一、地质灾害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二、地质灾害的分类 •1、成因而论 •自然地质灾害: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因岩土土程处置不当而发生事故,形成灾害的是人为地质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 •2、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 •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岩土土程事故灾害也属突发性的。 •缓变性地质灾害(环境地质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3、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 •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等。 第2章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 2.2滑坡要素与滑坡的分级、分类 •一、滑坡要素 •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的构成要素图 滑坡体、滑坡壁、滑动面、滑坡床、滑坡舌、滑坡裂缝)

•二、滑坡的分级、分类 •1、滑坡按强度或规模分级:四级 死亡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强度或规模滑坡体积(1× 104m3) 巨型>1000 >100 >100 大型>100~1000 10~100 10~100 中型10~100 1~9 <10 小型<10 0 0 •2、滑坡常见滑动面的类型 •根据以往经验和岩土土程原理,滑坡常见滑动面分为三种类型: •(1) 均质土滑动面:对于基岩埋深很大,整个滑动面均发生在土体内部而未触及基岩。一般来说,均质土滑面形状以圆形和弧形为主,这和一般边坡稳定分析原理是一样的。如下图a)所示。 •(2) 圆碎石土滑动面。在基岩或稳定土层之上堆积的碎石土沿坡体下滑的滑动面。 滑动面形状一般随下卧滑床形状呈折线型。如下图b)所示。 •(3)基岩滑动面。上层基岩沿软弱带下滑时的滑动面,一般为直线。如下图c)所示。 滑动面类型图 a)均质土滑动面b)碎石土滑动面c)基岩滑动面 •(2)滑体厚度: •浅层滑坡:滑体厚度小于6m •中层滑坡:滑体厚度6~12m •厚(深)层滑坡:滑体厚度20~50m •超厚(深)层滑坡:滑体厚度>50m •(3)主滑面成因类型 •堆积面滑坡:堆积作用形成的软弱面,内部层面 •层面滑坡:沉积变质岩层面,喷出岩上下层接触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