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支气管肺癌的早期X线征象及动态观察

支气管肺癌的早期X线征象及动态观察 鉴于肺癌的预后与肿功的大小直接相关,早期肺癌的诊断已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文献报道了不少早期肺癌,但直径1.0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及局限于支气管内的中央型肺癌误诊和漏诊率均很高,本文报道了已证实的7例支气管肺癌的早期X线征象及其动态演变,以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认识。 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中,男性1例,女性1例,年龄为47—68岁6例,男性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长期吸烟史,2例有咳嗽、低热,其余5例以间断性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7例均经手术病理、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或锁骨上转移性淋巴结活检证实,其中腺癌2例,未分化癌2例,鳞癌3例。 2 X线分析 本组7例均为回顾性诊断,故首次X线检查仅有胸部DR(正位)中央型肺癌1例,表现为肺门部小片局限性肺气肿及Kerley“B”线。周围型肺癌6例,其中,3例表现为多个颗粒状形聚集成小簇状,1例表现为单发不规则斑片形,2例为形态不规则的小结节形,为说明其动态变化,将3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3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47岁,咳嗽,痰中带血1周,有肺结核病史,1988年9月22日胸部X线检查,右下肺动脉外缘可见小片状模糊形,密度均匀,部分与其相重叠右下肺局限性透亮度增强,其肋膈角区可见Kerleyq“B”线,左上肺有一长条状钙化形,4个月份(1989.1.20)右下肺动肺旁小片形消失,右下肺可见片状模糊形,右膈肌及右心缘亦模糊,局限性透亮区隐约可见,2年后(1990.9.12)右下肺有三角形增密形紧贴于膈下部及右横隔内2/3外,边缘清楚,右侧胸壁可见带状形,右肺门下移消失,气管右移,X线诊断,右肺下叶不张并右侧胸腔积液,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下叶支气管下规则狭窄,活检为支气管鳞状细胸癌。 例2、患者,男,61岁,今晨起痰中带血,2003年8月22日胸部X线检查,右下肺动脉中见一直径0.6×0.8cm的形态不规则的小结节状形,边缘毛糙,有分叶,其外方有粗索条形呈包绕状,斜裂上段呈幕状凹陷,左肺尖可见多发斑片状模糊形及钙化形,8个月后(2004年4月24日)小结节形形成直径2.5×4.0cm的不规则肿功,密度不均,有毛刺及分叶,索条形消失,又过342天(2004年6月5日)肿块增大至3.5×5.0cm,并出现空泡征,术后病理诊断为未分化癌。 例3、患者,男,66岁,低热,咳嗽半月余,2002年10月22日胸部X线检查,右肺中第2肋间可见数个直径0.3cm以下颗粒形,聚集成小簇状,边缘不规则,部分有毛刺。2003年10月5日(1年后)大部分颗粒形融合成0.8×1.2cm的不规则小结节形,有分叶,部分病灶尚未融合成卫星灶,病灶轻度向内移位,周围有散乱的血管纹向肿块聚集,3年后(2006年1月15日)肿块增大到4.5×5.0cm,形态不规则,有分叶及毛刺,卫生灶消失,癌细胞检查为腺癌,又过3—5个月,肿块增大至8.0×12.0cm,并侵及侧胸壁。 4 讨论 4.1 支气管肺癌的早期X线征象及动态演变 发生于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早期局限于管腔内引起支气管狭窄,可产生局限性气肿,反复发作的阻塞性肺炎,也可阻塞肺表面的淋巴管,形成Kerley“B”线,但临床上能观察到这些早期征象的不多,且大部分误诊或漏诊,曾有文献报道9例早期中央型肺癌仅有1例具有反复发作的肺炎病史,本组1例中央型肺癌首次胸片上已存在局限性肺气肿,Kerley“B”线及

肺癌患者的护理

肺癌患者的护理 一、定义 肺癌(lung cancer)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也称为支气管肺癌,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邻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血液、淋巴或支气管转移扩散。肺癌的分布以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癌肿,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心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癌肿,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肺癌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3~5:1,近年来,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肺癌按细胞类型分为四种类型: (1)鳞状细胞癌(鳞癌):在肺癌中最多见。 (2)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预后最差。 (3)腺癌:多发生血行转移。 (4)大细胞癌。 转移途径: (1)直接扩散:癌肿沿支气管管壁并向支气管腔内生长,可造成支气管腔内部分或全部阻塞;亦可直接扩散侵入邻近肺组织,并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其他肺叶。还可侵犯胸壁、胸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2)淋巴结转移:常见的扩散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达到肺门或气管隆突下淋巴结,或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肺癌同侧,但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肺癌侵入胸壁或膈肌后,可自腋下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肺癌的晚期。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然后经左心随体循环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和组织,常见的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 二、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肺癌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密切相关。 1、早期周围型肺癌多无症状。肿瘤增大后,常出现: (1)刺激性咳嗽; (2)血性痰,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 (3)少数肺癌病人,由于肿瘤造成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出现胸闷、哮鸣、气促、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2、晚期除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倦怠及乏力等全身症状外,可出现癌肿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的征象: (1)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同侧膈肌麻痹。 (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压迫上腔静脉: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4)侵犯胸膜:胸膜腔积液,常为血性;大量积液可引起气促。 (5)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有时可引起持续性剧烈胸痛。 (6)侵入纵膈,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7)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可侵入纵膈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一肋间、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而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水肿、臂痛、上肢静脉怒张和运动障碍,同侧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

肺癌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肺癌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远处转移病灶引起首发症状者占32%,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有:淋巴结,肾上腺,肝,骨,肺,脑和胸壁,产生一些相应的症状,说明肺癌已到达晚期,如:近纵隔面的肿瘤可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在透视下显示膈肌位置升高和反常呼吸运动;侵犯同侧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同侧声带麻痹并固定在正中位;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水肿,静脉怒张;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大量血性积液,加重气促症状,或直接侵入胸壁,引起剧烈胸痛;上叶尖部肺癌正处在胸廓入口处,又称肺上沟癌,可侵犯和压迫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如同侧上肢发麻,疼痛,逐渐加剧难于耐受;肌肉和皮肤呈现萎缩性改变,上肢静脉怒张和水肿;和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症。 原发肿瘤引起的首发症状占27%,症状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中心型肺癌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憋气,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经,膈神经压迫症状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周围型肿瘤更常见胸痛,憋气或胸腔积液等症状,大的周围型病灶,中心坏死,空洞最终出现类似肺脓肿的表现,原发性肺癌常见症状分组。 肺癌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的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称支气管肺癌。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生长,常出现刺激性咳嗽,癌肿增大影响支气管引流,继发肺部感染时可以有脓痰,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间断少量咯血;有些病人即使出现一两次血痰对诊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的病人由于肿瘤造成较大支气管阻塞,可以出现胸闷,气短,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几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临床检查结果,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均可是病人的首诊症状。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也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的预防方法: (一)减少工业污染的危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环境,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2、改造生产的式艺流程,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3、在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者,应带好口罩或其它防护面具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二)禁止和控制吸烟:吸烟致肺癌的机理现在已经研究较清楚,流行病学资料和大量的动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分析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 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18例),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观察组,18例)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分别接受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对比其1~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肺癌时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组间对比结果无典型性差异,并且采用双动脉介入治疗房室还会导致用药量的增多,致使患者将面临更高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难度更大,建议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法。 标签:肺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疗效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的肺癌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了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现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类型。目前关于肺癌的临床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且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女性,这提示肺癌的病发可能与男性群体吸烟率较高有关,且环境污染、电力辐射等因素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1]。当前在治疗肺癌时多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化疗方式会对患者身体产生较为严重的毒副影响。为探究针对肺癌的有效介入化学疗法,选取我院于所收治的肺癌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现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觀察组男12例,女6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59.4±3.6)岁;分期:Ⅱ6例,Ⅲa期6例,Ⅲb期3例,Ⅳ期3例。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9.8±3.7)岁;分期:Ⅱ5例,Ⅲa期6例,Ⅲb期4例,Ⅳ期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等一般统计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单介入治疗。由支气管动脉血管位置做切口,经皮穿刺插入导管进行动脉造影,向血管内注入化疗药物,保持速度适当。观察组:采取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由侧股静脉行穿刺,引入肺动脉球囊导管,于下腔静脉诸如造影剂,

肺癌试题

一、A1题型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早期最常见的表现是 A.刺激性咳嗽. B.顽固性胸痛 C.声音嘶哑 D.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E.霍纳(Hoorer)综合征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0329】 【正确答案】A 2.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引起支气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是 A.肿瘤向管腔外生长 B.支气管肿大淋巴结压迫 C.肿瘤向管腔内生长 D.支气管内黏稠分泌物积聚 E.支气管继发感染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0330】 【正确答案】C 3.关于小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恶性程度最高,早期远处转移 B.多为中心型,,与吸烟关系密切 C.易产生副癌综合征 D.对化疗与放疗敏感 E.痰检癌细胞阳性率低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033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答复:多为中心型(肿瘤细胞易通过痰排出),与吸烟关系密切,经痰检的发生率会相对高一些。 4.下述肺癌症状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 A.胸闷、气急 B.持续性胸痛 C.发热 D.咯血 E.咳嗽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033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5.临床上可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syndrome)的肺癌是 A.中心型肺癌

B.周围型肺癌 C.肺上沟癌 D.细支气管-肺泡癌 E.肺转移癌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0333】 【正确答案】C 6.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弥漫型最明显的临床表现是 A.喘鸣 B.胸痛 C.气急 D.咳嗽 E.咳痰带血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033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是惟一可引起病人进行性呼吸困难的肺癌,这跟瘤细胞覆壁生长,肺泡腔内充满黏液、瘤细胞而引起换气功能下降有关。 7.下述哪项X线征象是周围型肺癌的特征 A.肺段或肺叶的局限性肺气肿 B.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呈分叶状,有脐样切迹或有毛刺 C.阻塞性肺炎 D.出现囊状空洞或斑片状浸涧 E.可有“S”形的肺不张和密度较高的片状阴影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0336】 【正确答案】B 8.早期确诊肺癌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为 A.痰脱落细胞检查 B.胸部X线检查 C.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D.支气管镜检查 E.活组织检查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0337】 【正确答案】B 9.下列哪种组织学类型的肺癌最常见 A.腺癌 B.鳞状细胞癌 C.小细胞癌 D.大细胞癌 E.肺瘢痕癌 【答疑编号23213】 【正确答案】B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cer),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为男性肿瘤的首位,并由于早期诊断不足致使预后差。目前随着诊断方法进步、新药以及靶向治疗药物出现,规有序的诊断、分期以及根据肺癌临床行为进行多学科治疗的进步,生存率已经有所延长。然而,要想大幅度地延长生存率,仍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早期规治疗。 【流行病学】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公布的资料显示,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迅速增长。自2000年至2005年,我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即增加了11.6万,死亡人数增加了10.1万。英国肿瘤学家R.Peto预言:如果我国不及时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病因和发病机制】 虽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通常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 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死亡率进行性增加的首要原因。烟雾中的苯并芘、尼古丁、亚硝胺和少量放射性元素钋等均有致癌作用,尤其易致鳞状上皮细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平均高4-10倍,重度吸烟者可达10-25倍。吸烟量与肺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量一效关系,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肺癌的发病率越高。一支烟的致癌危险性相当于0.01-0.04mGy的放射线,每天吸30支纸烟,相当于1.2mGy的放射线剂量。 被动吸烟或环境吸烟也是肺癌的病因之一。丈夫吸烟的非吸烟妻子中,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为夫妻均不吸烟家庭中妻子的2倍,而且其危险性随丈夫的吸烟量而升高。令人鼓舞的是戒烟后肺癌发病危险性逐年减少,戒烟1-5年后可减半。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戒烟后2-15年期间肺癌发生的危险性进行性减少,此后的发病率相当于终生不吸烟者。 (二)职业致癌因子 已被确认的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包括石棉、砷、铬、镍、铍、煤焦油、芥子气、三氯甲醚、氯甲甲醚、烟草的加热产物以及铀、镭等放射性物质衰变时产生的氡和氡子气,电离辐射和微波辐射等。这些因素可使肺癌发生危险性增加3-30倍。其中石棉是公认的致癌物质,接触者肺癌、胸膜和腹膜间皮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潜伏期可达2O年或更久。接触石棉的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为非接触吸烟者的8倍。此外,铀暴露和肺癌发生之间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小细胞肺癌,吸烟可明显加重这一危险。 (三)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包括室小环境和室外大环境污染,室被动吸烟、燃料燃烧和烹调过程中均可能产生致癌物。有资料表明,室用煤、接触煤烟或其不完全燃烧物为肺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女性腺癌的影响较大。烹调时加热所释放出的油烟雾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癌因素。在重工业城市大气中,存在着3,4-苯并芘、氧化亚砷、放射性物质、镍、铬化合物以及不燃的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等致癌物质。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居民每日吸入空气含有的苯并芘量可超过20支纸烟的含量,并增加纸烟的致癌作用。大气中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ug/m2,肺癌的死亡率可增加1%-15%。 (四)电离辐射

肺癌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肺癌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肺癌的病理 支气管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体的恶性肿瘤。 (一)病理组织类型 根据对肺癌的光镜及电镜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按照组织发生和分化情况将肺癌进行组织学分类。肺癌有四种常见类型: 1、鳞状细胞癌(表皮样癌)变型:长细胞 2、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中间细胞类型混合燕麦细胞癌 3、腺癌腺泡样腺癌乳突样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粘液样实性癌 4、大细胞癌变型: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其中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0%~50%,小细胞癌的发病率为20%~30%,大细胞癌的发病率为10%~15%。 普遍认为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肿瘤侵及的解剖范围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小细胞癌,因生长速度快,易广泛转移。 (二)大体病理类型:肺癌在大体病理形态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的支气管,主要为磷状上皮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及类癌。部分腺癌也可为中央型。肿瘤以三种方式生长:(1)管内型:肿瘤呈结节状突向支气管腔内,引起支气管局限性狭窄;(2)管壁型: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狭窄或阻塞;(3)管外型:肿瘤穿破支气管外膜向肺内生长,形成支气管周围肿块。一般进展期的肺癌可有上述两种或所有改变。 中央型肺癌引起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后发生一系列继发改变:阻塞性肺气肿为支气管腔内的结节或管腔狭窄引起活瓣性阻塞的结果,多见于早期肺癌。根据肿瘤的部位,可为一个肺段或肺叶的肺气肿。阻塞性肺炎也较早发生,是因支气管狭窄而继发的感染,在病变支气管范围内发生小叶、小叶融合、肺段或肺叶炎症。阻塞性支气管扩张为肿瘤远端支气管内黏液潴留及内径增宽。支气管完全阻塞后因肺内气体吸收而发生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与支气管扩张往往同时存在,并合并肺不张。 2.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见于各种组织学类型。其基本大体病理形态为肺内结节或肿块。肿瘤内可形成瘢痕或坏死。肿瘤内不同程度的坏死部分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洞,具有较大空洞者称为空洞型肺癌。肺上沟(Pancoast’s)瘤是指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有的作者称为肺尖癌。 3.弥漫型肺癌: 弥漫型肺癌在肺内弥慢性分布,一般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肿瘤可为多发结节型,表现为分布在一叶、多叶或两肺多发粟粒大小的结节病灶。也可表现为肺炎样型,即癌组织导致一叶、数叶或两肺多发肺实变,大体病理形态类似大叶性肺炎。弥漫型肺癌可能是一种原发病灶不明确而表现为沿支气管或淋巴管蔓延的肺癌。癌组织主要沿肺泡壁蔓延呈肺炎样,主要沿淋巴管蔓延形成小结节或粟粒状。 (三)进展期肺癌和早期肺癌: 为便于叙述肺癌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像学表现,本文将肺癌分为进展期期及早期肺癌。进展期是指中、晚期肺癌,肿瘤体积较大,有转移。早期中央型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在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未侵及周围的肺实质,并且无转移者。在病理上分为原位癌、腔内型和管壁浸润型。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瘤体直径为2cm或2cm以下、并且无转移者。 (四)肺癌转移:肺癌向胸内淋巴结转移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经血行转移到肺内形成单发或多发结节, 转移到胸膜引起胸膜积液和胸膜结节,转移到胸壁引起胸壁肿块及肋骨破坏;转移到心包引起心包积液。任何器官都有可能发生远隔转移。最常见的远隔转移位置依次为颈部淋巴结、肝脏、脑、骨、肾

肺癌的早期症状有

由于吸烟以及包括燃烧煤炭在内的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肺癌在各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急剧上升。我国也大致如此。 鉴于肺癌的病死率极高,平均5年生存率不到10%,因此,早期发现肺癌,以争取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者亦称支气管肺癌。我们通常所说的肺癌,是指来自于支气管(bronchial)或细支气管(bronchiolar)表皮细胞(epithelial cell)的恶性肿瘤,占了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95%。 肺癌的高发人群是年龄在40岁以上,平时抽烟每天达一包以上,烟龄超过20年的人,尤其是男性。在这部分人群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高度予以警惕: 1、声音嘶哑 这是肺癌的最重要的一个早期特征,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们在探寻中的一个新发现. 声音嘶哑可发生于咽喉炎、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甲状腺手术,咽部手术后;也可发生于发声不当和讲话过度甚至大量吸烟饮酒之后.但是,这类嘶哑一般均可对症处理或经休息而自愈。肺癌、甲状腺癌和喉癌引起的嘶哑与上类嘶哑绝然不同,尤其以肺癌更为突出. 肺痛的其他早期症状如咳嗽,胸痛,咯血等,均缺乏特征性,而声音嘶哑则有一定的特异性.据统计,约有20%一30%的肺癌患者可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包括早期内出现声音嘶哑,其中中央型肺癌可高达40%。肺癌引起声音嘶哑的病理是癌肿侵犯和压迫了支配声带的神经,这种嘶哑常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甚至完全失声,同时大多数病人伴有胸痛等,经休息和抗炎对症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果. 2、发热 中心型肺癌在支气管内生长发展到管腔半阻塞或全阻塞时,可产生阻塞性肺炎。发热一般在38℃左右,经抗炎治疗易退热。但如阻塞病变未除,则不久之后肺炎又会重现,形成反复性肺炎。 3、无症状 约有1/3以上的肺癌患者无任何明显的早期症状,只能依靠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其病变 4、咳血 这在早期肺癌病例中有特殊性,如系中心型肺癌,咳血常出现在病程的早中期,血量不多,质鲜红或与泡沫混为一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肿瘤表面血管丰富。咳嗽损及表层,导致血管破裂所致。如偶有咳血较多者,常呈反复状或只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5、咳嗽 肺癌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和功能损害不同,所产生的症状也各不相同。由于肿瘤多在大支气管上生长,刺激性强,故易产生咳嗽。但咳嗽程度有所不同,约有50%的病人有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许白色泡沫痰。在继发感染后,痰的质量也随之改变。原有的慢性咳嗽者如发现咳嗽性质与平时不同,应引起警惕。

支气管肺癌护理资料讲解

支气管肺癌护理

第一节支气管肺癌护理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 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肺癌一般指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肋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恶性淋巴瘤,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为干咳、咯血、低热、胸痛、气短,易忽视;晚期可出现剧烈胸痛、声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等因侵犯不同部位而出现的不同症状。 一、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 评估患者基本情况记录姓名、年龄、性别、病案号、既往史、基础疾病、文化程度、家庭状况,评估饮食及营养状况、排泄状况、精神状况等。 2. 每日测量生命体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心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3. 术前宣教指导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忧虑。包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各种管道的作用;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解呼吸治疗对开胸术后肺复张的重要性及方法(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4. 遵医嘱纠正营养不良,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

5.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6.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增加心肺功能。 7. 术前1日皮肤准备、肠道准备(酚酞2片口服)、配血、药物过敏试验。 8. 术前晚根据患者需要,服用镇静药。 9. 术日晨准备遵医嘱导尿;注射术前常规用药;将患者病历、影像学资料、手术用药交手术室工作人员。 (二)术后护理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局部发绀及皮温低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每10~30分钟测生命体征1次,病情平稳后1~2小时测量1次;遵医嘱维持血压在患者个性化的安全范围:如血压增高可能是疼痛、缺氧、输血补液过快导致;血压下降可能为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监测心率:一般在80~100次/分钟,心率快可能由疼痛、出血引起。监测体温4次/天;以上各生命体征以及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应以患者个体情况确认正常范围,如有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2. 体位患者未清醒时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半卧位,床头抬高30~50°,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引流,同时防止误吸;全肺切除术后禁止完全侧卧位,多取半卧位,协助其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肢体,以防肺栓塞。

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导读:原发性气管肿瘤主要以腺样囊性癌、鳞癌、腺癌、类癌和小细胞癌为主。…… 气管肿瘤常见病理类型 原发性气管肿瘤主要以腺样囊性癌、鳞癌、腺癌、类癌和小细胞癌为主。 腺样囊性癌以局部浸润性、低度恶性肿瘤,占气管癌的20%~35%。约2/3的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气管下段,近隆突和左右支气管的起始水平。1/3发生于大支气管的起始点。肿瘤呈息肉状,质硬,灰白色、粉红色或浅褐色,最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并穿过软骨壁扩展到周围组织,表面黏膜一般不受损,有时可见溃疡。 鳞癌和小细胞癌以管壁浸润性生长为主,质脆,触之易出血,发生于支气管内的几率高于气管内。 黏液表皮样癌发生于主支气管内,较少见。癌肿呈侵蚀性生长,但大多数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乳头状瘤起源于黏膜上皮组织,为良性肿瘤,常发生于支气管近端,入支气管腔内,呈簇状或单个息肉状,有短蒂附着于支气管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层,表面呈白色颗粒状,质脆易碎。 类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 Kulchitsky细胞,与腺样囊性癌不同,好发于主支气管和远段支气管。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本病病程隐匿, 约20%的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 一般的体检及X线胸片难以发现, 因此常诊断 为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等。若病灶较小,没有造成明显的管腔堵塞,患者可能仅有咳嗽等症状,偶有少量咯血。若病灶较大,堵塞管腔2/3以上,则会引起明显的喘息、呼吸困难等,且与体位有关,颈部听诊可闻及粗大的哮鸣音。有不少患者因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时, 才被发现肿瘤。类癌时可伴有类癌综合征,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和心动过速。 早期诊断主要根据气管镜检查或仿真气管镜检查,若发现气管黏膜有病变,应行黏膜活检或刷检。近年来荧光支气管镜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原位癌的诊断阳性率。因此,对慢性咳嗽、咯血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镜检查。 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处理流程 既往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Regnard 等报道一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 原发性气管肿瘤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和 57%。气管腺样囊性癌可侵犯管壁全层, 但临床进展较慢, 常沿黏膜下和神经鞘膜生长, 手术难以彻底 切除, 在间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 有复发或转移的倾向,术后配合放疗,可明显延长生存率。但对超过3cm的肿瘤,手术切除后需行气管移植,由于供体及技术所限,临床尚难广泛开展。因此,气管癌的微创治疗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纤维支气管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文章编号:1007-1989(2012)07-0731-03 纤维支气管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贺仁忠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二科,贵州遵义563003) 摘要:目的 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早期无症状肺癌及X线阴性肺癌诊断价值的认识,以尽早确诊肺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支镜检查确诊的早期无症状肺癌20例及X线阴性肺癌32例的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类型。结果无症状肺癌组:纤支镜下表现:①解剖学分型:中央型16例(80.00%),周围型4例(20.00%);②基本表现:增生型10例(50.00%),侵润型6例(30.00%),外压型3例(15.00%),正常型1例(5.00%)。病理学类型:鳞癌13例(65.00%),小细胞癌3例(15.00%),腺癌2例(10.00%),未分类2例(10.00%)。X线阴性肺癌组:①解剖学分型:中央型24例(75.00%),周围型8例(25.00%);②基本表现:增生型18例(56.25%),侵润型6例(18.75%),混合型5例(15.62%),正常型3例(9.38%);病理学类型:鳞癌18例(56.25%),小细胞癌5例(15.63%),腺癌4例(12.50%),未分类5例(15.62%)。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早期无症状肺癌及X线阴性肺癌具有重 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肺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Diagnostic value of bronchofibroscopy for early lung cancer HEN Ren-zho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Guizhou 563003,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ronchofibroscopy (BFS)for early asymptomatic lung cancer and X-ray negative lung cancer and diagnose finally.【Methods 】Displays under bronchofibroscope and pathological types of 20cases of early asymptomatic 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30cases of X-ray negative ones de -tected by bronchofibroscopy,both of the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symptomatic lung cancer group:1Displays under bronchofibroscope:①anatomical types:16cases of central type (80.00%)and 4cases of peripheral type (20.00%);②basic appearances:10cases of proliferation type(50.00%),6cases of infiltration type(30.00%),3cases of outer-pressing type (15.00%)and 1case of normal type(5.00%).2pathological types:13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65.00%),3case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15.00%),2cases of adenocarcinoma (10.00%),and 2cases of undetermined type lung cancer(10.00%).X-ray negative lung cancer group:1Displays under bronchofibro - scope:①anatomical types:24cases of central type (75.00%)and 8cases of peripheral type (25.00%);②basic ap -pearances:18cases of proliferation type (56.25%),6cases of infiltration type (18.75%),5cases of mixed type (15.62%)and 3case of normal type (9.38%).2Pathological types:18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56.25%),5case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15.63%),4cases of adenocarcinoma (12.50%)and 5cases of undetermined type lung cancer (15.62%).【Conclusions 】Bronchofibroscopy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diagnosis of early asymptomat -ic lung cancer and X-ray negative lung cancer. Key words:fiberoptic bronchoscopy;lung cancer;diagnosis 收稿日期:2011-10-18 [通信作者]贺仁忠,E-mail:renzhong.he@yahoo.cn第18卷第7期 中国内镜杂志Vol.18No.7 2012年7月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Jul.2012 731··

肺癌早期症状详细介绍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肺癌一般指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肋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恶性淋巴瘤,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因此以下我们所说的肺癌,是指来自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表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了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95%。 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肺癌的早期症状 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痰血、低热、胸痛、气闷等,很容易忽略。肺癌早期常见症状的具体表现: 1、咳嗽。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2、低热。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 3、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4、痰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早期肺外表现 1、骨关节症状:此类症状较为多见。由于肺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的内分泌激素(异源性激素)、抗原和酶,这些物质运转作用于骨关节部位,而致骨关节肿胀疼痛,常累及胫、腓、尺、桡等骨及关节,指趾末端往往膨大呈杵状指,x线摄片检查可见骨膜增生。 2、肩背痛:肺外围型肺癌常向后上发展,侵蚀胸膜,累及肋骨和胸壁组织,从而引起肩背痛。这类患者很少有呼吸道症状。 3、声音嘶哑:肺癌转移灶压迫喉神经,可使声带单板机痹而致声音嘶哑。由于肺癌的转移灶在早期即可出现,并县城转移灶有时可长得比原发灶快,因此转移灶的临床表现可先于原发灶出现。

支气管肺癌的诊断要点

支气管肺癌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症状 肺癌的症状主要取决于其发生部位、大小及发展程度。早期可无症,仅在X线健康检查时偶然发现。中心型肺癌出现症状较早,周围型较晚,最常见的症状有:1)咳嗽: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约有3/4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其特点是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无痰或少量泡沫白痰。肿瘤增大引起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呈高音调金属音。支气管狭窄远端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痰量增加,呈粘液脓性痰。 2)咯血:也是肺癌常见的的首发症状之一,癌肿组织血管丰富,常持续性或间断性的反复少量痰中带血,不易控制,癌肿腐蚀大血管时可引起大口咯血,色鲜。 3)胸痛:肿瘤累及胸膜或纵隔,可产生不规律的胸部钝痛或隐痛,肿瘤侵蚀胸壁肋骨或压迫肋间神经,则胸痛尖锐剧烈,且有定点或局部压痛,并随呼吸、咳嗽、变换体位而加重。 4)发热:肺癌中期由于阻塞性肺炎引起发热,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后期则因癌组织变性坏死引起癌性发热,发热往往持续不退,抗生素治疗无效。大部分病人伴盗汗,口干,心烦,手足心热等症状。 5)气急:支气管狭窄,阻塞引起气急,较多见于中心型肺癌。肿大淋巴结压迫大支气管或隆凸,或细支气管一肺泡癌广泛播散时,气急进行性加重,并伴有紫绀。大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均可出现严重气急现象。 6)消瘦:晚期患者,由于感染,疼痛等所致的食欲减退,肿瘤毒素引起的消耗等皆可引起消瘦,面色苍自,神疲乏力等逐渐发展为恶病质。 2.体征 1)局限性喘鸣音:为单侧性局限性喘鸣声,特别在吸气阶段的喘鸣音,咳嗽后并不消失,是肺癌早期体征之一,但为时短暂,容易被忽视。 2)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左侧多见)时出现声音嘶哑。喉镜纵隔检查有患侧声带麻痹。 3)癌肿压追上腔静脉时,常见于右上叶小细胞癌,头部和上肢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和上半身瘀血水肿及静脉怒张(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4)肺尖部的肺癌又称肺上沟瘤,常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眼裂狭小、额部少汗等霍纳综合征。 5)压迫臂丛神经引起同侧肩臂酸痛,不能抬举,肩部及手指有放射性疼痛和感觉异常,肌肉萎缩。 6)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甚至发生支气管一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压迫气道严重

微波介入治疗肺癌的具体方法

微波介入治疗肺癌的具体方法 拔针时,嘱患者屏住呼吸,一边凝固辐射,一边拔针防止出血及针道播散,术后常规观察48小时,给予止血、抗菌治疗,一次微波凝固治疗范围呈类球型,直径3.5cm左右,肿瘤直径<3cm。一次治疗即可,如直径>3cm时,需根据肿瘤形状进行多点治疗,一般治疗间隔1周。对于肿块位于纵隔附近,靠近神经、大血管的患者,治疗应极为慎重,所有病例治疗前后测量病变大小,2周、4周、3个月、6个月CT增强扫描随访病灶变化,观察凝固治疗范围。 (3)术中及术后CT影像学变化:微波凝固即刻,CT表现为包括肿瘤在内的凝固组织为高密度软组织影,凝固灶可达3.5cm×2.5cm。术后1周凝固区域内可见气化灶,CT值降低,外围有高密度反应区,1个月后凝固区域分周围反应带区,中央为含气的凝固坏死区,肿瘤进一步缩小,3个月凝固区实变,1年后凝固芪阴影几乎消失,个别残存微小的阴影,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肺肿瘤,特别是肿瘤直径<2cm,若定位确切,一次可以达到肿瘤凝固变性、坏死乃至治愈,因此,该方法适用于<2cm周围型肺肿瘤治疗效果较理想。对直径>3cm 的肿瘤,采用两点治疗,也可行多次凝固治疗。 (4)治疗效果与疗效评价:CT常规扫描通过观察肿瘤的体积初步判断疗效,但该方法不同于手术切除,治疗肿瘤形态变化不明显,通过增强扫描可进一步判断肿瘤凝固坏死范围,增强扫描在治疗1个月后较合适,可避免将周围炎性组织强化误诊肿瘤,治疗后如果出现复发,应继续行微波凝固治疗,光镜下表现为即刻组织充血水肿,间质性肺炎,1周后纤维母细胞、原纤维增生,轻度纤维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微波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肿瘤负荷,使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恢复。 (5)副作用及并发症:几乎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只要定位准确,严格掌握适应证,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微波凝固的治疗属微创治疗,除穿刺局部创伤、肿瘤及周围少量正常肺组织的热损伤外,对机体影响不大,常见并发症有气胸、出血、一过性发热、局部疼痛,皮肤烫伤。治疗中大部分患者有热感,个别患者轻度咳嗽,术后即刻CT检查,可出现胸腔极为逸气,1周后可吸收。术后3~5天,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低热,持续3天左右,应密切观察,若体温超过38.5℃,给予抗感染退热处理。 (6)注意事项: 1、必须选择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根据癌变大小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2、选择最佳穿刺层面、穿刺点进针路线:标准定位、命中靶点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由于肺脏器官的特殊性,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不可能要求患者长时间屏气来完成操作,因此,应在患者呼吸动度相对一致情况下完成治疗。为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治疗前与患者谈话,争取患者配合,去除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因素,训练呼吸气,保持一致的呼吸像,CT扫描肺病采用5mm层厚、层距连续扫描,选择肿瘤最大层面,制定治疗预靶点,进针点及进针路线,后者应尽量选择为避开肋骨、叶间裂、纵隔及肺血管的最短途径,进针点于体表准确标记。

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9-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中国版)》、《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龄>45岁,环境与职业因素。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 3.临床体征:早期不显著。 4.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中国版)》、《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肺部分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 2.肺叶切除术(包括复合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肺动脉袖式成型)。 3.全肺切除术。 4.上述术式均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四)标准住院日为12-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D0 2.2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期、II期、和IIIA期及孤立性脑或肾上腺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 3.临床分期(UICC 2009)为T1-2,N0的小细胞肺癌。 4.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3)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相关文档