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5!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

(一)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5以人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3.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SIgA等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2.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三)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一)感染性腹泻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二)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各有其特点。

(一)腹泻相似的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偶有恶心或呕吐。一般无全身症状。一天大便可达十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黄色或黄绿色,粪质不多,水分略多时大便呈“蛋花汤”样。大

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和少量白细胞。

2.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较急,除食欲不振、腹泻呕吐

等较重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发热等明显的全身症状。

(1)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常伴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样液体。腹泻频繁,每天十次至数十次。大便呈黄绿色水样、量多,可有少量粘液。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及少量白细胞。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1)脱水: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的不足,导致不同程度脱水(参阅第五章第三节)由于腹泻时水和电解质两者丧失的比例不同,从而引起体液渗透压的变化,即造成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临床上以等渗性脱水最常见。

2)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摄入热量不足引起酮血症;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缓慢,使组织灌注不良、缺氧和乳酸堆积;

肾血流不足,尿少,酸性产物潴留等,因此,腹

泻时,绝大多数患儿都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脱水越重,酸中毒越重。

3)低血钾:由于腹泻、呕吐丢失大量钾及钾摄入不足,中、重度脱水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缺钾。但在纠正脱水酸中毒前,由于血液浓缩、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及尿少致排钾量减少等原因,虽体内钾总量减少,但血钾多数正常。当输入不含钾的溶液时,随着血液被稀释、酸中毒被纠正和输入的葡萄糖合成糖原使钾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利尿后排钾增加以及大便继续失钾,血钾迅速下降。一般当血钾低于3.5mmol/L时,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钾症状。

4)低钙、低镁、低磷血症:腹泻较久、营养不良或有活动性询楼病的患儿,当脱水和酸中毒被纠正时,大多有钙、磷缺乏,少数可有镁缺乏。低血钙(低血镁)时表现为手足搐搐、惊厥;重症低血磷时出现嗜睡、精神错乱或昏迷,肌肉、心肌收缩无力等,应注意纠正。大多数小儿腹泻缺磷一般不严重,故不需要另外补充磷盐即可恢复。

(二)几种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为主,故又称秋季腹泻。年龄以6〜24个月的婴幼儿为主,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

大便呈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

2.大肠埃希菌肠炎(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5〜8月气温较高

季节。起病较慢,大便呈蛋花汤样、腥臭,有较多粘液。

3.抗生素诱发性肠炎多为持续用药后肠道菌群失调而继发肠道内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某些梭状芽胞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肠炎。起病急,多见于体弱、长期应用肾上腺素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大便为暗绿色水样,粘液多。

(三)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病程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以人工喂养儿多见,多与营养不良和急性期未彻底治疗有关。

(四)“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常虚胖。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

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

转为正常。

四、治疗原则:

1.调整饮食

2.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不需应用抗菌药。其他肠炎应对因选药。如大肠埃希菌可选用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黄连素;抗生素诱发性肠炎应停用原来的抗生素,可选用万古霉素等。

3.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1)口服补液

(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或腹胀的患儿。

L)第1天补液:①输液总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女且,中度脱水约120T50山1/卜8,重度脱水约150T80ml/km。②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2:3:1溶液)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4:3:2溶液)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1:2溶液)张含钠液。③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遵循先快后慢原则。

2)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腹泻未纠正仍需静脉补液者,依具体情况估算。一般生理需要量为每日60〜80ml/kg。

(3)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或经补液后仍有酸中毒症状者,应补充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碱性溶液。

(4)纠正低钾血症:一般按每日3〜4山山01/卜8(相当于氯化钾200〜300mg/kg)补给,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轻度脱水时

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脱水予静脉滴入。

(5)纠正低钙或低镁血症: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或深部肌内注射25%硫酸镁。

4.对症治疗腹胀明显者用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呕吐严重者可针刺足三里、内关或肌注氯丙嗓等。

五、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喂养史,有无饮食不当及肠道内、外感染表现,询问患儿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有无发热、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不适。

2.身心状况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如神志、体温、脉搏、呼吸,以及摄入量和脱水程度,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破损。

3.辅助检查了解大便常规、大便致病菌培养等化验结果。

六、常见护理诊断:

1.腹泻(diarrhea)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2.体液不足(fluidvolumedeficit)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riskforimpairedskinintegritg)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七、预期目标:

1.患儿排便次数减少至正常。

2.患儿腹泻、呕吐症状在短期内好转,皮肤弹性改善。

3.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4.患儿住院期间臀部皮肤保持正常。

八、护理措施:

1.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

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l)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

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其配方参阅第五章第三节)。

(2)静脉补液: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分钟)补充血容量。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点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严禁直接静脉推注。③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3)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严密观察病情

(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喝水,擦干汗液,减少衣眼,头枕冰袋等物理措施,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2)监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当患儿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及CO2CP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及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3)观察低血钾表现: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T波平坦或倒置、

U波明显、S-T段下移和(或心律失常,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

盐。

(4)判断脱水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囱眼眶有无凹陷、机体温度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充液体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5)j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4.调整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者除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5.臀部护理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揉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6.健康教育

(l)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2)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

避免肠道内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增强体质:发现营养不良、佝楼病时及早治疗,适当户外

活动。

(4)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

九、护理评价:患儿入院后体温及大便何时恢复正常,脱水是否得到纠正,臀部皮肤是否保持正常。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一、加强观察,注意早期预防 小儿腹泻的病情进展迅速,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预防,可以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和 疾病对其发育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小儿的观察,尤其是对于消化道不适、腹泻、发热等症状,要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定期给小孩做消化系统检查,了解其消 化能力和胃肠道状况;其次,保持小孩的环境清洁卫生,尤其是食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最后,及时接种预防疫苗,像轮状病毒等可以有效预防腹泻的疫苗。 二、营养支持,防止脱水 腹泻是一种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紊乱的疾病,很容易导致脱水,因此需要采取营养 支持措施,保证患儿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同时防止脱水症状加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小孩提供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其次,加强水分摄入,让患儿多喝水、盐糖水,以预防 脱水;最后,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可以适量补充钠、氯等电解质,以避免电解质失衡。 三、有效护理,缓解症状 小儿腹泻的症状比较明显,如腹痛、便秘、腹部胀气等,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和痛苦, 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症状。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小孩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放松小 儿的情绪;其次,进行适当的按摩和轻拍,以促进排便和缓解腹部不适;最后,及时更换 尿布,保持皮肤清洁,有效预防皮肤炎等并发症。 总结: 临床护理中,针对小儿腹泻的护理,需要加强观察、注意早期预防,采取营养支持、 注意电解质平衡,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症状,将其送给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关怀与温暖。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由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会给小 儿带来很大的不适,严重的腹泻甚至会危及生命。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需要特 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况,并有效地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在护理实践中,我积累了一 些关于小儿腹泻临床护理的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护士需要对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情、治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腹泻的病因有很多种,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饮食不当等。护士 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孩子 的排便情况、体温变化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小儿的情绪变化。腹泻会导致孩子出现不适感,可能会 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的情况。护士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 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护理小儿腹泻还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营养补充。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电解质 的丢失,护士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的发生。在饮食上,护士需 要视具体情况给予孩子流食或禁食,确保孩子的胃肠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在营养上,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膳食结构,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监测和观察。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大便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在观察 方面,护士需要关注孩子的肠胃排空情况、腹泻的颜色和气味等,这些可以为医生提供重 要的诊断依据。 在小儿腹泻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小 儿腹泻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护士需要主动与家 长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理解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 作。 在我进行小儿腹泻护理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护理 小儿腹泻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需要与医生、家长等多方积极配合, 共同促进孩子的康复。希望通过我的护理体会,能够对大家在小儿腹泻护理中提供一些参 考和借鉴。让我们一起为小儿腹泻患儿的康复努力吧!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 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根据病情可分为: 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 2.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牛乳中虽含部分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具极易被污染,所以说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 (二)病因 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类。其中感染性约占85%以上,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腹泻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 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引起者大便呈脓血样;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者大便可由水样转为血性。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一、主要的护理问题 (一) 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 (二) 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液体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三)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四) 臀部皮肤发红及糜烂与大便刺激有关。 (五) 潜在并发症酸中毒、低钾血症。 二、护理措施 (一) 常规护理 1 调整饮食,去除引起腹泻的相关因素,对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做好消毒隔离。 2 预防或纠正体液不足,保证热量的摄入,遵医嘱给口服或静脉补液。 3 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4 防治肛周及臀部皮肤粘膜损伤。 5 合理的饮食摄入,保证患儿的营养。 (二) 专科护理 1 纠正体液不足的护理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脱水。轻、中度脱水而无呕吐者,可口服ORS液,服用期间让患儿多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如患儿出现眼睑浮肿应当停止服用ORS液。严重脱水者遵医嘱静脉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补液中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注意不可过快或过慢。 2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遵医嘱补液后密切观察患儿肌肉张力、腱反射及精神状态,注意有无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补钾时注意浓度不得超过0.3%,滴数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跳骤停。 (三) 病情观察观察大便性状、颜色、大便次数及量,患儿的皮肤、粘膜、眼泪、尿量,有无烦躁、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 (四)、健康教育 (一)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二) 指导患儿家长配置和使用ORS液。 (三) 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四) 增强体质,适当户外活动,防止受凉或过热,营养不良、佝偻病时及早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期发生的频繁腹泻现象,常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是儿童常见的 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腹泻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 护理中,对于小儿腹泻的护理十分重要。在临床实践中,我曾接触过不少患有小儿腹泻的 患儿,通过对他们的护理,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儿腹泻的特点和护理技巧,也感受到了护理 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一、了解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临床表现。小儿腹泻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溏或水样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口渴等症状。有些患儿还会出现腹痛、发热、 脱水等情况。在实际护理中,通过观察患儿的大便次数、颜色、气味等可以初步判断腹泻 的严重程度,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二、腹泻患儿的护理技巧 1.腹泻的饮食护理 小儿腹泻时,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在饮食护理上要注意 给予患儿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汤、面粉糊等,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要保证患儿 饮食量足够,多饮水以防脱水,避免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 2.腹泻的皮肤护理 腹泻患儿容易因为大便次数增多导致臀部皮肤潮湿、红肿甚至溃烂,因此在皮肤护理 上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尿布疹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尿布疹的患儿,可以使用婴儿尿布疹膏进行局部涂抹,加速皮肤的愈合。 3.腹泻的心理护理 由于腹泻的症状给患儿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容易产生焦虑、抵触等情绪。因 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呵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理上尽量保持乐 观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患儿尽快康复。 4.腹泻的家庭护理 腹泻患儿的家庭护理同样十分重要,护士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传授,包 括日常饮食、个人卫生、喂养方式等方面。要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 一、定义 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并造成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腹泻病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感染因素分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 ①肠道内感染:常见的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四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及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耶尔森菌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其次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小圆形病毒中的诺瓦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及杆状病毒等。 ②肠道外感染:婴幼儿在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咽炎、肺炎)时也可并发腹泻。过去认为是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现在很多情况下发现肠道内也有该病原感染的存在。

(2)饮食因素如饮食过量、加辅食过快、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等。 (3)其他因素如牛奶过敏引起的过敏性腹泻、由于双糖酶缺乏引起的糖原性腹泻、药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及气候突变不适应所致的腹泻等。 2.发病机制 (1)细菌及病毒的致病作用 ①细菌黏附在肠黏膜上繁殖,如大肠埃希菌有含丝状膜蛋白的 纤毛,可附着在肠黏膜上,并可通过其运动穿透覆盖在肠黏膜上的黏液胶层,而损伤肠黏膜的微绒毛,影响其吸收功能。 ②某些细菌如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耐热及不耐热的毒素,分别激活腺苷酸及鸟苷酸环化酶,通过一系列作用兴奋细胞膜上的蛋白激酶,而促进Cl-分泌,抑制Na+吸收。另一些细胞毒素则可直接 损伤肠黏膜细胞,影响其功能。 ③微生物的侵袭性:轮状病毒、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侵袭肠 黏膜,引起其结构破坏、功能不全。 (2)婴幼儿胃肠道抵抗力差,代谢旺盛,消化系统负荷重,而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酶活力差,神经体液调节功能较差。 三、临床表现 ①轻型腹泻: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5!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 (一)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5以人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3.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SIgA等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2.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三)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一)感染性腹泻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二)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各有其特点。 (一)腹泻相似的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偶有恶心或呕吐。一般无全身症状。一天大便可达十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黄色或黄绿色,粪质不多,水分略多时大便呈“蛋花汤”样。大

小儿腹泻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小儿腹泻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对于处在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来讲,腹泻可是一个非常令爸爸妈妈们头疼的事情,孩子腹 泻之后哭闹不止,作为小儿很容易出现的疾病之一。儿童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病症就是腹泻, 尤其是六个月到两岁之间的儿童是腹泻的高发人群,遇到夏秋季节,更是儿童腹泻的高发期。儿童腹泻有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也有非感染因素所引起的,出现了腹泻之后,除了找到 原因,对症治疗以外,小儿腹泻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也是要了解的,今天让我们跟着文章 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小儿腹泻的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吧! 一、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1.喂养不当 小儿出现腹泻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喂养不当所造成的,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从 母乳喂养转向奶粉喂养时,很多孩子对新奶粉不适应而导致腹泻,这时候应该要有一个转化 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及时观察孩子的情况,等孩子大便恢复正常之后,再按照正常的比例 转换。宝宝本身摄入的食物量太少了,都是处在饥饿状态下,这个时候肠道蠕动过快,肠道 内壁上的腺体分泌过多,所以伴随着蠕动,孩子总是出现腹泻。 2.受凉感冒 还有大部分孩子出现腹泻的原因是因为受凉或感冒引起的,小孩子们本身的体质就很娇弱,他们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很差,遇到季节交替或天气变化大,气温不稳定的时候,孩子就容易受凉感冒,这时候孩子肚脐受凉就有可能引起腹泻。 3.过敏因素 过敏也会引起孩子出现腹泻,这是进入到宝宝肠道内的细菌、病毒和各种食物都是作为 抗原,这时候孩子的肠黏膜通过自身免疫机制的形成一个粘膜的屏障,能够阻止这些抗原进 入体内出现免疫反应。但是当这层屏障的功能削弱的时候,抗原就进入到孩子体内,诱发各 种肠胃病,一般情况下,这种腹泻会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的情况,孩子过敏性腹泻, 它会反复发作,但能够自行愈合。 4.感染病毒和细菌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感染性腹泻 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当摄入食物的量过多——消化不了——食物腐败发酵——腹泻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根据病程: 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1.脱水 (1)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

(2)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而导致不同性质的脱水,以等渗性、低渗性脱水多见 3.低钾血症: 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②心脏损害: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U波等。 4.低钙和低镁血症: 腹泻患儿进食少,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 出现低钙症状,表现为抽搐或惊厥。 (三)不同病因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 三、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 2.血液生化检查:

血钠测定:可提示脱水性质 血钾测定:可反映体内缺钾的程度 血气分析:可了解酸碱失衡性质和程度 四、治疗原则 (一)调整饮食: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消耗 (二)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到1000ml配成总渗透压245mOsm/L(如不计葡萄糖渗透压为1/2张)。 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心肾功能不全等患儿不宜采用。 2.静脉补液:适用中度以上脱水、呕吐或腹胀明显的患儿。 (1)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 2)电解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含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2)补液原则: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方面。 1)补充累计损失量: 确定补液种类:滴速——每小时8~10ml/kg 2)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2~1/3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 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用1/5~1/4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小时内输入。滴速约为5ml/(kg·h)。 3.药物治疗 五、护理问题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一是给患儿多于正常摄入量的液体,饮水或其他流质食物如粥、汤等。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要继续喂养,但要增加次数(至少每3小时要喂一次),如果婴儿是人工喂养,则要在奶中加入比平时多一倍的水,至少每3小时喂一次。 中医病名 小儿腹泻护理 多发群体 婴儿 常见病因 乳糖不耐受 常见症状 腹泻 预防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护理原则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二是继续喂养患儿,4至6个月以上的婴儿应供给高营养和相对高热的食物,但要视儿童年龄而定,可以是麦片、豆类的混合物或是麦片和肉或鱼混合食物,亦可加食用油,以保证它们含有充足的热能,也可供给奶制品,蛋类,还可以给予新鲜果汁、香蕉,因为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钾。特别要注意不能给患儿高糖食物,因为它可以加重腹泻病,也不要给高纤维素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若给很稀的汤,尽管含有充足的水,但因没有足够的营养,也不利于小儿康复。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三是带孩子去就诊, 当小儿出现腹泻次数太多,严重口渴,眼睑凹陷,伴有发烧,不能正常进食和饮水,在家中治疗未见任何好转时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饮食禁忌 1、小儿腹泻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 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类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 2、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 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泻,所以腹泻时可暂停用含乳糖的乳制品,待病愈后缓量摄取,直到逐渐适应。但酸牛奶含有乳酸杆菌,能抑制肠内有害细菌,且无乳糖,可以食用。 3、小儿腹泻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含糖量较高,糖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故应少吃糖。 4、小儿腹泻不能吃高脂食物 因腹泻时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类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导致滑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给家长和宝宝带来很大麻烦。针对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温热疗法、针灸推拿、生活护理等多种中医护理方法能够减轻腹泻症状和病理反应,加速康复过程,本文就此进行具体阐述。 1.饮食护理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与小儿脾胃虚弱、积热湿邪等因素有关。在中医护理过程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缓解小儿腹泻的症状。具体的措施如下: 1.1宜食清淡 小儿腹泻期间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如稀饭、粥、面条、水饺、蒸蛋羹、水果等,忌食过于油腻、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烤肉、生冷食品、生葱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1.2注意水分摄入 小儿腹泻期间,由于排便次数增多,便秘症状加重,因此需要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但要避免过量饮水,应反复少量饮用温水,切忌喝冷水。 1.3忌食刺激性食物 小儿在腹泻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烫嘴、酸甜刺激性食物、高纤维、高脂肪、高蛋白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对小儿的胃肠道负担过重,会加重腹泻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腹痛。 1.4补充盐分

小儿在腹泻期间排便次数增多时会大量流失体内的盐分,应及时适量补充。 可以采取一些葡萄糖盐水或口服液,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1.5避免添加剂食物 小儿腹泻期间应避免食用添加剂多的食品,例如色素、香精等,这些添加剂 和防腐剂会增加小儿肠道的负担,使腹泻症状更加严重。 2.服药护理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有脾胃虚弱、湿热内盛等方面的因素。因此,中药调理在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过程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清热解毒类 清热解毒类中药适用于小儿湿热痰饮所致的腹泻症状,如连翘、黄芩、藿香、羌活、板蓝根等可以有效清热解毒,缓解腹泻症状。 2.2涩肠止泻类 涩肠止泻类中药适用于小儿脾虚湿泄所致的腹泻症状,如肉桂、党参、茯苓、泽泻、苍术等可以有效地收敛涩肠,缓解腹泻症状。 2.3健脾温中类 健脾温中类中药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症状,如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陈皮等可以有效地益气健脾、温中化湿,缓解腹泻症状。 2.4消食利胃类 消食利胃类中药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症状,此类药物通常包括大黄、芒硝、厚朴、麦芽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消化,改善腹泻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虽然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 过程中需要注重药物剂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泻肠或中药过分积累。同时,药物治

小儿腹泻要注意6个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要注意 6个护理方法 对于处在发育期的孩子来讲,腹泻可是一个非常令爸爸妈妈们头疼的疾病, 孩子腹泻之后哭闹不止,食不知味,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作为小儿很 容易出现的疾病之一,孩子腹泻时爸爸妈妈心里都是非常着急的,腹泻不光引起 脱水、电解质紊乱、身体内环境紊乱,长期腹泻还会影响孩子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限。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腹泻甚至会危 及孩子的生命。那么孩子出现腹泻,究竟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小儿腹泻又要 怎样进行护理?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腹泻是因为多种病原和多种因素所引发的一组疾病,会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 便性状改变为表现。在我国,儿童腹泻是导致孩子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 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腹泻后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治疗, 避免腹泻给孩子身体带来进一步的危害。 1.饮食因素 孩子饮食习惯的改变也会导致腹泻出现,尤其是婴幼儿,他们的消化道无法 消化果汁、水果甚至牛奶,家长们平常让孩子服用了这些食物后,孩子就可能出 现腹泻的情况。这种因为饮食引发的腹泻情况大多不是特别严重。小儿出现腹泻 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喂养不当,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从母乳喂养转向奶 粉喂养时,很多孩子对新奶粉不适应而导致腹泻,这时候应该要有一个转化的过

程。在转化过程中及时观察孩子的情况,等孩子大便恢复后,再按照正常的比例转换。但是一定要注意,婴儿时期孩子正常,大便可能也是比较稀或者糊状,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有时大便中还会出现拉丝状粘液,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将其和腹泻相联系。除了宝宝正常饮食习惯有所变化之外,大便频繁和变稀都不能和腹泻直接划等号。 2.感染因素 这种因为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腹泻是很常见的,例如轮状病毒感染、肠胃炎或者食物中毒腹泻是人体为了快速排除除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因为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1周左右就会缓解。腹泻还有可能是寄生虫感染引发的,例如常见的鞭毛虫,这类寄生虫感染大多是孩子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或者不注意日常卫生习惯所导致的。 1. 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的儿童腹泻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消化道问题,例如炎症性肠病和肠套叠或者是孩子有阻碍食物正常消化的疾病,就像囊性纤维化或者是乳糜泻。这些原因也会导致儿童出现腹泻,对于小于六个月的婴儿和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腹泻情况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因为伴随着腹泻,孩子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的情况,这时候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综合情况,注意给孩子补充水份和电解质,防止脱水的出现。 小儿腹泻要注意6个护理方法,你知道吗? 1.调节饮食要知道

小儿腹泻及护理范文

小儿腹泻及护理范文 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包括1-5岁的幼儿)出现拉肚子的现象。腹泻 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感染、消化问题或饮食不当引起。不管是 哪种原因导致的腹泻,正确的护理都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小儿腹泻的原 因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原因: 1.感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是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感 染性腹泻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等。这些 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感染、食物或水源感染以及呼吸道传播。 2.消化问题:消化酶不足、肠道吸收功能不良或食物过敏等因素都可 能导致腹泻。 3.饮食不当:婴儿喂养不当、早期断奶、过度灌肠或吃了过多油腻食 物等也会引起腹泻。 4.药物使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促进胃排空药、抗肥胖药等,也会引起腹泻。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1.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泻时,婴幼儿易出现脱水,所以需要补充适 量的液体。婴儿可以继续喂养母乳或配方奶,并给予适量温开水。对于较 大的幼儿,可以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如果腹泻严重或脱水症状明显,应 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2.调整饮食:腹泻期间,要注意婴幼儿的饮食质量和种类。婴儿可以 继续喂养母乳或者配方奶,但要避免给予含果汁、高脂肪或含糖量高的食

物。较大的幼儿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面包、煮蛋等,避免过多的脂肪和蔬菜纤维。此外,避免饮用牛奶和果汁,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拉肚子的症状。 3.保持肛周清洁:腹泻期间,要保持婴幼儿的肛周清洁,及时更换尿不湿。每次更换尿布后,应用温水和无香味的肥皂清洗肛门区域,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4.维持卧床休息:腹泻时,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处于充血状态,适当的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腹痛和腹泻的症状。鼓励孩子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或参加活动,以免加重腹泻的情况。 5.避免传染:小儿腹泻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为了预防腹泻的传播,要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和分享其他孩子的餐具、杯子和玩具等物品。确保孩子的周围环境干净整洁,避免过度拥挤的场所。 总结起来,小儿腹泻时,重要的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饮食、保持肛周清洁、卧床休息和避免传染。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果情况恶化或持续时间过长,应立即就医。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缩短腹泻的时间和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一、引言 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水样或稀溏,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本文旨在介绍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 护理措施。 二、发病原因 1、感染:如轮状、诺如等。 2、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3、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阿米巴等。 4、饮食不适:如饮食不洁、过量进食等。 5、药物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等。 三、临床观察 1、排便情况观察 1.1 大便次数:记录每天排便次数及便量。 1.2 大便性状:观察大便的颜色、质地、是否带有未消化物等。

1.3 大便伴随症状:观察是否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水电解质平衡观察 2.1 出汗情况:观察是否有出汗过多导致身体脱水的表现。 2.2 尿量观察:记录每日尿量,判断尿量是否减少。 2.3 口渴感觉:询问儿童是否感到口渴。 3、体温观察 3.1 体温测量:定时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现象。 3.2 发热伴随症状:观察是否有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四、护理措施 1、营养护理 1.1 饮食调整: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和刺激性食物。 1.2 补充水分:鼓励儿童多饮水,避免脱水。 1.3 补充营养物质:适当补充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 2、个人卫生护理 2.1 手部卫生: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2 避免传染:隔离病原体,避免交叉感染。 3、观察和记录 3.1 记录体温和排便情况。 3.2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4、药物治疗 4.1 给予抗菌药物: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4.2 给予止泻药物:缓解腹泻症状,如鸦胆子、苦参等。 五、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内容。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1、儿童保健法:指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法律。 2、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处理医疗纠纷的相关规定。 3、传染病防治法:指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法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