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维护

浅谈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维护

浅谈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维护
浅谈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维护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

姓名: 张月学号:1346312005 专业:药学得分:

浅谈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维护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心理健康维护抑郁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通读史蒂文的整个案例全文,不难看出史蒂文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很糟糕地上升到了重度抑郁的程度。史蒂文可能因为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长期

沮丧、抑郁和孤独。通过醉倒在屋里,满身的呕吐物、撞开门后房间脏乱不堪、蓬头垢面,对别人的问题毫无反应等他的状况分析,他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接触周围的社会环境了。

首先,家庭对史蒂文的影响。史蒂文的父母亲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文化背景,且父母均为老师,不难想到这种身份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关注度。虽然之前史蒂文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在18岁辍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太好,他的成绩和他妹妹的成绩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及后来史蒂文不愿与父母同住,可以让人想到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妹妹的夸赞,对自己的不能找到一份适合他的工作而焦虑不安,这样长此以往对史蒂文心理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学校对史蒂文的影响。史蒂文早期的学校成绩是不错的,然而在18岁辍学的时候成绩却不太好。从学习成绩不错到不太好,且父母又是老师,不难让人想到,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史蒂文的关注及态度的转变。且史蒂文有个与他对比鲜明的妹妹,老师及同学可能在学校也常常拿妹妹与他相比,这样长期对史蒂文心理的影响肯定也是不小的,造成心理的孤独感和不自信感。

最后,社会对史蒂文的影响。史蒂文的第一份工作以被解雇而告终,表明他刚进入社会就被社会否定。对他个人的心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虽然后来他也做了一些临时的工作,但失业的时间越来越长,反射到史蒂文的心理上,会产生不被社会认可和需要的感受。还有史蒂文在学校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也都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也增加了史蒂文内心的挫败感。

针对史蒂文而言,我认为应该对他提供来自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心理健康引导,包括:1、与史蒂文密切接触的亲属和朋友对史蒂文的沟通;2、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心理医生、精神科护士、精神病专家、社会志愿者等。

首先史蒂文的父母亲应该从内心深处去关心史蒂文的感受。不能抱怨和表现的焦虑,应该试着从小事情中开始鼓励、肯定史蒂文。使他一点一点建立起最基本的自信。也可将史蒂文看作是一个病人,因为从医学角度抑郁就是一种疾病。史蒂文的妹妹也应该对哥哥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帮助哥哥建立起自我实现的能力。

其次,史蒂文这种长期抑郁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的质量。失业是史蒂文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来自于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抑郁的影响。针对史蒂文的抑郁

的缓解和治疗而言,直接有效的药物及来自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引导也非常重要。

学业、就业、情感、家庭给予的压力都是史蒂文严重抑郁的重要因素。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者对现实环境不会单纯抱怨,束手无策,而是能动地适应与改造。因此,在对史蒂文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也应该对史蒂文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引导,鼓励史蒂文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另外,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人合作,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宽以待人而不失其独立。也可通过一定的渠道给史蒂文提供适当的工作机会,让他与社会慢慢融合,给予他工作方面一定的肯定,让他慢慢的建立自信。

一项针对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及不同年级学生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一比例来自农村的学生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水平差于全国常模,但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女生、二年级学生以及来自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从史蒂文的案例及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不难体会到,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周围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父母的性格和生活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及未来的心理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孩子的生长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所以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最关键的。不同的家庭教育出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给孩子灌输的思想也是不一样的,孩子在父母的行为举止中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久而久之每个孩子的心理、思想、意识、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

由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避免那些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举止。从家庭到整个社会,为了我们的家庭更加稳固,为了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和谐,家庭中,家庭教育应注意,第一,合理期望;第二,因材施教;第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第三,寓教于实践。父母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把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使孩子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社会中,我们应共同为那些有心理健康疾病的人们做一个表率,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照顾,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家庭及其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拥有愉快的心境。

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长辈、亲人,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尽其应有的责任,发挥特有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过去频繁,威胁着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发展速度越快,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突出。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心理素质而言,提出了比过去高得多的要求,在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成长以及发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必需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科学的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可分为四个层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样的立体教育网中,总体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然而,各个层面的教育目的又有所区别: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智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社会教育主要是对公民德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自我教育主要是指个人以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特别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身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每一位家长从孩子来到世界之后就一直对他们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当然,

谈谈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

谈谈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 大家经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就是说,爱情在谈恋爱的阶段是很甜蜜的,但是一进入婚姻,有一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进入了婚姻以后,爱情就变淡了,或者变味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把他们的爱情引入到婚姻当中?或者把他们的爱情带入到婚姻当中以后,这个爱情都将消失不复存在。肯定不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人,在他们已经结婚了很多年,爱情一点也不变色。那么一批人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另外一批人终生相伴,白头偕老。这两者的差别是怎么出现的?我想今天我就来跟大家一块探讨探讨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很需要研究一下,在夫妻关系当中,在婚姻家庭当中,有哪些因素造成夫妻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家庭瓦解?有哪些因素使得家庭出现危机最后破 裂? 首先我先讲讲如果一个婚姻是美满的话,那么它应该具有哪些要素呢?那么实际上我们在研究一对夫妻,他们在一起建立的这个婚姻和这个家庭,它是不是美满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很多的因素。那么有这么三点我们觉得很重要: 有没有基础? 互动的情况怎么样? 这两个人投入这个家庭里的精力是不是均等? 比如有一个人又洗衣服又做饭,又擦地又打扫卫生,出去干活还挣钱最多。另外一个人对家庭的贡献本身就不大,收入可能还不如每天又洗衣服又做饭的那一位,但是回到家里不是抽烟就是喝茶看电视。闲着没事嗑瓜子,嗑瓜子还把瓜子皮洒得到处都是,这让我们感觉到一种什么?就在这一个家庭里,丈夫和妻子各自的付出和收获很不平衡。那么我们不能管这样的婚姻叫美满的婚姻。当然有的家庭发生家庭暴力的现象,那就存在着更大的问题,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夫妻双方沟通交流不够,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沟通和交流导致问题的呢? 如果一个家庭里头付出和收获很不平衡,是什么原因让那个付出的老付出?收获的老收获呢?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在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去观察、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建立家庭的夫妻双方心理是不是健康,可能是婚姻美满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原因。所以我们就想,今天的讲座里头就探讨一下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对婚姻家庭生活有什么影响,那么心理健康水平我们想从一个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人格各个方面来衡量,看看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在这个人的这样的心理健康水平之上,会对家庭造成些什么影响。 那么,心理健康和婚姻家庭之间的美满幸福状态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这几种关系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呢?心理健康和美满婚姻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有哪些表现?第一,比如说一个人他有理性的思维,这个人有理性的思维,这个人就容易把自己和爱人的关系搞好。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叫做理性思维和夫妻关系的和谐美满。什么叫理性思维?我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认识问题的态度是合乎理性的,是合乎世界本来的道理的。那么合乎理性的思维相对应的就是非理性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满脑子的非理性思维,那么这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就不高,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应该是充满了理性思维的。

(完整word版)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正常心理,纠正偏态心理,治疗变态心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①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中和个性形成时期的小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也频有报道。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在自己一年来教学实践的观察研究中,我发现了不少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难和挫折。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本次的心理培训指导是我收获匪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对知识教育的影响重大,我们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线,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面对新课程的要求,下面我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在一年的教学当中,总结出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⑴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我班就曾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从初中就沉迷于玩电脑游戏,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不开心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只会拿自己的身体自残来进行发泄,那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人际关系焦虑症的表现。 ⑵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与教师严厉或放任,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但是往往这些问题是家长们忽略的问题,却对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心理上的影响。据我调查,我班上有拍拖现象的同学大部分都是父母离异,他们觉得家里根本给不了温暖她们,心灵上是孤单的。但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只会责备自己的孩子拍拖,但没有认真思考过当中的原因或尝试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 ⑶学习竞争带来的无形压力。即使我们在唱响素质教育这首流行曲,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实行应试教育。没办法,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比成绩更好的考核手段。或许应试教育实在根深蒂固吧,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虽然我们老师一直在鼓励学生大胆把心中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似乎到考试的时候标准答案大多数还是只有一个。结果确实被我们每个人看得太重了:从6岁开始弹古筝,本来水平已经很高的,这位同学不但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还要面对术科方面的突破,但是在一次演出当中失败了,这位同学感觉得相当的失落,结果成绩急速下降,甚至对于古筝采取放弃的态度。成绩在他眼中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讲究科学方法去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 (2)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帮助他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

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有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以人交往,有的自卑羞怯,有的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性格脆弱多疑,有的虚荣心极强,有的倔强冲动,更有的经受了一点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帮助其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出现心理问题时进行及早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我的个人想法,简要地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种矛盾,学生特别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之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地生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因此,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当今社会经济竞争激烈,各种矛盾突出。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究其原因, 是由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 第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当前的教育形势、人才的选拔制度,用人规则,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试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容易使青少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从当前的教育形势的需要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 第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重要的。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地探索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只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的人

浅谈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浅谈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从精神分析与“家庭排列组合”角度 王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吗?”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叛逆?” “到这个年龄,你是否也感受到父母当年是如此的辛劳?” 太阳照耀着我们,给我们以温暖和阳光,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着家庭的角色。我们往往会痴迷于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经常也会反思,这说明了人格的动力性。詹姆斯提出“研究异常是理解正常的最好方法”。那么家庭对我们个体心理健康会起什么作用呢? 不论是在子宫中还是出生后,发展中的个体都是个奇迹,人的成长环境与社会、家庭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会走路,到两岁左右开始学会说话。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行一些社会性游戏。当我们长大成人时,我们都会微笑或哭泣、爱或恨,有时也会思考某一天自己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家庭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W.古德在其经典社会学著作《家庭》中称:在绝大多数部落社会,亲属关系模式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反,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家庭只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小部分。不过,家庭在这种社会中仍处于关键地位,特别是将个人与其他社会机构联系起来。例如在家庭内部,儿童就开始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为了自身的需求;即使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社会中,人们有时过着隐

姓埋名、四处漂移的生活,但绝大多数人仍然与其家庭成员交往;即使那些已经获得很高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对父母的批评仍然会感到很介意。总之,社会是通过家庭来取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反之,家庭也只有在广大社会的支持下才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自19世纪以来,心理学得到迅猛发展。经典的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宁格创立的用于家庭治疗的“家庭系统排列”等,无一不阐释了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决定性作用。在这里我们就简单从精神分析与“家庭系统排列”的角度来讨论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组成的类型及各成员相互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结构即人口结构和内在结构两部分。家庭的外部结构又称家庭的人口结构或家庭的类型,可分为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和其他类型家庭等。家庭的内在结构包括权力结构、角色、沟通类型和价值观四个方面。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于1949年进一步提出了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如下:核心家庭,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含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又合称扩展家庭。此外,还有其他家庭,包括无父母的未婚子女共同居住、跨代或缺代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他多人共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五讲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五讲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五讲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今天我们讲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第五章,幸福婚姻与和谐的家庭。在这章里面我们主要要讨论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婚姻与家庭的结构及其关系;第二个要讨论的问题是和谐家庭如何来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婚姻与家庭 (一)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的“系统” 先看第一个问题,关于婚姻与家庭。在这个问题里面,我们首先要去掌握和了解的一个概念是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的一个“系统”。一个家庭里面有若干个人,每一个人作为这一个个体而言,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且这一个“系统”是多因素的。 为什么说这一个人是多因素的呢因为每一个个体他都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构成的。每个个体都是生活在有各种压力因素构成的“系统”中间的。所以,当这一些“系统”平衡的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包括来自于这一个家庭本身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如果这一些系统处于不平衡或失平衡状态,那我们就不能感受到这个中间的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个个体本身它有更多的因素构成,如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个体的人格肯定都不一样,哪怕是同卵双生,这两个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出他们的性格,其中有一个小孩子更像妈妈,而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却更像他爸爸,尽管两个人从五官、长相、身高都非常像,有的甚至于爸爸妈妈都分不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但他们的人格结果一定是有区别的,有的甚至于会表现出区别的差异性很大。 再比如说每个人应对困难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经验,你来应对这样的困难有你的那一套成熟的方法,我来应对这一套方法有我成熟的一套方法,而你的那一套方法跟我的那一套方法之间不一定有可比性,更不可能兼容。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顺利社会化为归宿。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目标: 1、 2、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的冲突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外界帮助,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杀或伤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 3、 4、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高效化;通过健康心态的培养,促进健康的全面化;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顺利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会遇到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扰。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完善,挫折引发的情绪波动常常十分强烈,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5、 6、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心理发展。同时,保持对客观社会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某些弱点和局限,常常会影响他们的适应与发展,阻碍潜力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完善人格。

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途径

最重要原因之一。与之相反的,在一些家庭中,长辈对子女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总之,要想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建立起合理的期望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小学生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及孩子最信赖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心灵的成长产生着影响。如果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主流道德思想不一样,或是家长言行不一致,都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巨大的矛盾,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 (三)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长本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心理健康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必然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我在学校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父母有心理问题而孩子心理健康的只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6%,结果同时显示,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母亲的心理健康状态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子女的健康状况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延伸到家庭的措施 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从文化素质上讲,老师都经过专业的师范培训,掌握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家长的文化素质就千差万别;从经验来说,长期一线教育实践使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对学生工作的经验,

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是任意的,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所以家长就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弱项。如果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学校和家庭更好地互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一)改善家校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其实一直都在进行,以往主要是家长会、家访、校访等形式,这些方式本来的目的是好的,只是沟通的内容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不一致。家长会本来是老师、家长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家长会变了味,变成了“批斗会”。不少学生反映很害怕开家长会,因为一学期的“劣行”会被老师悉数告诉家长,家长会后无疑会有一场“暴风骤雨”。从家长角度来说,除了部分学习优秀学生的家长外,大部分家长也不愿去参加家长会,老师在会中并没有给出多少建设性的意见,更多是对他们的埋怨,特别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开家长会对其来说更是一种羞辱。 转变观念是沟通的关键。想要良好地沟通,双方必须认识到家校沟通是为了孩子的良好发展而不是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家长会的内容应该是师长一起来讨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有经验的家长和老师一起提出解决方案。 除了家长的集体聚会,还有其他方式进行沟通,如家访、校访。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比如QQ群、虚拟网号码,方便老师与家长联系。所以,沟通的渠道是很多的,关键在于监护人的态度和教育者的关注点。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 南厂街小学三年级二班牛阿楠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途径有很多: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家长要保持愉快的心境。第三,根据家庭生活内容挖掘可渗透的教育因素。第四,尊重孩子,关爱孩子。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包括心理健康。著名健康学者马斯乐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每次谈到心理健康教育总是首先想到其在教学中的渗透,亦或更深层次地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教育似乎仅仅局限在学校以内。然而,家庭是孩子来到社会上接触的第一个集体,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我对学生和家长的了解,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家庭教育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家庭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根据马卡连柯的平行原理,这种个人的健康的心理会带来集体的积极向上,同时又会反作用于个体,使个体生活在更加宽松健康的环境中。 家庭教育要通过家长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不应只是衣食住行的提供者,成绩好坏的评委,或者以暴制暴的后援团,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孩子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在家庭中的渗透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有意识地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授予孩子一定的生活常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能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巧妙结合生活实践,针对孩子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学习成绩、办事能力、表达能力、身体健康等的提升需求所忽略。教育实践中,我遇到过孩子在学校骂人的情况,除了批评教育孩子以外,及时告知了家长,家长对我的反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摘要: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分析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充分体现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措施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现在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而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因素及其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等均会影响个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级水平。发展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在家庭中实施的早期教育及个体获得的早期经验队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庭因素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我国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更,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现象。特别是像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都侧重于体制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因此,这就需要对现在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首先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它不仅包括积极的情感,情绪,也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医学对心理健康提出的标志是其一,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我认为要提高大家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普及教育,因为这对于他们将来的成材至关重要。因此,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树立科学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社会情况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会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等。这些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家长的期望过高,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这些心理疾病导致自杀、自残、违法等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发生变化,承受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身边的学生有这样心理问题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沉重。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这种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完美,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正视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准则。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

遭受挫折,没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 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上升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和需要。 当前青少年学生教育要实现应式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返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要点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要点 要使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br](一)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br]家庭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有家庭的印记。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美满的家庭环境。美满家庭的标志是:[br]1、家庭结构完整、团结,有内聚力。[br]2、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标准。[br]3、有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愤。[br]4、家庭成员关系紧密。[br]5、有共同的精神生活,相互尊重各自的爱好,能共同度过闲暇时间。[br]6、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崇尚知识,追求科学。[br]7、经济民主,增添东西都想着对方。[br]8、家务劳动分工合作。[br]9、有了矛盾妥善解决,不留积怨,不互相攻击。[br]10、有了困难能互相帮助,有了忧愁互相分担,能原谅别人的错误,能主动帮助别人解脱烦恼。[br]11、家庭成员互相尊重,讲究文明礼貌,说话和气。[br]12、与邻居和睦相处。[br](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br]信仰上的危机最容易使人心理上崩溃,没有了精神支柱很难承受强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在孩子的个人抱负上要给以具体指导,让孩子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不怕吃苦受累,能艰苦奋斗。[br](三)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事物[br]孩子知识贫乏,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孩子小,社会经验不足,就会为一件小事心烦。家长要帮助他们增长知识,教他们正确认识事物,辨证地看问题。要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事

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要看到前途,看到光明,从生活中挖掘积极因素,这样孩子就不会被阴暗面遮住双眼,不会被困难吓倒,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成为生活的强者。[br](四)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br]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要教育孩子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为一点不满足就大动肝火。要学会对不愉快的事加以冷静的分析,学会用理智抑制不必要的冲动,不感情用事。人能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是情绪健康的表现。[br](五)教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br]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br](六)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br]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孩子的生活多姿多彩,心情愉快,精神上也会有寄托。[br](七)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br]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知道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相容、接近、融洽。亲切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集体的生活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可以使孩子心情开朗,使人精神振奋。[br](八)培养孩子的幽默感[br]幽默是一种机智,一种风度。幽默有助于以轻松的心情去完成繁重的任务。幽默是现代人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人遇到烦恼往往能自我解嘲。在家中应允许孩子开玩笑,家里人在一起讲讲笑话,开个玩笑,既能调节

浅谈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都会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青少 年群体,他们或因父母离异,或因父母一方病故而造成家庭的不完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单亲家庭学生。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通常都会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表现为不遵守纪律,经常与教师、同学作对,把不满发泄在教师、同学身上,有时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教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这些行为的出现都是单亲青少年因为家庭原因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单亲家庭青少年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交流,发现单亲家庭的青少年也不乏好学生,但是更多的单亲学生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情绪、性格、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与普通家庭的学生相比,普遍存在着不健康现象,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生的表现和缺陷,具体表现出以下几种: 1.自卑:单亲青少年由于家庭不健全常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受,且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能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在受到自认为不公正的待遇时,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2.敏感:因为心灵受过创伤,单亲青少年比其他青少年更敏感、脆弱,防御心理更强,别人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有可能让他们受到伤害。 3.抑郁:表现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害怕或者不愿与人交往,比同年龄的青少年显得忧郁。 4.憎恨:表现为不能正视并怨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似乎他的“不如意”都是因为别人的优越造成的。 5.社会性发展不良:表现为在平时与同学的交往中比较倾向于期待他人接近自己,对自己表示亲密,而不愿或不敢主动与人亲近。 归纳起来说,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各种心理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表现:一是任性、自私、冷漠,讲狠斗恶;二是性格孤僻,不太与人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三是不讲文明礼貌,缺乏上进心;四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成绩低下。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的成因 1.父母之爱的缺失。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经常见到的是父母的争吵、打骂。遇事互相推诿、扯皮,对孩子放任不管,有时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对他们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压力,整天担惊受怕,既怕这样的“家丑”外扬更不敢把这与人交流,释放压力,因而让自己变得孤僻、忧郁。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意志薄弱,

家庭教育影响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影响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是构成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是家庭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曾经有过不少研究。比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缺乏母爱的儿童是有缺陷的儿童;完全没有母爱或缺乏母爱,会使孩子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人格上的障碍。这类孩子易孤僻、冷淡、粗暴、内向等。但是,没有父亲的存在,会使母爱向溺爱型发展,并失去家庭的稳定和减弱家庭的教育职能。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瑟先科也对此问题作过专门的研究。他指出:“不完整家庭是一个只有局部的、不完整关系的小群体,其中不存在传统的关系体系,即母亲—父亲、父亲—子女、母亲—子女、子女—祖父母等。不完整家庭中的心理气氛受到破坏,其突出的特点是家庭成员很少与外界往来,几乎与周围世界隔绝。不完整家庭中多半是由母亲带着一二个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母亲被迫担当起许多原本不属于她的职能和角色。”“骨肉联系的分割使代际关系复杂化,不利于成长中一代的社会化,不利于文化传统与精神传统的继承,不利于培养后代同他人和睦相处与合作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利他主义、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等品质与特性。”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家长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孩子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在性格特征上容易形成虚伪、虚荣、懦弱、敌对、残暴、焦虑、紧张 等不良性格特征。如果家长表现出的是溺爱、娇宠、过分顺从等特点时,孩子则会表现出更多的任性、自负、自我中心、好发脾气等 特点。如果家长过分挑剔、对人苛求,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紧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怎样教育 都行,所以有时会对孩子采取一些简单、生硬的办法,而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是换来一个好心不得好 报的结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