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

一、定义

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并造成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腹泻病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感染因素分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

①肠道内感染:常见的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四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及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耶尔森菌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其次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小圆形病毒中的诺瓦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及杆状病毒等。

②肠道外感染:婴幼儿在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咽炎、肺炎)时也可并发腹泻。过去认为是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现在很多情况下发现肠道内也有该病原感染的存在。

(2)饮食因素如饮食过量、加辅食过快、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等。

(3)其他因素如牛奶过敏引起的过敏性腹泻、由于双糖酶缺乏引起的糖原性腹泻、药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及气候突变不适应所致的腹泻等。

2.发病机制

(1)细菌及病毒的致病作用

①细菌黏附在肠黏膜上繁殖,如大肠埃希菌有含丝状膜蛋白的

纤毛,可附着在肠黏膜上,并可通过其运动穿透覆盖在肠黏膜上的黏液胶层,而损伤肠黏膜的微绒毛,影响其吸收功能。

②某些细菌如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耐热及不耐热的毒素,分别激活腺苷酸及鸟苷酸环化酶,通过一系列作用兴奋细胞膜上的蛋白激酶,而促进Cl-分泌,抑制Na+吸收。另一些细胞毒素则可直接

损伤肠黏膜细胞,影响其功能。

③微生物的侵袭性:轮状病毒、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侵袭肠

黏膜,引起其结构破坏、功能不全。

(2)婴幼儿胃肠道抵抗力差,代谢旺盛,消化系统负荷重,而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酶活力差,神经体液调节功能较差。

三、临床表现

①轻型腹泻: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

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可达1天10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黄色黏液或黄绿色、有酸味、粪质不多,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排便前患者有腹痛、哭闹不安。一般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②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常比较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时,常提示为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如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时则多提示为结肠性腹泻;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时,可提示为原虫、寄生虫性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强调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①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法),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②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③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4)呼气试验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CO2排出量增多。近年来开展较多的13C呼气试验可观察糖类的吸收情况,对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还有14C甘氨酸呼气试验等方法。

2.其他辅助检查

① 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② 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胆管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 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③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④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⑤小肠镜检查: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

五、治疗

腹泻的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合理用药,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六、观察要点

①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喝水、擦干汗液、减少衣服、头枕冰袋等物理措施,控制患儿体温在37.5℃以下,以减少消耗。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现四肢厥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使用时注意不要烫伤。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②监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当患儿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及CO2CP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③观察低血钾表现: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

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T波平坦或倒置、U波明显、ST段下移和(或)心律失常,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盐。

④判断脱水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末梢循环情况、机体温度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充液体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⑤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若发现大便黏冻、腥臭、脓样或含血丝时,应立即留取标本送检。

⑥观察患儿呕吐和排尿情况:若呕吐频繁、呕吐物为棕黄色黏液,且伴有腹胀,可能为麻痹性肠梗阻,与毒血症或低血钾有关;尿量减少,甚至无尿,且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血压下降,提示为休克,须立即给予抗休克处理。

七、护理要点

(一)常规护理

腹泻患儿存在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轮状病毒感染使小肠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降低,导致乳糖不耐受,所以首先应从饮食中除去乳糖,采用去乳糖奶粉、豆奶粉、发酵酸奶、豆浆、米汤。有些患儿

是由于对牛奶中蛋白质过敏而腹泻,可选用豆类婴儿配方乳粉。开始出现腹泻后,应给消化道以适当的休息,轻、中型腹泻患儿,停止喂养不易消化的脂肪类食物并减食至平时半量左右4~6小时;重型腹泻患儿6~13h。呕吐、腹泻严重时暂禁食,以利肠道休息。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者可适当限制哺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清淡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低脂肪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脱脂牛奶、米汤等。禁食生、冷、硬、粗纤维含量高的饮食,可食大蒜、葱,鼓励喝乳酸杆菌多的饮料。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渐增加食量,如能适应,不必过分限制饮食,对食欲差的患者应鼓励进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二)专科护理

1.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1)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

(2)静脉补液

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min内)补充血容量。新生儿合并肺炎、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的脱水患儿,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时调整滴速,以防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

②每日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补钾浓度

应小于0.3%,严禁直接静脉推注。

③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④观察有无发冷、发热等输液反应,并及时给予处理。应严格实行无菌技术操作。输液部位定时更换,不能过久,以免静脉炎发生。

(3)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按肠道传染病隔离,无分室条件时应做好床边隔离,对患儿餐具、奶具及时消毒,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臀部护理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女孩应自前向后冲洗),然后用柔软毛巾吸干水分,不宜擦拭,防止皮肤擦伤。局部皮肤发红,涂植物油、消毒鱼肝油、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出现臀红用烤灯照射每天2次,每次15~20min,烤灯距照射部位25cm,防止烫伤。肛门处皮肤潮红、水肿或溃疡,在积极治疗腹泻同时配合用蜂蜡治疗肛门溃烂。若已发生糜烂,可先用3%温硼酸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轻轻擦洗,然后用消毒软纱布吸干,涂氧化锌鱼肝油或氧化锌糊剂,以减少大便对局部的刺激,利于愈合。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保持床单位、尿布清洁,防止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及臀部感染。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

(完整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浅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黄莉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6个月~2岁的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症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惊厥,伴有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甚至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由腹泻所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治疗腹泻主要是:控制感染、调整饮食、消除病因、纠正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因此除合并细菌感染外,一般不用抗生素。对腹泻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可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饮食护理 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合理的饮食是重要环节之一。对呕吐、腹泻严重患儿可禁食6~8小时,以利肠道休息,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从稀薄到浓稠,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少食脂类和蛋白质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剧腹泻,导致胀气。对于母乳喂养者延长喂哺的间隔时间。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 严格消毒隔离 护理患儿前后及更换尿不湿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奶具每日应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要洗净,在用时开水烫一下。不要用不洁净的手去摸奶具,注意消毒隔离和患儿卫生,病房每天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防止感染。 3.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3.1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口服补液盐。 3.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尽快补充血容量,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补钾浓度应小于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 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根据病情可分为: 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 2.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牛乳中虽含部分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具极易被污染,所以说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 (二)病因 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类。其中感染性约占85%以上,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腹泻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 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引起者大便呈脓血样;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者大便可由水样转为血性。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小儿肠炎,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多见于婴幼儿,好发在夏秋季节。中医认为外感暑湿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不健,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而成湿滞,阻于中焦,使之清浊升降失常,清气不升,而致腹泻。病重者,津液大耗,容易伤阴伤阳,转危变险,必须警惕。 【诊断】 1.以腹泻蛋花水样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以上为主症,或伴呕吐、发热。 2.注意大便的性状、次数、气味、颜色以及排便时的表情,以区别腹泻的虚实寒热,并和痢疾作鉴别(本病无腹痛、脓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3.注意全身状况,有无烦躁或极度委靡、口渴、皮肤干瘪等症状,及有无伤阴、伤阳的转变。 4.若有腹胀、呼吸深长、脉微、惊厥等症状,提示脱水、电解质亲乱,有并发症存在。 5.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镜检有未消化食物及脂肪滴,乳酸试验阳性;感染性腹泻,大便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弯曲菌等生长,也可分离出肠道病毒。 【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法很多,有采用辨证论治的内服药疗法;有应用推拿和针灸疗法;近年来外治疗法发展很快,温灸治疗有效,可免小儿服药难,深得家长们喜爱。分别介绍于下。 一、辨证论治 根据腹泻次数和寒热虚实的性质,可分为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三证,若利下津液大耗,伤及正气,又可出现伤阴伤阳等变证。治疗方法,分别给予消导、清肠、化湿、健脾;出现变证,给予救阴扶阳,随证处理。 1.伤食泻脱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黄褐泥烂或呈水样,有不消化残渣,酸臭如败卵,精神尚好,苔脉无异常。此乃伤食积滞引起,病程短暂,性质较轻。 治法:消食助运。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减。焦山楂、莱腋子、苍术、连翘各IOg,半夏6g,陈皮5g。 加减:暧饱明显,加麦芽10g。水煎服。腹痛苔白,病程稍长,加炮姜、广木香等份研粉服,每次1g,每日3次。并有外感风寒,发热、流涕、咳嗽,加葛根、荆芥、防风各6g,枯梗5g。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护理常规】 1.饮食指导腹泻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面条等,少食多餐。 2.纠正水电解紊乱和酸碱失衡口服补液、静脉补液。 (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 (2)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液的总量、种类和输液速度。 3.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维持皮肤完整性注意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及臀部,用柔软棉布吸干,外涂鞣酸软膏保护皮肤。女婴儿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胶布,每次排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清洗局部皮肤,保持干燥。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排便情况: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

量。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过高时应给予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服。 (3)密切观察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表现。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加强体能锻炼,适当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气候变化,防止过冷或过热,尤其婴幼儿腹部要避免受凉。 2.饮食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患病期添加辅食。 3.用药指导指导家长避免随意使用抗生素。 4.康复指导指导家长做好手卫生,教育患儿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儿大便颜色、次数、性状、气味、量的变化。 2、观察有无尿少、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等临床表现。 二、护理措施 1、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患儿的用物、排泄物等做好处置,医务人员、家属等落实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2、皮肤护理: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选用柔软、透气、吸水性强的尿布,每次便后、晨起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肛周皮肤发红时可涂湿润烧伤膏或40%氧化锌油膏。 3、饮食护理:腹泻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一般不需严格禁食;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饮食,由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病毒性肠炎患儿改用无乳糖奶粉或豆制代用品,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4、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体温过高时应给患儿多饮水或行物理降温,注意擦干汗液和更换衣服。观察和记录排便次数,大便颜色、气味、性质及量的变化;观察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并处理。

5、药物护理:严格遵守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的补液原则。 (1)病毒性肠炎:—般不用抗生素,给予饮食和支持疗法。 (2)细菌性肠炎: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循序渐进,避免夏季断奶。 2、保持食物新鲜、清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ORS口服液。 四、注意事项 1、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做好食具、尿布、玩具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指导患儿家长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肛周皮肤发红时可涂湿润烧伤膏,防止红臀发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

宝宝腹泻处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腹泻原因有: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以及食用过多油腻带渣的食物,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另外,由于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婴儿吃进带细菌的食物,引起胃肠道感染,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婴儿腹泻后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1)千万不要禁食。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婴儿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减量后婴儿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已经加粥等辅助食品的婴儿,可将这些食物数量稍微减少。要根据婴儿口渴情况. (2)保证喂水。早期发现脱水。当婴儿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干,尿少或无尿,眼窝下陷、前囟下陷,婴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将病儿送到医院去治疗。(3)预防脱水。用口服补液盐不断补充由于腹泻和呕吐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脱水便不会发生。口服补液盐(ORS)1000毫升,内含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医嘱,但预防脱水和治疗脱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补液盐含糖浓度为2%,研究证明这种糖浓度最利于介导盐和水进入体内,以补充腹泻时的损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认,是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的良药。 (4)不要滥用抗生素。许多轻型腹泻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药物治疗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思密达等吸附水分的药物也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泻因病毒感染所致,应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害;细菌性痢疾或其它细菌性腹泻,可以应用抗生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治疗。 (5)做好家庭护理。家长应仔细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将大便异常部分留做标本以备化验,查找腹泻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敷腹部;注意让婴儿多休息,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发生,应把尿布清洗干净,煮沸消毒,晒干再用。 婴幼儿腹泻大多是由于喂养不当和饮食失调引起的,所以采用以下方法,不仅能提供营养,而且还具有止泻的作用。 一、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发生腹泻,不要轻易断母乳,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1/2~2/3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质之类的物质。而母乳的后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之类的物质,不易消化,所以可以把这部分乳汁挤出来倒掉。如果孩子是用牛奶喂养的,这时就不宜喂全脂奶,而应喂脱脂奶。脱脂奶可以在家里自己做,牛奶烧开再冷却后,用筷子把表面一层奶皮挑起来扔掉,反复三次,就成了全脱脂牛奶。不过,等宝宝腹泻好转后就不宜再喂脱脂奶,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二、食物止泻 1.焦米汤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黏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制作方法是,将胡萝卜洗干净,对切开,去掉茎,然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把渣过滤掉,最后加水(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烧开就可以了。 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不能认为有病。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期发生的频繁腹泻现象,常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是儿童常见的 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腹泻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 护理中,对于小儿腹泻的护理十分重要。在临床实践中,我曾接触过不少患有小儿腹泻的 患儿,通过对他们的护理,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儿腹泻的特点和护理技巧,也感受到了护理 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一、了解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临床表现。小儿腹泻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溏或水样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口渴等症状。有些患儿还会出现腹痛、发热、 脱水等情况。在实际护理中,通过观察患儿的大便次数、颜色、气味等可以初步判断腹泻 的严重程度,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二、腹泻患儿的护理技巧 1.腹泻的饮食护理 小儿腹泻时,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在饮食护理上要注意 给予患儿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汤、面粉糊等,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要保证患儿 饮食量足够,多饮水以防脱水,避免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 2.腹泻的皮肤护理 腹泻患儿容易因为大便次数增多导致臀部皮肤潮湿、红肿甚至溃烂,因此在皮肤护理 上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尿布疹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尿布疹的患儿,可以使用婴儿尿布疹膏进行局部涂抹,加速皮肤的愈合。 3.腹泻的心理护理 由于腹泻的症状给患儿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容易产生焦虑、抵触等情绪。因 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呵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理上尽量保持乐 观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患儿尽快康复。 4.腹泻的家庭护理 腹泻患儿的家庭护理同样十分重要,护士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传授,包 括日常饮食、个人卫生、喂养方式等方面。要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 一、定义 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并造成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腹泻病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感染因素分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 ①肠道内感染:常见的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四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及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耶尔森菌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其次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小圆形病毒中的诺瓦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及杆状病毒等。 ②肠道外感染:婴幼儿在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咽炎、肺炎)时也可并发腹泻。过去认为是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现在很多情况下发现肠道内也有该病原感染的存在。

(2)饮食因素如饮食过量、加辅食过快、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等。 (3)其他因素如牛奶过敏引起的过敏性腹泻、由于双糖酶缺乏引起的糖原性腹泻、药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及气候突变不适应所致的腹泻等。 2.发病机制 (1)细菌及病毒的致病作用 ①细菌黏附在肠黏膜上繁殖,如大肠埃希菌有含丝状膜蛋白的 纤毛,可附着在肠黏膜上,并可通过其运动穿透覆盖在肠黏膜上的黏液胶层,而损伤肠黏膜的微绒毛,影响其吸收功能。 ②某些细菌如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耐热及不耐热的毒素,分别激活腺苷酸及鸟苷酸环化酶,通过一系列作用兴奋细胞膜上的蛋白激酶,而促进Cl-分泌,抑制Na+吸收。另一些细胞毒素则可直接 损伤肠黏膜细胞,影响其功能。 ③微生物的侵袭性:轮状病毒、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侵袭肠 黏膜,引起其结构破坏、功能不全。 (2)婴幼儿胃肠道抵抗力差,代谢旺盛,消化系统负荷重,而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酶活力差,神经体液调节功能较差。 三、临床表现 ①轻型腹泻: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5!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 (一)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5以人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3.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SIgA等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2.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三)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一)感染性腹泻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二)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各有其特点。 (一)腹泻相似的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偶有恶心或呕吐。一般无全身症状。一天大便可达十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黄色或黄绿色,粪质不多,水分略多时大便呈“蛋花汤”样。大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感染性腹泻 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当摄入食物的量过多——消化不了——食物腐败发酵——腹泻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根据病程: 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1.脱水 (1)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

(2)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而导致不同性质的脱水,以等渗性、低渗性脱水多见 3.低钾血症: 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②心脏损害: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U波等。 4.低钙和低镁血症: 腹泻患儿进食少,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 出现低钙症状,表现为抽搐或惊厥。 (三)不同病因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 三、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 2.血液生化检查:

血钠测定:可提示脱水性质 血钾测定:可反映体内缺钾的程度 血气分析:可了解酸碱失衡性质和程度 四、治疗原则 (一)调整饮食: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消耗 (二)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到1000ml配成总渗透压245mOsm/L(如不计葡萄糖渗透压为1/2张)。 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心肾功能不全等患儿不宜采用。 2.静脉补液:适用中度以上脱水、呕吐或腹胀明显的患儿。 (1)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 2)电解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含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2)补液原则: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方面。 1)补充累计损失量: 确定补液种类:滴速——每小时8~10ml/kg 2)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2~1/3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 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用1/5~1/4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小时内输入。滴速约为5ml/(kg·h)。 3.药物治疗 五、护理问题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一是给患儿多于正常摄入量的液体,饮水或其他流质食物如粥、汤等。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要继续喂养,但要增加次数(至少每3小时要喂一次),如果婴儿是人工喂养,则要在奶中加入比平时多一倍的水,至少每3小时喂一次。 中医病名 小儿腹泻护理 多发群体 婴儿 常见病因 乳糖不耐受 常见症状 腹泻 预防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护理原则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二是继续喂养患儿,4至6个月以上的婴儿应供给高营养和相对高热的食物,但要视儿童年龄而定,可以是麦片、豆类的混合物或是麦片和肉或鱼混合食物,亦可加食用油,以保证它们含有充足的热能,也可供给奶制品,蛋类,还可以给予新鲜果汁、香蕉,因为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钾。特别要注意不能给患儿高糖食物,因为它可以加重腹泻病,也不要给高纤维素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若给很稀的汤,尽管含有充足的水,但因没有足够的营养,也不利于小儿康复。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三是带孩子去就诊, 当小儿出现腹泻次数太多,严重口渴,眼睑凹陷,伴有发烧,不能正常进食和饮水,在家中治疗未见任何好转时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饮食禁忌 1、小儿腹泻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 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类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 2、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 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泻,所以腹泻时可暂停用含乳糖的乳制品,待病愈后缓量摄取,直到逐渐适应。但酸牛奶含有乳酸杆菌,能抑制肠内有害细菌,且无乳糖,可以食用。 3、小儿腹泻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含糖量较高,糖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故应少吃糖。 4、小儿腹泻不能吃高脂食物 因腹泻时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类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导致滑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给家长和宝宝带来很大麻烦。针对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温热疗法、针灸推拿、生活护理等多种中医护理方法能够减轻腹泻症状和病理反应,加速康复过程,本文就此进行具体阐述。 1.饮食护理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与小儿脾胃虚弱、积热湿邪等因素有关。在中医护理过程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缓解小儿腹泻的症状。具体的措施如下: 1.1宜食清淡 小儿腹泻期间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如稀饭、粥、面条、水饺、蒸蛋羹、水果等,忌食过于油腻、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烤肉、生冷食品、生葱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1.2注意水分摄入 小儿腹泻期间,由于排便次数增多,便秘症状加重,因此需要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但要避免过量饮水,应反复少量饮用温水,切忌喝冷水。 1.3忌食刺激性食物 小儿在腹泻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烫嘴、酸甜刺激性食物、高纤维、高脂肪、高蛋白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对小儿的胃肠道负担过重,会加重腹泻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腹痛。 1.4补充盐分

小儿在腹泻期间排便次数增多时会大量流失体内的盐分,应及时适量补充。 可以采取一些葡萄糖盐水或口服液,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1.5避免添加剂食物 小儿腹泻期间应避免食用添加剂多的食品,例如色素、香精等,这些添加剂 和防腐剂会增加小儿肠道的负担,使腹泻症状更加严重。 2.服药护理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有脾胃虚弱、湿热内盛等方面的因素。因此,中药调理在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过程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清热解毒类 清热解毒类中药适用于小儿湿热痰饮所致的腹泻症状,如连翘、黄芩、藿香、羌活、板蓝根等可以有效清热解毒,缓解腹泻症状。 2.2涩肠止泻类 涩肠止泻类中药适用于小儿脾虚湿泄所致的腹泻症状,如肉桂、党参、茯苓、泽泻、苍术等可以有效地收敛涩肠,缓解腹泻症状。 2.3健脾温中类 健脾温中类中药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症状,如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陈皮等可以有效地益气健脾、温中化湿,缓解腹泻症状。 2.4消食利胃类 消食利胃类中药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症状,此类药物通常包括大黄、芒硝、厚朴、麦芽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消化,改善腹泻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虽然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 过程中需要注重药物剂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泻肠或中药过分积累。同时,药物治

小儿腹泻健康指导

小儿腹泻健康指导 住院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腹泻时进食少,吸收不良,而营养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以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生长发育,故强调继续进食,但需根据疾病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 (1)严重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暂禁食4-6小时外,均应继续进食。 (2)注意饮食卫生,并教会喂养的一般知识,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稀释牛奶或脱脂奶粉等,较大儿童给予半流质,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母乳喂养者可暂停辅食,适当延长喂奶时间,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3)一旦腹泻停止,热量逐渐增加,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直到饮食恢复正常。 2、用药指导 (1)口服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喂给,让患儿多喝白开水,防止发生高钠血症,如出现眼睑水肿,应停止服用。 (2)静脉补液,根据失水程度选定输液总量,溶液种类和输液速度,补液过程中不用禁水。 3、疾病指导 (1)加强臀部皮肤护理,由于腹泻频繁,粪便呈酸性或

碱性,含有大量肠液及消化液,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故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做到勤换尿布,尿布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擦干后用消毒棉签涂鞣酸软膏于肛周,防止上行性泌尿系统感染及臀部感染。 (2)对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 (3)指导家长观察并发症的表现,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低钾血症:肌张力降低、心律不齐、腹胀等;酸中毒表现:呼吸深快、口唇樱桃色、恶心,精神萎靡等表现:循环衰竭表现:四肢厥冷、皮肤花纹、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4)指导家长准确记录患儿出入量,如出现脱水症状及口服补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出院指导 1、指导家长采取防止感染传播的措施,注意会阴部卫生,丢弃污染的尿布,防止患儿的物品放到尿布区,接触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适当消毒处理衣物、尿布、粪便等。 2、坚持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要采取逐级过渡的方式,注意合理喂养,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3、注意食物新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做好奶具的消毒,以防感染。 4、注意气候变化,按时添减衣服,避免过热或受寒。

小儿腹泻要注意6个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要注意 6个护理方法 对于处在发育期的孩子来讲,腹泻可是一个非常令爸爸妈妈们头疼的疾病, 孩子腹泻之后哭闹不止,食不知味,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作为小儿很 容易出现的疾病之一,孩子腹泻时爸爸妈妈心里都是非常着急的,腹泻不光引起 脱水、电解质紊乱、身体内环境紊乱,长期腹泻还会影响孩子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限。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腹泻甚至会危 及孩子的生命。那么孩子出现腹泻,究竟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小儿腹泻又要 怎样进行护理?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腹泻是因为多种病原和多种因素所引发的一组疾病,会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 便性状改变为表现。在我国,儿童腹泻是导致孩子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 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腹泻后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治疗, 避免腹泻给孩子身体带来进一步的危害。 1.饮食因素 孩子饮食习惯的改变也会导致腹泻出现,尤其是婴幼儿,他们的消化道无法 消化果汁、水果甚至牛奶,家长们平常让孩子服用了这些食物后,孩子就可能出 现腹泻的情况。这种因为饮食引发的腹泻情况大多不是特别严重。小儿出现腹泻 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喂养不当,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从母乳喂养转向奶 粉喂养时,很多孩子对新奶粉不适应而导致腹泻,这时候应该要有一个转化的过

程。在转化过程中及时观察孩子的情况,等孩子大便恢复后,再按照正常的比例转换。但是一定要注意,婴儿时期孩子正常,大便可能也是比较稀或者糊状,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有时大便中还会出现拉丝状粘液,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将其和腹泻相联系。除了宝宝正常饮食习惯有所变化之外,大便频繁和变稀都不能和腹泻直接划等号。 2.感染因素 这种因为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腹泻是很常见的,例如轮状病毒感染、肠胃炎或者食物中毒腹泻是人体为了快速排除除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因为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1周左右就会缓解。腹泻还有可能是寄生虫感染引发的,例如常见的鞭毛虫,这类寄生虫感染大多是孩子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或者不注意日常卫生习惯所导致的。 1. 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的儿童腹泻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消化道问题,例如炎症性肠病和肠套叠或者是孩子有阻碍食物正常消化的疾病,就像囊性纤维化或者是乳糜泻。这些原因也会导致儿童出现腹泻,对于小于六个月的婴儿和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腹泻情况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因为伴随着腹泻,孩子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的情况,这时候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综合情况,注意给孩子补充水份和电解质,防止脱水的出现。 小儿腹泻要注意6个护理方法,你知道吗? 1.调节饮食要知道

腹泻病患儿护理常规

腹泻病患儿护理常规 一、概述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主的一组疾病,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临床表现】轻型腹泻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偶有恶心或呕吐,一般无全身症状。重型腹泻除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发热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特殊检查】大便检查(包括大便常规、细菌培养、电镜下找病毒等)、血生化检查。 【治疗要点】调整饮食,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对症治疗。 二、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呕吐、排泄过多及摄入量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评估患儿脱水的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末梢循环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改善情况。 (2)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和量,作为补液依据。-(3)记

录24h出入液量及体重,作为液体需要量的指标。 (4)监测生命征,高热者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措施,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5)监测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及CO.CP下降时,及时报告医师,使用碱性药物纠正。静脉输注碱性药物时注意勿漏出血管外。 (6)观察低血钾的表现,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T 波平坦或倒置、U波明显、S一T段下移和(或)心律失常时,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盐。 (7)观察低血钙或低血镁的表现,当酸中毒纠正后,由于血浆稀释,离子钙降低,可出现低钙抽搐,及时补充钙剂;输入钙剂后仍抽搐,应考虑低镁的可能。 2、营养支持 (1)轻型腹泻患儿停止喂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脂肪类食物。 (2)母乳喂养者继续哺母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适当延长喂养间隔时间;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4~6h,不禁水,停止禁食后,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稀释牛奶或脱脂奶粉等,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3)疑为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4)腹泻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每天加餐1次,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